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推断题专题复习.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5151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72.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推断题专题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中考化学推断题专题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中考化学推断题专题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中考化学推断题专题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中考化学推断题专题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中考化学推断题专题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中考化学推断题专题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中考化学推断题专题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中考化学推断题专题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中考化学推断题专题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中考化学推断题专题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中考化学推断题专题复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中考化学推断题专题复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中考化学推断题专题复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中考化学推断题专题复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中考化学推断题专题复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中考化学推断题专题复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中考化学推断题专题复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中考化学推断题专题复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中考化学推断题专题复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推断题专题复习.docx

《中考化学推断题专题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推断题专题复习.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化学推断题专题复习.docx

中考化学推断题专题复习

中考化学推断题专题复习

1、老师请小刚帮助他将失去标签的盐酸、氯化钠、氢氧化钠三瓶溶液鉴别出来,重新贴好标签。

为了鉴别这三种溶液,小刚取这三种溶液各少许,分别编号为A、B、C,按下图步骤进行实验,同时观察现象。

A为       溶液,B为        溶液,C为        溶液。

2、小红对暗紫色消毒粉A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如下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B______;E______;F______;G______

(2)写出A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B、C、D、E、F、G、H、I都是初中化学学过的物质。

其中E、F、H均为黑色固体B为紫红色固体,D为混合物。

他们之间有下图的转化关系(部分生成物已省去)

 

(1)用化学式表示D的组成

(2)F→G的反应类型

(3)写出F→E的化学方程式

(4)指出B的一种用途

4、A、B、C、D、E、F六种物质都是初中化学内容中涉及的化合物,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D是最常见的溶剂。

⑴根据上图推断,C是      ,D是       ,E是         (填写化学式)。

⑵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

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

反应④属于      反应(填写基本反应类型)。

5、下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甲、乙、丙为单质;A、B、C、D、E为化合物,且A与B的组成元素相同,D与E的组成元素也相同。

已知C、丙均为黑色粉末,C和E在高温条件下可生成丙和D,D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其余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均已略去。

试推断:

(1)A物质的化学式______;

(2)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B→甲+乙:

__________________;甲→E:

____________________;

甲→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已知A、B是常见的碱,甲、乙是常见的盐,C是一种常见的无色无味的气体。

这几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

(1):

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B、甲;

(2)写出甲与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

(3)若要测定B溶液酸碱度的大小,应选择。

(填序号)。

①pH试纸②石蕊试液③酚酞试液

7、废干电池内的黑色固体含有MnO2、ZnCl2、NH4Cl、C(少量)等物质。

化学小组欲通过以下流程,分离并回收部分物质。

回答相关问题;

(1)玻璃棒在操作I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滤后,滤液C仍然浑浊,则造成浑浊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填编号)。

A.滤纸破损B.过滤过程中滤液的液面超过了滤纸的边缘

C.烧杯不干净D.滤波C中的物质相互反应

(3)固体B常用作催化剂,则B是______(填化学式),写出在空气中灼烧A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仅用硝酸银溶液(填“能”或“不能”)区分E和F。

某同学认为固体E是NH4Cl,则检验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NH4Cl属于化学肥料中的肥。

8、为了提高实验探究能力,老师为同学们提供了一包白色粉末,它可能是碳酸钙、氢氧化钙或两种物质的混合物。

(1)为确定白色粉末的成分,实验时需要用到两种物质性质的不同点,试举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同学们设计了以下三种实验方案:

方案Ⅰ:

取样品加入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白色粉末是碳酸钙。

方案Ⅱ:

取样品加入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则白色粉末是氢氧化钙。

方案Ⅲ:

取样品加入试管中,加水振荡,静置,下层有不溶物,上层清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则白色粉末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

以上三种方案中,你认为不合理的是____________(填方案序号),分析该方案表述的实验现象,其不合理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你认为有多种不合理方案,只需选择其中一种回答即可)。

(3)请再设计一种方案,证明该粉末是两种物质的混合物,简要写出实验的操作及现象。

9、某化工厂排出的废水透明、澄清、略显蓝色。

一同学取少量废水,加入过量的盐酸,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生成。

过滤,所得的滤液分成两份,一份滤液中加入稀硫酸,也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生成;另一份滤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蓝色溶液。

试回答:

(1)用化学式回答:

加入过量的盐酸,生成的白色沉淀是;生成的蓝色沉淀是。

(2)废水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填编号)

A.氯化物B.硫酸盐C.硝酸盐D.碳酸盐

(3)该同学设计了一个从废水中除去重金属离子的实验方案如图9一10所示[已知白色的Fe(OH)2固体在潮湿的空气中可生成红褐色的Fe(OH)3]。

①金属X为,固体A中一定含有的物质为(写化学式)。

②B溶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和(填序号字母)。

A.K2CO3B.Fe(NO3)2C.MgCl2D.Ba(NO3)2

③第Ⅳ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0、右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问的转化关系,其中甲、乙、丙均为非金属单质;A、B、E和丁均为化合物;B和E为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

(1)写出化学式:

甲;乙

(2)写出丙和正反应生成A和B的化学方程式

(3)D和A是组成元素相同的化合物,写出D在丁做催化剂条件下,分解生成A和丙的化学方程式:

 

1、题目分析:

本题的信息采集点:

①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色 ②碳酸钠与酸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推导过程

2、题目分析:

本题的信息采集点:

①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无色气体B—O2  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E—Fe3O4 ③加热能生成O2的暗紫色粉末A—KMnO4④不溶于水的固体C—MnO2 ⑤固液反应生成氧气 ⑥固固加热生成氧气形成物质间的反应网络:

3、题目分析:

本题的信息采集点①最常见的溶剂D—H2O ②碳酸钙高温分解出与NaOH反应的气体C—CO2,同时生成B—生石灰CaO 

形成物质间的反应网络:

9、

 

答案:

1、A、盐酸B、氢氧化钠C、氯化钠

2、

(1)B、O2;E、Fe3O4;F、KClO3;G、H2O2

(2)2KMnO4△K2MnO4+MnO2+O2↑

3、⑴Cu(OH)2BaSO4⑵化合反应⑶3C+2Fe2O3高温4Fe+3CO2↑⑷作导线

4、

(1)C、CO2D、H2OE、Ca(OH)2

(2)①CaCO3高温CaO+CO2↑②2NaOH+CO2=Na2CO3+H2O

③CaO+H2O=Ca(OH)2

5、Ca(OH)2;NaOH;;Na3CO3Na3CO3+Ca(OH)2=CaCO3↓+2NaOH

复分解反应;①

6:

(1)搅拌(1分)

(2)ABC(3分)(答对1个给1分,答错1个扣1分)

(3)MnO2(1分);C+O2灼烧CO2(2分)

(4)不能(1分);取少量E加入适量熟石灰研磨,若闻到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或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E为NH4Cl。

(2分)

(5)氮(1分)

7、

(1)无水硫酸铜

(2)氢氧化钡;氯化钠(3)沉淀溶解,并产生大量气泡;碳酸钙;

沉淀溶解,没有气泡产生;氯化镁

8、

(1)Ca(OH)2溶液显碱性,CaCO3难溶于水(或CaCO3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Ca(OH)2与盐酸反应不产生气体,(合理即可)

(2)Ⅰ、Ⅲ       选方案Ⅰ   若样品为混合物,滴加稀盐酸也会产生气泡,因此无法确定该粉末就是CaCO3。

(若选方案Ⅲ   Ca(OH)2微溶于水,加水振荡也会看到不溶物,滴入酚酞溶液也能变红,因此无法确定该粉末就是混合物。

(3)取样品加入试管中,加水振荡,静置,上层清液中滴加石蕊溶液,溶液变蓝,倒出上层清液,在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合理即可)

9、AgClCu(OH)2C

FeFe、Ag和Cu(全对给2分)BD

Ba(NO3)2 +Na2SO4 = BaSO4↓+2NaNO3(2分)

10、

(1)H2C

(2)CH4+2O2点燃CO2+2H2O

(3)2H202=2H2O+O2(催化剂可以写成:

Fe2O3或CuO等)

实验探究专题复习

1、(2011年湖北宜昌,24题)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我们知道了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和相关性质,我能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⑴图24-1是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常用的装置:

①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用E装置收集氧气,判断氧气已收集满的现象是________。

②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氨气,为了制取并收集到干燥的氨气,我选用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_(填序号)。

⑵使用氢气时,要特别注意安全。

图24-2是检验氢气纯度的实验,据此我能得出氢气的相关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

⑶如图24-3所示,做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盛硫的燃烧匙应从瓶口向下缓慢插入,原因是________,实验中观察到________火焰。

瓶中装水的作用是吸收有毒的二氧化硫,如果将水换成一种溶液效果更好,体现该溶液作用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肇庆)实验室有一瓶化肥的标签已脱落,只知道它是NH4Cl、(NH4)2SO4、NH4HCO3和尿素[CO(NH2)2]中的一种。

请你完成以下探究:

【猜想】猜想①:

该化肥是NH4Cl,猜想②:

该化肥是,

猜想③:

该化肥是NH4HCO3,猜想④:

该化肥是尿素。

【实验探究】

(1)取少量样品在研钵中与熟石灰研磨,有剌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证明猜想不成立;写出其中一种化肥发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如右(图1),另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适量水振荡,再选(图2)中溶液滴入试管中,若无气泡放出,则猜想不成立。

(3)在步骤

(2)的试管中再滴入(图2)中的溶液,若,则猜想①成立;若,则猜想②成立,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贵港)某化学小组发现一袋包装破损的漂白粉,同学们对其漂白作用是否失效产生了疑问。

【查阅资料】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Ca(ClO)2、CaCl2和Ca(OH)2,其有效成分是Ca(ClO)2。

Ca(ClO)2可溶于水,漂白原理是:

它在空气中发生反应:

Ca(ClO)2+H2O+CO2=CaCO3+2HClO,HClO能使有色物质如品红溶液褪色。

HClO不稳定,易分解生成HCl和O2。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把少量漂白粉样品加入水中,通入足量的CO2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漂白粉的漂白作用已失效。

【继续探究】同学们对失效后的漂白粉的成分很感兴趣,并作进一步探究。

在老师的帮助下,同学们对失效后的漂白粉成分进行猜想,猜想一:

CaCl2和CaCO3;猜想二:

CaCl2和Ca(OH)2;猜想三:

CaCl2和CaCO3和Ca(OH)2。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一:

把样品加入水中,充分溶解后过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气泡产生。

猜想一成立。

步骤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桂林)请你参与下列探究:

【问题情景】在课外活动中,小斌按照课本实验(见图1)探究分子的运动时,闻到了刺激性的氨味,于是,小斌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2的实验装置,进行同样的实验,结果不再有刺激性的氨味,并且快速出现实验现象,得到了和课本实验同样的结论。

【实验探究与结论】小斌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

(1)滴入少量浓氨水后,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发生的变化是。

从分子运动的角度分析,此现象可说明的结论是;从浓氨水化学性质的角度分析,此现象可说明的结论是。

(2)用初中的化学知识分析,固体氢氧化钠的作用是。

(3)和课本实验比较,小斌改进后的装置的优点是(写出两点)①;②。

【思维拓展】小媚受小斌实验的启发,将图2装置进一步改装成图3装置,用于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1)打开活塞K滴入稀硫酸后,两条用紫色石蕊试液润湿的试纸发生的相同变化是,不同变化是,小媚从课本实验中知道,二氧化碳和水本身都不能使石蕊变色,因而她认为以上两个变化验证的二氧化碳的性质依序是、。

(2)小柔认为小媚的装置还可以同时验证:

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②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小柔为完成自己的两个验证实验,对小媚的实验进行的简单改进是:

、。

5.(常州)过碳酸钠(Na2CO4)在洗涤、印染、纺织、造纸、医药卫生等领域有大量应用,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实验目的】测定过碳酸钠样品(含有的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酸反应)的纯度。

【实验原理】2Na2CO4+4HCl=====4NaCl+2CO2↑+O2↑+2H2O

【实验装置】

【交流与讨论】

Ⅰ.甲同学认为测定产物中O2的体积即可测定样品的纯度。

(1)装置②的作用是:

(2)装置③的作用是:

(3)称取适量样品与足量浓盐酸充分反应后,收集到的氧气的体积为0.25L(已知该实验条件下氧气的密度为1.28g/L),则称取的样品质量应大于g;

Ⅱ.乙同学认为测定产物中CO2的质量(即反应前后装置②的质量差)就可测定样品的纯度。

但利用上述实验装置测得CO2的质量并计算样品的纯度,结果会偏高,你认为原因可能是;(填序号)

A.浓盐酸易挥发,产生的氯化氢气体被装置②吸收

B.二氧化碳气体逸出时带出的水蒸气在装置②中冷凝而被吸收

C.装置①、②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装置②吸收

Ⅲ.丙同学提出了一种新方案,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称取样品12.5g,滴加足量浓盐酸至样品反应完全,再将烧瓶中所有的液体蒸发、结晶、烘干,称得氯化钠固体11.7g。

则该样品的纯度为。

 

2012年中考化学计算题专题练习

1、(2010,云南曲靖)将一定质量的碳酸钠粉末溶于89.4克水中,配制成溶液。

取出一半该溶液,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并放出2.2克气体。

求原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2010,云南玉溪)把标准状况下1120毫升二氧化碳气体(密度为1.977g/L),通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求(计算结果精确到0.1%)

(1)反应前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3、(2010,云南保山、昭通)我国在南北朝时期就开始冶铸黄铜。

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它可用来制造机器、电器零件集日用品。

为了测定某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去20克该黄铜样品加入到5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0.2克氢气。

(1)配制5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需要98%的浓硫酸克。

(2)求:

该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

 

4、(2010,云南昆明)蒸馒头用的某纯碱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钠,为了测定该纯碱中碳酸钠和氯化钠的含量,去一定量的该纯碱样品全部溶解在100克水中,再加入氯化钙溶液141克,敲好完全反应,经过滤、干燥后称得沉淀质量为10克,所得滤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5%。

请计算:

(1)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

(2)纯碱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

 

5、(2010,云南楚雄)实验室常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

现用25克含碳酸钙80%的大理石与100克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恰好完全反应。

试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

(2)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6、(2010,云南红河)200克稀盐酸与25克放碳酸钙80%的石灰石恰好完全反应,试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

(2)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7、(2010,云南普洱)为测定某污水中硫酸铜的含量,取100克污水于烧杯中,当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时恰好完全反应(假设污水中其他成分不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沉淀0.49克。

(1)消耗氢氧化钠多少克?

(2)100克污水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

 

8、(2010,云南西双版纳)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现有6.5克锌粒与100克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求:

(1)他们能制得氢气多少克?

(2)所用稀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9、(2009·海南)三聚氰胺化学式为C3H6N6)是一种化工原料,有轻微毒性,计算:

(1)三聚氰胺相对分子质量:

(2)三聚氰胺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

(3)三聚氰胺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10、(2010,河北)用“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纯碱中常含少量的氯化钠,为测定某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小明取该样品11克,加入到曾有50克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称得烧杯中的溶液质量为56.6克。

请计算:

(1)完全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克。

(2)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11、将100克碳酸钠溶液和153.7克氯化钡溶液混合后,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滤液的质量为234克,求:

(1)反应后生成沉淀的质量为克。

(2)过滤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2、(2010,广东肇庆)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用2.0克石灰石样品,把25.0克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分五次加入样品中(样品中的杂质既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每次充分反应后都经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次数

1

2

3

4

5

稀盐酸的累计加入量/克

5.0

10.0

15.0

20.0

25.0

剩余固体的质量/克

1.5

1.0

0.5

0.3

0.3

请计算:

(1)2.0克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2)反应完全后所得溶液中溶质有,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显色。

12、(2010,湖南娄底)铜与锌的合金称为黄铜,有优良的耐腐蚀性和导热性,克用作各种仪器零件。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黄铜的组成,取20克该黄铜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分五次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使之充分反应。

每次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及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于下表;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克)

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克)

第一次

20

17.4

第二次

20

14.8

第三次

20

12.2

第四次

20

12.0

第五次

20

m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表格中m的值为。

(2)求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3)所用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13、(2010云南)实验室现有氯化镁和硫酸钠的固体混合物样品,小明同学想测定样品中的氯化镁的质量分数。

先称取该混合物样品20g,完全溶于水中,然后取用了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100g平均分四次加入其中,充分振荡,实验所得数据见下表,请你分析并进行有关计算:

1

2

3

4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g

25

25

25

25

生成沉淀的食量/g

2.9

X

8.7

8.7

(1)上表中x的值是

(2)计算原固体混合物样品中氯化镁的食量分数是多少?

上述实验中所用到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小明同学利用实验室已有的80g溶质质量分数为30g的氢氧化钠溶液现配置的,试计算需加多少克水才能配成试验中所需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

 

14、制作“叶脉书签”需要lOO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

请问:

(1)配制时需要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是g.水的质量是g;

(2)若用2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水配制,需要20%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是

g。

 

15、某班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是到连云港碱厂参观,该厂主要产品之一是小苏打(碳酸氢钠)。

参观结束,同学们带回一些化验室里废弃的小苏打样品,来测定其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假设该样品中只含有氯化钠一种杂质)。

取样品9.3g逐滴加入稀盐酸,生成CO2气体的质量与滴加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右图所示,求:

(计算结果用百分数表示,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数字)

(1)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

(2)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6、向一定质量的碳酸钙中加入100g稀盐酸,反应一段时间后,称得剩余溶液的质量为105.6g,求参加反应的碳酸钙质量。

 

17.(6分)在一烧杯中盛有一定质量的MgCO3固体,向其中

滴加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H2SO4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

得到102g不饱和溶液。

向所得溶液中逐滴滴人溶质质量分数为

l0%的NaOH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所滴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

曲线如图所示。

请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在滴入稀硫酸时,观察到的明显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滴入NaOH溶液至图中A点时,烧杯中溶液里含有的溶质是(写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滴入10%的NaOH溶液80g时(即B点),试通过计算,求此时所得不饱和溶液的质量。

(计算结果精确至0.1g)

18.(6分)在一烧杯中盛有42.2gCaCO3和CaCl2的粉末状混合物,向其中188.8g水,使混合物中的可溶物完

全溶解。

然后再向其中逐滴加如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烧杯中难溶固体物质的质量与所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请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⑴在滴入稀盐酸的过程中,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当滴入10%的稀盐酸至图中A点时,烧杯中溶液里含有的溶质是(写化学式)_______________。

⑶当滴入10%的稀盐酸146g时(即B点),试通过计算,求此时烧杯中所得不饱和溶液的质量。

(计算结果精确到0.1g)

 

19、以下是我省生产的某种加钙食盐包装标签上的部分文字。

请仔细阅读后回答以下问题:

配料表:

氯化钠、食用碳酸钙、碘酸钾

净含量:

500g

成份表:

氯化钠≥88%

钙(以Ca计)(0.5~1.3)%

碘(以I计)(20~50)mg/kg

(1)包装标签上钙含量是指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