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我的初心故事征文六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5921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我的初心故事征文六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精选我的初心故事征文六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精选我的初心故事征文六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精选我的初心故事征文六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精选我的初心故事征文六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精选我的初心故事征文六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精选我的初心故事征文六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我的初心故事征文六篇.docx

《精选我的初心故事征文六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我的初心故事征文六篇.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选我的初心故事征文六篇.docx

精选我的初心故事征文六篇

精选我的初心故事征文六篇

 

【篇一】

每个人都有初心,共产党人的初心就是党旗下的铮铮誓言,就是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融入血脉的庄严承诺。

我身边就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坚守初心,牢记使命,以实际行动践行忠诚、干净、担当。

2010年,我进入省纪委机关工作,在办案一线锻炼时,参与过一些违纪违法案件的查办,后转岗到综合部门,因工作关系也接触过不少腐败案件资料。

每当我翻阅落马官员写的个人忏悔书时,总有一种很深的感受,绝大多数人在从政之初也曾兢兢业业为党工作,为群众做过一些实事好事,但随着职务的变迁,权力的增大,他们逐渐迷失了自我、背弃了誓言、丢弃了初心,直至身陷囹圄才幡然悔悟。

由此可见,许下初心不难,难的是终生坚守。

怎么才能在染尽铅华后仍然保有那份恪守与坚持,在迷途困挫时始终牢记那份责任和担当?

我身边的同事们给我很多启发。

委机关信访室是直接服务群众的窗口。

今年上半年,该室收到群众来信(电)近万件(次)、接待群众来访数百批次。

对一个不到10名工作人员的部门,其工作量可见一斑。

在来访的群众中,有客观冷静理性平和的,有愁容满面诉说疾苦的,有情绪失控行为过激的,形式色色,不一而足。

我也曾经好奇地问信访室的一位同事,如碰上缠访、闹访的怎么办?

他深有感触地说:

“以心换心地帮他们解决问题,你把群众当亲人,群众也会把你当亲人。

”从他的朴实的话语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他真挚的为民情怀。

正是有了这样的情怀,初心才能像一颗种子般扎根大地、葳蕤生长,最终成为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

与信访室一样,案件审理室的同志更是初心如磐,信念如钢。

该室是委机关接触腐败案件最多的部门之一,几乎每天都在和违纪违法事实打交道。

我曾经和一位长期从事审理工作的同事交流,“每天接触很多负面的东西,会不会受到影响?

”她坚定地告诉我,虽然经常接触到一些错误的价值观,但我们心中充满阳光。

他们不仅把党章党纪、法律法规作为审理工作的依据,更把它作为价值追求和行为规范,通过学习坚定信念、坚守初心、涵养正气。

“正气充盈就能百邪不侵!

省纪委办公厅机要室是委机关机要文件的运转中枢,每年要负责办理数千件公文,工作琐碎而繁杂。

委办公厅机要员小崔告诉我:

“机要工作就像咱们办公楼门前的这条路一样,无声地存在、默默地承载,传递着中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和省委的指示政令,容不得半点疏忽。

我把办理每一件公文都作为对初心的一种磨砺和检验,这样初心才会越磨越坚、百炼成钢”。

在与他们的交流中,我体会到,初心需要用实干担当来书写,唯有投身于服务人民的伟大实践,才能使初心弥笃、本色弥坚。

在委机关,不论是日夜奋战在审查调查、监督检查一线的同志,还是默默无闻、十年如一日奉献在综合岗位的同志,都缘于自己的初心。

我相信,每名纪检监察干部都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坚守好初心、履行好使命,为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描绘好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新画卷作出自己的贡献,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篇二】

我的祖辈以耕种为业,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

父亲一生干了近40年的村党支部书记,为人宽厚。

从小受家庭的熏陶,我从一名学生成长为一名共产党员。

1982年,我从襄城县高中毕业,回乡当了一名乡村教师,那时每月只有38元的工资。

天不亮我就起床陪学生一起早读,晚上在昏暗的煤油灯下辅导学生上自习,抽空还要到田间劳动。

17岁的我,和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目光相对时,感觉没有什么困难是不能克服的。

我努力备课、钻研、实践,执教的《指南针》荣获市优质课。

看着孩子们一批一批走出乡村,成长为国家的有用人才,我的心中满是教书育人的成就感。

1995年,我被调入卫东区五条路小学。

1997年,我和卫东区5名优秀教师奔赴鲁山县四棵树乡支教。

深山村条件艰苦,因为我是共产党员,又是带队的组长,所以主动到深山区代坪村小学任教。

代坪村四面环山,风景秀丽,但经济条件十分落后,校舍是年久失修的土坯房。

我的办公室里仅有一床、一桌、一炉、一锅。

我对村委会主任说,我现在是代坪村的名誉村民,带头捐款200元集资建校。

区区200元钱,点燃了大家集资建校的热情,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不到一年时间,一幢崭新的教学楼就建成了。

为提高教学质量,我把城市学校里好的制度、科研模式引入乡村学校管理之中,千方百计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代坪村小学在年终质量测评中,由原来的全乡第六名一跃成为第二名。

有一次,我的高血压病犯了,在村卫生室输液,村民郭新发知道后,不顾自己年老体弱,上山采集丹参、天麻为我治病,学生们上山采野菊花为我制作了一个枕头……我病愈后,写了一篇散文《山菊情深》,表达对父老乡亲的感激之情。

支教生活结束后,我多次组织市区学校和山区学校师生举行“手拉手情暖乡村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师生向贫困山区捐款捐物、送课下乡。

代坪村,成了我生命中永恒的第二故乡。

几十年过去了,如今,我已两鬓斑白,担任学校党支部书记也已经20余年。

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我都深爱着教育事业,倾心尽力,乐见孩子们一拨儿一拨儿地茁壮成长。

【篇三】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距离国庆还有小半个月,大街上已经开始张灯结彩,很多店铺也在店内张贴了一些小装饰,如国旗、党徽及其他带有红色革命期间时代气息的贴纸。

每当看到这些,我都觉得熟悉且温暖。

在我小时候,我就喜欢跟着外公一起看抗日剧,那个时候的电视还是黑白的,我并不懂片子的具体内容,甚至分不清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军队,只是单纯觉得那些扛着枪、举着刀的叔叔们很帅,顷刻间就能打倒敌人。

长大一点,黑白电视机被彩色电视机取代,这个时候我才知道以帽子上是否有鲜红的五角星来区分共产党与国民党。

看着那些共产主义革命战士面对日军时神情严肃,挥刀利落,但面对百姓时笑容满面,全力帮扶,我更敬佩这些革命战士的作风了。

尤其是在高中接触历史这门课之后,我越来越深入的了解了那段峥嵘岁月里,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人平等的事迹。

课本上只有零零散散的图片,但我却能想象出一整部剧情。

从抗战到内战,共产党始终秉持初心,为实现社会主义理想而奋战。

面对日军,他们从不退缩,即使敌人荷枪实弹、装备精良,但他们也能举起刺刀迎向敌人的炮火。

他们本身并不是不怕死,只是在民族大义面前,总要有人做出牺牲,他们只能用自己的牺牲去换取国家的未来。

更不用提内战期间,共产党翻雪山、越草地,将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

正是出于对党员的敬佩,对革命军的向往,高中毕业之后我就去了部队。

五年的部队生活里,我从调皮捣蛋的小男孩长成了有担当有责任的男人。

我是一名党员,也曾是一名军人,所以更能体会到那些革命先烈对祖国深沉的爱意。

虽然我已经退伍了,但我始终记得临走之前对战友们的承诺“若有战,召必回”。

目前,我在基层工作,尽管与曾经的军梦告别,我也并不遗憾,因为我知道,无论在哪个岗位,都是为人民服务。

只要国家需要,我的工作就有意义。

今后我也会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我的岗位发光发热,为国家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篇四】

我们这一代人从小就受到党的教育和熏陶,但是真正对党的了解要从大学说起。

2013年我带着对大学的无数憧憬与幻想从内蒙跨越半个中国来到贵州读书,到这后突然发现这里跟我想象的不一样,首先就是生活习惯的问题,南北生活习惯差异巨大,来自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我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其次是交流问题,这里大部分人都讲方言,当时的我对贵州方言一窍不通,与本地人交流便成了我的大问题。

就在我面对新的生活慌张、迷茫、不知所措时,有一位学长走进了我的生活,他教我如何面对新的环境,把一些自己亲身积累的经验传授给我,教我方言,总之,他让我以最快的速度适应新的环境。

我很迷惑他为什么对我这么好,他的回答是,在学校作为一名学生党员,做不了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但是能够把自己积累的经验传授给你们这些新生,能够帮助你们更快的适应新的生活,这是我们的义务。

听了这句话,让我感受到了共产党的庄严和神圣,于是我也坚定信念,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怀着对党的仰慕,我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参加了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

通过培训班的系统学习,我对党的历史、党的基本理论有了更加系统的了解。

无论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探索时期,还是在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始终带领广大党员和群众,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通过党史、党的基本理论使我渐渐领悟什么是共产党员的担当和使命。

虽然当时我还不是党员,但是我也以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为了更好的服务同学,我主动竞选班干,不计回报的服务同学。

时间一晃就是六年,六年的时间,让我从一名懵懂少年成长为一名讲奉献、敢担当的青年,对于党的宗旨“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

我也从一名团员变成了党员,担任的职务也由班长变为院研究生会主席,一切都在变,不变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时间回到2018年10月,研究生学习生涯已经接近尾声了,同学们都在找工作,我也不例外。

班上十几个同学,他们都想到学校做一名人民教师,他们一致认为教师是个光辉的职业,并且工作相对单纯,假期较多,工资水平较高,是最好的选择。

只有我志愿到基层一线直接面对群众,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于是我来到了长征办,来到了最需要我的地方。

长征办是遵义市最复杂的镇办,综治办更是错综复杂,而我就被分配到综治办。

社会远比大学复杂的多,基层也没有我想的那么简单。

在学校只要实实在在的为同学服务就能够得到同学的认可,但是在基层明明很努力的为人民服务,却达不到自己的预期结果,有时甚至会引起群众的不满。

基层确实苦、确实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也曾想过退缩,但是每当自己想要退缩的时候,就想起了初心和使命,就想起来当初那个一心要扎根于基层的自己,于是便重新调整自己,继续努力前行。

时光漫漫,青春还在继续,我想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在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篇五】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有些经历,随着岁月的沉淀,以及变得模糊不清。

但是,有些记忆,却在岁月的沉淀下越发清晰。

入党对我来说就是永远值得珍藏的记忆。

每每站在鲜红的党旗下,我就热血沸腾。

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我清楚的记得,1970年7月1日,举起右拳面向党旗的庄严宣誓。

我自愿加入中国共产党......,那样激情澎湃的重要时刻,将铭刻在铭刻在我心里一辈子。

回忆自己的入党之路,漫长而欣喜,为什么要加入中国共产党。

我的入党初心是什么?

这是我一直都在思索、深化和践行的永恒主题,也将是我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全面化,具体化的过程。

为人民服务是我心底最深的动力,也是入党最初的想法,最纯的动机。

1969年初,我在部队当上班长,连指导员找我谈话,要求我继续好好工作,主动向党组织汇报思想情况,积极向组织靠拢。

我兴奋不已,坐着一张小板凳,伏在上下架床下铺床的一侧,一笔一画,认真书写入党申请书和思想汇报,经过一年多的培养考察和锻炼,1970年7月,我顺利的被党组织接纳,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1983年1月,我脱下军装,结束了15年的军旅生活,转业地方开始了我基层的工作生活,一路走来,平凡中历经风雨,不变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这么多年的工作生涯。

各种环境和关系错综复杂,各种诱惑无孔不入,防不胜防,每时每刻都处在风口风口浪尖上,始终没有击垮我,压倒我。

这么多年来,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一直是最好的精神支撑,引导我如何坚守初心,清楚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要努力做好什么。

现在虽然退休在家养老了,不能和在职的战友们一样在一线打拼了,但作为共产党员的身份没有变,甭管年龄长短,退休还是工作,加强党性修养和锻炼是终生的。

【篇六】

时间的流逝总能冲淡脑海中很多的记忆,但有些记忆却是我这辈子永久难忘的,比如我的入党故事。

是唱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听着《焦裕禄的故事》,看着战斗英雄的书长大的,可以说是沐浴着党的光辉成长起来的,从我的内心就认定我就是党的人,我就应该成为党组织的一员。

因此,我参加工作后,我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写了入党申请书,决心以实际行动接受党组织的考验。

在工作中,积极主动,埋头苦干,不计得失,任劳任怨。

我的进步表现,得到领导的肯定和表扬。

经过组织考察,我成为了一名预备党员,我想着对我来说,既是荣誉,更是鞭策,鞭策我在各方面做得更好。

在预备党员的一年里,我积极进取,向身边的党员学习,积极参加支部组织的党课学习,也从党课的学习中进一步了解到了中国共产党的艰苦过去以及从艰苦战争中散发出来的意志品质都是我们值得学习的。

在2002年的时候,我顺利通过了各项考核成为了一名正式的共产党员。

入党后,无论在工作,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保持了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作风。

作为一名文化执法人员,深知肩负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之重任,随着文化体制改革向纵深拓展,文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各类文化市场主体迅速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大量涌现,迫切需要不断学习有关业务方面的法律法规知识,以充实自己的法律知识储备。

通过不断的学习,在全省、全市的业务技能比赛中取得较好成绩,成为省文化厅师资库的一名老师,多次到省市授课,把自己所掌握的工作经验,业务知识,手把手、毫不保留的传授给同行们。

如今,我已是一名有着十七年党龄的平凡党员了,每每想起入党的点点滴滴,那些岁月不仅没有因为岁月的流逝而模糊,反而历久弥新,犹如一坛陈年美酒,愈加清幽而绵长。

今年是建党98周年,九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初的十几名党员发展到现在的几千多万名党员,从非常小的党成为我国的执政党,并带领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一切都在提醒我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有荣誉感,更要有使命感,在自己平凡的生活工作中要起好模范带头作用,为身边的人树立好榜样好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