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新安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7606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8.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六安市新安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安徽省六安市新安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安徽省六安市新安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安徽省六安市新安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安徽省六安市新安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安徽省六安市新安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安徽省六安市新安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安徽省六安市新安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安徽省六安市新安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安徽省六安市新安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安徽省六安市新安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安徽省六安市新安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安徽省六安市新安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安徽省六安市新安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安徽省六安市新安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安徽省六安市新安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安徽省六安市新安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安徽省六安市新安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安徽省六安市新安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六安市新安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安徽省六安市新安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六安市新安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省六安市新安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安徽省六安市新安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共70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3题。

《逍遥游》是《庄子》内7篇之首,又是整部《庄子》的开卷第一篇。

不管《内篇》是否为庄子手订,把《逍遥游》放在首篇,客观上也的确显示了它在整个《庄子》中的突出地位。

这足以证明编书者是一位对庄子思想理解极深又有高明见解的人。

庄子是中国文化史上一种独特的思想学说——逍遥哲学——的开创者。

“逍遥”一词在《诗经》中就已经出现,但作为哲学概念和对人生心理状态的抽象哲学概念来使用,却始于《庄子》。

它的内涵虽然继承了《诗经》中的基本义项,但总体而言又不同于《诗经》中的“逍遥”,而是更丰富了。

从《逍遥游》的内容来看,“逍遥”在这里是指一种超凡脱俗,不为身外之物所累的一种心理状态和精神境界,近乎我们今天所说的“绝对自由”。

追求“逍遥”是庄子人生哲学的主要内容,也是整个庄子思想的核心。

庄子思想的庞大体系,就是围绕着这个核心构建起来的,其它一切思想观念和理论元素无不与这一核心存在着紧密联系。

正是在这个基本点上,显示了庄子思想区别于其他任何一种思想体系的主要特质。

因此我们可以说,庄子的整个思想体系就是一整套关于追求“逍遥”的“逍遥哲学”。

若从“逍遥哲学”这个角度来观察庄子思想的各个部分,我们就会发现,庄子的自然哲学是它的理论基础,庄子的相对主义是它的认识论根源和走向逍遥境界的思想方法,庄子的社会思想是它产生及形成的心理土壤,庄子的文学思想和创作风格是它的具体表现和外化形式。

庄子认为,宇宙中包括人类在内的万事万物都是不逍遥的,因为它们的存在和生活方式都是“有所待”的,即有条件的、受限制的,因而都是不自由的,即使那些自以为逍遥,表面上看去貌似逍遥的人与物,也是如此。

比如,在《逍遥游》中描写的貌似逍遥的大鹏,是很不自由的,因为体型太大,飞翔时不仅需凭飓风之力来托负,而且还必须有大的空间才能展翅。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它才受到小鸟斥鴳的嘲笑。

斥鴳认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比大鹏优越,是最自由的。

其实这正反映了它由于生活环境的狭小所带来的局限,因为它无能力到广阔天地中去遨游,形成了目光短浅的习性。

这讲的是万物在空间上的局限。

在时间上也是如此。

朝菌不可能了解一天之外发生的事情,寒蝉不可能知道一年四季的变化,而生命长的冥灵和大椿也不能知道其生前死后的事。

这讲的就是万物在时间上的局限。

至于人类,看上去似乎比动、植物自由得多,实际上他们所受的限制也更多,除了名、利、富、贵之外,还有伦理道德、感情欲望等多种牵累,而且对死亡的恐惧和担忧的精神负担,远远超过其它生物。

从受限制这个角度来审视人生,人是世界上所有事物之中最不自由的。

所以庄子认为只有“无己”的“至人”、“无功”的“神人”、“无名”的“圣人”才是进入绝对自由境界的人,这就是庄子的理想人格,而“逍遥游”也就成了庄子理想的人生境界。

(节选于《智通庄子——游心于物之初》)

1、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逍遥”一词并非庄子首创,而是继承于《诗经》,庄子的“逍遥”与《诗经》的“逍遥”相比内涵更加丰富。

B.庄子的自然哲学是庄子整个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庄子的相对主义是它的认识论根源和走向逍遥境界的思想方法。

C.宇宙中的万物都是不能真正逍遥的,因此他们的存在和表现都是“有所待”的,都是不自由的。

D.人虽然被称为万物之灵,但他和其他动植物一样都是深受外界条件限制的,都是不自由的,因此也就谈不上真正的逍遥。

2、下面关于庄子及其《逍遥游》的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逍遥游》被放在《庄子》开卷第一篇,客观上显示了《逍遥游》在整部《庄子》中的突出地位。

B.“逍遥游”是庄子的理想人格,是庄子理想的人生境界,它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实现的。

C.《逍遥游》中的大鹏鸟看似很逍遥,斥鴳看似随心所欲,但它们同样都没有得到真正的逍遥自由。

D.从《逍遥游》的内容我们可以获知,“逍遥”指的是一种超凡脱俗,不为身外之物所累的一种心理状态和精神境界,几乎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绝对自由”。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为庄子真正理解了“逍遥”于人生的意义,所以才在妻子死后放声高歌,才在高官厚禄面前自愿躬耕于田间。

B.庄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是追求“逍遥”,这也是庄子思想区别于其他所有思想的特质。

C.从庄子的《逍遥游》我们可以知道,人要想获得更多的自由,那我们就得回归自然的怀抱,与自然融为一体。

D.“逍遥”是一种不受外界所困的境界,那么只要我们不为功名、红尘所累就可以达到真正的“逍遥”。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李密传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

父早亡,母何氏改醮①。

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②之性,遂以成疾。

祖母刘氏,躬自抚养。

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

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③。

  少仕蜀,为郎。

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

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

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

乃上疏曰:

“臣以险衅……。

  武帝览之曰:

“士之有名,不虚然哉!

”乃停召。

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

司空张华问之曰:

“安乐公④何如?

”密曰:

“可次齐桓。

”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次问:

“孔明言教何碎?

”密曰:

“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

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

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

“人亦有言,有因有缘。

官无中人,不如归田。

明明在上,斯语岂然!

”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

后卒于家。

  ①醮:

改嫁。

②烝烝:

热切的样子,形容李密对母亲思念之深。

③游夏:

指孔子的学生子游和子夏,他们在文学上皆很有造诣。

④安乐公:

刘备之子刘禅。

 4、下列加横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祖母刘氏,躬自抚养躬自:

亲自

  B.数使吴,有才辩数:

多次

  C.密有才能,常望内转..内转:

归家

  D.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服阕:

服丧期满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B.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C.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D.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李密与张华的对话,表现出李密对忠贤兴国、奸佞误国的认识极其深刻。

  B、晋武帝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由,没有接受官职。

  C、李密为官清廉,为人正直,很有才能,却始终没有得到皇上的赏识,未能调回京城任职,因此心怀怨恨。

  D、李密在祖母刘氏过世后,应征太子洗马,实现他在《陈情表》中所说的先尽孝后尽忠的诺言。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①

魏野

异乡何处最牵愁?

独上边城城上楼。

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

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

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

【注】①原州,相当今甘肃镇原及宁夏固原东部地,属当时的边疆地区。

从事,州郡长官的佐吏。

8.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写景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请简要分析。

(5分)

9.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奚惆怅而独悲?

,。

(《归去来兮辞》)

(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

(《滕王阁序》)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形影相吊 。

(《陈情表》)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千叶瓶

刘心武

①那只花瓶是他二十几年前从农贸市场买来的。

造型一般,素白,底部连瓷窑标志都没有。

花瓶陪伴他度过整个青壮年时期。

见证了他娶妻生子,也接受了他“哎,我退休啦!

”的招呼。

花瓶随他搬了两次家,在家里的位置多次变易,近些年则一直搁放在书桌一角。

花瓶插过鲜花、干花和假花。

最后所插的是三根孔雀翎。

②退休以后,他试图圆多年来写回忆录的梦。

为此他专门购置了一个精美的十六开簿册,还准备了一盒十二支的绿色签字笔。

为什么要选择绿色?

完全是下意识驱使。

在出售文化用品的货架前,他本是要拿黑色签字笔,忽然眼睛扫到了这种绿色的,好奇地抽出一支,在店里提供的试用纸上画了画,笔尖滑动的感觉和呈现的绿色都让他愉快,于是买了下来。

③但是,翻开簿册,拿起绿笔,郑重地宣布:

“别打扰我,我要开笔啦!

”却愣在那里,满脑子飞花飘絮,却不知该如何写出第一句来。

好不容易写出了几行,却实在不能满意,狠心用左手撕下那一页,却不料纸张一剐,反弹力使他握笔的右手杵到花瓶,花瓶一斜,忙去扶正,结果签字笔笔尖就在瓶体上画出了一个弯线。

拿抹布擦,去不掉,又找来去污粉,还是没用,涂上衣领净再擦再用水冲,那道绿痕似乎更加分明。

④传来了妻子的声音:

“你把弄脏的一面朝墙,不就结了吗?

”又传来正好回娘家的闺女的声音:

“爸,又不是什么值钱的宝贝,您干吗着那么大急?

还是写您的回忆录吧,写出来,我给您录入电脑……”他望着破了相的花瓶,只是发愣。

⑤第二天他用绿色签字笔,把那涂不掉的一个弯道,勾勒成了一小片绿叶,看上去,顺眼点。

但瓶体和那么小一片绿叶,在比例上实在不相称,于是,他决定从那片绿叶开始,再连续勾勒出更多的、形态并不雷同、而又凹凸锯齿互补的叶片。

勾勒第一个叶片时,他当然是一种后悔的心情,责备自己把素白的瓶体,不小心给玷污了。

后来,不知怎么的,心理态势的惯性作用吧,勾勒别的叶片时,接二连三,全是后悔的思绪。

后悔小时候,不该为了贪摘树上的果子,急躁地把整个枝丫扯断。

又后悔上小学时,同桌向自己借圆珠笔用,死活就不借给人家。

再后悔上山下乡的时候,队里培养自己当“赤脚医生”,却没有能把常见的草药形态认全。

回城进工厂,先开大货车,后开小面包,再当上司机班长,更调进科室,好赖算是个干部了,就不免神气活现起来,给一起进厂的“插友”取不雅的外号大呼小叫,后来人家下了岗,找到自己借钱,虽说也拿了一千给人家,却又跟人家说了一大车便宜话,仿佛人家困难全是不争气造成的……

⑥闺女又回门,小声在问妻子:

“爸的回忆录写出多少了?

怎么抱着个花瓶在鼓捣?

”妻子小声回答:

“着了魔似的,每天总得花两三个钟头在瓶子上画树叶……不过他脾气倒好多了,下楼一块遛弯儿,还总跟我回忆以往的事儿,动不动还说,哪件事上对不起我,哪回的吵架请我原谅……咳,其实我早忘啦!

不过听他那么说,心里倒是挺舒服的……”

⑦渐渐的,他那只花瓶,半壁外表都画满了绿叶,那些单线勾勒的叶片,大大小小,连续不断,看上去,仿佛当初入窑出窑时,就已经有了,而且,是工艺师事先就构思好,精描出来的,显得非常自然,也非常和谐,堪称雅致秀美。

⑧他继续在花瓶另一面上勾勒绿叶。

妻子说:

“难道你非得把叶子画满吗?

铺满怕得上千片叶子,你累不累啊?

”他边慢慢画,边沉吟地说:

“我还真怕那画满的一天到来呢!

⑨有一天,一位现在迷上古玩收藏的“发小”来看望他,忽然眼睛一亮,吼出一声:

“老兄,你从哪儿收来这么个千叶瓶?

”他不做声。

那“发小”走近,小心捧起细看,哑然失笑:

“原来根本不是古董,连当代高级工艺品都不是啊!

”他让来客小心轻放,说:

“对我而言,这是无价之宝!

”他只简单解释了几分钟,来客便肃然起敬,并感叹:

“如果那些对社会负有更大责任的人士,都能有你画千叶瓶的心思,该多好啊!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主人公本想买黑色的签字笔写回忆录,却下意识地选择了绿色签字笔,这暗示着他内心深处一直在怀念逝去的青春岁月,为自己年轻时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已。

B.小说第⑤段看似在写主人公对自己过去生活中种种失误的后悔,实际上是为了以小见大,表现了“文革”中上山下乡的一代人对时代的反思与总结。

C.“发小”本以为千叶瓶是名贵的古董,细看之下才失望地发觉它连当代高级工艺品都不算。

小说借这一人物对当今社会中一些只重物质而精神空虚的人进行了批判。

D.主人公画绿叶的过程,就是反思自己一生的过程,更是检讨灵魂、滋养心灵的过程。

心灵获得绿化、滋养,使人的性格和行为产生了很大变化,所以“他”

的脾气变得平和了。

E.这篇小说故事简单,却引人深思。

一个不经意的过失,经过主人公的努力,竟然成了工艺品,这启发我们即使人生出现失误,只要抱着积极的心态努力弥补,也能实现人生的价值。

(2)在画千叶瓶的过程中,主人公的内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请简要分析。

(6分)

(3)小说在第④段和第⑥段中两次写到妻子女儿的话,有什么作用?

(6分)

(4)请从情节结构、艺术手法、主题任选一个方面,对小说进行赏析。

(8分)

第II卷(共80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逋慢(bǔ) 拔擢(zhuó) 期功(qī) 轻飏(yáng)茕茕孑立(qióng)

B、洗马(xiǎn)出岫(xiù)抟(tuán)弄睇眄(miǎn)舸(gě)舰迷津

C、北冥(míng)优渥(wò)簪(zān)笏遄(chuán)飞决(júe)起而飞 

D、潦(liáo)水台隍(huáng)霰弹(sǎn)栖隐(qī)门衰祚薄(zhuò)

13.加横线的词中与其他三项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A、项伯杀人,臣活之B、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C、屈贾谊于长沙D、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中学阶段,消费观教育不可忽视。

中学生能否自觉抵制不良消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树立了正确的审美标准与良好的生活方式。

  B.食醋富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素B等成分,皮肤吸收之后,可改善营养缺乏现象,促使皮肤美白细腻,因此具有一定的美肤美容。

  C.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不是私家小路,而是一条开放共赢之路;中国对外开放,不是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要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

  D.中国有繁荣的互联网经济,世界互联网企业前10强中国有4家,仅电子商务交易额一项今年已超过2万亿美元左右,而且还在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增长。

15.“言外之意”指话里暗含着的、没有直接说出的意思。

请阅读下列语段,将言外之意写在横线上。

(5分)

(1)一位不知名的画家向著名画家门采尔诉苦说:

“为什么我画一幅画只需要一天工夫,而卖掉它却要等上整整一年呢?

”门采尔很严肃地说:

“倒过来试试吧,亲爱的!

门采尔的言外之意是:

(2分)

(2)钢琴之王李斯特到克里姆林宫去演奏。

演奏开始了,沙皇还在和别人说话。

于是,李斯特停止了演奏。

沙皇问他为什么不演奏了,李斯特欠了欠身子说:

“陛下说话,我理应恭听。

李斯特的言外之意是:

(3分)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① ?

主要是文化传承的需要。

如果你不想完全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自己民族文化传统的古代经典,是继承传统的一种必要方式。

其意义又不止于此。

就个人的修养而言,阅读古代经典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 ② 。

“腹有诗书气自华”,受传统文化熏陶比较多的人与受熏陶比较少的人,其气质风度是截然不同的。

并且,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

所以阅读古代经典对社会而言, ③。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当地时间2016年8月7日,在巴西里约奥运会女子100米仰泳半决赛中,中国选手傅园慧发挥出色,以58秒95的成绩排名半决赛第三名,晋级决赛。

 “58秒957”赛后听到自己成绩的傅园慧难掩惊讶,“我以为是59秒!

我有这么快?

我很满意!

”被问到这次半决赛的表现是否有所保留时,她说:

“没有保留,我已经用了洪荒之力了!

”“已经是历史最好成绩了,我用了三个月做了这样的恢复,鬼知道我经历了什么,真的太辛苦了,有的时候都感觉我已经要死了。

但是,今天的比赛,我已经心满意足了。

 在8月8日的决赛中,傅园慧又一次超越自己,以58秒76的成绩获得铜牌。

 傅园慧的成功给我们不少启发,请选取其中最有感悟的一点写一篇作文。

要求:

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答案

1、C(因果关系倒置。

2.、B(理想人格是“至人”、“神人”和“圣人”。

3、D(真正的“逍遥”是不存在的。

4、C项,“内转”,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应该是“到朝廷内做官”。

5、D

6、C(“为人正直”文中没有说到。

“未能调回京城任职”的原因是朝中没有人帮助他,而不是“没有得到皇上的赏识”。

7、

(1)他的下属把信的内容禀告了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城的名声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

(“白其书”1分;“以”,因为1分;“清慎”,“清廉谨慎”,1分;“弗之劾”,宾语前置1分,“劾”1分)

(2)再说全社会的人都称赞宋荣子,他却并不因此而更加奋勉,全社会的人都责难他,他也并不因此更加沮丧。

(“举”1分,“誉”1分,“加”1分,“劝”1分,“沮”1分。

《李密传》译文: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今四川省彭山县)。

他的一个名字叫虔。

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何氏再嫁。

当时李密只有几岁,他恋母情深,性情淳厚,思念成疾。

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

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闻名当时。

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侯祖母身旁,夜里未曾脱衣。

为祖母端饭菜、端汤药,他总要尝过后才让祖母用。

有空闲的时候就讲学忘记疲劳,并且像对待老师一样侍奉拜谯周,被谯周的学生把他和子游和子夏并列(认为是很有才华的人)。

  他年少时在蜀汉做郎官。

多次出使吴国,颇有辩才。

吴人称赞他。

蜀汉平定后,泰始初年,晋武帝委任他为太子洗马。

他因为祖母年高,无人奉养,没有接受官职。

于是上书说:

“臣以险衅……”

  皇帝看了(李密写的陈情表)以后说:

“(这个)读书人高雅的名声,不是徒有虚名啊。

”于是就停止征召(他)。

后来(他的祖母)刘去世了,(他)服完丧,又以洗马的身份被征召到洛阳。

当时(有个叫)张华的司空问他说:

“(你认为)安乐公这个人怎么样?

”李密说:

“可以与齐桓公相并列。

”张华问其中的原因,他回答说:

“齐桓公得到管仲(的辅助)而称霸,任用竖刁而使自己死了不得埋葬,尸虫流出户外。

安乐公得到诸葛亮的帮助而能抵抗魏国,任用黄皓而亡国,从这可知成败的原因是一样的。

”又问“孔明的规劝提醒的话为什么那么琐碎?

”李密说:

“过去舜、禹、皋陶在一起谈话,所以能够简洁高雅;《大诰》是说给普通人听的,应该具体琐碎一点。

孔明和对话的人水平不相等,他的言论教导因此具体琐碎。

”张华认为他的道理很好。

  (后来他)到外地做温县的县令,很讨厌下属官吏,曾经给人写信说:

“庆父这种人不死,鲁国的灾难不会停止。

”下属官吏把他的信上报给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城的名声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

李密有才能,常盼望转回朝廷做官,可是朝廷中无人作后盾,于是被调到汉中升作太守,他自己因为不如意而心怀怨恨。

等到皇帝在东堂赏赐酒席,让李密作诗时,他在诗的末尾说:

“我这人也有心里话,说来话长。

做官却朝中无人,不如回家种田。

圣明的皇帝高高在上,(我的)这番话哪会正确啊!

”武帝对此很生气,(识相的)都官从事马上奏请罢免李密的官职。

(李密)后来死在自己家中。

8.本联描绘了一幅萧瑟的边塞风光图(1分)。

临近傍晚,荒芜的边城传来角声,有时高昂,有时呜咽,由原州城楼向外望去,泾河早已结冻,不再流淌(2分)。

采用了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的手法(1分)。

“塞角高咽”是听觉和动态描写,“泾河不流”是视觉和静态描写(1分)。

(另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9.“异乡”“独上”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凄凉;“惟有雁”“更无州”“冻不流”表达了生活在边塞艰苦环境中的凄苦;“贫官”“客”“离恨”表达了人生不如意的郁闷、无奈。

(答出3条,并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分析,即可给满分)

10.

(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2)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3)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

11.11.

(1)5分,答D给3分,答E给2分,答A给1分,答B、C不给分。

【解析】(A.对主人公心理的推测不一定准确,“年轻时虚度年华”于文无据;B.小说并没有表现“‘文革’中上山下乡的一代人对时代的反思与总结”;C.写“发小”的作用是借他之口表现主题思想,没有批判的意图。

看不出“发小”是只重物质而精神空虚的人)。

(2)①开始是单纯的“后悔”,后悔不该玷污瓶体;②后来是“接二连三”后悔,后悔小学时、上山下乡中、进城及提干后、与妻子生活过程中自己各种各样的缺点、失误;③最后通过反思自己一生,不断检讨灵魂,最终获得了心灵的愉悦和满足(“他的脾气好多了”)。

(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从文中可以看出心理变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先是无意玷污花瓶的“后悔”,继而是写自己人生中的“后悔”,最后是灵魂的忏悔,反思人生。

(3)①照应上文要写回忆录的情节。

②为下文“画千叶瓶就是写回忆录”的情节做铺垫。

③侧面衬托主人公“他”的性格形象:

第④段主要突出“他”弄污花瓶后的后悔心情,第⑥段主要突出“他”画叶子后的性格转变,内心的平静。

④丰富了情节,深化了主题。

(4)示例一:

这篇小说情节简单,线索清晰,但构思颇具匠心。

小说以花瓶为线索,不小心损瓶→专心画瓶→“发小”评瓶三个主要情节结构全篇。

①开篇先介绍花瓶的由来、经历,突出花瓶的平常与不平常。

平常在于它的普通,不平常在于它陪伴主人公多年,见证了主人公的大半生生活,这些介绍为后文情节的发展提供了合理的依据,伏笔铺垫自然巧妙,买笔的环节看似与画瓶无关,却为下文画绿叶埋下伏笔。

②写主人公画瓶的过程时,又常通过妻子、女儿的话语侧面表现主人公的专注、投入。

③结尾处“发小”来访,借“发小”之口评瓶,(结尾)巧妙地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8分;“总说”2分;“分述”各2分,意思对即可)

示例二:

运用了象征(或“暗示”)的手法。

①开头写花瓶的“造型一般,素白”,这其实是以花瓶的“空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