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师基本功比赛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46148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7.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美术教师基本功比赛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小学美术教师基本功比赛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小学美术教师基本功比赛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小学美术教师基本功比赛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小学美术教师基本功比赛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小学美术教师基本功比赛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小学美术教师基本功比赛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小学美术教师基本功比赛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小学美术教师基本功比赛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小学美术教师基本功比赛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小学美术教师基本功比赛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小学美术教师基本功比赛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小学美术教师基本功比赛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小学美术教师基本功比赛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小学美术教师基本功比赛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小学美术教师基本功比赛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小学美术教师基本功比赛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小学美术教师基本功比赛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小学美术教师基本功比赛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小学美术教师基本功比赛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美术教师基本功比赛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

《小学美术教师基本功比赛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美术教师基本功比赛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美术教师基本功比赛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

A.《女史箴图》B.《观音图》C.《虢国夫人游春图》D.《宫中图》

7、壁画《格尔尼卡》的作者是()

A.卢梭B.毕加索C.达芬奇D.塞尚

8、首次提出山水画“三远”的论著是()

A.图画见闻志B.林泉高致C.画继D.山水纯全集

9、描绘宫中嫔妃生活哀怨的作品是()

A.虢国夫人游春图B.捣练图C.挥扇仕女图D.簪花仕女图

10、“昭陵六骏”浮雕中具有情节性的作品是()

A.飒露紫B.拳毛騧C.白蹄乌D.特勒骠

四、简答题(任选一题回答,10分)

1、中、小学美术课程的性质、目标、价值。

2、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提到的“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五、名词解释(15分)

1、立体主义

2、美术创作

3、审美

4、曹衣出水,吴带当风

5、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六、线条手绘图示(15分)

1、徒手写美术字-美术教育

2、静物构图-均衡

3、四方连续

4、成角透视

5、渐变构成

七、作品分析(从时代背景、表现内容、艺术特色、整体评价方面分析美术作品。

任选一题回答,20分)

1、分析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2、分析王蒙的《青卞隐居图》

3、分析米勒的《拾穗》

八、从自己的工作经历中,总结提炼出对美术教育的综述或感悟(50字以下)。

(10分)

参考答案

一、简要概述题(任选一题回答,10分)

(一)、答:

教体艺[2007]16号文《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艺术教育活动的意见》提出的十点意见:

1、中小学艺术教育活动要以育人为宗旨,坚持先进文化导向,体现“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特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中小学艺术教育活动的内容小学美术教师基本功比赛试题及答案要贴近校园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

3、中小学艺术教育活动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

4、要把中小学艺术教育活动列入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计划之中,保证每周有固定的艺术活动时间。

5、要切实加强艺术教育活动指导教师的培训工作,努力建设一支有敬业精神、有较强业务能力的骨干教师队伍。

6、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保证必要的经费投入,为开展艺术教育活动提供物质条件保证。

7、组织大型、集中的学生艺术活动,必须明确安全责任,制订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建立安全责任追究制度,确保中小学生人身安全。

8、严禁任何部门和中小学校组织学生参与商业性艺术活动或商业性庆典活动;

不得组织学生参加企业、媒体或其他社会团体举办的有收费营利行为的艺术竞赛等活动。

9、学校不得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活动,各类社会艺术水平考级的等级不得作为学生升学、奖励的依据。

10、严禁中小学生进入“未成年人不宜”的娱乐活动场所。

(二)、答:

教育部制订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对我国现行的中小学课程和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5个“过于”和1个“过分”是: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二、填空(10分)

1、教材编写、教学、评估、考试命题、国家管理、评价课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教学,评价。

2、课程、课外、校外、校园文化。

3、达·

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

1.A2.B3.D4、C5、A6、C7、B8、B9、C10、A

(一)、中、小学美术课程的性质、目标、价值。

答:

中、小学美术课程的性质: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小学美术课程的价值: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2、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3、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4、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5、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中、小学美术课程的目标: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

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提到的“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有:

1.教师要认真贯彻本教学人纲的精神,处理好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能力培养和双基训练的关系。

在传授双某,培养能力过程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小学美术教师基本功比赛试题及答案2.要贯彻启发式原则,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

3.教师应加强示范,并充分利用展示图片、美术作品及放映幻灯、影片、录像片等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直观教学。

4.要关心美术教学的改革和发展,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实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5.学业考核以平时成绩为主,考核可采取多种方式。

五、名词解释(15分)

1、立体主义

立体主义是西方现代美术流派之一,1907年产生于法国。

该派要求从画家的主观意念中,打破物象的自然形态,再进行重新的组合、装配。

代表人物有毕加索、勃拉克等。

2、美术创作

美术创作是指通过感受、体验和构思,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采用一定的技法制作美术作品,以表达思想和情感。

3、审美

审美是指对具体事物和艺术作品中美的因素和形象进行非功利的直觉和观照,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愉悦的心理体验。

4、曹衣出水,吴带当风

答:

“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主要是指古代人物画中衣服褶纹的两种不同的表现方式。

一种笔法刚劲稠叠,所画人物衣衫紧贴身上,犹如刚从水中出来一般;

一种笔法圆转飘逸,所绘人物衣带宛若迎风飘曳之状。

而“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中所指的“曹”、“吴”又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曹为曹仲达,吴为吴道子;

一说曹为曹不兴,吴为吴暕。

曹不兴为三国时吴国吴兴人,又名弗兴。

擅长画龙、马、虎及人物,画史有“误墨于素,因势成蝇”的传说。

吴暕为南朝宋代人,擅长画佛像罗汉,时享盛誉。

而“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一般多指曹仲达和吴道子。

曹仲达,北齐人,以画梵像著名,其画风在绘画史上有较大影响。

素有"

曹家样"

之誉,其画衣衫褶纹被人们称作“曹衣出水”。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中国艺术理论的重要命题,它是由水墨画的创始人之一、唐代画家张璪(约735~785)提出的绘画理论,它概括了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为中国绘画奠定了基础。

“师造化”须同时“得心源”,即有所思,有所寄意;

“得心源”又是建立在师造化的基础上,二者协调,便会产生好的作品。

董其昌以悟为主的“师法自然”师法论,最得张璪学说的精髓。

“搜遍奇峰打草稿”的画家石涛却将妙悟置于其理论的核心位置上。

任选一题回答,25分)

1、分析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1)宋初市民阶层的形成,出现了以市俗生活为中心内容的风俗画。

(2)通过郊野、汴河、街市三个段落,展现了北宋都城汴梁汴河两岸清明时节的街市景象。

(3)构图采用散点透视。

布局有序,内容丰富,主题突出。

采用线描淡彩画法,并紧密结合对象的质感特征。

(4)体现了中国古代风俗画的最高成就,对研究宋代的城市生活以及民俗、服饰、建筑、工商、交通等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2、分析王蒙的《青卞隐居图》:

(1)元朝的“世事多变”造成文人画家逃避现实、隐遁山林。

(2)描绘了浙江吴兴县西北18里许的卞山景象。

(3)立轴采用高远法构图,画出卞山自山麓至顶全貌,结构谨严,纵横离奇。

画草庐数间,点出了文人隐逸的主题。

画法先以淡墨勾石骨,再用焦墨皴擦,淡墨微染,层层加深,层次井然。

画面密而不塞,实中有虚,有深远的空间感。

(4)运用前代画家之法,创造出线繁点密,苍茫深厚的新风格。

被明代画家董其昌称为“天下第一。

3、分析米勒的《拾穗》:

(1)1848-1840年是法国现实主义大放光彩的时代,人们渴望在艺术中看到自己生活的时代。

(2)表现三位衣着俭朴的农妇,在收割过的田里寻找遗落的麦穗。

(3)主题鲜明,空间感强,色彩温暖而沉着,人物形象含蓄、概括,富有雕塑感。

(4)使普通劳动场面登堂入室,其艺术的深刻社会意义在于史诗所不能达到的质朴平凡。

美术教师基本功比赛理论常识测试试卷一、简要概述题(任选一题回答,10分)

1、教体艺[2007]16号文《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艺术教育活动的意见》中,对中小学艺术教育提出了十点意见,请简要概述2、教育部制订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对我国现行的中小学课程和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5个“过于”和1个“过分”,请简要概述

二、填空(10分)1、国家课程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依据,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基础。

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出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的建议。

艺术类_________教学,____________艺术教育活动,____________艺术环境建设。

(10分)

A.曹仲达B.卫协C.顾恺之D.杨子华

4、“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提出者是()A.吴昌硕B.高奇峰C.齐白石D.林风眠

A.哥特式建筑B.罗马式建筑C.希腊式建筑D.拜占庭式建筑

A.《女史箴图》B.《观音图》C.《虢国夫人游春图》D.《宫中图》

A.卢梭B.毕加索C.达芬奇D.塞尚

A.图画见闻志B.林泉高致C.画继D.山水纯全集

A.虢国夫人游春图B.捣练图C.挥扇仕女图D.簪花仕女图

A.飒露紫B.拳毛騧C.白蹄乌D.特勒骠

2、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提到的“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五、名词解释(15分)

1、立体主义

5、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5、渐变构成

2、分析王蒙的《青卞隐居图》

3、分析米勒的《拾穗》

(10分)

全国中小学美术教师基本功比赛知识测试试卷

一、教育部制订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对我国现行的中小学课程和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5个“过于”和1个“过分”,请简要概述(10分)

二、填空(10分)国家课程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基础。

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建议。

国家课程标准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也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三、简述中、小学美术课程的性质、目标、价值。

四、解词语(15分)

审美:

辨别、领会事物的美。

审美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人与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

形式感:

不同形式感是指造型艺术作品里那种抽象的形式的对比关系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效果.结构对审美主体所引起的感受

纯度:

色彩的三要素分:

明度、纯度和色相纯度;

指的是色彩的鲜艳程度,它取决于一处颜色的:

波长单一程度。

实行了设计与制作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取得了优异成果。

1928年格罗皮乌斯辞去包豪斯校长职务,由建筑系主任汉内斯·

梅耶(HANNSMEYER)继任。

这位共产党人出身的建筑师,将包豪斯的艺术激进扩大到政治激进,从而使包豪斯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政治压力。

最后梅耶本人也不得不于1930年辞职离任,由密斯·

凡·

德·

罗(MIESVANDEROHE)继任。

接任的密斯面对来自纳粹势力的压力,竭尽全力维持着学校的运转,终于在1932年10月纳粹党占据德绍后,被迫关闭包豪斯;

第三阶段(1932—1933年),柏林时期。

密斯·

罗将学校迁至柏林的一座废弃的办公楼中,试图重整旗鼓,由于包豪斯精神为德国纳粹所不容,面对刚刚上台的纳粹政府,密斯终于回天无力,于该年8月宣布包豪斯永久关闭。

1933年11月包豪斯被封闭,不得不结束其14年的发展历程。

包豪斯由魏玛艺术学校和工艺学校合并而成,其目的是培养新型设计人才。

虽然包豪斯名为建筑学校,但直到1927年之前并无建筑专业,只有纺织、陶瓷、金工、玻璃、雕塑、印刷等科目,因此,包豪斯主要是一所设计学校。

在设计理论上,包豪斯提出了三个基本观点:

①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

②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

③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

这些观点对于工业设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现代设计逐步由理想主义走向现实主义,即用理性的、科学的思想来代替艺术上的自我表现和浪漫主义。

包豪斯教学时间为三年半,学生进校后要进行半年的基础课训练,然后进入车间学习各种实际技能。

包豪斯与工艺美术运动不同的是它并不敌视机器,而是试图与工业建立广泛的联系,这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生存的必须。

包豪斯成立之初,在格罗披乌斯支持下,欧洲一些最激进的艺术家来到包豪斯任教,使当时流行的一是思潮特别是表现主义对包豪斯的早期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

包豪斯早期的一批基础课教师由俄罗斯人康定斯基、美国人费宁格、瑞士人克利和伊顿等,其中康定斯基曾担任过莫里斯教育学院金属和木制品车间的绘画课教师。

这些艺术家都与表现主义有很强的联系。

表现主义是20世纪初出现于德国和奥地利的一种艺术流派。

主张艺术的任务在于表现个人的主管感受和体验,鼓吹用艺术来改造世界。

用奇特、夸张的形体来表现时代精神。

这种理想主义的思想与包豪斯“发现象征世界的形式”和创造新的社会的目标是一致的。

包豪斯对设计教育最大的贡献是基础课,它最先是由伊顿创立的,是所以学生的必修课。

伊顿提倡“从干中学”,即再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际工作探讨形式、色彩、材料和质感,并把上述要素结合起来。

但由于伊顿是一个神秘主义者,十分强调直觉方法和个性发展,鼓吹完全自发和自由的表现,追求“未知”与“内在和谐”甚至一度用深呼吸和振动练习来开始他的课程,以获取灵感。

这些都与工业设计的合作精神与理性分析相去甚远,从而遭到了很多批评。

1923年伊顿辞职,由匈牙利出生的艺术家纳吉接替他负责基础课程。

纳吉是构成派的追随者,他将构成主义的要素带进了基础训练,强调形式和色彩的客观分析,注重点、线、面的关系。

通过实践,使学生了解如何客观地分析两度空间的构成,并进而推广到三度空间的构成上。

这些就为工业设计教育奠定了三大构成的基础,同时也意味着包豪斯开始由表现主义转向理性主义。

另一方面,构成主义所倡导的抽象几何形式,又使包豪斯在设计上走向了另一种形式主义的道路。

1923年包豪斯举行了第一次展览会,展出了设计模型、学生作业以及绘画和雕塑等,取得了很多成功,受到欧洲许多国家设计界和工业界的重视和好评。

在这次展览会上,格罗披乌斯作了《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的讲演,更加强调技术的作用。

从1923—1925年,包豪斯技术方面的课程得到了加强,并有意思地发展了与一些工业企业的密切联系。

1925年4月1日,由于受到魏玛反动政府的迫害,包豪斯关闭了再魏玛的校园,迁往当时工业已相当发达的小城德绍,继续自己的事业。

迁到德绍之后,包豪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格罗披乌斯提拔了一些包豪斯自己培养的优秀教员为教授,制定了新的教学计划,教育体系及课程设置都趋于完善,实习车间也相应建立起来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包豪斯新建的校舍,这座新校舍是格罗披乌斯设计的,1925年秋动工,次年年底落成。

它包括教室、车间、办公室、礼堂、饭厅及高年级学生宿舍。

校舍建筑面积接近一万平方米,是一组多功能的建筑群。

包豪斯校舍本身在建筑史上由重要地位,是现代建筑的杰作。

它再功能处理上有分有合,关系明确,方便而实用;

在构图上采用了灵活的不规则布局,建筑体型纵横错落,变化丰富;

立面造型充分体现了新材料和新结构的特点,法古斯工厂的工业建筑风格被应用到了民用建筑之上,完全打破了古典主义的建筑设计传统,获得了简洁和清新的效果。

如果以包豪斯实际投产的设计原型来评价格罗披乌斯的教学方针的成果,那么这些成果并不像它在课程设置和理论研究方面那样显著。

包豪斯最有影响的设计出自纳吉负责的金属制品车间和布劳耶负责的家具车间。

包豪斯金属制品车间致力于用金属与玻璃结合的办法教育学生从事实习,这一努力为灯具设计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魏玛时期的金属制品设计还带有明显的手工艺特色。

例如布兰德1924年设计的茶壶虽然采用了几何形式,但却是用银以人工锻造的,与工艺美术运动异曲同工;

而1926—1927年她设计的台灯不但造型简洁优美,功能效果好,并且是由莱比锡一家工厂批量生产的。

这说明包豪斯在工业设计上已趋成熟。

在包豪斯的家具车间,布劳耶创造了一系列影响极大的钢管椅,开辟了现代家具设计的新篇章。

尽管在谁先想到用钢管来制作家具这一点上尚有争议,但包豪斯首先实现了钢管家具的设想并进行了工业化生产却是没有疑义的。

这些钢管椅充分利用了材料的特性,造型轻巧优雅,结构也很简单,成了现代设计的典型代表。

1928年,迫于种种压力,特别是右派势力对于包豪斯进步思潮的无端攻击,格罗披乌斯辞去了包豪斯校长的职务。

格罗披乌斯去职后仍进行工业产品设计。

1930年设计的“阿德勒”小汽车是20世纪20年代功能主义造型原则的典型例子。

尽管小汽车的设计强调了实用功能和几何性原则,但它并未能批量生产,这说明如果设计只考虑功能和生产,而忽略了其它一些因素,如消费者对于象征性、趣味性等的需求,则设计也是难于成功的。

格罗披乌斯离开包豪斯后,由建筑师汉内斯•迈耶担任校长。

迈耶上任后更加强调产品与消费者、设计与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