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本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6938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0.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经济学本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西方经济学本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西方经济学本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西方经济学本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西方经济学本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西方经济学本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西方经济学本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西方经济学本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西方经济学本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西方经济学本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西方经济学本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西方经济学本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西方经济学本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西方经济学本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西方经济学本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西方经济学本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西方经济学本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西方经济学本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西方经济学本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西方经济学本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方经济学本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docx

《西方经济学本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本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方经济学本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docx

西方经济学本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西方经济学(本)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作业1

题目:

举例说明如何借鉴价格弹性理论进行价格决策?

答:

价格弹性主要包括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交叉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此外还有需求收入弹性。

(1)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的关系:

需求量和价格的关系是供求理论中的重大问题。

一般来说,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某一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这种商品的需求量与该商品价格成反向变化关系称为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是进行价格决策时必须遵循的规律之一。

衡量商品需求量与价格的这种关系用需求价格弹性Ed,是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商品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

Ed=-(△Qd/△P)×(P/Qd)

一般情况下,商品的Ed>1表明需求量对价格变化反应强烈,这类商品为高档消费品(或称为奢侈品);Ed<1表明需求量对价格变化反应缓和,这类商品为生活必需品。

参见教材P29、P37

(2)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的关系:

供给量和价格的关系也是供求理论中的重大问题。

一般来说,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某一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对该商品供给量减少。

这种商品的供给量和价格成同向变化的关系称为供给规律或供给定律,也是进行价格决策必须遵循的规律之一。

衡量商品供给量与价格的这种关系用供给价格弹性Es,是指供给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或下降百分之一时,对该商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

Es=(△Qs/△P)×(P/Qs)

一般情况下,商品的Es>1表明供给量对价格的变化反应强烈,这类商品多为劳动密集型或易保管商品;Es<1表明供给量对价格的变化反应缓慢,这类商多为资金或技术密集型和不易保管商品。

因此,当我们以商品的价值,即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制定商品价格,或者说按生产商品的成本来制定商品价格时,还应考察商品价格对需求量和供给量的影响问题,分析出不同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Ed及供给的价格弹性Es,确定其属于何类型商品,有针对性制定出较为合理的价格,作出较正确的价格决策。

否则,虽然是以生产商品的成本定出的价格,但由于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弹性不同,都会对商品的需求量和供给产生不同影响,造成不同状况和程度的损失。

(3)商品的需求量与消费者收入的关系:

另外,商品的需求量还受消费者收入、相关商品价格的影响。

衡量商品需求量受消费者收入影响程度用需求收入弹性EM,是指需求量相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消费者收入增加或减少百分之一所引起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

EM=(△Qd/△M)×(M/Qd),一般来讲,商品的EM>1表明需求量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较大,这类商品称为奢侈品;EM<1表明需求量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较小,这类商品称为生活必需品;EM<0表明需求量随收入的增加而减少,这类商品称为劣等品。

(4)确定商品价格应考虑的其他因素:

衡量商品需求量受相关商品价格影响状况,用需求交叉价格弹性EAB,是指相关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另一种商品价格作出的反应程度,即商品A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引起对商品B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

EAB=(△QB/△PA)×(PA/QB)

商品的EAB>0表明B商品需求量和A商品价格成同方向变动,称为互相代替品;EAB<0表明B商品需求量和A商品价格成反方向变化,称为互为补充品;EAB=0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时,B商品需求量和A商品价格变化无关。

所以,在进行价格决策时,还应考察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和交叉价格弹性,要分析消费者现实收入和预期收入、相关商品价格变化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制定出较合理价格,或及时进行价格调整,从而取得尽可能多的收益和获得尽可能大的利润。

注:

回答本题时,举例说明应结合自己工作实际将一至二个商品举出,分析其几种弹性的状况,明确属何类型商品,应如何制定或调整价格,此部分较灵活无统一标准,只要结合基本理论阐述清楚即可。

 

作业2

题目:

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条件下厂商均衡的比较。

答:

(1)含义和形成条件

完全竞争是指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完全竞争的条件1、无数的买者和卖者2、同质产品3、资源完全自由流动4、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拥有充分信息

完全垄断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一个生产者的市场结构。

完全垄断条件:

厂商即行业,即整个行业中只有一个厂商,它提供了整个行业所需要的全部产量;

厂商所生产的产品没有任何替代品,即产品的需求交叉弹性为零,这样,厂商就不受任何竞争者的威胁;

其他厂商几乎不可能进入该行业。

在这些条件下,一个完全垄断者就没有了竞争对手,市场中完全没有竞争的因素存在,厂商可以控制和操纵市场价格。

(2)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因为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是价格的接受者,他不能改变价格,需求曲线即价格线是水平线,同时需求曲线又是平均收益线和边际收益线。

P=AR=MR=d但这里所说的需求曲线是指单个企业的需求曲线,而不是整个行业的需求曲线

在完全垄断市场上,由于市场中只有一家厂商,对垄断者产品的需求,就是对整个市场产品的需求,所以,垄断者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就是整个市场的需求曲线。

完全垄断的厂商是市场价格的决定者,它可以通过改变销量来决定价格,因此,完全垄断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它表明完全垄断厂商要想增加销量,就必须降低售价,厂商只能在高价少销或低价多销间进行选择。

完全垄断厂商确定了产品价格后,买者所支付的价格,也就是厂商出售单位产品所得到的平均收益,因此,厂商的平均收益也是随产品销量的增加而不断减少的,平均收益曲线AR与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D重叠。

与此同时,厂商从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销售中所得到的边际收益MR也是递减的,且在每一个销量下,都小于AR,所以边际收益曲线在平均收益曲线的左下方。

(3)厂商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

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厂商短期均衡

在短期,完全竞争市场上产品价格和生产规模都是确定的,厂商不能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因此,从整个行业来看,就有可能出现供给小于需求(盈利)或供给大于需求(亏损)的情况。

边际收益曲线与平均收益曲线相交于平均收益曲线的最低点E,此点的产量为最大利润产量或最小亏损产量最大。

第一种情况:

供给小于需求,即价格水平高(P>SAC),此时存在超额利润

由于供不应求,所以价格线一定在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的上方。

按照利润最大化的原则:

MR=MC,此时总收益TR=PO•QO=POOQOE,总成本TC=P1•QO=P1OQOF

超额利润=TR-TC=P0P1FE>0或P>SAC

第二种情况:

供给等于需求,即价格等于平均成本(P=SAC),此时存在正常利润,超额利润为零,此点叫收支相抵点

由于供求平衡,所以价格线一定与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相切。

按照利润最大化的原则:

MR=MC,总收益TR=PO•QO=POOQOE,总成本TC=PO•QO=POOQOE

超额利润=TR-TC=O或P=SAC

第三种情况:

供给大于需求,即价格水平低(P<SAC),此时存在亏损,超额利润为负

由于供过于求,所以价格线一定在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的下方。

按照利润最大化的原则:

MR=MC,总收益TR=PO•QO=P0OQOE,总成本TC=P1•QO=P1OQOF

超额利润=TR-TC=-P0P1FE<0或P<SAC

在存在亏损的情况下,企业是否生产?

此时要看平均变动成本的情况,只要平均变动成本在价格线的下方,尽管亏损,但依然生产,因为此时厂商能收回全部可变成本和部分固定成本,生产比不生产要少亏损。

第四种情况:

存在亏损的情况下,但价格大于平均变成成本(P>SAVC),此时存在亏损,但依然生产

第五种情况:

存在亏损的情况下,但价格等于平均变动成本(P=SAVC),即价格线与平均变动成本的最低点相切,此点E叫停止营业点,此时厂商生产与否对他来说亏损额都是一样的,即生产所得只够弥补全部可变成本。

但对厂商来说,还是生产比不生产要好,因为,一旦形势好转,厂商可以立即投入生产。

所以在短期,厂商继续生产的条件是P≥SAVC。

第六种情况:

在存在亏损的情况下,但价格小于平均变动成本(P<SAVC)即价格线在平均变动成本的最低点下方,此时厂商只能收回部分可变成本,生产比不生产亏损要大,所以必须停止生产。

综上所述,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短期均衡的条件是:

MR=MC

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

在短期内,完全竞争厂商虽然可以实现均衡,但由于不能调整生产规模,厂商在短期均衡时可能会有亏损,如上所分析的那样。

但在长期中,所有的生产要素的数量都是可变的,厂商就可以通过调整自身的规模或改变行业中厂商的数量来消除亏损,或瓜分超额利润,最终使超额利润为零,实现新的均衡,即长期均衡。

具体过程如下:

如果供给小于需求,价格水平高,即存在超额利润时,各厂商会扩大生产规模或行业中有新厂商加入,从而使整个行业供给增加,市场价格下降,单个厂商的需求曲线下移,使超额利润减少,直到超额利润消失为止。

如果供给大于需求,价格水平低,即存在亏损时,则厂商可能减少生产规模或行业中有一些厂商退出,从而使整个行业供给减少,市场价格下升,单个厂商的需求曲线上移,直至亏损消失为止。

供给等于需求,实现长期均衡

在长期内由于厂商可以自由地进入或退出某一行业,并可以调整自己的生产规模,所以供给小于需求和供给大于需求的情况都会自动消失,最终使价格水平达到使各个厂商既无超额利润又无亏损的状态。

这时,整个行业的供求均衡,各个厂商的产量也不再调整,于是就实现了长期均衡。

长期均衡的条件是:

MR=AR=MC=AC

也可写成:

MR=AR=LMC=LAC=SMC=SAC

完全竞争市场长期均衡状态的特点:

第一,在行业达到长期均衡时生存下来的厂商都具有最高的经济效率,最低的成本;

第二,在行业达到长期均衡时生存下来的厂商只能获得正常利润。

如果有超额利润,新的厂商就会被吸引进来,造成整个市场的供给量扩大,使市场价格下降到各个厂商只能获得正常利润为止;

第三,在行业达到长期均衡时,各个厂商提供的产量,不仅必然是其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之最低点的产量,而且必然是其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之最低点的产量。

第一,长期均衡的点就是收支相抵点(P=AC)。

第二,实现了长期均衡时,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相等(MC=AC)

完全垄断市场的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与完全竞争相比,从文字论述上来说是一样的,所不同的是图形的变化。

因为在完全垄断市场上,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而在完全竞争市场上,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具体过程如下:

厂商短期均衡:

在完全垄断市场上,厂商可以通过对产量和价格的控制来实现利润最大化,但居于完全垄断地位的厂商也并不能为所欲为,要受市场需求状况的限制。

在完全垄断市场上,厂商仍然要遵循利润最大化的原则(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来确定其最佳产量,这种产量决定后,短期中难以完全适应市场需求进行调整。

这样,也可能出现供给小于需求(盈利)或供给大于需求(亏损)的情况。

要注意以下几点:

需求曲线即价格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因为在完全垄断市场上厂商是价格的决定者,他可能改变价格;

边际收益小于平均收益;

边际收益曲线相交于平均收益曲线的最低点E,此点的产量为最大利润产量或最小亏损产量最大。

第一种情况:

供给小于需求,即价格水平高(价格线在平均成本曲线的上方),此时存在超额利润

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MR=MC时的价格和产量是最优的,此时的价格和产量分别为PO、QO。

做图时要注意,要由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交点向横轴(数量轴)引线,此点QO为最优产量,再向需求曲线做引线交F点,再引向纵轴(价格轴),此点PO为最优价格。

按照利润最大化的原则:

MR=MC,此时总收益TR=PO•QO=POOQOF,总成本TC=H•QO=HOQOG

超额利润=TR-TC=P0HGF

第二种情况:

供给等于需求,即价格等于平均成本(价格线与平均成本线相切),此时存在正常利润,超额利润为零,此点叫收支相抵点

按照利润最大化的原则:

MR=MC,总收益TR=PO•QO=POOQOE,总成本TC=PO•QO=POOQOE

超额利润=TR-TC=O

第三种情况:

供给大于需求,即价格水平低(P价格线在平均成本曲线的下方),此时存在亏损,超额利润为负

按照利润最大化的原则:

MR=MC,总收益TR=PO•QO=P0OQOE,总成本TC=H•QO=HOQOG

超额利润=TR-TC=-HPOFG

在存在亏损的情况下,企业是否生产?

此时要看平均变动成本的情况,只要平均变动成本在价格线的下方,尽管亏损,但依然生产,因为此时厂商能收回全部可变成本和部分固定成本,生产比不生产要少亏损。

第四种情况:

存在亏损的情况下,但只要价格大于或等于平均变成成本,企业就依然生产,价格线与平均变动成本的相切点F,叫停止营业点,此时厂商生产与否对他来说亏损额都是一样的,即生产所得只够弥补全部可变成本。

但对厂商来说,还是生产比不生产要好,因为,一旦形势好转,厂商可以立即投入生产。

所以在短期,厂商继续生产的条件是P≥AVC。

第五种情况:

在存在亏损的情况下,但价格小于平均变动成本(即价格线在平均变动成

本线的下方,)此时厂商只能收回部分可变成本,生产比不生产亏损要大,所以必须停止生产。

综上所述,完全垄断市场上,厂商短期均衡的条件是:

MR=MC

长期均衡条件:

在短期内,完全竞争厂商虽然可以实现均衡,但由于不能调整生产规模,厂商在短期均衡时可能会有亏损,如上所分析的那样。

但在长期中,完全垄断厂商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改变生产规模,从技术、管理等方面取得规模经济,所以厂商总会使自己获得超额利润,加之完全垄断行业在长期内也不可能有其它厂商加入,厂商的超额利润是可以而且应该长期保持的,如果一个完全垄断厂商在长期经营中总收益不能弥补其经济成本,那么,除非政府给予长期补贴,否则它势必会退出此行业。

完全垄断行业的长期均衡是以拥有超额利润为特征的。

垄断厂商的长期边际成本曲线LMC与边际收益曲线MR相交于E点,此时,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厂商实现了长期均衡,均衡产量为Q0均衡价格为P0,厂商获得的超额利润为图中阴影部分。

长期均衡的条件是:

MR=LMC=SMC

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与垄断厂商长期均衡的区别

第一,长期均衡的条件不同。

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的条件是:

P=MR=SMC=LMC=LAC=SAC。

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是:

MR=LMC=SMC。

第二,长期均衡点的位置不同。

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产生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而完全垄断厂商长期均衡不可能产生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第三,获得利润不同。

完全竞争厂商在长期均衡时只能获得正常利润;而垄断竞争厂商由于其他厂商无法进入该行业,可以获得超额垄断利润。

(4)供给曲线(完全垄断供给曲线:

不存在具有规律性的供给曲线,要思考为什么?

在产量水平,对应于不同的需求曲线,可能有不同的利润最大化的价格;或者在某一价格水平,对应于不同的需求曲线可能有不同的产量水平。

因此,不存在具有规律性的供给曲线。

作业3:

计算题

题目:

1.己知某商品的需求方程和供给方程分别为:

QD=14-3P,QS=2+6P;试求该商品的均衡价格,以及均衡时的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

解:

因均衡价格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即QD=QS时决定均衡价格。

所以由14-3P=2+6P,解得:

P=1.33,即为均衡价格;

代入需求方程(或供给方程):

QD=14-3×1.33≈10,即均衡量为QD=QS=10

根据ED=-(△QD/△P)×(P/QD)=-(dQD/dP)×(P/QD)

故对需求方程的P求导:

dQD/dP=-3,则:

ED=3×1.33/10=0.399

同理,根据ES=(△QS/△P)×(P/QS)=(dQS/dP)×(P/QS)

故对供给方程的P求导:

dQS/dP=6,则:

ES=6×1.33/10=0.798

参见教材P33、P38、P45注:

因均衡点是一个点,故△P变化趋于零,可对函数求导求得

题目:

2.如果消费者张某的收入为270元,他在商品X和商品Y的无差异曲线上斜率为dY/dX=-20/Y的点上实现均衡。

已知X和Y的价格分别为PX=2,PY=5,那么以此时张某将消费X和Y各多少?

解:

因为商品边际替代率MRSXY=-(dY/dX),已知dY/dX=-20/Y,

又因为消费者均衡条件为MRSXY=PX/PY,已知PX=2,PY=5,

所以得:

20/Y=2/5,解得:

Y=50

因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限制条件为PXX+PYY=M,已知M=270,

所以得:

2X+5×50=270,解得:

X=10

因此,张某将消费商品X为10单位,商品Y为50单位。

参见教材P65公式3—10,P68公式3—14,P60公式3—5

题目:

3.如果消费者张某消费X和Y两种商品的效用函数U=X2Y2,张某收入为500元,X和Y的价格分别为PX=2元,PY=5元,求:

⑴.张某的消费均衡组合点。

⑵.若政府给予消费者消费X以价格补贴,即消费者可以原价格的50%购买X,则张某将消费X和Y各多少?

⑶.若某工会愿意接纳张某为会员,会费为100元,但张某可以50%的价格购买X,则张某是否应该加入该工会?

解:

⑴.因为消费者均衡条件为:

MUX/PX=MUY/PY

分别对效用函数X、Y求导得:

MUX=2XY2,MUY=2X2Y,已知PX=2,PY=5

所以,2XY2/2=2X2Y/5,解得:

Y=0.4X。

又因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限制条件为:

PXX+PYY=M,已知M=500

所以,2X+5×0.4X=500,解得:

X=125

则有,2×125+5Y=500,解得:

Y=50

因此,张某消费均衡组合点为:

X商品125单位,Y商品50单位。

⑵.据题意PX=2×50%=1,已知PY=5,已求MUX=2XY2,MUY=2X2Y

所以,2XY3/1=2X2Y/5,解得:

Y=0.2X

则:

X+5×0.2X=500,解得:

X=250;250+5Y=500,解得:

Y=50

因此,张某将消费X商品250单位,Y商品50单位。

⑶.据题意张某消费X和Y的收入M=500-100=400元,PX=2×50%=1已知PY=500,则由⑵题解结果可知Y=0.2X

所以,X+5×0.2X=400,解得:

X=200;200+5Y=400,解得:

Y=40

计算结果表明,若加入工会缴纳会费后,张某消费X和Y的数量均减少,其总效用将下降,因此不应该加入该工会。

参见教材P60公式3—4、3—5

题目:

4.某钢铁厂的生产函数为Q=5LK,其中Q为该厂的产量,L为该厂每期使用的劳动数量,K为该厂每期使用的资本数量。

如果每单位资本和劳动力的价格分别为2元和1元,那么每期生产40单位的产品,该如何组织生产?

解:

因为两种生产要素最佳组合条件是:

MPL/PL=MPK/PK

分别对生产函数中L和K求导:

MPL=5K,MPK=5L,已知PL=1,PK=2

所以,5K/1=5L/2,解得:

L=2K;已知Q=40

代入生产函数得:

40=5×2K×K,解得:

K=2

故由:

40=5×L×2,解得:

L=4

因此,每期生产40单位,该厂应投入劳动力4个单位,资本2个单位。

参见教材P99公式4—27a

题目:

5.假设某企业的边际成本函数为MC=3Q2+4Q+80,当生产3单位产品时,总成本为290。

试求总成本函数,可变成本函数和平均成本函数。

解:

由边际成本函数含义可知,它是总成本函数的导数,

故反推出总成本函数为:

Q3+2Q2+80Q,

从式中可知是可变成本函数:

TVC=Q3+2Q2+80Q。

当生产3单位产时,可变成本为:

TVC=33+2×32+80×3=285

故不变成本为:

TFC=TC-TVC=290-285=5

所以,总成本函数:

TC=TFC+TVC=5+3Q3+2Q2+80Q

可变成本函数:

TVC=3Q3+2Q2+80Q

平均成本函数:

AC=5/Q+Q2+2Q+80

参见教材P84—P85,P103—P104

题目:

6.假定某完全竞争的行业中有500家完全相同的厂商,每个厂商的成本函数为STC=0.5q2+q+10

⑴.求市场的供给函数。

⑵.假定市场需求函数为QD=4000-400P,求市场均衡价格。

解1:

⑴.因为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短期供给曲线就是其边际成本曲线。

故对成本函数中q求导:

SMC=q+1,又因为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短期均衡条件是:

MR=SMC;并且P=MR,故有:

P=MR=SMC=q+1,即P=q+1,变换得:

q=P-1,已知完全竞争行业中有500家完全相同的厂家,

所以,市场的供给函数为:

QS=500×(P-1)=500P-500

⑵.因为市场均衡时,QD=QS

所以,4000-400P=500P-500,解得市场均衡价格:

P=5差异

参见教材P120,P122

题目:

7.一个厂商在劳动市场上处于完全竞争,而在产出市场上处于垄断。

已知它所面临的市场需求曲线P=200-Q,当厂商产量为60时获得最大利润。

若市场工资率为1200时,最后一个工人的边际产量是多少?

解:

因为产出市场处于垄断,市场需求曲线就是厂商需求曲线。

所以,在产量为60时获得最大利润,厂商的产品价格为:

P=200-60=140,又因为劳动市场处于完全竞争,厂商便用生产要素最优原则是:

MP·P=W;已知W=1200,已求P=140。

所以,MP×140=1200,解得:

MP=8.57。

因此,最后一个工人的边际产量是8.57单位。

参见教材P128,P153

作业4

题目:

联系实际说明,在我国当前经济形势下,如何借鉴消费理论扩大消费需求?

答:

消费理论是研究消费影响因素的理论。

消费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收入,一般把消费与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称为消费函数,消费理论主要就是通过对消费函数的研究,分析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变动关系。

消费理论主要有四种收入理论:

1.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

凯恩斯将消费函数表达为:

C=f(Y),并将此式改写为C=bY,表明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则消费C随收入Y增加而增加,随收入Y减少而减少。

他强调实际消费支出是实际收入的稳定函数,这里所说的实际收入是指现期、绝对、实际的收入水平,即本期收入、收入的绝对水平和按货币购买力计算的收入。

2.杜森贝的相对收入理论。

杜森贝提出消费并不取决于现期绝对收入水平,而是取决于相对收入水平,这里所指的相对收入水平有两种:

相对于其他人的收入水平,指消费行为互相影响的,本人消费要受他人收入水平影响,一般称为“示范效应”或“攀比效应”。

相对于本人的历史最高水平,指收入降低后,消费不一定马上降低,一般称为“习惯效应”。

3.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

莫迪利安尼提出消费不取决于现期收入,而取决于一生的收入和财产收入,其消费函数公式为:

C=a·WR+b·YL,式中WR为财产收入,YL为劳动收入,a、b分别为财产收入、劳动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

他根据这一原理分析出人一生劳动收入和消费关系:

人在工作期间的每年收入YL,不能全部用于消费,总有一部分要用于储蓄,从参加工作起到退休止,储蓄一直增长,到工作期最后一年时总储蓄达最大,从退休开始,储蓄一直在减少,到生命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