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五四制三年级语文下册备课.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59738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26 大小:109.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五四制三年级语文下册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6页
鲁教版五四制三年级语文下册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6页
鲁教版五四制三年级语文下册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6页
鲁教版五四制三年级语文下册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6页
鲁教版五四制三年级语文下册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6页
鲁教版五四制三年级语文下册备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6页
鲁教版五四制三年级语文下册备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6页
鲁教版五四制三年级语文下册备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6页
鲁教版五四制三年级语文下册备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6页
鲁教版五四制三年级语文下册备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6页
鲁教版五四制三年级语文下册备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6页
鲁教版五四制三年级语文下册备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6页
鲁教版五四制三年级语文下册备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26页
鲁教版五四制三年级语文下册备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26页
鲁教版五四制三年级语文下册备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26页
鲁教版五四制三年级语文下册备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26页
鲁教版五四制三年级语文下册备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26页
鲁教版五四制三年级语文下册备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26页
鲁教版五四制三年级语文下册备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26页
鲁教版五四制三年级语文下册备课.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26页
亲,该文档总共1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鲁教版五四制三年级语文下册备课.docx

《鲁教版五四制三年级语文下册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五四制三年级语文下册备课.docx(1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鲁教版五四制三年级语文下册备课.docx

鲁教版五四制三年级语文下册备课

1、燕子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等22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燕子的可爱以及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春天的景物,想想你了解的春天是什么样的;搜集有关春天的图片(特别是有关燕子的资料),诵读歌颂春天的诗歌和文章。

教学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资料交流导入课题;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文章脉络;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学习7个生字)

一、交流“我知道的春天”,导入课题

1、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春天的图片并用优美词句描述给大家听。

2、师小结导入:

从同学们介绍的鸟语花香、潺潺流水中,我们感受到春天已经来临了,特别是小燕子,更是给早春的山光水色增添了生气,把春光点缀得更加美丽。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篇课文《燕子》。

(出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文章脉络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

(1)读准字音:

开火车读个个过关。

(2)讨论识记难记的生字、不懂的词语。

(3)出示生字词集体点拨:

“俏”读“qiào”,要和“悄”区别读音和字形。

“拂”的读音是“fú”,不要错读成“fó”。

“掠”是撮口音。

3、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燕子的?

4、集体交流。

(按由近及远的观察顺序来描写)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轻声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这段话写什么?

(燕子的外形特点)

2、你想怎么读这段话?

为什么?

试着读读。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

机灵的小燕子。

“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凑成小燕子”是小燕子外形的勾勒,“乌黑光亮”“俊俏轻快”“剪刀似的”突出活泼机灵的燕子的特点。

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小燕子的活泼可爱。

3、词语训练:

“凑成”换成“组成”好吗?

为什么?

(反复读体会文章表达的活泼的基调)

4、采用指名读、小组读等多种方式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四、巩固字、词,指导书写6个生字。

1、出示本课生词:

燕子、赶集、聚拢、增添、掠过、稻田、尾尖、偶尔、一圈、荡漾、

音符、演奏、赞歌、生机勃勃、沾了一下水面、飞倦了

2、出示生字“燕、聚、增、掠、稻、尖、偶”认读、组词

3、自己观察识记,集体点拨:

“燕”的上部分是“廿”,不要错写成“艹”;“聚”的下面是“”,不要写成“水”;“尖”,上小下大,"稻"右下部第一笔是撇,中间横没有连着。

4、师根据需要范写,学生书写练习。

第二课时

(复习生字词;学习2—4自然段,通过朗读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的习作方法。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词:

燕子、聚拢、增加、稻田、偶尔2、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2—4自然段

1、轻声读第2自然段,思考:

这段话讲什么?

(讲春天来了,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

2、这段话描写了春天的哪些景色,仔细地读一读相关的句子,边读边想象。

第二自然段描写的花、草、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这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呢?

把你脑中的画面描述一下。

(花儿争相开放)

3、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定准轻松欢快的基调,语速根据内容的变化时缓时急。

“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

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

”语调要舒缓、轻柔,体现柳丝的柔美多姿。

“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语速加快,要有赶集、聚拢之意。

“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要读出欣喜之情,读“光彩夺目”时,语速要放慢,语调加重,感情要饱满。

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和勃勃生机。

4、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写了什么?

(燕子飞行的各种姿势)

5、再读,说说这段话写了小燕子的哪些特点?

从哪些句子感受到?

(活泼、可爱、机灵)

从“斜着身子”感受到燕子的飞行姿势,飞行时的轻快灵活、自由自在。

通过“掠过”,体会燕子飞行之快速;通过“唧唧叫着"感受燕子飞行时的欢快心情:

通过“有的……有的……“了解众多燕子在早春的春光中、迎着拂面的微风飞行的情景。

6、集体有感情地朗读。

师:

这些自由飞翔的燕子,使这早春美景更加生机勃勃、令人神往。

作者还写了什么呢?

7、读第四自然段

8、指名说说第四自然段写什么。

(写燕子停歇花电线上形成的美丽图景。

9、这段话里有几个比喻,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

为什么要用“五线谱“打比方呢?

(结合插图理解,想象)

lO、“演奏的春天赞歌”你说,这首歌在赞美春天怎么样呢?

(畅所欲言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指导背诵课文。

1、默读课文,再回顾课文的脉络,点拨作者的观察写作方法。

(由近到远,按照燕子的外形——美好春光里的小照子——燕子的飞行利停歇的顺序)

2、指点背诵方法。

背诵本课,可以按照的课文脉络来背诵,记住每段话中描写的先后顺序,如,第一自然段由羽毛到翅膀到尾巴及活泼可爱的燕子的顺序。

第二自然段由春天的细雨、微风、柳丝、草、花到燕子的顺序背诵。

3、自由背诵。

第三课时

(学习7个生字;完成课堂练习)

一、学习“沾、圈、漾、倦、符、演、赞”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观察识记字形。

3、“集体点拨范写:

“演”字里面有一横,写时不要丢掉;“倦”字的右下部分是“”,不要写成“巳;“漾”的下部分是“永”,而不是“水”。

4、书写练习。

二、完成课堂练习3

1、出示例句“有的横掠过湖面,……“掠”字好在什么地方?

(明确什么样的词称作好词)

2、自己再寻找一些用得好的词语。

想一想为什么用得好?

3、四人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三、积累语言练习

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布置作业,

1、鼓励学生在课外再摘抄一些描写春光的句予。

2、背熟课文。

教学反思:

《燕子》这是一篇散文。

课文描写了燕子的外形和它在烂漫无比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在电线上休息的情景。

本文语言清新明快,描写准确生动。

燕子活泼可爱的外形特点、追赶春天的候鸟习性、轻快灵活的飞行姿态、文静优雅的休息场面,都一一跃然纸上,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春天和燕子的喜爱之情。

 

2、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全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语。

2、背诵两首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是重难点。

教学准备:

收集两首古诗的有关资料;背诵春天的古诗。

教学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咏柳》)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师:

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许多诗人通过诗歌来赞美它,谁来背背有关春天的诗歌?

(指名背通)/今天我们还要随着古代诗人贺知章和朱喜一起走进迷人曲春天,看着他们分别赞美了春天的什么?

二、先学习《咏柳》,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咏、绦",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绦”“妆”“裁”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

(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

(2)“绿丝绦”指什么?

为什么说柳技是“绿丝绦”?

(想象体会柳技的绵长和柔软)

(3)说说自己对“不知细叶谁裁出”的理解和体会(体会柳叶的小巧整齐,体全大自然的伟大神奇)

(4)“二月春风似剪刀”又把什么比作什么?

为什么这么比喻?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

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句来对答。

师:

你看那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真是青翠欲滴啊!

那垂挂下来的万千柳条,柔软绵长,随风摇曳,多像绿绿的丝带!

生: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师:

再看那小巧的新长出来的柳叶,细细尖尖的,整整齐齐的,是谁裁剪出来的呢?

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

四、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学习《春日》)

一、复习导入

指名背诵《咏柳》,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学习《春日》,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泗、滨”。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胜”“泗”“滨”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

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诗旬,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作者到泗水边寻找春天,他看到了什么?

能想象都有什么“焕然一新”吗?

(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积累具体感知“无边光景一时新”)

(2)“万紫千红”是说春天的什么?

能具体说说吗?

(借助图画形象感知花儿的缤纷色彩,春天的美丽景象)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

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旬来对答。

师:

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予,我信步到泗水河边寻找春色,啊,放眼望去,一切都焕然一新了,全没了冬日的苍白和萧瑟。

生:

胜日寻芳渐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师:

人们寻常中都知道有春风,但要是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的景象以后。

你看,春风徐来,各种景象焕然一新,到处万紫千红,百花争艳,有了春风,才有这无边的美景。

生: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四、背诵古诗。

第三课时

(复习旧知;指导书写生字;交流占诗)

一、指名背诵《春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识字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

咏、碧、妆、裁、剪、滨、紫2、出主识记字形,集体交流:

提醒:

咏,用口吟诵,与口有关,故口字旁;泗、滨,与河水有关,左边是三点水旁;绦,与丝织有关、左边是绞丝旁。

裁,与衣服有关,里面是衣字:

剪,用刀来剪,下面是刀字;妆,梳妆,女人常梳妆,右边是女字旁。

3、先描写观察重点笔画,再集体交流:

“裁”是半包围结构,里面“衣”字的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滨”字第七笔是一笔撇,不是两笔;“紫”字的下面“糸”不要丢掉一点。

三、书写练习。

四、拓展阅读: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互相交流,背诵。

五、作业:

背诵古诗给家人听,默写古诗。

课后反思:

《咏柳》和《春日》两首诗学生非常熟悉,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感情朗读、背诵每个环节都非常顺利,但是到了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时就卡住了。

在这一环节,为了让学生自主去探究,让孩子们先在小组里进行合作。

孩子们有的拿出词语手册来解释某些词的意思,大多数能运用书上的注释解释。

当汇报时他们充其量只能把几个知道的意思,生硬地串联起来,整句诗的理解听上去非常别扭。

3、观潮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能发挥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3.能通过思考所提供的问题,理解长句子的意思。

4.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5.能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

教学难点:

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拼读生字,理解“人声鼎沸”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能正确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给课文分段。

3.能展开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二)教学过程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简介钱江潮的成因及观潮的由来。

(2)检查预习情况。

①读准多音字:

闷(mèn)雷薄(bó)雾风号(háo)浪吼(hǒu)

涨(zhǎng)起颤(chàn)动

②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横贯山崩地裂人声鼎沸漫天卷地

③指名读课文,正音。

④同桌互读,评定等级。

(3)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介绍钱江潮。

2.理清文脉。

(1)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同桌交流。

(3)说说各段的段意。

3.想象练说。

(1)自由读第二段,思考:

钱塘江大潮是怎样的?

(2)摘录描写大潮的词句,品读。

(3)展开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潮来时的情景。

①请学生说潮来时的情景。

②评价:

从几方面来说潮来时的情景。

(提倡多角度表述)

③还可以怎么说?

学生准备,练说。

4.作业。

(1)有条理地说潮来时的情景,学生互评。

(2)摘录你认为写得美的词句。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通过思考所提供的问题,理解长句的意思。

2.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能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或景观)。

(二)教学过程

1.学习第二段。

(1)钱江潮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2)你从哪些词句看出钱江潮的壮丽奇特?

①自由读文,选词句品读。

②交流。

③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理清顺序,体会壮丽。

①师出示学生摘录的有关句子。

(幻灯)

②请学生按不同方面排列句子。

③讨论:

为什么不先写声音后写样子?

④说一句赞美钱江潮的话。

(4)理解长句的意思。

①出示长句(课后练习题3),思考:

句子把浪的样子和潮水的声音各比作什么?

②这个句子写出了浪的气势(),声音()。

③这样比喻有什么好处?

(5)拓展:

说一说其他景观。

2.按一定顺序介绍一处景物(或景观)。

(1)确定介绍的景物(或景观)。

(2)想一想,从几方面有条理地介绍。

(3)在四人小组内练说、互评。

3.作业。

(1)按一定顺序,写一个描写景物(或景观)的片断。

(2)收集有关钱江潮的资料。

 

-

4鸟的天堂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陆续”“ 应接不暇 ”造句。

2.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3.学习课文静态和动态的描写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7、8自然段。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大榕树的美丽奇特,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学习本课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难点:

1.抓住课文中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课文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投影机、投影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鸟的天堂”——大榕树给这幅画面增添了怎样奇丽的景象呢?

现在我们就随巴金爷爷一块乘船前去游览。

2.明确学习目标(投影出示)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第二、三段,认识大榕树的奇特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2.学习课文静态和动态的描写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5—9自然段

1.投影出示学法提示。

〔学法提示一〕

自由朗读课文第(5—9)自然段,思考:

①作者按什么顺序描写大榕树?

抓住榕树的哪几个方面进行具体描写?

②理解课后练习题二中的⑴、⑵题。

③完成旁批中的思考与练习。

2.教师提出自学要求:

同学们可以采用“读、想、划、批、说、写”的方法进行自学,注意写字的姿势要端正。

3.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视辅导。

三.学生汇报学习情况

学生汇报,教师边听边点拨。

1.投影出示第7自然段内容。

指名学生汇报榕树的枝干、根、枝各是怎样的?

2.投影出示第8自然段内容。

①榕树的叶子有什么特点?

学生汇报后,指导学生朗读描写大榕树叶子的句子。

②想象“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描写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景象?

③从叶子的多而密,颜色绿得发亮,富有生命力,说明了什么?

3.指导学生用赞叹的语气朗读7、8自然段。

4.学生汇报自学第9自然段的情况。

四.学习课文10—14自然段

1.出示学法提示

①.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是什么时候?

这一次他看到了什么?

②.作者是抓住哪几方面来写鸟的?

③.理解句子:

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2.学生读练,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板书

                   枝干:

不可计数

          榕树     枝:

垂、卧

       (大、美)  根:

垂、伸

                   叶:

多、绿

   第二次:

早晨

                    到处……到处……

             鸟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 

         (多、欢) 叫、飞、扑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要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2、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3、能自己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积累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

   4、积累量词和成语。

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5、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随时记录。

  课前准备:

   1、搜集家乡景色的照片。

   2、搜集一篇描写大自然美丽景色的文章。

   3、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

四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引入:

  师:

小朋友,我门祖国历来以风景优美著称,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金浪翻腾的沙漠,又有多少名山大川,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

我们的家乡在祖国版图上,虽然只占一点点地方,但是也有许多迷人的地方。

让我们互相交流,共同赞美自己的家乡吧:

  二、明确说与听的要求:

  1、讲清你介绍的这处风景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要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

如有小朋友提问,应耐心解答他们的提问。

  2、认真听别人讲,可以补充,可以提问题。

  三、小组同学互相介绍,并评出介绍得最清楚最动人的同学

  四、全班交流,其他人点评或提问。

  五、布置在生活中的交际。

  请父母或其他长辈介绍一处家乡景物。

                    第二课时

  习作

课前准备:

学习本册自读课文:

《我爱故乡的杨梅》

  --、启发谈话,导入主题

1、从了解衢州的柑橘到了解衢州;衢州要创建“旅游城市”我们该做些什么?

(宣传衢州的文化、风景、物产)

2、了解本次习作的要求

二、了解特产——柑橘

1、我们一起来夸一夸我们的家乡,通过赞美衢州的柑橘,赞美衢。

2、说柑橘

(1)要让别人更好地了解柑橘,你认为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介绍?

(2)学生讨论

(3)学生交流,教师板书(柑橘的样子、品种、味道、用途)

(4)学生观察自带的柑橘(看、摸、尝)

3、说柑橘树

(1)柑橘,我们不能不提柑橘树,你们认为一年中哪个季节的柑橘树是最美的?

为什么?

(2)学生讨论

(3)交流板书

板书:

柑橘

故乡衢州

生长春天枝叶茂盛

夏天小花星星般乳白色的花瓣淡黄色花蕊

花香浓郁“十里飘香”

秋天柑橘成熟圆圆的沉甸甸“小灯笼”

有的………有的………还有的………

品种一品红蜜橘“佛手”

样子圆圆的金黄

用途一身都是宝果肉食用

汁水饮料

橘皮籽可入药

我爱柑橘更爱故乡

               第三课时

  修改习作

  一、指名读习作,师生评议。

  可选2—4篇各具特点的习作,扣写得比铰清楚的,想象较丰富的,并加上传说的,或者存在带有共性的缺点。

  评价标谁:

语言是否通顺明白、是否写出了景物的特点、是否有自己的想象

  二、修改习作

  三、老师范读优秀习作。

  四、宽带网

  1、自读教材中的导语。

  2、读自己搜集的描写大自然的文章,勾画出精彩片断。

  3、抄写在采蜜本上。

  4、鼓励学生经常做摘录,养成好习惯。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里的词语。

  2、学生自己读词语,想想你发现了什么

  3、交流:

每个词中两个字的意悬是相反的。

  4、说一说,还发现哪些词有这个特点?

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类似的词语。

  大小多少东西来往

  二、日积月累

  1、我会填

  

(1)自己尝试填一填

  

(2)指名说说是怎样填的,并说几句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

  如:

一(身)羽毛。

  句子: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

  2、读读背背

  

(1)自由读成语

  

(2)指名读,读准生字的音。

认读生字:

姹、紫、嫣、缤、郁、旭、皓、崇、峻、悬、峭

  (3)引导发现:

看看每一行成语有什么特点?

  第一行:

多用于写花草树木的

  第二行:

写日月的

  第三行:

描写山的

  (4)多样读(5)背诵

 

5爬山虎的脚

教学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3.学习生字、词语,积累好词好句。

 教具准备

 1.实物展示台。

2.学生准备水彩笔。

3.爬山虎实物。

 教学课时:

2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过程

 一出示实物,引入:

认识这种植物吗?

对,它叫爬山虎。

你们知道它什么特点吗?

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

看来你真是个会观察的孩子。

叶圣陶爷爷不仅喜欢观察,而且会观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笔下的爬山虎的脚。

齐读课题。

 看看作者是怎么观察的,又是怎么写的,自由读课文。

 二、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三、反馈读书情况。

 1.出示词语让学生认读。

 2.朗读课文,可以让学生小组互读,可以请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其他形式。

重点检查生字、词语的读音。

 四、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读了叶圣陶爷爷的文章,你知道了爬山虎的什么特点?

你有什么感受?

叶爷爷为什么会把爬山虎写得那么生动具体?

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具体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感受作者生动具体的描写和长期细致的观察。

学习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引入语:

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你们曾跟随老师一起领略过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欣赏了世界上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感受了被称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今天老师带同学们更加仔细地去观赏一种植物──爬山虎。

读课题。

 一、请同学们看实物。

 1.你看到了什么?

 2.有什么特点?

 3.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说吗?

 4.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怎样呢?

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5.读了有什么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