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7077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259.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1页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1页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1页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1页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1页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1页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1页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1页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1页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1页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1页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1页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1页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1页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窗体顶端

浙教版

窗体底端

 

第一章

第1节物质的变化

教学目标:

1、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不同

     2、学会通过实验来探究物质的变化

重点难点:

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物质的变化

药品器材:

硫酸铜、氢氧化钠溶液、鸡蛋清、试管、酒精灯、铁架台、滴管

教学过程:

引入:

什么是化学变化?

什么是物理变化?

举例说明。

-物理变化:

变化中没有新物质产生,只有形态、状态的改变。

-化学变化:

变化中会产生新的物质。

     结合课本第2页图说明它们分别属于何种变化?

提问: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

一、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来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

举例:

硝酸铅和碘化钾反应、绿叶的变化、钢铁的熔化、铁丝的形变、水的电解等。

演示实验:

硫酸铜晶体的变化

1、观察形状、颜色

2、晶体的溶解

3、和氢氧化钠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

4、晶体受热分解(写出化学方程式)

5、硫酸铜粉末逐滴加水(写出化学方程式)

提问:

实验中,哪些实验有颜色变化?

有沉淀产生?

有状态的改变?

并总结出硫酸铜晶体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蓝色晶体、易溶于水、受热易分解、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蓝色絮状沉淀

小结:

根据物质变化中所获得的信息对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推测的方法是探索物质变化规律的基本方法。

二、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

1、演示实验:

鸡蛋清与硫酸铜的作用

     ――利用硫酸铜可以检验蛋白质的存在

2、演示实验:

白色硫酸铜粉末加水

     ――利用这一性质可以检验水的存在

课堂练习:

课本第5页练习1-3题

作业:

作业本

反思:

在实验除了要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外,更应该要引导学生从原理上理解实验。

第2节  探索酸的性质(3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酸的涵义和酸的电离产物

     2、了解酸碱指示剂及其使用方法

     3、了解盐酸和硫酸的共性和个性,以及它们的用途

     4、能够通过实验来探索酸的性质

重点难点:

酸的性质

药品器材:

浓硫酸、浓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白醋、生锈的铁钉、鸡蛋壳、氧化铜、氯化钡、硝酸银、试管、酒精灯、铁架台、滴管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引入:

出示一个青桔子,让学生说出看到它的即时感受――酸

并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酸的?

那么酸是怎样的一类物质呢?

一、什么是酸

学生:

书写盐酸、硫酸和硝酸三大强酸的电离方程式,并思考它们电离产物的共同之处

强调:

酸的涵义:

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只有氢离子的化合物。

电离通式:

酸=H++酸根阴离子

思考:

NaHSO4=Na++H++SO42- NaHSO4是不是一种酸?

二、酸碱指示剂

强调:

在实验室我们用什么方法能简单而快速地知道哪一种溶液是酸性的呢?

――使用酸碱指示剂

看课本第7页,了解常用指示剂及其在酸性、碱性溶液中的颜色

演示:

分别用pH试纸和紫色石蕊试液测试水、酸果汁、白醋、盐酸。

将显示的颜色填入课本第7页的表中。

结论:

pH试纸能显示酸性的强弱,而指示剂则只能指示剂溶液是否显酸性

三、酸有哪些性质

演示:

用紫色石蕊试液指示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的反应

结论:

酸可以和碱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  酸+碱→盐+水

思考:

胃酸过多的病人常服用一种叫“胃舒平”的药片来治疗,药片的主要成份是氢氧化铝,为什么能用它来治疗胃酸过多呢?

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演示:

1、向盛有少量氧化铜粉末的试管中加入盐酸,微微加热,观察现象?

     ――黑色粉末消失,溶液变成蓝色

   2、向盛有一枚生锈的铁钉的试管中加入盐酸,振荡,过会儿观察现象?

     ――铁锈消失,溶液变成黄色

学生:

根据现象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结论:

酸可以和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思考:

上述演示2中,除了铁锈消失外,还可以观察到什么现象?

   ――铁钉表面产生气泡

   那么产生的气体是否是盐酸和金属铁反应生成的?

(探究实验)

学生:

针对该问题建立假设,并设计实验来验证。

最后交流实验的情况

结论:

酸可以和某些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酸+金属→盐+氢气

演示:

1、把鸡蛋壳投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将燃着的木条伸入试管内,观察现象?

――蛋壳表面产生气泡,燃着的木条伸入后会熄灭

2、碳酸钠和盐酸的反应,产生的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

要求写出以上两个反应方程式

结论:

酸可以和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   酸+盐→新酸+新盐

*CO32-的检验:

加盐酸,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二氧化碳)

小结:

酸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练习:

课后练习第1题

反思:

在讲解胃舒平的时候,可以再延伸讲解其他治疗胃酸的药剂如有些药剂的主要成分为碳酸氢钠。

另外在演示:

1、向盛有少量氧化铜粉末的试管中加入盐酸,微微加热,观察现象?

观察到的现象并非是溶液变成蓝色而是绿色。

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要给与适当的解释。

                第2课时

演示:

稀硫酸酸性的实验  分别与锌、氧化铁、氧化铜、氢氧化铜、氯化钡溶液反应

学生:

观察现象,并结合盐酸的化学性质,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老师:

对照课本第11页的图,向学生介绍酸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四、酸的个性

过渡:

盐酸和稀硫酸在化学性质上有很大的共性,是因为它们都能电离出氢离子,但不同的酸由于酸根离子不同,也显示出各自的个性。

㈠盐酸的个性

演示:

打开浓盐酸的瓶盖,观察瓶口发生的现象,并用手扇动,闻一下气味

  ――瓶口出现白雾,为盐酸小液滴;并有刺激性气味

结论: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演示:

往稀盐酸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并滴加稀硝酸,观察

结论:

产生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  HCl+AgNO3=AgCl↓+HNO3

 *Cl-的检验:

用硝酸银和稀硝酸进行检验,能产生白色沉淀

㈡硫酸的个性

演示:

稀释浓硫酸的实验,感受烧杯的外壁,并注意观察实验操作细节

结论:

稀释浓硫酸时,应把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溶解过程中会放出大量热 

演示:

用玻璃棒蘸取浓硫酸涂在火柴杆和滤纸上,过会儿观察变化

  ――火柴杆和滤纸上涂有硫酸部分都变成了黑色

结论:

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脱水性,能使木村、纸张脱水碳化

介绍:

浓硫酸还具有强烈的吸水性,可以用来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总结:

酸的个性

作业:

①课后练习  ②作业本

反思:

在课堂上要注意让学生区别脱水性和吸水性。

这是学生在练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

               

第3课时

一、自制指示剂

实验原理:

许多植物的花、果、茎、叶中都含有色素,这些色素在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里显示不同的颜色,可以作为酸碱指示剂。

实验用品:

试管、量筒、玻璃棒、研钵、胶头滴管、点滴板、漏斗、纱布。

花瓣(如牵牛花)、植物叶子(如紫甘蓝)、萝卜(如胡萝卜、北京心里美萝卜)、

酒精溶液(乙醇与水的体积比为1∶1)、稀盐酸、稀NaOH溶液。

实验步骤:

1、取一些花瓣、植物叶子、萝卜等,分别在研钵中捣烂后,各加入5mL酒精溶液,搅拌。

再分别用4层纱布过滤,所得滤液分别是花瓣色素、植物叶子色素和萝卜色素等的酒精溶液,将它们分装在3支试管中。

2、在白色点滴板的孔穴中分别滴入一些稀盐酸、稀NaOH溶液、蒸馏水,然后各滴入3滴花瓣色素的酒精溶液。

观察现象。

3、用植物叶子色素的酒精溶液、萝卜色素的酒精溶液等代替花瓣色素的酒精溶液做上述实验,观察现象。

讨论与交流:

让学生用自制的指示剂演示实验。

二、作业讲评,知识点复习、巩固

 

第3节 探索碱的性质(4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碱的主要性质,举例说明碱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和对人类的影响

     2、继续练习试管和滴管进行物质(溶液)性质试验的操作。

     3、了解强碱使用的注意事项

     4、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

重点难点:

碱的性质、碱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和对人类的影响

药品器材:

稀硫酸、熟石灰、氢氧化钠、石蕊试液、酚酞试液、白醋、碳酸钠溶液、氯化铁、氢氧化铜、试管、酒精灯、铁架台、滴管、澄清石灰水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课堂引入:

在上一节中介绍了一些生活中酸性的食物,其实很多食物成碱性的。

常见食物的酸性:

    蛋黄,乳酪,白糖做的西点,火腿,面包,小麦,奶油,油炸豆腐

常见食物的碱性:

    萝卜,苹果,洋葱,萝卜干,大豆,香蕉,草莓,蛋白,菠菜,海带;

  食用碱性食品时会感到涩味,洗澡时不小心有肥皂泡溅到嘴里也有这种感觉,此外碱还    

有哪些性质呢?

一、碱有哪些性质

演示:

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与碱的作用

试 液:

酚酞试液紫色石蕊试液pH试纸

氢氧化钠溶液

澄清石灰水

结论:

碱性物质能使酸碱指示剂呈一定的颜色:

使紫色石蕊变蓝,无色酚酞变红

碱的涵义:

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

结合多种可溶性碱的电离产物进行判断

演示:

氢氧化钠溶液与酸反应

1、在反应中使用酸碱指示剂

2、反应所得溶液进行蒸发,观察蒸发皿中留有的固体

结论:

碱可以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中和反应:

碱+酸――盐+水

   实质

          H++OH-=H2O

应用:

改良酸性土壤、中和胃酸过多等

思考:

用什么办法能够知道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中和反应过程中,酸和碱没有剩余,恰好完全反应?

   ――使用指示剂

演示:

向澄清石灰水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让学生来完成)

  ――现象:

石灰水变浑浊    CO2+Ca(OH)2=CaCO3↓+H2O

结论:

碱可以和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

介绍:

工业上常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二氧化硫(提问:

二氧化硫排入大气有何危害?

   SO2+2NaOH=Na2SO3+H2O

介绍:

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为什么不能用玻璃塞?

而是用橡皮塞或木塞。

   SiO2+2NaOH=Na2SiO3+H2O

介绍:

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钠溶液不能敞口放置,为什么?

   CO2+2NaOH=Na2CO3+H2O

演示:

在两支试管中分别注入2-3毫升氯化铜溶液和氯化铁溶液,观察有何变化?

   CuCl2+2NaOH=2NaCl+Cu(OH)2↓  ――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FeCl3+3NaOH=3NaCl+Fe(OH)3↓  ――产生红褐色絮状沉淀

结论:

碱可以和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盐和新碱

总结:

氢氧化钠的几条化学性质

作业:

作业本-1

                 第2课时

归纳:

碱具有的共性

1、与酸碱指示剂作用

2、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3、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4、能和某些盐反应生成另一种碱和另一种盐

*注意:

⑴只有可溶性碱才能满足以上四条性质,难溶性碱只能满足第2条

    ⑵第4条参加反应的盐只能是可溶性盐

练习:

以Ba(OH)2为例,分别写出它与CO2、HCl、H2SO4和CuCl2、FeCl3的反应

二、碱的个性

1、氢氧化钠

 俗名:

烧碱、火碱和苛性钠

演示:

在表面皿上放一块氢氧化钠固体,观察。

几分钟后再观察其表面,有何现象?

――表面变潮湿

演示:

氢氧化钠的溶解实验

――溶解时会放热

*潮解:

物质暴露在空气中因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的现象

演示:

把一小撮兔毛放入盛有烧碱溶液的试管中,加热煮沸后观察现象

――兔毛溶解

2、氢氧化钙

 俗名:

熟石灰、消石灰

演示:

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入盐酸和稀硫酸溶液,观察?

(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观察到变化?

――应用酸碱指示剂可以观察到变化

演示:

在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钙溶液,有何变化?

――产生白色沉淀或红褐色沉淀

思考:

有人用石灰乳刷墙,并在室内烧一个炭盆,开始墙面变得潮湿,过几天墙壁就变得又硬又白了。

在这个过程发生了哪些化学变化?

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课后练习:

第21页,练习与活动

反思:

各种碱的应用归纳后要加以强调。

 第4节 几种重要的盐(3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某些重要的盐的性质

     2、学习物质鉴定和检验的方法

     3、从元素分析角度了解某些无机盐(化肥)对农作物生长的作用

重点难点:

了解某些重要的盐的性质以及常见的盐的溶解性

药品器材:

酚酞试液、碳酸钠溶液、铁架台、滴管、澄清石灰水、氯化钙溶液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课堂引入:

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什么?

――――氯化钠和水  

通过蒸发结晶出晶体,也就是食盐晶体。

一、什么是盐

出示图片,几种常见的晶体(注意:

有的晶体不是盐,有的晶体是盐),

并强调盐并不仅仅是食盐。

 绿柱石  橄榄石   锆石  

二、几种盐的性质

1、碳酸钠 Na2CO3

 △俗名:

纯碱或苏打

 △晶体暴露在空气中易风化,而失去结晶水

 △演示:

往碳酸钠溶液中滴入酚酞试剂,发现什么现象?

 △碳酸盐的检验:

加盐酸后能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练习:

写出碳酸钾、碳酸钡、碳酸铜与盐酸反应的方程式

 △介绍侯氏制碱法

2、碳酸钙 CaCO3

 △几种常见的形式

  汉白玉  大理石  石灰石  蛋 壳 贝 壳

 △性质

  写出二氧化碳、碳酸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的方程式,并寻找两者相同之处。

3、食盐 NaCl

 △食盐的来源:

井水制盐、海水晒盐

 △用途:

制生理盐水(0.9%) 杀菌 化工上制氢氧化钠、氯气、盐酸等

 △性质  ――演示:

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并写出有关反应的方程式

作业:

作业本

(一)

第2课时

三、盐的制取

演示:

在盛有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加入氯化钙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写出有关的反应方程式

   ――产生白色沉淀

讨论:

结合上述的实验,以及酸和碱的通性,能否推断盐有哪些化学性质?

  ⑴酸+盐→新盐+新盐

  ⑵碱+盐→新碱+新盐

  ⑶盐+盐→新盐+新盐

练习:

根据上述三个反应规律,请同学们分别写三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分析:

以这三个化学方程式为例,引出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复分解反应――由于化合物互相交换成份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强调:

不是任何的化合物混合在一起都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

除了要遵循上述的反应规律外,

还需要考虑产物的特点。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产物须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

强调:

对于气体或水能否生成可按反应规律来判断,产物是否为沉淀则须根据溶解性表来判

断了。

溶解性口诀介绍:

钾钠钡铵四碱溶

        钾钠铵硝盐全溶

        盐酸盐,除银盐

        硫酸盐,除钡盐

        碳酸盐,唯有钾钠铵可溶。

练习:

给出几种物质,判断它们之间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

                

思考:

根据酸的共性和碱的共性,以及盐的有关性质,小结能够获得盐的途径有多少?

   比一比,谁想的多!

四、盐与化肥(chemicalfertilizer)

介绍:

什么是化肥?

以及化肥有哪些类型

   氮肥  磷肥  钾肥  复合肥

读图:

课本第24页图1-30,连线题

1、氮肥(铵盐为主,还包括硝酸盐和尿素)

 作用:

能促使农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含有组成叶绿素的重要元素

 制取:

酸与氨气反应制得

    举例说明 氨与硫酸 氨与碳酸等

 铵盐的性质:

  演示:

铵盐与碱溶液反应

  结论:

铵盐与碱(强碱),都有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氨气放出,此法用于铵盐的检验。

 思考练习:

课本25页

2、磷肥

 作用:

促进农作物要系发达,增强吸收养份和抗寒抗旱能力,促进作物穗数增多,籽粒饱

满等。

 代表物:

过磷酸钙(混合物)

3、钾肥

作用:

促进农作物生长旺盛,茎杆粗壮,增强抗病虫害能力,促进糖和淀粉的生成。

代表物:

硫酸钾、氯化钾、草木灰(成份K2CO3)

使用注意:

长期使用会造成土壤板结,破坏土壤结构,所以需要施一些农家肥料(有机肥)

小  结:

盐与铵盐

课堂练习:

课本第27页练习1-3题

作  业:

作业本

                 第3课时

学生实验:

碱和盐的性质

教学目标:

1、把已学的碱的一些共性知识,指导对氢氧化钙化学性质的探究

     2、通过实验认识常见的盐的一些性质

     3、学习含SO42-或含Cl-化合物的检验方法

     4、巩固试管和滴管的操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根据已学的碱的一些共性知识,设计对氢氧化钙化学性质探究的实验方案,并进行操作,填写相应的实验报告。

注意:

实验报告需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过程(操作、现象和结论)

二、认识盐的一些性质

1、取3支试管,分别倒入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碳酸钠溶液,在这3支试管中分别滴加少量氯化钡溶液,观察现象______。

再往这3支试管里滴入几滴稀硝酸,振荡后观察现象__________。

2、取3支试管,分别倒入稀盐酸、氯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在这3支试管中分别滴入几滴稀硝酸,振荡观察其现象_________。

三、讨论

1、检验一种溶液是否呈碱性,可以用哪些方法?

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简便?

2、我们知道可以用氯化钡溶液检验稀硫酸,可用硝酸银溶液检验稀盐酸,为什么在本实验中,还可用这两种溶液分别检验含SO42-或含Cl-化合物?

反思:

在练习中经常用到检验含SO42-或含Cl-化合物,所以在这节课中要给与反复的强调和练习。

另外还可以加深,如H2SO4或HCl如何检验的练习。

第4节:

作业讲评(作业本、讲义)

第5节寻找金属变化的规律

教学目标:

1、了解哪些物质是金属。

2、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

3、了解金属的用途与金属性质的关系。

4、了解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

5、了解置换反应的特点。

6、通过典型金属和酸以及某些盐的反应,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

7、认识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重点:

了解置换反应,了解常见的金属的主要性质和用途,探究和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

难点:

置换反应的特点,探究和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

药品器材:

教学过程:

一、哪些物质是金属

1、在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元素除汞外,元素的中文名称都带有金字旁。

请举出几种常见金属的实例。

――金、银、铜、铁等。

思考:

你知道金属汞的中文名称上为什么没有金字旁,而却是个水字底?

2、读图。

在课本P28部分金属图中,你知道其名称的有哪些,你曾用过金属制品的金属有哪些?

3、金属的用途很广,如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房屋建筑、交通工具、以及医疗设备都离不开金属。

讨论:

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金属?

讨论后交流。

二、探究金属的用途与金属性质的关系

1、金属的用途非常广泛,不同的金属有不同的用途。

而金属的用途是由金属的性质决定的。

为了研究金属的性质,推测某些金属的用途,或根据应用的需要去寻找具有某种特性的金属,我们能否初步建立常见金属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2、根据常见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我们可以推测:

有金属光泽―――可以做装饰品

比较硬―――可以做钻头、机器等。

有延展性―――拉铁丝、打锄头、做铝箔等

有导电性―――铝丝、铜丝等做导线。

导热性―――铁锅、铝茶壶等

铁磁性―――永久磁铁等。

小结:

金属的物理性质:

金属一般具有金属光泽、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具有一定的熔点和沸点等特点。

3、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实验方案或调查来分析金属的物理性质,证实它们有哪些用途。

(1)分析常见的金属有哪些物理性质。

―――

例如:

纯铁是一种具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的固体,密度为7.9χ103千克/米3,熔点为1535℃。

有良好的延展性,有导电性、导热性、铁磁性。

纯铁较软,含有杂质时较硬。

(2)分析常见的金属有哪些用途。

―――

铜由于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常用作导线、电缆;铜由于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常用作一些导热器皿,铜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可拉成铜丝等,

(3)分析常见金属的用途与它们具有的物理性质间的关系。

4、通过实验,我们收集的事实证据有:

金属名称

主要物理性质

用途

易导电

做电线

硬度好

做机械

韧性好、导热性好

做铝锅

5、把你的探究结果与同学交流,看谁获得了更丰富的证据和更准确的结论。

师讲述:

有些金属的用途不是直接由某一性质决定的,如合金的性质。

(如保险丝的材料需要熔点低、电阻率大的特点。

所以保险丝是用铅、锑合金做成的,铅、锑两种金属熔点都低,纯金属的电阻率低,而铅、锑合金却提高了电阻率,符合了保险丝的要求。

小结:

反思:

在作业本中出现一题要区分延展性和可锻性的题目,在上课中要注意讲解两者的区别。

第2课时:

三、金属的化学性质

思考:

我们已学过金属有哪些化学性质?

―――铁会生锈、锌能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这些都是金属所具有的化学性质。

①金属跟氧气的反应

实验1、

1、将一根镁带、一根铜丝同时放在酒精灯的外焰上加热,观察到______________。

(银白色镁带很快燃烧起来,发出耀眼的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白色固体;红色铜丝不会燃烧,但表面变成黑色)

2、将不燃烧的铜丝插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观察到_______________(溶液变成篮绿色)。

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Mg+O22MgO2Cu+O22CuO

CuO+2HCl==CuCl2+H2O

结论:

有些金属能在空气中燃烧,如镁;有些金属能在纯氧中燃烧,如铁;有些虽不能燃烧,但也会反应,生成氧化物,如铜、铁、铝等分别能生成氧化铜、氧化铁、氧化铝。

氧化铝是一层致密的保护膜。

②金属跟酸的反应

实验2、将铝片放入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观察并记录现象:

____________。

(铝片表面产生大量的气泡)

思考1:

铝制容器在实用时应注意些什么?

―――铝制容器在使用时应注意,不可盛酸性或碱性物质,否则容器会被腐蚀。

思考2、是否所有的金属都能被酸腐蚀?

实验3、

1、取少量镁条、锌粒、铜片分别放入盛有稀盐酸的3支试管中,观察到:

____________________(镁条、锌粒表面有气泡产生,而铜片却没气泡产生)。

2、产生气体的试管口点燃,会发生爆鸣声,说明产生的是氢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Mg+2HCl==MgCl2+H2↑Zn+2HCl==ZnCl2+H2↑

3、少量镁条、锌粒、铜片分别放入盛有稀硫酸的3支试管中,观察现象:

______________(镁条、锌粒表面产生气泡。

铜片没有气体产生)。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Mg+H2SO4==MgSO4+H2↑Zn+2H2SO4==ZnSO4+H2↑

结论:

铝、镁、铁、锌等金属能跟稀硫酸、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而铜等却不能跟稀硫酸、稀盐酸反应。

③金属跟某些盐溶液的反应

实验4、

1、在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里浸入一段洁净的铁丝,过一会儿取出,观察有什么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铁丝表面有一层红色物质生成)。

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Fe+CuSO4==FeSO4+Cu

2、在盛有硫酸亚铁溶液的试管中,进入一段洁净的铜丝,过一会儿取出,观察到______________(铜丝表面没变化)。

说明铜与硫酸亚铁溶液没有发生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