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总复习教案量的计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34355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3.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总复习教案量的计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六年级总复习教案量的计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六年级总复习教案量的计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六年级总复习教案量的计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六年级总复习教案量的计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六年级总复习教案量的计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六年级总复习教案量的计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六年级总复习教案量的计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六年级总复习教案量的计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六年级总复习教案量的计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六年级总复习教案量的计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六年级总复习教案量的计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六年级总复习教案量的计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六年级总复习教案量的计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六年级总复习教案量的计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六年级总复习教案量的计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六年级总复习教案量的计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六年级总复习教案量的计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总复习教案量的计量.docx

《六年级总复习教案量的计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总复习教案量的计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年级总复习教案量的计量.docx

六年级总复习教案量的计量

课题:

量的计量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采用法定计量单位的重要意义.

  2.复习长度、面积、体积、质量、时间单位.

  3.复习各种计量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汇总整理学过的计量单位,牢固掌握各种计量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掌握各种计量单位的实际大小及进率,正确使用计量单位.

  教学步骤

  一、直接导入.

  提问导入:

同学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采用了国际上通用的法定计量单位,你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归纳:

我国从1990年起废除原来的计量单位,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法定计量单位,目的是为了便于国际交流,扩大开放,不断发展面向世界的外向型经济.因此,我们要认真学好有关计量的知识.这节课我们整理和复习“量的计量”.(教师板书课题)

  二、归纳整理.

  

(一)启发学生回忆:

我们学过了哪些量的计量?

  教师板书:

  长度  质量  时间

  面积

  体积(容积)

  

(二)复习长度、面积、体积单位及进率.

  1.启发学生回忆:

已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每个长度单位实际有多大?

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2.启发学生回忆:

已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每个面积单位实际有多大?

相邻单位间

  的进率是多少?

 

  学生讨论:

相邻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为什么都是100?

  师生归纳:

面积单位是根据长度单位确定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就是100.

  3.启发学生回忆:

已学过的体积(容积)单位有哪些?

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学生思考:

相邻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为什么是1000?

  教师说明:

面积单位体积(容积)单位都是依据长度单位确定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体积(容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实际计量时做到准确无误.

  4.练习.

  

(1)在(  )里填上适当的计量单位名称.

  一枝铅笔长176( )一个篮球场占地420()

  一张课桌宽52( ) 一个火柴盒的体积是21( )

  一间教师的面积是48(  )一种保温瓶的容量是2()

  

(2)一个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它的棱长是多少?

它的每个面的面积是多少?

  (3)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木块堆成一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需要多少块?

把这些小正方体木块排成一行,有多长?

  (三)复习质量单位.

  1.启发学生回忆:

学过的质量单位有哪些?

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并填写下表)

  2.练习.

  ①10麻袋大米约1()

  ②l个鸡蛋约6.5()

  ③1棵白菜约2.5()

  ④1名六年级学生体重是40()

  (四)复习时间单位.

  1.启发学生回忆:

学过的时间单位有哪些?

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并填写下表)

名称

世纪

进率

()年

()月

31日(各月)

30日(各月)

29日(年二月)

28日(年二月)

()时

  ()分

( )秒

 

  2.教师强调:

  ①时间单位间的进率不像前两种计量单位间的进率那么有规律,要记牢、用准.

  ②“小时”的单位名称按规定应记作“时”.

  3.思考.

  ①怎样判断某一年是闰年还是平年?

  ②21世纪从什么时间开始?

  4.练习.

  

(1)一年有()个月,分成()个季度.

  

(2)一个月分成()旬、()旬和()旬.一月的下旬是()天,平年二月的下旬是( )天.

  (3)采用24时计时法,下午1时就是( )时,夜里12时就是()时,也就是第二天的()时.

  (五)名数的改写.

  1.出示5米.(引导学生,说出各部分名称)

 

  2.单名数、复名数的复习,并举例.

  3.填写例1.

  

(1)3时20分=()分

  

(2)

=()吨( )千克

  (3)3080克=()千克()克

  (4)5分40秒=(  )分

  4.练习.

  3千克50克=()克 3千克50克=()千克

  3050米=(  )千米(  )米  3050米=(  )千米

  2.4时=()时()分  2.4时=()分

  2时40分=( )时2元4分=()分

  三、全课小结.

  本节课整理和复习了哪些知识?

在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时应注意什么?

  四、课堂练习.

  1.填空.

  

(1)1米=()厘米

  

(2)1公顷=()平方米

  (3)1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4)1升=()毫升

  (5)1吨=()千克

  (6)平年的第一季度天数是()天.

  2.判断.

  

(1)2000年是21世纪的第一年.()

  

(2)1992年是闰年.()

  (3)数学课本长18分米,宽13分米.()

  (4)钟表上时针转动的速度是分针的

.()

  五、布置作业.

  1.测量两件家具,记录各边的长度,算出表面积和体积.

  2.称出两件炊具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3.调查父母的出生年、月、日,算一算平年还是闰年?

  4.记录自己从家到学校所用的时间.

  六、板书设计

 

 

 

 

九、课题:

平面图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巩固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概念,使学生巩固角的概念,进一步认识角的分类及各类角的特征,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垂线和平行线的概念.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学过的四边形的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能正确地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进一步认识圆的特征,能正确地画圃;巩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能够掌握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并且理解相互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根据平面的基本特征,能够理解平面图形的相互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线段、射线和直线.

  1.复习特征.【演示课件“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

  

(1)请你在本上分别画出5条不同的线,然后同桌互相说说你画的是什么线,有什么特点?

他们之间又有什么不同?

  

(2)全班汇报.

  指出:

线段、射线和直线都是直的,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线段有两个端点,是有限长的;射线只有一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和直线都是无限长的.

  2.判断反馈.

  

(1)一条射线长5厘米.()

  

(2)通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

  (3)通过两点可以画一条直线.()

  (4)通过一点可以画一条射线.()

  二、复习角.【继续演示课件“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

  1.什么叫做角?

请你自己画一个任意角.

  提问:

根据你画的角说—说,怎样的图形是角?

(板书:

角)

  2.复习各部分名称.

  学生填写各部分名称.

  教师提问:

(1)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画的长短无关)

  

(2)角的大小的计量单位是什么?

  3.复习角的分类.

  教师说明:

根据角的度数,可以把角分类.

  教师提问:

我们学习过哪几类角?

每种角的特征是什么吗?

  (板书:

锐角直角钝角平角)

  三、复习垂线和平行线.【继续演示课件“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

  1.教师提问:

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说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你能举出日常生活里的例子吗?

  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说两条直线平行?

  谁来举出平行线的例子?

  2.画图.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一组垂线和一组平行线.

  四、复习平面图形.

  

(一)复习三角形的概念.【继续演示课件“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

  1.提问:

什么叫做三角形?

你能够画出几种不同的三角形?

  老师板书分类:

a.按照边分类;b.按照角分类

  2.教师口述,学生作图.

  

(1)等腰三角形

  

(2)等腰直角三角形

  3.判断.

  出示一组三角形,让学生说说各是什么三角形.

  4.复习三角形的内角和.

  提问:

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是多少度?

我们是怎样发现的?

  

(二)复习四边形.【继续演示课件“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

  教师提问:

四边形是怎样的图形?

我们曾经学习过哪些四边形?

  1.复习图形特征.

  出示:

 

  请你说说图里学过的四边形的名称、特征和字母表示的意义.

  小组共同回忆:

  

(1)长方形有什么特征?

  

(2)正方形有什么特征?

  (3)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征?

  (4)梯形有什么特征?

  2.从图上看,我们学过的四边形可以分为哪几类?

正方形,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

  教师小结:

由于长方形、正方形两组对边都分别平行,所以长方形、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而正方形又是特殊的长方形.

  板书:

(完善四边形的关系)

 

  (三)复习圆.【继续演示课件“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

  1.复习圆的特征.

  

(1)画圆,并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和直径.

  

(2)提问:

圆是怎样的一个图形?

  同一个圆中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2.复习轴对称图形.

  

(1)请同学们把圆对折.

  提问:

你发现圆对折后有什么特点?

  再把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对折,使折痕两边完全重合.

  

(2)提问:

你认为刚才对折的图形都有什么特点,是什么图形?

  (板书:

轴对称图形)

  这里对折的折痕就是什么?

  (板书:

对称轴)

  怎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什么叫对称轴?

  等边三角形有几条对称轴?

圆有多少条对称轴?

  我们学过的其他图形里,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你还能说出哪些见过的轴对称图形?

  五、综合练习.

  1.判断.

  

(1)小于180度的角叫做钝角.()

  

(2)平角是一条直线.()

  (3)两条直线相交组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其他的三个角也是直角.()

  (4)不相交的两条线叫做平行线.()

  (5)等边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

  (6)任何两个等底等高的梯形都能够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选择题.

  

(1)直角的两条边是()

  ①直线②射线③线段

  

(2)等边三角形是()

  ①锐角三角形②直角三角形③钝角三角形

  3.下面这个图中有多少个长方形?

多少个三角形?

多少个梯形?

 

  六、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能够说出哪些包含关系的图形?

  七、板书设计.

几何初步知识

线

垂直和平行

三角形

四边形

轴对称图形

直线

射线

线段

锐角

直角

钝角

平角

垂直

平行

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

长方形

正方形

梯形

 

 

 

 

 

十、课题:

平面几何图形周长与面积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2.通过复习培养学生归纳、总结、比较、分析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复习,使学生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渗透数学转化思想以及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1.系统整理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公式的推导,区分平面图形周长,面积的不同点.

  2.熟练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平面图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并形成知识网络.

  教学过程

  一、复习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概念.

  出示图:

 

  1.请你观察:

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面积不相等,周长相等

  2.互相交流

  

(1)什么叫做平面图形的周长?

周长指的是哪部分?

  

(2)什么叫做平面图形的面积?

面积指的是哪部分?

  3.学生汇报并且请学生到前面指出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4.引导学生从直观到抽象理解概念.

  判断:

  

(1)周长相等的两个平面图形,它们的面积一定相等.()

  

(2)面积相等的两个平面图形,它们的周长一定相等.()

  (3)周长相等的两个组和平面图形,它们的面积一定不相等.(   )

  (4)周长的单位有:

米、分米、平方厘米.()

  (5)面积单位有:

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二、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

  1.回忆平面图形周长公式的学习顺序.

  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平面图形的周长,你能够按照学习的先后顺序说说吗?

 

  2.小组共同回忆探讨.

  

(1)这3个平面图形的周长公式分别是什么?

  

(2)它们的周长公式是怎样推导得来的?

  3.学生汇报.

  长方形:

因为长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所以:

c=a×2+b×2或c=(a+b)×2

  正方形:

因为正方形4条边相等,所以:

c=a×4

  圆形:

通过实验可以知道圆形的周长总是圆的直径的π倍,

  所以:

c=πd或者c=2πr

  4.如果已知长方形的周长和长,怎样求宽?

  如果已知长方形的周长和宽,怎样求长?

  如果已知正方形的周长,怎样求边长?

  如果想求圆形的半径,需要已知什么,怎样求?

  如果想求圆形的直径,需要已知什么,怎样求?

  5.完善平面图形的周长知识结构:

 

  三、复习平面图形的面积.

  

(一)复习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的面积

  1.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圆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2.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回忆探讨:

  

(1)这3个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分别是什么?

  

(2)它们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得来的?

  3.教师提问.

  

(1)如果想求圆的面积,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2)知道半径如何求圆的面积?

知道直径呢?

知道周长呢?

  4.完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面积公式及知识结构.

 

  

(二)复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及公式推导.

  观察图形:

 

  1.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回忆探讨:

  

(1)这3个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分别是什么?

  

(2)它们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得来的?

  2.小组汇报.

  3.这三个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有什么关系?

  4.教师完善平面图形面积公式及知识结构.

 

  四、课堂练习.

  1.计算.(单位:

厘米)

  2.判断.

  

(1)四边相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 ()

  

(2)半径的长短决定圆的大小.()

  (3)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3.一块长1米20厘米,宽90厘米的铝皮,剪成直径是30厘米的圆片,最多可以剪多少块?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了哪些收获?

六、板书设计

 

 

十一、统计图与统计表的复习(教案)

 

教学内容

统计表和统计图复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加深认识统计的意义,进一步认识统计图,明确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会把统计图补充完整并作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和综合应用意识。

3.使学生体验到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归纳整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

会看图分析和回答问题。

教学流程:

1.情境导入,出示招聘启示

2.观察统计表,根据统计表选择什么样的统计图(总结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3.根据统计表画统计图。

4.分析统计图。

5.小结,课堂练习。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引入。

谈话:

马明是太原理工大学四年级的学生,今年暑假他就要从学校毕业走上工作岗位。

这阵子他正忙于找工作单位。

前几天他从报纸上看到下面两条招聘广告。

招聘启事

(一)

本厂是有30年历史的老牌名厂,随着业务拓展,诚聘有志之士加盟。

应聘要求:

1.身体健康;2.大专以上学历;3.年龄35周岁以下。

待遇:

月薪1500元。

太原无线电一厂

招聘启事

(二)

本公司系市高新技术企业,因业务拓展,招聘下列人员:

应聘岗位

生产经理(1名)

技术员(8名)

工人(10名)

要求

硕士以上学历,3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

本科以上学历

中专以上学历

月薪

3000元

2000元

1400元

太原无线电二厂

提问:

从上面两则招聘广告中,你认为马明到哪个单位应聘合适?

为什么?

谈话:

找工作是件大事,这样就决定未免大意了吧?

提问:

还要做些什么工作?

谈话:

对,马明可是个细心人,星期天他又分别到两个单位做了实际调研。

二、观察研究统计表

工业产值增长情况统计表

(1999-2005年)2006年3月制

年份

1999年

2002年

2003年

2005年

产值(万元)

500

1000

1500

2000

产值(万元)

500

625

1000

1125

各类人员人数统计表

2006年3月制

人员

工人

技术人员

管理人员

勤务人员

人数

800

200

100

200

人数

1000

100

150

300

产品销售情况统计表

2006年3月制

项目

外销占总销量的百分比

内销占总销量的百分比

一厂

60%

40%

二厂

20%

80%

 

谈话:

回到学校,马明对手头的材料认真研究起来。

提问:

你能帮马明出个主意,更好地对这些数据进行比较研究吗?

小结:

用统计图可以把数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得更加形象具体。

提问:

我们根据统计表选择什么样的统计图?

为什么?

 

总结:

我们是根据统计图的特点来选择统计图的。

现在打开书p140,再看一看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三、根据统计表画统计图。

要求:

小组长拿出课前老师发放的制图纸,在征求组员意见的基础上合作制图。

每个小组3人,每人完成一种统计图。

引导评价板演学生的制图。

四、分析统计图。

出示讨论题:

1.从折线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哪个厂的产值增长得快?

2、从条形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哪个厂的工作人数多?

哪个厂的技术人员多?

3、从扇形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哪个厂的外销产品占产品销售总数的百分比大?

4、综合上面的分析,你建议马明到哪个单位应聘,为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