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修改过的七年级下历史讲 学 稿.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73415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46.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已修改过的七年级下历史讲 学 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已修改过的七年级下历史讲 学 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已修改过的七年级下历史讲 学 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已修改过的七年级下历史讲 学 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已修改过的七年级下历史讲 学 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已修改过的七年级下历史讲 学 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已修改过的七年级下历史讲 学 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已修改过的七年级下历史讲 学 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已修改过的七年级下历史讲 学 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已修改过的七年级下历史讲 学 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已修改过的七年级下历史讲 学 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已修改过的七年级下历史讲 学 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已修改过的七年级下历史讲 学 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已修改过的七年级下历史讲 学 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已修改过的七年级下历史讲 学 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已修改过的七年级下历史讲 学 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已修改过的七年级下历史讲 学 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已修改过的七年级下历史讲 学 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已修改过的七年级下历史讲 学 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已修改过的七年级下历史讲 学 稿.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已修改过的七年级下历史讲 学 稿.docx

《已修改过的七年级下历史讲 学 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已修改过的七年级下历史讲 学 稿.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已修改过的七年级下历史讲 学 稿.docx

已修改过的七年级下历史讲学稿

七年级历史下册讲学稿

备课教师:

梁永胜刘恒修改教师:

吴贵云白霞

授课类型:

新授修改时间:

2014年3月12日

班级:

学生姓名:

学习内容:

1、开运河创科举

学习目标:

1、通过对隋朝统一及其历史作用的学习,进一步认识到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2、了解隋运河是世界上最古老、最长的运河,至今还在发挥重要作用,它的开凿显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学习重点:

1、大运河的开凿2、科举制的创立

学习难点:

1、大运河为什么在隋朝时开凿?

2、进士科的创设标志着科举制正式形成。

3、就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功过和科举制的作用引导学生勇于多角度提出问题,共同探究,并做出解释。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探索过程:

一、预习提纲

1、隋朝是如何统一南北的?

 

2、简述大运河的开凿过程及其作用?

 

3、科举制的创立及影响是什么?

 

4、_________时,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大运河以_________为中心,北通_________,南达_________,全长2000多千米,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二、课堂交流

1、隋朝为什么能统一南北?

 

2、简述大运河的规模及作用?

 

3、科举制给一般知识分子提供做官参政的机会,谈谈你对读书做官的看法。

 

4、阅读下列材料: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请完成:

(1)诗中反映了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什么理想?

(2)从隋朝开始,实现其理想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3)你如何评价这种现象?

 

三、当堂训练

1、隋朝建立于年,隋文帝是。

2、隋文帝为什么要开凿大运河?

 

3、科举制对后代的影响是什么?

 

4、隋朝统一南北的因素有(  )

①南北经济文化的发展 ②民族大融合 ③人民渴望统一 ④隋朝力量强大 ⑤隋文帝决策正确 ⑥陈朝的腐败

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⑥

四、提高训练

比较隋朝和秦朝,看看它们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五、学后记:

 

七年级历史下册讲学稿

备课教师:

梁永胜刘恒修改教师:

吴贵云白霞

授课类型:

新授修改时间:

2014年3月12日

班级:

学生姓名:

学习内容:

2、贞观之治

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唐太宗的执政措施和政绩,能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分析概括贞观之治的内容,初步了解归纳、分析的基本方法。

正确看待“盛世”现象,初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和历史观点。

3、轻徭薄赋是历代统治者恢复经济、稳定社会、巩固统治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对唐太宗轻徭薄赋的原因、措施及作用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减轻民众负担、以民为本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

1、“贞观之治”的含义。

2、“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3、“贞观之治”的内容。

学习难点:

1、如何评价唐太宗2、如何看待历史上出现的“盛世”现象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探索过程:

一、预习提纲

1、唐朝是如何建立的?

“玄武门之变”之变是怎么回事?

 

2、唐太宗为什么要轻徭薄赋?

主要有哪些措施?

起到了什么作用?

 

3、唐太宗为什么能“知人善任,重视纳谏”?

表现在那些地方?

 

4、科举制是什么时候创立的?

唐代科举的常设科目和考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二、课堂交流

1、什么是“贞观之治”

 

2、“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3、简述“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

 

4、如何评价唐太宗?

 

三、当堂训练

1、下列被唐太宗重用的人才是(  )

①魏征 ②房玄龄 ③杜如晦 ④张九龄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2、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三省的执行机构是(  )

A.中书省B.尚书省C.门下省D.行中书省

3、唐太宗实行的下列措施中,直接促进了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是(  )

A.轻徭薄赋B.知人善任C.重视纳谏D.加强中央权力

4、唐朝科举进士科的考试内容为(  )

①儒家经典 ②诗赋 ③政论 ④算术

A.①B.①②③④C.②③D.①②③

5、唐太宗能够纳谏的主要原因是(  )

A.接受隋亡的教训B.有名臣魏征C.他是开明的君主D.三省六部制的要求

6、唐太宗采取哪些措施来发展经济、巩固统治?

效果如何?

 

四、提高训练

1、了解一下魏征、房玄龄和唐太宗的故事,说说唐太宗是如何“善于纳谏,知人善用”的。

 

2、阅读下列材料:

尝谓侍臣曰: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朕常宝此三镜,以防己过。

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请完成:

(1)说这话的人是谁?

为什么他感到“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2)想一想,此人纳谏用人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五、学后记:

七年级历史上册讲学稿

备课教师:

梁永胜刘恒修改教师:

吴贵云白霞

授课类型:

新授修改时间:

2014年3月12日

班级:

学生姓名:

学习内容:

3、开元盛世

学习目标:

1、通过对唐太宗、武则天及唐玄宗前期的综合分析,说明开元盛世局面形成的基础及其主客观条件,能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现象,认识历史发展的内在联系。

2、唐玄宗在贞观之治和武则天业绩的基础上,励精图治,其统治前期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学习重点:

1、开元盛世

学习难点:

1、如何评价武则天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探索过程:

一、预习提纲

1、武则天是如何称帝的?

 

2、什么是“贞观遗风”?

 

3、什么是“开元盛世”?

 

4、唐朝的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5、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说自己功过。

下列对武则天的评价最恰当的是(  )

A.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提高了妇女地位

B.重用人才,发展农业,社会经济继续发展,有“贞观遗风”

C.善于纳谏,开创贞观之治

D.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

二、课堂交流

1、如何正确评价武则天?

2、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前期用人有何共同点?

 

3、简述唐朝长安的布局情况。

 

4、请写出下图所示农具的名称。

三、当堂训练

1、武则天重用人才采取了哪些措施?

 

2、唐朝的农业发展,生产工具出现了和。

3、结合武则天的史实,为武则天墓前的无字碑撰写一篇碑文?

 

四、提高训练

结合唐朝皇帝用人的特点,你认为应该怎样用人才能把国家治理得更好?

 

五、学后记:

 

七年级历史下册讲学稿

备课教师:

梁永胜刘恒修改教师:

吴贵云白霞

授课类型:

新授修改时间:

2014年3月12日

班级:

学生姓名:

学习内容:

4、唐朝的民族关系

学习目标:

1、通过对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及其作用的分析,培养同学辩证地认识历史问题的思维能力。

2、通过对唐朝与突厥、吐蕃等民族关系的了解,理解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3、唐朝疆域广大,唐政府实行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各民族之间的友好交住空前频繁。

唐朝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时期。

学习重点:

1、唐朝与吐蕃的关系

学习难点:

1、唐朝与边疆各族的关系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探索过程:

一、预习提纲

1、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其具体疆域情况如何?

 

2、唐朝边疆分布着哪些主要少数民族?

 

3、吐蕃是哪个民族的祖先?

他们生活在什么地方?

 

4、唐朝与突厥的关系如何?

 

5、文成公主是何时入藏的?

文成公主入藏后,还有哪位唐朝公主入藏与吐蕃赞普成亲?

 

6、唐蕃会盟是年。

二、课堂交流

1、唐朝边疆少数民族分布有什么特点?

2、北方少数民族为什么尊唐太宗为“天可汗”?

 

3、吐蕃的杰出首领松赞干布和唐朝的文成公主在历史上有何重要贡献?

 

4、唐蕃会盟有什么历史意义?

 

三、当堂训练

1、下列关于唐朝疆域四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东到大海B.西达咸海C.北到外兴安岭D.南及南海

2、今维吾尔族的祖先是(  )

A.吐蕃人B.南诏人C.回纥人D.突厥人

3、下列各项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松赞干布统一吐蕃各部 ②金城公主入藏 ③唐蕃会盟 ④文成公主入藏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①④③②D.①④②③

4、下列各项与唐太宗无关的是(  )

A.任命突厥贵族为都督,管理突厥各部

B.设安西都护府管理天山以南的地区

C.册封皮罗阁为云南王D.派大臣护送文成公主入藏

5、对于昭君出塞和文成公主入藏在当时产生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利于加强对边疆少数民族的行政管理

B.促进了汉族和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

C.使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归属于中央政府

D.形成了汉族与少数民族融合的高潮

四、提高训练

10.阅读下列材料:

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说:

“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

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请完成:

(1)尺带珠丹为什么自称是唐朝皇帝的舅宿亲?

(2)唐和吐蕃“和同为一家”有什么意义?

 

五、学后记:

 

七年级历史下册讲学稿

备课教师:

梁永胜刘恒修改教师:

吴贵云白霞

授课类型:

新授修改时间:

2014年3月12日

班级:

学生姓名:

学习内容:

5、唐代的中外交往

学习目标:

1、通过对唐朝对外交往盛况空前原因的分析,培养同学的综合分析能力。

2、通过解答课后的比较鉴真和玄奘共同点的习题,培养同学运用比较法说明历史问题的能力。

3、运用观察、联想、比较、讨论等方法讲授本课内容,让同学感知日本等国的遣唐使节和中国的鉴真、玄奘等,为发展唐代中外友好交往所做出的巨大努力及其重大贡献。

4、唐代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外交通发达,政府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

由此可见,国力的强大是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基础,开放的对外政策有利于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和社会进步。

学习重点:

1、唐朝对外开放的政策。

学习难点:

1、唐朝的对外开放丰富了中外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探索过程:

一、预习提纲

1、唐朝对外交通在哪些方面?

 

2、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出现了什么局面?

 

3、鉴真东渡的贡献是什么?

 

4、玄奘西游的贡献是什么?

 

二、课堂交流

1、唐朝对外交往的交通情况主要表现是什么?

2、简述中日交往的情况。

 

3、鉴真东渡的历程及其贡献是什么?

 

4、玄奘西游的经历及其贡献是什么?

 

三、当堂训练

1、阅读《唐朝对外交通线路》图,指出唐朝从陆路、海路对外交往的情况。

 

2、鉴真为中日友好做出了哪些贡献?

从他的事迹中,你感受了什么?

 

3、唐朝对外交往为什么会出现盛况空前的局面?

 

四、提高训练

比一比,鉴真和玄奘有哪些共同点。

 

五、学后记:

 

 

七年级历史下册讲学稿

备课教师:

梁永胜刘恒修改教师:

吴贵云白霞

授课类型:

新授修改时间:

2014年3月12日

班级:

学生姓名:

学习内容:

6、隋唐的科学技术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赵州桥》图和晚唐《金刚经》图,培养同学的观察能力和发掘历史信息的能力。

2、了解隋唐时期天文和医学的重要成就,学会以问题作引导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方法。

3、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隋唐时期科学技术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增强对祖国历史的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重点:

1、隋朝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赵州桥。

2、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学习难点:

僧一行测量子午线和药王孙思邈。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探索过程:

一、预习提纲

1、赵州桥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它是设计和主持建造的。

2、雕版印刷术发明于时期,时期达到兴旺。

3、是世界上现存最早标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

4、世界上对子午线进行首次实测的是谁?

他制定了哪一部天文学著作?

 

5、医学家被后世尊为“药王”。

二、课堂交流

1、赵州的建筑技术主要有哪些特征?

 

2、雕版印刷术发明后向外传播有哪些主要路线?

它对人类文明有什么重要意义?

 

3、孙思邈的高尚医德表现在哪些方面?

他关于卫生保健的主张有哪些值得继承和发扬?

 

三、当堂训练

1、“百尺长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霄。

”,后人所称赞的这座由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的建筑物是()

A.宝带桥B.玉带桥C.大明宫含元殿D.赵州桥

2、世界上最早测量地球子午线的天文学家是()

A.郭守敬B.沈括C.张衡D.僧一行

3、唐朝杰出的医学家孙思邈,以毕生心血写出()

A《伤寒杂病论》B《千金方》C《本草纲目》D《神农本草经》

4、隋唐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有哪些?

 

四、提高训练

印刷术曾被誉为人类“文明之母”。

设想一下,如果没有印刷术,我们的学习和文化生活将会有哪些困难?

 

五、学后记:

 

七年级历史下册讲学稿

备课教师:

梁永胜刘恒修改教师:

吴贵云白霞

授课类型:

新授修改时间:

2014年3月12日

班级:

学生姓名:

学习内容:

7、隋唐的文学艺术

学习目标:

1、通过对隋唐文化高度繁荣原因的分析,使同学初步了解政治、经济与文艺的关系。

2、通过对唐诗、隋唐书法绘画以及石窟艺术的学习,培养同学的文学艺术欣赏能力。

3、感知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成就,认识他们诗歌的特点,理解唐朝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学会联系已学知识理解历史问题的方法。

4、隋唐时期文学艺术名家辈出,成就辉煌,在我国和世界文学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由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

1、诗歌的黄金时代。

2、隋唐的书法与绘画成就。

学习难点:

敦煌莫高窟出现和保存到今的原因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探索过程:

一、预习提纲

1、为什么说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

 

2、你对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了解多少?

读过他们哪些诗歌?

 

3、唐朝著名的书法家有哪几位?

 

4、简述敦煌莫高窟的概况?

 

5、唐代的音乐和舞蹈主要成就是哪些?

 

二、课堂交流

1、唐朝诗歌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2、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各有什么特色?

分别朗诵出一、二首。

 

3、唐朝绘画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著名的画家是谁?

 

4、列举唐朝音乐和舞蹈名称和人物?

 

三、当堂训练

1、李白称为“”,杜甫称为“”,吴道子称为“”。

2、吴道子的代表作是《》,唐代的舞蹈代表作是《》和《》。

3、唐代的主流文学是()

A.诗B.词C.曲D.小说

4、“世上苍夷,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这是郭沫若写的一幅对联,对联中所说的诗人是()

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王维

5、列举隋唐时期主要的文学艺术成就是什么?

 

四、提高训练

临摹颜字和柳字,感受它们的各自特点。

 

五、学后记:

七年级历史下册讲学稿

备课教师:

梁永胜刘恒修改教师:

吴贵云白霞

授课类型:

新授修改时间:

2014年3月12日

班级:

学生姓名:

学习内容:

9、辽、夏与北宋的和战

学习目标:

1、通过评价澶渊之盟与宋夏和议,培养同学全面地、辩证地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学会通过讲述人物故事和识记历史地图掌握历史知识的方法。

3、认识北宋统一中原与南方的意义,形成自觉维护国家统一的观点。

 4、了解辽、西夏在边疆开发上的成就,认识中华文明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学习重点:

契丹、北宋政权的建立以及北宋统一中原和南方。

学习难点:

澶渊之盟和宋夏议和。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探索过程:

一、预习提纲

1、契丹首领统一各部,年在上京称帝,建立。

2、什么是“陈桥兵变”?

 

3、什么是“澶渊之盟”?

 

4、年,党项族首领称帝,国号,

建都,史称。

5、宋夏和战的原因及其内容是什么?

 

二、课堂交流

1、契丹是如何兴起的?

 

2、什么是五代十国?

 

3、简述陈桥兵变的过程。

4、“澶渊之盟”的经过及其影响是什么?

 

5、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废掉后周皇帝,建立北宋政权,历史上称这次兵变事件为()

A、玄武门之变B、陈桥兵变C、靖康之难D、杯酒释兵权

三、当堂训练

1、简述契丹族兴起的主要过程是什么?

 

2、北宋统一中原和南方有什么意义?

 

3、假如你是宋辽边境上的农民,请谈谈“澶渊之盟”签定前后生活上变化。

 

四、提高训练

1、辽和西夏对我国历史发展有哪些贡献?

 

五、学后记:

 

七年级历史下册讲学稿

备课教师:

梁永胜刘恒修改教师:

吴贵云白霞

授课类型:

新授修改时间:

2014年3月12日

班级:

学生姓名:

学习内容:

10、宋金对峙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宋金对峙局面形成过程及其原因的史实,增强同学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比较岳飞、秦桧在历史上的不同作为,使同学认识评价历史人物应看他的所作所为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是否促进了历史的发展。

3、女真族是我国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对东北地区尤其是黑龙江地区的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从而认识到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祖国的悠久历史。

学习重点:

岳飞抗金和宋金和议。

学习难点:

如何正确评价岳飞抗金斗争。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探索过程:

一、预习提纲

1、为什么说女真是一个古老的民族?

他们的生活习俗是怎样的?

 

2、请说出金国建立的时间,都城和建立者。

 

3、“靖康之变”是怎么回事?

 

4、请说出南宋建立的时间,都城和建立者。

 

5、岳飞是怎样治军的?

他最终又是如何被害?

 

6、请说出宋金和议的时间及主要内容

二、课堂交流

1、从东京保卫战的胜利到“靖康之变”的发生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2、你对岳飞和岳家军有何了解?

 

3、岳飞为什么要班师回朝,宋高宗秦桧为什么要杀害岳飞?

 

4、宋金和议有何影响?

 

三、当堂训练

1、建立南宋政权的是()

A、赵匡胤B、元昊C、赵构D、阿保机

2、1115年建立金国的女真族首领是()

A、耶律阿保机B、元昊C、完颜阿骨打D、耶律德光

3、1126年,面对金兵的包围,指挥广大军民坚决守城,迫使金军撤退,取得东京保卫战胜利的主战派大臣是()

A、岳飞B、寇准C、韩世忠D、李纲

4、传统食品中的油条俗称“油炸桧”,意即油炸秦桧,这一名称反映了中国人民对于哪一历史人物的同情与肯定()

A、郑成功B、文天祥C、史可法D、岳飞

5、岳飞抗金的故事发生在()

A、北宋建立时期B、北宋与西夏并立时期

C、北宋与辽并立时期D、南宋与金并立时期

四、提高训练

1、“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摘自岳飞墓石刻对联

(1)“忠骨”、“佞臣”分别指的是谁?

(2)此对联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学后记

七年级历史上册讲学稿

备课教师:

梁永胜刘恒修改教师:

吴贵云白霞

授课类型:

新授修改时间:

2014年3月12日

班级:

学生姓名:

学习内容:

11、宋代的经济和社会生活

学习目标:

1、概括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分析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同学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2、分析宋朝社会生产的进步促使人们日常生活发生变化的种种现象,使同学认识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

3、组织同学以口头或文字方式描绘宋代城市生活,培养同学丰富的历史想象力。

4、通过了解宋代在农工商业领域的领先成就,感知人类文明演进中的艰辛历程,培养同学的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

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原因及其表现。

学习难点: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的原因。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探索过程:

一、预习提纲

1、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表现是什么?

 

2、宋代的农工商业的发展分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3、北宋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4、列举宋代的社会生活表现在哪些方面?

 

二、课堂交流

1、宋代经济南移是在什么时候?

主要原因是什么?

 

2、宋代在农业方面主要的成就是什么?

 

3、宋代的手工业有哪些领先世界的成就?

 

4、下列新农具是宋朝时发明的是()

①曲辕犁②牛转翻车③筒车④秧马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④

5、宋瓷是我国瓷业发展史上一个繁荣的时期,兴起于北宋,后来发展成著名瓷都的是()

A、邢窑B、哥窑C、越窑D、景德镇

三、当堂训练

1、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你认为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什么启示?

 

2、简述宋代手工业发展的概况。

 

3、假如你在宋代,元旦节一天你会怎样度过?

 

4、对谚语“苏湖熟,天一足”最准确的理解是()

A、苏州、湖州地区气候宜人B、苏州湖州地区商业繁荣

C、苏州、湖州地区成为国家的重要粮仓D、苏州、湖州地区物产丰富

四、提高训练

宋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纸币与金属货币相比有哪些优点?

 

五、学后记:

七年级历史下册讲学稿

备课教师:

梁永胜刘恒修改教师:

吴贵云白霞

授课类型:

新授修改时间:

2014年3月12日

班级:

学生姓名:

学习内容:

12、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

学习目标:

1、通过对“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评价,培养同学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了解蒙古政权武力征服南宋的过程,具体分析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从历史现象本身的复杂性,客观议价文天祥抗元和元朝统一。

3、全面了解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感知元朝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做出的贡献。

学习重点:

1、元朝的大一统;2、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

学习难点:

1、关于对成吉思汗的评价;2、关于对文天祥抗元斗争的评价。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探索过程:

一、预习提纲

1、成吉思汗是怎样统一蒙古各部的?

 

2、说出蒙古汗国建立的时间,都城和建立者。

 

3、成吉思汗和他的继任者进行扩张战争的情况怎样?

 

4、请说出元朝建立的时间、都城的建立者。

 

5、元朝建立后最终又是如何完成统一全国的?

 

6、元朝社会经济发展有哪些主方面?

 

二、课堂交流

1、元朝为什么要实行行省制度?

行省制度的主要内容在哪些?

有何历史作用?

2、元朝民族关系发展的条件是什么?

表现在哪些方面?

 

3、元朝的统一有什么历史意义?

 

4、成吉思汗被人赞为“一代天骄”,你认为合适吗?

请说说理由。

 

5、如何评价文天祥?

 

三、当堂训练

1、下列事件按时间排列,正确的是()

①蒙古政权的建立②改国号为大元③定都大都④灭亡南宋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①④②③D、①③②④2、元诗“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反映了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

那时开始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