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7609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5.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东城区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北京市东城区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末教学统一检测

高三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Na23Cl35.5S32K39Cr52

Pb207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2分)

本部分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下列物品所用材料的主要成分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A.曾侯乙编钟

(青铜器)

B.景德镇瓷器

C.钢化玻璃

D.航天服

(涤纶)

2.下列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的结构式:

O=C=OB.氯化氢的电子式:

C.

H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D.水的电离方程式:

H2O=H++OH-

3.下列说法中,符合ⅦA族元素结构与性质特征的是

A.原子易形成-2价阴离子   B.单质均为双原子分子,具有氧化性

C.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递增逐渐减小D.氢化物的稳定性随原子序数递增依次增强

4.室温下,关于1.0mL0.lmol/L氨水,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溶液的pH等于13B.加入少量NH4Cl固体,c(OH-)不变

C.c(OH-)=c(NH4+)+c(H+)     D.与1.0mL0.lmol/L盐酸混合后,溶液呈中性

5.用Cl2生产某些含氯有机物时会生成副产物HCl,利用下列反应可实现氯的循环利用:

4HCl(g)+O2(g)

2Cl2(g)+2H2O(g)ΔH=-115.6kJ/mol

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反应物发生上述反应,能充分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气体的质量不再改变

B.氯化氢的转化率不再改变

C.断开4molH-Cl键的同时生成4molH-O键

D.n(HCl)∶n(O2)∶n(Cl2)∶n(H2O)=4∶1∶2∶2

6.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用量、浓度或反应条件不同可能对生成物产生影响。

下列反应的生成物不受上述因素影响的是

A.铜与硝酸反应      B.钠与氧气反应

C.氢气与氯气反应 D.氯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7.科学的假设是实验探究的先导与价值所在。

下列在假设引导下的探究肯定没有意义的是

A.探究Fe与Cl2反应可能生成FeCl2

B.探究Na与H2O反应可能有O2生成

C.探究Na2O2与SO2反应可能有Na2SO4生成

D.探究Mg与HNO3溶液反应产生的气体中可能含有H2

8.乙酸乙酯广泛用于药物、染料、香料等工业,某学习小组设计以下两套装置用乙醇、乙酸和浓硫酸分别制备乙酸乙酯(沸点77.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浓硫酸能加快酯化反应速率B.不断蒸出酯,会降低其产率

C.装置b比装置a原料损失的少D.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出乙酸乙酯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醇的沸点高于丙烷B.油脂和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C.CH2=C(CH3)2的名称是2-甲基-2-丙烯D.对二甲苯的核磁共振氢谱有4个吸收峰

10.苯丙炔酸()广泛用于医药、香料等化工产品中。

下列关于苯丙炔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9H7O2

B.与丙炔酸(

)互为同系物

C.是高分子化合物的单体

D.1mol苯丙炔酸最多可与4mol氢气发生反应

11.氢氧化锂是制取锂和锂的化合物的原料,用电解法制备氢氧化锂的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b极附近溶液的pH增大

B.a极发生的反应为2H2O–4e—=O2↑+4H+

C.该法制备LiOH还可得到硫酸和氢气等产品

D.当电路中通过1mol电子时,可得到2mol LiOH

12.铅蓄电池是常见的二次电池,电池总反应为:

Pb+PbO2+2H2SO42PbSO4+2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时PbO2发生氧化反应

B.充电时电解质溶液的质量减少

C.放电时的负极反应式为Pb+SO42—-2e—=PbSO4

D.充电时的阴极反应式为PbSO4+2H2O-2e—=PbO2+SO42—+4H+

13.2016年10月长征二号火箭成功将神州十一号载人飞船送入太空,实现了我国宇航员中期在轨驻留。

火箭使用的液体推进剂是偏二甲肼[(CH3)2N-NH2]和N2O4,发生如下化学反应:

C2H8N2(l)+2N2O4(l)=2CO2(g)+3N2(g)+4H2O(g)H<0。

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N2O4做氧化剂

 

B.C2H8N2中有两种元素被氧化

C.消耗1molC2H8N2时,产生201.6L气体

D.消耗等量燃料时,生成液态水比生成气态水放出的热量多

14.25℃时,pH=2的盐酸和醋酸各1mL分别加水稀释,pH随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曲线I代表盐酸的稀释过程B.a溶液的导电性比c溶液的导电性强

C.

a溶液中和氢氧化钠的能力强于b溶液D.将a、b两溶液加热至30℃,

变小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8分)

本部分共5小题,共58分。

15.(15分)医用麻醉药苄佐卡因E和食品防腐剂J的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

I.M代表E分子结构中的一部分

II.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属于芳香烃,其结构简式是。

(2)E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

(3)C能与NaHCO3溶液反应,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

(4)反应②、③中试剂ii和试剂iii依次是(填序号)。

a.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氢氧化钠溶液b.氢氧化钠溶液、高锰酸钾酸性溶液

(5)H的结构简式是。

(6)J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符合下列条件的同分异构体有种,写出其中任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a.为苯的二元取代物,其中一个取代基为羟基

b.与J具有相同的官能团,且能发生银镜反应

(7)以A为起始原料,选用必要的无机试剂合成涂改液的主要成分亚甲基环己烷(

),写出合成路线(用结构简式表示有机物,用箭头表示转化关系,箭头上注明试剂和反应条件):

16.(9分)CH4超干重整CO2技术可得到富含CO的气体,用于生产多种化工产品。

该技术中的化学反应为:

CH4(g)+3CO2(g)

2H2O(g)+4CO(g)H=+330kJ/mol

(1)下图表示初始投料比n(CH4)∶n(CO2)为1∶3或1∶4时,CH4的转化率在不同温度(T1、T2)下与压强的关系。

[注:

投料比用a1、a2表示]

①a2=。

②判断T1与T2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2)CH4超干重整CO2的催化转化原理示意图如下:

.

①过程I,生成1molH2时吸收123.5kJ热量,其热化学方程式是。

②过程II,实现了含氢物种与含碳物种的分离。

生成H2O(g)的化学方程是。

③假设过程I和过程II中的各步均转化完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过程I和过程II中均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b.过程II中使用的催化剂为Fe3O4和CaCO3

c.若过程I投料

=1,可导致过程II中催化剂失效

17.(9分)不锈钢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酸洗废液(含有NO3-、Cr2O72-、Cu2+等)可以用零价铁(Fe)处理。

处理前调节酸洗废液的pH=2,进行如下实验:

(1)在废液中投入足量铁粉,测得溶液中氮元素的存在形式及含量如下:

初始浓度(mg/L)

处理后浓度(mg/L)

NO3-中的氮元素

60

4.32

NO2-中的氮元素

0

0.34

NH4+中的氮元素

0

38.64

溶液中的氮元素的总量

60

43.30

①铁粉去除NO3-时,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②处理前后溶液中氮元素的总量不相等,可能的原因是。

(2)其他条件相同时,铁粉投入量(均足量)对废液中NO3-去除效果如下:

①0-20min之间铁粉的投入量不同,NO3-去除率不同的原因是。

②已知:

Ⅰ.在铁粉去除NO3-的过程中,铁粉表面会逐渐被FeOOH和Fe3O4覆盖。

FeOOH阻碍Fe和NO3-的反应,Fe3O4不阻碍Fe和NO3-的反应。

Ⅱ.2FeOOH+Fe2+=Fe3O4+2H+

在铁粉去除NO3-的过程中,下列措施能提高NO3-去除率的是。

(填字母)

a.通入氧气         b.加入盐酸

c.加入氯化亚铁溶液     d.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3)相同条件下、同一时间段内,废液中共存离子对NO3-去除率的影响如下图:

Cu2+和Cr2O72-对NO3-去除率产生的不同影响及原因是。

(4)向零价铁去除NO3-之后的溶液中投加(填试剂名称),既可去除重金属离子又有利于氨的吹脱。

18.(12分)利用熔融碱焙烧工艺可从铝热法生产金属铬所得铬渣(Al、Al2O3、Cr2O3等)中浸出铬和铝,实现铬和铝的再生利用。

其工作流程如下:

(1)铝热法冶炼金属铬,是利用了金属铝的(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2)溶液1中的阴离子有CrO42-、。

(3)过程Ⅰ,在Cr2O3参与的反应中,若生成0.4molCrO42-,消耗氧化剂的物质的量是。

(4)通入CO2调节溶液pH实现物质的分离。

①滤渣A煅烧得到Al2O3,再用电解法冶炼Al。

冶炼Al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滤渣B受热分解所得物质可以循环利用,B是。

③已知:

2CrO42-+2H+

Cr2O72-+H2OK=4.0×1014

滤液3中Cr2O72-的浓度是0.04mol/L,则CrO42-的浓度是mol/L。

(5)过程Ⅱ的目的是得到K2Cr2O7粗品,粗品再重结晶可制得纯净的K2Cr2O7。

不同温度下化合物的溶解度(g/100gH2O)

化合物名称

0°C

20°C

40°C

60°C

80°C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KCl

28.0

34.2

40.1

45.8

51.3

K2SO4

7.4

11.1

14.8

18.2

21.4

K2Cr2O7

4.7

12.3

26.3

45.6

73.0

Na2Cr2O7

163

183

215

269

376

结合表中数据分析,过程Ⅱ得到K2Cr2O7粗品的操作是:

过滤得到K2Cr2O7粗品。

19.(13分)从宏观现象探究微观本质是重要的化学学科素养。

以FeCl3溶液为实验对象,探究其

与碱性物质之间反应的复杂多样性。

实验如下:

(1)①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②中逸出的无色气体是。

从物质类别的角度分析,Na2CO3与Na2SO3在化学性质方面的共性是(写一条);从化合价的角度分析,Na2CO3与Na2SO3在化学性质方面的差异是(写一条)。

(3)对于③中的实验现象,同学们有诸多猜测,继续进行实验:

Ⅰ.甲取③中的红棕色溶液少许,滴入少量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甲得出结论:

FeCl3与Na2SO3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是。

Ⅱ.乙认为甲的实验不严谨,重新设计并进行实验,证实了甲的结论是正确的。

其实验方案是______。

(4)受以上实验的启发,同学们对pH≈8的1mol/LNaF溶液与FeCl3溶液混合时的现象产生了好奇并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及现象

④向2mL0.2mol/LFeCl3溶液中滴入2mL1mol/LNaF溶液,溶液变无色。

⑤向2mL0.2mol/LFeCl3溶液中滴入2mL蒸馏水,溶液颜色变浅。

Ⅰ.⑤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

Ⅱ.为探究④中溶液变无色的原因,进行如下实验:

资料显示:

FeF3溶液为无色。

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红褐色沉淀产生的原因:

(5)根据实验,FeCl3溶液与碱性物质之间的反应的多样性与,有关。

 

北京市东城区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末教学统一检测

高三化学参考答案

注:

学生答案与本答案不符时,合理答案给分

第一部分选择题(本部分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D

A

B

C

B

C

B

B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A

C

D

C

C

C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本部分共5小题,共58分)

15.(15分)

(1)

(2)氨基、酯基

(3)

(4)a

(5)

(6)6,(以下结构任写一种)

(7)

16.(9分)

(1)①1:

3

②T2>T1,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温度升高时甲烷的转化率增大

(2)①CH4(g)+CO2(g)=2CO(g)+2H2(g)ΔH=+247kJ/mol

②4H2+Fe3O43Fe+4H2O

③ac

17.(9分)

(1)①4Fe+10H++NO3-=4Fe2++NH4++3H2O

②有N2或氮的氧化物从溶液中逸出

(2)①铁粉表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②bc

(3)Cu2+被Fe置换生成Cu,与Fe形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Cr2O72-氧化Fe2+生成Fe3+,进而形成FeOOH,阻碍反应进行

(4)氧化钙

18.(12分)

(1)还原性

(2)AlO2-、OH-

(3)0.3mol

(4)①2Al2O3(熔融)3O2↑+4Al

②NaHCO3

③0.01

(5)向滤液③中加入稀盐酸和KCl固体后,蒸发浓缩、降温结晶

19.(13分)

(1)3Mg(OH)2+2Fe3+=2Fe(OH)3(胶体)+3Mg2+

(2)CO2

共性:

两者都为强碱弱酸盐,能与强酸反应

差异:

Na2CO3中碳原子为最高正价+4,无还原性;Na2SO3中硫原子+4价,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3)2Fe3++SO32-+H2O=2Fe2++SO42-+2H+

取③中的红棕色溶液少许,滴加铁氰化钾溶液,出现蓝色沉淀

(4)Ⅰ.排除加水稀释对溶液颜色变化的影响

Ⅱ.无色溶液中存在平衡:

Fe3++3F-

FeF3,加入NaOH后,Fe3+更易与OH-结合生成难溶的Fe(OH)3

(5)碱性物质的pH、离子的性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