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方案新课标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8723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81.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复习方案新课标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考复习方案新课标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考复习方案新课标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考复习方案新课标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考复习方案新课标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高考复习方案新课标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高考复习方案新课标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高考复习方案新课标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高考复习方案新课标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高考复习方案新课标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高考复习方案新课标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高考复习方案新课标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高考复习方案新课标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高考复习方案新课标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高考复习方案新课标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高考复习方案新课标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高考复习方案新课标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高考复习方案新课标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高考复习方案新课标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高考复习方案新课标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复习方案新课标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docx

《高考复习方案新课标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复习方案新课标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复习方案新课标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docx

高考复习方案新课标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课时作业新人教版

 课时作业

(一) [第1课 神奇的货币]

一、选择题

1.“卖得鲜鱼百二钱,籴粮炊饭放归船。

拔来湿苇烧难着,晒在垂杨古岸边。

”郑板桥诗中的下列物品属于商品的有(  )

①鲜鱼  ②粮  ③湿苇  ④垂杨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①②

2.现实生活中,我们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货币。

下列对货币认识正确的是(  )

A.金银就是货币,所以货币是财富的象征

B.货币与商品同时产生,本身代表购买商品的数量

C.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D.只有货币才能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3.通过网络购物流程图我们可知(  )

①电子货币已代替纸币成为商品交换的媒介 ②电子商务已取代商品流通 ③诚信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④网络购物结算属于转账结算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4.2014年7月,巴西世界杯决赛在德国与阿根廷之间展开,一张决赛门票被炒到1.6万美元,小王花1.6万美元买了一张。

这里两个1.6万美元分别体现的货币的职能是(  )

①价值尺度 ②流通手段 ③支付手段 ④世界货币

A.①②B.②③

C.③④C.①④

5.假定某国在一定时期内,按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发行纸币1000亿元,但由于各种因素货币的流通速度是原来的一半。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这时的1元相当于原有货币购买力的______,可能出现______。

(  )

A.0.5元 通货膨胀

B.2元 通货紧缩

C.2倍 通货膨胀

D.0.5元 通货紧缩

6.2014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表示,下一阶段要保持适度流动性,实现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这意味着今后央行货币供应既不会大开闸门放水,也不会紧缩以致闹“钱荒”。

保持货币的适度流动性(  )

A.可以避免通货膨胀的出现

B.是纸币流通规律的客观要求

C.会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利润

D.是国家运用财政政策的表现

7.2014年伴随国际经济的回暖,有人担心国内市场物价大面积上涨,于是有人将手中的人民币换成黄金。

从一定意义上看,这种做法的合理性在于(  )

①纸币与金属货币相比更容易贬值 ②黄金作为贵金属,其价值量比纸币大 ③黄金作为金属货币,其本身具有保值的功能 ④投资黄金是避免风险的有效措施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8.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电子银行、电子政务正在走进人们的生活。

人们在购物和旅游时越来越喜欢使用银行信用卡,其原因是银行信用卡(  )

①是一般等价物,可以作为财富的代表 ②能够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 ③可以增强消费安全,防止金融风险 ④具有透支功能,可以获得指定数额的贷款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9.小王承包了几公顷山地种植水果并获得了丰收,他与一家公司签订了合同,该公司给小王签发了一张现金支票。

兑换这一张支票的正确方式是(  )

A.凭这张现金支票去对方所在公司支取现金

B.凭这张现金支票去证券公司支取现金

C.凭这张现金支票到银行去支取现金

D.凭这张现金支票到交易市场转让获得所需现金

10.外币的汇率变动会带来商品进出口数量的变动。

2013年1月4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2897元,2014年1月3日为6.1039元。

不考虑其他因素,这一变动给我国带来的影响与下列四幅图中所示状况对应正确的是(  )

    A         B

    C         D

11.石油是用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国际石油价格的持续上涨同美元的持续贬值直接相关。

现以每桶100美元为基准,如果美元持续贬值达20%,那么,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石油生产国想保持石油产品原有的价值,就必须将石油价格调整至每桶(  )

A.110美元B.120美元

C.125美元D.130美元

12.2014年9月24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受权公布人民币汇率中间价,1美元对人民币6.1462元,较上一日小幅升值8个基点。

人民币汇率的这一变化产生的影响有(  )

①进一步增强美国企业在我国投资的力度 ②中国居民赴美国旅游可以购买更多服务 ③会增加中国商品和劳务出口美国的压力 ④美国学生来中国留学需要的费用减少了

A.①③B.②③

C.②④D.①④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高先生在2014年楼价低迷之际,购买了一套价值42万元的商品房,首付20万元,其余22万元房款及相应利息采用三年分期支付的形式还清。

材料二 2014年7月以来,以W3M96开头的高仿假币在北京、浙江、山东、福建等多地现身,验钞机无法识别。

为此中国人民银行总部发表声明,如果收到假币,各大银行会进行收缴,与此同时,银行的验钞设备也在升级。

但是打击假币犯罪,需要依靠广大群众。

(1)结合材料一,分析高先生的购房行为中货币执行了哪些职能。

 

(2)结合材料二,指出国家打击假币犯罪行为的经济学依据。

 

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截至2014年4月底,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已累计为6000余家广东企业提供跨境人民币结算超过8000亿元,跨境人民币结算量位居广东银行业首位,更在全国同级金融机构中连续五年保持第一。

近年来,该行依托国际业务传统优势和多元化跨境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进出口贸易企业、加工贸易企业、民生项目和“走出去”企业提供“跨境金钥匙”系列创新产品和服务,以实际行动助力广东转型升级。

材料二 来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6月9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2402元人民币,创下3月27日以来新高。

10日的中间价较前一交易日大幅上涨138个基点。

人民币持续升值使沿海传统加工业贸易企业步履维艰。

(1)结合材料,阐述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给我国企业发展带来的影响。

 

(2)人民币升值对沿海地区的传统加工贸易企业带来哪些影响?

 

课时作业

(二) [第2课 多变的价格]

一、选择题

1.2014年农历七月初七,伴随中国版情人节——七夕节的到来,平时四五百元一束的蓝玫瑰卖到了五六百元一束。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①鲜花供求关系的变化 ②鲜花本身价值量的变化

③消费者从众心理的影响 ④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2.在经济生活中,一种经济现象的出现往往引起另一种经济现象的产生。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图示正确反映这一关系的有(  )

①    ②      ③    ④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3.风调雨顺带来农产品增产的同时,往往会出现生产者收益不能同时增长的尴尬,但也有少数生产者获利。

在这种情况下,经济生活中会出现(  )

①农户普遍调整种植结构,刺激物流、贮藏等行业的发展 ②农业科技创新提速,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③农业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市场作用更加突出

④农产品需求出现根本变化,其替代品价格下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假设某国生产一件A商品,售价为12元人民币,2012年11月份该国劳动生产率提高20%,同时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50%。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此时该商品的价格为(  )

A.15元B.7.5元

C.20元D.21.6元

5.下图是某种商品从产生到退出市场的价格波动图,当该商品价格从A点运行到B点,说明(  )

A.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B.该商品的生产者从赚钱到保本经营

C.该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生产率降低

D.生产该商品已无盈利空间

6.在谈到某些图书的价格时,有人认为:

“每一分的品质都是由每一分的成本堆积起来的,没有真正物美价廉的东西。

”这一观点蕴含的经济道理是(  )

A.图书的价格由其价值决定,它一定要等于其价值

B.图书的价格由其价值决定,它一定要反映其价值

C.图书的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它不会等于其价值

D.图书的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它不会偏离其价值

7.汽油和汽车是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行车需求的商品。

汽油价格的变动不仅会引起汽油需求量的变动,还会影响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

假定其他条件不变,下列能够反映汽油价格上涨对汽车需求量影响的是(  )

8.2014年8月25日,山西省夏秋季农产品网上购销对接正式启动。

在为期一个月的时间内,农产品销售和加工企业通过全国农产品商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进行产销对接。

农产品的产销对接有利于(  )

①缩减流通成本,稳定农产品价格 ②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扩大农业生产规模 ③拓宽农产品销售市场,促进农民增收 ④缩短农产品生产环节,提高农产品销售价格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9.下图《变动的市场价格》反映出的合理道理有(  )

①如果高档耐用品价格在N点,其替代产品需求量增加 ②如果生活必需品价格在M点,其互补产品需求量增加 ③从单个交换过程看,Q点处于等价交换 ④生活必需品价格在M、N、Q点,需求量变化均不大

A.①③B.③④

C.①②D.②④

10.2013年,全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1.9%,一年来同比持续呈下降趋势。

对这一趋势可能带来的影响,下列排序合理的是(  )

①企业生产规模缩小 ②企业劳动者收入下降 ③企业营利能力减弱 ④劳动者就业压力加大

A.①②③④B.①④③②

C.④③①②D.③①④②

11.下图为某商品的供给曲线,纵轴PX代表价格,横轴QX代表供给。

影响该商品供给量的因素有很多,下列有可能引起图中所示变化的因素是(  )

①该商品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②国家对该商品出台财政补贴政策 ③提高对该商品征收的资源环境税税率 ④该商品的替代品退出市场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12.农民在看到别人种植了某种作物挣钱时,往往跟着去种植这种作物,导致在下一次收获时丰收却挣不到钱,这种增产不增收的现象,被称为“种植怪圈”。

“种植怪圈”的主要成因有(  )

①生产率与劳动时间成反比,挣钱者效率高劳动时间少 ②价格变动调节生产,上年作物价高导致下年供过于求 ③市场具有自发性,市场对农作物生产调节总是失灵的 ④农作物需求弹性小,价格降低不会刺激需求大幅增加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二、非选择题

13.电价调整关系群众生活,制约着我国经济发展。

材料一 每年进入冬季,我国都会因为“煤荒”引发全国性“电荒”,为了应对电荒,全国大部分省市区采取拉闸限电的措施来保证基本的电力供应。

在煤炭供给短缺和成本上升的压力下,特别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推动,我国相应出台了电价上调的措施。

材料二 目前,全国绝大部分省市开始实行居民阶梯电价。

阶梯电价共分三档,第一档为基础电量,价格不变,第二档每度涨5分,第三档每度涨3毛。

其具体内容包括:

第一阶梯为基数电量,此阶梯内用电量较少,电价较低;第二阶梯内用电量较多,电价较高一些;第三阶梯用电量更多,电价更高。

这不仅让居民更加合理用电,提升了他们对节能家电的关注度,刺激了销量,同时也加速了居民家里“电老虎”的淘汰,节能型产品将再次掀起一波销售高潮。

(1)结合材料一,分析我国电价上调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分析实行阶梯电价对居民生产生活的影响。

 

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经过1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全球电动自行车的制造、消费大国,同时电动自行车也是我国老百姓主要的交通工具。

电动自行车制造成本低,售价一般在两三千元,使用成本也比较低。

而传统汽车售价较高,并且油价持续上涨,导致使用成本高。

电动自行车还是一种绿色环保交通工具,尤其对城市短途出行的人群非常合适。

材料二 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以及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对农产品有效供给提出了更高要求。

然而,当前我国农产品供给却面临着诸多问题:

耕地、淡水等资源性约束加剧,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加大;农资、农机、土地和用工等农业生产成本加速上涨;同时,部分农产品卖难买贵,价格波动大,质量安全问题频发,给农户和消费者造成了损失。

(1)结合材料,运用价格的相关知识,分析电动自行车成为我国老百姓主要交通工具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如何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

课时作业(三) [第3课 多彩的消费]

一、选择题

1.近年来,人们的休闲方式不断“升级”,昔日的某些“贵族运动”,如出国旅游、健身运动等,如今已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

人们的休闲方式不断“升级”的根本原因是(  )

A.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B.居民收入水平提高

C.社会商品、服务价格水平下降

D.居民家庭人口数量减少

2.调查显示,上海市居民消费出现下图所示特点。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消费水平越高消费结构就越合理

B.收入水平越高恩格尔系数也越高

C.收入水平制约消费行为的选择

D.生存资料消费将逐渐被享受资料消费取代

3.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基点。

读下图,P为价格,Q为需求量,D1为变动前曲线,D2为变动后曲线。

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下列措施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D1向D2移动的是(  )

①深化流通体制改革,降低流通成本 ②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煤炭企业成本提高 ③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社会保障全覆盖 ④文化企业“营改增”试点,产品出口免征增值税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4.2014年11月11日的“光棍节”变成了全民狂欢“购物节”。

据统计,某购物网站24小时便创造出571亿元的成交额。

电子商务模式与传统商务模式相比,对居民消费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下列传递路径正确的是(  )

①居民收入增加 ②流通环节减少 ③消费观念转变

④居民消费水平提高 ⑤流通成本降低 ⑥商品价格下降 ⑦社会保障制度健全

A.①—③—⑦—④B.⑦—⑥—③—④

C.①—⑥—②—④D.②—⑤—⑥—④

5.读下表:

2013年某家庭收入支出情况(单位:

元)。

总收入

食品

支出

服装

支出

住房

支出

110000

24000

7000

12000

教育、医

疗支出

通讯、交

通支出

旅游、休

闲支出

投资理

财支出

5000

10000

20000

18000

可见,该家庭(  )

①恩格尔系数为25% ②恩格尔系数约为31.6%

③生存资料消费占主体 ④投资理财方式多样化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6.近期,我国批准成立了一些消费金融公司,向个人和家庭提供消费贷款。

消费贷款之所以有助于提高居民当前消费水平,是因为它能(  )

A.减轻社会不平等程度

B.促进宏观经济的稳定

C.增强人们当前支付能力

D.增加人们的预期收入

7.消费有不同的类型,我们最常见的是钱货两清的消费。

下列消费行为中属于钱货两清的消费的是(  )

①小张以每天600元的价格租一辆轿车外出旅游

②小王家通过住房贷款购买了100平方米的商品房

③小明花200元买到了原价500元的皮鞋 ④小强在超市用2元钱买了1瓶矿泉水

A.①②B.③④

C.②④D.①③

8.“换客”崇尚“需求决定价值”的交换法则,将自己的闲置物品发布到相关网站,以此交换自己所需求的物品。

“换客”的这种生活方式,既享受了返璞归真“以物换物”的乐趣,又能做到物尽其用、低碳环保。

“换客”的生活方式(  )

①是一种商品流通 ②可以使商品的使用价值最大化

③是一种勤俭节约、绿色消费的行为 ④属于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A.①③B.①②

C.②③D.②④

9.通过“拼客”消费信息,我们可知(  )

食尚拼客聚餐时间:

12月14日(星期六)18:

30。

聚餐地址:

宿州三江野生大鱼坊

本期美食特色:

宿州三江野生大鱼坊主要经营来自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的野生大鱼

AA制人均费用:

参加者人均消费30元左右(不含酒水)

享受优惠:

套餐按8折优惠

①属于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②是一种典型的租赁消费 ③属于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④主要受到收入水平的制约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10.团购、秒杀、聚划算……种种刺激消费者购物的营销手段,打着帮你“省钱”的旗号而来,却往往引得消费者削尖了脑袋钻进一个疯狂消费的怪圈。

这一现象表明(  )

①营销手段能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②消费者需要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③消费者需要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④商品价格是影响消费的根本因素

A.①②B.①③

C.①④D.③④

11.2014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是“向污染宣战”,下列消费观念中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B.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C.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D.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12.根据世界奢侈品协会的《2013“黄金周”中国境外奢侈品消费统计报告》显示,国庆长假7天,中国内地消费者出境消费奢侈品累计约41亿欧元,比2012年国庆“黄金周”期间增长6.5%。

奢侈品消费的增加(  )

①表明中国居民收入水平提高 ②违背了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原则 ③属于发展资料消费 ④表明奢侈品具有保值增值功能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0—2013年中部某省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变化情况统计表

年份

城镇居民家庭

恩格尔系数

农村居民家庭

恩格尔系数

2000

39.2%

49.1%

2004

37.7%

47.2%

2008

36.3%

43.1%

2012

37.1%

40.8%

2013

35%

37.7%

注:

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在家庭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例。

一般来讲,恩格尔系数高于60%为绝对贫困,60%~50%为温饱型,50%~40%为小康型,40%~30%为富裕型。

材料二 2014年河南省某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和谐社会建设水平;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收入分配格局,使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贫困人口显著减少,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

(1)表格中的数据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试分析从2000年到2013年城乡居民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收入与消费的关系的知识,说明该市确立上述发展目标的重要意义。

 

14.安徽省某校高二(3)班学生对本市青年生活消费情况作了一次社会调查。

调查发现青年群体喜欢购买具有独特风格的商品,并且多倾向于追求流行和时髦,小部分青年群体过多地追求名牌消费。

但是伴随房价上涨、就业困难等社会压力的增加,也涌现出了“拼拼族”的消费群体。

“拼吃”(几个人合伙请一名钟点工,雇佣费和买菜钱大家平摊)、“拼网”(和几家邻居共享一条宽带,费用平摊)、“拼购”(针对商场的返券优惠政策,把几个人买的东西合起来买单,所获的优惠按比例分摊)现象日益增多。

(1)通过上述的调查,你发现在青年消费群体中存在哪些消费心理?

 

(2)结合材料,请你运用有关消费的知识,谈谈你对“拼拼族”的评价。

课时作业

(一)

1.D [解析]此题考查商品的概念。

材料中的“鱼”和“粮”都是用来买卖的,属于商品,故答案为D。

③④属于自然物品,故排除。

2.C [解析]此题考查货币的本质。

货币是金银,但是只有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金银才是货币,排除A。

商品产生比货币要早,排除B。

在货币产生以前,一般等价物都能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排除D。

C正确表述了货币的本质,故答案为C。

3.B [解析]此题考查货币的本质。

现实社会中纸币仍旧是商品交换的媒介,排除①。

当今社会的商品交换仍旧以货币为媒介,电子商务没有取代商品流通,排除②。

通过购物流程我们可知,要想使买卖顺利完成,卖家和买家必须都要注重诚信,故③正确。

网络购物通过第三方转账支付,故④正确。

4.A [解析]此题考查货币的职能。

门票的价格属于价值尺度职能,故①正确。

花了1.6万美元买门票,属于流通手段职能,故②正确。

③④材料无体现。

5.B [解析]本题考查货币发行量。

货币流通速度为原来的一半,现在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为2000亿元,即实际发行的1000亿元等于流通中需要的2000亿元,即1元相当于2元,可见物价降低,可能发生通货紧缩,故排除A、C、D,答案为B。

6.B [解析]此题考查纸币发行与经济形势。

保持的适度流动性,可以防止通货膨胀发生,但是不能避免,排除A。

保持适度流动性,是由纸币发行与经济形势的关系决定的,故B正确。

银行利润与利率有关,排除C。

保持适度流动性属于货币政策,排除D。

7.C [解析]此题考查对纸币与金属货币的理解。

纸币易于发行,所以贬值概率要大于金属货币,故①正确。

将手中的人民币换成黄金主要是因为黄金具有保值的功能,故③正确。

纸币本身没有价值,二者无法比较,排除②。

任何投资都有风险,排除④。

8.D [解析]此题考查银行信用卡的特点。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信用卡不是货币,排除①。

使用信用卡存在一定风险,排除③。

②④正确表述了信用卡的特点,故答案为D。

9.C [解析]本题考查对支票的理解。

收款人可以凭现金支票去银行或信用社提取现金而不能去对方公司、证券公司支取现金,也不能去交易市场转让获得所需现金。

10.A [解析]本题考查汇率变动的影响。

材料中人民币汇率的变化表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上升,美元对人民币汇率跌落,这将导致我国出口数量下降,而进口数量增加。

外币汇率与进口数量成反比,与材料中美元汇率跌落对我国的影响相同,A符合题意。

B只是图像的水平移动,不符合题意。

外币汇率与出口数量成正比,材料中美元汇率跌落导致出口数量减少,C、D不符合题意。

11.C [解析]此题考查汇率的计算。

美元相对于石油生产国货币持续贬值20%,要想保持原有价值不变,石油售价必须为100÷(1-20%)=125(美元),故排除A、B、D,答案为C。

12.B [解析]此题考查汇率变动的影响。

材料反映的这一变化是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这意味着中国居民在美国可以购买更多的商品和服务,但不利于中国商品的出口和吸引美商来我国投资,也会提高美国学生到中国留学的成本,故②③正确,①④与题意不符。

13.

(1)42万元执行了价值尺度职能;20万元执行了流通手段职能;22万元执行了支付手段职能。

(2)①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人民币的发行权属于国家,除国家授权外,任何单位、团体和个人都无权发行纸币。

②假币在市场流通,增加了流通中的货币量,会引发物价上涨。

③假币的存在严重损害人民币的权威和信誉,假币犯罪是严重破坏金融秩序、危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犯罪行为,必须依法予以严惩。

[解析]第

(1)问考查货币职能。

42万元是住房的价格,属于价值尺度职能。

20万元充当了商品交换的媒介,属于流通手段职能。

22万元需要延期支付,属于支付手段职能。

(2)问考查打击假币的原因。

解答此题应该立足纸币的概念、假币的危害来分析。

14.

(1)①有利于规避汇率变动风险,改善贸易条件,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

②有利于人民币的国际化,增强中国在全球经济活动中的影响力和发言权,为出口企业打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2)①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导致传统加工贸易企业出口商品按美元计算的价格上升,从而削弱其商品的出口竞争力,影响出口。

②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又可能会促使传统加工贸易企业在困境中寻找新的出路,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对外贸易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