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语文高考文言文翻译拉分考点十一.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985610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261.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语文高考文言文翻译拉分考点十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浙江省语文高考文言文翻译拉分考点十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浙江省语文高考文言文翻译拉分考点十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浙江省语文高考文言文翻译拉分考点十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浙江省语文高考文言文翻译拉分考点十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浙江省语文高考文言文翻译拉分考点十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浙江省语文高考文言文翻译拉分考点十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浙江省语文高考文言文翻译拉分考点十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浙江省语文高考文言文翻译拉分考点十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浙江省语文高考文言文翻译拉分考点十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浙江省语文高考文言文翻译拉分考点十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浙江省语文高考文言文翻译拉分考点十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浙江省语文高考文言文翻译拉分考点十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浙江省语文高考文言文翻译拉分考点十一.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浙江省语文高考文言文翻译拉分考点十一.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浙江省语文高考文言文翻译拉分考点十一.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浙江省语文高考文言文翻译拉分考点十一.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浙江省语文高考文言文翻译拉分考点十一.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浙江省语文高考文言文翻译拉分考点十一.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浙江省语文高考文言文翻译拉分考点十一.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语文高考文言文翻译拉分考点十一.docx

《浙江省语文高考文言文翻译拉分考点十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语文高考文言文翻译拉分考点十一.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语文高考文言文翻译拉分考点十一.docx

浙江省语文高考文言文翻译拉分考点十一

拉分考点十一

第1讲

强化文言文翻译4个意识——保高分

人物意识

圈出传主姓名及所译句子前后语境出现的名字,便于理清人物关系及人事关系。

语境意识

快速浏览所译句子前后语境,把握文脉,便于推测大意。

采点意识

准确锁定关键字、词、句,并依据语境及所学知识准确推断并翻译这些关键点。

连贯意识

根据所学翻译技巧(留、换、调、删、补、变),流畅翻译所考句子。

一、人物意识——理清人物关系和人事关系

1.根据以往阅卷的经验,在翻译句子时,有好多同学居然经常把人物名字,尤其是长而怪的少数民族的人物名字,当作实词甚至虚词来理解,闹出了不少笑话。

如《缅甸土司传》中的卜刺浪、莽得刺、马者速、那罗塔等人名。

2.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如下面[例1]中的传主“沈通明”,后面就成了“通明”。

有时在行文过程中,根据人物表述,还会改用“名”或“字”来代指人物,如《鸿门宴》“不然,籍何以至此”中“籍”就是项羽的名,很多学生缺少人物意识,不知“籍”为何意,造成理解障碍。

强化人物意识,可以弄清人物关系、人物与事件的关系,有利于所译句子的翻译。

主要是利用一个语境(句内语境和句外语境)之内的语句表述连贯、语意密切的特点来翻译句子。

需要强调的是,语境有小、大之分。

最小的语境即词语所在的句子,稍大的语境是词语所在句子的上下句,最大的语境即文段中所有与该词语相关的文句。

有时候,对词语的解释符合小语境,甚至还符合上下句构成的语境,但不符合完整的大语境。

这种符合局部语境,但与完整语境不符的情况极具迷惑性,所以在翻译时不能只满足于推敲其是否符合上下句的意思,必须要在完整的语境中揣摩其含义。

1.利用语境补出省略成分

文言文省略句子成分的现象比较常见,量词、主谓宾,甚至句子都可能被省略,成分被省略的句子如果要求翻译,语境能提示我们补出这些省略成分。

 

[例1]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淮安沈通明,尝为前明总兵官。

任侠轻财,士大夫皆称之。

顺治二年,先是有巡抚田仰者,素习通明之为人,加礼遇焉;至是见明(明朝)将亡,遂属其家通明,而身自浮海去。

通明匿仰妻子他所。

会清军渡淮,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

是时通明杜门久矣。

捕者围其居,通明走入寝门,饮酒数斗,裂束帛缚其爱妾,负之背,牵骑手弓矢以出,大呼曰:

“若辈亦知沈将军耶!

”遂注矢拟捕者,皆逡巡引却。

通明疾驰,与爱妾俱得脱。

分析

画线句子中,前一分句省略了主语“清军”,后一分句省略了“踪”的宾语或“迹”的定语“仰妻子”。

翻译

(清军)悬赏捉拿田仰的妻子儿女很紧急,追踪(他们的)行迹直到沈通明的家。

总结

根据上下文语境可以推断被省略成分的内容,帮助我们完整清楚地表达句意。

2.利用语境获取“大意分”

高考文言翻译评分标准中,把握句子大意一般有2分的分值。

如果所译句子句意晦涩难懂,我们无法破解采分点,语境能帮助我们理解并翻译句子的大意,进而获得大意分。

[例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苏琼,字珍之,武强人也。

琼幼时随父在边,尝谒东荆州刺史曹芝。

芝戏问曰:

“卿欲官不?

”对曰:

“设官求人,非人求官。

”芝异其对,署为府长流参军。

文襄以仪同开府,引为刑狱参军,每加勉劳。

旧制以淮禁,不听商贩辄度。

淮南岁俭,启听淮北取籴。

后淮北人饥,复请通籴淮南,遂得商贾往还,彼此兼济,水陆之利,通于河北。

分析

画线句子有较多理解障碍,但所译句子的后文语境意思比较容易理解:

后来淮北闹饥荒,又请求和淮南通商买粮,于是商人得以往来,彼此都得到好处,水陆运输便利,货物直达黄河以北。

由“旧制……”和“后……”可知,画线句子的大意应与后文意思相反。

翻译

以前制度规定淮河为禁区,商贩不能通商。

淮南闹饥荒,他请求到淮北买粮。

总结

我们可以根据前后相关的语境,推断所译句子的大意,能对译的对译,不能对译的根据语境表述大体意思,这样也能得分。

3.利用语境突破难点词

翻译句子的关键,在于难点字词的把握,只要难点字词攻克,其他词义就能迎刃而解,语境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提供文章表述的大意及侧重点。

[例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孙谦字长逊,东莞莒人也。

……以治干称。

……齐初,为宁朔将军、钱唐令,治烦以简,狱无系囚。

及去官,百姓以谦在职不受饷遗,追载缣帛以送之,谦却不受。

每去官,辄无私宅,常借官空车厩居焉。

……天监六年,出为辅国将军、零陵太守,已衰老,犹强力为政,吏民安之。

先是,郡多虎暴,谦至绝迹。

及去官之夜,虎即害居民。

谦为郡县,常勤劝课农桑,务尽地利,收入常多于邻境。

九年,以年老,征为光禄大夫。

既至,高祖嘉其清洁,甚礼异焉。

每朝见,犹请剧职自效。

高祖笑曰:

“朕使卿智,不使卿力。

分析

画线句有两个难点词“清洁”“剧职”。

“清洁”很明显是古今异义词,不能直接按现代汉语翻译,根据前文语境“百姓以谦在职不受饷遗,追载缣帛以送之,谦却不受。

每去官,辄无私宅,常借官空车厩居焉”推断,“清洁”为“清正廉洁”之义;而“剧职”通过前文“已衰老,犹强力为政”,后文“朕使卿智,不使卿力”推断,“剧”为“繁重”之义,“职”为“职务、任务、工作”之义,“剧职”译为“繁重的任务”。

翻译

高祖赞赏他清正廉洁,特别礼待他。

每次朝见,他都请求承担繁重的任务来为朝廷效力。

总结

前后语境可以帮助我们灵活推断难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准确含义和用法。

翻译题考查的固然是全句的翻译,但命题者总是选择那些含有关键词语和带有特殊语法现象(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的句子来考查,并将其作为评卷的“采分点”。

高考常见的3大采分点是:

关键实词、关键虚词、特殊句式。

考生翻译时必须要强化“采分点”意识,能判断出“采分点”并将其落实到位,这样翻译才最有价值和意义。

[例4] (2018·浙江高考)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世人见(颜)太初官职不能动人,又其文多指讦,有疵病者所恶闻,虽得其文,不甚重之。

故所弃失居多,余止得其两卷。

在同州又得其所为《题名记》,今集而序之。

前世之士身不显于时,而言立于后世者多矣。

太初虽贱而夭,其文岂必不传?

异日有见之者,观其《后车》诗,则不忘鉴戒矣;观其《逸党》诗,则礼义不坏矣;观其《哭友人》诗,则酷吏愧心矣;观其《同州题名记》,则守长知弊政矣;观其《望仙驿记》,则守长不事厨传矣。

由是言之,为益岂不厚哉!

(选自《司马光集》)

前世之士身不显于时,而言立于后世者多矣。

太初虽贱而夭,其文岂必不传?

(4分)

译文:

                                  

                                     

                                     

1.高考句子评分标准:

(1)关键字词得分:

2~3分

(2)句子大意基本通顺:

1~2分

人们常说,打蛇要打七寸。

意即要善于抓住关键,也就是说,关键字词有2~3分,无论句意多么晦涩难解,你翻译的大意多么离谱,只要你有采点意识,抓住关键字词和特殊句式准确翻译,你就有可能拿到2~3分。

否则,就可能徒劳无功,写得多得分少。

2.本句标准:

“显”,显赫,1分;“贱”,地位低,1分;“夭”,寿命短,1分;句子大意1分。

3.考生答案评析:

考生答案

阅卷评析

得分3分,“贱”翻译不准确

得分4分,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句意流畅

[总结] 翻译时先标注句子中的关键词句,强化“采分点”意识,可以让我们有的放矢,重点作答,不遗漏要点。

翻译句子时,如果其中出现不合现代语法的词语搭配、句子不通的现象,要根据所学翻译技巧(留、换、调、删、补、变,一轮已做详细讲解,不再赘述),让句子更加通顺合理。

依据4种意识确立考场翻译答题步骤

1.能在1分钟内在心里快速了解所译句子的前后语境。

2.能在2分钟内准确锁定关键字、词、句,并依据语境及所学知识准确翻译。

3.能依据关键字、词、句在2分钟内流畅翻译所考句子。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8分)

刘珙,字共父。

以荫补承务郎,登进士乙科,迁礼部郎官。

秦桧欲追谥其父,召礼官会问,珙不至,桧怒,风言者逐之。

桧死,迁吏部员外郎。

金犯边,王师北向,诏檄多出其手,词气激烈,闻者泣下。

御史杜莘老劾宦者张去为,忤旨左迁,珙不草制,莘老得不去。

从幸建康,车驾将还,军务未有所付,时张浚留守建康,众望属之。

及诏出,以杨存中为江、淮宣抚使,珙不书录黄。

上怒,谓宰相曰:

“刘珙父为浚所知,此特为浚耳!

”命再下,宰相召珙谕旨,珙曰:

“某为国家计,岂暇为张公谋。

”执奏如初,存中命乃寝。

(1)御史杜莘老劾宦者张去为,忤旨左迁,珙不草制,莘老得不去。

(4分)

译文:

                                  

                                     

(2)上怒,谓宰相曰:

“刘珙父为浚所知,此特为浚耳!

”(4分)

译文:

                                  

                                     

参考答案:

(1)御史杜莘老弹劾宦官张去为,违抗圣旨被贬职,刘珙没有草拟文诰,杜莘老得以不去职。

(得分点:

“忤”“左迁”“草制”各1分,句意1分)

(2)皇上发怒,对宰相说:

“刘珙的父亲是张浚的好友,刘珙是特意为张浚。

”(得分点:

“谓”“为浚所知”“特”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刘珙字共父,凭借祖上有功补任承务郎,考中进士乙科,升为礼部郎官。

秦桧想追赐父亲谥号,召集礼部官员会合询问,刘珙不到,秦桧发怒,暗示言官驱逐他。

秦桧死后,刘珙升为吏部员外郎。

金人侵犯边境,宋军战败,皇上所下的诏令、檄文多出自刘珙之手,言辞慷慨激昂,听到的人都流了泪。

御史杜莘老弹劾宦官张去为,违抗圣旨被贬职,刘珙没有草拟文诰,杜莘老得以不去职。

刘珙跟随皇上到建康,皇上将要返回朝廷,军务大事还没有人托付,当时张浚留守建康,众人认为张浚是合适的人选。

等到诏令出来,杨存中担任江、淮宣抚使,刘珙不书写诏令。

皇上发怒,对宰相说:

“刘珙的父亲是张浚的好友,刘珙是特意为张浚。

”皇上再次下命令,宰相召刘珙告诉他圣旨,刘珙说:

“我为国家打算,哪里有闲空为张浚谋划。

”依旧上奏,杨存中的任命于是停发。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8分)

裴休,字公美,河内济源人也。

父肃,肃生三子,俦、休、俅,皆登进士第。

休志操坚正。

童龀时,兄弟同学于济源别墅。

休经年不出墅门,昼讲经籍,夜课诗赋。

虞人有以鹿贽俦者,俦、俅炰之,召休食。

休曰:

“我等穷生,菜食不充,今日食肉,翌日何继?

无宜改馔。

”独不食。

长庆中,从乡赋登第,又应贤良方正,升甲科。

太和初,历诸藩辟召,入为监察御史、右补阙、史馆修撰。

会昌中,自尚书郎历典数郡。

(1)休经年不出墅门,昼讲经籍,夜课诗赋。

(4分)

译文:

                                  

                                     

(2)我等穷生,菜食不充,今日食肉,翌日何继?

无宜改馔。

(4分)

译文:

                                  

                                     

参考答案:

(1)裴休整年不出别墅的门,白天讲诵经书,夜晚研习诗赋。

(得分点:

“经年”“讲”“课”各1分,句意1分)

(2)我们都是穷书生,蔬菜素食还不充足,今天吃了肉,明天怎么能再有肉接着吃呢?

不应该改变平常的饮食。

(得分点:

“我等穷生”“翌日”“馔”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裴休,字公美,河南济源人。

父亲裴肃,生了三个孩子,长子裴俦,次子裴休,三子裴俅,都考中进士。

裴休志向节操坚定正直。

年幼时,他们兄弟三人一同在济源别墅读书学习。

裴休整年不出别墅的门,白天讲诵经书,夜晚研习诗赋。

有个管打猎的官吏把鹿肉作为礼物送给裴俦,裴俦与裴俅烧烤鹿肉,叫裴休来吃。

裴休说:

“我们都是穷书生,蔬菜素食还不充足,今天吃了肉,明天怎么能再有肉接着吃呢?

不应该改变平常的饮食。

”只有他一人不吃。

唐穆宗长庆年间,裴休从乡贡考中科举,又应考贤良方正,考上甲科。

唐文宗太和初年,连续被各藩王征召,进入朝廷做了监察御史、右补阙、史馆修撰等职。

唐武宗会昌年间,从尚书郎历任数州刺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20分)

传是楼记

[清]汪琬

昆山徐健庵先生筑楼于所居之后,凡七楹。

间命工斫木为厨,贮书若干万卷,区为经史子集四种。

经则传注义疏之书附焉;史则日录、家乘、山经、野史之书附焉;子则附以卜筮、医药之书;集则附以乐府、诗余之书。

凡为橱者七十有二,部居类汇,各以其次,素标缃帙①,启钥灿然。

于是先生召诸子登斯楼而诏之曰:

“吾何以传女曹哉?

吾徐先世故以清白起家,吾耳目濡染旧矣。

盖尝慨夫为人之父祖者,每欲传其土田货财,而子孙未必能世富也;欲传其金玉珍玩、鼎彝尊斝②之物,而又未必能世宝也;欲传其园池台榭、舞歌舆马之具,而又未必能世享其娱乐也。

吾方以此为鉴,然则吾何以传女曹哉?

”因指书而欣然笑曰:

“所传者惟是矣。

”遂名其楼为“传是”,而问记于琬。

琬衰病不及为,则先生屡书督之,最后复于先生曰:

甚矣,书之多厄也。

由汉氏以来,人主往往重官赏以购之,其下名公贵卿,又往往厚金帛以易之,或亲操翰墨,及分命笔吏以缮录之,然且裒聚③未几而辄至于散佚,以是知藏书之难也。

琬顾谓藏之之难不若守之之难,守之之难不若读之之难,尤不若躬体而心得之之难。

是故藏而弗守,犹勿藏也;守而弗读,犹勿守也。

夫既已读之矣而或口与躬违心与迹忤采其华而忘其实是则呻占④记诵之学所为哗众而窃名者也与弗读奚以异哉!

古之善读书者,始乎博,终乎约。

博之而非夸多斗靡也,约之而非保残安陋也。

善读书者,根柢于性命而究极于事功。

沿流以溯源,无不探也;明体以适用,无不达也。

尊所闻,行所知,非善读书者而能如是乎?

今健庵先生既出其所得于书者,上为天子所器重,次为中朝士大夫之所矜式,藉是以润色大业,对扬休命有余矣。

而又推之以训敕其子姓,俾后先跻巍科,取

仕,翕然有名于当世。

琬然后喟焉太息,以为读书之益弘矣哉!

循是道也,虽传诸子孙世世,何不可之有?

若琬则无以与于此矣。

居平质驽才下,患于有书而不能读;延及暮年,则又跧伏穷山僻壤之中,耳目固陋,旧学消亡,盖本不足以记斯楼。

不得已勉承先生之命,姑为一言复之。

先生亦恕其老悖否耶?

(有删改)

[注] ①素标缃帙:

白色的标签,浅黄的函套。

②彝(yí):

古代盛酒的器具,也泛指祭器;斝(jiǎ):

古代盛酒的器具。

③裒(póu)聚:

聚集。

④呻占:

诵读。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而又未必能世宝也     宝:

珍宝

B.次为中朝士大夫之所矜式矜式:

敬重效法

C.对扬休命有余矣休:

美善

D.翕然有名于当世翕然:

一致的样子

解析:

选A 宝:

动词,“珍爱、珍藏”的意思。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

B.

C.

D.

解析:

选A A项,兼词,于之、于此;语气词,相当于“呢”。

B项,都是介词,按照。

C项,都是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D项,都是介词,从。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先描述徐健庵造楼藏书的言行,点明“传是楼”的来源;再由受命写记而合理地过渡到对藏书意义的议论和对徐健庵传书给后代行为的褒扬;最后以自谦之词来收束全文。

B.楼主本来想把土田货财、金玉珍玩、鼎彝尊斝、园池台榭、舞歌舆马之类传给子孙,但又认为将书传给子孙更有价值,因此将其楼命名为“传是楼”。

C.作者的观点逐层深入展开,其中提出了藏与守、守与读、知与行之间的相互关系,而最关键的还是知与行的关系,躬体而心得之才是善读书的上策。

D.文中骈散夹杂,错落有致,波澜横生,尤其是几组长排比句的运用,增强了行文的气势;同时,文中集叙事、描写、议论、抒情为一体,更显得摇曳多姿,引人入胜。

解析:

选B “楼主本来想把土田货财、金玉珍玩、鼎彝尊斝、园池台榭、舞歌舆马之类传给子孙”理解有误。

原文中说的是有的人想把这些传给子孙,而非楼主。

6.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夫既已读之矣而或口与躬违心与迹忤采其华而忘其实是则呻占记诵之学所为哗众而窃名者也与弗读奚以异哉

解析:

解答断句题,应先初步了解语句大意,然后根据语言标志和结构特点,先断开容易判别的地方,最后再根据上下文来破解难点。

本题用来断句的语言标志有:

句末语气词“矣”“者也”。

结构上的特点为对举,“口与躬违”“心与迹忤”“采其华而忘其实”等。

再联系上下文,结合对句子大意的理解,就可基本断出了。

参考答案:

夫既已读之矣/而或口与躬违/心与迹忤/采其华而忘其实/是则呻占记诵之学所为哗众而窃名者也/与弗读奚以异哉(错1~2处,扣1分;错3~4处,扣2分;错5处,不得分)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古之善读书者,始乎博,终乎约。

博之而非夸多斗靡也,约之而非保残安陋也。

(4分)

译文:

                                  

                                     

                                     

(2)琬然后喟焉太息,以为读书之益弘矣哉!

循是道也,虽传诸子孙世世,何不可之有?

(4分)

译文:

                                  

                                     

                                     

参考答案:

(1)古代善于读书的人,开始时博览,到最后就专攻。

博览群书并不是为了夸耀学识丰富、辞藻华丽,专攻一门也不是抱残守缺。

(得分点:

“博”“约”“夸多斗靡”“保残安陋”各1分)

(2)于是我喟然叹息,以为读书的好处实在太大了!

遵循这条道路,即使传给子子孙孙,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得分点:

“弘”“循”“虽”各1分,“何不可之有”宾语前置句式1分)

参考译文:

昆山徐健庵先生在他的住宅后面造了一座楼房,共有七间。

近来命工匠砍削木材,起造大橱,贮书若干万卷,区分为经、史、子、集四部。

经部附以传注义疏等方面的书;史部附以日录、家乘、山经、野史等方面的书;子部附以卜筮、医药等方面的书;集部附以乐府、诗余等方面的书。

共有七十二个大橱,按照部类置放,都按照一定次序,白色的标签,浅黄的函套,打开橱门,灿然在目。

于是先生召集儿孙登上这座楼教诲他们说:

“我传什么东西给你们呢?

我们徐家先世本来就以清白起家,我耳濡目染已很久了。

我曾感慨那些做父祖辈的,常常想把土地家产传下去,而子孙不一定能世世代代富下去;想把金玉珍玩、鼎彝尊斝之类的物品传下去,而子孙又不一定能世世珍爱这些东西;想把园池台榭、舞歌车马之类传下去,而子孙后代又不一定能世世享受这些欢娱快乐。

我正把这些事例看作鉴戒,那么我拿什么东西传给你们呢?

”于是他指着书高兴地笑着说:

“我传给你们的只有这些了。

”于是给这座楼起名为“传是”,而要我作一篇记。

我体衰多病,来不及写,但先生多次写信催促我,最后我只得用下面这些话来回复先生:

书遇到的灾难太多了。

从汉代以来,皇帝常常用高官和丰厚的赏赐来悬赏征求书籍,皇帝以下的名公贵卿,又常常用许多钱物去换书,有的亲自动笔,有的分派给抄手,加以誊写,但是聚集不久,就常常散失,由此可知藏书之难了。

不过,我以为藏书之难还比不上守书之难,守书之难又比不上读书之难,更比不上亲身去实行了而有所体会之难。

所以藏书而不能守书,同不藏书没有什么两样;守住了而不能读,同不守没有什么两样。

已经读了,而如果说的与亲身实践的相违背,心中想的和实际做的不一致,采了它的花而忘记了它的果实,那么这就是记诵之学所做的骗骗众人而欺世盗名的事了,同不读书又有什么不同呢?

古代善于读书的人,开始时博览,到最后就专攻。

博览群书并不是为了夸耀学识丰富、辞藻华丽,专攻一门也不是抱残守缺。

善于读书的人以性命之理为基础,而最终则要体现在事业和功绩中。

沿着水流追溯源头,没有什么不能弄明白的;明白了道理再去实行,没有不能做到的。

重视所闻之言,力行所知之事,不是善于读书的人能这样吗?

现在健庵先生已经拿出他从书中得到的道理,上能得到天子的器重,次能被朝廷士大夫所敬重效法,借此为国家大业增添光彩,对答并显扬美善的命令,绰绰有余。

再推而广之,用以训敕子孙,使他们能先后跻身高第,取得高官厚禄,在当世被人一致称道。

于是我喟然叹息,以为读书的好处实在太大了!

遵循这条道路,即使传给子子孙孙,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像我这种人就没有资格参与其中了。

平时愚笨无才,苦于有书而不能读;到了晚年,又蜷伏在穷山僻壤之中,孤陋寡闻,过去学到的都已衰退了,本来没有资格来为这座楼作记。

不得已勉强应承先生之命,姑且写这些话回复。

先生能否原谅我的年老昏乱呢?

[翻译题加练]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吾方以此为鉴,然则吾何以传女曹哉?

译文:

                                  

                                     

(2)尊所闻,行所知,非善读书者而能如是乎?

译文:

                                  

                                     

(3)居平质驽才下,患于有书而不能读;延及暮年,则又跧伏穷山僻壤之中,耳目固陋,旧学消亡,盖本不足以记斯楼。

译文:

                                  

                                     

                                     

参考答案:

(1)我正把这些事例看作鉴戒,那么我拿什么东西传给你们呢?

(2)重视所闻之言,力行所知之事,不是善于读书的人能这样吗?

(3)平时愚笨无才,苦于有书而不能读;到了晚年,又蜷伏在穷山僻壤之中,孤陋寡闻,过去学到的都已衰退了,本来没有资格来为这座楼作记。

第2讲

规避文言文翻译6大失分点——得满分

有一种观点是,高考文言文翻译不过是简单地“换个说法”,只要大意对就可以了,没必要细究。

这种观点有失偏颇。

文言文翻译是一个综合考查文言基础、语法知识、文化素养以及思辨能力的拉分题型,语句是否顺畅、句意是否贯通是直接影响翻译题得分高低的关键因素。

要想让翻译题得高分、得满分,应在平时的复习中注意以下六方面。

文化背景的古今差异是文言文翻译的一道藩篱,文言文翻译忌讳用现代思维看待古代文化,而应力图还原其本真的文化,避免失真,这对考生的文化修养提出了要求。

[例1] (谭澄)至则葬暴骸,修焚室,赈饥贫,集逋亡,民心稍安。

(《元史·谭澄传》)

[考生翻译]

[失分评析] “焚尸炉”是一个具有浓厚现代色彩的词汇,很容易令人联想到纳粹德国的惨无人道,这一现代化的设施在元代还未出现,况且原文是“修焚室”,何来“炉”之说?

[参考答案] (谭澄)赴任后,掩埋抛弃在外的将士遗骸,修缮好被烧毁的房屋,赈济饥贫的百姓,召集逃亡的民众,百姓才渐渐安定下来。

[例2] 赵壹,字元叔,汉阳西县人也。

……(袁)逢则敛衽下堂,执其手,延置上坐,因问西方事,大悦。

(《后汉书·赵壹传》)

[考生翻译]

[失分评析] 上述译文在两个地方以现代眼光解析了原文:

一是将“敛衽”解释为现代的“收紧衣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