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星机械263.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62848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1.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星机械26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双星机械26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双星机械26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双星机械26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双星机械26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双星机械26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双星机械26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双星机械26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双星机械26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双星机械26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双星机械263.docx

《双星机械26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星机械263.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双星机械263.docx

双星机械263

双星机械

第26期

双星机械总公司2006年8月10日

机械总公司

 

表彰创新能手、三个质量标兵

为及时总结创新、三个质量工作经验,发动全员掀起新一轮的创新热潮,用更多的创新成果向集团创新、三个质量大会献礼,7月30日,双星机械总公司召开了创新、三个质量暨上半年工作总结表彰大会。

所有机关后勤人员及部分一线员工共500多人参加了大会。

会上,机械总公司张成良总经理代表班子对今年上半年的创新和三个质量工作进行了总结。

同时,张总还分析了下半年的市场形势,找出了公司内、外部面临的不利因素和存在的差距,并从三个方面制定了应对措施。

会上还对50名创新能手和“三个质量”标兵进行了表彰,并号召广大骨干员工向他们学习。

通过这次大会的召开,尤其是广大干部员工看到机械总公司在如此严峻的市场形势下所取得的成绩,信心更足了,大家纷纷表示:

要以总裁创新、三个质量理论为指引,以创新能手、三个质量标兵为榜样,勇于创新,战胜不利因素,顺利完成集团党委制定的全年工作目标。

机械总公司

举行经理利润承包签字仪式

8月2日下午,机械总公司在会议室举行了平台经理、市场经理市场化利润承包签字仪式,7名经理在《利润承包合同》上郑重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这是机械总公司的市场化运作的一个新里程碑。

由此,机械总公司已经完成了一线员工——车间主任——机关后勤人员及车间二三线人员——公司、平台经理所有层次的市场化改革。

利润承包后,在分配上,打破了所有经理的年薪制的分配方式,而是根据承包单位创利润的多少拿提成,并实行上不封顶、下不保底、每月兑现的分配方式,利润多就多拿提成,若当月没有利润或者亏损只发800元的基本生活费,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增加了各公司、平台经理的压力,激发大家的工作积极性,促使大家抓住生产经营中的主要矛盾,有的放矢地抓好全面管理。

另外,为保证利润承包后各项管理能有新提高,机械总公司还将资金占用、创新、质量、安全生产、文化建设等各项管理责任写进了各公司、平台经理的承包合同,以此增强各公司、平台经理的责任心,为战胜不利因素打好管理基础。

□陈照芹

“金牌老板”走进考场

8月4日,机械总公司在职工餐厅里举行了“金牌老板”理论考试,40多名“金牌老板”参加了考试。

为全面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从5月份开始,机械总公司利用业余时间举办了“争做金牌小老板”综合素质培训班,经过两个多月的培训后,为了检验员工的学习效果,公司举行了此次培训班学员结业考试。

本次考试采取闭卷考试的形式,试题全部从培训授课内容中选择,并重点突出高端产品知识,如 铸机公司突出了重点发展的高端产品——砂处理设备基本知识;而清理设备则重点放在钢板清理线等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上。

以培训班的形式对机械员工进行集中、系统的技术技能培训,为机械总公司在“质量年”打好人才基础、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做好了铺垫。

在此次考试中,参加培训人员考试全部合格,其中16人取得了比较优秀的成绩,标志着机械总公司举行的第二轮全员素质教育培训取得了阶段性成功。

□刘思顺

安装平台一车间

 

“质量递进奖励”激起提质新高潮

“现在,大多数员工都不用管理人员督促了,大家都能按照总裁‘诚信做人、诚信做事’的要求,主动抓好产品质量了。

”机械总公司安装平台一车间承包人张金孟说,该车间员工何以有这么大的转变呢?

“员工质量意识提高这么大,与车间推行‘质量递进奖励’管理法是分不开的。

”张金孟介绍说。

过去,该车间抓质量时考核的多,奖励的少,造成员工被动抓质量的多,主动抓质量的少。

自机械总公司对车间实行利润考核后,安装一车间认识到:

提高产品质量是降低成本、增加利润最有效的方法。

为进一步增强员工的质量意识,该车间在对质量意识不强的员工进行“高压”考核的同时,创新推出“质量递进奖励”管理法。

即:

无论过程控制还是最后验收,如果产品无任何质量问题,工费可上浮8%,如果连续多台产品无质量问题,每递增1台产品工费再上浮1%。

如果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取消其上浮资格,并按竞标合同进行考核。

推行“质量递进奖励”管理法后,车间形成了“一手抓考核,一手抓激励”的质量管理新格局,使广大员工认识到质量的好坏是直接影响到自己收入的大问题,激励他们不断提高工作质量,抓好产品质量。

如:

钳工装配班组陈世亮班,是车间有名的质量管理先进班组,曾多次获得车间“质量信得过班组”、“质量诚信班组”。

推行“激进管理”后,该班组的质量意识更强了,近期,该班组装配的Q37150清理机、S2512L树脂砂砂处理线等设备一次交检合格率均达100%,得到了车间的奖励。

该车间的董彦军班看到同样一台产品,自己班比别的班组提前完成,收入却比人家低,这才真正认识到了产品质量的重要性,他们一改过去“重产量、轻质量”的不良习气,主动提高工作质量,在装配Q378C清理机时仔细、认真,即使再细小的失误也会立即返工……在班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产品质量也实现了“零缺陷”,得到了工费上浮8%的奖励,董彦军班也因此多收入200元。

尝到甜头后,他们更加注重产品质量,近段时间,该班组连续5台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100%。

“质量递进奖励法”的实施,使干好产品质量增加收入成为员工的共同目标,有效促进了车间整体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7月份,安装平台一车间产品一次交检率达到100%。

□石发辉

加工平台钣金车间

“三级”升“五级”细化标准铸精品

近期,机械总公司加工平台钣金车间认真学习汪总裁创新理论,为培养员工干质量精品的意识,该车间积极创新质量管理方法,将产品质量从三个等级细分到五个等级,并对达到“优、良”等级的产品给予一定的奖励,激励员工提高了质量标准,促进了车间整体质量水平的提高。

过去,钣金车间将产品质量划分成合格品、次品、废品三个等级,质量标准分的不细,造成部分员工对产品质量要求不高不严,只是将质量标准定位在“只要干出合格品就行”上,缺乏对产品质量精益求精的意识。

尤其是实行市场化竞标、合同化考核后,部分班组为多干活、多赚钱,放松了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导致车间整体质量水平不能有新提高。

针对这一问题,钣金车间承包人王义勤积极创新管理方法,通过借鉴总公司的质量ABC管理法,进一步细化了质量标准,在废品、次品、合格品三个等级的基础上,增加了优级品和良级品两个等级,并制定了完善的评级标准和考核制度。

车间规定,合格品得100%的竞标收入,次品得50%的竞标收入,废品取消竞标收入,而良级品和优级品在得全额竞标收入的基础上,给予5-10%的质量奖励。

通过细分质量标准,真正让那些重视产品质量、对产品精工细做的班组得到好处,坚定他们继续干好产品质量的信心,让不重视产品质量的班组得到惩罚,从而督促他们不断提高质量标准,用人品干好产品。

同时,该车间还及时树立质量典型,用典型带动其他员工,如杨忠亮班焊接的Q6925清理机抛丸室被评为“优级”产品后,车间不仅奖励该班组30工时,还将其作为典型在车间推广,从而带动其他班组提高了干质量精品的积极性。

刘立新班为使产品质量达到“优级”标准,他带领班组成员对每一个细节都严格要求、精工细做,近日,他们班焊接的QSC20整车清理机前附室壳以优美的外观质量、均匀的焊缝质量、精确的制作尺寸,被评为“优级品”,也得到了车间的奖励。

班长刘立新高兴地说:

“以前干一台QSC20室体合格品竞标收入是3600多元,现在干成精品要比以前多拿400块钱,干成精品就是不一样,质量干得越好,收入就越高!

对产品质量进行细化管理后,有效提高了员工的质量意识,推动车间整体质量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7月份,钣金车间的质量合格率达到了99.98%,并且有6个班组所干产品被评为“优级品”,4个班组所干产品被评为“良级品”。

□丁久霞刘跃宝

安装平台二车间

班组争挣质量分

近期,机械总公司安装平台二车间认真学习汪总裁“三个质量”理论,推行了“产品质量打分”管理法,并对设备以质论价,此举进一步增强了员工的质量意识,掀起了“挣质量分、赚质量钱”的热潮。

“产品质量打分”管理法的具体做法是,班组竞标装配的设备完工交检时,车间组织质检员和班长成立质量督查小组,代表用户严格按照《产品质量检测标准》进行打分,然后根据得分多少兑付给班组不等的竞标工时。

比如说,设备的各检测项目一次交检时都达标,得100分,班组可得全额竞标收入;如果不达标得了98分,班组只能得98%的竞标收入;如果各项检查结果优于检测标准,便可得到质量加分,班组的竞标收入就可随之上浮。

通过产品质量打分,真正让员工认识到“只有干好产品质量,自己才能增加收入”的道理。

“产品质量打分”管理法实施以后,有效提高了员工干质量精品的意识,现在,各班组不仅严格按照工艺要求安装,还采取多种途径提高产品质量。

如张强组装配内胎硫化机时,因有一螺栓紧固不牢被扣了5分,质量工资也少拿了46元,这让他们认识到了质量面前无小事的道理。

近期,该班组在安装外胎硫化机时,主动联系质检员和工艺员询问安装时应考虑的问题,应注意的事项,并且他们边装配边检查,结果交检时获得了满分,拿到了全额竞标收入。

董仲伟班为多挣质量分,在产品装配完工后,董仲伟总是要求班组员工先自检、互检打分,查出问题整改后,最后才让质量督查小组打分,凭着严谨质量态度,该班组的装配质量上了一个新台阶。

前不久,该班组装配的平板硫化机,因装配精细,管道连接流畅,检查中没有发现任何质量不合格项,并且有2个检测项目优于检测标准,得到了15分的加分,质量工资也多收入了127元。

车间推行“产品质量打分”管理法后,员工的质量标准提高了,诚信意识增强了,产品质量得到了更好的保证。

5月份,刚开始打分时,班组的质量平均分只有94分,而7月份,质量分达到了98分,提高了4个百分点。

□季付高

加工平台一车间

车间管理“问计”员工

集团班组建设动员教育交流大会后,机械总公司加工平台一车间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为调动员工参与车间管理的积极性,该车间改变工作方法,在推出每一项管理或制定每一项管理制度时,都首先问计于员工,得到了员工的好评,收到了较好的管理效果。

在以前的管理中,一般来说,都是管理人员根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规定等,有时制定制度时没有站在被管理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制定的制度难免有一些不妥之处,不仅引不起员工的共鸣,甚至会限制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参与车间管理的主动性。

针对这一问题,车间承包人孙元国创新推出了“车间管理提前公示法”。

即车间制定的每一个制度、措施、规定等,在实施前先在全车间进行公示,公示期间,大家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都可以献计献策,车间进行修改后再在车间试行,试行中大家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继续提建议,争取使管理制度更加合理、完善、科学、有效,以更好地约束、激励员工,促进各项管理的全面提升。

该管理法实施后,车间制定、修改管理制度8个,理顺工时定额6次,制定管理措施9个,通过提前公示,员工的意见少了,参与车间管理的积极性提高了,车间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也增强了,整体管理也提高了。

如:

车间制定《电量考核制度》第一个月,由于用电基数测没有摸准,造成用电考核失当,有的机台干活多,用电量少,车间却对其奖励很少;而有的机台干活少、用电多,车间却对其处罚很少,甚至个别还奖励了,车间员工对此都感到不公平,于是就向车间提出了意见,要求重新调整。

收到员工意见后,车间立即分析了原因,原来是在测算每小时用电量时,由于只对生产计划工时进行了分摊,而工装、维修件等零活工时却没有分摊用电量,造成每小时用电基数不准,出现了考核失当的问题。

在全面考虑用电因素后,车间先后两次调整了用电基数,实现了用电量的正确考核,进一步提高了员工节能降耗意识。

7月份,该车间在入库工时与6月份基本持平的情况下,用电量却降低了9%,充分显示出该项管理创新的现实意义。

□杨顺安

加工平台二车间

创新管理破“瓶颈”

近期,机械总公司加工平台二车间在汪总裁创新理论的指引下,为解决竞标合同人为原因拖期的问题,创新实施了“竞标合同倒序排查法”,提高了合同执行率,得到了下工序的好评。

今年以来,橡机公司依托双星名牌优势,国内外市场全面开花,不断增加的订单给公司生产带来了巨大挑战,这对生产任务本来就很紧张的加工二车间来说,压力尤为突出,虽然该车间与员工签订了包括质量和工期等要求的竞标合同,但由于工件品种多、工期紧,还是经常出现部分工件拖期的现象,造成车间工作非常被动,工件拖期已成为该车间的管理“瓶颈”。

为解决这一管理瓶颈,该车间创新实施了“竞标合同倒序排查法”,根据竞标工期,提前用电脑对竞标合同进行“梳理”,排查出未完工的工件,然后让工序承包人落实原因,制定出解决措施并督促操作工及时完成。

此管理法实施后,减少了工件人为拖期问题的发生,促进了竞标合同的按期完成。

如,前段时间,通过对将要到期的4台平板硫化机加工任务进行排查,发现4种工件因工序周转不及时停在“半道”上了,对此,工序承包人督促操作工及时将工件转到下工序,为下工序赢得了时间,保证了工件的按期完工。

同时,该管理法还结束了以前“拉网式”梳理竞标合同的方法,通过编制电脑程序,提高了排查效率,减轻了工序承包人的工作压力,工序承包人可腾出精力抓质量、抓竞标合同的考核,而不是放在查找未完工工件上。

工序承包人于建学感慨地说:

“以前大部分时间忙于排查缺件,虽然忙的团团转,但还是经常出现失误,现在有了‘竞标合同倒序排查法’,压力也减小了,工作业绩反而上去了。

□丁月升

看电视搞创新

机械总公司加工平台铸造车间造型二组组长王胜步有一个爱好,就是看电视,电视中许多一闪而过的镜头,总能给他带来创新的灵感。

这不,高露洁牙刷广告又给他带来了创新的灵感。

一天早晨,王胜步兴冲冲地拿着一个用盒子包起来的东西找到我,说是要进行一项现场验证。

到了清砂工位后,他拿出盒子里的东西——高露洁最新推出的三面牙刷!

我疑惑地看着他,“这段时间,我们在给一些小型铸件涂刷防锈漆时,由于内腔空间较小,而且形状复杂,容易出现刷漆不到位的质量问题,我昨天在电视里看见这款牙刷,如果根据这款牙刷的功能,稍微做一下改进,取代现在使用小毛刷,刷漆不到位的问题肯定能解决,现在我们就做一下试验。

”王胜步说。

经过现场一番测试,结果还真如他想象的那样,刷油不到位的问题果然解决了,作为工艺员的我不禁汗颜:

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王胜步看电视搞创新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创新就在身边,关键在于是否用心去发现。

只要我们用创新的眼光来看待工作遇到的小问题,把这些小问题当成创新的重点,改进一个落后工作习惯,甚至是改变一个操作动作,都将成为我们创造价值的有效途径。

□梁勇

干好产品质量心中无愧

徐念德是机械总公司加工平台特铁车间的一名上料工,在此工序上工作有10多个年头了。

一直以来,他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坚持用良心和道德做好称重上料工作,用诚信赢得了广大员工的好评。

上料工作虽然单调,但需要百倍的细心与良心,容不得半点马虎,否则就会因上错料出现批量废品,给公司造成惨重损失。

工作时,他总是提醒自己细心再细心,每天3-4吨的原材料要用手一点一点拾起来,一份一份称重,称重完后再一点一点放到一米多高的炉台上,但他从不感到絮烦,从不嫌累。

每次上完料后,他都坚持对照料单一份份核对一遍。

有时看到合金料块过大,为不影响融化效果,他就用铁锤一点一点砸碎,合金材料非常坚硬,等砸够数量时,两臂已是酸痛不堪。

有时别人劝他,没有必要那么认真,少上或多上一点无所谓。

但他总是憨厚地笑笑说:

“累点没关系,可不能昧着良心。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7月份的一天晚上,特铁车间原计划熔炼一炉高铬炉料,由于生产计划调整改为熔炼低铬炉料,通知徐念德时已是晚上10点了,看到炉台上早已上好的高铬炉料,他犯了愁,怎么办?

4吨多重的炉料需要重新调整配料,这就意味要把原材料从炉台上全部拾下来,再一份份重新过秤配料。

说实在的,凭他多年的工作经验,调整炉料无需重新过秤,只要估算一下添添减减便无大碍,别人也劝他差不多就行了。

可他就认死理,他说:

“工作要讲良心,只有干好产品质量,我问心无愧!

”他没有多说什么,一个人默默地从炉台上将材料都拾了下来,然后按照低铬炉料单重新过秤配比后又放到炉台上。

就这样,一晚上的时间里他硬是一个人将5炉近4吨重原材料搬了两个来回,虽然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但他还是高兴地跟别人说:

“我按照总裁‘诚信做人、诚信做事’的要求去做了,累点也值!

□吕文正

新体制让刘荣波从“后进”变成“先进”

“刘荣波变了!

”认识刘荣波的员工都这么说,“以前的他不是不按期完成竞标任务,就是出现质量问题。

而现在的他不但质量意识提高了,而且还积极参与创新呢。

刘荣波是机械总公司加工平台钣金车间汽下料班的一名普通员工。

过去,钣金车间气下料组专业性强,人员少,车间采用了“计划分配”式的管理方法,员工干多干少一个样,按天数平均分配工资。

刘荣波忙忙活活一个月下来,结果和“吊儿郎当”的职工拿一样的工资,严重挫伤了他的工作积极性,慢慢的,他的工作劲头没了,也变的“吊儿郎当”,养成了拖拉的工作习惯。

钣金车间主任王义勤发现这一问题后,及时对机制和体制进行了调整,将这两个下料班整合成一个大班,并打破传统的“大锅饭”分配方式,对所有下料计划实行竞标,员工按完成竞标任务的多少发工资。

新机制给汽下料班增添了无限的活力,也给刘荣波搭建了一个施展才能的广阔舞台。

他一该过去拖拖拉拉的工作作风,干起活来非常卖力。

前几天,刘荣波夺标了一批法兰毛坯件下料任务,合同规定这批工件当天下午就要交货。

市场需求就是命令,接到任务后,他立即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中,到了中午下班时间,别人都下班回家吃饭了,依旧在忙碌着……汽下料工作都是露天作业,在炙热的太阳底下,豆大的汗珠不断从刘荣波脸上滚落,有时汗珠会滚进眼里,涩涩发疼。

在他的努力下,提前3个小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任务,保证了下工序的正常生产。

机械总公司按照集团部署,开展“我们究竟为谁干”大讨论教育活动后,通过参加讨论,更让刘荣波认清了工作目标,明白了“只有创新地干、认真地干才能体现自身价值”的道理。

工作中,他想方设法利用创新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

以前,用自动切割机切割100mm以上的厚钣时,由于氧气供应不足,所以很难保证切割质量。

为解决这一问题,刘荣波用铜管焊接了一个三通氧气线接头,用三通接两瓶氧气。

切割过程中,两瓶氧气循环使用,解决了氧气供应不足的问题,保证了切割质量。

刘荣波还创新双模硫化机横梁切割工艺,直接按照产品实际尺寸切割,省掉加工工序,每台横梁可节约加工费和原材料费用近2000元。

现在,由于刘荣波工作劲头足,他的收入也提高了,他高兴地说:

“公司推行内部市场化,让我真正体会到了工作是为自己干的,创新也是为自己创的,现在有付出就有收获,不好好干才是傻瓜呢……”

□刘跃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