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调度与抢险课程标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8723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防汛调度与抢险课程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防汛调度与抢险课程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防汛调度与抢险课程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防汛调度与抢险课程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防汛调度与抢险课程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防汛调度与抢险课程标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防汛调度与抢险课程标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防汛调度与抢险课程标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防汛调度与抢险课程标准.docx

《防汛调度与抢险课程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汛调度与抢险课程标准.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防汛调度与抢险课程标准.docx

防汛调度与抢险课程标准

025防汛调度与抢险课程标准

《防汛调度与抢险》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况

注:

课程类别填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岗位方向课。

二、专业对课程要求

《防汛调度与抢险》是水利工程专业的岗位方向课程之一。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合理调水用水,兴利除害,最大限度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通过检查了解建筑物的工作状态,及时发现隐患,并进行维护处理,确保工程的安全、完整,充分发挥工程的综合效益,逐步实现工程管理现代化。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从事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和管理奠定基础。

江河治理、防汛调度和防洪抢险是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保证,防洪是许多水利工程首要的任务。

防洪工作应当按照“全面规划、统筹兼顾、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的原则实施,防汛抗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赋予每个公民的义务。

作为将来的水利工作者了解泥沙运动、河道治理、防汛抢险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十分必要的。

治河防洪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重视实践技能的培养,尽量体现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规范在河道整治及防汛抢险中的应用,使学生对河道整治及防汛抢险有一个全面、基本的认识。

知识要点:

1、了解治河防洪工程的研究对象,掌握治河防洪工程的概念。

了解我国江河治理的必要性。

熟悉我国治河防洪事业的发展。

掌握治河防洪的新思路。

2、了解河势规划在防洪减灾工作体系中的作用,掌握河道整治规划设计标准。

3、掌握河工建筑材料和建筑物分类,了解各种不同类型护岸工程的适用场合和工作特点。

4、了解防洪减灾措施中的工程措施(拦、蓄、分、泄)与非工程措施。

掌握制定防洪减灾规划的基本原则,处理好人与洪水、一般与重点、防洪与生态环境及近期与远期四个关系。

5、掌握堤防工程的规划设计和堤防工程除险加固,了解堤防工程施工与管理。

6、了解水库调洪计算的原理和方法,掌握水库防洪调度的原则和方法及水库防洪管理。

7、了解险情类型及产生原因,掌握堤坝抢险治河工程及穿堤建筑物抢险的方法;堵口技术。

技能要点:

1、能正确的使用实验室常规的玻璃仪器及分析仪器或设备;

2、能运用水文观测设备,熟练的进行水位观测和计算;

3、能运用流量观测设备,熟练的进行流量测验和计算;

4、能运用泥沙观测设备,熟练的进行泥沙测验和计算;

5、能运用水位的变化特性和整编规范,进行水位资料整编;

6、能运用流量的变化特性和整编规范,进行流量资料整编;

7、能运用泥沙的变化特性和整编规范,进行泥沙资料整编;

8、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洪水调查。

三、课程培养目标

1、总体目标

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性教学环节相结合,强化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要求学生掌握水工建筑物抢险的基本方法;并对各种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合适的处理。

同时结合本课程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和创造能力。

2、知识目标

(1)了解水库的类型、作用即对环境的影响;掌握水库库区的防护措施、防淹没措施、防护区排洪措施、防浸没措施、库岸失稳的防治措施;

(2)了解水库泥沙淤积及其影响;掌握防治水库淤积的防治措施;

(3)了解水库防汛管理和兴利控制运用;了解用水管理基础知识;

(4)掌握水工建筑物的变形、渗流、应力、温度等的观测方法;

3、能力目标

(1)专业能力目标

1)能对水库常见的隐患现象分析其原因,并制定初步的防治处理措施;

2)能对土石坝、浆砌石坝、混凝土坝、水闸、溢洪道、隧洞、涵管及渠系建筑物进行变形、渗流、应力、温度等观测;

3)会对土石坝、浆砌石坝、混凝土坝、水闸、溢洪道、隧洞、涵管及渠系建筑物进行简单的维护、修理;

(2)方法能力目标

1)能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

2)能通过各种渠道查寻所需信息;

3)能独立制定工作计划并实施;

(3)社会能力目标

1)具有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

2)具有团队精神、协作精神及集体意识;

3)具有良好职业道德;

4)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4、素养目标

1)培养良好的劳动纪律观念和实事求是精神;

2)养成正确使用的仪器设备习惯;

3)培养认真做事,细心做事的态度;

4)培养团队协作和抗挫折意识;

5)培养表述、回答问题的语言表达能力。

6)通过本课程学习,经过科学、严谨、规范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学生具有不怕苦、不怕脏的工作精神,树立质量第一的工作意识,形成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具有团队协作能力,形成在完成任务中的自我学习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四、课程设计思路

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工作与学习内容。

参照建设工程试验检测员的资格标准,与企业合作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和评价方法。

以“工程材料”和工作情境为载体,由简单到复杂,依据工作过程组织教学,合理采用案例导入,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

按照完成该工程施工现场建筑材料与测试技术任务要求选择教学内容,根据施工过程中建筑材料与测试技术出现的顺序,兼顾材料构成的前后顺序,构建了6个学习情境。

每一个学习情境是针对某一种或某一类建筑材料与测试技术来设计的学习单元,同时也是一个融理论与实践教学为一体的学习单元。

我们对每一个学习情境进行分析和研究,按照由浅入深、由简到难的学习规律,在不同的学习情境中设计不同的任务。

每个任务都按照采取完成工作任务的六个步骤(又称“六步法”)来实施教学。

通过这6个学习情境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五、课程内容设计

1、课程整体设计

2、教学内容与作业设计

3、职业能力与实训项目

六、考核评价体系1、考核的方法

本课程采用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综合的方法评定学生的成绩,总成绩为100分。

期末理论考试卷面成绩为100分,安排在期末,占总分的60%。

平时成绩:

分三部分,平时

2、考试试题的基本类型

试卷均按教学大纲各章考核要求中所列的各知识点内容出题。

采用判断题、单项选择题、简单分析题、计算题、简答题等题型。

3、考试命题

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确定各部分教学内容的题量比例。

命题质量:

命题时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考试内容。

对本课程知识点的组合,应覆盖本课程要求重点掌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公式和基本方法,使试卷能真实地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命题难易程度:

考试试题的题型中,包括客观性题和非客观性题。

客观性题:

可以考察

出学生的记忆、理解、判断、推理、比较和分析鉴别的多种能力。

非客观性题:

可考察学生的综合、分析、计算能力,此类题有一部分要求有一定的深度,使试卷形成一定难易程度的梯度,以考出学生的差异水平。

4、知识点的测定

对本课程大纲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以三种形式测定。

一个知识点出一道试题;一道试题综合考核多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以不同题型考核。

七、教学方法与手段

每种教学方法其都有优越性和局限性。

课程在教学方法选择上根据教学任务,教材内容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演教学、辅助教学、综合练习、实验教学、观察教学,并根据不同的教学方法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

(1)每讲完一个学习单元,由学生针对性的进行课堂练习,并将课堂练习内容固化为课堂练习册,教师根据学生练习中的问题再讲解,其教学过程是讲、练结合,学做合一,使其初步具有单项教学内容的动手能力。

这样,有利于学生将本章节内容融会贯通,对所学内容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和掌握,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

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

(2)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为宗旨,设计具有职业情景的实践教学项目。

充分发挥实习、综合练习、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的基本技能和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

(3)紧扣培养目标,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将传统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方法改为项目启动、边讲边练、自主研究、座谈交流、等多样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

自主研究式教学方式,教师指定可选的专题分类,学生自主选题,然后组成研究学习小组,利用各种参考资料和网上资源对某个专题开展自主学习和研究,并撰写报告。

然后通过小组报告进行交流和讨论,最后进行全班报告和交流,由小组派代表进行报告。

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进行项目研究的初步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使他们对相关专题的研究前沿有所了解。

2、教学手段

(1)积极推广现代化教学技术

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信息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应尽量采用多媒体教学。

(2)校企结合

邀请有较高造诣和丰富实践经验的知名专家、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来校讲学和作学术报

告,传授本专业前沿性的知识和专业发展动态。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了解本课程学科领域发展动态,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另一方面聘请有工作经验的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讲授部分教学内容,将生产一线的新知识、新技术直接传授给学生,提高学生对实际工作的认识能力,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

拉近教学与生产之间的距离,为实现“零距离”接触奠定理论基础。

(3)网络教学

利用网络教学,把教学内容放在网上,学生可随时上网学习,师生可在网上互动,资源利用率高,效果好。

八、教学条件与资源

1、师资条件要求

【专任教师】

(1)具有高校教师资格本科及以上学历和较强的专业理论功底;熟悉建筑材料与测试技术理论与实际联系。

(2)具有较为丰富的施工设计经验、熟悉各种构件的受力分析。

(3)具备“双师素质”

(4)获得高级设计员职业资格证书或考评员资格。

【兼职教师】

(1)具有一线设计师或管理员资格,能够对学生操作进行指导和督促检查。

(2)对防洪调度及抢险有心得体会,能进行操作示范。

2、实践教学的设计思路与效果

(1)实验性教学:

分演示实验操作实验,其目的是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了解水库大坝的调度,增加感性认识。

操作实验让学生了大坝抢险的原理及操作方法,提高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微机综合练习:

为使学生能将本课程所学课程与工程实际结合,依据不同专业课程安排综合练习内容:

如水库运行调度计算以及运行情况,通过练习使学生对该课地位和作用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对所学知识进行一次全面复习,使之更加充分全面掌握。

(3)综合练习:

根据工程实例进行综合练习。

例如:

河道的抢险等。

实践教学效果可以实现以“教师为主”转为“学生为主”,是实现教育方法创新的核心内容。

学习效果不只由考试成绩测定,还要看其实际掌握的知识和方法及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验、微机综合练习和综合实训等诸多环节上加强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帮助学生消化吸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培养了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可有效地把知识转化为相应的工作能力和技能。

3、教材与教学资源开发

根据行业和企业岗位群工作任务、内容的调查,专业组选定了最新的高职高职国家规划建设类教材,并根据时间不断进行优化调整。

九、学生学习建议

学生学习时应熟悉专业核心课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多练习,勤思考,会将所学内容与实际相结合,在此方面学生应自我强化训练,充分运用社会生活的情境对自己模拟训练,通过大量对工程案例分析,使自己能够尽快的掌握基本原理,本课程不同于其它基础课程,有很强的工程背景,其工程应用性强,结合工程实例,激发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在工程案例的学习中,培养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工程意识。

让学生自己参与实验室承接的生产试验项目,进行生产实践,培养学生自己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

通过综合实训练习强化知识的工程应用,掌握对每一教学单元设置综合实训练习,使学生自己能够运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工程中技术问题,提高学生自己对基本方法的掌握、实验动手能力、综合应用三方面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