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发动机机械部分的检修.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3188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1.1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02发动机机械部分的检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02发动机机械部分的检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02发动机机械部分的检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02发动机机械部分的检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02发动机机械部分的检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02发动机机械部分的检修.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02发动机机械部分的检修.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02发动机机械部分的检修.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02发动机机械部分的检修.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02发动机机械部分的检修.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02发动机机械部分的检修.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02发动机机械部分的检修.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02发动机机械部分的检修.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02发动机机械部分的检修.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02发动机机械部分的检修.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02发动机机械部分的检修.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02发动机机械部分的检修.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02发动机机械部分的检修.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02发动机机械部分的检修.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02发动机机械部分的检修.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2发动机机械部分的检修.docx

《02发动机机械部分的检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2发动机机械部分的检修.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02发动机机械部分的检修.docx

02发动机机械部分的检修

第二章发动机机械系统

第一节发动机的日常维护

发动机在使用过程中,应按规定进行日常维护,以保证发动机的正常工作。

发动机的日常维护内容包括:

(1)气缸压缩压力的检查。

气缸压缩压力是否正常可判定气缸的密封性能,通过检查气缸的压缩压力可判断气缸与活塞组件的配合间隙和磨损程度、气缸垫的密封性、配气机构调整状况及气门间隙是否合适。

起动发动机,暖机至冷却液温度达80℃左右停机,拆下所有火花塞及其垫圈。

开启节气门至全开位置,将气压表安装在火花塞孔上,起动发动机,测量各气缸压缩压力。

每缸测量2~3次,取压力表最大读数的平均值。

发动机转速为300r/min时,其标准压缩压力为1323kPa,使用极限值为1176kPa,气缸间差值应小于98kPa。

(2)气缸盖、进气歧管、排气歧管的安装螺栓螺母的检查。

用力矩扳手分别检查气缸盖进气歧管、排气歧管的安装螺栓/螺母的拧紧力矩,应符合规定,否则应进行调整。

拧紧力矩规定:

气缸盖螺栓为55~60N·m,进、排气管螺母为18~23N·m。

(3)气门间隙的检查。

气门间隙是指气门杆头端部与调整螺钉之间的间隙。

发动机在冷态和热态时气门间隙是不同的,冷态时(冷却液温度为15~25℃)进气门为0.13~0.17mm,排气门为0.23~0.27mm;热态时(冷却液温度为60~68℃)进气门为0.17~0.21mm,排气门为0.27~0.31mm。

气门间隙应符合规定,否则应进行调整。

(4)冷却液的检查。

观察冷却液罐液面高度,应位于“FULL”和“LOW”刻线之间,同时拧开散热器盖,检查散热器内冷却液量是否充足。

如有必要,应加注冷却液。

发动机、散热器和暖风机冷却液量为3.1L,冷却液罐冷却液量为0.9L。

(5)润滑油液面高度的检查。

将车辆停放在水平路面上,拔出发动机油尺,先用洁布抹去尺上的油,然后插入曲轴箱内再拔出检查,润滑油高度应在油尺的“F”和“L”刻线之间。

否则应加注润滑油。

定期更换润滑油量为3.1L,新发动机或大修后加注润滑油量为3.6L。

(6)蓄电池电解液液位及密度的检查。

观察蓄电池电解液的液面,其液面应位于“UPPER”与“LOWER”刻线之间。

若液位过低,应及时加注蒸馏水至“UPPER”刻线。

打开蓄电池加液盖,用密度计测量蓄电池电解液密度,温度为20℃时,电解液密度应为1.27~1.29g/cm3。

否则,应加注电解液。

(7)空气滤清器的清洁和检查。

空气滤清器的清洁周期为车辆每行驶10000km一次,多尘路面为2500km一次。

修理或更换周期为40000km。

(8)火花塞间隙的检查。

从发动机上拆下火花塞,用塞尺测量火花塞两电极间的间隙,其值应为0.7~0.8mm。

否则应调整或更换。

(9)风扇传动带的检查。

检查风扇传动带表面有无损伤、严重磨损及芯线显露等。

若有严重缺陷,应更换传动带。

用推压计在风扇传动带中央施加98N的压力,其挠度应为6~8mm。

否则,应调整传动带的预紧力或更换传动带。

(10)发动机怠速的检查。

检查发动机怠速时,应关闭车内其他用电设备,发动机怠速应为750~850r/min。

第二节发动机总成

一、发动机总成的拆卸

拆卸发动机总成时参看图2-1。

图2-1发动机总成的拆装图

1-前下横梁2-发动机托架总成3-发动机前安装4-发动机前安装托架(手动变速器)5-发动机前安装l号托架(自动变速器)6-发动机前安装2号托架(自动变速器)7-发动机右安装8-发动机右安装托架9-发动机后安装10-发动机后安装托架11-后力矩限位器(手动变速器)12-后力矩限位器托架(手动变速器)13-发动机左安装(自动变速器)14-发动机左安装托架(自动变速器)15-前下横梁螺栓16-发动机托架螺栓17-发动机后安装螺母18-发动机右安装托架螺栓19-发动机右安装(衬套)螺栓20-后力矩限位器螺母2l-发动机左安装托架螺母22-后力矩限位器(自动变速器)23-后力矩限位器托架(自动变速器)24-后力矩限位器螺母

(1)将供油软管卸压。

(2)拆卸蓄电池正、负极电缆,拆下蓄电池及其托架。

(3)拆下发动机罩。

(4)拆下散热器出水软管,排放冷却液。

(5)从节温器座上拆下散热器进水软管。

(6)拆开冷却风扇电动机插头。

(7)从液体管路中拆下液体软管(A/T车型)。

(8)拆下散热器。

(9)如图2-2,拆下紧固螺栓,拆下出水软管和空气滤清器。

(10)拆下导线和拉索见图2-3。

图2-2拆卸空气滤清器图2-3拆下油门拉索

1-出水软管2-空气滤清器3-紧固螺栓1-油门拉索2-节气门体

1)从节气门体上拆下油门拉索。

2)从变速器(M/T)上拆下离合器拉索。

3)从变速器(A/T)上拆下换档选择拉索。

4)拆下油压控制线。

5)拆下里程表软轴。

(11)如图2-4从进气歧管上拆下真空助力器软管,从炭罐脱附阀上拆下炭罐脱附阀软管。

(12)拆开发动机上各电器件导线。

(13)从燃料供给管上拆下燃料供给软管见图2-5,拆开暖风机进口和出口软管。

图2-4拆卸软管图2-5拆下燃料供给软管

1-真空助力器软管2-炭罐脱附阀软管

(14)拆下排气管见图2-6,排出发动机润滑油和齿轮油。

(15)拆下稳定杆见图2-7。

图2-6拆下排气管图2-7拆下稳定杆

(16)从变速器的差速器侧拆下传动轴万向节。

拆卸发动机和变速器时,无需从万向节上拆卸传动轴左侧,但需拆卸传动轴右侧。

(17)拆下发电机罩。

(18)从空调压缩机支架上卸下带软管的空调压缩机。

拆下空调压缩机支架,拆下支承架。

(19)如图2-8拆下发动机安装托架螺栓,拆除前下横梁螺栓。

拆除后力矩限位器托架螺栓和螺母,拆下发动机左安装托架螺母(A/T车型),拆下发动机右安装托架螺栓。

图2-8拆卸发动机安装托架螺栓

1-发动机安装托架螺栓2-前下横梁螺栓3-发动机左安装托架螺母4-限位器托架螺栓5-限位器托架螺母6-发动机右安装托架螺栓

(20)在拆带变速器的发动机前,再检查确认所有的软管、导线都从发动机及变速器上拆开。

(21)从车体中降下带变速器的发动机、前下横梁和发动机安装托架。

二、发动机总成的安装

1、装配发动机前的准备工作

发动机的零部件经过检查、修理合格后,应严格按操作规程重新组装。

在装配发动机前,应做好下述准备工作,以便装配工作的顺利进行。

(1)按发动机的组装顺序、各系统的组成,清点所有零部件,如有缺少应及时查找和配备齐全;如有损坏应修复或更换新件。

对于发动机各部位的O形密封圈、油封件一般不允许重复使用。

(2)清洗所有待装配的零部件,并用压缩空气吹通油道。

注意密封垫等橡胶件不能用煤油、汽油或柴油清洗。

(3)清洗干净所用专用工具,清洁装配现场。

(4)准备适量的密封胶、润滑油、润滑脂等辅料,以利于装配质量的提高。

(5)准备齐全所需的螺栓、螺母、销子、垫圈及各种密封衬垫、密封圈等易损件,以保证装配过程的连续进行。

2、组装发动机时的注意事项

(1)发动机组装时,必须选用合格的零部件,绝不允许将脏污、有毛刺和损伤的零部件混入装配件中。

(2)在发动机有相对运动和摩擦的表面上,应涂抹润滑脂或润滑油。

润滑油的规格型号与发动机润滑油相同,对相互间有严格密封要求的零部件结合面,要求涂密封胶的表面,必须均匀地涂抹密封胶,以保证结合面的密封质量。

(3)对装有密封垫、密封圈、油封等密封件的零部件,应注意选用合格的密封件;重装时应换用新密封件。

(4)对于严格配对组合装配的零部件,如活塞与连杆组件、轴瓦和轴承盖等,应按组合标记配对组装,绝不允许互换,以免影响发动机的平衡和规定的配合间隙。

对于某些有特定装配标记的零部件,如活塞环、活塞和气缸垫等,应按其标记规定的装配方向、顺序进行组装,不允许将其方向和工作面装错。

(5)组装发动机时,零部件的紧固应稳固可靠,对有严格力矩要求的紧固件,必须按规定力矩拧紧,不允许超过或低于规定。

对于较大配合面的紧固螺栓与螺母,必须按照规定顺序分次逐渐拧紧。

(6)注意专用工具的正确使用,对要求使用专用工具装配的零部件,应使用专用工具进行装配,以免对零部件造成损伤,影响发动机的装配质量。

3、装配过程

按与拆卸时相反的顺序进行。

第三节曲柄连杆机构

一、结构特点

曲柄连杆机构主要由活塞组、连杆组、曲轴飞轮组等组成,其部件见图2-9,该机构是发动机将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转化成机械能的主要装置。

图2-9曲轴飞轮组的分解

1-曲轴箱2-前油封(在曲轴与油封唇部接触的部位涂上润滑油)3-主轴瓦(在轴瓦内表面上涂润滑油)4-轴承盖5-螺栓(在螺栓和轴瓦表面涂上润滑油)6-正时传动带轮半圆键7-曲轴(曲轴主轴颈上涂润滑油)8-止推轴瓦(使止推轴瓦油槽侧朝曲柄臂)9-后油封(在曲轴与油封唇部接触的部位涂上润滑油)10-销11-曲轴后端盖衬垫12-曲轴后端盖13-后端盖螺栓14-输入轴承15-飞轮16-飞轮螺栓

活塞连杆组用于承受作功行程可燃混合气燃烧时产生的压力,并传递给曲轴。

活塞头部设有3道环槽,上面两道安装气环,以密封气缸内压缩气体;下面一道为油环,用于布油和刮油,以润滑气缸臂和活塞裙部的摩擦面。

连杆小头孔内压人一个青铜衬套与活塞销配合,并钻有润滑油孔,以保证活塞销的润滑;连杆大头孔内装有对开的两片铜铝合金轴瓦,与曲轴的连杆轴颈配合。

曲轴组件由曲轴、主轴瓦、止推片等部件组成,用于将来自活塞连杆组的往复运动转变为旋转运动,并对外输出转矩,同时驱动配气机构、附件及空调等。

飞轮主要由齿圈和飞轮盘组成,与离合器压盘连接,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给传动系;同时存储多余能量,以利于发动机平稳工作,并利用齿圈与起动机小齿轮啮合而起动发动机。

二、常见故障诊断

1、常见故障类型及发生部位

曲柄连杆机构常见故障有异响、发动机动力不足、漏油和漏水等。

发生故障的主要部位

如下:

(1)曲轴和连杆的轴承松旷或烧结、变形、异口向。

(2)活塞组件的活塞及活塞环严重磨损而漏气或泵油、拉缸和活塞积炭。

(3)气缸体和气缸盖的水套积垢、漏水、漏油、气缸拉伤和燃烧室积炭。

(4)气缸衬垫烧蚀、卷边冲坏或变形和漏水。

2、气缸压缩力不足

(1)故障原因:

发动机气缸压缩力不足,表明发动机燃烧室的密封不良、存在漏气部位。

发动机漏气的可能原因有:

1)气缸衬垫损坏、气缸盖有裂纹。

气缸盖下平面翘曲或气缸盖紧固螺栓松动而漏气。

2)活塞环或气缸严重磨损,使活塞与气缸配合间隙超差,导致发动机在压缩行程漏气。

3)进、排气门间隙调整不当,使气门不能完全关闭,导致漏气。

4)进、排气门或气门座的结合面磨损严重,使气门关闭时密封不良而造成漏气。

5)气门弹簧经长期使用弹力消失或折断,使气门关闭不严,导致在压缩行程时漏气。

(2)故障排除

1)若测量气缸压缩力,只是个别气缸的压力低于规定值,则一般是该气缸的气门部分同气、气缸壁有拉伤或活塞环的开口端重叠而导致漏气。

进一步确定故障部位,可向气缸内主人少量汽油,旋转曲轴数周,然后重新测量气缸压缩力。

如果该气缸压力恢复到规定值,则表明气缸或活塞环漏气,应检修气缸,重配活塞,或者检查活塞环的安装位置(使活塞环的开口端错开)。

否则,即表明气门漏气,应检查气门和气门座的密封性,气门弹簧弹力是否正常,弹簧有无折断,气门间隙是否过小。

若气门和气门座密封不良,应配对研磨气门和气门座;若弹簧有故障,应更换新件;若气门间隙调整过小,应重调到规定值。

2)若测量气缸压缩力普遍低于规定值的80%,但各缸之间的压差不大,则表明漏气主要是由于活塞环与气缸严重磨损造成的。

此时将气缸孔镗至下级修理尺寸,并重新选配加大一级尺寸的活塞和活塞环。

3)若测量气缸压缩力,相邻两缸的压力很低,且两缸压力相等或接近,则表明两缸间的气缸衬垫有损伤,应更换新的衬垫。

3、曲轴轴承异响

(1)故障现象:

曲轴轴承异响是一种有节奏、低沉、钝重的“锤、锤”声,随转速的升高而增大,通常后轴承声响钝重发闷,前轴承声响较轻、较脆。

(2)故障原因:

曲轴轴承异响主要是曲轴轴承松旷使轴向或径向间隙过大引起。

(3)故障诊断:

发动机主轴承异响部位是在气缸体下部靠近油底壳处。

检查时,可用金属棒在发动机外部各主轴承处诊听,并用断火法判断。

单缸断火,声响无明显变化;双缸断火,声响减弱,即表明该道主轴承异响。

观察润滑油压力表,油压较正常时下降,而且响声与温度无关。

(4)故障排除:

更换曲轴主轴瓦,必要时修磨曲轴,清洗润滑油道。

4、连杆轴承异响

(1)故障现象:

连杆轴承异响是一种“铛、铛”有节奏的响声,且在压缩行程—亡止点时响声最大。

连杆轴承异响比主轴承的异响声轻、缓和、清脆、短促而坚实。

当突然加速时,声响更加明显;转速越高,响声越大;急加速时更为突出。

(2)故障原因:

主要是由于连杆盖螺栓松动或连杆轴颈和轴承严重磨损,使连杆轴颈与轴承之间的配合间隙过大,当活塞到达上止点时,由于活塞与连杆的惯性,使轴承撞击连杆轴颈而发出声响。

(3)故障诊断:

连杆轴承异响多发生在气缸体的中部,在润滑油尺插孔处较为明显。

单缸断火,声响会减弱或消失。

观察润滑油压力表,油压较正常值明显下降,这表明连杆轴承配合间隙过大。

(4)故障排除:

更换连杆轴承,必要时修磨连杆轴颈,更换发动机润滑油。

5、活塞敲缸异响

(1)故障现象:

活塞敲缸是一种有节奏的“嗒、嗒”声,在发动机怠速、低中速且发动机低温冷态时声响明显而清脆,在正常工作温度或速度上升后及热态时声响减弱或消失。

(2)故障原因:

主要是活塞与气缸壁磨损严重,气缸间隙增大,在做功行程开始的瞬间,活塞在气缸内摆动,活塞裙部撞击气缸壁而发出的声响。

(3)故障诊断:

发动机活塞敲缸异响多发生在气缸体中上部。

检查时,在发动机润滑油加注口观察,若有脉动的烟气冒出,且排气管冒蓝烟时,即说明活塞与气缸壁的配合间隙过大或活塞与气缸壁已严重磨损。

(4)故障排除:

检查活塞与气缸的配合间隙,检查活塞环的弹性、背隙及端隙,若活塞与气缸配合间隙超过使用极限或活塞环有缺陷,应更换活塞环,必要时应锤磨气缸,并重新选配活塞。

6、活塞销异响

(1)故障现象:

活塞销异响是一种有节奏的“嗒、嗒”声,发动机怠速或低速工况时,响声较明显清晰;当发动机转速增高,响声也随之变化,急加速时响声更大。

(2)故障原因:

主要是活塞销与活塞销孔配合松旷、活塞销润滑不良或断裂而产牛。

(3)故障诊断:

通常活塞销异响发生在气缸体上部、润滑油检查孔附近。

单缸断火,响声会减弱或消失,且响声与温度无关。

(4)故障排除:

拆下活塞销,检查活塞销与活塞销座孔的配合间隙,以及与连杆小头的配合间隙。

活塞销与活塞销座孔为动配合,活塞销与连杆小头为静配合。

若配合间隙过大,更换相应的磨损件。

7、活塞环异响

(1)故障现象:

活塞环异响是一种钝哑的“拍、拍”声,或类似敲缸的漏气声。

(2)故障原因:

主要是活塞环折断或与活塞环槽配合松旷。

(3)故障诊断:

活塞环异响多发生在气缸两侧中上部或润滑油尺插孔处,在润滑油加注口诊听,响声特别清晰,并有脉动气体冒出,气体冒出的频率与声响吻合。

单缸断火,响声减轻但不消失,用旋具抵触缸盖,若有振动,说明活塞环与气缸壁发生碰击。

(4)故障排除方法:

更换活塞环,必要时镗磨气缸。

三、主要部件检修

1、曲轴的检修

(1)检查曲轴径向圆跳动量见图2-10,用千分表在中央轴颈处测量。

慢慢转动曲轴,若圆跳动量超过使用极限0.06mm,则更换曲轴。

(2)检查曲轴止推间隙见图2-11。

在装上止推轴瓦和主轴颈轴瓦盖的状态下,用千分表测定曲轴沿轴向(止推方向)的窜动量。

若超过使用极限,应换用新的标准止推轴瓦或加大尺寸的止推轴瓦,以获得标准的止推间隙。

图2-10检查曲轴径向圆跳动量图2-11检查曲轴止推间隙

曲轴止推间隙:

标准值为0.11~0.31mm,使用极限值为0.38mm。

曲轴止推轴瓦厚度:

标准值为2.5mm,加大尺寸为2.563mm。

(3)检查主轴颈圆度和锥度见图2-12。

如果任一轴颈严重损坏或发生不均匀磨损,超过使用极限0.01mm时,应修磨或更换曲轴。

2、主轴瓦的检修

(1)主轴瓦的检查。

检查轴瓦,一旦发现有凹坑、划伤或损伤,应更换上下两半轴瓦,

不允许更换其中某一半轴瓦。

(2)检查主轴瓦间隙

1)拆下轴瓦盖,清洗轴瓦和主轴颈。

2)如图2-13将塑料线性量规放置在主轴颈的轴瓦全宽上,应避开油孔。

图2-12检查主轴颈圆度和锥度图2-13放置塑料线性量规

1-塑料线性量规

3)安装轴瓦盖,以54N·m的力矩拧紧轴瓦盖螺栓。

4)拆下轴瓦盖,用塑料线性量规刻度尺在最宽处测量塑料线性量规变形后的宽度见图2-14。

轴瓦间隙标准值为0.02~0.04mm,极限值为0.06mm。

若测量结果超出使用极限,应更换轴瓦。

图2-14测量塑料线性量规变形宽度

1-塑料线性量规2-塑料线性量规刻度尺

(3)主轴瓦的选择

1)图2-15中2号和3号气缸之间的曲柄臂上有5个数字,1、2、3分别代表主轴颈直径,见表2-1。

如最左第1个数字3代表轴瓦盖1的主轴颈在44.982~44.988之间,第2个数字1代表轴瓦盖2的主轴颈在44.994~45.000mm之间。

图2-15曲柄臂上数字代表意义

表2-1曲柄臂上数字代表主轴颈直径

数字

主轴颈直径/mm

1

44.994~45.000

2

44.988~44.994

3

44.982~44.988

2)在无轴瓦的状态下检查轴瓦盖内径。

在曲轴箱的配合面标有5个字母(A、B、C)见图2-16。

分别代表对应的轴瓦盖内径,见表2-2。

图2-16字母代表意义

表2-2字母代表的轴瓦盖内径

字母

轴瓦盖直径/mm

A

49.000~49.006

B

49.006~49.012

C

49.012~49.018

3)标准轴瓦有五种不同的公差,并在图2-17所示位置涂有不同颜色的油漆加以区别,见表2-3。

图2-17轴瓦标记

表2-3油漆颜色代表轴瓦厚度

油漆颜色

轴瓦厚度/mm

油漆颜色

轴瓦厚度/mm

绿色

黑色

无色

1.996~2.000

1.999~2.003

2.002~2.006

黄色

蓝色

2.005~2.009

2.008~2.012

4)根据表2-4选择标准轴瓦。

表2-4选择轴瓦

曲柄臂上标注的数字

(主轴颈直径)

配合面字母(轴承盖内径)

1

2

3

A

绿色

黑色

无色

B

黑色

无色

黄色

C

无色

黄色

蓝色

5)用塑料线性量规及塑料线性量规刻度尺测量新装标准轴瓦的轴瓦间隙。

若仍超过使用极限,则用更厚的轴瓦并重新测量间隙。

厚度加大0.25mm的轴瓦有五种不同的厚度,见表2-5。

其油漆标记见图2-18。

表2-5厚度加大的轴瓦规格

油漆颜色

轴瓦厚度/mm

油漆颜色

轴瓦厚度/mm

绿和红

黑和红

2.121~2.125

2.124~2.128

2.127~2.131

黄和红

蓝和红

2.130~2.134

2.133~2.137

6)必要时修磨主轴颈至44.732~44.750mm,并按表2-6选择厚度加大的轴瓦。

表2-6选择厚度加大的轴瓦

曲轴箱配合面字母标注

主轴颈直径测量值/mm

44.744~44.750

44.738~44.744

44.732~44.738

A

B

C

绿和红

黑和红

黑和红

黄和红

黄和红

蓝和红

3、后部油封的检修

(1)检查后部油封是否磨损或损伤。

若油封唇部磨损或损伤,应更换。

(2)安装油封时,油封压装后应与曲轴后端面平行,见图2-19。

图2-18油漆标记图2-19安装油封

1-油封2-曲轴后端面

4、飞轮的检修

(1)如果飞轮齿圈有损伤、裂纹或磨损,应更换飞轮。

(2)若接触离合器摩擦片的表面有损伤或过度磨损,应更换飞轮。

(3)如图2-20用百分表检查飞轮的端面跳动,若端面跳动超过使用极限0.2mm,应更换飞轮。

5、气缸体上平面变形检查

如图2-21所示,用直尺和塞尺检查气缸体上平面是否变形,其平面度标准值为0.03mm,使用极限值为0.06mm。

若平面度超过使用极限,应修理。

图2-20检查飞轮端面跳动图2-21检查气缸体上平面是否变形

6、气缸的检查

(1)检查缸臂是否有过度磨损的划痕、拉毛或棱线。

若有,应镗缸并用加大直径尺寸的活塞。

(2)用量缸表在图2-22所示,测量部位(a:

第一道活塞环对应处,b:

活塞上下位置中间对应处)沿相互垂直的两方向测量缸径。

缸径使用极限为74.15mm,圆度和圆柱度极限为0.1mm。

若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应重镗缸孔。

图2-22气缸的检查

1)缸径超过使用极限。

2)在两位置处的测量差超过圆柱度使用极限。

3)在相互垂直两方向的测量差超过圆度使用极限。

(3)若4个气缸之一需要重新镗削时,则所有气缸都必须重新镗削,使所有气缸缸径相同。

第四节配气机构

一、结构特点

发动机配气机构采用顶置凸轮轴、顶置气门结构,由气门组件和正时传动组件构成,见图2-23。

图2-23配气机构的分解

1-凸轮轴2-凸轮轴油封3-摇臂轴4-O形密封圈5-摇臂轴螺栓6-摇臂(进气)7-NO.1摇臂(排气)8-NO.2摇臂(排气)9-气门调整螺钉10-气门调整螺钉11-卡环12-锁紧螺母13-摇臂弹簧14-进气门15-排气门16-气门弹簧17-气门弹簧上座18-气门锁19-气门弹簧下座20-气门油封

气门组件由气门、气门弹簧、气门弹簧座、气门锁片和气门油封等组成。

气门传动组件由凸轮轴、正时齿轮、摇臂及摇臂轴等组成,按一定运动规律控制气门开启和关闭,并带动发动机的一些附属装置。

正时传动组件安装在发动机机件的前部,由张紧轮、曲轴正时齿轮、凸轮轴正时齿轮、正时传动带等组成。

正时齿轮将曲轴转速传给凸轮轴,并通过摇臂带动进、排气门。

二、故障诊断

1、气门异响

(1)故障现象:

气门异响是一种有节奏的声响。

发动机怠速运转时,声响明显清晰;中速时,响声增大而尖脆;高速时,响声杂乱。

(2)故障原因:

气门调整螺钉与气门杆之间的间隙过大,凸轮轴转动时,顶动摇臂而使调整螺钉与气门杆互相撞击。

(3)故障诊断:

气门异响发生在气缸盖上部的两侧。

检查发动机气门异响时,可在气门杆与气门调整螺钉之间插入塞尺,若响声消失,即气门间隙过大。

(4)故障排除:

调整气门间隙至规定值。

2、凸轮轴异响

(1)故障现象:

凸轮轴异响是一种有节奏而清脆的“嗒、嗒”声,在发动机怠速运转时较小,中速时明显,而高速时消失。

(2)故障原因:

凸轮轴与轴承之间配合松旷或凸轮轴弯曲变形,当凸轮轴转动时,轴颈与轴承相互撞击而发出。

(3)故障诊断与排除:

凸轮轴异响发生在气缸盖的凸轮轴区域,检查凸轮轴轴颈的磨损量和径向跳动,当磨损超过极限或径向跳动超过使用极限时,应更换凸轮轴和轴承。

3、气门弹簧异响

(1)故障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