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学案高中语文必修5同步练习粤教版第四单元 第18课 郑伯克段于鄢.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8833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3.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版学案高中语文必修5同步练习粤教版第四单元 第18课 郑伯克段于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金版学案高中语文必修5同步练习粤教版第四单元 第18课 郑伯克段于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金版学案高中语文必修5同步练习粤教版第四单元 第18课 郑伯克段于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金版学案高中语文必修5同步练习粤教版第四单元 第18课 郑伯克段于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金版学案高中语文必修5同步练习粤教版第四单元 第18课 郑伯克段于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金版学案高中语文必修5同步练习粤教版第四单元 第18课 郑伯克段于鄢.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金版学案高中语文必修5同步练习粤教版第四单元 第18课 郑伯克段于鄢.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金版学案高中语文必修5同步练习粤教版第四单元 第18课 郑伯克段于鄢.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金版学案高中语文必修5同步练习粤教版第四单元 第18课 郑伯克段于鄢.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金版学案高中语文必修5同步练习粤教版第四单元 第18课 郑伯克段于鄢.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金版学案高中语文必修5同步练习粤教版第四单元 第18课 郑伯克段于鄢.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金版学案高中语文必修5同步练习粤教版第四单元 第18课 郑伯克段于鄢.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金版学案高中语文必修5同步练习粤教版第四单元 第18课 郑伯克段于鄢.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版学案高中语文必修5同步练习粤教版第四单元 第18课 郑伯克段于鄢.docx

《金版学案高中语文必修5同步练习粤教版第四单元 第18课 郑伯克段于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版学案高中语文必修5同步练习粤教版第四单元 第18课 郑伯克段于鄢.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金版学案高中语文必修5同步练习粤教版第四单元 第18课 郑伯克段于鄢.docx

金版学案高中语文必修5同步练习粤教版第四单元第18课郑伯克段于鄢

语文·必修5(粤教版)

第18课 郑伯克段于鄢

“左传癖”杜预的《左传》研究

在古代的将领中,许多人都可以“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或者吟诗赋词,弄曲作画,一些人有编著的文集,还有一些人能够著书立说。

其中,杜预属于佼佼者。

他智慧超群、学识卓越。

除了军事上的贡献以外,他还精心研究《左传》并有建树,而且惠及今日。

据《晋书·杜预传》所记载:

(杜预)既立功之后,从容无事,乃耽思经籍,为《春秋左氏经传集解》。

又参考众家谱第,谓之《释例》。

又作《盟会图》、《春秋长历》,备成一家之学,比老乃成。

又撰《女记赞》。

当时论者谓预文义质直,世人未之重,唯秘书监挚虞赏之,曰:

“左丘明本为《春秋》作传,而《左传》遂自孤行,《释例》本为《传》设,而所发明何但《左传》,故亦孤行。

当时,在朝廷中,“王济解相马,又甚爱之,而和峤颇聚敛,预常称‘济有马癖,峤有钱癖’。

武帝闻之,谓预曰:

‘卿有何癖?

’对曰:

‘臣有《左传》癖。

’”于是,杜预就有了“左传癖”的称号。

他精心研究《左传》,其学术成果之一,首先是《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春秋左传正义》等成书传世。

一、基础训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寤生(wù)     祭仲(zhài)

共叔段(ɡònɡ)缮甲兵(shàn)

B.廪延(lǐn)滋蔓(màn)

城颍(yǐnɡ)

我独无(yì)

C.百雉(zhì)自毙(bì)

泄泄(yì)不义不暱(nì)

D.亟请(jí)虢叔(ɡuó)

遂恶之(wù)具卒乘(shènɡ)

解析:

A项,“共”应读ɡōnɡ;B项,“繄”应读yī;D项,“亟”应读qì。

答案:

C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堪:

受得了

B.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缮:

修整

C.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施:

施行

D.夫人将启之启:

开(门)

解析:

C项,施:

推广,延及。

答案:

C

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姜氏欲之,焉辟害

B.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C.尔有母遗,

我独无

D.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

解析:

A项,“辟”通“避”;B项,“锡”通“赐”;D项,“阙”通“掘”。

答案:

C

4.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B.姜氏何厌之有

C.君何患焉D.乱天子边,欲谁归罪

解析:

A项为判断句,其余为宾语前置句。

答案:

A

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于:

遂寘姜氏于城颍   郑伯克段于鄢

B.及: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C.之:

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

D.以: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解析:

A项,均为介词,在;B项,介词,等到/动词,到达;C项,助词,宾词前置的标志/代词,他,代指共叔段;D项,介词,把/连词,表承接。

答案:

A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今京不度,非制也

B.段不弟,故不言弟

C.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

D.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解析:

C项为使动用法。

其余为名词活用作动词。

答案:

C

7.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

A.(武姜)请京,(庄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B.不如早为之所,无使(共叔段)滋蔓!

C.大叔又收贰以(之)为己邑,至于廪延。

D.公语之故,且告之(于)悔。

解析:

D项,公语之故,且告之(以)悔。

答案:

D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9题。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夫人将启之。

公闻其期,曰:

“可矣。

”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

公伐诸鄢。

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

“郑伯克段于鄢。

”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

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既而悔之。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

公赐之食,食舍肉。

公问之。

对曰:

“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公曰:

“尔有母遗,

我独无!

”颍考叔曰:

“敢问何谓也?

”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对曰:

“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公从之。

公入而赋:

“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姜出而赋:

“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

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

诗曰:

“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郑伯克段于鄢

克勤克俭

B.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C.尔有母遗,

我独无

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D.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解析:

A项,动词,战胜/动词,能、能够;B项,名词活用作动词,挖地道/名词,地道、隧道;C项,均为“送,赠与”;D项,副词,整治齐备/动词,保全、存在。

答案:

C

9.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大叔完聚,缮甲兵   聚:

聚集

B.段不弟,故不言弟弟:

弟弟

C.孝子不匮,永锡尔类类:

同类的人

D.其是之谓乎?

是:

表判断

解析:

D项,是:

指示代词,这。

答案:

D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邵雍字尧夫。

少时,自雄其才,慷慨欲树功名。

于书无所不读,始为学,即坚苦刻厉,寒不炉,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数年。

已而叹曰:

“昔人尚友于古,而吾独未及四方。

”于是逾河、汾,涉淮、汉,周流齐、鲁、宋、郑之墟,久之,幡然来归,曰:

“道在是矣。

”遂不复出。

北海李之才摄共城令,闻雍好学,尝造其庐,谓曰:

“子亦闻物理性命之学乎?

”雍对曰:

“幸受教。

”乃事之才,受《河图》、《洛书》、《宓义》八卦六十四卦图像。

初至洛,蓬荜环堵,不芘①风雨,躬樵爨以事父母,虽平居屡空,而怡然有所甚乐,人莫能窥也。

及执亲丧,哀毁尽礼。

富弼、司马光、吕公著诸贤退居洛中,雅敬雍,恒相从游,为市园宅。

雍岁时耕稼,仅给衣食。

名其居曰“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

旦则焚香燕坐,晡时酌酒三四瓯,微醺即止,常不及醉也,兴至辄哦诗自咏。

春秋时出游城中,风雨常不出,出则乘小车,一人挽之,惟意所适。

士大夫家识其车音,争相迎候,童孺厮隶皆欢相谓曰:

“吾家先生至也。

”不复称其姓字。

或留信宿②乃去。

好事者别作屋如雍所居,以候其至,名曰“行窝”。

司马光兄事雍,而二人纯德尤乡里所慕向,父子昆弟每相饬曰:

“毋为不善,恐司马端明、邵先生知。

”士之道洛者,有不之公府,必之雍。

雍德气粹然,望之知其贤,然不事表襮③,不设防畛④,群居燕笑终日,不为甚异。

与人言,乐道其善而隐其恶。

有就问学则答之,未尝强以语人。

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

熙宁行新法,吏牵迫不可为,或投劾⑤去。

雍门生故友居州县者,皆贻书访雍,雍曰:

“此贤者所当尽力之时,新法固严,能宽一分,则民受一分赐矣。

投劾何益耶?

嘉祐诏求遗逸,留守王拱辰以雍应诏,授将作监主簿,复举逸士,补颍州团练推官,皆固辞乃受命,竟称疾不之官。

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赠秘书省著作郎。

元祐中赐谥康节。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六·道学一》,有删节)

注:

①芘:

通“庇”,荫庇。

②信宿:

连宿两夜。

③表襮:

自我炫耀。

④防畛:

喻防人之心。

畛,界限。

⑤投劾:

递上引咎辞职的呈文,古代弃官的一种方式。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尝造其庐        造:

造访,拜访

B.雅敬雍,恒相从游  雅:

文雅,有礼仪

C.士之道洛者  道:

取道

D.父子昆弟每相饬曰 饬:

告诫

解析:

B项,雅:

非常

答案:

B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昔人尚友于古,而吾独未及四方

②虽平居屡空,而怡然有所甚乐

B.①乃事之才

②皆固辞乃受命

C.①躬樵爨以事父母

②留守王拱辰以雍应诏

D.①有不之公府,必之雍

②此贤者所当尽力之时

解析:

A项,皆为转折连词,但;B项,连词,于是,便/副词,才;C项,连词,表目的,用来/介词,用,拿;D项,动词,到/助词,的。

答案:

A

12.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

B.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

C.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

D.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

解析:

注意古文表达的习惯,通过寻找对应词语等技巧来断句。

答案:

B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邵雍少时志向远大,广泛阅读,刻苦磨砺,周游四方。

后来拜北海的李之才为师,学习《河图》、《洛书》、《宓义》八卦六十四卦图像。

B.邵雍安贫乐道,司马光像对待兄长一样侍奉他。

邵雍常到田间耕作,把自己的居所命名为“安乐窝”,自号安乐先生。

C.门生故友因新法过于苛严准备弃官,征询邵雍意见,邵雍认为新法固然苛严,但能够尽己之力宽厚一分,老百姓就会受一分恩赐。

弃官没有什么好处。

D.邵雍不求仕达,先后两次被举荐为官,都是在坚决推辞之后接受任命的,但最后还是称病不赴任。

去世时,追赠秘书省著作郎同时赐谥号康节。

解析:

D项,“同时赐谥号康节”错误。

答案:

D

14.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旦则焚香燕坐,晡时酌酒三四瓯,微醺即止,常不及醉也,兴至辄哦诗自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邵雍时常早上就焚香安适地坐着(思考问题),到吃晚饭时总要喝三四瓯酒,微醉就不再喝了,常常不至于大醉,兴起的时候就自己吟咏作诗。

(注意“燕”“晡时”“辄”的翻译)

②与人言,乐道其善而隐其恶。

有就问学则答之,未尝强以语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②邵雍与人交谈,乐意说人家的长处而隐讳人家的缺陷。

有来向他请教问学的,他总尽力地解答,从不以强势的态度来告诉别人。

(注意“言”“就”“强”的翻译)

(2)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邵雍“道德贤良”的两个事例。

(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①“躬樵爨以事父母”、“及执亲表,哀毁尽礼”。

②“司马光兄事雍,而二人纯德尤乡里所慕向,父子昆弟每相饰曰:

‘毋为不善,恐司马端明、邵先生知’”。

(只要符合题意要求,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参考译文】

邵雍,字尧夫。

邵雍年少的时期,认为自己的才志很雄大,慷慨激扬地想要求取功名。

凡是书籍没有他不读的。

开始为学时就艰苦勤奋。

冬天不生炉子,夏天不打扇子,夜里不睡觉地刻苦学习了好几年。

在苦读中他叹息道:

“过去的人们,为求学尚好访友拜师的,唯有我自己没有去各地走走。

”在这种情况之下,他就越过了黄河、汾河,走过江淮、江汉平原。

四处去考察(西周的那些分封国的)齐、鲁、宋、郑的遗址,游历了很长时间,然后迅速地回到他的家乡,说道:

“道就在这里啊!

”于是不再出游。

当时北海李之才担任共城县令,听说邵雍好学,曾经造访邵雍,问他说:

“你知道万物的道理和性灵的命理的学说吗?

”邵雍回答道:

“如果我有那个幸运的话,愿意接受先生的传授教育。

”于是侍奉于李之才左右,系统地学习了《河图》、《洛书》、《宓义》伏羲氏八卦六十四图像。

邵雍初到洛阳的时候,所居住的房屋四面是用蓬草做成的,不能挡风避雨。

邵雍亲自打柴、烧火做饭来侍奉自己的父母。

虽然总是很穷苦,什么也没有,但他还是自得其乐的样子,周围的人不能理解。

到了他母亲去世的时候,他非常哀痛,全部按照礼节去做。

富弼(前宰相)、司马光(高官)、吕公著(学问家)等从朝廷退下来住在洛阳,非常敬重邵雍,经常一起交结往来,为邵雍置办了接近都市的宅院。

从此,邵雍依据时节耕种收获,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他为自己的宅院起名叫“安乐窝”,于是自己起个“安乐先生”的字号。

邵雍时常早上就焚香安适地坐着(思考问题),到吃晚饭时总要喝三四瓯酒,微醉就不再喝了,常常不至于大醉,兴起的时候就自己吟咏作诗。

春秋农闲时节,常出入城乡游历、风雨天常不出门,出门就乘坐小车,一个人推着,随意所行。

当官的人家听到他车子那独特熟悉的声音,争相迎接等候(他),小孩子和老夫人和那些仆人、衙役们都会欢愉地相互说:

“我家先生来到了。

”不再直呼他姓名的。

有时候留下连宿两夜才离开。

有好事者另外建有别致的如同邵雍的居所小屋,以等候他的到来,并取名为“行窝”。

司马光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邵雍。

他们二人的纯正品行成为四周乡里所仰慕学习的楷模。

父亲训斥儿子,哥哥教育弟弟都会说:

“不要做不好的事,恐怕司马端明先生、邵先生知道。

”有读书的士子经过洛阳,有不去官府,但必到邵雍处拜访的。

邵雍德行气质纯粹,看上去就知道他的贤良,但邵雍自己从来不炫耀自己,不设防人之心,和大家在一起谈笑风生的,没有什么区别于他人的。

与人交谈,乐意说人家的长处而隐讳人家的缺陷。

有来向他请教问学的,他总尽力地解答,从不以强势的态度来告诉别人。

待人不分贵贱,不论年纪大小,一样诚恳地接待。

所以,贤良的人喜欢他的德行,不贤良的人也佩服他的感化力。

一时间洛阳人才鼎盛,忠厚之风传遍天下。

熙宁时颁行新法,官吏受胁迫难以推行,有的就递上引咎辞职的呈文后离开了。

邵雍居住在州县的门生旧友都给邵雍来信,邵雍说:

“这是有才德的人应当尽力的时候,新法固然严厉,能尽己之力宽厚一分,老百姓就会受一分恩赐。

弃官有什么用呢?

嘉祐时,皇帝下诏求散失的贤才,留守王拱辰推荐邵雍应诏,皇帝任命他为将作监主簿,下诏再推举有杰出才能的人,命邵雍补任颍州团练推官,邵雍都坚决推辞之后才接受任命,最后还是称病不赴任。

熙宁十年,去世,终年六十七岁,追赠他为秘书省著作郎。

元祐时又赐予他谥号“康节”。

四、语言运用

15.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教练在赛后分析会上对我在比赛中的表现进行的深入剖析,使我对自己在这次比赛中由于骄傲自大、轻视对手导致的严重失误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并作出了坚决改正错误,争取在下一次比赛中取得好成绩的保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我在这次比赛中出现了严重失误,赛后分析会上,教练对我比赛中的表现进行了深入剖析,我进一步认识到失误的原因在于骄傲自大、轻视对手,并保证坚决改正错误,争取在下一次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16.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材料1:

校门建筑是校园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功能是交通和安保。

它与校园内的教学楼、实验楼等一样,重要的是实用价值。

因此,校门建筑首先应当注重实用。

材料2:

校门建筑是一所学校的“门面”,是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

它应当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并努力体现该校的办学理念。

因此,校门建筑首先应当彰显校园文化。

你对校门建筑有何看法?

请简要阐述(要求:

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校门建筑的设计应秉持实用、简约、大方的原则。

校门建筑是校园交通的门户,是校园安全的锁钥,实现这两大功能是校门建筑的基本要求。

在此前提下,再讲求造型美观。

因此,校门建筑要实用、简约、大方,而不应盲目攀比。

那种一味追求高大、奢华,耗巨资建造校门的做法,不仅造成很大的浪费,还会给学生带来不良影响。

(示例二)校门在建筑造型和风格上应该具有鲜明的特点,它不仅要实用美观,还应该与学校的办学理念相吻合。

校门建筑是学校文化内涵的体现,是对该校历史文化积淀和办学特色的诠释。

因此,它应该是校园建筑的点睛之作,和学校的其他建筑相协调。

这就要求我们在校门设计上要讲究个性,不能千篇一律,应注重体现它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牵 牛 花

叶圣陶

手种牵牛花,接连有三四年了。

水门汀地没法下种,种在十来个瓦盆里。

泥是今年又明年反复用着的,无从取得新的来加入。

曾与铁路轨道旁边种地的那个北方人商量,愿出钱向他买一点,他不肯。

从城隍庙的花店里买了一包过磷酸骨粉,掺和在每一盆泥里,这算代替了新泥。

瓦盆排列在墙脚,从墙头垂下十条麻线,每两条距离七八寸,让牵牛花的藤蔓缠绕上去。

这是今年的新计划,往年是把瓦盆摆在三尺光景高的木架子上的。

这样,藤蔓很容易爬到了墙头,随后长出来的互相纠缠着,因自身的重量倒垂下来,但末梢的嫩条便又蛇头一般仰起,向上伸,与别组的嫩条纠缠,待不胜重量时重演那老把戏。

因此,墙头往往堆积着繁密的叶和花,与墙腰的部分不相称。

今年从墙脚爬起,沿墙多了三尺光景的路程,或者会好一点。

而且,这就将有一垛完全是叶和花的墙。

藤蔓从两瓣叶子中间引申出来以后,不到一个月工夫,爬得最快的几株将要齐墙头了,每一个叶柄处生一个花苞,像谷粒那样大,便转黄萎去。

据几年来的经验,知道起头的一批花蕾是开不出来的。

到后来发育更见旺盛,新的叶蔓比近根部的肥大,那时的花蕾才开得成。

今年的叶格外绿,绿得鲜明,又格外厚,仿佛丝绒剪成的。

这自然是过磷酸骨粉的功效。

他日花开,可以推知将比往年的盛大。

但兴趣并不专在看花,种了这小东西,庭中就成为系人心情的所在,早上才起,工毕回来,不觉总要在那里小立一会儿。

那藤蔓缠着麻线卷上去,嫩绿的头看似静止的,并不动弹,实际却无时不回旋向上,在先朝这边,停一歇再看,它便朝那边了。

前一晚只是绿豆般大一粒嫩头,早起看时,便已透出二三寸长的新条,缀着一两张满披细白绒毛的小叶子,叶柄处是仅能辨认形状的花苞,而末梢又有了绿豆般大一粒嫩头。

有时认着墙上斑驳痕想,明天未必便爬到那里吧?

但出乎意外,明晨已爬到了斑驳痕之上——好努力的一夜工夫!

“生之力”不可得见,在这样小立静观的当儿,却默契了“生之力”了。

渐渐地,浑忘意想,复何言说,只呆对着这一墙绿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