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十四中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7099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杭州十四中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浙江省杭州十四中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浙江省杭州十四中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浙江省杭州十四中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浙江省杭州十四中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浙江省杭州十四中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浙江省杭州十四中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浙江省杭州十四中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浙江省杭州十四中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浙江省杭州十四中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浙江省杭州十四中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浙江省杭州十四中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浙江省杭州十四中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浙江省杭州十四中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浙江省杭州十四中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杭州十四中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

《浙江省杭州十四中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杭州十四中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杭州十四中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

浙江省杭州十四中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

杭十四中高三9月月考

语文试题(20110909)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给以(ɡěi)下载(zǎi)纤维(xiān)否极泰来(pǐ)

B.饿殍(piǎo)玷污(diàn)肖像(xiào)屡见不鲜(xiān)

C.恪守(kè)圈养(juàn)粘贴(niān)间不容发(jiān)

D.隽永(juàn)靓妆(liànɡ)箴言(zhēn)卷帙浩繁(zhì)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陷阱一泻千里性格粗旷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B.狭隘旁征博引相形见拙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C.涵养动则得咎突如其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D.锤炼针砭时弊安宁祥和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建设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全国城镇保障性住房和各类棚户区改造住房已开工340万套,占计划的34%。

B.艺术作品中典型的细节能够深化作品的主题,揭示生活的本质;能够刻画人物性格,赋予人物以丰满的血肉和活泼的生命。

C.黄金价格大幅上涨,激发了国际采矿企业参与非洲新一轮淘金的热情,这倒正好解了非洲国家缺乏开发资金的燃眉之急。

D.这所学校的艺术教育栩栩如生,使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也受到了艺术的熏陶,所以被评为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

4.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联邦航天署经过调查后宣布,导致本次“快车-AM4”通信卫星发射失败的原因是火箭推进器控制系统程序编写错误造成的。

B.3D技术是否会像彩色技术那样给电影业带来革命性的飞跃,或者会像嗅觉电影一样渐渐被人遗忘?

好莱坞的回答是肯定的。

C.近来,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和美国主权信用评级被下调的影响,全球股市剧烈波动,世界经济前景被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

D.针对此次海底严重的溢油事故,相关责任公司已着手进行事故原因调查,并表示将采取必要措施,以预防不再发生此类事件。

5.根据文意,填入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虽然我们说“失败乃成功之母”,但有时成功却是失败之父,因为轻易的成功会带来轻易的失败,意外的成功也会潜伏着意外失败;虽然我们说“谦虚使人进步”,但有时谦虚却使人落后,因为一味的谦虚会使人丧失许多的机会,过度的谦虚也会使人失去了应有的进取精神;虽然我们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但有时身在此山才能识得山的面目,因为停留“山”外会使我们缺乏更深的认识,远离此“山”看到的永远只是它的表象。

懂得这个道理,对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是不无益处的。

[来源:

学&科&网]

A.生活中的许多现象,有时难以捉摸也难以把握。

B.生活中的许多现象,是要用辨证眼光来看待的。

C.看问题不能绝对,否则会使我们自己陷入尴尬。

D.看问题不能绝对,否则很多情况难以解释清楚。

6.下面是《与世界联网》的部分歌词,试依据语境,展开合理想象,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句子。

(4分)

想用泰山的朝霞装裱富士山的仲夏,[来源:

学,科,网Z,X,X,K]

想用海南岛的椰风抚摩西伯利亚,

①,

②。

…………

与世界联网,西方有如神的油画,

③;

④,

与世界联网,让童心飘过百幕大。

[来源:

学科网]

7.某市科学技术协会和教育局联合举办的“中学生科普征文大赛”将举行颁奖活动,活动

由学生主持。

请根据提供的材料,为主持人拟写一个开场白。

要求:

语言表达简明,流

畅,得体。

(100字左右)(5分)

主题:

科学让生活更美好[来源:

Zxxk.Com]

目的:

全面贯彻实施《科学素质纲要》,让青少年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树立科学

思想,崇尚科学精神。

同时,通过青少年亲身参与科普创作的手段,进一步激发青少年

的想象力,增强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锻炼科学观察、科学思

考和科学探索的能力,发现和培养科普小作家。

引导青少年以文学艺术的方式来描述科

学,体验科学,表达科学,提高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素质。

 范围:

记录身边或日常生活中对科学的感性认识,内容可以包括低碳生活、科技世

博、影响生活的科技发明、前沿科学或以艺术的方法描述科学原理等,也可以畅想未来

科学。

 要求:

征文的选题要有一定的科学内容,所采用的科学原理与概念清晰准确。

征文

熔科学性与文学性于一炉,并且通俗易懂,切忌简单阐述科学原理或枯燥堆砌资料。

时鼓励张扬个性,大胆想象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9分)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这已是每一位华夏儿女的共识。

出于对自己祖先的崇敬,也出于增强华夏民族凝聚力的考虑,现在不少地方每年都有对黄帝的祭奠活动,应当说是十分有意义的。

但各个地方都争着说黄帝是自己那个地方的人氏。

或说黄帝是在自己那儿出生的,或说黄帝是在自己那个地方故去的……黄帝到底是什么地方的人氏?

他又是怎样成为我们民族的共同祖先的?

作为历史学者,应当对这些问题有一个科学的回答。

  首先我们应明白,黄帝作为华夏民族的祖先,只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华夏族作为一个民族所具有的共同文化在民族心理素质上的表现,它与真的历史并不是一回事。

我国华夏民形成于战国时期,那个时期成书的一些有关古

帝王的谱系书,如《世本》《帝系》《五帝德》等,便已经将黄帝和其他古帝王编在了一个共同的谱系上,并以黄帝作为这些古帝王最早的祖先;

其后司马迁作《史记》,更将这个谱系收录在流的《五帝本纪》里,又

将黄帝列在了华夏最早的五位帝王之首,并以黄帝作为这五位帝王的直系祖先,甚至以后的夏商周秦的各位帝王,也都被说成是黄帝的后嗣裔孙。

由于《史记》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黄帝的祖先地位就这样确立了。

  然而,这种按“五帝”谱系排列的古史系统并非真的历史,它并不符合古代历史发展的实际,而只是出于战国晚期之人的人为编排。

黄帝既不可能是所有五帝三王的直系祖先,也不一定生活在其他古帝王之前,他与其他各位古帝,实际上都是我国上古各个具有不同血缘亲属关系的氏族部落的首领,他们各自生活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地域,谈不上有何亲缘关系。

其时也未有如同以后秦汉皇朝那样的一统国家,甚至也未有夏商周那样早期国家的出现。

  旱在20世纪40年代,我国着名的古史专家徐旭生先生就曾指出:

“我国有

记录历史开始的时候,也同其他民族的历史相类。

这就是说,它是复杂的,合成的,非单一的。

”在他之前,史学家顾颉刚先生亦曾表达过我国春秋以前各古老部族并非出于一元的观点,他认为,只是到春秋以后,大国攻灭小国,疆界日益扩大,民族日益合并,种族观念渐淡而一统观念渐强,于是许多民族始祖的传说亦渐归到一条线上,才有了将这些民族始祖统一编排进一个谱系,或编排成君臣上下关系等说法。

  实际上,考古材料也可以证明我国古代民族并非出于一元的论断。

从各地发掘的众多新石器时代的遗址看,与传说中黄帝那个时代相当,我国黄淮江汉广大地区分布着的,确实不只是一种单纯的考古文化,即使在中原地区,其内部各个区系的文化也是自成系列的。

有学者用“满学科网斗”这个词汇来形容我国文明起源的多元性质,应当说是符合实际的。

8.下列关于“黄帝”的解说,与作者观点相符的一项是

A.是我国古代氏族部落的共同首领。

  B.并非真实的氏族部落的同一首领。

  C.并非我国上古时期氏族部落的首领。

D.是夏商周秦的各位帝王的直系祖先。

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战国晚期之人人为地将“五帝”编在一个共同的谱系上,这种按古史系统编

排的方

式并不符合古代历史发展的实际。

B.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世本》《帝系》《五帝德》是最早把黄帝列为古帝王祖先

的谱系典籍,而确立黄帝祖先地位的是《史记》。

C.将民族始祖统一编排的说法是与春秋以后国家兼并、疆界扩大、民族日益合并、种

族观念强化的历史背景联系在一起的。

D.从考古发现看,新石器时代在黄淮江汉地区分布着的文化不只是单纯的一种,在中

原地区,其内部各个区系的文化也自成系列。

10.根据文章的论述,概括本文作者的基本观点。

(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

(20分)

上帝创造母亲时

托马斯﹒沃特曼

仁慈的上帝一直在为创造母亲而加班工作着。

在进入第6天时,天使来到主面前,提醒他说:

“您在这上面已经花费了许多不必要的时间啦。

主对天使说:

“你看过有关这份订货的技术要求吗?

她必须能够经受任何涤荡,但不是塑料制品;有180个活动零件,可以任意更换;靠不加奶和糖的浓咖啡及残羹剩饭运行;具有站立起来不会弯曲的膝部关节;拥有一种能够迅速医治创伤和疾病的亲吻,从骨折到失恋都能治愈;此外,她必须有6双手……

天使缓缓地摇了摇头说:

“6双手……这怎么可能?

“令我感到困难的却不是这些手,”上帝回答说,“而是她必须具有的那3双眼睛”

“可是,”天使说,“订货单上没有提出这个标准……”

“是的,可她需要。

”主点了点头说:

“她需要一双能透过紧闭的房门洞察一切的眼睛,然后她才可以胸有成竹地问:

‘孩子们,你们在里面干什么?

’另一双眼睛将长在她的后脑勺上,用来专门看那些她不该看到而又必须了解的事情。

当然,在前额下面她也有一双眼睛,当孩子有了过失或麻烦时,这双眼睛能够看着他,而不必开口,就能够明确表达出‘我理解你并且爱你’的意思。

”[来源:

学科网]

“这太难了,”天使劝到,“主啊,您该歇歇了,明天……”

“不行!

”主打断了天使的话,“我感到我正创造一件十分接近我自己的造物,你看,眼前的这位母亲模型,已经能够在患病时自我痊愈……能够用一磅汉堡包满足一家6口人的胃口……能把一个6岁的孩子弄到莲蓬头下淋浴……”[来源:

学.科.网]

天使绕着母亲模型细细地看了一遍,不由得赞叹道:

“她太柔和了!

“但很坚强!

”上帝激动地说,“你根本想象不出她有多么能干,也根本想象不出她有多大的忍耐力!

“她会思考吗?

“当然!

”主说,“她还会说理,商量,妥协……”

这时,天使用手摸了摸母亲模型的脸颊,忽然说道:

“这里有个地方渗漏了。

我早就说过,您赋予她的东西太多了,您不能忽略她的承受力嘛!

主上前去仔细看了看,然后用手指轻轻地蘸起了那滴闪闪发光的水珠。

“这不是渗漏,”主说,“这是一滴眼泪。

“眼泪?

”天使问,“这有什么用?

“它能表示欢乐、悲哀、失望、怜爱、痛苦、孤独、自豪……”主说着。

“您真行!

”天使赞道。

主的脸上露出了忧郁。

“不,”他说,“我并没有赋予她那么多功能。

11.小说为什么要详写创造母亲的“技术要求”?

(3分)

                   

12.母亲的三双眼睛分别代表了对待孩子的应具有的哪三种品质?

(3分)

                   

13.上帝为什么说“我感到我正创造一件十分接近我自己的造物”?

(3分)

                   

14.小说最后写到“主的脸上露出了忧郁”,你是怎样理解“主”的“忧郁”的?

它对表达

主题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请作简要阐述。

(6分)

                   

15.请就本文的写法特点,选一点进行分析。

(5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

何子有琴,三年不张。

从其游者戴仲鶡,取而绳以弦,进而求操焉。

何子御之,三扣其弦,弦不服指,声不成文①。

徐察其音,莫知病端。

仲鶡曰:

“是病于材也。

予观其黟然黑,邪然腐也。

其质不任弦,故鼓之弗扬。

何子曰:

“噫!

非材之罪也。

吾将尤夫攻之者也。

凡攻琴者,首选材,审制器。

其器有四:

弦、轸、徽、越。

弦以被音,轸以机弦②,徽以比度③,越以亮节④。

被音则清浊见,机弦则高下张,比度则细大弗逾,亮节则声应不伏。

故弦取其韧密也,轸取其栝⑤圆也,徽取其数次⑥也,越取其中疏⑦也。

今是琴弦之韧疏,轸之栝滞,徽之数失钧,越之中浅以隘。

疏故清浊弗能具,滞故高下弗能通,失钧故细大相逾,浅以隘故声应沉伏。

“夫是琴之材,桐之为也。

始桐之生邃谷,据盘石,风雨之所化,云烟之所蒸,不为不良也。

使攻者制之中其制,修之畜其用,斫以成之,饰以出之。

上而君得之,可以荐清庙,设大廷,合神纳宾,畅民洁物;下而士人得之,可以宜气养德,道情和志。

何至黟然邪然,为腐材置物耶?

“吾观天下之不罪材者寡矣。

缚柱以求张弛,自混而欲别物,自褊⑧而欲求多,几何不为材之病也?

是故君子慎焉,操之以劲,动之以时,明之以序,藏之以虚。

劲则能弗挠也,时则能应变也,序则能辨方也,虚则能受益也。

劲者信也,时者知也,序者义也,虚者谦也。

朴其中文其外见则用世不见则用身。

故曰虽愚必明,虽柔必强,材何罪焉?

仲鶡怃然离席曰:

“信取于弦乎?

知取于轸乎?

义取于徽乎?

谦取于越乎?

一物而众理备焉。

予不敏,愿改弦更张,敬服斯说。

”    (《元明清文选》有删节)

[注]①文:

指曲调。

②机弦:

控制琴弦。

③比度:

排比音节的高低度数。

④亮节:

加大、节制琴的音量。

⑤栝(ɡuā):

琴弦插入琴体的一端。

⑥数次:

数,琴徽的度数;次,合乎次序,位置正确。

⑦中疏:

指琴体中间空敞。

⑧褊:

狭小。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被音则清浊见,机弦则高下张被:

散发

B.使攻者制之中其制中:

合乎

C.何至黟然邪然,为腐材置物耶?

置:

存放

D.吾观天下之不罪材者寡矣罪:

怪罪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是病于材也鹏之徙于南冥也

B.浅以隘故声应沉

伏斧斤以时入山林

C.自混而欲别物序八州而朝同列

D.吾观天下之不罪材者寡矣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制琴喻用人,以琴的四大部件各自的作用,道出用人时,“劲则能弗挠”“时则能应变”“序则能辨方”“虚则能受益”四方面的意义。

B.文中批评今之琴四部件制作不当致使琴不中用,也就是抨击当时统治者用人之不当,使文章增添了对现实的揭露意义。

C.文章结尾借仲鶡之口说“信取于弦乎?

……一物而众理备焉”。

这点睛之笔,绾结文章的前后内容,沟通全文的内在意理。

D.仲鶡说,“愿改弦更张,敬服斯说。

”说的是他信服何子说的道理,愿更换琴弦,重新调整琴弦的松紧,使琴重放光芒。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朴其中文其外见则用世不见则用身。

2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分)

(1)予观其黟然黑,邪然腐也。

其质不任弦,故鼓之弗扬。

(4分)

                

     

(2)非材之罪也。

吾将尤夫攻之者也。

(3分)

                     

(二)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21—22题。

(7分)

华清宫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2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它们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

要说明。

(3分)

                         

22.两首诗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

(5分)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

“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

禹稷躬稼而有天下。

”夫子不答。

南宫适出。

子曰:

“君子哉若人!

尚德哉若人!

23.文中“君子哉若人!

尚德哉若人”中的“若人”指的是。

(1分)

24.“夫子不答”的原因是什么?

根据上面的文字,概括孔子的政治主张,并加以评析。

(4分)

                           

(四)古诗文默写。

(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

(1),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虞美人》)

(2)无边落木萧萧下,。

,百年多病独登台。

(《登高》)

(3)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

(《琵琶行》)

(4)老当益壮,?

穷且益坚,。

(《滕王阁序并诗》)

(5),佳木葱茏而可悦;,木遭之而叶脱。

(《秋声赋》)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俄国历史上著名的探险家欧文·姆斯是第一个活着走出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人。

当人们追问其秘密时,他笑着回答:

“心存阳光,你就是自己的神。

要求:

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来源:

学科网]

 

[来源:

学科网]

9月月考参考答案

1.B 2.D 3.D 4.C 5.B 

6.例:

①想用黄河的木桨溅起多瑙河的浪花②想用长城的青砖连接艾菲尔的铁塔③与世

 界联网,东方有如梦的书法 ④与世界联网,让鸽子飞翔波斯湾(4分。

每句1分。

 容恰当,句式相同,语言文雅) 

7.评分要求:

内容紧扣材料给2分,内容体现颁奖活动给1分,语言表达简明流畅、生动

 得体给2分。

 

8.B 9.D 

10.黄帝作为华夏民族的祖先,只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华夏族作为一个民族所具有的共同文

  化在民族心理素质上的表现,它与真的历史并不是一回事。

 

11.强调人们对母亲提出了许许多多的要求。

或:

母亲被赋予了太多的责任和义务。

(3分,

  意思符合即可) 

12.①具有敏锐的洞察力;②关心身边的一切;③善解人意,宽容他人。

(3分,每点一分) 

13.因为母亲和上帝一样,几乎无所不能,仁慈善良并不知疲倦地工作着。

(3分,基本意

  思符合即可) 

14.忧郁:

表现了上帝对母亲担负繁重责任的深切同情。

作用:

通过写上帝对母亲的同情,

  突出了母亲责任的重大和母亲所具有的高贵品质,从更深的层面上表达了对母亲的赞美

  和敬仰。

(6分,第一问2分,第二问4分。

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15.虚构情节;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通过对话展开情节;人物形象丰满。

(5分,

  写出写作特点2分,结合内容分析3分。

要求言之有理,分析透彻,有欠缺酌扣)

16

.C 17.D 18.D

19.朴其中/文其外/见则用世/不见则用身。

20.(1)我看它黑黑的,弯弯的,快腐朽了。

它的质地不能胜任琴弦,所以弹起来

声音不能发扬。

  (2)这不是木质的过错,我要严厉责备制琴人!

译文

何子有一张琴,三年不去弹它。

他的学生戴仲鹖,拿下来装上弦,进奉请他弹奏。

何子拂弄一过,三次拨动琴弦,弦却不听手指指挥,发出的声音杂乱无章,仔细听它的音响,不知毛病在什么地方。

仲鹖道:

“这个毛病在于木质不好。

我看它黑黑的,弯弯的,快腐朽了。

它的质地不能胜任琴弦,所以弹起来声音不能发扬。

何子道:

“咦!

这不是木质的过错,我要严厉责备制琴人!

凡是做一张琴,首先要选择木材,但更重要的是要审察是不是按照规格制作成器。

琴器有四:

弦、轸、徽、越。

弦用来发音,轸用来控制弦,徽用来比较音的度数,越用来调和音节。

发音就能分出清浊,控制弦就能显出高下,比较度数就能轻重适当,音节调和就能使音响不沉闷暗哑。

故而弦要取它韧性的细密,轸要取它琴捩的圆滑,徽要取它度数的次序,越要取它小孔的通畅。

现在这张琴,弦的韧性稀疏,轸的琴捩滞涩,徽的度数失去均衡,越的小孔又浅又隘。

稀疏,所以清音浊音不能齐全

;滞涩,所以高音低音不能相通;失去均衡,所以轻音重音互相侵越;又浅又隘,所以音声沉闷暗哑。

这样五音混乱,音律也离开了法度。

尽管让黄帝的乐官伶伦来调弦运指,春秋时的琴师伯牙来按照节拍亲自弹奏,他们也不知如何能叫音声和谐了。

  

“现在看这张琴的材料,是用桐木制成的。

桐木原是生长在深山幽谷,依据着巨大的磬石,经受着风雨的滋化,云烟的蒸润,回绕曲折,光亮沉郁,外表像彩凤那样焕发,质地像金玉那样完美,不能说不是良材。

要是叫制作者按

照规格做好,修治完善以备随时弹奏,凿削合格以成一张好琴,装饰美观以便出而应世。

上焉者使君王得到,可以献之于宗庙,陈设在朝廷,祭享神灵,延见贵宾,唱赞祭礼,疏通隐闭,使民情通畅,万物洁净。

下焉者使士大夫得到,可以融洽气质,培养德性,导引情操,和睦心志。

何至于黑黑的、弯弯的,成为腐朽之材、无用之物呢!

我看天下不责怪材料的人,太少了。

鲁隐公去棠地观鱼以为是择善而从,把琴柱缚得牢牢的以为可以使琴弦张弛如意

,自己混乱还想要分清事物,自己狭隘还想要求取众多。

直木作轮,屈木作辐,巨木斗拱,细木大梁,哪能不使材料出毛病呵!

因此君子对此是很慎重的。

  

“弹琴要有劲,行动要候时,观察要有顺序,庋藏要有容量。

有劲就能不受阻挠,候时就能应付变化,有顺序就能辨别方向,有容量就能受到效益。

劲就是信用,时就是智慧,顺序就是仁义,容量就是谦逊。

信用作为居处,智慧指挥行动,仁义用来制约,谦虚可以保身。

朴实作为内含,文采作为外表。

为人所知就出而用世,不为人所知就修养自身。

所以《中庸》说:

‘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这怎么可以责罪材料呢!

” 

仲鹖听了不觉恍然若失,离开坐位说道:

“信用不就是取于弦吗,智慧不就是取于轸吗,仁义不就是取于徽吗,谦逊不就是取于越吗?

一件东西而所有的道理都齐全了。

我所知太少了,要改弦更张,恭恭敬敬地听从您的教导。

21.①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

(1分) ②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

对比:

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

(1分)第二首诗今昔(或

时间)对比:

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

(1分)

22.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

(2分)

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的兴衰。

(2分)

意思答对即可。

此题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23.南宫适(

1分)

24.

(1)因为孔子已经知道南宫适的见解非常高明,所以不需要答复。

(1分)

(2)政治主张:

崇尚以德服人(答“为政以德”“德治”等亦可),反对以武力得天下(答“以力服人”“武力侵暴”等亦可)。

(1分)

  评析略(要求言之有理)。

(2分)

25.

(1)雕阑玉砌应犹在,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

(《登高》)

(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行》)

(4)宁移白首之心不坠青云之志。

(《滕王阁序并诗》)[来源:

学|科|网Z|X|X|K][来源:

学|科|网Z|X|X|K]

(5)丰草绿缛而争茂草拂之而色变(《秋声赋》)

26.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