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文体局党文体局创先争优活动工作汇报支部创先争优活动整改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29681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文体局党文体局创先争优活动工作汇报支部创先争优活动整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市文体局党文体局创先争优活动工作汇报支部创先争优活动整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市文体局党文体局创先争优活动工作汇报支部创先争优活动整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市文体局党文体局创先争优活动工作汇报支部创先争优活动整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市文体局党文体局创先争优活动工作汇报支部创先争优活动整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市文体局党文体局创先争优活动工作汇报支部创先争优活动整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市文体局党文体局创先争优活动工作汇报支部创先争优活动整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市文体局党文体局创先争优活动工作汇报支部创先争优活动整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市文体局党文体局创先争优活动工作汇报支部创先争优活动整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市文体局党文体局创先争优活动工作汇报支部创先争优活动整改Word文件下载.docx

《市文体局党文体局创先争优活动工作汇报支部创先争优活动整改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文体局党文体局创先争优活动工作汇报支部创先争优活动整改Word文件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市文体局党文体局创先争优活动工作汇报支部创先争优活动整改Word文件下载.docx

2、精心组织安排。

为了确保主题教育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制定了《哈密市文体局关于开展“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活动的实施意见》和《市文体局“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活动第一阶段工作安排》。

并于月日召开了市文体系统开展“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活动动员大会,使广大干部职工深刻认识到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不断丰富民族团结教育内涵和民族团结教育内容,扎扎实实开展好主题教育活动。

二、深入学习,营造氛围

1、深化理论学习。

市文体局坚持把理论学习作为第一阶段的重点,在认真学习指定教材的基础上,重点学习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张春贤书记在自治区“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活动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地委委员(扩大)会议精神以及地委书记郭连山同志在地区“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了积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2、学习形式多样。

在组织好各单位进行自学的基础上,我局采取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学习和讨论相结合等方式,领导小组办公室不定期到各单位督导,对发现的好做法、好经验进行归纳整理,做到集中学习有记录,个人学习有笔记。

同时采取面对面宣讲、召开理论学习经验交流会、举办知识测试等方法,保证学习效果。

3、学习全员覆盖。

在主题教育活动中,我局做到了“四个不漏”,即:

不漏一个基层单位、不漏一名参学对象、不漏一项规定动作、不漏一个活动环节,有力地保证了学习时间、内容、重点任务措施落实。

第一阶段共编写期简报,全文体系统干部职工每人撰写1500字以上学习心得体会共计篇。

三、紧抓核心环节,认真梳理问题

根据文件要求,梳理问题阶段的主要工作是组织文体系统党员干部认真梳理本部门(单位)存在的与马克思主义“五观”、“四个认同”和新疆“三史”不相符合的片面认识和错误观点,梳理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不相协调的消极因素,梳理与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相一致的模糊认识,进一步明确主题教育活动的着力点。

作为文化系统,要结合哈密市文体工作的实际,紧紧围绕以现代文化引领哈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认真查找在发挥现代文化引领作用上、在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上、在加快专业人才培养步伐上、在促进哈密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上、在不断满足各族群众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需求上的差距。

经过认真梳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政治理论学习不够,对于马克思主义“五观”、“新疆三史”、“四个认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问题,缺乏足够系统的认识,对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识有些模糊,理论联系实际不够。

(二)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现有的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文化站、标准篮球场地等设施无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人才队伍建设总体滞后,文化体育队伍结构老化、培训力度不足、专业知识欠缺,相应的文化体育工作人员编制没有落实。

(四)文化产品生产力度不大,缺乏品牌文化和艺术精品。

(五)文化体育产业总体水平低,还存在着政府支持不够,缺乏民营资本引入机制,特色文化资源挖掘不够,文化资源整合不够等问题,与经济发展水平不适应。

(六)文化体育活动发展体制不畅,各级政府重视程度不够,文化体育同社会企业、商业活动结合的还不够紧密,没有形成从文化中把握商机的意识,也没有形成以商业推动文化体育发展的局面。

  四、及时总结分析,边学边改

针对梳理出来的问题,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我局结合工作实际,充分发挥现代文化引领的作用,认真制定措施和办法,按照边学边干、边干边整的要求,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任务,坚持工作标准,把主题教育活动的效果真正落实在各项工作中,努力实现哈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进一步深化理论学习

要把理论学习放在首位,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着眼于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进一步完善学习制度,加强学习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系统性,对全文体系统干部职工深入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爱国主义和维护国家统一、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社会主义法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就的教育,对干部职工的模糊认识要加强教育引导,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进一步增强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二)不断加强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

1、完善城市重点文化体育设施,提升城市文化层次与品位

2011年至2013年,要相继完成哈密市剧院(建筑面积5000㎡,申请国家投资1500万元)、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阿勒屯村文物旅游基础设施等文化体育建设项目,完成全民健身文化休闲广场健身路径的配备安装等。

为不断满足各族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积极争取市图书馆(建筑面积5100㎡)和市文化馆(建筑面积5000㎡)建设项目。

2、不断完善农村(社区)文化体育设施

积极主动申报国家、自治区建设项目,到2015年,按照自治区一级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标准,完成全市五个街道综合文化站的新建任务,同步完成已建成综合文化站配套设施器材的配备,使全市乡镇(街道)文化站硬件达标率达到100%。

力争到2015年,实现全市92个行政村、29个社区均建有符合标准的独立综合文化活动室及室外活动场所,村、社区文化室建室率均达到100%,逐步实现以市级文化场馆为龙头、乡镇(街道)文化站为中心、村(社区)综合文化活动室三级网络为一体的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

3、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一是抓好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点建设。

依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和广播电视村村通网络,有效整合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分期分批在18个乡镇、5个街道、92个行政村、29个社区建立信息资源共享网点,到2015年使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覆盖率达100%,形成覆盖城乡的文化信息服务网络。

二是建立流动图书服务网络体系。

每年购置一定数量适合基层各族群众阅览的图书,到2015年以市图书馆为中心,逐步建立流动图书室22个,实现图书由城市向农村,由乡镇(街道)向村(社区)的合理流动,实现图书资源最大限度的利用和共享。

三是继续实施“东风”工程和“农家书屋”工程,确保偏远乡(镇)党报党刊能够及时征订和足额发送,并丰富赠阅报刊的种类,增强实用性和针对性。

到2015年,实现“农家书屋”全覆盖,使“农家书屋”由简单的“阅览室”成为倡导全民阅读、指导科学致富、引导健康生活的“多媒体”。

(三)积极培养文化体育专业人才

一是紧紧抓住对口支援哈密的难得机遇,采取与区外文化体育单位、艺术表演团体合作、委托、深造、业务交流等方式,利用5年时间,分批次选送现有的各类文化体育人才、文化体育行政管理干部,开展有针对性的文艺创作、艺术表演、文化经营、民间传艺、行政领导、竞技体育等方面的业务素质培训,到2015年力争培训18到23人,造就一批编导、画家、书法家、教练员、运动员和高层次文体管理干部。

二是采取岗位培训的方式,每年分期分批开展对乡(镇)、村(社区)文化体育干部、文化能人、民间艺人、体育社会指导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建成“一乡一队”、“一社区一队”宣传文化队伍,至2015年,争取基层文化体育干部全部轮训一遍,实现各乡(镇)、街道拥有25人以上的乡土文化人才队伍,3-5名以上具有较强文化体育活动组织策划能力的专职文化体育干部,村(社区)专职文化体育干部达到1-3人以上。

(四)继续加强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文化体育活动的大力开展

1、展示地域特色,繁荣区域文化

一是抓好哈密瓜节系列文化活动和元旦、春节、古尔邦节、国庆等传统节日及重大周年庆典活动,形成一批影响力大、艺术水准高、群众喜闻乐见的重点文化活动。

积极开展优秀文艺作品和珍贵文物巡回展示,全面提升哈密市的知名度,扩大哈密市的影响力。

二是继续开展“百日文化”广场活动,组织好每年一度的农牧民文艺汇演、两年一度的老年文艺汇演及民族手工艺品展览等群众参与性强的文化活动;

积极引导乡(镇)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军营文化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各级文化阵地功能,不断提升各族群众的文化素养,激发各族人民争先创优的积极性。

三是精心组织、协调办好各类体育赛事,特别是组织好每两年一届的城市运动会、中小学生运动会、农牧民运动会、残疾人运动会、职工运动会等全民健身活动和体育赛事;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和群众喜闻乐见的群众体育活动,每年积极组织、协调参加地区甲级乙级篮球赛,中学生篮球、兵乓球联赛等赛事,进一步提高各族群众的体育参与意识和健康水平,在全市形成浓厚的全民健身氛围。

四是积极开展“文化下乡”活动,深入农村、深入农家,面向低收入居民、农民工进行义务演出。

结合新农村建设热潮,积极开展各级各类艺术创作、比赛、培训活动,做好民族民间艺术的保护、发掘和艺术加工再创作。

五是积极鼓励和支持各体育协会每年至少组织一至两次群众性体育活动;

积极组织和引导青少年业余艺术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2、挖掘文化资源,打造艺术精品

充分挖掘市域内深厚的历史文化、独有的地域文化和丰富的民族歌舞资源,创作一批符合时代要求、生动活泼、富有思想内涵、有较高艺术品位、充分展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文艺佳作,依托广东省、河南省援哈优势,逐步将哈密瓜文化、回王历史、西路军进疆、哈密木卡姆、刺绣及农民画等历史文化资源,以多种艺术形式搬上舞台,创作生产更多更好适应各族群众需求的优秀文化产品,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五)加快发展文化体育产业,开发特色文化产品,培育高层次消费需求,推动经济发展

充分利用独有的地域文化、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资源,丰富旅游景点的文化内涵,做好哈密文化与旅游的结合文章,通过拉动旅游产业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一是继续做好哈密白石头自然风光游、哈密回王历史文化游、哈密贡瓜园专题游、哈密魔鬼城雅丹地貌游;

依托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阿勒屯村等国家级、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打造群众文化旅游休闲娱乐场所和新的人文旅游景观,真正呈现哈密的地域特点和文化魅力。

二是充分利用哈密本地良好的自然条件和矿产资源,形成集奇石采集、加工、展览、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和奇石文化长廊,打造富有本地特色的奇石文化品牌。

三是深入挖掘哈密回王文化、哈密木卡姆、民族乐器、哈密瓜和哈密大枣等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相继开发哈密独有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为内容的工艺品、维吾尔族民间刺绣和农民画等特色文化产品,形成产业拉动,做成旅游产品,投放市场。

四是充分组织、协调和发挥现有文化演艺公司市场化运作的优势,在旅游景区进行售票演出,吸引区内外游客前往景区参观和观赏。

五是鼓励和扶持民营资本进入图书馆、文化演艺公司、健身俱乐部、保龄球场和文化中介服务机构等新兴文化体育领域,提升哈密市文化发展的产业化程度,提高大众文化娱乐、旅游休闲生活的文化档次,到2015年,逐步形成具有较强影响力和市场吸引力的文化体育产业和市场。

(六)理顺文化体育事业发展体制

1、要建立健全文化体育事业跨越式发展的保障机制

在市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要建立健全政府统筹协调、业务部门主管、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格局。

要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运行经费保障机制,将各乡镇(街道)、村(社区)的文化体育机构的公用经费和业务活动经费纳入市财政预算,专门设立文化体育事业发展专项资金,保证公共文化体育阵地设施建设、文化站(室)管理、运行、文化体育活动开展、图书购置、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民间文化保护传承、文化体育市场执法稽查、文化体育人才培养培训、城市和乡镇(街道)、村(社区)的文化体育设施建设、乡镇(街道)、村(社区)文化体育工作日常运转等所需经费。

2、要建立健全经常性文化体育活动开展的长效机制

一是要把传统节庆日活动、哈密瓜节和大型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常态化,成为市、乡镇(街道)、村(社区)固定的文化活动形式和特色文化品牌,长抓不懈,更好地满足各族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

二是积极组织协调市直相关单位、乡镇(街道)等文化体育单位及文艺队伍赴基层开展送演出、送图书等“文化配送”活动,使文化下乡成为促进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繁荣的内在动力。

3、要建立健全基层公共文化体育工作运行评估机制

一是把文化体育建设纳入各乡镇(街道)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年度计划,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和乡镇、街道、村、社区年度综合考核验收范围;

二是建立基层文化体育工作年度考评机制和市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文化站达标复验机制;

三是制定出台《哈密市村文化室建设管理办法》、《农家书屋创建管理办法及优惠政策》等规范性政策、措施,逐步形成建、管、用相互衔接、环环相扣的一体化长效机制,切实解决村文化室、农家书屋工程发展后劲不足,自身造血功能不强等问题。

五、紧扣主题,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自“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以来,我局紧密结合活动主题,正确处理好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与做好当前工作的关系,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创新载体,深入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切实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一是成功举办了第七届哈密瓜节开、闭幕式文艺演出,演出阵容强大、规模空前、舞美效果绚丽多彩,特别是阎维文、冯巩、大兵、容中尔甲等国内知名歌唱家、艺术家以及第七届国际旅游小姐大赛佳丽们的现场助阵,让现场近2万名哈密各族群众以及来自疆内外嘉宾、记者共享文化饕餮盛宴,同时极大地宣传、推介了哈密,提高了哈密的影响力、知名度和美誉度。

瓜节期间,配合相关部门开展了哈密民间艺术展、哈密奇石展等瓜节系列文化活动;

二是主动配合、认真完成了自治区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闭幕式大型文艺演出的演员协调、舞蹈排练指导、演出场地规划和布置、3000多名演员的整体调度等工作,为演出的顺利开展做出积极努力;

三是策划、组织开展了哈密市庆祝建国61周年升旗仪式及文艺演出。

四是策划、组织开展了“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舞、爱我中华”青少年校园集体舞大赛,13个学校的1000余名学生通过此次活动充分展示了青少年热爱祖国、维护团结的坚定决心和实际行动。

五是策划、组织开展了哈密市庆祝建国61周年升旗仪式及文艺演出。

五是精心策划、组织开展了百日广场文化活动100余场,参演人员3000余人次,观众达15万人次,在打造文化精品、丰富百姓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突出了全市各族群众围绕“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这一主题,用“创先争优”的豪情壮志,为实现哈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目标而不懈努力的时代风貌。

六是协助市双拥办开展哈密市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三连冠”大型晚会的策划、编导工作。

七是联合多家单位举办了“2010全国当代名家绘画邀请展”、“美在哈密•中国当代名家写生展”、“庆六•一儿童书画展”,参加了“新疆美协国画作品邀请展”、“东天山之韵2010哈密地区书画作品展”、“笔墨情怀——新疆中国画八人联展”,创作了三联大幅油画《清泉麦西热甫》等民族团结画作,与市八小联合开展了“读新疆三史,从你我开始”宣讲活动和“校园文化艺术节”。

八是配合上级部门实施“东风工程”、“农家书屋工程”等文化惠民工程,新建农家书屋21家,为每个农家书屋配送了价值近3万元的图书、电视、阅览桌椅等器材、设备;

向4个街道、18个乡(镇)文化站赠送了总计价值27万余元的图书22162册、光碟6346盘,内容涵盖了“三爱”政治教育、“三农”科普教育、卫生保健和法律普及教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

九是市图书馆购进了价值5万多元的图书1328册、维汉报纸75种、期刊110种,图书室接待读者29000余人(次),图书外借25000余册(次),报刊阅览室接待读者28100余人(次),杂志借阅室外借期刊17500余册(次),设置了室外阅报栏,每月更换一期,让居民群众“零距离”阅览报纸;

十是哈密回王墓接待中外游客15000余人次,免费接待军人1200人、中小学生800人、老年人3000人,接待穆斯林节日做礼拜30000余人次;

我局“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活动第一阶段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我们坚信,在已取得的卓有成效的成果基础上,全体干部职工一定会统一思想,边学边改,把行动落实到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推动哈密文化跨越式发展上来。

哈密市文体局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七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