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修辞手法专项练习.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240708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修辞手法专项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修辞手法专项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修辞手法专项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修辞手法专项练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修辞手法专项练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修辞手法专项练习.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修辞手法专项练习.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修辞手法专项练习.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修辞手法专项练习.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修辞手法专项练习.doc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修辞手法专项练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修辞手法专项练习.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修辞手法专项练习.doc

学校:

年级:

姓名:

改写句子专项练习(掌握修辞手法、句式转换、扩写与缩写、修改病句等的方法)     

一、修辞手法:

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

这样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生动、具体。

打比方的双方要有共同特征。

拟人拟人是借助想象力,把事物当作人来写。

即赋予它们人的言行、思想、感情等。

排比排比运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排成一串。

这样的句子可以加强语言的气势,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夸张对描写的事物有意识地加以夸大或缩小,以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作者的感情,引起读者的联想,加深印象。

设问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问题,再自己进行回答。

即自问自答。

反问将明确的意思用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即只问不答,问中有答。

练习

(一)分析下列句子中分别使用什么修辞手法,填在括号内。

1.豆大点的人也想造反。

(    )

2.春天,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     )

3.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

(     )

4.一年之计,莫如树谷:

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     )

5.这件事怎能不是你的错呢?

(     )

6.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

7.花儿在欢笑,鸟儿在歌唱,小草在翩翩起舞。

(     )

8.老师是园丁,我们是花朵。

()

9.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     )

(二)按要求写句子。

1.站在山头远远看去,村边那条清亮的小河像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比喻句)

2.天空中有一轮明月。

(改为比喻句)

3.窗外,风吹翠竹,飒飒作响。

(改为拟人句)

4.河水哗哗地流着。

(改为拟人句)

5.寒风吹到脸上很痛。

(改为夸张句)

6.树上的小鸟在唧唧喳喳叫个不停,似乎在_________________(改拟人句)7.躺在草地上,望着变幻莫测的云朵打扮着蓝色的天幕,一会儿飘来了   ;一会儿跑来了    ;一会儿     。

(排比句)

8.考场上静得很。

(改为夸张句)

9.高粱成熟了。

(改为拟人句)

(三)说说下面句子使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在括号里写出一到两种。

1.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

(  )

2.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

(  )

3.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

狂风暴雨休想催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开始新的生活。

(  )

4.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

(  )

5.渐渐的,天边的鱼肚白变成了淡色,好像人们喝了一点酒,脸上呈现出红晕一样。

(  )

二、句式转换

(一)反问句改陈述句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

 1.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

(有不去不,没不加不。

 2.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

3.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反问句改陈述句练习:

 1.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2.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与舒服呢?

3.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

 4.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

 5.说出的话难道可以不算数?

 6.不好好学习,怎能能取得好成绩呢?

 7.那奔驰的列车不是我们祖国奋勇前进的象征吗?

 8.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9.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10.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

11.碰到一点困难,怎么能灰心丧气呢?

12.小孩掉进河里,我们能见死不救吗?

13.日子过得这样好,难道你还不感到满足吗?

14.对于这种破坏纪律的行为我们怎么能不闻不问呢?

15.我怎么会迟到呢?

16.海上日出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17.书籍不正是我们的好老师吗?

18.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不是真理吗?

19.哪里没有用过大兴安岭的树木呢?

20.这能不叫人感到亲切、舒服吗?

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

陈述句改反问句:

1.这幅画是我们班蔡颖画的。

2.不好好学习,自然不能取得好成绩。

3.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闻不问。

4.那奔驰的列车正是我们祖国奋勇前进的象征。

5.功课没做完,不能去看电影。

6.犯了错误就不敢向老师、同学承认,这不是一个少先队员应有的态度。

7.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

8.没有革命先辈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9.小玲取得的优异成绩正是她勤奋学习的结果。

10、我们不能被困难吓倒。

(二)双重否定改肯定句

方法:

去掉两个否定词,句子通顺即可。

练习:

1.燕子飞过大海,不会不辛苦、艰难。

2.爹妈都不在家,不得不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了。

  

3.在共产党面前,没有什么困难不都能克服。

4.我对同学们的勇敢精神,从心底里不得不感到无限的敬佩。

5.信赖,不得不创造出美好的世界。

6.这不会不是伟大的奇观。

7.你不得不知道这件事。

8.我们不得不建成了希望小学。

9.詹天佑不会不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10.星期天,我们非去看排球赛不可。

(三)陈述句改转述句

方法:

一、改变人称;二、去掉说后面的冒号和双引号,改为逗号;三、再把引述内容改为转述句中,引述内容中如果有“这”,务必在改为转述句中把“这”改为“那”。

直接叙述改间接叙述:

1.妈妈对我说:

“今天我要开会,你自己做饭吃。

2.张老师对小明说:

“这件事情,你冤枉了小红。

3.鲁肃对我说:

“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4.妈妈对小宁说:

“昨天,你到哪里去了?

我找了你一整天。

5.妈妈说:

“我今晚上要加班,回家要迟一点,你先睡觉。

6.总理对我说:

“我今晚上要批这些文件,你送来的稿子,我放在最后。

你到隔壁值班室去睡一觉,到时候叫你。

7.老师傅对鲁班说:

“我要考考你的木工活。

8.妈妈对我说:

“下午我们班要参加歌咏比赛,许小燕没有蓝制服,我答应把你的借给她。

9.老师严厉地对小敏说:

“你必须把教室打扫干净。

三、扩句与缩句

1、扩写方法:

()的人()地做()的事情。

例:

同学们议论着消息。

(兴高采烈)的同学们(高声)地议论着(学校放假)的消息。

扩句练习:

1.老师批改作业。

2.战士保卫边疆。

3.洪水淹没了村庄。

4.海鸥飞过海面。

5.兄妹俩陶醉了。

6.小马驹瞪着眼睛。

7.几句话印在心上。

8.同学们做作业。

9.战士脸红。

10.春风吹遍大地。

2、缩句方法:

找出句子的修饰成分,去掉。

例:

白石爷爷晚上在昏暗的油灯下学画。

爷爷学画。

缩句练习:

1.打柴的孩子吃力地背着满满一背篼柴火。

2.雄伟的大坝凝聚着人民群众的热情。

3.我们在道边高声诵读凿在石壁上的古人的题句。

4.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古生物大厅里,陈列着一具大象的骨架。

5.巨大的吊车轻松自如地提起千斤重物。

6.像炸弹头的震捣器发出“嗡嗡”的吼声。

7.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嫩叶的柳丝。

8.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

9.冻僵的老战士神态十分镇定。

10.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

四、修改病句

第一种:

“成分残缺”――这种句子缺少必要的成分、意思不完整。

如:

“放声歌唱。

第二种:

“意思重复”――这种句子是前边说了一个意思,后边又重复说一遍,意思重复了。

如:

“我把不正确的错别字改正过来了。

第三种:

“用词不当”――这种句子是由于对词义理解不清、用错了近义词等,造成词不达意,违反了句子的结构规律。

如:

“同学们热心欢迎新老师。

第四种:

“词序颠倒”――词序是词语在句子中排列的顺序,这种顺序反映了词语在词句结构中所处的地位。

每一个词语在语言结构中都有它特定的位置,离开了自己的位置,就犯了词序不当的毛病。

如:

“今年的麦子丰收在望,长势喜人。

(1)缩句法。

对病句进行缩句、精简,去掉句子次要成分(定词、状语、补语),保留句子的主要成分(主语、谓语、宾语),从而判断句子的病因,以便对症下“药”。

如:

夏天的兴安岭是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

运用缩句法,缩为“兴安岭是季节”,显而易见“兴安岭”与“季节”搭配不当。

正确改法:

①删去“季节”。

②兴安岭的夏天是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

(2)分类法。

把病句根据不同毛病予以分门别类。

运用这种方法,首先要记住各种病句类型(常见的有:

搭配不当、句子不完整、前后矛盾、词序颠倒、词语重复、用词不当、分类不当等);遇到具体病句时,再对号入座。

再举两个例子:

1、千千万万无数个青少年参加了植树活动。

首先判断此病句属“词语重复”类型。

句中“千千万万”与“无数”重复,修改时可任意删去一个。

2、全校师生积极开展“献爱心”。

按常规来讲,“献爱心”是一项活动,要么缩一下句子你就会发现,这个病句很显然是缺少了宾主成份,所以在“献爱心”后面补上活动就可以了。

练习:

1.解放军叔叔击落了五架敌机和三艘军舰。

2.骄傲自满是学习上的阻碍。

3.这些是唐朝出土的文物。

4.看了这部电视剧,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公园新设了由两个英国援建的游乐项目。

6.我估计他这道题一定做错了。

7.他兴冲冲地跑进教室,兴高采烈地宣布了明天去春游的好消息。

8.听了这段报告,使我们懂得了许多道理。

9.冬天,寒风呼啸着拂面而来,吹得人瑟瑟发抖。

10.即使你是天才,却同样离不开老师的培养教育。

五、关联词

【常见的几种关系】

  并列关系;既……又……;不是……而是……;一方面……一方面……

  因果关系;因为……所以……;既然……就……;因此……之所以;……是因为……

  条件关系;只要……就……;只有……才……;无论……都……;不管……总……

  转折关系;虽然……但是……;尽管……还是

  假设关系;如果……就……;即使……也……;要是……就……

  选择关系;不是……就是……;是……还是……;与其……不如……;宁可……也不……

  递进关系;不但……而且……;不仅……还……

  以上几种常见的关联词语,在实际运用时有一些是比较容易混淆的,如;尽管……还是、不管……总…与…即使……也……

关联词练习:

  1、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⑴ 这个书包虽然不大,( )。

  ⑵ 只要你做的事对人民有益,( )。

  ⑶ 星期天,你是去公园,( )。

  ⑷ 小明的爸爸( ),还会修汽车。

  ⑸ 尽管林玲很聪明,(  ),才能获得优异的成绩。

  2、用关联词语把下面两句话连起来。

  ⑴ 我的成绩在班级里名列前茅。

我不能骄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这本书写得太精彩了。

我把这本书一连看了三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董存瑞牺牲自己。

董存瑞要炸毁暗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 做个好猎手要枪法好。

做个好猎手要机智、勇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 你每天坚持早锻炼。

你的身体素质会得到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