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行业安全规程解读及典型案例第二章炼铁部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5652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7.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冶金行业安全规程解读及典型案例第二章炼铁部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冶金行业安全规程解读及典型案例第二章炼铁部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冶金行业安全规程解读及典型案例第二章炼铁部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冶金行业安全规程解读及典型案例第二章炼铁部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冶金行业安全规程解读及典型案例第二章炼铁部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冶金行业安全规程解读及典型案例第二章炼铁部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冶金行业安全规程解读及典型案例第二章炼铁部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冶金行业安全规程解读及典型案例第二章炼铁部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冶金行业安全规程解读及典型案例第二章炼铁部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冶金行业安全规程解读及典型案例第二章炼铁部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冶金行业安全规程解读及典型案例第二章炼铁部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冶金行业安全规程解读及典型案例第二章炼铁部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冶金行业安全规程解读及典型案例第二章炼铁部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冶金行业安全规程解读及典型案例第二章炼铁部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冶金行业安全规程解读及典型案例第二章炼铁部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冶金行业安全规程解读及典型案例第二章炼铁部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冶金行业安全规程解读及典型案例第二章炼铁部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冶金行业安全规程解读及典型案例第二章炼铁部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冶金行业安全规程解读及典型案例第二章炼铁部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冶金行业安全规程解读及典型案例第二章炼铁部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冶金行业安全规程解读及典型案例第二章炼铁部分.docx

《冶金行业安全规程解读及典型案例第二章炼铁部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冶金行业安全规程解读及典型案例第二章炼铁部分.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冶金行业安全规程解读及典型案例第二章炼铁部分.docx

冶金行业安全规程解读及典型案例第二章炼铁部分

炼铁目录

一、煤气安全作业-------------------------2

二、带式输送机安全作业-------------------3

三、槽上及槽内安全作业-------------------5

四、高炉休风安全作业---------------------6

五、热风炉安全作业-----------------------9

六、布袋除尘安全作业---------------------11

七、喷吹煤粉安全作业---------------------12

八、预防炉缸、炉底烧穿安全作业-----------18

九、出铁出渣安全作业---------------------23

十、设备检修安全作业---------------------25

 

第二章炼铁

一、煤气安全作业

(AQ2002-2004)(6.6)煤气作业类别一般按下列情况划分:

一类煤气作业:

风口平台、渣铁口区域、除尘器卸灰平台及热风炉周围,检查大小钟,溜槽,更换探尺,炉身打眼,炉身外焊接水槽,焊补炉皮,焊、割冷却器,检查冷却水管泄漏,疏通上升管,煤气取样,处理炉顶阀门。

炉顶人孔、炉喉人孔、除尘器人孔、料罐、齿轮箱,抽堵煤气管道盲板以及其他带煤气的维修作业。

二类煤气作业:

炉顶清灰、加(注)油,休风后焊补大小钟、更换密封阀胶圈,检修时往炉顶或炉身运送设备及工具,休风时炉喉点火,水封的放水,检修上升管和下降管,检修热风炉炉顶及燃烧器,在斜板上部、出铁场屋顶、炉身平台、除尘器上面和喷煤、碾泥干燥炉周围作业。

三类煤气作业,值班室、槽下、卷扬机室、铸铁及其他有煤气地点的作业。

炼铁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分类作适当调整。

 

规程解读:

一类煤气区作业,属于带煤气作业,必须戴上空气呼吸器,带好煤气检测仪,煤气防护站现场监护。

二类煤气区作业,作业必须备好空气呼吸器,带好煤气检测仪,并有专人现场监护。

三类煤气区作业,应配一氧化碳报警仪,有人定期巡回检查。

将煤气作业分为三类进行管理,是提高煤气安全管理,提高专业水平,减少事故的重大管理措施。

煤气区域动火严格执行审批制度。

案例1:

炼铁厂高炉烘炉煤气中毒事故<_TovX_# 

事故经过:

u_Ah`xs{ 

2009年8月24日,某钢铁公司炼铁厂1#高炉烘炉,由2#高炉供煤气转为3#高炉供煤气,2#高炉休风以后,3#高炉煤气管道需打开向1#高炉供煤气。

在关闭3#高炉煤气管道的煤气蝶阀后,打开其后的眼镜阀的作业过程中,4个作业人员中毒,监护人和赶来救援的值班工长也中毒。

其中3人死亡,重度中毒1人。

Q_Z_xk^U_ 

事故原因:

v_h*/pSh 

1、四名热风工带上煤气报警器、两套防毒面具上到了3#眼镜阀平台,现场测试煤气报警器不报警,带着防毒面具工作不方便,就摘掉了防毒面具。

 _`_BN_D'e 

2、眼镜阀没有完全切断,错误地判断煤气管道内没有压力_._E|>eu(。

案例1:

炼铁厂皮带工用铲清粘结矿料被皮带卷入事故

事故经过:

2005年12月13日15时13分,某钢炼铁厂炼铁厂供料车间5#炉槽上上料系统主控室按统一规定时间停下送烧结矿的5#、7#皮带,皮带工陈在5#皮带机头搞卫生。

主控室用对讲机与各岗位皮带工联系,在与陈联系时,陈通过对讲机确认说:

“5#可以开机”,主控室便开启了5#皮带。

陈在开机后发现5#皮带机头有磁选铁矿卡斗现象,便返回槽上值班室,放好对讲机拿上铁铲,直接从停下的6#皮带上走到5#皮带溜斗前,用铁铲去清粘结的矿料,不慎触及运转的皮带,被皮带卷入,卡夹在皮带与溜斗之间。

来接班的廖发现5#皮带机头有人被卡夹,此时5#皮带仍在转动,立即紧急停机,陈经“120”现场急救无效死亡。

事故原因:

皮带工陈违章跨过6#皮带,进入开机的5#皮带,用铲清粘结矿料时,不慎触及运转的皮带,被皮带卷入,卡夹在皮带与溜斗之间。

案例2:

炼铁厂皮带工踩在运行皮带机支架上观察,被挤压致死事故

事故经过:

2010年9月10日23:

56,某钢集团炼铁厂供料车间上料乙班皮带工陶××,从现场安全通道独自前往料仓岗位休息室。

陶××经过9#皮带时顺便踩在正在运行的9#皮带支架上观察皮带东侧的现场卫生情况,不慎摔倒在皮带上,被卡在9#皮带和7#皮带下料口处。

梁×到9#皮带,发现滚筒在运转、但皮带未运行,且滚筒与皮带摩擦冒烟。

他立即停机察看,发现陶××卡在9#皮带上的7#皮带下料口处,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抢救,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原因:

皮带工陶××接班后从现场安全通道回料仓岗位休息室,为图省时、省事,顺便踩在正在运行的9#皮带支架上观察皮带东侧的现场卫生情况时不慎摔倒在皮带上,违反了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二、槽上及槽内安全作业

(AQ2002-2004)(7.5)在槽上及槽内工作,应遵守下列规定:

——作业前应与槽上及槽下有关工序取得联系,并索取其操作牌;作业期间不得漏料、卸料;

——进入槽内工作,应佩戴安全带,设置警告标志;现场至少有一人监护,并配备低压安全强光照明;维修槽底应将槽内松动料清完,并采取安全措施方可进行;

——矿槽、焦槽发生棚料时,不应进入槽内捅料。

规程解读:

进入槽内工作,应佩戴安全带,设置警告标志;现场至少有一人监护,严禁使用非安全电压照明。

案例:

炼铁厂煤槽内积料坍塌埋人事故

事故经过:

2003年10月27日9时30分,某钢铁公司炼铁厂冷烧车间配料工段工人刘和申二人到溶剂仓库四号煤槽进行清理积料工作。

二人到槽上(四号煤槽高19米,直径9米,为倒圆锥形,储煤能力为500吨)先将软梯和工具放到槽内后,刘系好安全绳从上部人孔顺槽内钢直梯下入槽内。

上部负责监护的申在人孔位置往下看不见刘在积料面上。

这时,申当即顺槽内钢直梯下去想看看,当申下至距槽上地面近两米处往下看时,发现刘站在槽内下部料面上正准备作业(下部料面四周积料高度约四米左右),突然四周的积料坍塌将刘埋在煤中不见其影。

经抢救,将刘救出,发现已经死亡。

事故原因:

刘进入危险区域作业时违反了铁厂安全规程第四条“挖矿槽时与上下岗位联系好,系好安全带,上面应设专人监护,上下岗位运转设备停转,切断电源后方客人进行。

应先从上面往下挖,严禁先从下面挖”的规定。

刘本应在积料的上部开始清料,逐步往下清,直至结束,都必须遵守此规定。

而刘不但没有从上往下清,却直接下到下面作业,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对违章作业的危害性认识不足。

在矿槽停槽时,槽内四周积料的上沿距下部料位面足有4M高,没有引起刘、申的高度重视。

本应该将此情况向工段领导汇报、或者从积料上沿开始清,更不能下到下部冒险作业。

三、高炉休风安全作业

(AQ2002-2004)(9.2.2)休风(或坐料)应遵守下列规定:

——应事先同燃气(煤气主管部门)、氧气、鼓风、热风和喷吹等单位联系,征得燃气部门同意,方可休风(或坐料)。

——炉顶及除尘器,应通入足够的蒸汽或氮气;切断煤气(关切断阀)之后,炉顶、除尘器和煤气管道均应保持正压;炉顶放散阀应保持全开;

——长期休风应进行炉顶点火,并保持长明火;长期休风或检修除尘器、煤气管道,应用蒸汽或氮气驱赶残余煤气;

——因事故紧急休风时,应在紧急处理事故的同时,迅速通知燃气、氧气、鼓风、热风、喷吹等有关单位采取相应的紧急措施;

——正常生产时休风(或坐料),应在渣、铁出净后进行,非工作人员应离开风口周围;休风之前如遇悬料,应处理完毕再休风;

——休风(或坐料)期间,除尘器不应清灰;有计划的休风,应事前将除尘器的积灰清尽;

——休风前及休风期间,应检查冷却设备,如有损坏应及时更换或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漏水入炉;

——休风期间或短期休风之后,不应停鼓风机或关闭风机出口风门,冷风管道应保持正压;如需停风机,应事先堵严风口,卸下直吹管或冷风管道,进行水封;

  ——休风检修完毕,应经休风负责人同意,方可送风。

规程解读:

高炉休风分为短期休风、长期休风和紧急休风。

要保证休风、复风的正常进行,必须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高炉休风注意事项

1)防止煤气爆炸,应往炉顶及煤气系统通入蒸汽,保持正压,必要时,驱赶煤气系统的残余煤气,以保证安全。

2)休风前应出尽渣、铁,并使铁口适当喷吹,避免放风时,风口灌渣。

3)休风后,对漏水的冷却设备进行水量控制或停水,防止在休风过程中,大量的冷却水漏入炉内,造成炉冷事故。

2、高炉休风的煤气操作:

1)切断高炉系统与煤气系统的联系。

关闭煤气下降管上的切断阀和进行炉顶点火,其目的是防止高炉休风时,煤气系统的煤气倒流回高炉炉内,形成事故。

2)切断高炉系统与送风系统的联系。

即关闭混风阀,送风高炉的热风阀,冷风阀,卸下直吹管。

其目的是防止高炉休风时,煤气倒流回冷风管道,烧坏风机和冷风管道,严重是会引起爆炸事故。

3)处理高炉炉顶、除尘器及煤气管道中的残余煤气。

即打开炉顶和除尘器顶部放散阀,同时打开蒸汽或氮气,清扫残余煤气。

其目的是防止高炉休风后炉顶和除尘器的煤气压力迅速降低产生负压,形成爆炸气体。

3、短期休风的煤气处理

高炉短期休风操作,小于4小时的休风,称为短期休风。

休风期间高炉和煤气系统的隔断是用关上重力除尘器的切断阀来实现的。

阀后的布袋除尘器或洗涤系统由煤气管网冲压,阀前的高炉炉顶、上升管、下降管采用蒸汽或氮气保持正压,防止爆炸性气体。

4、高炉长期休风的煤气操作

休风时间超过4小时,叫长期休风。

长期休风要进行检修和动火作业,若煤气系统内残存煤气,又与吸入的空气混合,极易发生煤气爆炸事故。

因此,长期休风对于残存煤气处理要比短期休风更为严格。

处理煤气要做到以下几点:

1)长期休风前,要将干式除尘器的粉尘卸空,防止存留灼热的粉尘。

2)点燃炉喉残存煤气,即炉顶点火。

其方法是:

首先,在煤气系统通入蒸汽,保持正压,休风后进行点火时,要先打开炉喉蒸汽阀门关闭。

无料钟炉顶点燃时,首先打开炉喉人孔,投入引火物。

要注意炉顶点火时一定要将炉喉蒸汽阀门关严。

另外,炉体冷却壁有漏水时,高炉休风后,需要将漏水的冷却壁的冷却水关闭,方可进行炉顶点火。

3)用蒸汽或氮气吹扫净残存煤气后,应将煤气管道、除尘器等设备的人孔打开,使之与大气联通。

在煤气管道和设备内动火作业,必须办理动火证,并经煤气专业检查后,方可进行作业。

增加案例

四、热风炉安全作业

(AQ2002-2004)(12、1、6)热风炉煤气总管应有符合GB6222的要求的可靠隔断装置。

煤气支管应有煤气自动切断阀,当燃烧器风机停止运转,或助燃空气切断阀关闭,或煤气压力过低时,该切断阀应能自动切断煤气,并发出警报。

煤气管道应有煤气流量检测及调节装置。

管道最高处和燃烧阀与煤气切断阀之间应设煤气放散管。

(AQ2002-2004)(12、1、12)

规程解读:

1、煤气自动切断阀应安装在烧嘴前的煤气支管上,不应安装在热风炉煤气总管道上。

其主要作用是防止煤气压力过低,造成回火爆炸。

2、倒流休风,高炉休风(短期、长期、特殊)时,用专设的倒流休风管来抽除高炉炉缸内的残存煤气,谓之倒流休风。

在正常情况下,不准许用热风炉倒流,只有导流管或倒流阀出现问题,才能用热风炉倒流。

用热风炉倒流休风应注意如下要求:

1)倒流炉的炉顶温度,应在1000℃以上。

2)倒流时间不超过1小时,否则将倒炉倒流。

3)禁止同时用两座热风炉倒流。

4)正在倒流的炉子不准许开煤气。

5)倒流炉不能立即用作送风炉。

6)硅砖热风炉,助燃空气集中的热风炉,禁止用热风炉倒流休风。

高炉用热风炉倒流休风是煤气危险作业,如操作不当,极易发生煤气事故,因此,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案例:

炼铁厂高炉热风炉检修煤气中毒事故

事故经过

2012年3月12日8点30分,某炼铁厂二号高炉热风炉,进行设备更换和检修作业。

二号高炉炉前工戴、杨、倪、阮4人下到热风炉进行卸球作业时,发生煤气中毒,救助过程中,又有3名工人吸入一氧化碳中毒。

7名工人因吸入一氧化碳中毒,被送至医院。

事故原因

炉内一氧化碳含量高达640mg/m3。

一氧化碳含量超50mg/m3,但这两天热风炉工没来上班,所以没有检测。

案例:

炼铁高炉大修热风炉烘炉煤气中毒事故

事故经过

某钢铁公司炼铁厂高炉大修改造工程进入尾声,检修指挥部组织热风炉烘炉,现场施工的32人CO中毒。

一人死亡。

事故原因

在烘热风炉烟道时,由于操作存在问题,煤气未充分燃烧,大量含CO的废气外溢。

又由于当天大气压力较低,造成废气不能及时扩散,导致现场施工的32人CO中毒。

对于CO中毒人员应实施就地抢救,在医院救护车未到达之前应不间断给氧。

由于现场指挥部人员经验不足,未将10名中毒者送往防护站就地抢救,而是直接用车辆送往医院,造成其中1人中途死亡。

五、布袋除尘安全作业

(AQ2002-2004)(19.5.1)检修除尘器时,应处理煤气并执行操作牌制度,至少由2人进行;应有煤气防护人员在现场监护。

(AQ2002-2004)(19.5.2)应防止邻近管道的煤气窜入除尘器,并排尽除尘器内灰尘,保持通风良好,

(GB6222-2005)(5.3.2.5)增加原文

规程解读:

 

1、除尘器检修前,应可靠切断进出口煤气,并将卸灰阀关闭,将内部煤气吹扫干净,打开上下人孔。

经对有害气体检测合格后,方可作业。

2、布袋除尘器应设煤气高、低温报警。

煤气温度高,会造成布袋烧坏,导致煤气含尘量超标,影响煤气的使用,特别是TRT的余压透平的动叶片与静叶片挂尘,可能导致爆炸事故。

煤气温度低,会造成结露,布袋透气性差,导致管网煤气压力低事故。

3、布袋除尘器应设煤气高、低压报警。

煤气压力低,如果箱体进口阀、放散阀或入口法兰不严而吸入空气,可能造成煤气爆炸事故。

4、布袋除尘器箱体向外卸灰应采用刮板机、螺旋清灰机、氮气管道输送密闭方式卸灰。

防止煤气泄漏。

案例1:

炼铁厂喷煤工更换煤气干除尘箱体,未检测煤气中毒事故

事故经过:

2004年9月19日,某钢铁公司炼铁厂热喷工区煤气净化作业区甲班班长刘更换3#煤气干除尘3#箱体内除尘布袋。

刘带领周、张切断煤气,打开放散后用氮气进行吹扫,吹扫半小时以后,打开3#箱体上人孔,采用自然通风的方式凉箱体。

下午12点40分,刘安排本班工人霍去1#、2#煤气干除尘器检漏,王去4#、5#煤气干除尘器检漏,并与霍、王二人约好在3#煤气干除尘下面会合后,再一起去拆除3#除尘器下人孔。

霍、王二人检漏走后,刘独自一人上到3#煤气干除尘3#箱体上人孔处作业。

王从4#、5#煤气干除尘检漏回来后,在3#煤气除尘器下面未发现刘,便上到3#煤气干除尘3#箱体处找刘,发现刘躺在3#箱体内,随即将刘从3#箱体内救出,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原因:

刘安全意识淡薄,违反“进入煤气区域内作业必须二人以上,方可作业”和“进入箱体作业前必须对箱体内的中的煤气和氧气含量进行监测,监测合格后方可作业”的安全操作规定在无人监护和未带报警器的情况下,独自一人擅自进入煤气区域内进行作业。

六、预防炉缸、炉底烧穿安全作业

(AQ2002-2004)(9.1.9)热电偶应对整个炉底进行自动、连续测温,其结果应正确显示于中控室(值班室)。

采用强制通风冷却炉底时,炉基温度不宜高于250℃;应有备用鼓风机,鼓风机运转情况应显示于高炉中控室。

采用水冷却炉底时,炉基温度不宜高于200℃。

(AQ2002-2004)(9.2.11)高炉炉缸烧穿时,应立即休风。

(AQ2002-2004)(9.2.14)高炉炉缸储铁量接近或超过安全容铁量时,应停止放渣,降低风压,组织出铁、出渣,防止发生渣口烧坏和风口灌渣、烧穿等事故。

(AQ2002-2004)(9.2.17)高炉冷却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高炉各区域的冷却水温度,应根据热负荷进行控制;

——风口、风口二套、热风阀(含倒流阀)的破损检查,应先倒换工业水,然后进行常规“闭水量”检查;

——倒换工业水的供水压力,应大于风压0.05MPa;应按顺序倒换工业水,防止断水;

——确认风口破损,应尽快减控水或更换;

  ——各冷却部位的水温差及水压,应每2h至少检查一次,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发现炉缸以下温差升高,应加强检查和监测,并采取措施直至休风,防止炉缸烧穿;

——高炉外壳开裂和冷却器烧坏,应及时处理,必要时可以减风或休风进行处理;

——高炉冷却器大面积损坏时,应先在外部打水,防止烧穿炉壳,然后酌情减风或休风。

——应定期清洗冷却器,发现冷却器排水受阻,应及时进行清洗;

——确认直吹管焊缝开裂,应控制直吹管进出水端球阀,接通工业水管喷淋冷却;

——炉底水冷管破损检查,应严格按操作程序进行;炉底水冷管(非烧穿原因)破损,应采取特殊方法处理,并全面采取安全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大修前,应组成以生产厂长(或总工程师)为首的炉基鉴定小组对炉基进行全面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鉴定结果应签字存档;

——大、中修以后,炉底及炉体部分的热电偶,应在送风前修复、校验;安装冷却件时,应防止冷却水管和钢结构损坏。

规程解读:

炉缸、炉底状态是决定高炉一代炉龄寿命的重要因素。

所以从高炉投产起就应密切关注炉缸、炉底的状态,加强维护和监护。

炉缸、炉底烧穿事故,会给生产和人员造成很大危险,甚至造成重大伤亡事故。

1)对炉缸、炉底进行监测

①制定炉缸、炉底部位冷却壁水温差及电热偶温度管理标准。

②炉役后期及异常情况下,应增加炉缸、炉底部位冷却壁水温差检测频次,并记录。

③定期观察和记录炉缸、炉底部位电热偶温度。

④热电偶损坏应立即更换。

2)防止高炉炉缸、炉底烧穿的措施

①当高炉炉缸、炉底局部冷却壁水温差大于正常值时,立即加大该部位冷却壁冷却水水量;

②如水温差仍大于正常值时,可堵该部位上方风口1—2个,并适当控制入炉风量;

③高炉炉料中加入含钛物料,对高炉进行护炉和补炉;

④出现炉缸、炉底烧穿的明显征兆时,应紧急休风。

如;炉缸部分局部炉壳发红,炉底冷风管极红,局部冒煤气,出铁不正常,甚至先见下渣,后见铁水,每次出铁亏铁多等。

⑤防止炉缸堆积,避免洗炉等。

案例:

炼铁厂高炉炉底烧穿事故

   事故经过

2005年2月9日某冶金有限责任公司炼铁高炉发生一起炉底烧穿事故,铁水泄漏事故,共造成10人死亡,6人受伤。

  事故原因

铁水泄漏处发生在炼铁炉炉底地基约1.2米处,是因铁水熔渣烧穿泄漏引起的。

事故发生时,正在现场作业的24名工人中有7人当场死亡,9人受伤,其余8人安全撤离。

伤员被送往医院进行抢救。

   

案例:

炼铁厂高炉停炉,铁水外流造成事故

事故经过

2011年10月5日11时45分左右,某钢铁公司炼铁厂5号高炉在停炉过程中发生铁水外流事故,共造成12人死亡、1人重伤。

事故原因

残铁口碳砖瞬时塌落,高温铁水大量涌出,是造成此次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炼铁厂制订的《方案》对停炉、放残铁工作中安全问题研究不深、预判不足,指挥人员违规指挥,操作人员违规作业,安全管理不到位,是造成此次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事故认定:

这是一起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

案例:

炼铁厂高炉失修发生特大爆炸事故

   事故经过

  1990年3月12日上午7时56分,某钢铁公司炼铁厂一号高炉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爆炸。

随着一声闷响,高炉托盘以上炉皮(标高15~29米)被崩裂,大面积炉皮趋于展开,部分炉皮、高炉冷却设备及炉内炉料被抛向不同方向,炉身支柱被推倒,炉顶设备连同上升管、下降管及上料斜桥等瞬间全部倾倒、塌落。

出铁场屋面被塌落物压毁两跨。

炉内喷出的红焦四散飞落,将卷扬机室内的液压站、主卷扬机、PC-584控制机等设备全部烧毁,上料皮带系统也受到严重损坏。

由于红焦和热浪的灼烫、倒塌物的打击及煤气中毒,造成19名工人死亡,10人受伤。

 事故原因

 这是一起由于高炉内部爆炸、炉皮脆性断裂、推倒炉身支柱,导致炉体坍塌的特大事故。

 1.炉内爆炸

 根据事故现场勘查、分析,高炉发生炉内爆炸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一是炉皮断裂是由23处300~1400毫米长短不等的预存裂纹同时起裂所致,各预存裂纹两侧均有明显可见的向两侧扩展的人字形断口走向,断口的基本特征是多处预存裂纹同时起裂形成的脆性断口。

二是从现场散落物的分布情况看,主要分布在东北、东南两个方向,最远的散落物距高炉238米,一个重达483.8千克的支梁式水箱在拉断12根螺栓后被抛落在距高炉78米处。

三是事故中控制高炉的仪表记录变化也与炉内爆炸特征相一致,炉顶压力由0.09兆帕升至0.18兆帕,然后马上回零;热风压力由0.2兆帕突升到0.315兆帕后降到0.18兆帕等。

 一号高炉在事故前出现生产性不正常情况,有发生爆炸的条件,主要表现在:

  

(1)风口区域性损坏频繁。

3月1日至3月12日,风口累计损坏45个,而且集中在4号至10号、14号至17号风口两个区域。

风口的损坏,导致向炉内漏水,加之采用集中更换风口的方法,漏水情况得不到及时处理,延长了漏水时间,加大了漏水量。

仅3月12日7时损坏的三个风口(6#、14#、7#)和一块损坏的冷却壁,事故前漏入炉内的水就在13吨以上。

  由于风口区大量向炉内漏水,造成炉内区域性不活跃现象,形成呆滞区,并有相当数量的水在炉内积存。

 

(2)炉况不顺,急剧向热难行。

事故前的最后一次出铁,铁水含Si量高达1.75%,而前两次出铁含Si量分别为0.62%和0.92%;同时,4时20分和6时30分,炉顶温度记录明显,温度曾两次急剧升高到320度,两次炉顶打水降温;7时20分以后,分布在标高17米左右的炉皮温度检测记录仪记录的数据表明,炉皮温度由37.5度骤升到56~70度,并持续到事故发生。

上述情况表明,事故前炉温急剧升高。

 据高炉日报记载,3月12日7时至7时56分,仅向炉内下料两批,共48.7吨(烧结矿36.4吨,焦炭12.3吨)。

这时间,高炉燃烧消耗焦炭大大超过了上部加料的供给,而炉顶探尺记录指示料线不亏。

这种情况下,焦炭的消耗只有靠风口燃烧带以上至炉身下部的焦炭来供给,焦炭得不到补充,在炉身下部产生无料空间,加之7时15分至7时40分出铁150吨,出渣40吨,推算无料空间约50立方米,这就为崩料、滑料创造了条件。

 (3)高炉发生崩料。

事故前,炉顶探尺最后测量记录是,北料尺由2350毫米滑至2450毫米,随后近乎直线下降至2860毫米,记录线消失;南料尺也由2250毫米滑至2400毫米,随后近乎直线下降到3180毫米,记录线消失。

说明事故中高炉发生了崩料。

 综上所述,生产运行中的一号高炉,事故前20个风口中有3个风口损坏向炉内漏水,另有5个已堵死,风口区域性不活跃,存在呆滞区;炉况急剧向热难行,炉顶温度升高,两次打水降温,在一定程度上粉化了炉料,造成透气性差;炉内发生悬料、崩料等,如此诸多因素意外地同时在炉内发生,其综合效果为:

炉内水急剧汽化、体积骤胀、炉内爆炸。

2.2炉体坍塌

事故前一号高炉炉况恶化,已承受不了突发的高载荷,主要表现在:

(1)冷却设备大量损坏。

由于1984年大修时的残留隐患未根除,加之操作维修管理上的原因,1987年5月以后炉况失常,冷却设备损坏严重。

到这次事故前,风口带冷却壁损坏1块,炉腹冷却壁损坏32块,占冷却壁总数的66.7%;炉身冷却板共590块,整块损坏393块,半块损坏100块,合计损坏率为75.l%;为了维持生产,采用了外部高压喷水冷却,加剧了炉皮的恶化。

(2)炉皮频繁开裂、开焊。

1989年6月以后,炉皮出现了开裂、开焊,并已日益加剧,裂纹主要集中在11~12带炉皮。

到事故前,共发现并修复裂纹总长度28.5米。

虽采取了修复措施,但由于条件所限,裂缝不能及时补焊,焊接质量得不到保证,没有从根本上改善炉皮状况的恶化。

综上所述,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表格类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