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山水课外阅读集锦.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239036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9.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祖国山水课外阅读集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祖国山水课外阅读集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祖国山水课外阅读集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祖国山水课外阅读集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祖国山水课外阅读集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祖国山水课外阅读集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祖国山水课外阅读集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祖国山水课外阅读集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祖国山水课外阅读集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祖国山水课外阅读集锦.docx

《祖国山水课外阅读集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祖国山水课外阅读集锦.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祖国山水课外阅读集锦.docx

壶口瀑布

壶口在晋陕两省的边境上,我曾两次到过那里。

第一次是雨季,临出发时有人告诫:

“这个时节看壶口最危险,千万不要到河滩里去,赶巧上游下雨,一个洪峰下来,根本来不及上岸。

”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视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

其时,正是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

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吞没。

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

第二次看黄河,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

春寒刚过,山还未青,谷底显得异常开阔。

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上面铺了一层软软的细沙,踏上去坚实而又松软。

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

我倚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

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涌、更挤、更急。

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

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

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

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

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

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

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看罢水,我再细观察脚下的石。

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

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

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

据徐霞客游记中所载,当年壶口的位置还在这下游一千五百米处。

你看,日夜不止,这柔和的水硬将铁硬的石一寸寸地剁去。

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

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

华山的路

阅读提示:

这篇文章与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使用了同一种写作手法,你知道是什么吗?

经过四个小时汽车的颠簸,我们来到了西岳华山面前。

啊!

雄伟的华山真是天造地设的奇观!

悬崖绝壁,怪石突兀,路在何方?

入山以后,我们似乎来到了一个石头的世界,山崖陡立,砾石堆积,峡谷幽深,华山的路就在堆积的砾石和岩坎上跳跃。

行了二十余里,路愈来愈深了。

忽遇绝境,只见一道铁索斜挂长空,迎面陡崖立壁上“回心石”三个大字使人触目惊心。

我们侧身擦壁攀索而上,转身一望,一条石梯从天而垂,这就是“太华咽喉”千尺幢。

千尺幢有二百六十多个台阶,呈陡槽形,是人工在天然的石缝中凿出来的。

槽深三十多尺,宽只有二尺许。

仰望,天开一线;俯视,如掉井中。

开始,台阶面有半脚宽,愈向上愈窄,极窄处只能踏一个脚尖,游人全凭手拉铁链而上。

天梯顶端,槽口合拢,只凿出一个洞口,仅容一人出入,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爬完千尺幢,越过百尺天险,有一条更长的天梯挂在山梁上,宽不盈尺,左右皆是一草不挂的陡壁,真使人望而生畏。

传说,韩愈当年在华山上看到山高路窄,白云缭绕,吓得不敢下山,放声痛哭,给妻子写下遗书投于崖下诀别,至今岭上仍有“韩愈投书处”五个大字。

华山险路使人胆寒,然而华山之美就在于险。

惟独其险,才召人神往,使人遐想。

如果说沉香劈山救母只不过是人类征服华山的理想,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则不乏沉香似的英雄。

不畏天险,征服天险,是勇敢者的一大特征。

我们上山时逢“五一”佳节,游人络绎不绝,其中有未成年的孩子,有白发苍苍的老人。

人们历尽艰险,凭着顽强的意志一步一步登上顶峰,那身负百八十斤重的挑山工,每天往返八十余里,给游人送去方便。

当年的人民解放军在敌人的严密封锁下,从绝壁处飞上山,创造了“智取华山”的奇迹。

我们登临北峰,向下望去,雾气弥漫,使人头昏目眩,我们的子弟兵就是黑夜从这里上山的,真使人赞叹不已,肃然起敬。

立于北峰远眺,西岳险境尽收眼底。

华山的路由栈道、石桥、石梯、铁索组成,盘桓旋绕,曲曲折折。

我想,人生的道路不也像华山的路一样曲折么?

只有那不畏艰险,披荆斩棘,一步一个脚印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有顺序地写好游记

游记,是记叙游览经历的文章,我们可以把自己在游览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感真实地写出来,让读者产生如临其境的感受。

那么,怎样才能写好游记作文呢?

1、要做好必要的交代。

文章除了要交代清楚游览的时间、地点和对象以外,更要把游览对象的特点表现出来。

写游览某一景点时,要注意把方位写明白,要把自己的游踪细致准确地描述好。

2、要重视文章段落之间的过渡与衔接。

文章的过渡好比桥梁一样,写游记尤其要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否则容易给人造成一种跳跃脱节的感觉,缺乏整体感。

3、要学会在游览中抒发情感。

游记文章必须写出自己在游览过程中所看到的、听到的内容,特别是给自己印象最深刻的那一部分,在此基础上抒发自己的情感,或叙述,或议论,或夹叙夹议,以恰当的方式来抒写出自己的心情和感受。

我们的校园

我们的校园是个美丽的校园,你不信?

那我就带你去参观一下我们的校园。

 

你瞧,走进大门,两排傲然挺立的松柏迎接我们到来,它们仿佛是站岗的士兵,守卫着我们的校园。

再往里走就是一个美丽的花坛,开着五颜六色的花,还有辛勤的蜜蜂在上面采蜜呢。

美丽的蝴蝶也在那里飞舞着,好看极了!

花坛的后面是教学楼,教学楼里时时传来朗朗的读声。

走进教学楼,只见教室里摆放着整整齐齐的桌椅,它可是我们学习不可缺少的忠实伙伴,每天同学们都端端正正的坐在那里聚精会神地听课,专心致志的学习,争先恐后的发言。

教学楼的右侧是一个篮球场,左侧是个很大的操场,那里有很多同学在玩耍。

每到星期一,所有的同学都到操场升国旗。

操场上的左侧是一块绿油油的草坪,在那里可以踢足球,可好玩了。

草坪的四周是亭亭玉立的杨树,它们兢兢业业地站在那里,好像是保卫着国家的栋梁之材。

再往外看就是围墙,围墙上爬满了爬山虎,到了秋天,爬山虎的叶子慢慢的变红了,好看极了,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这就是我们的学校,我爱我们的学校。

千佛洞之行

阅读提示:

这篇文章和《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样,都是写景的,但是在语言和表达方式上却有不同,你能说说你的感受吗?

一条青绸带似的公路铺在起伏的戈壁滩上。

它宛如一位可敬的向导,把我们带到了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莫高窟。

莫高窟,这颗世界艺术明珠,坐落在一条群山环抱的山沟中。

它背倚鸣沙山,面临三危山。

我们穿过平坦的林阴道,跨过长长的石拱桥,一座高大壮丽、金碧辉煌的牌坊跃入眼帘。

牌坊上面飞金涌碧、溢彩流红,画栋飞檐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更是绚丽夺目。

那精心镌刻的花草虫鱼、飞禽走兽无不惟妙惟肖。

牌坊横匾上郭沫若同志手书“石窟宝藏”四个镏金大字苍劲有力,在熹微的晨光照射下闪闪发亮。

沿着公路向前,不觉来到了一座金碧辉煌、古香古色的楼前,这就是莫高窟所有古迹之最。

昂起头才能看到这座古楼,沿石阶步入古楼的底层只觉眼前一亮,一尊高大的塑像安详地稳坐在楼中央,体态秀丽,神情温婉;脉脉含情的双眼仿佛穿过楼窗向人类的未来展望,嘴角上那永恒的微笑,仿佛是为人民过上了美满幸福生活而感到高兴,他就是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

这座佛像身高33米多,仰起脑袋才能看到他的眉目。

其雕塑艺术极为精妙,令人赞叹不已。

这座古楼因共有九层,故名“九层楼”。

走出“九层楼”,登上栈道,躬身钻进一个小洞窟。

我仰望洞窟穹顶的五彩缤纷、绚丽宏伟的壁画,宛如来到了一个花团锦簇的大花园。

壁画上面到处都有优美的舞蹈形象。

那数不尽的小飞天,千姿百态:

有的手持莲花,有的怀抱乐器,飞翔在天上散花、奏乐。

有的在空中嬉逐,作平驰、斜趋、仰升或俯降,仿佛要离开画面,飘飘然来到人间……此时似乎有拍打腰鼓、弹奏琵琶的乐声在我的耳边萦绕,犹如置身于艺术空前繁荣和兴盛的唐宋时代。

在伙伴们的一片笑声中,我从梦幻般的遐想中惊醒,随着他们走出了洞窟。

最后,我和伙伴们缘梯而上,来到了莫高窟的最高处“九层楼”的极点。

站在这里俯瞰莫高窟的全景,那秀美如画的风景便尽收眼底。

那茫茫的雾霭与金色的阳光合为一体,为秀丽的山水披上了一层柔和的轻纱,看上去更加幽美。

这些神工鬼斧般的洞窟建筑,无不凝聚着我国劳动人民的血汗和非凡的艺术创造才能。

从这些绝妙的古迹中,我看到了千百年间劳动人民的智慧。

看到了劳动人民坚韧顽强的性格,看到了古老的中华民族的文明!

移步换景

概述:

在《七月的天山》一文中,作者多次使用移步换景的方法。

如这篇课文作者先是写“进入天山”;从高到低,由远到近,运用形象的比喻,依次描写了天山雪峰、雪水和雪水汇成的溪流。

而后是“再往里走”:

描绘了天山密林幽静的美景。

最后是“走进天山深处”:

描写了天山深处的景象。

概念:

移步换景法指在描写景物时,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

特点和作用:

移步换景法一般适合于游记或参观记,描写景物时,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

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首先要把观察点的变换交代清楚。

这样,读者才能清楚地知道游览或参观的路线。

其次要把移步中或移步后所见到的景物具体地展现出来,使读者看到一幅幅绚丽多彩、内容丰富的生动画面。

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要注意围绕一个中心展示不同的画面,避免有支离破碎的感觉。

其次要进行精心的剪裁,要把一路上最有特色的景物描绘出来,删去一般性的描写,避免记流水账。

黄果树瀑布

拓展阅读:

这篇文章和《七月的天山》一样,都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

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过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就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

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

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落在瀑布右侧的黄果树小镇上,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银雨撒金街”的奇景。

黄果树瀑布泻落在一片群山环抱的谷地里。

我们自西面顺着石阶往下走,一直来到谷底。

坐在水边一块岩石上,离那道瀑布近得很,中间只隔着一口小小的绿潭,仿佛一伸手便可以撩过来洗洗脸。

瀑布泻入谷底溅出的水珠直洒到我们脸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

黄果树瀑布虽不如庐山瀑布那样长,但远比它宽得多,所以显得气势非凡,雄伟壮观。

瀑布从岩壁上直泻而下,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

坐在下面,仿佛置身在一个圆形的乐池里。

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我们久久地坐着,任凉丝丝的飞珠扑上火热的脸庞,打湿薄薄的衣衫。

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布声,只觉得胸膛在扩展,就像张开的山谷,让瀑布飞流直下,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

离开潭边,循着石径登上溪旁的一个平台。

绿树掩映间,有一座徐霞客的塑像。

他遥对瀑布,仿佛在凝神谛听远处的瀑布声。

他完全沉醉了。

此时此刻的我们,也完全沉醉了。

索溪峪的“野”

一走进张家界索溪峪,脑子里一切意念便都净化了,单单地剩下一个字:

野。

山是野的。

桂林太秀了,庐山太俊了,泰山太尊了,黄山太贵了——它们都已经“家”化了。

人工的雕琢,赋予的毕竟是人工的美,这种人工的美,是不能与索溪峪的山比美的。

索溪峪的山,是天然的美,是野性的美。

这种美,是一种惊险的美:

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游人仰头而掉帽,望石而惊心。

什么“一线天”,什么“百丈峡”,闻名就使人胆颤。

这种美,是一种磅礴的美:

不是一峰独秀,也不是三五峰呼应,而是千峰万仞绵亘蜿蜒,“十里画廊”“西海峰林”,令人浩气长舒。

这种美,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

直插云天,敢戏白云,横拦绿水,敢弄倩影;旁逸斜出,则崛起巍巍“斜山”,抱伙成团,便高筑峰上“平原”;相对相依,宛如“热恋情人”,亭亭玉立,好似“窈窕淑女”……

水是野的。

索溪像是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缠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

它尤其爱跟山路哥哥闹着玩:

一会儿手牵手,并肩而行;一会儿横铲一脚,将山路拦腰截断。

山路哥哥倒不十分害怕,它请树木大叔帮忙,五根大树往索溪身上一搭,反从索溪身上跨过去了。

山路哥哥还找石头弟弟帮忙,几块巨石一垫,山路便化成一条虚线,一跳一跳地从水中过去了。

山路还有更巧妙的办法,它在河床上垫一排大卵石,从水底下一个猛子扎过去。

这样的“路”,还可以过汽车。

我们到黄龙洞去,六过索溪水,解放牌卡车就是从这水下的卵石路上开过去的。

汽车吼叫着,车身摇晃着,水花四贱着,卵石挤碰着,我们的心也怦怦直跳……平生没走过这么“野”的路!

山上的野物当然更是“野”性十足了。

那些大大小小的猴子,大约是因为和我们人类同祖先的缘故,对我们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

我们来到野生植物园时,一大群猴子飞腾跳跃,十分欢喜地表示迎接,在我们头上的树枝间跳来跳去,亲热的劲头难以言状。

但当我们一行中的一位年轻女同志从下面经过时,一只调皮的猴子竟恶作剧地撒起尿来,吓得这位女同胞惊叫一声,慌忙逃了过去。

而那只调皮的家伙,却快活地叫着,跳到另一株树上去了。

在这样的山水间行走,我们也渐渐变得“野”了起来。

城里戴眼镜的姑娘,一边攀缘,一边大嚼着煮熟的玉米棒;年过花甲的老叟,在石块间蹦来跳去,温习着童年的功课。

遇上突然横在面前的山溪,一队人全都手提皮鞋、丝袜,踩着乱石,从齐膝的水中趟过去……满山的嘻嘻哈哈,满溪的亲亲热热。

人们,全在这山水中返朴归真,全无了市井中的那股俗气。

于是,我感到从未有过的快慰,从未有过的清爽:

索溪峪的“野”,荡涤着我的胸怀!

寻李白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余光中

9/9

那一双傲慢的靴子至今还落在

高力士羞愤的手里,人却不见了

把满地的难民和伤兵

把胡马和羌笛交践的节奏

留给杜二去细细的苦吟

自从那年贺知章眼花了

认你做谪仙,便更加佯狂

用一只中了魔咒的小酒壶

把自己藏起来,连太太也寻不到你

怨长安城小而壶中天长

在所有的诗里你都预言

会突然水遁,或许就在明天

只扁舟破浪,乱发当风

树敌如林,世人皆欲杀

肝硬化怎杀得死你?

酒放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从一元到天宝,从洛阳到咸阳

冠盖满途车骑的嚣闹

不及千年后你的一首

水晶绝句轻叩我额头

当地一弹挑起的回音

一贬世上已经够落魄

再放夜郎母乃太难堪

至今成谜是你的籍贯

陇西或山东,青莲乡或碎叶城

不如归去归哪个故乡?

凡你醉处,你说过,皆非他乡

失踪,是天才唯一的下场

身后事,究竟你遁向何处?

狼啼不住,杜二也苦劝你不住

一回头四窗下竟已白头

七仙,五友,都救不了你了

匡山给雾锁了,无路可入

仍炉火示纯青,就半粒丹砂

怎追蹑葛洪袖里的流霞?

樽中月影,或许那才你故乡

常得你一生痴痴地仰望?

而无论出门向西哭,向东哭

长安却早已陷落

二十四万里的归程

也不必惊动大鹏了,也无须招鹤

只消把酒杯向半空一扔

便旋成一只霍霍的飞碟

诡缘的闪光愈转愈快

接你回传说里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