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版散文导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6401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版散文导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教师版散文导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教师版散文导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教师版散文导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教师版散文导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教师版散文导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教师版散文导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教师版散文导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教师版散文导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教师版散文导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版散文导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

《教师版散文导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版散文导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师版散文导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

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

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找线索的方法:

①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②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③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六、散文的主题:

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

命题趋势上,多数作品涉及到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冲突,体现了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眷恋,对现代化的反思与批判,尤其是探讨农耕文化、乡村文化对现代人类的拯救问题。

七、散文的语言:

①质朴、自然、平实;

②生动、形象、明快;

③深刻、隽永、含蓄;

④华丽、优美、典雅;

⑤幽默、诙谐、辛辣第一讲分析文章的结构特征理解词义、句意一、考点解读与突破:

分析文章的结构特征见《新课标》(学生)P50理解词义、句意见《新课标》(学生)P55二、要点总结:

分析文章的结构特征见《新课标》(学生)P51、53理解词义、句意见《新课标》(学生)P56、58三、例题导练:

哲理散文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24分)江南雨巷董滇宁①有人说,江南的小巷是历史留给现实的入口。

是啊!

雨后的江南小巷是心灵的圣地,心在红尘中沾满尘埃,不能辨识来去,不妨就让这江南雨巷的烟雨旧梦浸润你已疲惫的心灵!

②轻轻地走入小巷。

暮春的细雨在两旁的瓦楞上跳跃,忽而又顽皮地跳到青石板的路上,和他们在青石板上的伙伴们嬉闹着、喧哗着。

踩在青石板的路上,这一刻,随着细雨,滑入历史的最深处?

?

③撑着油纸伞,血管里冲涌着莫名的悲与喜,呼吸着空气里的清新,和岁月积淀下来的味道;

江南的盛世在烟雨中落下了帷幕,惟有这雨后的江南小巷,褪尽铅华,延展着世人的想象。

④空气中浸透着静谧。

幽远的小巷中,我的移动和杂着雨儿们的跳动,成全了小巷的生动。

小巷的两边是安然矗立着的老屋子。

一幢幢灰瓦白墙的老屋子,饱受了风雨的侵袭,彰显着一种沧桑积淀后的黯然。

灰白色的墙面在斑驳间隐现时光的痕迹,青黑的瓦片耐不住寂寞,邀了几根闲草做伴。

⑤几间铺子半敞着门面。

铺内,几人横靠着帐台边的木柱,正在打盹;

忙碌着的小二,手脚极为麻利地端茶递水之间,仿佛都不会激起哪怕一丝尘屑的飞扬。

大多数的屋子已是人去楼空,一把铁锁,锁住了一屋子的寂寞春秋。

透过门扉间的夹缝,瞅见一口八角的古井,井沿上残留着几片风吹落的树叶;

眨眼间,似乎看见一个梳着两条小辫儿的蓝衣少女蹲在井边,手中拿着极粗的衣槌,露出一口极白的牙齿,对着这边轻轻地微笑;

一阵风吹过,扫落了井沿的树叶,也带走了姑娘的影像?

依然是个空落落的院落,一把生了锈的铁锁!

⑥雨停了。

收起纸伞,听着檐下滴答的水声,由心底升腾起一种恍如隔世的落寞。

风儿抚过脸颊,把雨的湿气驻留在我的眼窝。

眼前的小巷变的迷蒙,心在此刻却显得犹为的澄净。

⑦一些墨绿的青苔粘在墙角,吮吸着雨露,淡漠了这多情的江南,绵绵的愁绪。

抬眼望去,一只燕子飞掠而去。

是否是从王谢堂下飞出的那只?

可还能在这物是人非之外,辨识出你的故居吗?

⑧巷的尽头,是一座小石桥。

扶栏上的雨滴落入水中,荡起一层层的涟漪。

在繁华与颓废之间,吹箫女子的面庞有了几多的改变?

碧波还聚而来的,不是那提着油纸伞的栗色长发,却是那伤心桥下的惊鸿艳影。

⑨沉浸在江南的幽幽梦幻里,抬头,眼前已是那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街市。

回望小巷,雨后的它显得更为平静与安宁。

寥落的水泡,在小巷的那头冉冉升空;

街市这头袭来一阵强流,一瞬的光景,五彩的霓虹映亮整个天宇,嘈杂与躁动在这个世界中无限延伸!

小巷深处隐隐透出的阑珊灯火,闪动着清亮的光芒,也足以照亮夜归人的路!

一座小桥,两方天地,是两势对立下的无奈疏离,也是历史白描地书写下的自然并存!

是也罢,不是也罢,小巷犹在,而雨——今年下,明年下,一千年以后,还会下。

⑩走过雨巷,别无其他,清香盈鼻.11.解释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分)①江南的小巷是历史留给现实的入口。

(2分)②雨后的江南小巷是心灵的圣地。

(2分)2[对应考点]:

语句的含意[考点阐释]:

“句子理解”是散文阅读常见题型。

主要考查两类句子:

含蓄句子理解和重要句子理解。

重要句子是指那些对表现整个作品主题思想,深化、揭示文段主旨或标示文章脉络层次的语句(如文眼句、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等)和修辞句、哲理句。

答题指要:

①由词语而句子,即根据关键词语、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关系理解。

②由形式而内容,即根据句子的结构特点、修辞手法,以及句子的语气语势,理解句子所表现的形象和事理。

③由篇章而语句,即在。

句子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句子的真实含义,不可以偏概全、管中窥豹。

具体做法:

①有关键词语的句子,可以抓住关键词加以替换理解。

②使用修辞的句子,应先将修辞手法还原,还原它真实的意思,再说这种手法的作用,最后说作者的感情。

③抽象含蓄的句子可以具体化,生动具体的句子可以概括化。

④结构复杂的句子可先切分层次,化复杂为简单,然后按简单的句子体会。

[参考答案]:

①江南的小巷让人从现实世界回溯到历史之境中。

(2分)②雨后的江南小巷让人心绪宁静,心境平和,让人暂离现实的纷繁,暂脱尘世烦扰。

(2分)12.文中第③段说:

“撑着油纸伞,血管里冲涌着莫名的悲与喜。

”综观全文,“莫名”实际上已“有名”,请概括说明这“悲”与“喜”的具体内容。

(6分)[对应考点]:

分析结构思路[对应阐释]: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有一个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一般到具体的过程。

根据写作意图和表现主旨的要求,如何选择组织材料,如何使写进文章的材料条理化、有序化、整体化,这都要通盘的考虑、妥当的安排和周密的布置,这一思维的过程就表现为文章的思路。

阅读文章,实际上就是尽可能沿着作者思维的轨迹再走一遍,从而达到更深刻、更有条理地把握文章谋篇布局的目的。

一般思路是:

缘起—描述(对象)—联想—感悟。

文章的思路通常表现在文章的取材、线索、顺序、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段落层次的关系等方面,理清文章思路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

例如

(1)散文通常都有叙事、抒情、写景的线索,抓住线索就等于把握了文章意脉。

(2)从文章结构看有总分式、对照式、并列式、递进式等结构形式,理出结构层次,思路也就清楚了。

(3)通常是从各段内容的综合归纳入手,有主句的段,把主句画出来,内容相近的段落可以合并概括。

没有中心句的段落,要归纳出每段的要点,从而了解作者思维流程中的每一个凝聚点。

悲:

①心在红尘中沾满尘埃,不能辩识来去。

(或:

尘世纷扰,心灵疲惫)(1分)②江南盛世不再,小巷四处透露着沧桑、落寞与黯然。

(1分)喜:

①雨后的江南小巷,虽褪尽纤华,但依然延展着世人的想象。

(实与虚)(2分)②走过雨巷,别无其他,清香盈鼻,内心暂得宁静与慰藉。

(景与情)(2分)13.第⑤段中描写的井边“蓝衣少女”与戴望舒诗歌《雨巷》中描写的“丁香一样的姑娘”有什么不同的作用。

(6分)[参考答案]:

本文描写的井边的“蓝衣少女”主要作用是以动写静,表现小巷的幽雅与宁静,(2分)同时“姑娘”的影像出现又消失增加了小巷的虚幻感和历史的沧桑感。

(2分)戴望舒的诗歌《雨巷》中的“丁香一样的姑娘”是诗人美好理想的象征,这种理想又是渺茫的、难以实现的。

(2分)14.文章主要写江南雨巷平静与安宁,但是第⑨段却写现实的嘈杂与躁动。

试从散文的情感表达的3角度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妙处。

(8分)[参考答案]:

①作者用现实的嘈杂与躁动反衬江南小巷的平静与安宁,从而表现出作者别样的思绪:

现实紧张浮躁,侵扰人心。

而江南小巷抚慰受伤的心灵,使人超脱于现实,让人得到慰藉。

(6分)②作者对过去的美好事物正在逐渐变得模糊,并被眼前的嘈杂与躁动取代而倍感落寞。

(2分)(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四、巩固练习见《同步训练》学生P24、27第二讲分析散文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一、考点解读与突破:

见《新课标》(学生)P60二、要点总结:

见《新课标》(学生)P61三、例题导练:

叙事散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写给母亲贾平凹人活着的时候事情多,不管白天和黑夜。

人一旦死了,日子就堆起来了。

算一算,再有二十天,我妈就三周年了。

这三年里,我一直有个奇怪的想法,就是觉得我妈没有死,而且还觉得我妈自己也不以为她就死了。

常说人死如睡,可睡觉的人是知道要睡去,却并不知道在什么时候睡着的呀。

我妈跟我在西安生活了十四年,大病后医生认定她的各个器官已在衰竭,我才送她回棣花老家维持治疗,在老家每日输液。

她也清楚每一瓶液体输完了,儿女们会换上另一瓶液体,所以便放心地闭了眼躺着。

到了第三天的晚上,她闭着的眼再没有睁开,但她肯定还是认为她在输着液体,没有意识到从此再不醒来。

因为她躺下时,还让我妹把给她擦脸的毛巾洗一洗,梳子放在枕边,她系在裤带上的钥匙没有解,也没有交代任何后事。

三年前,我每次打喷嚏,总要说一句:

这是谁想我呀?

我妈爱说笑,就说:

谁想哩,妈想哩!

这三年里,我的喷嚏尤其多,往往错过吃饭时间,熬夜太久,就要打喷嚏。

喷嚏一打,便想到我妈了,认定是我妈还在牵挂我哩。

我妈在牵挂着我,她并不以为她已经死了。

我更是觉得我妈还在,尤其当我一个人静静地待在家里,这种感觉就十分强烈。

在写作时,我常常突然听到我妈在叫我,叫得很真切,一听到叫声,我便习惯地朝右边扭过头去。

从前我妈坐在右边那个房间的床上,我一伏案写作,她就不再走动,也不出声,却一直看着我,看得时间久了,她就叫我一声,然后说:

世上的字你能写完吗?

出去转转。

现在,每次听到我妈叫我,我就放下笔走进那个房间,心想我妈从棣花来西安了?

当然,房间里什么也没有,我却要立上半天,自言自语:

我妈是来了又出门,去街上给我买我爱吃的青辣子和萝卜了。

或许,她在逗我,故意藏到挂在墙上的她的那张照片里,我便给照片前的香炉里上香,说上一句:

我不累。

整整三年了,我给别人写过十多篇文章,却始终没给我妈写过一个字,因为所有的母亲,在儿女们眼里都是伟大又善良的,我不愿意重复这些词语。

我妈是一位普通的妇女,她缠过脚,没有文化,她的户籍还在乡下,但我妈对我来说是那样的重要。

已经很长时间了,虽然我再也不为她的病4而提心吊胆了,可我出远门时,再也没有人啰啰嗦嗦地叮咛着这样,叮咛着那样,我有了好吃的好喝的,也不知道该送给谁去。

在西安的家里,我妈住过的那个房间,我没有动一件家具,一切摆设还维持原模原样,而我再没有看见过我妈的身影。

我一次又一次对自己说,我妈没有死,她是住回乡下老家了。

今年的夏天太湿太热,每晚因湿热醒来,恍惚里还想着该给我妈的房间换个新空调了,待清醒过来,又宽慰自己,我妈在乡下的新住处,应该很清凉吧。

三周年的日子一天天临近,乡下的风俗是要办一场仪式的,我准备着香烛花果,要回一趟棣花了。

但一回棣花,就要去上坟。

现实告诉我,我妈是死了,她在地下,我在地上,阴阳两隔,母子再也难以相见,顿时热泪肆流,长声哭泣!

(1)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恰当两项是(5分)()A.第2段中“这三年里,我一直有个奇怪的想法,就是觉得我妈没有死”一句,为全文怀念母亲奠定了感情基调,时也起到了引起下文的作用。

B.第3段中,作者一打喷嚏,就想起母亲,认为母亲在想他,这是因为作者太想念母亲,加上不按时吃饭、熬夜太久,以致身体不适而胡思乱想。

C.第4段“我便给照片前的香炉里上香,说上一句:

我不累”一句,既表达了作者思母心切、告慰母亲之情,又说明了作者是一个迷信的人。

D.第5段“整整三年了,我给别人写过十多篇文章,却始终没给我妈写过一个字”的原因是,母亲是一个极其普通的妇女,她缠过脚,没有文化,户籍还在乡下,作者不知从何写起。

E.第6段“在西安的家里,我妈住过的那个房间,我没有动一件家具,一切摆设还维持原模原样”既写出了作者借物思人、对母亲的深深思念之情,又表达出其内心深处认为母亲仍旧活着之意。

AE(5分)(答对一项得3分,答对两项得5分)

(2)文中划线部分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

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表达特色[考点阐释]:

熟记使用频率较高的表达技巧的名称,如“动静结合”“以小见大”“虚实结合”“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卒章显志”“对比”“反衬”“象征”等;

注意表达效果的术语。

答时分两步:

①确认该句(段、篇)所用的表达技巧(若问“哪些”,切不可只答一种)②依据表达技巧的作用,并紧扣内容、文句作答。

特别提醒:

①注意题干中“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概念的异同。

答题时先“狭”后“广”,即先从狭义的表现手法(如象征、衬托)考虑,后再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考虑。

②多角度切入和分析。

在没有限制、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条分缕析,答的更全面详尽,以增加保险系数。

动作、语言描写。

(1分)母亲“不再走动,也不出声”是生怕干扰了我的写作,“一直看着我”而且是“很久”,体现了母亲对我的慈爱;

母亲的语言突出了她对我身体的担心,(3分)塑造了一个既关心儿子的事业,又为儿子的健康操心的慈母形象,(1分)如此清晰的记忆,又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之情。

5(3)文章最后一段“现实告诉我,我妈是死了,她在地下,我在地上,阴阳两隔,母子再也难以相见,顿时热泪肆流,长声哭泣”一句有什么作用?

(6分)[参考答案]:

表现了作者不得不面对母亲已死的事实,抒发了内心的极度悲痛之情;

与前文几次提到的“我妈没有死”对照;

深切地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痛悼与怀念,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4)古人常讲“子欲养而亲不待”,文中哪一句话可以看出这一点?

请结合本文内容,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你对这句古语的理解。

从第5段“我有了好吃的好喝的,也不知道该送给谁去”一句可以看出。

(2分)亮明自己的观点,2分;

结合文本内容分析阐述,3分;

联系自己实际,1分。

四、巩固练习见《同步训练》学生P29第三讲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作品主题散文的探究性阅读一、考点解读与突破: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作品主题见《新课标》(学生)P63散文的探究性阅读见《新课标》(学生)P68二、要点总结: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作品主题见《新课标》(学生)P64、66散文的探究性阅读见《新课标》(学生)P70三、例题导练:

抒情散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老房子与蒲公英永新人春节前大弟回了一趟老家。

一个族弟的小孩结婚,找到了他,他回去随礼,顺便喝杯喜酒。

说是族弟,其实早在五服之外了,因为我家自曾祖至父亲一辈都是单传。

在这个村上没有血缘亲近的人了,远房的邻居也就当族亲来往。

大弟回来说,我家的老房子不行了,长期没人住,年久失修,还多处漏雨,怕是要坍塌了。

说着说着,大弟脸色凝重,神情戚然。

我又何尝不是。

这栋两层二十间大瓦房,是父母带着几个姐姐像燕子垒窝一样,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用双手垒起来的。

这当中他们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汗,只有星星知道,月亮知道。

记得那时候,我只有十岁左右,早上起来,经常见不到大人。

他们天没亮就走了,去五十里开外的深山扛木头。

回来的时候,我们多半已经睡了,只依稀听到卸下木头的咣当声,然后就是他们像牛一样饮水的咕噜声。

房子建成了,没几年我们姐弟也长大了,一个个像小鸟一样飞走了,只留下年迈的父母守着这偌大的房子。

长期繁重的劳作损坏了他们的健康。

父亲老了之后经常腰痛,母亲的一个大关节变了形,最后几年无法正常行走。

即使这样,他们也不愿意离开老屋。

两位老人,守着空荡荡的大房子,叹息着说早知道建这个房子没人住,就不吃这个苦了。

父母离世之后,这房子就真的没人住了,空了。

这是父辈用血汗换来的一个家,我们没有理由抛弃她。

我们兄弟商量着继续请人维修,请人看护。

6大弟说,到我们这一辈,房子还在,我们走了,房子可能也就没了。

他说得很凄然。

岁月无情,会将一切带走,我们又能做什么呢?

我想起小时候经常拔猪草的一个地方,就在我们村庄后山的背面。

早年这里也是一个村庄,叫老背村,有几十户人家。

母亲说,在我们出生前的几年,这个村子的最后一位老人死了,整个村庄就没人了。

房屋坍塌之后,宅基地陆续被我们村庄的人开垦出来,成了肥沃的菜地。

我们在菜地里拔猪草的时候,还经常可以捡到一些钱币、瓷片什么的。

而倒塌房屋的墙基,还都规规矩矩地围着,似乎在证明着这里曾经有人生活过。

破败的墙基边上,到处是蒲公英花絮,飘飘洒洒。

夕照的余晖里,漫天飞舞的蒲公英花絮一路追逐着,渐渐离了这宅基地,越飞越远。

小时候懵懂,不知沧海桑田的无情,只是看到那些黑乎乎的墙砖有些害怕,不敢一个人到那个地方去。

只远远看着,蒲公英花絮如毛茸茸的薄云的碎片,在墙基边,在菜地里,散散漫漫,飞向不知哪里的远方。

后来长大了,离开了那个山村,加入到滚滚红尘当中,就再没想起过这个消失了的村庄。

今日兄弟俩说到自家房子不可避免地败落,我不由心生悲哀。

多年以后,我家的房子必定也会像老背村的房子一样,坍塌,然后由邻居们开垦那些房屋,种上辣椒、茄子、南瓜和玉米。

墙基边上,也会有大片大片的蒲公英,也会有漫天飞舞的蒲公英花絮。

就这样,一年一年,宅基地坍塌的墙基渐渐矮下去,直至消失。

唯一不变的,或许就是土地上那自生自灭的蒲公英,仍旧在晚风中启航,开始未知的旅程。

只是,不知后来的乡亲们会怎么跟他们的子孙说起这个房子的主人。

我们小时候以为村庄没了,人也就没了。

后来知道,村庄没了,这里的人可能还在,这些人的后代可能还在,只是不知道迁徙到哪里去了。

一个家族,真的可以像蒲公英,随风飘扬,飘到哪儿哪儿就是家,然后落地生根,在一个新的地方繁衍生息。

多少年之后,他乡就是故乡,而故乡却是他乡了。

我们这一家,就像蒲公英,如今飘散到许多地方了。

花语说,蒲公英的飘洒不是孤独的流浪,而是生命的延续。

我们的老屋可以坍塌,宅基地也可以让乡亲们耕种,只愿未来的乡亲们知道,从这里走出去的子孙,正在更广阔的天地里繁衍生息,茁壮成长。

11.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文章回忆了自家老屋的建成,叙写父母的辛劳付出和积劳成疾,对父母离世之后自家老房子的日渐败落,作者既伤感又无奈。

B.如作者一样远离家乡的游子,就像蒲公英一样,在新的地方繁衍生息,将他乡当成故乡。

C.作者回忆了“老背村”的命运,由此联想到我家老房子可能也会像“老背村”一样,渐渐坍塌,以致消失。

D.“多年以后,我家的房子必定也会像老背村的房子一样,坍塌,然后由邻居们开垦那些房屋,种上辣椒、茄子、南瓜和玉米。

”这句话写出了邻居们对别人坍塌房子的再次利用,表达了作者对他们做法的不满。

E.本文对“老背村”坍塌的墙基边的蒲公英进行了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老家的老房子败落的7伤感以及对蒲公英的喜爱。

DE(选D得3分,选E得2分)

(2)文中交代“老背村”的命运,有何深刻含义?

(6分)[对应考点]:

概括内容主题[考点阐释]:

实际的命题虽然很少直接考查对作品主题的概括,但对作品局部段(层)意的概括,以及对作者思想情感和艺术技巧的鉴赏,都离不开对主题的把握。

作品的主题概括要从作品实际出发,注意时代氛围、社会环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主题的内容包括两点,一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二是作者的思想观点和写作意图的概括。

概括主题的方法:

1.解读题目法。

很多题目直接点明了主题,是文章中心思想最精练的概括。

即使有的题目没有点明主题,也往往与中心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最佳的思考切入点。

2.分析首尾法。

首尾往往提示或暗含中心思想,所以一定要对首尾的语句进行重点品悟。

3.分析议论抒情句法。

这些句子往往直接反映了作者的观点态度,抓住了这些语句,就抓住了作品的主题。

4.联系背景法。

有的文章,只有了解它的背景,才能深切地理解内容的由来和作者的意图,准确地概括出它的主题。

要特别注意文后的注释说明的文字。

5.因文而异法。

写人叙事类散文主要对人物作出评价和赞美,或揭示评价事件的意义,或从人物事件中发出对人生等问题的感悟和认识;

写景状物类散文则是借景、物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某种感悟,思想认识程度也深广,富于理趣;

哲理性散文的主题,往往是作者对人生或生活尖锐地揭示或评价。

文中写到“老背村”的消失,暗示着“我”的老家也可能像“老背村”一样,消失在岁月的河流中。

(3分)“老背村”的村庄虽没了,但村里人的后代,或许就像“我”一样,如同蒲公英一样迁徙到别的地方去了。

(3分)(3)蒲公英在文中有何含义和作用?

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6分)[对应考点]:

形象、内涵[考点阐释]:

散文很少像小说那样具有鲜明的人物形象,但在咏物散文、叙事散文中存在“物象”“人物形象”,往往成为命题的对象。

散文常常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洁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

答题指要:

①根据题目引导语或暗示,到原文中去理清思路、作者的意图,体验散文的思想境界和情感。

②注意从人物的肖像、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多角度把握精神风貌和性格,赏析人物的形象美和精神美。

③抓住两个方面,一是形象特征(外在和内在);

一是他(它)与环境的关系。

蒲公英在文中象征着我们这些远离家乡的游子。

(2分)内容上,表达了作者对老屋的日益败落的伤感,对像蒲公英一样的“我们”顽强的生命力的礼赞。

(2分)结构上,蒲公英是作者抒情的载体,串联起作者有关“老背村”和自家老屋的回忆,托物言情。

(2分)(4)文章最后说“多少年之后,他乡就是故乡,而故乡就是他乡了”,请结合原文并联系现实加以探究。

(8分)8[对应考点]:

文本意蕴[考点阐释]:

做探究题成功的基石是:

紧扣文本,尊重文本,在文中寻找依据,提取有效信息,通过联想把文本信息、试题要求和自己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

如作者和他的兄弟姐妹们以及“老背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