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考前模拟试题一.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5655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45.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考前模拟试题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考历史考前模拟试题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考历史考前模拟试题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考历史考前模拟试题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考历史考前模拟试题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中考历史考前模拟试题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中考历史考前模拟试题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中考历史考前模拟试题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中考历史考前模拟试题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中考历史考前模拟试题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中考历史考前模拟试题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中考历史考前模拟试题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考前模拟试题一.docx

《中考历史考前模拟试题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考前模拟试题一.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历史考前模拟试题一.docx

中考历史考前模拟试题一

2019-2020年中考历史考前模拟试题一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25题,共75分。

1、河姆渡居民与半坡居民,在粮食培育、牲畜饲养的品种方面以及住房建筑结构方面存在着许多差异。

造成这种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

A.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别              B.自然条件的差别

C.地域和民族性格不同               D.生活时代

不同

2、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

“孝公用商鞅之法

,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亲服。

获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富强。

”这段材料不能说明(  )

A.秦孝公重用商鞅                  B.商鞅变法加快了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C.商

鞅变法使秦国国富民强          

    D.商鞅变法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3、汉代开辟的"丝绸之路"是联系中外的纽带,沟通东方和西方的桥梁。

"丝绸之路"的走向是:

  A.长安--葱岭--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      B.长安--今新疆地区--河西走廊--葱岭

  C.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葱岭      D.成都--云南--缅甸--印度--欧洲

4、“北魏孝文帝带头纳汉女为妃,让五个弟弟娶汉女为妻,把公主嫁给汉人,改姓为元,在光极堂赐群臣以汉衣,对30岁以下仍

操胡语者降爵黜官。

”这段材料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有

①采用汉姓     ②改穿汉服    ③学说汉语④提倡与汉族联姻  

  ⑤发展经济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④⑤        D.②③⑤

5、唐代,我国境内生活着许多少数民族。

其中有一个少数民族生活在我国的高原地区,他们最引以为豪的建筑是今天闻名

于世的布达拉宫。

这个少数民族的祖先是

 A.突厥       B.匈奴          C.南诏         D.吐蕃

6、1684年,沙俄政府给盘踞在雅克萨城的侵略头目颁发了一枚盾形城徽,图案是一只张开翅膀的鹰,一只爪抓着一张弓,另一只爪抓着一支箭。

为抵挡这只“鹰”的进攻而做出重要贡献的是(   )

A.康熙

帝         B.雍正帝        C.乾隆帝         D.道光帝

7、中国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像一个“大葡萄叶”,可后来由于东北、西北大片地区的割让,变成了一只“大公鸡”。

版图的变化与哪国有关?

A.美国         B.日本          C.英国          D.俄国

8、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

“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

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从他的话中我们更能看出洋务运动是……(     )

A.一次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运动            B.一次失败了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C.一次失败了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D.一次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运动

9、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指出: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

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对于上述材料认识不正确的是

A.洋务运动——第一期               B.维新变法——第二期

C.辛亥革命——第三期               D.新文化运动——第三期

10、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于白色恐怖的血雨腥风之中,经历了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洗礼,如今已成为保家卫国的钢铁长城。

“军旗升起的地方”在哪?

与什么事件有关?

(  )

A.武昌 辛亥革命爆发                 B.上海 中共一大召开

C.广州 黄埔军校建立                 D.南昌 八一南昌起义

11、一位日本青年手举“向南京市民谢罪”的标语牌参加抗议日本右翼势力篡改历史教科书的活

动。

其“谢罪”针对的是日本侵略者(   )

A.签订的《马关条约》          B.发动的九一八事变

C.发动的七七事变              D.进

行的南京大屠杀

12、下列词组概括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大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五四起风雷    长征存实力    卢沟燃烽火    挺进大别山    渡江主沉浮

B.长征存实力    渡江主沉

浮    五四起风雷    挺进大别山    卢沟燃烽火

C.五四起风雷    卢沟燃烽火    长征存实力    渡江主沉浮    挺进大别山

D.挺进大别山   

 五四起风雷    卢沟燃烽火    长征存实力    渡江主沉浮

13、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高唱着这首歌,奔赴朝鲜前线。

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是因为(   )

①朝鲜内战爆发                        ②美国出兵侵略朝鲜

③美国侵略军严重威胁中国安全                 ④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4、以下三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土地改革     B.“大跃进”运动     C.第一个五年计划  D.三大改造

15、城市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

A.国有企业改革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D.实行对外开放

16、下列关于澳门问题表述错误的是(  )

A.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B.澳门回归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驻军澳门。

C.1982年,针对澳门问题,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进行了谈判

D.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上的五星象征着国家的统一。

17、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

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是(   )

 A.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 B.香港、澳门回归

 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D.《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18、 “条条大路通罗马

”、“身在罗马

,就像罗马人一样行事”,这些西方谚语可以转意为成语“殊途同归”、“入乡随俗”。

从历史文化的角度看,这些西方谚语

的形成说明了(    )

A、罗马帝国为了向外扩张修建了许多道路     

B、当时有很多外国人在罗马学习、生活

C、罗马帝国的征服和统治充满着暴力     

D、罗马文化渗入到它统治过的广大地区

19、 “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超越)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的一段文字被镌刻在某开国者的纪念石碑上。

此开国者应是    (  )

A.克伦威尔     B.华盛顿     C.林肯      D.亚历山大二世

20、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

者”。

他的主要历史功绩是领导南美起义军打败了

A.荷兰殖民者          B.葡萄牙殖民者

C.西班牙殖民者         D.英国殖民者

21、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重新瓜分世界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构成这一体系的主要条约《凡尔赛和约》与《九国公约》的相同之处是(    )

A.宰割中国          B.削弱英国             

C.限制日本          D.瓜分德国

22、二战电影精彩片断:

1944年6月,50万盟军官兵集结完毕,等待执行一项危险的命令。

对他们来说,这或许就是生命中最后一天。

这群盟军官兵要执行的命令是(   )

A.从敦刻尔克撤退                 B.增援珍珠港

C.保卫中途岛                   D.横渡英吉利海峡

2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促使战后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有(   )

①二战远离美国本土,对经济破坏较小,相反却刺激了经济的发展

②积极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注重科教兴国

③政府对经济进行了宏观调控,创造比较有力的发展环境

④其他国家对美国的经济援助,使美国如虎添翼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4、2006年以来,中国、俄罗斯、美国、日本、朝鲜、韩国就朝鲜核问题在北京多次举行六方会谈,该事件可以反映出(  

 )

A.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趋势             B.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发展趋势加强

C.两极对峙的政治格局                D.美国实行霸权主义政策

25、右图是动画片《功夫熊猫》的演出海报,它是由被称为电影梦工厂的公司制作的。

此动画片的出品公司应该是

A.好莱坞                             

B.华纳电影公司

C.中国电影集团公司                  

D.香港电影公司

2、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26题13分,27题12分,共25分。

26.改革与创新是人类得以进步、飞跃的主要动力之一,是历史发展的永恒主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共13分)

材料一: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经济社会改革。

通过这次变法,旧制度废除了、新制度建立了,秦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材

材料二:

1870年,在德国的街头,这位铁血宰相(俾斯麦)偶然遇到了两群东方人:

一群是日本人,一群是中国人。

……那个小国的人来到德国以后,翻译典籍和制度。

那个天朝大国的人来到德国以后,大部分在学做生意、挣钱。

铁血宰相说,30年内那个东方的岛国必将成为强国,而那个东方的天朝大国必将成为弱国,后者必将受前者的欺凌。

——周熙明《丘吉尔的名言与俾斯麦的一个预言》

材料三:

俄罗斯现代化的第一个高峰发生在十八世纪初以后的彼得大帝至叶卡捷琳娜时期……第二个高峰发生在亚历山大二世统治时期,1861年改革是当下受到高度关注的一次自由主义导向的改革……第三个高峰也就是前苏联时期。

——冯绍雷《普京和俄国政治》

 

材料四:

罗斯福应对危机的一系列政策后来被称作“新政”(NewDeal),其核心是三个R:

改革(Reform)、复兴(Recovery)和救济(Relief)。

罗斯福的“新政”并非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一场为保证资本主义制度的稳定发展,在资本主义经济肌体内部进行的一场“伤筋动骨”的大手术。

——蔡跃蕾、张伟《史海回眸:

罗斯福“新政”复兴美国》

材料五:

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

但是,照抄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

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用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3页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改革必然触动某些利益集团的“奶酪”。

商鞅变法中最直接触动旧贵族“奶酪”的措施是什么?

(1分)最有利于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措施又是什么?

(1分)

(2)据材料二判断当时中日两国正在进行什么改革?

(2分)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甲午战争中国惨败,日本大胜的主要原因。

(2分)

(3)材料三认为1861年改革是俄罗斯现代化的“第二个高峰”,请说明理由。

(2分)

(4)材料四中罗斯福为应对危机而进行“一场伤筋动骨的大手术”,它的主要特征和核心内容分别是什么?

(1分)

(5)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回答,我国是从哪一重大会议开始走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

(1分)请举例说明“特色”之处(至少两例)。

(2分)

(6)上述改革对我们有何启示?

(1分)

27.忘记战争,就意味着背叛和平。

一直以来,人们不断反思世界大战的灾难,不断探索防止和消除战争的途径,并做出了不懈努力。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所示:

材料二:

2009年9月1日,在波兰北部维斯特普拉特半岛,波兰总理图斯克、德国总理默克尔、俄罗斯总理普京出席了二战欧洲战争爆发70周年纪念仪式。

俄罗斯总理普京在致辞时说,为了战胜法西斯,全世界付出了巨大代价,五千万人死于这场战争。

普京说“我们应该反省是什么导致了这场悲剧。

”他说,俄罗斯议会对1939年苏德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进行了谴责,因此俄有权望其他国家也同样谴责自己的错误。

材料三:

帝国所以对美英两国宣战,是希求帝国自存自卫与东亚安全而出现,如排斥他国之主权,侵犯其领土,固非朕本意。

……敌用残酷之炸弹滥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朕对始终与帝国东亚解放而努力之诸联邦,不得不深表遗憾。

——《日皇裕仁•停战诏书》

材料四:

“……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

第二天一早,与中国国民党军队之间进入战斗状态。

虽然当

时人们希望现场解决,但是不久日本方面大规模派兵,国民党政府也立即发布了动员令,此后进入了持续8年的日中战争。

……没有一个国家在战争中没有任何杀害和虐待非武装人员的事件,日本也不例外。

——日本2001年版历史教科书

材料五: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政府在重庆首倡世界反法西斯各国联合起来,建立统一的军队指挥机构与联合战线共同战斗,直至德日意法西斯完全崩溃为止。

在中国政府的斡旋之下,中美英三国联合军事

会议在重庆召开,达成了中英美三国联合行动的协议,正式结成三国军队同盟。

1941年12月31日,鉴于中国战场的重要地位,罗斯福总统倡议在重庆成立同盟国中国战区司令部,负责指挥中国和越南、泰国、缅甸、马来西亚地区盟军作战,重庆成为远东反法西斯战争的统帅部。

——摘编自管维良《从巴都到陪都—简明重庆史》

材料六: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都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

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

看不到人。

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

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的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的泥潭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请回答:

(1)写出图一中两大对峙集团的名称;(2分)图二反映的是二战前夕法西斯集团结成的邪恶轴心,写出其名称。

(1分)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加速这场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1分)并举例说明。

(1分)

(3)材料三中的“敌用残酷之炸弹”是指何事?

(1分)对当时的战争有什么影响?

(1分)从材料三和材料四中,分别看出日本对这场法西斯战争持什么态度?

(2分)

(4)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重庆成为与华盛顿、伦敦、莫斯科并驾齐驱的城市,举世瞩目。

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重庆地位迅速上升的原因。

(1分)

(5)根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种“凝聚力”在政治上、军事上的主要表现。

(2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B

3、C

4、A

5、D

6、A

7、D

8、B

9、C

10、D

11、D

12、A

13、C

14、D

15、A

16、C

17、C

18、D

19、B

20、C

21、A

22、D

23、D

24、B

25、A

26.

(1)①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②承认土地私有。

(2)①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②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并逐渐成为亚洲的强国。

(3)1861年改革俄国废除了落后的农奴制,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4)①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②救治工业,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

(5)①十一届三中全会;②农村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

(6)启示:

迎合历史发展的进步潮流的改革是国家进步的强大动力;改革要注重创新;改革要结合国情,走适合自己的道路。

27.

(1)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柏林—罗马—东京轴心。

(2)绥靖政策;慕尼黑会议纵容了德国法西斯的侵略。

(3)事件:

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

响:

加速了二战的结束(或:

加速了日本的投降。

)态度:

日本发动战争是为了自卫自保,是战争的受害者;日本企图掩盖事实的真相,否认在战争中犯下的滔天罪行。

(4)重庆成为远东地区反法西斯战争的统帅部,重庆是中国战时的陪都。

(5)政治上:

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军事上:

实行了全民族的抗战,例如百团大战和台儿庄战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