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辅导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73169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7.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辅导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辅导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辅导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辅导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辅导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辅导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辅导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辅导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辅导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辅导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辅导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辅导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辅导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辅导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辅导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辅导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辅导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辅导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辅导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辅导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辅导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辅导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辅导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辅导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2、美国废奴文学的代表作是斯托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

23、杰克•伦敦是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带有自转色彩的小说是(《马丁•伊登》)。

24、马克•吐温作品的最大艺术特色是(幽默讽刺)。

25、马克吐温的中篇小说(《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通过一代金子的故事,无情撕下了资产者诚实、廉洁、清高的面具,揭露了拜金主义者的真面目。

26、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哈克•贝利芬历险记》)是一部反对种族歧视、主张种族平等、又富有童趣的杰作,塑造了主人公哈克和和黑人吉姆的形象。

27、法捷耶夫的(《毁灭》)和绥拉菲莫维奇的(《铁流》)、富尔曼诺夫的《恰巴耶夫》并成为20年代苏联“里程碑式”的作品。

28、马雅科夫斯基在诗歌形式方面是一个大胆的革新创造者,他开创了一种(楼梯式或阶梯式)诗体。

29、阿•托尔斯泰的《苦难的历程》由《两姊妹》、《一九一八年》和《阴暗的早晨》三部小说构成。

30、爱伦堡在50年代中期发表的中篇小说(《解冻》),成为苏联当代文学的奠基之作。

31、《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苏联作家(瓦西里耶夫)的代表作,作品反映了主人公准尉(华斯珂夫)带领五个女战士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和法西斯匪徒英勇斗争的故事。

32、《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是高尔基的最后一部长篇史诗,也是他全部创作的总结。

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刻画了(葛利高里)和阿克西尼亚两个重要形象。

33、《一个人的遭遇》的作者是(肖洛霍夫),其主人公叫索科洛夫。

34、雷马克以写(战争小说)闻名于世,他的代表作是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长篇小说《》西线无战事。

35、德莱塞创作的长篇姊妹篇是(《嘉莉妹妹》)和《珍妮姑娘》。

36、被誉为“美国最伟大的小说”的作品是德莱塞的(《美国的悲剧》)。

37、“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这句话出自美国作家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38、卡夫卡的小说《城堡》中的“城堡”寓意丰富,它既是(资本主义国家官僚机器)的象征,也是(神秘的异己力量)的象征。

39、萨特名剧《禁闭》中的一句名言(他人即地狱是对现代西方社会畸形的人际关系的概括)。

40、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的寓意,是暗示(人生是一场无尽无望的等待)。

41、《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寓意是“无法逾越的障碍”。

二、名词解释

(一)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1、《人间喜剧》:

是巴尔扎克以毕生精力创作的90多部长、中、短篇小说的总集。

巴尔扎克立意写一部当代法国社会的“风俗史”,原计划写143部,1837年,他第一次编集了他的作品,并以“社会研究”的名字出版,后来他受意大利诗人但丁的《神曲》(直译为《神圣的喜剧》)的启发,把他的小说总集称为《人间喜剧》。

巴尔扎克通过“分类整理”和“人物再现”的方法把整个《人间喜剧》组成规模宏大的艺术整体。

《人间喜剧》反映了十九世纪前半叶法国的社会生活,真实地再现了贵族阶级日取灭亡和资产阶级日益上升的历史发展趋势,无情的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金钱的罪恶和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是一部“社会百科全书”。

2、分类整理法:

是巴尔扎克为把《人间喜剧》的90多部作品联接成一个有机整体而采用的一种方法。

巴尔扎克从小说反映生活的不同角度出发,把作品分为三大类:

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分析研究,其中风俗研究是主体,又分为六个场景。

此种方法将诸多作品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众多小说分门别类地各处于一定的系统之中,历史地全面地描写了现实。

3、人物再现法:

是巴尔扎克为把《人间喜剧》联接成一个有机整体而采用的方法之一,即让同一个人物在不同的小说中反复出现,每一部小说只反映人物性格发展的某一阶段,多部小说联系起来,才反映出这一人物性格的全貌。

据统计《人间喜剧》大约写了2400多个人物,其中,约有400多个人物多次出现在不同的作品中。

人物再现法从情节和人物两个方面加强了《人间喜剧》这一宏伟艺术大厦的内在联系,深化了《人间喜剧》的主题。

(识记)

4、自然派:

19世纪40年代俄国早期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代称。

该流派遵循果戈理的创作方向,极力忠实于现实,无情揭露社会弊端,抨击农奴制。

在体裁上多以散文为主,在题材民族化和语言的大众化方面取得了新的成就,形成了一个作家群体,掀起了俄罗斯文学史上第一个创作高潮。

1848年别林斯基死后,尤其是50年代后期,由于对农奴制改革的方法和途径问题产生分歧,这个派别的作家分化为互相对立的革命民主派和自由派。

5、“小人物”:

特指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一种小人物形象。

他们在社会中处于底层,生活困苦,地位卑微,但又逆来顺受,安分守已,性格懦弱,胆小怕事,成为那些“大人物”统治的牺牲者,是被剥削、被欺凌的典型形象。

作家对他们寄予同情与怜悯,并通过这类形象批判沙皇专制制度。

6、多余人:

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

他们有一定教养,自命清高,不愿与上流社会同流合污,想过有意义的生活,但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缺乏生活的目的,远离人民,精神空虚,性格忧郁、彷徨,无所作为,在俄国文学史上,被称为“多余人”。

“多余人”这个名称出自屠格涅夫的《多余人日记》,第一个“多余人”形象是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奥涅金。

7、新人:

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平民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

他们来自下层,与人民有着密切的联系,富有民主思想和实干精神,敢于大胆批判农奴制和专制制度,代表着俄国光明的未来。

“新人”的形象最早出现在屠格涅夫的《前夜》中,他们是英沙罗夫和叶琳娜。

8、“奥勃洛摩夫性格”:

奥勃洛摩夫是冈察洛夫《奥勃洛摩夫》中的主人公,是俄国文学中最后一个“多余人”的典型。

他突出的性格特征是懒惰与冷漠。

他无所事事,感觉迟钝,没有从事任何实际工作的能力,像一具僵尸一样,连做梦都梦见睡觉。

他也曾有过要做什么的愿望,但最终还是放弃了一切。

如果说在奥涅金、毕巧林身上还有对专制制度的消极反抗,在罗亭身上还有对农奴制度的激烈抨击和对新生活的热烈向往,那么到了奥勃洛摩夫,就只剩下对就生活方式的适应和满足了,因循懒惰、停滞无为、轻视劳动、惧怕新事物的代名词。

冈察洛夫深刻地指出,奥勃洛摩夫性格的产生,源于不劳而获的贵族生活和贵族教育,是腐朽、寄生的农奴制的必然产物。

它宣告了贵族阶级进步性已丧失殆尽,预示着新的时代、新的人物的到来。

9、心灵辩证法:

是车尔尼雪夫斯基对托尔斯泰早期创作中独特心理描写的概括,即作家善于“描绘心理过程本身,这一过程的形态和规律”。

托尔斯泰从来不是静止地去描写人物的心理,而是始终细致地描写心理在外界影响下的嬗变过程。

他特别注意描写人物各种复杂情感的交织和更替,思想情绪的瞬间变化,通过人物复杂的矛盾心理过程来反映人的变化和社会的冲突。

这一手法特别适用于作者塑造精神探索型人物。

10、精神探索型人物:

托尔斯泰一系列重要作品中带有作家自传性质、表现作者精神探索历程的人物。

他们思想敏锐,对社会问题敏感,并紧张探索,努力寻找答案。

但是不到结果时,他们往往转向宗教,从宗教中寻找启示。

《战争与和平》中的比埃尔,《安娜•卡列尼娜》中列文,《复活》中的聂赫留朵夫等就是这类人物。

11、“忏悔贵族”指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笔下的开明贵族地主形象,是19世纪后半期一些想背叛本阶级却没有背叛得了的贵族知识分子。

这些人物以鲜明的深刻反省与精神探索为主要特征,他们的人生多表现为一种道德自我完善的过程。

比起“多余人”,他们的认识要深刻,行动要坚决,有时成为人民的辩护士,但他们最终仍是一个贵族,因此被称为“忏悔贵族”。

托尔斯泰通过一系列忏悔贵族形象,表现了他的社会探索和精神探索,揭露沙皇俄国的社会罪恶,也宣扬了“托尔斯泰主义”。

《复活》中的聂赫留朵夫是著名的忏悔贵族的形象。

12、托尔斯泰主义:

是托尔斯泰晚年提出的所谓拯救俄国和人类社会的政治、道德主张。

其基本内容是:

“勿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宽恕”,“博爱”。

托尔斯泰主义是空想的、荒谬的,甚至是反动的,它是俄国宗法制农民不成熟、消极软弱的表现。

在19世纪后期俄国民主主义日益高涨,人民日益觉醒的时代,起到了麻痹人民意志的消极作用。

13、别里科夫性格:

别里科夫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主人公,是变态的顽固保守的反动知识分子的典型。

别里科夫性格的突出特征是多疑胆怯、保守顽固。

他把自己及其物品都用套子裹着,思想也套上了套子,而且还把别人也装进套子里,以“纯粹套子式的论调”统辖周围环境,造成压抑气氛。

别里科夫性格是沙皇反动统治制度造成的。

他惧怕屈从于沙皇反动统治,并成为反动统治的卫道士。

作为旧制度、旧思想的维护者、警犬,他是凶狠的;

但他保守、腐朽的本质使他在新事物面前不堪一击,他有时脆弱的。

别里科夫的凶狠、脆弱正反映了造就其性格的沙皇专制统治的残暴和脆弱,也表明这种生活不能再继续下去了,俄国必须要变革。

14、卡拉马佐夫气质:

“卡拉马佐夫气质”一词源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长篇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

作品中刻画了卡拉马佐夫家族成员在社会大动荡大转折面前,表现出悲观失望、道德沦丧、情欲横流,反映出一部分俄国贵族阶级在农奴制分崩离析和资本主义长足发展的状况下,看不到出路,悲观厌世,无可奈何而自甘堕落,他们的性格带有极大的时代典型性,因而称之为“卡拉马佐夫气质”。

15、复调小说:

由巴赫金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中提出,针对托尔斯泰的“独白小说”。

大意为:

陀笔下的人,是破碎的完整体。

作品中有众多各自独立而不融合的声音和意识,每个声音和意识都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这些多音调并不在作者的统一意识下层层展开,而是平等地各抒己见。

每个声音都是主体,议论不局限于刻画人物或展开情节的功能,还被当作是另一个人的意识,即他人的意识,但并不对象化,不囿于自身,不变成作者意识的单纯客体。

陀的世界,根本上是属于个人的世界。

小说具有对话性。

16、自然主义:

19世纪60年代产生于法国并流行于欧洲的一种文学思潮和流派。

其特点是第一,强调写真实,再现自然,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重典型化。

第二,强调客观性,要求作家不介入,不作价值评判,只做解剖家。

第三,突出科学性即自然法则,认为人的性格、欲望、行为都受制于生物规律,尤其是遗传规律。

该派的代表作家是左拉,但较典型的体现自然主义风格的作品是龚古尔兄弟合写的《热曼尼•拉瑟顿》等小说。

17、唯美主义:

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一种形式主义文艺思潮,最初产生于绘画领域,后来扩展到诗歌、小说、戏剧领域。

这些艺术家反对浪漫主义的情绪外露诗风,也不满现实主义的真实化倾向,明确主张为艺术而艺术,走进艺术的“象牙之塔”。

代表作家有佩特,王尔德等人。

18、(前期)象征主义:

现代主义文学产生最早、影响最大、波及面最广的一个文学流派。

在西欧的文学史上,19世纪后期的象征主义称前期象征主义,以与20世纪的象征主义相区别。

象征主义重视借助外在具体事物表达内心感受,注重联想、暗示,讲究诗歌的神秘性、音乐性以及“交感”手法。

代表诗人有兰波、魏尔伦、马拉美。

19、迷惘的一代:

是美国20世纪20年代产生的一个文学流派。

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西方出现的厌战反战情绪在文学上的反映。

这一流派的作家大多数参加过这场战争,他们普遍有一种被欺骗、被出卖的感受,因此,精神蒙受了巨大的创伤,同时又因找不到出路而灰心失望、苦闷彷徨、迷惘不知所措。

他们不再相信传统的价值观念,而以一种玩世不恭的生活态度来表示自己的消极反抗。

“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品是海明威的《太阳照常升起》。

20、“硬汉子”性格:

海明威在小说中所塑造的一系列人物形象的最突出的性格特征。

海明威的小说多以拳击家、斗牛士、渔夫、猎人为主人公,他在这些人物身上塑造了一种不屈不挠、坚定顽强,面对暴力和死亡而无所畏惧的“硬汉子”性格,无论在怎样危险困苦的逆境中,他们都保持了人的尊严和勇气,显示了男性特有的生命力和意志力。

这些形象都带有作者自身的影子,所以他们都是海明威式的英雄。

21、冰山原则:

是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在短篇小说《死在午后》中提出的创作主张。

他以冰山比喻创作,他说:

“冰山在海里移动之所以显得庄严、宏伟,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的部分露在水面。

”即他认为作者只应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而水下的八分之七是留给读者的丰富的想象余地。

这一创作原则使海明威形成了简约含蓄精炼深沉的艺术风格,在散文文体上开了一代新风。

22、表现主义:

20世纪初起源于德国的绘画,后扩展至音乐、文学等领域。

它的理论纲领是“艺术是表现而不是再现”,认为文学表现人的主观精神和内在激情,对事物外在的形态的精确描绘毫无意义。

在艺术方法上,由于强调永恒,人物往往是某些共性的抽象或象征;

由于强调写内心活动,直觉和梦幻,多采用内心独白、梦景、潜台词等手段;

情节离奇,变化突兀,以夸张、扭曲、变形、荒诞的写法,突出主观的感受,追求强烈的艺术效果。

代表作家与作品有卡夫卡(1883-1924)的《城堡》、《变形记》,美国奥尼尔(1888-1953)的《毛猿》,捷克的科幻作家恰佩克(1890-1938),瑞典作家斯特林堡(1849-1912)的戏剧《到大马士革去》等。

23、卡夫卡式:

(1)20世纪表现主义作家卡夫卡创造的艺术世界,人们称为“卡夫卡式”。

“卡夫卡式”如同“莎士比亚化”、“席勒式”,涵盖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两个方面,是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

(2)在思想上,卡夫卡接受了存在主义学说,反映了世纪情绪,表现了人的孤独与恐惧,表现了荒诞世界和异化主题。

(3)“卡夫卡式”的艺术特色具体表现有:

荒诞框架下的细节真实;

怪诞;

象征;

自传色彩。

24、存在主义文学:

二十世纪产生于法国,而后流行于欧美的重要文学流派,是存在主义哲学在文学上的直接体现,基本内容主要表现关于人类生存状态的哲理。

其基本观点是:

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但倡导人们通过“自由选择”去面对荒诞的现实和痛苦的人生,从而实现人的自我价值。

它在艺术上的主要特征是鲜明的倾向性和深邃的哲理性。

法国的萨特是其创始人和杰出代表,加缪的声誉也很高。

25、意象派:

象征主义的一个变种,以英国的庞德为代表。

意象派诗歌重在表现诗人的直观形象,清晰、精确、浓缩、具体,不宣泄感情,不宣讲道理,一切通过意象来暗示。

与象征主义的区别在于:

象征主义重飘忽的音乐性,意象派则近坚实的雕塑性;

象征主义常用隐晦的象征或神秘的梦幻暗示某种心理状态,意象派则用鲜明、质感、凝炼的意象来与诗人的情思融为一体。

意象派受中国古典诗词和日本俳句的影响。

26、境遇剧:

萨特对自己戏剧的称谓。

其剧作不按传统戏剧的原则处理环境与人物的关系,而是给人物提供一定的环境,强调人物在环境中选择自己的行动,造就自己的本质,表现自己的性格和命运。

这种剧实际上是在演绎萨特自己的存在先于本质、他人即地狱、自由选择等存在主义哲学观点。

这些剧曾在上演时造成轰动效应,代表剧作有《苍蝇》、《禁闭》等。

三、论述题

1、简述《草叶集》中“草叶”之象征含义。

答:

惠特曼以“草叶”来命名他的诗集,是有深刻寓意的。

第一,它代表理想、希望。

草叶来自新大陆的泥土和空气,由代表希望的碧绿色的物质所织成,它是诗人“意向的旗帜”。

第二,草叶是生命力的象征:

不论高山平地,不论地方宽窄,它都能扎根、生长。

第三,草叶是发展的象征:

它自发地生长、繁殖,不需要人们的照料、栽培。

它象征着发展中的美国和人类,“一切都向前和向外发展,没有什么东西会消灭”。

其实惠特曼的《草叶集》本身就是自发性生长的一个极好例子。

第四,草叶是民主的象征:

民主的理想和草叶的意向是合二为一的。

在诗人眼中,遍布新大陆的草叶与星球的运行同样重要、同样神圣,正如在社会生活中,黑人与白人、男人与女人、总统与平民没有高下、卑贱之分一样。

由此可见,“草叶”是民主自由理想的象征,是一个民族顽强生命力的象征,是普通平凡和平等观念的象征,也是人类无限发展潜力的象征。

2、论述《草叶集》的思想主题。

(理解+识记)

《草叶集》内容丰富,题材多样,大致可以概括为四个主题。

若能在论述时引用若干诗句更佳

第一,歌颂“自我”。

这个“自我”不单单是作者自己,更是指理想化的资产阶级新人。

他们的共同特征是心胸开阔,积极向上。

作为抒情主人公的“我”,常满怀激情地歌唱着一代新人健美的肉体(《我歌唱带电的肉体》)、高远的理想(《为你,啊,民主哟》)、科学的精神(《常性之歌》)和无限的创新活力(《开拓者哟!

啊,开拓者哟!

》)

第二,歌颂大自然。

惠特曼一方面受超验主义影响,陶醉于自然万物所体现的宇宙精神,另一方面,作为一个“新大陆”的公民,为蓬勃变化的人化自然而振奋自豪。

如《自我之歌》和《从巴门诺克出发》等都是表现这一主题的名篇。

第三,歌颂劳动者和他们无穷的创造力。

围绕着这一主题,惠特曼表达了他民主主义思想的精华。

他在《斧头之歌》中以“斧头”象征开发新大陆的劳动人民的坚忍不拔和“特立独行的美”。

“斧头”既能建房、造船又能救灾、战斗,正是“斧头”(即劳动人民)在不断地开创新天地,谱写历史的新篇章。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诗人明确指出了劳动者只有自己当家作主才能走进新生活。

第四,歌颂民主和自由的理想。

惠特曼曾说过:

“我们若是用一个字眼来概括《草叶集》的各个部分的话,那个字眼似乎就是‘民主’一词。

”也就是说所有的主题都能纳入这一个总的主题。

如《欧罗巴》、《大路之歌》和两首悼念林肯的诗歌都集中表达了诗人的民主至上的信念。

3、简述《罪与罚》中的拉斯柯尔尼科夫性格。

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拉斯柯尔尼科夫具有双重人格:

他既是一个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穷大学生,一个有天赋的、有正义感的青年;

同时他又病态的孤僻,“有时甚至冷漠无情、麻木不仁到了毫无人性的地步”。

“在他身上似乎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在交替变化。

”他既本能地热心去救助和自己一样的小人物,又有一种强大的对自我的反思能力,从理论上推动自己的言行,从而犯罪。

肉体上他是脆弱的,精神上他又是强大的。

4、简述陀思妥耶夫斯基代表作《罪与罚》书名“罪”与“罚”的多重含义。

(1)法律上的罪与罚:

拉斯柯尔尼科夫杀人犯罪,受到法律惩罚。

(2)理性上的罪与罚:

拉斯柯尔尼科夫的杀人理论是一种理性误导和理性专横的罪,他的理论“平凡的人”和“不平凡的人”,推导出“不平凡的人”可以为所欲为。

这是一种理性的误导和有害的理论,它引诱人犯罪,表现出理性也并非都是至善至美的,理性也要犯错误。

拉斯柯尔尼科夫的杀人理论在实践中失败,这是精神上的负罪感的惩罚。

(3)宗教道德的罪与罚:

基督教宣扬爱一切人,包括爱仇敌,打右脸,伸出左脸,拉斯柯尔尼科夫杀人违背了要博爱的宗教道德,这也是罪,他由此受到良心的谴责,痛苦万分,这是良心道德的惩罚,后来在索尼娅的引导下拉斯柯尔尼科夫也皈依了宗教

5、《双城记》如何体现了狄更斯的人道主义的双重性?

狄更斯是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作家中人道主义思想最浓厚的作家之一,他的长篇小说《双城记》突出体现了其人道主义思想的两重性。

狄更斯从人道主义出发,揭露法国贵族阶级的无耻和残暴,描写了人民群众受迫害的悲惨现实,从而揭示了法国大革命的必然性;

另一方面,他又对人民群众揭竿而起的暴动持否定态度,厌恶流血冲突,希望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同情理解和爱来调和阶级矛盾,解决社会问题。

作者的人道主义鲜明地体现在几个主要人物的塑造上。

梅尼特医生因为同情得伐石太太一家的遭遇,写信上告侯爵,结果被监禁18年。

在狱中发誓“绝不饶恕”,但出狱后经过平静幸福的生活,复仇的火焰熄灭了,尤其是为了女儿的终身幸福,接纳了自己仇人的后代代尔作为女婿,还冒死营救他。

这个人物形象是狄更斯心目中人道主义的化身。

与之相反,伐石太太一开始是一个正义的革命者,后来却成了一个杀人狂,不但坚决杀死代尔那,而且要斩草除根,杀死代尔那的妻子和女儿。

狄更斯在作品中把革命者写成了杀人成性的刽子手,认为暴力革命是一场可怕的灾难和浩劫,企图用阶级调和来解决阶级矛盾和复杂的社会现象。

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的双重性使他对革命和革命者的态度是矛盾的,一方面认为人民的革命是正义的,又描写革命的残酷和革命者的无情,显示了自身的矛盾性。

6、请结合具体作品对19世纪英、法、俄三国现实主义文学特征的异同点进行比较分析。

相同点:

(1)19世纪英、法、俄三国文学主流是现实主义文学。

(2)都注重反映现实生活的整体的、本质的、真实的东西,同时更注重细节描写的真实性。

(3)他们都特别注意社会底层生活及“小人物”的悲剧命运的描写;

注重表达广大人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和抗议。

对社会的批判,是从改良主义制度出发的,思想武器是人道主义,政治主张是改良主义。

(4)都注意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不同点:

(1)法国文学的特征:

①反映资产阶级与贵族阶级的矛盾。

②揭露了金钱的罪恶。

③描写了个人反抗者形象。

(2)英国文学的特征:

①最先描写劳资矛盾题材。

②善于描写小人物的矛盾。

③具有人道主义和改良主义的倾向。

④女性文学异军突起:

经受过女权主义洗礼的英国妇女开始觉醒,她们用文学来实现自身的价值。

(玛丽•雪莉、苏珊•弗里娅、乔治•艾略特、勃朗特姐妹)

(3)俄国文学的特征:

①文学与人民解放运动紧密相连,以批判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为主要内容。

②具有悲怆的情调,反映时代的苦难,表达了知识分子忧愤、焦虑及基督教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