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化学逐题突破通用版精练第1题 STSE与元素化合物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54873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98.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高考化学逐题突破通用版精练第1题 STSE与元素化合物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高考化学逐题突破通用版精练第1题 STSE与元素化合物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高考化学逐题突破通用版精练第1题 STSE与元素化合物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新高考化学逐题突破通用版精练第1题 STSE与元素化合物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新高考化学逐题突破通用版精练第1题 STSE与元素化合物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新高考化学逐题突破通用版精练第1题 STSE与元素化合物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新高考化学逐题突破通用版精练第1题 STSE与元素化合物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新高考化学逐题突破通用版精练第1题 STSE与元素化合物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新高考化学逐题突破通用版精练第1题 STSE与元素化合物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新高考化学逐题突破通用版精练第1题 STSE与元素化合物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新高考化学逐题突破通用版精练第1题 STSE与元素化合物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新高考化学逐题突破通用版精练第1题 STSE与元素化合物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高考化学逐题突破通用版精练第1题 STSE与元素化合物Word文档格式.docx

《新高考化学逐题突破通用版精练第1题 STSE与元素化合物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高考化学逐题突破通用版精练第1题 STSE与元素化合物Word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高考化学逐题突破通用版精练第1题 STSE与元素化合物Word文档格式.docx

12H2OD.Fe2(SO4)3·

9H2O

选B “青矾”的描述为“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瑠璃……烧之赤色……”,青矾是绿色,经煅烧后,分解成粒度非常细而活性又很强的Fe2O3超细粉末为红色。

CuSO4·

5H2O为蓝色晶体,故A错误;

FeSO4·

7H2O是绿色晶体,故B正确;

KAl(SO4)2·

12H2O是无色晶体,故C错误;

Fe2(SO4)3·

9H2O为黄色晶体,故D错误。

4.古代中国常用如图所示装置来炼丹、熬烧酒、制花露水等。

南宋张世南《游宦纪闻》中记载了民间制取花露水的方法:

“锡为小甑,实花一重,香骨一重,常使花多于香。

窍甑之傍,以泄汗液,以器贮之。

”该装置利用的实验操作方法是(  )

A.蒸馏B.过滤

C.萃取D.升华

选A 通过装置和题叙述可知,该过程中用到的是蒸馏的方法,A项符合题意。

5.(2019·

北京高考)下列我国科研成果所涉及材料中,主要成分为同主族元素形成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  )

A.4.03米大口径碳化硅反射镜

B.2022年冬奥会聚氨酯速滑服

C.能屏蔽电磁波的碳包覆银纳米线

D.“玉兔二号”钛合金筛网轮

选A A对:

碳化硅材料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且碳、硅元素属于同主族元素;

B错:

聚氨酯属于合成高分子材料;

C错:

碳包覆银纳米线不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D错:

钛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6.下列有关燃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燃料燃烧产物CO2是温室气体之一

B.化石燃料完全燃烧不会造成大气污染

C.以液化石油气代替燃油可减少大气污染

D.燃料不完全燃烧排放的C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

选B A项中,燃料燃烧产生的CO2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正确。

B项中,化石燃料完全燃烧时产生的气体有CO2、SO2等,会造成大气污染,错误。

C项中,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丙烷等含碳原子数目较少的烃,燃油的主要成分是含碳原子数目较多的烃,液化石油气燃烧更充分,可减少大气污染,正确。

D项中,燃料不完全燃烧产生的CO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7.古诗词或谚语中包含了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选项

古诗词或谚语

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

A

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

复分解反应

B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分解反应

C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江中浪底来

置换反应

D

真金不怕火,怕火便是铜

选B “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发生反应:

Fe+CuSO4===FeSO4+Cu,属于置换反应,A项错误;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是指碳酸钙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属于分解反应,B项正确;

这里提到的首饰和侯王印均由黄金制成,而沙中淘金仅涉及物理变化,不涉及置换反应,C项错误;

“怕火便是铜”指的是铜与氧气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D项错误。

8.(2019·

吕梁模拟)三国时期曹植在《七步诗》中这样写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文中“漉”涉及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必用的化学仪器是(  )

A.漏斗B.蒸馏烧瓶

C.分液漏斗D.蒸发皿

选A “漉菽以为汁”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做成糊状食物。

涉及化学中的过滤操作,所以必用的仪器为漏斗。

9.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化学性质

实际应用

钠钾的合金具有强还原性

用于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FeCl3能水解生成Fe(OH)3

用于脱除燃气中的H2S

MnO2具有催化作用

用作干电池正极的活性物质

N2H4常温下能与O2反应

用于脱除高压锅炉水中的O2

选D 钠、钾都是金属,具有导电性,用于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A错误;

FeCl3用于脱除燃气中的H2S,是因为H2S具有强还原性,Fe3+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可以将S2-氧化成S单质,本身被还原成Fe2+,而不是因为FeCl3能水解生成Fe(OH)3,B错误;

干电池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得电子,二氧化锰具有氧化性,易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所以可用作干电池正极的活性物质,C错误;

N2H4常温下能与O2发生反应,生成氮气和水,可以用于脱除高压锅炉水中的O2,D正确。

10.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刚玉硬度仅次于金刚石,熔点也相当高,刚玉坩埚可用于熔融碳酸钾

B.高纯硅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常用材料

C.甘油常用作护肤保湿剂

D.国产大客机大规模应用先进材料铝锂合金,该合金密度小,强度高

选A 刚玉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铝,高温下氧化铝和碳酸钾反应,熔融碳酸钾应该用铁坩埚,A项错误;

高纯硅为半导体材料,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常用材料,B项正确;

因为甘油具有吸湿性,故甘油常用作护肤保湿剂,C项正确;

铝锂合金具有密度小,强度高的性能,D项正确。

11.化学与生活、科技、医药、工业生产均密切相关,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可用浓硫酸刻蚀石英制艺术品

B.我国预计在2020年发射首颗火星探测器,其重要部件太阳能电池帆板的材料是二氧化硅

C.《本草经集注》中关于鉴别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的记载:

“强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真硝石也”,该方法应用了焰色反应

D.误食重金属盐引起的人体中毒,可喝大量的食盐水解毒

选C 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但不能用于刻蚀石英制艺术品,刻蚀石英制艺术品应用氢氟酸,A项错误;

太阳能电池帆板的材料是单质硅,B项错误;

“强烧之,紫青烟起”,说明灼烧时焰色为紫色,该鉴别方法应用了钾元素的焰色反应,C项正确;

误食重金属盐引起的人体中毒,可服用鸡蛋清或豆浆解毒,食盐水不能解毒,D项错误。

12.我国早期科技丛书《物理小识·

金石类》记有“青矾厂气熏人,衣服当之易烂,载木不盛”,“青矾”即绿矾(FeSO4·

7H2O),强热绿矾,得红色固体,气体冷凝得“矾油”。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青矾厂气”属于混合物

B.“红色固体”属于碱性氧化物

C.“矾油”能使滴有酚酞的溶液呈红色

D.“强热绿矾”发生了分解反应

选C 绿矾受热发生分解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SO4·

Fe2O3+SO2↑+SO3↑+14H2O,因此“青矾厂气”应为SO2和SO3的混合气体,“红色固体”是Fe2O3,Fe2O3属于碱性氧化物,A、B、D项正确;

“矾油”的主要成分是硫酸(SO3和H2O反应生成),不能使滴有酚酞的溶液呈红色,C项错误。

13.(2019·

宝鸡模拟)化学与生产、生活等多方面都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缺铁性贫血可以服用亚铁盐的药剂来进行治疗

B.晶体硅制得的光电池,能将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C.集中用燃煤发电,再利用输送的电能,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环境污染

D.石油分馏可直接获得乙烯、丙烯和丁二烯等产品

选D 缺铁性贫血中铁元素以Fe2+形式存在,因此需要服用亚铁盐的药剂来治疗,故A正确;

光电池成分是晶体硅,可将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故B正确;

燃煤电厂的集中发电,集中处理,一定程度上可减少环境污染,故C正确;

乙烯、丙烯、丁二烯等是通过石油的裂解得到的,故D错误。

14.(2019·

榆林模拟)纵观古今,化学与环境、材料、生产、生活关系密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推广使用煤液化技术,可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B.刚玉、红宝石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铝,玛瑙、分子筛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

C.《本草图经》在绿矾项载:

“盖此矾色绿,味酸,烧之则赤…”因为绿矾能电离出H+,所以“味酸”

D.“山东疫苗案”涉及疫苗未冷藏储运而失效,这与蛋白质变性有关

选D 煤液化并没减少C原子,因此推广使用煤液化技术,不能减少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故A错误;

刚玉、红宝石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铝,玛瑙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分子筛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故B错误;

绿矾溶液中FeSO4电离出Fe2+和SO

,没有H+电离,“味酸”是因为Fe2+水解,使溶液显酸性,故C错误;

疫苗未冷藏储运而失效,温度升高,蛋白质发生变性,则应低温保存,故D正确。

15.钒是一种熔点高、硬度大、无磁性的金属,广泛应用于钢铁、航空航天、能源等领域。

工业上利用冶炼铝生成的固体废料——赤泥(主要成分为Fe2O3、Al2O3、V2O5及少量稀土金属氧化物)提取金属钒,其工艺流程图如下:

已知:

钒有多种价态,其中+5价最稳定。

钒在溶液中主要以VO

和VO

的形式存在,且存在平衡VO

+H2OVO

+2H+。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工业生产中,碱浸步骤可选用较为廉价的氨水

B.可以推测VO2Cl溶解度大于NH4VO3

C.焙烧非磁性产品所得的固体产物加酸溶解时,应加入过量盐酸使其溶解完全

D.将磁性产品加入一定量稀硝酸中溶解,取上层清液再加入KSCN溶液后未见红色,则磁性产品中一定不含铁元素

选B 赤泥进行碱浸,氧化铝溶解形成偏铝酸盐,再通入二氧化碳得到氢氧化铝沉淀;

滤渣1中含有Fe2O3、V2O5及少量稀土金属氧化物,进行还原、磁选,磁性产品为Fe,非磁性产品主要含有V元素,在空气中焙烧后用盐酸溶解,钒在溶液中主要以VO

的形式存在,再加入氯化铵转化为NH4VO3沉淀,焙烧得到V2O5。

A项,氨水不能溶解氧化铝,错误;

B项,用盐酸溶解后的溶液中含有VO

、VO

、Cl-,加入NH4Cl会生成NH4VO3沉淀,反应向生成沉淀的方向进行,可以推测VO2Cl溶解度大于NH4VO3,正确;

C项,溶液中存在平衡VO

+2H+,盐酸过量平衡逆向移动,会抑制NH4VO3的生成,不能加入过量的盐酸,错误;

D项,若加入的硝酸不足时,Fe元素被硝酸氧化可能生成Fe2+,Fe2+遇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错误。

16.(2020届·

安徽江淮十校联考)冰晶石(Na3AlF6)微溶于水,工业上用萤石(CaF2含量为96%)、二氧化硅为原料,采用氟硅酸钠法制备冰晶石,其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据此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滤渣A的主要成分是CaSO4

B.上述流程中,所涉反应没有复分解反应

C.操作i不可用硅酸盐材质的设备进行分离

D.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除H2SO4、SiO2外,滤液B经浓缩后也能循环使用

选B 根据图示知,反应①的反应物是CaF2、H2SO4、SiO2,CaF2与H2SO4反应生成CaSO4和HF,HF(过量)与SiO2反应生成H2SiF6,故滤渣A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钙,A正确;

H2SiF6与Na2SO4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B错误;

操作i所得滤液中的F-水解生成的HF会腐蚀硅酸盐材质的设备,所以操作i不能用硅酸盐材质的设备进行分离,C正确;

根据题意,反应③的离子方程式为3Na++4NH

+6F-+AlO

+2H2O===Na3AlF6↓+4NH3·

H2O,滤液B的主要成分是一水合氨,经浓缩后可以循环使用,D正确。

17.如图是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循环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硫在自然界中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

B.过程⑤宜在土壤的缺氧区实现

C.硫元素的循环过程中只有硫的还原

D.若生物体有机硫的成键方式为CSH,则过程④中S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选C 硫在自然界中有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存在形态,A项正确;

在土壤中缺氧的条件下可实现⑤的转化,B项正确;

题图循环过程中①、②均为硫的氧化,C项错误;

结合生物体有机硫中S的成键方式可知,S元素为-2价,则过程④中S元素化合价未发生变化,D项正确。

18.硫酸亚铁铵晶体[(NH4)2Fe(SO4)2·

6H2O]在空气中比一般亚铁盐稳定,是定量分析化学中常用的还原剂,其实验室制备流程如图所示:

A.“除油污”过程中使用热的Na2CO3溶液效果更好

B.制备硫酸亚铁时铁屑与硫酸反应完全时的现象是不再有气泡产生

C.“趁热过滤”后的滤液略显黄色的原因是

4Fe2++O2+4H+===4Fe3++2H2O

D.理论上加入(NH4)2SO4固体的质量为6.0g

选D Na2CO3溶液中CO

水解使溶液呈碱性,油污在碱性环境中能够水解,升高温度CO

水解平衡正向移动,溶液碱性增强,故用热的Na2CO3溶液除油污效果更好,A项正确;

防止Fe2+氧化,加入的铁屑过量,铁屑与硫酸反应完全就是硫酸反应完全,反应完全时不再有气泡产生,B项正确;

“趁热过滤”后的滤液略显黄色是因为Fe2+在空气中被氧气氧化为Fe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Fe2++O2+4H+===4Fe3++2H2O,C项正确;

由工艺流程图可知,反应的铁的质量为5.0g-2.2g=2.8g,物质的量为

=0.05mol,理论上可制备0.05mol硫酸亚铁铵晶体,则需要加入0.05mol(NH4)2SO4,所以加入(NH4)2SO4固体的质量为0.05mol×

132g·

mol-1=6.6g,D项错误。

19.(2020届·

漳州八校联考)利用食盐水制取ClO2的工业流程如图所示,装置①中的反应:

NaCl+3H2O

NaClO3+3H2↑,装置②中的反应:

2NaClO3+4HCl(浓)

2ClO2↑+Cl2↑+2NaCl+2H2O。

下列关于该流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流程中Cl2、NaCl都可以循环利用

B.装置①中H2是阴极产物

C.装置②发生的反应中,Cl2是氧化产物,NaCl是还原产物

D.为了使H2完全转化为HCl,需要向装置③中补充Cl2

选C 由题图可知,电解食盐水得到氢气和NaClO3,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氯化氢溶于水得到浓盐酸,制得的NaClO3和浓盐酸在一定温度下反应生成ClO2,该反应的产物中Cl2、NaCl都可以循环利用,故A正确;

装置①是电解食盐水,溶液中氢离子在阴极得到电子生成H2,H2是阴极产物,故B正确;

由装置②反应中的HCl中一部分Cl-被氧化生成氯气,则氯气是氧化产物,ClO

被还原生成ClO2,ClO2是还原产物,故C错误;

由装置①中反应可知,有1molNaCl发生电解时,生成1molNaClO3和3molH2,由装置2中反应可知,每消耗2molNaClO3时,生成1molCl2;

故要想H2完全转化为HCl,需要向装置③中补充Cl2,故D正确。

20.(2019·

济宁一模)从粗铜精炼的阳极泥(主要含有Cu2Te)中提取粗碲的一种工艺流程如图(已知TeO2微溶于水,易溶于强酸和强碱)。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氧化浸出”时为使碲元素沉淀充分,应加入过量的硫酸

B.“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

分液漏斗、烧杯、玻璃棒

C.“还原”时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2SO

+Te4++4OH-===Te↓+2SO

+2H2O

D.判断粗碲洗净的方法:

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液,加入BaCl2溶液,没有白色沉淀生成

选D 由题中信息可知,TeO2微溶于水,易溶于强酸和强碱,是两性氧化物。

Cu2Te与硫酸、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铜和TeO2,硫酸若过量,会导致TeO2的溶解,造成原料的利用率降低,故A错误;

“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

漏斗、烧杯、玻璃棒,故B错误;

Na2SO3加入到Te(SO4)2溶液中进行还原得到固态碲,同时生成Na2SO4,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SO

+Te4++2H2O===Te↓+2SO

+4H+,故C错误;

通过过滤从反应后的混合物中获得粗碲,粗碲表面附着液中含有SO

,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液,加入BaCl2溶液,若没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洗涤干净,故D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