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复习《计算题》专项检测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2374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79.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复习《计算题》专项检测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考化学复习《计算题》专项检测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考化学复习《计算题》专项检测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考化学复习《计算题》专项检测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考化学复习《计算题》专项检测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中考化学复习《计算题》专项检测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中考化学复习《计算题》专项检测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中考化学复习《计算题》专项检测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中考化学复习《计算题》专项检测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中考化学复习《计算题》专项检测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中考化学复习《计算题》专项检测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中考化学复习《计算题》专项检测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中考化学复习《计算题》专项检测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中考化学复习《计算题》专项检测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中考化学复习《计算题》专项检测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中考化学复习《计算题》专项检测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中考化学复习《计算题》专项检测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中考化学复习《计算题》专项检测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中考化学复习《计算题》专项检测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复习《计算题》专项检测题.docx

《中考化学复习《计算题》专项检测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复习《计算题》专项检测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化学复习《计算题》专项检测题.docx

中考化学复习《计算题》专项检测题

中考化学复习《计算题》专项检测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已知某CO和02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

4,现取12g该混合气体在密闭容器中点燃,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A.3.8gB.8.8gC.12gD.13.2g.

2.将一定质量的铁和氧化铜的混合物粉末放入足量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产生气体0.4g,并得到残留固体6.4g。

则原混合物粉末的质量是()

A.8.0gB.11.2gC.16.0gD.19.2g

3.在某H2O2溶液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

17,现向19g该H2O2溶液中加入1g二氧化锰,充分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A.1gB.1.6gC.4.2gD.8.5g

4.高温加热10g碳酸钙,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测得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此时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为(  )

A.4.4克B.2克C.2.4克D.4克

5.某工业盐酸中因含有少量FeCl3(不含其它杂质)而显黄色,测知该盐酸中H+和Cl﹣的个数比为88:

97,则其中Fe3+和Cl﹣的个数比为()

A.1:

97B.1:

3C.3:

1D.3:

97

6.氮化铝(AlN)被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生产领域。

在氮气(N2)流中由氧化铝与焦炭在高温条件下制得氮化铝:

Al2O3+N2+3C

2AlN+3CO。

若有14kg的氮气参加反应,可生成氮化铝的质量为多少?

()

A.41KgB.40KgC.38KgD.49Kg

7.取一定量Fe2O3与Al2O3的混合物,加入含溶质9.8g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是()

A.0.8gB.1.6gC.3.2gD.6.4g

8.实验室测定某铝土矿中铝元素的质量分数,取13.5g含杂质的铝土矿(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加入到200g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滤液210.2g,则该铝土矿中铝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75.6%B.40%C.50%D.60%

9.6克铁、锌、镁金属混合物与100克稀硫酸刚好完全反应生成0.2克氢气,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总质量是()

A.5.8gB.6.2gC.15.6gD.105.8g

10.将碳粉和铜粉的混合物敞放在空气中充分加热,完全反应后所得固体质量与原混合物质量相等,则原混合物中碳的质量分数()

A15.8%B20.0%C25.0%D40.5%

11.某白色固体混合物中可能含有碳酸钠、碳酸钾和碳酸镁,经实验测定其中碳元素的百分含量是12%,问关于该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酸钾B.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酸钠

C.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酸镁D.以上结论都不正确

12.一定量的溶液中含有KOH和K2CO3两种溶质,向其中加人lO0g溶质质量分数为

37℅的稀HCl.恰好完全反应且溶液呈中性,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干.所得固体的质量是()

A.7.45gB.14.9gC.5.6gD.138g

13.一定质量的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0%,则溶液中钠离子和水分子的个数比为()

A.1﹕71B.2﹕71C.1﹕79D.2﹕79

14.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某黄铜(铜、锌合金)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取10克样品放入烧杯中,再取60克稀硫酸分六次加入烧杯中,均充分反应,实验数据如下: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第六次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10

10

10

10

10

1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9.35

8.7

8.05

7.4

6.75

6.75

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10%B.9.8%C.83.3%D.49%

 

二、填空题

15.为测定氯化钠和碳酸钠混合物的组成情况,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求解混合物中发生反应物质的质量(x)的比例式为

(3)混合物中氯化钠和碳酸钠质量的最简整数比为。

(4)在滴加氯化钡溶液的过程中,烧杯中各溶质质量的变化情况为

(5)所用氯化钡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16.下图为某高钙片的外包装药品部份说明,请仔细观察、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1)维生素D种类较多,其中维生素D2的化学式为C28H44O,试计算维生素D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维生素D2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2)如果按用量服用,则每天补充钙元素的质量为g。

(3)根据你对补钙产品的调查和已有的化学知识,这里的“钙”指(填字母)。

A.原子B.分子C.单质D.元素

(4)计算该高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需有过程)。

17.向10g赤铁矿石样品中,不断加入10%稀盐酸(样品中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和酸反应),至固体不再减少为止,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2g。

请计算:

(1)赤铁矿石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为g。

(2)所加稀盐酸的质量。

(写出计算过程)

18.石灰石和铁的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炼铁的原理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牙膏中常用轻质碳酸钙粉末做摩擦剂.生产轻质碳酸钙的主要过程:

①煅烧石灰石制得氧化钙;

②氧化钙加水制成石灰乳[主要成分是Ca(OH)2];

③石灰乳与二氧化碳反应得到碳酸钙。

写出③的化学方程式。

(3)取62.5g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杂质不含钙元素且不参加反应)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测得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则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为g。

(4)合成氨工业生产中所用到的催化剂是铁触媒,其主要的成分是FeO和Fe2O3,当FeO和Fe2O3中铁元素的质量比为1:

2时,该催化剂的催化作用效果最好,此时FeO和Fe2O3的质量比为(写最简比)。

三、实验题

19.小明同学利用一瓶敞口放置已久的NaOH溶液进行了一些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NaOH溶液变质程度如何呢?

【提出猜想】小明的猜想:

NaOH溶液部分变质。

【实验探究】小明设计如下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请根据表中内容填写小明实验时的现象: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1)取样,滴加足量的C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NaOH溶液部分变质。

(2)过滤,向滤液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

 

【实验反思】下列物质①Ca(OH)2溶液、②Ba(NO3)2溶液、③BaCl2溶液,能替代小明实验中CaCl2溶液的

是(填序号)。

【拓展应用】通过实际实验,确认这瓶放置已久的NaOH溶液部分变质。

现从该瓶中取了100g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11.1%的CaCl2溶液,产生沉淀质量与所加CaCl2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1)A点处所得溶液中溶质有。

(2)求待测溶液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写出计算过程)

20.为测定某碳素钢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粉末于质量为51.8g的烧杯中,然后逐步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当加入80g稀硫酸时反应恰好完全,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与烧杯及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的关系如图.试通过计算完成下列填空:

(不能整除时,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该实验取用的样品质量为:

_____g;

(2)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为:

_____;

(3)小王不慎在反应结束后,向烧杯中多加了20g稀硫酸,此时,溶液中亚铁离子在溶液总质量中的质量分数为:

_____,若在该图象中补绘此过程中稀硫酸的质量与烧杯及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的关系图,所得线段的终点位于线段AB延长线的_____(填“上方”、“下方”或“线上”).

四、计算题

21.如图所示,往水电解器中加入48g蒸馏水和1g Na2SO4(Na2SO4不参与反应,仅起增加水的导电性的作用)组成的混合物,然后进行电解,当负极得到1g气体时,停止实验。

计算:

(1)停止实验时,电解消耗水的质量是多少?

(2)停止实验后,剩余溶液中Na2SO4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2.某氢氧化钠样品中混有氯化钠,为测定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称取5g样品,加入27g水完全溶解后,缓慢加入稀盐酸,同时测定溶液的pH。

当pH=7时,刚好用去10%的稀盐酸36.5g。

计算:

(1)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1.B2.D3.A4.B5.D6.A7.B8.B9.C10.B11.C12.B13.B14.B

15.

(1)Na2CO3+BaCl2==BaCO3↓+2NaCl

(2)106/197=x/19.7g

(3)83:

106

(4)碳酸钠减少至消失,氯化钠增多

(5)20%

16.

(1)396,84:

11:

4;

(2)0.5;(3)D;(4)50%

17.

(1)8

(2)109.5g

18.

(1)3CO+Fe2O3

2Fe+3CO2

(2)CO2+Ca(OH)2═CaCO3↓+H2O

(3)12.5

(4)9:

20

19.实验探究:

无色酚酞变红色。

实验反思:

②③

拓展应用:

(1)NaCl、NaOH;

(2)10.6%

20.

(1)17g

(2)98.8%(3)14.4%上方

21.

(1)9g

(2)2.5%

22.80%@10%

 

二、中考化学推断题

2.A、B、C、D、E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C为金属单质,E为非金属单质,如图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

_____,E_____。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3)图中转化中产生无色气体E的原因是_____。

(4)图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答案】CuH2CuO+H2SO4=CuSO4+H2OFe+H2SO4=FeSO4+H2↑分解反应

【解析】

【分析】

A为紫红色金属,所以A为铜,铜和氧气加热会生成氧化铜,所以B为氧化铜,B与过量的硫酸反应生成的X溶液为硫酸和硫酸铜溶液,X溶液和C反应生成了浅绿色溶液,铜和无色气体E,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为浅绿色)和铜,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为浅绿色)和氢气反应生成,所以C为铁单质,D为硫酸亚铁,无色气体E为氢气,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详解】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

(1)A是Cu,E是H2;

(2)反应②是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CuO+H2SO4=CuSO4+H2O;

(3)图中转化中产生无色气体E的原因是稀硫酸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

Fe+H2SO4=FeSO4+H2↑;

(4)铜和氧气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氧化铜和硫酸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铁和硫酸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所以图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分解反应。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3.A、B、C、D、E、F、G都是初中化学学过的物质。

其中A是一种有毒气体,B、D均为黑色固体。

他们之间有如图的转化关系,→其中表示生成关系,﹣表示两者相互反应。

(1)D物质是_____E物质是_____。

(2)写出A→B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写出B→C的化学方程式_____。

【答案】氧化铜硫酸铜3CO+Fe2O3

2Fe+3CO2Fe+CuSO4═FeSO4+Cu

【解析】

【分析】

根据A、B、C、D、E、F、G都是初中化学学过的物质,根据图可知:

F和澄清石灰水反应会生成沉淀I,所以F是二氧化碳,G就是碳酸钙,A和氧气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而A是一种有毒气体,所以A是一氧化碳;B、D均为黑色固体,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会生成黑色固体B,所以B是铁;根据图可推测:

黑色固体D是氧化铜,C就是铜,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D,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所以E是硫酸铜,代入检验,符合题意。

【详解】

(1)根据分析,D物质是氧化铜,E物质是硫酸铜。

(2)反应A→B,即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CO+Fe2O3

2Fe+3CO2。

(3)反应B→C,即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CuSO4═FeSO4+Cu。

故答案为:

(1)氧化铜,硫酸铜。

(2)3CO+Fe2O3

2Fe+3CO2.(3)Fe+CuSO4═FeSO4+Cu。

 

4.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钾、硝酸钡、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

Ⅰ.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逐渐加水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水的质量的变化如图1所示;

Ⅱ.取少量B点时的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变色;

Ⅲ.继续向烧杯中滴加稀硝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稀硝酸的质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C段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从C到D液体的pH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一定不含有_____;

(3)D点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

(4)为进一步探究该白色固体的成分,该组同学取少量D点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_____,观察有无的现象,则可证明白色固体的成分。

【答案】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冒出减小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氢氧化钠硝酸钠、硝酸钡、稀硝酸硝酸银

【解析】

【分析】

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钾、硝酸钡、氢氧化钠都是可溶于水的物质,由图1可知,加入水,有不溶物,说明了上述物质间发生反应生成了沉淀,由于碳酸钠、硫酸钠都能与硝酸钡反应生成沉淀,由此可知,一定存在硝酸钡;由图2可知沉淀加入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沉淀应为碳酸钡和硫酸钡的混合物,说明了原混合物中一定有碳酸钠和硫酸钠。

由取少量B点时的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变色,说明了不含有氢氧化钠。

【详解】

(1)由分析可知,沉淀为碳酸钡和硫酸钡的混合物,BC段时碳酸钡沉淀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钡、水和二氧化碳,硫酸钡不和稀硝酸反应,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冒出;随着稀硝酸的加入,从C到D液体的pH减小;

(2)根据分析可知,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

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取少量B点时的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变色,说明一定没有氢氧化钠;

(3)D点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反应生成的硝酸钡、硝酸钠、过量的稀硝酸;

(4)因为目前不能确定白色固体中是否含有氯化钾,为进一步探究该白色固体的成分,可通过取少量D点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硝酸银溶液,观察有无白色固体产生的现象,则可证明白色固体的成分。

 

5.如图A、B、C、D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四种物质,其中A为黑色单质,D为紫红色单质,B、C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态化合物。

“→”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省略)。

请回答:

(1)实验室制取C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B的一种用途_____;

(3)A→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答案】CaCO3+2HCl=CaCl2+H2O+CO2↑作燃料或冶炼金属C+2CuO

2Cu+CO2↑

【解析】

【分析】

A为黑色单质,D为红色单质,A能够转化为B,因此A是碳,碳和氧化铜产生铜,则D为铜;B、C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态化合物,且B能够转化为铜,因此B是一氧化碳,C为二氧化碳,代入检验,符合题意。

【详解】

(1)C为二氧化碳,是用石灰石或者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二氧化碳以及水,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故填:

CaCO3+2HCl═CaCl2+H2O+CO2↑;

(2)B是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还原性,因此可以作为燃料或冶炼金属;故填:

作燃料或冶炼金属;

(3)碳和氧化铜高温得到铜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方程式为:

C+2CuO

2Cu+CO2↑。

 

6.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A、D均是氧化物且反应①有红色物质生成,C是胃液的主要成分,B是密度最小的气体,E可用作补钙剂。

则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A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E→D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答案】置换反应CuO+2HCl=CuCl2+H2OCaCO3+2HCl=CaCl2+H2O+CO2↑(或CaCO3

CaO+CO2↑)

【解析】

【分析】

根据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D均是氧化物且反应①有红色物质生成,C是胃液的主要成分,B是密度最小的气体,E可用作补钙剂,所以C是盐酸,B是氢气,E是碳酸钙,碳酸钙和D可以相互转化,所以D是二氧化碳,氢气会与A反应,A会转化成二氧化碳,所以A是氧化铜。

【详解】

由上分析可知反应①是氢气和氧化铜加热生成铜和水,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A与C的反应是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E→D的反应可以是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点睛】

C是胃液的主要成分,C是盐酸,B是密度最小的气体,B是氢气,E可用作补钙剂,E是碳酸钙。

 

7.A﹣﹣G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其中B、D是无色气体,C为白色沉淀,A、E是黑色固体,G为红色固体,C为白色沉淀。

这些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略去)。

(1)写出A、E、G的化学式:

A_____、E_____、G_____。

(2)写出C的一种用途:

_____。

(3)写出①、②、③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②_____③_____。

【答案】CFeCu用作建筑材料Ca(OH)2+CO2═CaCO3↓+H2OFe3O4+4CO

3Fe+4CO2Fe+CuSO4=FeSO4+Cu

【解析】

【分析】

A~G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其中B、D是无色气体,C为白色沉淀,A、E、F是黑色固体,G为红色固体,C为白色沉淀,B和澄清石灰水反应会生成白色沉淀,所以B是二氧化碳,C是碳酸钙,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A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A是碳,二氧化碳高温生成D,所以D是一氧化碳,E点燃生成F,所以E是铁,F是四氧化三铁,一氧化碳和四氧化三铁高温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所以E是铁,G是铜,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详解】

(1)由分析知,A是C,E是Fe,G是Cu;

(2)C是碳酸钙,一种用途是:

用作建筑材料;

(3)①是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Ca(OH)2+CO2═CaCO3↓+H2O;

②是四氧化三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Fe3O4+4CO

3Fe+4CO2;

③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

Fe+CuSO4=FeSO4+Cu。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8.如图A﹣F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图中的反应条件已略去.已知A常温下为液体,F是一种难溶性的蓝色固体.(资料:

难溶性碱受热易分解为两种氧化物,反应中各元素化合价不变).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名称是_____;F的化学式为_____.

(2)反应①的现象为_____;

(3)写出另一个F能发生的反应方程式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答案】

(1)A水FCu(OH)2

(2)黑色固体变为红色,且有水珠出现(3)Cu(OH)2+H2SO4====CuSO4+2H2O复分解反应

【解析】

试题分析:

难溶性碱受热易分解为两种氧化物,反应中各元素化合价不变,且A是一种液体,说明F是氢氧化铜,而A是分解后得到的水,同时E是氧化铜,水电解生成氧气和氢气,氢气能够和氧化铜反应得到水和铜单质,说明C是氢气,而B是氧气,二者反应得到水。

带入后符合题意。

考点:

物质的鉴别

 

9.A、B、C、D、E是由H、C、O、Cl、Na、Ca组成的五种初中常见化合物,其中A、B、C、D各代表酸、碱、盐和氧化物中的一种物质,通常情况下E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无色液体。

如图用圆和方框表示这五种物质。

用两圆相切表示两种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用“

”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

(1)写出物质C的常见用途____________;

(2)写出检验物质D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图中的两种物质可以制取烧碱,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答案】改良酸性土壤(合理即可)Ca(OH)2+CO2=CaCO3↓+H2OCa(OH)2+Na2CO3=CaCO3↓+2NaOH

【解析】

【详解】

E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无色液体,因此E是水;E能够和C相互转化,因此C是氢氧化钙;C能够和D反应,因此D可能是二氧化碳;C还能够和B反应,B能够和A反应,且A、B、C、D各代表酸、碱、盐和氧化物中的一种物质,则A和B只能是酸或盐,如盐酸、碳酸钠,因此:

(1)物质C是氢氧化钙,可以用于重要的建筑材料,改良酸性土壤等;故答案为:

改良酸性土壤;

(2)物质若D为二氧化碳,则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看是否变浑浊,故反应的方程式为:

Ca(OH)2+CO2=CaCO3↓+H2O;

(3)利用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可以制取烧碱,故反应的方程式为:

Ca(OH)2+Na2CO3═CaCO3↓+2NaOH。

 

10.“化学扑克”牌的玩法是:

上家出牌,如果下家牌中的物质能与上家的发生反应,即可出牌,按此规则,出完牌的为赢家,下图表示的是某局牌的最后一轮。

桌面上是一张图甲的“盐酸”牌,ABCD四位玩家手中都剩下一张牌(如图)。

A

B

C

D

(1)如果本局每一位玩家的牌都能出掉,则四位玩家的出牌顺序为:

(填标号)甲→____________,写出甲牌中物质与B玩家牌中物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2)如果本局只有一位玩家的牌出不掉,你认为该玩家是___________(填标号),他们的出牌顺序为:

(填标号)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DBA

ABDC

【解析】

【分析】

盐酸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氢氧化钙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氢氧化铜,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的物质有:

二氧化碳、硫酸铜;能与铁反应的有:

盐酸、硫酸铜;能与硫酸铜反应的有:

铁、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只有氢氧化钙。

【详解】

(1)盐酸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氢氧化钙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氢氧化铜,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如果本局每一位玩家的牌都能出掉,则四位玩家的出牌顺序为:

甲→C→D→B→A,甲牌中物质与B玩家牌中物质发生反应是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2)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的物质有:

二氧化碳、硫酸铜;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