2地球上的大气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23321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02.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地球上的大气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2地球上的大气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2地球上的大气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2地球上的大气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2地球上的大气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2地球上的大气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2地球上的大气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2地球上的大气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2地球上的大气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2地球上的大气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2地球上的大气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2地球上的大气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2地球上的大气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2地球上的大气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2地球上的大气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2地球上的大气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2地球上的大气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2地球上的大气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2地球上的大气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2地球上的大气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地球上的大气Word文档格式.docx

《2地球上的大气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地球上的大气Word文档格式.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地球上的大气Word文档格式.docx

5.地面和大气之间,除上述能的转换外,还有其他能形式的转换(如,等)。

6.就整个地球多年平均状况来看,地球(地面和大气)的热量与

的热量是相等的,即,这就使全球的平均气温。

7.由于人类活动不断地向大气中输入等气体,可能会使地球的热量收支失去平衡,导致全球。

例题:

下图为气温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条曲线中,表示阴天时的气温曲线是。

(2)白天阴天,气温比晴天时较,这是由于。

(3)夜晚阴天,气温比晴天时较,这是由于:

(4)霜冻为什么多出现在晴天的夜里?

1.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

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C.地面反射D.大气逆辐射

2.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辐射形式是()

A.大气逆辐射B.大气辐射C.地面辐射D.太阳辐射

3.下图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4.深秋时节,农民有时会在农田里燃烧秸秆制造烟雾,这是为了

A.增强大气逆辐射,避免农作物受到冻害。

 B.增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以利光合作用。

C.增加地面辐射,减少地面热量的损失。

  D.增加空气中的水汽,满足植物对水的需求

5.夏季白天天空多云时,气温不太高,原因是()

A.云层吸收了太阳辐射B.云层反射了太阳辐射

C.云层散射了太阳辐射D.云层逆辐射弱

6.谚语说:

“十雾九晴”(深秋、冬季和初春的时候),是指大雾多发生在晴天,原因是A.晴天时水汽多B.晴天时大气运动缓慢()

C.晴天时尘埃多D.晴天时大气逆辐射弱

7.世界各国交通都规定“红灯停,绿灯行”,其科学依据是()

A.与大气逆辐射有关B.与大气对不同波长光的散射有关

C.与大气对不同波长光的反射有关D.与大气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有关

8.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字母A、B、C、D代表的四种辐射名称。

A,B,

C,D。

(2)写出字母a、b、c所代表的名称。

a,b,

c。

(3)下列现象与图示中哪些字母有关,将正确的字母填人括号中。

①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②深秋至第二年早春,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里() ③地球表面昼夜温差比月球小得多() ④夏季气温高,冬季气温低()⑤夜晚气温低,白天气温高()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第三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冷热不均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2、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二、自学提纲:

1、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于。

2、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垂直运动_______________

3、大气运动分为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4、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

(1)概念:

(2)形成过程:

太阳辐射

形成

导致

引起

造成

 

三、问题讨论:

读城市热岛环流图,讨论下列问题:

(1)城市热岛环流是怎么形成的?

(2)为什么要将污染严重的工厂布局在城市风的下沉距离之外?

四、典例分析:

读热力环流示意图(图中B、C两地冷却,A

地受热),回答下列问题。

(1)A、B、C三地的空气垂直运动中,空气下沉的是,空气上升的是,判断的理由是:

(2)图中的气压状况:

近地面

三处中,形成低气压的是,形成高气压的是。

(3)上空

三处中,形成低气压的是,形成高气压的是,判断的理由是:

五、课堂训练: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A、同一水平面是的气压差异B、地势的高低差异

C、海陆间热力差异D、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

2、按照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其顺序正确的是

空气的上升或下沉

大气的水平运动

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

近地面空气的受热或冷却

A、

B、

C、

D、

3、关于大气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和地球内能B、大气受热上升后地面可形成高气压

C、大气运动只表现为水平运动D、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4、在形成热力环流的区域

A、地面温度均很高    B、空气下沉区近地面形成高气压

C、空气上升区上空气压高于近地面    D、垂直方向,空气也是有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

5、在右图中,a、b、c、d四处气,压高低比较正确的是

A.a>

b>

c>

d B.b>

d>

a  C.d>

a>

cD.c>

b

6、下列四种局部环流示意图,错误的是

7、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①至⑤点,气压最高的是,气压最低的是。

(2)A、B两地受热的是   地,空气;

冷却的是  地,空气。

(3)用“”画出图中的热力环流。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第四课时)

课题: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理解大气的水平运动的形成过程。

2、运用大气水平运动的规律。

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

2、三种作用力及其对风的影响

作用力

方向

大小

对风的影响

风速

风向

水平气压

梯度力

地转

偏向力

摩擦力

3、实际风向(以北半球为例)

受力作用

受力作用示意图

高空风

1002

1004

1006

1008

近地面风

1、分析高空风和近地面风受力情况有何不同?

风向是如何确定的?

2、画出北半球海平面高低气压中心大气的水平运动示意图。

读等压线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上画出有摩擦力时,A点空气匀速运动的方向V。

(2)F1是力,它与方向;

F2是力,它与方向;

F3是力,它与方向。

五、课堂练习:

1、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是()

A、水平气压梯度力       B、地势的高低差异

C、海陆间热力差异       D、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

2、在实际大气水平运动中,近地面的风向与等压线有个交角,这主要是由于()

A、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

B、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

C、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与摩擦力的共同作用

D、水平气压梯度力与摩擦力的共同作用

3、如图所示,一架飞机在北半球高空自东向西飞行,飞机左侧是高压,可判断出()

A、飞机顺风飞行   B、飞机逆风飞行

C、风从南侧吹来   D、风从北侧吹来

4、下面四幅等压线分布图中,①、②、③、④四地风力由大到小确排序是(单位:

百帕)

A、②>

①>

③>

④B、①>

②>

④C、①>

④D、④>

六、课堂总结: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三圈环流(第一课时)

 1、了解大气环流的概念和意义。

2、理解低纬、中纬、高纬环流及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模式。

二、问题讨论:

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地面的冷热不均。

冷热不均使近地面和高空形成的气压状况不同:

热膨涨地区的近地面形成低压,其相应的高空则成为高压;

反之,冷收缩地区的近地面形成高压,其相应的高空则成为低压。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冷热不均在近地面和高空形成的气压有什么不同?

2、据上述原理请回答赤道与极地近地面与高空的气压状况?

3、注意事项:

低纬环流和高纬环流都是由热力因素形成的环流,所以从成因上说属于热力环流;

中纬环流是因为动力因素形成的,所以属于动力环流。

三、自学提纲:

 1、大气环流:

具有  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大气环流的意义:

  大气环流把  和  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个地区从而使

之间、 之间的  和  得到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

 3、三圈环流(以北半球为例—设:

地球表面均一)

 

(一)低纬环流:

赤道上空北流的气流,受

   影响,流到300N附近上空时,风向偏转成了西风(见箭头1),不能继续北进。

从赤道源源不断流来的空气,在300N上空聚积下沉,致使地面气压升高,形成。

  近地面,大气由流向带,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偏转成风(见箭头2)。

 风与(南半球)风在赤道地区上升,这样便形成赤道和300N之间的低纬环流。

(二)中纬环流与高纬环流:

在近地面,从带流向带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风向偏转成风(见图中箭头3),又叫;

同时,从带向南流的气流,逐渐向右偏转成风(见图中箭头5),又叫。

盛行西风与极地东风在600N附近相遇,,形成上升气流,致使600N附近的近地面形成带。

上升气流到高空,又分别流向副热带和极地上空(见图中箭头4和6)。

这样就形成了中纬环流与高纬环流。

南半球的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左偏转,因而环流方向与北半球不同.

从北京到乌鲁木齐的民航班机,飞行时间约需3.5个小时,但该机从乌鲁木齐返航至北京,只需飞行3个小时,原因是()

A.地球自转的影响B.中纬上空西风的影响

C.两地时差的影响D.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

[解析]民航班机往返所需的时间不同,主要是风向的影响,中纬度上空盛行西风,从北京到乌鲁木齐是逆风飞行;

而从乌鲁木齐到北京是顺风返回,所以往返所需的时间不同。

故答案选B

  五、课堂训练:

1、关于大气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闭合环流是实际存在的  B.各环流的位置是常年不动的

C.季风环流也是大气环流的一个组成部分  D.大气环流分为低纬和环流两部分

2、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分析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A.甲点位于300N附近    B.乙点位于300N附近

C.①是冷性高压      D.②是暖性高压

3、从副热带高压带流向赤道低气压带的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南半球的一支偏转

为()

A.东南风B.东北风C.西南风D.西北风

4、有关气压带、风带的正确叙述是()

A.极地高压带和副热带高压带都是空气遇冷下沉堆积而形成成的

B.赤道低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都是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而形成的

C.高、中、低纬近地面风向与高空风向都是正好相反

D.赤道低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地区降水都较多,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极地高

气压带控制地区降水都较少

5、假设地球不动,地表性质均一,那么大气运动的开形式为()

A.三圈环流B.低纬环流C.热力环流D.季风环流

六、课堂总结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第二课时)

1、气压带与风带的季节移动

2、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1、学会运用“全球大气环流示意图”,剖析三圈环流形成的过程,培养对空间结构、分布与动态变化的联想能力。

 2、了解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认知“1月、7月份水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上所显示出的气压中心的位置和名称。

1、读图总结出:

“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规律”

2、比较课本2.11图,图中A.B.C.三种状况,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有什么不同?

请你指出它们位置不同的原因,并总结出规律。

3、读教材P37页图2.13-2.14“1月、7月海平面等压线”图,分析:

海洋和陆地对太阳辐射的热效应有什么差异,会产生什么现象?

(一)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1、移动原因:

          

2、移动规律:

(二)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海陆的热力差异,影响到海陆的气压分布”

夏季:

大陆增温比快,大陆上形成;

冬季:

大陆降温比快,大陆上形成。

北半球:

陆地面积大,且海陆相间分布,使的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的高、低气压中心;

 南半球:

面积大,气压带基本上呈状分布。

(2003年高考新课程卷)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个重大问题。

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要求盟国跨越英吉利海峡在法国开辟第二战场。

英国首相丘吉尔以兵力不足和气象条件对渡海作战影响较大等为由,一再推迟。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英吉利海峡常年受(风带)的影响。

(2)不同季节英吉利海峡气象条件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变化?

对渡海作战有什么影响?

(提示:

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过程中,气压与风的强弱也发生变化)

[解析]:

解答本题一定要注意“提示信息”,它决定了答题方向。

英吉利海峡虽然常年受西风控制,但西风的强弱会产生变化。

夏季,太阳直射点北移,南北温差小,西风强度减弱,海峡风浪变小,有利于渡海作战。

冬季南北部温差大,气压梯度力变大,导致风力和海流速度及风浪增大,不利于渡海作战。

[答案]:

(1)西风

(2)夏季半年南北温差小,气压梯度力变小,西风强度减弱。

海上风浪变小,较利于渡海作战。

冬季半年情况恰好相反,导致风浪大。

不利于渡海作战。

1、南极洲由大陆中心吹向四周的盛行风为()

A.逆时针方向的极地东风B.顺时针方向的极地东风

C.逆时针方向的极地西风D.顺时针方向的极地西风

2、下列关于地球上各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高气压带均盛行上升气流

B.高气压带均由空气遇冷收缩下沉形成

C.中纬地带气流沿途不断增温,不利于成云致雨

D.低纬信风由较高纬度吹向较低纬度不容易成云致雨

3、读图回答问题(图中所示等压面为近地面等压面)。

(1)判断风力:

风从吹向。

(2)判断季节:

这种风一般在出现。

(3)此时,北太平洋上是(气压中心)强盛的季节,亚欧大陆上是(气压中心)强盛的季节。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第三课时)

1、季节环流的形成

2、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在成因上的区别和联系

1、学会运用“亚洲季风环流图”,分析季风的环流形成的过程,培养对空间结构、分布与动态变化的联想能力。

2、通过对东亚、南亚季风气候成因分析中,学会对地理事物的分析综合能力培养。

1、在冬季和夏季,由于海陆热力差异,亚洲大陆和太平洋上形成了气压中心的对峙分布,在气压梯度力等力的作用下,空气将会如何流动?

2、西南季风形成的主导因素会是什么?

东亚季风气候的形成过程与南亚季风气候形成过程有什么本质的不同?

3、季风气候有什么特征?

它对农业生产、生活有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1、季风:

              。

2、季风的形成原因:

海陆性质的差异,导致间海陆的变化,是形成季风环流的主要原因。

3、东亚季风:

东亚地区海陆对比和变化都比其它任何地区显著,所以,海陆性质差异引起的季风,最为典型;

东亚季风范围多包括:

、、。

4、东亚季风特点:

 

(1)冬季,;

 

(1)夏季,。

5、南亚季风(西南季风)成因:

海陆差异是形成季风形成的重要成因,但不是的原因。

位置的季节移动也是形成季风的成因。

如我国西南地区西南季风就是

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在影响下向偏转而形成。

[例1] 由于热力差异原因而形成的气压带是  (   )

 A.副极地低气压带  B.极地高气压带 C.赤道低气压带 D.副热带高气压带

 [解析]:

看到“热力原因”不要只联想到“受热”,其中还包括“变冷”等涉及到的热量变化、热量差异的因素。

所以,赤道地区常年受热,空气上升而形成低气压带,两极地区常年受冷,空气下沉而形成极地高气压带.二者都属于热力原因形成的气压带。

  [答案]:

BC

[例2] 形成南亚季风的主要因素是  (   )

 A.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B.台风 C.洋流 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南亚季风的形成除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外,还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

夏季,随着太阳点射点向北移动,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控制南亚地区的西南季风。

A D

1、读“全球大气环流图”,完成下问题。

 

(1)图中各字母所在的气压带名称是:

A     ,B      ,C     ,

D      。

其中盛行上升气流的是 。

(2)在气压带之间画出各风带风向,并注各风带的名称。

(3)有关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热的地方成低压、冷的地方成高压

B.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原因在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C.低气压带气流上升,多云雨,高气压带气流下沉,多晴天

D.气压带、风带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2.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的是  季风图。

E的风向为,F的风向为。

(2)A、B、C三地中,气压低的是。

(3)盛行E季风时,我国东部地区气候特点是:

.

(4)E季风的成因是:

F季风的主要成因是:

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第一课时)

1、了解锋面等相关概念;

2、掌握锋面带来的天气变化;

1、锋面概念;

2、锋面附近的天气现象;

3、锋面类型;

4、冷锋与暖锋概况

类型

冷锋

暖锋

概念

天气图

过境前

过境时

过境后

天气事例

4、如何判断冷锋与暖锋?

5、锋前与锋后是如何划分的?

6、什么叫准静止锋?

说明昆明准静止锋与长江中下游霉雨时期的准静止锋在成因上有何不同?

典型例题:

读图2—58锋面气候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1.图中四点属于暖气团控制下的是()

①a②b③c④d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图示四点中正在降雨的是:

A、ac  B、ab C、bd   D、cd

3、图示四点中。

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晴朗的是:

A、a B、b C、c D、d

课堂精练:

1、读“某锋面与天气示意图”答下列各题:

(1)图中所示为锋.理由是:

(2)A、B两处属暖气团的是.理由是:

(3)目前.甲、乙、丙三地表现出的天气特征是:

甲;

乙;

丙。

(4)锋面若以30千米/小时后的速度移动.预报24小时后的天气:

2、下列关于锋面与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冷锋过境时、一般出现晴朗天气  

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与冷锋活动有关  

我国冬季爆发的寒潮是冷锋南下时形成的灾害性天气  

暖锋过境后,气温、气压升高,天气转睛

A、

C、③④D、②④

3、冷锋与暖锋的共同点有:

①暖空气均在锋面以下②锋面均向暖气团一侧移动  ③过境后天气均转晴④过境后均可能拌有云雨

A、③④B、①②C、①④D、②③

4、我国与冷锋活动有关的天气现象是:

①江淮地区的霉雨②冬季的寒潮  ③北方夏季的暴雨④北方的春旱;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第三节 常见的天气系统(第二课时)

教学课题:

气压系统与天气

(一)

教学目标:

1、掌握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原因;

2、了解气旋和反气旋带来的天气变化。

3、掌握锋面气旋的成因与天气现象

1、气压系统与天气(看书后填写下表)

低压系统(气旋)

高压系统(反气旋)

气压状况

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

气流

流向

北半球

南半球

天气状况

水平面

示意图

风向判定

(以北半球为例)

2、关于锋面气旋的形成:

①当气旋范围较小时,其中心气流辐合上升形成降雨,其内部一般不形成锋面;

当气旋范围较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