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教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78806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3.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复习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中考复习教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中考复习教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中考复习教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中考复习教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中考复习教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中考复习教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中考复习教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中考复习教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中考复习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中考复习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中考复习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中考复习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中考复习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中考复习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中考复习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中考复习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中考复习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中考复习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中考复习教案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复习教案Word下载.docx

《中考复习教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复习教案Word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复习教案Word下载.docx

2.掌握诗歌鉴赏的复习方法。

3.掌握诗歌鉴赏的几种题型的解题方法。

教学重难点:

掌握诗歌鉴赏的复习的方法。

学法指导:

练习法归纳法教学课时:

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1分钟幻灯片1)同...

怎样做中考散文语言题教学目标:

1.了解历年中考散文语言题型;

2.理解并掌握散文语言题的答法:

3.解答散文语言题;

4.了解答题的注意事项。

1.理解并掌握散文语言题的答法;

2.解答散文语言题。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怎样答中考散文语言题教学方法:

浏览法、默读法、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探究法等。

教学过程:

一、展示历年中考散文语言题型二、怎么做中考散文语言题?

三、答题注意事项有哪些?

现代文阅读复习专题—词语的体味和推敲教学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诵读文章,揣摩文中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与创新精神。

导学重点:

能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导学难点:

能结合语境采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教法:

1、互动、探究式教学法

2、引导点拨法3、朗读品味法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品读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二揭式教学目标1、简介中考说明2、能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1、了解今年中考现代文阅读的考试要求2、明确学习任务

三合作探究(见题签)

1、学生借助教材和工具书,进行探究2、教师引导,强调关键点,总结方法

小组交流、讨论、提出质疑,汇报探讨结果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方法与创新精神,培养学生表达、表演的能力

四实战演练(见题签)巡查指导,强调方法学生实践巩固

1、掌握体味和推敲词语和句子的方法2、、让学生得到有关人生、学习方面的启示

作业设计(见题签)布置课外作业学生运用巩固

前后揣摩法人物形象分析法修辞分析法结合语境情感分析法中心解读法

中考语文复习——诗歌阅读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中考诗歌阅读的考点及答题技巧。

通过归纳整理,提高对诗词的认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能够从语言、形象、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等方面对诗词进行赏析。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阅读诗词,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能够从语言、形象、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等方面对诗词进行赏析。

教学方法1、诵读品味法。

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从语言入手,品味诗词意境。

2、联想想象法。

指导学生展开想象感知诗词的意象。

3、探究学习法。

深刻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词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导入:

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殿堂中的一枝奇葩,凝聚着中华民族浓厚的文化积淀,这里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壮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悠远;

还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似燕归来”的淡淡忧伤,“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滚滚愁绪;

更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海”的豪情满天,“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担心照汗青”慷慨悲壮。

同学们,诗歌阅读是近几年中考的一个重要考点,但得分率普遍偏低,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诗歌,去感受他独特的美。

一、考题展现

诗歌品读(2008年泸州中考)春雪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⑴在诗歌一、二两句中,哪些字眼最能表现思想感情?

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⑵分析诗歌三、四两句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学生归结出中考考点

1、品味语言,鉴赏词语的表达效果。

2、感知形象,体味意境。

3、理解内容,把握思想情感。

4、赏析诗句,注重诗句的表达技巧和艺术手法。

二、品味语言

(一)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形象。

1、提问:

诗歌的语言具有什么特点呢?

形象、生动、准确、凝练等

2、提问:

下列这些语句中用得最传神的是哪个词?

为什么?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3、得出结论:

一般抓动词、形容词、色彩词、数量词等。

温馨提示:

(答题套路)某字在诗中的意思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景,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二)、句子的赏析

赏析句子通常的方法是什么?

学生回答,得出结论:

(1)看句子是否运用了修辞或表现手法。

(2)分析该方法的表达效果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常用的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有哪些呢?

①常见的表现技巧: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借古讽今、怀古伤今、虚实结合、以动写静、以乐写哀、对比映衬、联想想象、象征、化用典故、直抒胸臆等②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

3、提问:

通常抓哪些句子呢?

主旨句、哲理句、绘景句

4、以《春雪》第二题为例学生完成。

三、理解内容,体会感情(以《江畔独步寻花》为例

(题单出现)

1、理解诗歌内容。

提问:

拿到一首诗歌,你将从那些方面来理解诗歌内容呢?

学生讨论,举例说明,归纳:

(1)从题目入手。

(2)从作家的相关背景入手。

(3)从诗歌的题材入手。

(4)从意象的象征义入手。

(5)从关键诗句入手。

2、把握思想内容

师:

诗歌的思想感情往往是通过诗歌中具体的意象表现出来的,跟诗歌所绘的景,作家所处的时代背景,个人遭遇有关。

那么,你知道哪些诗歌类别呢?

写景诗送别诗边塞诗怀古诗军旅诗

这些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倾向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幻灯显示:

写景诗:

描绘春夏秋冬、山川美景,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赞美之情。

送别诗:

依依不舍的留恋;

对友人的思念;

劝勉安慰的豁达;

坦陈心志的告白。

1

边塞诗:

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决心;

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

久居边关思念亲人的忧伤、孤独,思家。

怀古诗:

多借古讽今,忧国伤时;

感慨个人遭遇,渴望建功立业;

抨击社会现实,担忧国家民族命运,同情下层人民疾苦。

军旅诗:

军旅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3、考题示例江畔独步寻花杜甫(唐)

四、实战演练(题单)

五、内容总结,温馨提示:

理解句意,揣摩内容推敲字词,领会感情提练意境,紧扣诗意文从字顺,准确简洁

六、结束语:

诗歌是语言与情感堆筑而成的艺术宫殿,愿大家能用情感这把钥匙去打开诗歌这座美丽的殿堂,放飞理想的翅膀,中考成功。

诗歌阅读复习课教学反思

诗歌阅读复习的主要任务是掌握中考诗歌阅读的考点及答题技巧,提高中考得分率。

这也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在教学活动中,考点是通过考题归纳得出:

1、品味语言,鉴赏词语的表达效果;

然后结合考题实例,逐点分析落实。

在指导答题技巧时,展示中考评分标准,指导学生抓要点、关键词、格式及流畅性。

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们明确了诗词赏析题的考点,多数同学在解答试题时,能够按照答题格式作答,而且要点准确,关键词正确。

少量同学答题没有关键词,要点也不准确。

接下来还要做练习、评讲,加强考点的巩固,提高答题的熟练程度。

<

中考散文阅读训练课>

>

训练的目标.1.知识目标:

了解散文这一文学形式.____了解散文的分类_____明确散文解题的规律性知识2.能力目标: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即:

领悟能力、筛选信息能力、评价鉴赏能力.二.训练重积累散文阅读的规律性知识.三.训练难点:

散文阅读的知识迁移和运用,能举一反三.

四.训练方法:

讲练结合法.五.教具准备:

多谋体课件、散文阅读测试卷。

六.训练过程训练过程分精讲、实践、提升练习三个步骤。

1.精讲。

它包括导入、学生实践、老师评析(此过程中要完成复习散文知识、讲授规律性知识、归纳考点的任务。

——导入(主题导入法)

纵观近几年的语文中考,阅读文段以课外文段为主,同时加大了感悟性题、开放性题和欣赏性题,那么散文就是现代文阅读的首选。

所以今天的复习课,就是散文阅读训练课,

——学生实践分发给学生散文阅读测试卷。

15分钟内完成。

(限于篇幅,内容略-)

____分析分析为考查学生感悟、、筛选信息能力、评价鉴赏能力,结合散文中考热点而设计的考题的解题方法。

完成复习散文知识、讲授规律性知识、归纳考点的任务。

边分析边归纳、并板书中考常见考查题型:

(一)整体感知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类型1、直接概括全文内容。

2、回答某一段落内容或全文的主题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解题钥匙1、尽量利用原文语句。

2、没有原文语句可利用时,要注意概括得全面准确,不要漏掉答题点。

(二)品味散文语言体悟词句作用

考题形式一品味词语。

1、解释词语含义。

2、品评加点词语的作用。

解题钥匙1、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要结合语境。

2、品评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作品的主题思想作者的思想感情景物意境人物性格特殊的表达效果(即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的词语)或在结构上起到独特作用。

方法指导:

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

联系上下文,推知其语境义。

二理解句子的含义。

(答题时应从句子表现的句意和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考虑。

三理解句子的作用。

答题时应从以下两个角度入手:

1结构上,应从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点题总结上文等作用的角度去分析。

2内容和主题上:

点明主旨,深化主题。

四语言赏析。

A用词之美------找精美的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叠词及成语等。

B修辞之美------找文中的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对偶句反问句等。

(作用:

比喻使语言生动形象;

排比使语言气势磅礴感情强烈;

拟人使事物形象可感;

对偶使语句形式整齐音韵铿锵;

反问句增强语气;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设问:

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C句式之美------如骈句长短句对偶句也有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等。

另外要注意抓住六种重要句子:

①首句。

一个语段的首句往往有提示概括和承转的作用②中心句和点睛句。

③感情句。

语段中的有些句子明显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④描写句。

那些刻画人物和环境的句子往往有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烘托渲染气氛的作用。

⑤修辞句。

为了更好地写景状物,传神达意,作者往往在语段中运用一些修辞手法。

⑥尾句。

语段的尾句或概括总结全文,或照应开头,或留下思考的余地,或抒发感情。

表达效果上有些句子有升华主题,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作用。

(三)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

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以小见大

(四)散文的线索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

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

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

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

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找线索的方法:

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五)辨析句子所运用的修辞及作用

1、比喻:

生动形象2、拟人:

人格化生动化形象化3、排比:

增强语言气

4、反问:

加强语气5、反复:

强调6、对比:

突出其中一个。

7、对偶:

句式整齐结构统一8、夸张:

极力的表现。

(六)题目的作用

(1)把握象征意义;

(2)语带双关;

(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

(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5)文章线索;

(6)文眼;

揭示文章中心;

(7)吸引读者新颖;

(8)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七)发展性考题:

(1)仿写

(2)谈感受

小结:

掌握散文阅读答题的一般方法

1、理清文章脉络,准确把握内涵。

2、弄清题干要求,明确解答目标。

3、划分阅读区间,理清信息要点。

4、准确筛选,正确整合。

5、调动积累,紧扣原文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思维的敏捷性是以思维的条理性为前题的,所以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就要教给学生规律性的知识,这样有利于他们对知识的记忆和迁移;

同时,“学生的认识能力是在认识活动中发展起来的”,这一点决定了训练课一—要给学生发充裕的自学活动余地。

因此,本节课采取精讲实练结合法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是,令我遗憾的是提升练习没能完成。

因为学生对散文的知识点不熟悉,造成老师在分析时还得去复习。

所以,我认为功在平时。

2010年语文中考复习古诗词赏析教案复习目标:

1.激发学生热爱古诗词的思想感情。

2.积累古诗词赏析的有关知识,明确中考古诗词的赏析点。

3.掌握古诗词赏析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中考古诗词赏析的能力。

复习重点:

掌握运用语言品析古诗词的一般方法。

复习难点:

理解品析诗歌语言与赏析艺术形象、画面意境、思想感情、艺术手法的内在联系。

课堂时间: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优秀的诗人和精美的诗作数不胜数。

从小学到中学,你已经学习过上百首古诗词,你能看着以下图景背出你所想到的古诗词句子吗?

(多媒体出示图片,师生共同吟诵相关的古诗词句子)

同学们真不错,积累了这麽多古诗名句,作为一个生活在诗歌之国的中学生,我们不仅要背诵积累大量的好的古诗词,而且要学会欣赏古诗词,提高我们的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为古代文化的传承尽力。

这不,近些年,全国各地的中考都涉及到古诗词的赏析,今天,我们就针对古诗词的赏析作一次梳理和复习。

(板书:

古诗词赏析)

二.提出复习目标。

(多媒体显示:

复习目标:

1.了解中考古诗词的赏析点;

2.积累古诗词赏析的有关知识;

3.掌握古诗词赏析的一般方法。

学生齐读。

(过渡:

中考古诗词有哪些赏析点呢?

下面这个题是我们泸州市2009年的中考古诗词赏析题,它能给我们很好的提示。

三.引导学生复习知识,探究归纳中考古诗词的赏析点(品味精美语言、感知艺术形象、描述画面意境、体会思想感情、赏析艺术手法)。

1.(多媒体出示古诗词赏析例子)阅读下面的宋词,按要求答题。

清平乐·

村居(宋)辛弃疾

1.词下片中“卧”字可谓一字千金,试简析其妙在何处。

(2分)

2.全词充满了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情趣?

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4分)

2.请学生思考这三个问题分别是从古诗词的哪个方面进行赏析的,并适当复习有关知识:

(1)第

(1)题是从语、言方面进行赏析的,(板书:

精美语言)诗歌语言的精练和美妙是其他任何文学作品的语言都比不上的,这与古人写诗十分讲究练字有关,像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的“直、圆”就是练字的典范。

(2)再看第

(1)题,这个“卧”字是用来表现哪个对象的特点的?

这个对象就是诗歌的艺术形象(板书:

艺术形象),诗歌的艺术形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景或物,景或物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意象,比如这首诗中的意象就有……

(3)第

(2)题有两个问题,分别赏析什么?

(意境、感情)诗词的意境和它所描写的什么密切相关(意象)?

不同的意象组合在一起往往为我们描画出不同的画面,这些画面就营造出特有的境界和情调,这种境界和情调就是诗歌的意境,不用说上面这首词就通过茅檐、溪、草、翁媪、大儿、中儿、小儿等一系列意象表现出和谐、闲适、快活的生活情趣,同时表达出作者对乡村生活的什么之情?

古诗词中的思想感情有很多种,像李清照的《如梦令》是寄情山水的,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是抒发热爱田园生活的,李白的《送友人》是表达送别之情的,杜甫在《春望》中抒的情就丰富了:

忧国、伤时、念家、悲己。

(4)诗歌描绘形象、抒发感情都要运用一定的艺术手法,艺术手法涉及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比如表达方式,这首词中的“卧”字就用的是动作描写,形象地写出了小儿的天真、活泼、顽皮的特点,“最喜”用的是直接抒情,这词中运用得更多的是借景抒情。

诗歌较多运用描写和抒情两种表达方式,当然也用叙述和议论,“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就是议论,所以诗歌有时也揭示一定的哲理(板书)。

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对偶、对比等,对偶在律诗的颔联和颈联最常见,如杜甫的《春望》“感时……惊心。

烽火……万金”就是非常典范的对偶。

诗歌中的表现手法如联想、想像、烘托、映衬、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等等,平时要多加积累,体会它们的表达作用。

像辛弃疾的《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就是运用以动写静的手法表现夏夜的幽静。

3.小结:

这就是中考古诗词常见的赏析点(品味精美语言、感知艺术形象、描述画面意境、体会思想感情、赏析艺术手法)。

我们该怎样赏析呢?

请同学们观察,在这几个方面中,对诗歌任何一方面的赏析都必须首先关注的是哪个方面?

(教师在板书上连线)这说明,对诗歌精美语言的赏析是其它一切赏析的基础,而赏析精美语言重点就是赏析好词佳句,诗歌中好词佳句该怎样赏析呢?

让我们先看一个赏析范例。

四.归纳复习古诗词的赏析方法。

1.(多媒体出示例题)设例品析好词,分析赏析思路,引导学生归纳品析好词、佳句的一般方法:

(1)朗读例题。

赏析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中的“争”字的妙处。

答:

诗中的“争”字用拟人的手法,把“早莺”当人写,生动形象,具体可感,写出了西湖早春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2)教师引导分析答题思路:

请看,对“争”字的赏析首先答出它使用的艺术手法,然后说明它的表达作用或表达效果,表达作用或表达效果在这里说到了它把某个艺术形象的什么特点表现得怎样和抒发了什么情感。

(3)归纳品析好词、佳句的一般方法(多媒体显示,一边解说一边板书:

运用、表现、描绘、营造、抒发、揭示。

特别说明:

“释义”根据情况处理,“表达作用或效果”不一定每个方面都说,但一定要找准侧重点,这就是我们的一种答题机智。

如“卧”字应侧重谈“把某个艺术形象的什么特点表现得怎样”还可谈到作者抒发的感情。

):

好词、佳句(释义)+(运用)艺术手法+表达作用或效果(如:

把某个艺术形象的什么特点表现得怎样、描绘了什么画面营造了什么意境、抒发了什么情感、揭示了什么哲理等)

(4)以刚才例题中的“卧”字为例让学生做口头赏析。

2.以品析好词、佳句的方法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探究赏析古诗词其他方面(如:

艺术手法、艺术形象、画面意境、情感哲理等)的技巧。

古诗词赏析是多方面的,赏析其他方面怎么办呢?

3.设例品析(见多媒体)。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晏殊的词《浣溪沙》

五.课堂练习(见附页)。

(巩固答题技巧,边评边提醒答题注意事项:

认真审题;

整体把握;

答题语句表述准确、完整)

六.课堂小结。

七.作业布置。

1.完成练习(三)。

2.选择你最喜欢的一首古诗词,设计两个赏析题,附上答案,下节课全班交流。

议论文复习教案复习目标:

1、复习巩固议论文的文体常识,了解议论文的考点。

2、熟悉议论文考查的题型,训练学生的解题思维与技巧。

3、能找出论点、论据,并简要说明论据的作用。

复习重难点:

1、议论文的考点与答题技巧。

2、论点与论据

复习方法:

边做边讲,讲练结合课时安排:

一课时

复习步骤:

一、简要回顾部分课文,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先引导学生回顾初中阶段所学习的部分议论文篇目,要求学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说出课题及文章的观点,然后教师再明确课堂的复习目标及内容。

二、回顾文体知识,加深学生感知: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五册相关内容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结合已学具体的范文作体会,加深学生的理解。

另外,注意讲解论点与论据。

三、归纳考点,了解议论文阅读方法:

1、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

2、弄清文章的类别归属(立论、驳论或二者结合);

3、准确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分论点,并注意论点在文中的位置);

4、理清文章的论证结构、层次(纵式结构、横式结构、“总分总”式、“总分”式、“分总”式);

5、认识、分析论据类型,具体分析其作用;

6、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及驳论中的归属论证等等);

7、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色,能抓住关键词语、典型语句,注意分析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以上内容可略讲)

指名学生朗读讲学稿中的考点归纳,让学生对议论文的考点及相关题型有一定的的认识。

为下面答题作准备。

四、教师讲解:

我市中考走向

1、课外材料为主2、人文内涵丰富3、考查整体把握06—07均考了论点、07、08考了论据。

四:

答题指导:

1、论点:

1)让学生快速阅读文章,指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2)学生根据文本阅读与中心论点的对比,自主讨论“答题指导”中的四个问题。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归纳予以评价、纠错、指导,加深学生对议论文的论点的认识与把握。

3)让学生归纳出“论据”中选文的论点,既加深学生对论点的理解,又为下一个环节作准备。

2、论据

1)让学生找出选文中运用的论据,结合已找出的论点品味其作用。

2)教师予以评价,并结合“答题指导”引导学生归纳解题规律,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论据对“分论点”与“中心论点”的作用。

3)补充引导学生把握、理解“事实论据”与“道理论据”的含义与区别。

3、评点与拓展:

1)教师指明学生朗读自己的答案,让学生进行比较、评价。

五、反馈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