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预习单 延学单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54168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预习单 延学单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预习单 延学单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预习单 延学单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预习单 延学单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预习单 延学单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预习单 延学单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预习单 延学单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预习单 延学单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预习单 延学单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预习单 延学单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预习单 延学单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预习单 延学单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预习单 延学单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预习单 延学单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预习单 延学单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预习单 延学单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预习单 延学单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预习单 延学单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预习单 延学单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预习单 延学单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预习单 延学单Word格式.docx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预习单 延学单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预习单 延学单Word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预习单 延学单Word格式.docx

D.为是其智/弗若与?

吾曰:

非/然也。

内容感知

1、同是学习,两人学习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用文中的话来回答)

2、两个小儿的观点分别是什么?

他们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

(用文中的话回答)

阅读质疑

通过预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写一写。

资料收集

1.朱自清简介及朱自清作品。

2.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14《文言文二则》延学单

一、下列句子应该读出什么语气?

请选一选。

①反问 ②反问,带有嘲讽,表现出小孩子的天真可爱。

 

③肯定,表达自己的看法。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2.为是其智弗若与?

3.孰为汝多知乎?

二、下面加点字的解释、句子译文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

非然也。

为:

因为。

然:

虽然。

译文:

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吗?

回答说:

不是这样的。

B.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俱:

一起。

弗若:

不如。

虽然他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但不如前一个人学得好。

C.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以:

认为。

去:

离。

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我们近,到了中午就离我们远。

D.思援弓缴而射之。

援:

引,拉。

缴:

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

想着拉弓搭箭把鸟射下来。

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的原因是:

一人专心致志,一心一意;

一人三心二意,心不在焉。

B.《学弈》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

C.《学弈》告诉人们学习必须不怕困难,知难而进。

四、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甲)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乙)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

“孰为汝多知乎?

1.《两小儿辩日》选自________________。

2.对“两小儿笑曰:

‘孰为汝多知乎?

’”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两个孩子幸灾乐祸,冷嘲热讽。

B.两个小孩讥讽孔子无能,不懂装懂。

C.采用反问的句式,表现出两个小孩的天真可爱。

D.两个小孩很尊敬孔子,显出了孩子的调皮机灵。

3.把第一个小孩的观点画上“____”,把第二个小孩的观点画上“  ”。

一小儿认为“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小儿辩斗时,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认识事物的?

A.温度的高低   B.形状的大小

(甲)小儿:

______(乙)小儿:

______

5.对两个小儿的不同看法,孔子“不能决也。

”说明孔子______________的态度,正如他自己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从《两小儿辩日》一文中悟出的道理是(  )(可多选)

A.应该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B.上课时候可以想想下课怎么玩。

C.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

D.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

参考答案:

一、A

二、1.② 2.① 3.② 4.③

三、B

四、1.③ 2.② 3.①

五、A

六、C

七、1.《列子•汤问》 2.C 3.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远者小而近者大。

 4.B A 5.坚持实事求是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ACD

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预学单

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1、会写“域”“惯”等12个生字,会写“真理”“领域”等20个词语。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并说出自己受到的启发。

3、能概括文中列举的三个事例,体会课文是怎样用事例来说明观点的;

能了解每一个事例的表达顺序。

4、能依照课文的写法,用具体事例来说明一个观点。

1.自主学习字词,会写“域”“惯”等12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真理”“领域”等20个词语。

2.能概括文中列举的三个事例,体会课文是怎样用事例来说明观点的

一、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jīxiè

(    )工程系的谢皮罗jià

oshò

u(    )敏锐地注意到:

每次放掉xǐzǎo(    )水时,水的xuá

nwō(    )总是朝nì

shí

zhēn(     )方向旋转。

二、先把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

(  )空见(  ) 追(  )求(  )(  )独有(  )

见(  )知(  )(  )而不舍百思不得其(  )

1.一切在科学领域卓有成效的人,都能从____________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____________。

2.比喻做事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的词语是:

____________。

3.飞机神秘失踪的现象在德国发生过一次,____________,后来在美国也发生了一次。

1、默读课文。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列举的三个事例:

2、你是如何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

搜集“玩也能玩出名堂”或“有志者事竟成”的事例

【答案】

一、机械 教授 洗澡 漩涡 逆时针

二、司惯 根源 无偶 微著 锲 解 1.司空见惯 追根求源 2.锲而不舍 3.无独有偶

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延学单

一、指出下列句子中引号的作用。

(填序号)

A.表示引用    B.表示着重强调

C.表示特定称谓D.表示讽刺或否定

1.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

”拉直变成“!

”,找到了真理。

2.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

3.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

4.像他这样自作聪明的“聪明人”,还是少一些为好。

二、句子练习。

1.即使地球停止旋转,就不会产生这种漩涡。

(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2.这位医生想,眼珠转动会不会与做梦有关呢?

会是什么关系呢?

他百思不得其解。

(仿写句子)

我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百思不得其解。

三、选择正确的答案,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1.“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意思是(  )

A.在前人的基础上深入研究,经许多人的探索,就能解决问题,发现真理。

B.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才能深入地解决问题,发现真理。

C.当你产生了一百个问题后就找到了真理。

2.“最后把‘?

’拉直变成‘!

’,找到了真理。

”对这个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里的“?

”是发现问题、不断地追问。

B.“!

”是通过探索,还是解决不了疑问,发现不了真理,因而感到惊叹。

C.这个句子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这篇文章在表达上比较突出的特点是(  )

A.运用比较的写作方法。

B.运用前后照应的写法。

C.用具体事实说明道理。

四、课内阅读,完成练习。

洗澡水的漩涡,蚯蚓的分布,睡觉时眼珠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

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它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

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

正像数学家华罗庚(gēng)说过的,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

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qiè

)而不舍精神的人。

1.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举了哪几个例子来论证(  )(可多选)

A.谢皮罗从洗澡水的漩涡中发现漩涡的旋转方向与地球自转有关。

B.魏格纳从蚯蚓的分布推论地球上大陆和海洋的形成。

C.奥地利医生从人睡觉时眼珠的转动证实他正在做梦。

2.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意思相近的名言是(  )

A.问号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

B.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3.选文中谈到发现真理必须具备的三个能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并且具有__________的精神。

五、课外阅读。

舍弃

古希腊的佛里几亚国葛第士以非常巧妙的方法,在战车的轭(è

)上打了一串结。

他预言:

谁能打开这个结,就可以征服亚洲。

一直到公元前334年,还没有一个人能够成功地将绳结打开。

这时,亚历山大入侵小亚西亚,他来到葛第士绳结之前,便拔剑砍断了绳结。

后来,他果然一举占领了比希腊大50倍的波斯帝国。

一个孩子在大山里割草,被毒蛇咬伤了脚。

孩子疼痛难忍,而医院在远处的小镇上。

孩子毫不犹豫地用镰刀割断受伤的脚趾,然后,忍着疼痛保住了自己的生命。

一位朋友到一家餐馆应征做钟点工。

老板问:

“在人群密集的餐厅里,如果你发现手上的托盘不稳,即将跌落,该怎么办?

”许多应聘者都答非所问,朋友答道:

“如果四周都是客人,我就要尽力把托盘倒向自己。

”最后,朋友成功了。

亚历山大果断地用剑砍断绳结,说明他舍弃了传统的思维方式;

小孩果断地舍弃脚趾,以短痛换取了生命;

服务员果断地把即将倾倒的托盘投向自己,才保证了顾客的利益。

成功往往蕴涵于取舍之间。

不少人看似素质很高,但他们往往难以舍弃眼前的蝇头小利,而忽视了更长远的目标。

成功者有时仅仅抓住了一两次被别人忽视了的机遇,而机遇的获取,关键在于你是否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进行果断的取舍。

1.短文讲了这样三个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短文说明了什么道理,找出有关句子,画上“____”。

3.文章用几个事例说明一个观点,请你仿照这样的写法写一段话。

观点可以是“有志者事竟成”“玩也能玩出名堂”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1.B 2.A 3.C 4.D

二、

1.即使地球停止旋转,就不会产生这种漩涡。

 2.妈妈怎么会知道呢?

是老师告诉她的吗?

三、1.B 2.B 3.C

四、1.ABC 2.A 3.见微知著 善于发问 不断探索 锲而不舍

五、1.亚历山大断绳结 孩子果断弃脚趾 服务员把托盘倒向自己 

2.成功往往蕴涵于取舍之间。

而机遇的获取,关键在于你是否能在人生的道理上进行果断的取舍。

3.提示:

列举事例证明观点即可。

16、《表里的生物》预学单

16、《表里的生物》

1、会写“脆”“拦”等8个字,会写“机器”“钟楼”等17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结合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说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4、抓住课文中对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意思。

1.自主学习字词,会写“脆”“拦”等8个字,会写“机器”“钟楼”等17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下列字音正确的一项是(  )。

A.证实(zhè

ng)    蟋蟀(shuà

i)

B.拦住(ná

n)恐怖(bù

C.蝈蝈(guó

)清脆(cuì

二、读句子,写出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1.它坚硬的表盖里会发出清脆的声音。

(    )(    )

2.我看得入神,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

一、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

1.课文在刻画人物时主要采用了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没有运用心理描写。

2.“我”是一个对自然现象充满了好奇,喜欢不断探索的孩子。

3.课文主要写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的事情。

4.“我”对表里的生物感到好奇,父亲的态度是:

由“只许看,不许动”到“只许听,不许动”。

二、联系课题,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搜集作者冯至的资料

答案:

二、1.柔软 沙哑 2.分神 丑陋

三、1.×

 2.√ 3.√ 4.×

16、《表里的生物》延学单

一、句段理解。

1.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

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

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

下列句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表达了弄清楚缘由之后的满足感。

B.我的猜测被证实,心里感到很愉快。

C.表达了“我”不喜欢甚至很讨厌蝎子的想法。

D.“我”觉得蝎子的“丑恶而恐怖”与表里的“美丽”是不相称的。

2.我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

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听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

对这个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句话写“我”认真区分了表里的蝎子和一般的蝎子在声音上的差别。

B.这句话表达了“我”的心中充满了奇特的想法,富有童真童趣。

3.我那时以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

早晨有鸟叫得很好听,夜里有狗吠得很怕人,夏天蝉在绿树上叫,秋晚有各种的虫在草丛中唱不同的歌曲。

钟楼上的钟不是活的,有时却洪亮地响起来,那是有一个老人在敲,街心有时响着三弦的声音,那是一个盲人在弹。

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

将“我”的观点画上“____”,这个观点是我通过观察生活中的鸟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且通过思考总结出来的结论,可以看出“我”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

二、课内阅读。

①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很痛苦。

这样过了许多天。

父亲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

有一次,父亲也许看我的样子太可怜了,也许自己有什么高兴的事,②他对我笑着说:

“你来,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可是只许看,不许动。

没有请求,父亲就自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

③父亲取出一把小刀,把表盖拨开,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

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

这小世界(  )被表盖保护着,(  )被一层玻璃蒙着。

④我看得入神,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

可是过了一会儿,父亲还是把表盖上了。

父亲的表里边真是好看。

1.给文中的括号里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

(  )(填序号)

A.因为……所以 B.不但……还

C.无论……都 D.只要……就

2.文中标有序号的句子是从哪个方面对人物进行描写的?

句子①是(    )描写

句子②是(    )描写

句子③是(    )描写

3.为什么父亲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

(  )(可多选)

A.“我”对表里的生物十分好奇。

B.想要弄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

C.“我”喜欢那块表,希望爸爸送给我。

4.从文段描写的事例可以看出“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阅读。

难忘的人

我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只知道他住在姥姥她们村。

虽然我只见过他一回,却使我那样的难忘。

暑假,我去姥姥家。

在村边看到了这样一个场面:

几个孩子眼瞅着地上躺着的男孩。

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急忙跑过去看。

地上那个男孩大约七八岁,四四方方的脸上,那双浓眉紧紧地皱着。

呀!

我突然发现,他的袖筒是空空的。

我看见那么多围观的孩子,却没人扶他,心里像被蜇了一下似的疼。

我急忙蹲下去扶他。

“离开我!

离我远点!

”我被这带着哭腔的叫声惊呆了,不由自主地向后退去。

这时,我的衣角好像被人拉了一下,掉头一看,原来是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女孩。

她撅着嘴说:

“别理他,他要打人的。

”我糊涂了,弄不清这是怎么一回事。

只见他使劲地蹬着地,胸脯一挺一挺地向前挪去,挪去……他紧紧咬着下唇,豆大的汗珠流了下来。

来到了一棵大树跟前,他用头使劲顶住树干。

双脚使劲蹬地,上身使劲往高抬……在他身后,留下了一条深深的痕迹……他跪起来了,他跟树“合作”站起来了。

脸上露出了微笑。

就是在这偶然的情况下,我匆匆地见了他一面。

我不知道他的真实姓名,但他的精神足以告诉我们,他叫强者。

1.“我看见那么多围观的孩子,却没人扶他,心里像被蜇了一下似的疼。

”作者感到疼的原因是(  )

A.心疼他是残疾人。

 B.心疼他没有手臂。

C.心疼他在地上躺着。

D.心疼没有人帮助他。

2.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A.自私B.冷漠

C.多管闲事D.有爱心

3.小男孩站起来了以后,脸上露出了微笑。

这种微笑的含义不是(  )。

A.成功的微笑B.胜利的微笑

C.战胜困难的微笑D.轻蔑地笑

4.“‘离开我!

’我被这带着哭腔的叫声惊呆了,不由自主地向后退去。

”这句话说明这个小男孩是没有礼貌的孩子吗?

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1.C 2.B 3.我那时以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

 狗吠 蝉鸣 虫唱 钟声 琴声

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二、1.B 2.

(1)心理 

(2)语言 (3)动作

3.AB 4.好奇心强,善于观察,富有探究精神

三、1.D 2.D 3.D 4.不是,男孩不要别人帮助,他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站起来。

17、《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预习单

17、《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

1、快速默读课文,能了解文中所想象的未来的上学方式与现在的不同。

2、能联系生活实际,想象未来的学习生活。

3、了解科幻小说,理解课文构思特点。

1.快速默读课文,能了解文中所想象的未来的上学方式与现在的不同。

2.能联系生活实际,想象未来的学习生活。

一、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打上“√”。

曾经(cé

n cé

ng) 视察员(cá

 chá

憎恶(zēng zè

ng)荧光屏(yí

ng yí

n)

鄙夷(bǐ pǐ)皱皱巴巴(zhò

u zò

u)

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不屑(  )

①碎末   ②琐碎  ③认为值得做

2.全神贯注(  )

①穿钱的绳索②集中③穿,连

1.玛琪讨厌学校的原因是(  )(多选)

A.上课面对的永远是机器人,没有情感交流。

B.年龄一样的孩子都学一样的功课。

C.机器人老师一次又一次地给她做地理测试,她一次比一次答得糟。

2.对这篇科幻小说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借助科幻故事告诉读者,未来的教育方式主要是人机对话。

B.通过玛琪的经历说明,依赖机器进行教学不利于学生学习。

C.通过150年前后的教学对比,强调未来的教育不会有前途。

搜集作者的相关资料

一、cé

ng√ chá

√ zè

ng√ yí

ng√ bǐ√ zhò

u√

二、1.③ 2.②

三、1.AC 2.C

17、《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延学单

一、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