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师学期工作总结.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3453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英语教师学期工作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小学英语教师学期工作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小学英语教师学期工作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小学英语教师学期工作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小学英语教师学期工作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小学英语教师学期工作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小学英语教师学期工作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小学英语教师学期工作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小学英语教师学期工作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小学英语教师学期工作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小学英语教师学期工作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小学英语教师学期工作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小学英语教师学期工作总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小学英语教师学期工作总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英语教师学期工作总结.docx

《小学英语教师学期工作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英语教师学期工作总结.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英语教师学期工作总结.docx

小学英语教师学期工作总结

阿米娜

个人工作总结(候建芳)

转眼间,一学期又过去了。

在这短短的几个月时光中,我深深的体会到了这份工作的纯真与美好。

作为“孩子王”,与孩子在一起的氛围是任何现代装饰手段都无法营造。

望着那一张张天真可爱的笑脸,一切的烦恼与忧愁刹那间消退,生活的诗画便在眼前飞扬,使心田灿烂,温馨甜美……我觉得小学教师是一个纯真和美好的职业。

有人形容小学教师看起来永远都是那么的年轻和充满朝气。

这种形容不无道理。

当你面对孩子们那双清澈无比又充满童真的眼睛时,当你聆听着他们银铃般的笑声时,每个人都仿佛又重新回到了童年时光。

这让我更叫喜欢这个职业,让我觉得这份职业如此纯真美好

可喜的是经过半年的学习、积累、探索,我在英语教学上日趋成熟,逐渐收放自如,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教学方法。

现简单列出:

一、激发兴趣,维持激情。

“兴趣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

”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将会使教学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我教学中最深刻的体会。

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难。

小学生初学英语,对英语充满了好奇与向往,与中文迥然不同的语音语调使他们跃跃欲试,欧洲国家的风土人情使他们眼界大开,再加上课堂上,我使用了大量的彩图、实物、头饰、音乐等作为教学工具,设计了丰富多采的教学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身心愉悦地上英语课,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知识,使英语成为他们最喜欢的科目。

但更重要的是将这一学习的激情保持下去。

学生到了四、五、六年级,英语课便比较没有新鲜感了,而且随着内容的加深,学生也渐感吃力。

对高年级的学生,一方面我适当改变教法,设计出更新颖有效的游戏活动辅助学生理解、记忆,激发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在尝试新的激情激发点。

比如,在英语对话、竞赛、表演中让学生尽情、自由发挥,体验成功的喜悦与满足;在课外举行效仿欧美习俗的聚会等,让学生有机会在浓厚的英语氛围中学习英语,从而产生学英语、说英语的强烈愿望。

二、及时复习,反复操练。

俗语有云:

“一日不唱口生,一日不练手生。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必须对所学内容倒背如流,脱口而出。

因此,每一内容传授完毕后,我都要求学生及时背诵、记忆,确保每一学生在单词、句子的听、说、读、写过关。

每天早上,学生必须将所学内容读至少一遍以上,随时保持学习英语的最佳状态。

在每一堂英语课前,我都会用英语与学生自由交谈。

通过反复的操练,学生对知识自然能掌握得牢,用得活了。

三、严抓书写,打牢基础。

学英语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可谓活到老,学到老。

那么,基础的重要性便不言而喻了。

初学时如果在书写上或是发音上有不良的习惯或错误,在以后将很难纠正。

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在书写和发音上要求特别严格,哪怕是abc这样简单的字母。

在书写上,我要求学生先书空,再在练习本上写,最后写到作业本上。

乱涂乱画及不符合四线三格书写规则的一律重写至规范为止。

“磨刀不误砍柴工”,做好了准备,打牢了基础,既使教学活动更顺利、更规范化,也为学生将来学习英语铺就一条平坦大道。

四、在英语教学中贯彻道德教育原则。

教师的职责,古人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把道德教育放到了首位。

教书必先育人,英语科也不例外。

在小学英语教材中,有许多礼貌用语,如:

thankyou!

excuseme.sorry.afteryou.等;有教人拾金不昧的小故事;有发人深省的寓言;有宣扬团结互助的短文......我绝不放过这样的教育机会,除了句子、短文的阅读、理解教学外,更让学生去体会其中的精神。

让学生在课堂模仿操练之余,也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去,成为个人的一种情操。

如今,学生已将thankyou!

sorry.that’sallright.等挂在嘴边,文明有礼成了一种风气。

除了一般的道德教育外,我觉得英语还是最容易培养学生自信心的科目之一。

刚开始学英语时,一部分人只会吃吃地笑,还有一部分人说得好像蚊子在哼哼叫。

在老师的鼓励与诱导下,学生能够开口说,到大声说,不到半学期便能在大庭广众下卖弄自己的英语,这过程便是一个自信心的提升。

我在课堂上极少批评打击学生,我更愿我的学生在我的good!

wounderful!

等肯定声中找到自我,从而信心百倍地去学下一句。

在今后漫长的教学生涯中,我仍需要接受更严格的锻炼和挑战,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为中国通往世界的语言桥梁添砖加瓦。

名著《爱的教育》读后感(蒲洪英)

《爱的教育》自二十年代被夏丐尊先生译介来后,被誉为著名的儿童读物。

为教育界及一般人士所喜读。

这是一部小书,这是一部巨著。

意大利的文学在中华的译介,除了但丁那部著名的《神曲》,多少华章,尚不及这部小书对无数人的益处。

 

我是在高中一年级读到这本书的,安立柯这个小孩子的所行所为、所思所想,让一个初经启蒙的少年胸中似乎有火焰在燃烧。

那些书中的故事让我把它居为奇书一部,拿书中的章节向多少同学炫耀。

《爱的教育》其实包含了两个部分,即《爱的教育》和《续爱的教育》。

前者是丐尊先生据日译本翻译,后者是亚米契斯的朋友所著,也是据三浦关造的译本来的,对前者是一个合适的补充。

这个补充体现在哪里呢?

体现在二者的分别与心理进展的连续性上。

《爱的教育》是安立柯做小学生的心理记述,主人公是安立柯及其父母,续集则是他做中学生时的记述,主人公是他的舅父白契。

正像译者所说的,可以看到,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是感情教育,软教育,而续集所写的却是意志教育,硬教育、《爱的教育》中含有多量的感伤性,而续集中却含有较多的兴奋性。

夏先生的话比什么都能说明问题:

“我在四年前始得此书的日译本,记得曾流了泪三日夜读毕,就是后来在翻译或随便阅读时,还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觉眼睛润湿。

这不是悲哀的眼泪,乃是惭愧和感激的眼泪。

除了人的资格以外,我在家中早已是二子二女的父亲,在教育界是执过十余年的教鞭的教师。

平日为人为父为师的态度,读了这书好像丑女见了美人,自己难堪起来,不觉惭愧了流泪。

书中叙述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感,社会之同情,都已近于理想的世界,虽是幻影,使人读了觉到理想世界的情味,以为世间要如此才好。

于是不觉就感激了流泪。

这书一般被认为是有名的儿童读物,但我以为不但儿童应读,实可作为普通的读物。

特别地应介绍给与儿童有直接关系的父母教师们,叫大家流些惭愧或感激之泪。

然而就是这部能让大家“流些惭愧或感激之泪”的作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能仅仅作为一种儿童读物继续地广泛阅读下去。

这不能说不是一种遗憾。

在我们的中小学教育中,“爱的教育”这四个字,说来容易,做起来又何其难!

在教育的整体认识上,作为一个完整教育过程的学校教育,它永远不是也不可能是以儿童为目的的,它首先考虑的是现实社会中各种矛盾的存在和社会本身的发展,是一代代的儿童将成长为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在这一点上,教育不仅仅是自由的,也是强制的。

集体教学的形式一经奠定,所谓“因材施教”只能是一个需要不断努力的目标。

从这一点上来说,《爱的教育》也在用成人的标准要求一种教育,我们毕竟不能与儿童一样生活在儿童的世界中,儿童也在成长,他们也不会永远地停留在儿童的标准上。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安立柯进入中学后没有任何的惊诧,而是觉得顺理成章的缘由。

说到这里,我又想起书中关于儿童爱国的那些故事来,那时我常常想起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觉得在精神上有着惊人的相似。

在历史进展的过程中,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曾联系得如此紧密,这不是小丸子她们可以说明的一种东西。

而国家,正处在惊人的变动中。

这就是我为什么要写写这本曾经影响过很多人,但现在已波澜不惊的《爱的教育》的原因。

不仅仅因为我短暂的教师经历,也因为在采访中我看到的那些贫穷的儿童和深受伤害的幼稚心灵。

教育名著<<守望教育>>读后感

哲人康德曾说过这样的名言:

“有两种东西,我们越是经常、持续地对它们反复思考,它们就总是以时时翻新、有增无已的赞叹和敬畏充满我们的心灵:

这就是在我之上的星星.康德不仅将“在我心中的道德法则”与“头上的星空”亦即无限的宇宙相提并论,甚至认为道德法则要高于自然法则。

那么,在目前一些领域道德失范,道德愿望与行为、道德投入与产出相差甚远的情况下,怎样的道德教育才能让道德律走进孩子们的心灵呢?

读刘铁芳教授的《守望教育》一书,令我们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

书中对道德教育的阐述,用的标题虽然是“教化的困惑”,体现了作者对道德教育沉重的忧思和对教育问题复杂性思考的审慎,但实实在在是以一个学者的思想为我们解了惑。

在“关注我们时代的伦理觉悟”、“走向人对人的理解”、“道德教育:

从尊重日常生活的德性品格开始”等篇目中,我们看到了作者想要阐述的:

道德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教育目标要下移、内容要贴近实际、采取的方式要适合孩子。

特别是他提到的以美德故事唤醒孩子的道德情感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每个人的童年,都应该是被故事浸润着的。

阅读故事可以让孩子们掌握知识,获得日常生活中不一定能够拥有的情感体验,同时,他们也必然地从中获取人生的启蒙,教化的熏陶。

一个成年人,他可能不是文学爱好者,没有读过多少成人的名著,可是他不会不知道安徒生、格林兄弟、王尔德……一代代儿童通过阅读童话完成了自己的精神成长,而这些大家的作品也在孩子们的阅读中成了经典,成了不褪色的永恒。

正如刘教授所说的:

“美德故事也许不如道学家的‘道德推理’来得严密、系统、深刻,但却能够比‘道德推理’更加直截了当、更简明易懂、更亲切可心。

”“优美叙事的伦理是让人去体验、感受、关切于一种真实的伦理境遇,而不是如规范的伦理让人被动地接受道德律令。

置身于多元时代中的道德教育,怎样走出现实的泥沼、在缺憾中不断前行,是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

而其中的关键,应该是让德育从神坛走向下界,回到人间,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世界。

美丽温情的美德故事,应该是这路途中的一把钥匙。

因为,任何一个人,或许会反感以讲道理为主的规范德育,但却无法拒绝美德故事对心灵的关照和沐浴。

教育就是爱,爱就是教育。

爱心是人类的一种高级情感,但是又和人类的理智、道德、审美、人格相互关联。

“爱心育人”不仅是一般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要求,更是教育人道主义的体现。

教育是培养生命的事业,世界上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吗?

作为教师,最可贵的是能够保持高尚的人道主义情怀。

让我们把对孩子发自肺腑的爱寄托在故事中,让孩子去触摸、感受这个世界的美丽、快乐与芬芳,从而成长得更健康、更茁壮吧!

个人工作总结(蒲洪英)

“做一名好老师”是许多老师一生所追求的目标,也是我的目标。

自踏入教育这个岗位以来,我始终以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态度来对待我的工作,以“师德”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当一名好老师”作为自己工作的座右铭,现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在思想上,爱国爱党,积极上进。

我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培训,认真参加政治学习,认真学习了党章,为了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我认真学习胡锦涛主席《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并思考“我如何在自己的岗位上实践三个代表的思想”,我还深知要教育好学生,教师必须先身先之率,时时做到教书育人、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自己的人格、行为去感染学生,《教师人格魅力的构建》等文章,努力使学生、家长能接受我、喜欢我。

今年又值新课程改革,为了适应新形式,我认真拜读了《在新课程改革中活化自己的角色》等文章,努力使自己不被新课改的浪潮所淹没。

作为一名教师自身的师表形象要时刻注意,我在注意自身师表形象的同时非常重视对学生的全面培养。

因为我深信良好的品行是每个人身上最美的东西,针对社会这一大气候和学生这一小气候我把学生的德育、美育工作放到了最重要的地位。

在工作中,我积极、主动、勤恳、责任性较强,乐于接受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我还注重文化学习,参加了“小学教育”的本科进修。

在不断的学习中,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觉悟、理论水平、业务能力都得到较快的提高。

二、在教育教学上,敬业爱岗,严谨治教。

把学生教好,让学生成功,是每位教师最大的心愿、最高的荣誉。

作为一名校本课程教师,最紧迫的问题是具有新的教学理念,刻苦钻研如何把花木文化与校本课程达到有机的融合,从而显现出我校的校本特色。

在备课中,力图体现校本课程的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体验性,把语文、数学、科学、美术课、音乐等整合进校本课程,围绕“花木文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教学目标,有的课堂让学生观察写话,品析优美的文章,有的课堂让学生想象绘画,有的课堂让学生歌唱,欣赏名曲。

在低年级尝试让学生通过观察、调查等开展探究性学习。

现在对于课程改革环境下的教师,光有一桶水是不够的,要根据学校与地方的实际,拓展学生学习资源。

我注重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通过把本地的花木文化资源与网络资源相结合,进行教学资源的重组,尽量使课堂教学效果优化。

所以孩子们还是比较喜欢上校本课的。

对于课程改革环境下的教师,光有一桶水是不够的,教师拥有自来水。

在工作中,我深知学习的重要性,抓住一切机会认真学习,在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及教学管理水平。

在校内,虚心、主动地向吴建平、谢小忠学习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手段,向丁归根和张永苗老师请教自然、科学知识使自己的教学语言更严谨。

抓住学校安排外出听课的机会,虚心学习,不耻下问,及时消化,吸取别人的精华,在自己的教学中为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提高。

平时向书本学习、向身边有经验的老师学习,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总之,在这一学年中,我不仅在业务能力上,还是在教育教学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

但我平时工作中出现需改进的地方也较多,如理论知识不够,论文精品意识不强;电脑知识长进不快。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扬长补短,不断努力。

三、在分管工作上,服从安排,积极主动

在每周18节课的情况下,要安排好自己的条线工作,的确有时感到力不从心。

但在校领导指引、支持下,学科常规性竞赛在各位老师的努力下有条不紊地开展这。

分管工作思路清晰,做到期初进行合理计划,实施过程抓落实,及时反思小结,期末总结。

这学期为了扎实地推进新课程,教导处安排了综合实践课堂教学调研活动,我尽量抽出时间,按照计划,落实调研工作,及时与教师探讨、交流。

教师教学竞赛学能积极的配合上课教师作好赛前准备工作,能帮助教师修改论文案例的。

学生学科竞赛也能尽自己的力量,进行辅导。

我们的学校无论是环境还是领导、教师都给人一种宽松、和谐、民主、团结的好感,所以在这样的集体中工作虽然有时任务较重,但心理上还是比较轻松、愉快的,所以工作上比较主动,希望自己能最大限度地为学校的建设献出微弱的力量。

平时能及时把工作情况、问题、困难向领导请示、汇报。

同志之间能做到顾全大局,服从安排,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沟通。

但是在不断的工作实践中,我深深地认识到,课程的改革需要我不断的加强学习、反思,提高自身的素养。

在条线管理中也暴露出不足,如何做到科学计划、科学落实、科学评价学生和教师,如何作好条线管理,这些还需不断地努力。

希望大家对本人进行严格地监督,作出批评指正。

转化后进生工作总结(候建芳)

 抓实素质教育,培优转差,做到即教书又育人,为人民办好教育。

加强转后研究,把关心、辅导后进生,作为每天必做的工作, 对后进生采取科学的方法,可将其转化,从而他们向“好”的方向发展;若听之任之放任不管,就会使其很快向“坏”的方向堕落。

后进生何去何从?

我们的教育将在其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我平时工作一直要求自己做到:

把爱无私的洒向每一个孩子,在学习上悉心辅导,生活上向父母一样关心体贴,精神上鼓励其充满信心。

对这些孩子降低学习要求,激发学习兴趣,发现其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

开展“一帮一”、“结对子”等活动,鼓励学生合作学习。

要多关心帮助,多采取个别辅导,帮助树立自信心,使其感到班级的温暖。

及时与家长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齐抓共管,使其进步。

上课多提问,作业面批,及时反馈。

经过几年的工作实践,我得到几条经验:

1、注意观察,“发现”后进生

 研究表明:

学生第一次犯错误时要求改正的心理愿望和决心最大,而第一次受批评时的心理承受力最小的。

因此,就要特别注意观察,及时发现学生的“第一次”违纪,及时给予批评教育和适当的处理,使其能下决心立刻改正,以求事半功倍。

同时让其对学校的管理首先有“严厉”的深刻印象,从而不敢违抗。

这一阶段,绝不可对学生“宽宏大量”。

一而再,再而三的原谅,形成习惯之后的批评教育就显得疲软无力,事倍功半,不利于我们的工作。

当然,首次违纪的处理亦不宜过重,超过学生的承受能力,会产生逆反心理或使学生背上过于沉重的包袱,不利于学生的成才。

2、认真调研,“分析”后进生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尚未弄清情况之前便对学生“穷追猛打”不会收到好的效果。

即使采取强制措施取得“成效”,也不会持久,因为它没有能真正“对症下药”,不可能“根治”。

任何事物产生总有其原因。

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很多。

有的是父母要求不一致所致,有的是棍棒教育的结果,有的是不和睦家庭的产物,等等,必须经过调查研究,找到问题的根源,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标本兼治,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还要了解学生的其它情况,如家庭情况,个人爱好、优点特长等,尤其是学生的“亮点”,要善于发现且为他创造表现的机会并及时给予肯定、表扬,这样可以鼓励学生,从而增强学生信心,它往往是转化工作的突破口,常会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3、科学搭配,

 “帮助”后进生把一个班中的所有后进生的工作都“承包”到班主任一个人身上,显然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切实际的。

其实,一些课任老师和同学的参与会使我们的工作增色不少。

学生对学校领导、老师向来有种崇拜、权威的心理,他们的直接参与,经常过问,会给学生“倍受关注”的感觉,从而乐于在教师的“关注”下进步。

学生干部作为学生中较为优秀的一个群体,平时与同学们在一起,接触后进生的机会较多,对他们有较多的了解,同时,作为“同学”,他们有较多的“共同语言”,其观点、看法往往更容易被后进生所理解和接受。

4、倾注爱心,“感化”后进生

 对于后进生,最忌讳的莫过于“放弃”和“歧视”。

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我们必须用爱心精心呵护。

许多后进生恰恰是缺乏“爱”的产物,因此,在他们身上倾注满腔关爱之情,无异于“久旱逢甘雨”,所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5、坚持谈心,“转化”后进生

 每天在上课前,根据班级学生的近期表现,将好的或不好的情况在班级上泛泛的谈一谈,引起全体学生的注意。

在课后,及时将一些好的或不好的信息与后进的学生秘密,在心理上相互沟通。

这种方法使用的效果远远比大呼小叫好的多。

 总之,我们要用自己的真心去对待他们,让他们和其他学生一样共同进步。

读《给生命涂上爱的底色》有感

最近,有幸读到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李烈校长所著的《给生命涂上爱的底色》一文,除了向往那所爱意荡漾的校园外,也加深了我对事业的执著和对孩子们的挚爱。

思想是对教师教育教学素养的挑战。

教师学科知识的基本储备、对教材的掌握程度、对学生学习需求和规律的把握,包括教师临场驾驭课堂的思维敏捷性和语言魅力等,都是思想背后所蕴含着的对教师专业素养的根本要求。

如果给李烈校长的“思想”再附加一点阐释的话,好教师的思想应当是灵动而生生不息的,也只有在这种灵动和生生不息中,他们的爱心才能结出智慧之果。

李烈校长认为,教学要对学生的未来负责,这种负责要从教学设计开始。

一是要关注生命,关注生命健康发展的需要,把课堂真正转变成为师生间、生生间生命与生命交流的场所;二是要关注生活,关注现实生活对生命发展的挑战,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增强了面对现实生活、解决现实问题的力量;三是要关注发展,从生命终身发展所需来领会学科教学和价值。

关注生命、关注生活、关注发展的课堂必定是学生想学、乐学、会学和愿意继续学的课堂。

而现实教学中,这样的课堂不是愈来愈多,而是愈来愈少。

难怪华东师范大学周彬博士在《中国教育报》撰文责问:

课堂是“生活家园”还是“利益战场”?

如果把课堂当作学校和教师的“功利场”,是对学生未来生活的渎职。

因为它不关注学生生命,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不关注学生生活,学生学习成了教师教学的附庸;不关注学生发展,学生俨然成为静止而僵化的模坯,任由教师打磨。

此时此刻,我倒羡慕起李烈校长手下的孩子们,因为他们的学习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同时我又为那些身处“功利场”中的孩子们忧思:

什么时候才能走出这样的“功利场”,也来享受学习的快乐?

由于学生的天赋、生长环境和个人经历不同,因此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李烈校长认为,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并以此来评价学生的优劣,这实际上是不承认学生的差异。

事实上,有些孩子尽管很努力,但学习成绩却永远进不了优秀的行列,很可能还要排在后面。

对这些孩子来讲,用同一评价标准衡量显然是不公正的,必然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对照李校长的观念,反思我们的评价行为,我们恰恰漠视了学生的自尊心。

统一的教学目标、统一的课堂(课后)练习、统一的考试检测、统一的评价标尺,老师是司令员,学生稍息、立正、看齐。

难怪有学生破罐破摔,难怪有学生补来补去不见起色,难怪有学生怕做作业不做作业,也难怪有学生对考试分数无动于衷。

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失败。

这种失败缘于“大一统”的评价行为。

李校长的课堂则充分尊重差异,在最基本知识的掌握上,有的学生“知其所以然”就行了,有的学生要有所创新,有的学生能模仿就可以了,每个孩子都能完成预定的学习任务,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在成绩评价上,李校长让学生自己和自己比,只要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就算成功,因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起学生继续学习的积极性,而不是评出谁是成功者,谁是失败者。

如何为孩子创造无声而深刻的思考空间,李校长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出四个注意点:

一是话不能太多。

时下的课堂恰恰是老师讲话太多,讲风太盛,抢占了学生思考的空间,代替了学生的思维。

二是时间要给够。

任何一节课都不可能不让学生思考,既然让学生思考,就不要走形式,急于下结论。

特别是在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新理念的今天,学生面对困惑,一时得不出结论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做解决问题的主人,千万不能越俎代庖。

三是拒绝无意识的干扰。

有的教师虽然让学生思考,但不断地唠叨“好好想一想”“认真琢磨琢磨”“看谁速度快”“看谁最正确最简便”……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思维的一种破坏。

四是教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方法。

学贵有恒,更贵得法,要让孩子们的思考有根有据,有条有理。

我们的课堂应当是思考的课堂,在思考中建构知识并形成探求未知的能力,营造无声而深刻的思考空间,会使课堂呈现一派动静和谐的意境。

在这种意境中,学生的学习才会步入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求知境界。

提高素养学会思考做成功教师

我读了《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书中每一条建议都充满教育智慧,事例生动、分析精辟,启人深思。

从中我明白了许多鲜明的教育观点,在此从微观细节方面扼要谈谈三点读书感悟。

感悟之一:

成功教师应具备较高的综合素养

何为教师素养呢?

苏霍姆林斯基从三个方面阐述教师的教育素养:

这首先是指教师对自己所教的学科要有广博的知识。

教师的教育素养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懂得各种研究儿童的方法。

教育素养还有一个方面,谈到它不能不使人焦急,这就是教师的语言修养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说:

教师的教育素养的一个重要的特征是教师越是能够运用自如地掌握教材,那么他的讲述就越是情感鲜明,学生听课以后需要花在抠教科书上的时间就越少。

教育素养的第一个标志,就是教师在讲课时能直接塑造学生的理智和心灵。

教师讲述教材就好比是向交谈的学生发表议论。

教师不是宣讲真理,而是在跟学生娓娓谈心。

如何提高教师素养?

众所周知,名师、大师的教育素养都是很高的,能够集文学家、艺术家、书法家等大成于一身,而且具备很好的人格修养。

我自知距离名师还很远,应想尽一切办法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

还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好,那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

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

把读书当作发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他告诫我们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

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

读好书能够净化我们的灵魂,开启我们的教育良知,锻造我们的优秀品质,因此静下心来读书是提高教师素养最有效的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