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水一中级高二学测历史问题集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955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56 大小:179.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涟水一中级高二学测历史问题集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6页
涟水一中级高二学测历史问题集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6页
涟水一中级高二学测历史问题集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6页
涟水一中级高二学测历史问题集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6页
涟水一中级高二学测历史问题集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6页
涟水一中级高二学测历史问题集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6页
涟水一中级高二学测历史问题集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6页
涟水一中级高二学测历史问题集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6页
涟水一中级高二学测历史问题集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6页
涟水一中级高二学测历史问题集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6页
涟水一中级高二学测历史问题集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6页
涟水一中级高二学测历史问题集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6页
涟水一中级高二学测历史问题集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6页
涟水一中级高二学测历史问题集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6页
涟水一中级高二学测历史问题集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6页
涟水一中级高二学测历史问题集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56页
涟水一中级高二学测历史问题集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56页
涟水一中级高二学测历史问题集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56页
涟水一中级高二学测历史问题集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56页
涟水一中级高二学测历史问题集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56页
亲,该文档总共15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涟水一中级高二学测历史问题集锦.docx

《涟水一中级高二学测历史问题集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涟水一中级高二学测历史问题集锦.docx(15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涟水一中级高二学测历史问题集锦.docx

涟水一中级高二学测历史问题集锦

第二周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A、目的:

B、分封的对象:

C、诸侯的权利和义务:

D、作用(影响):

2.西周的宗法制

A、目的:

B、内容:

C、与分封制关系D、影响:

3.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①形成完备的分封制、宗法制,互为表里维护统治②神权与王权结合③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④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秦朝的统一2.皇帝制度内涵(特点):

皇位世袭、皇帝独尊、皇权至上

3.秦朝的中央官僚机构①官职设置:

②特点:

以皇权为中心③作用:

4.郡县制①实行原因:

巩固大一统②内容:

地方行政机构分郡、县两级。

郡是中央政府以下最高的一级地方行政机构。

郡设郡守,上承中央命令,下督所属各县。

县是郡的下级地方行政机构,县设县令或县长。

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

③与分封制区别:

郡县长官一概由朝廷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④作用:

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三、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汉初郡国并行制导致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2.三省六部制①形成完善时期②三省职能③作用

3.行省制度内容:

意义:

4.列举从汉到元的选官制度和主要选拔标准

5、科举制度发展完善过程及其影响

四、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

1.明朝君权加强的措施①废丞相:

A、措施:

废丞相,权归六部(明太祖时期)B、影响:

②设内阁:

A、形成完善过程中的几个皇帝:

B、评价:

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备皇帝顾问的内侍机构。

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对皇帝起到制约作用。

2.清朝军机处的设置

(1)清初承袭明制,设内阁管理日常事务,军国大事由满洲议政王大臣会议来处理。

(2)清朝设军机处:

雍正帝设军机处。

为处理西北的紧急军务,由皇帝挑选亲信的满汉官员充任。

(3)权限:

上传下达(皇帝政令的传达部门,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中枢机构)。

(4)积极作用:

简化处理政务手续,行事快捷,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5)结果:

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6)影响:

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3.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导致地方的政治自主性和能动性越来越受到压抑。

绝对的君主专制,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难免出现失误。

绝对的君主专制,又使大小官吏只能唯上是从,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

同时,它又必然造成官僚机构的膨胀,从而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

这一切,都极大地妨碍了社会的进步。

五、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

(1)夏商周时期,宗法制和分封制相结合

(2)秦统一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发展:

秦朝建立,汉巩固,隋唐完善,北宋加强,元朝新发展,明前空前强化

2.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1)以皇权至高无上为核心,权力高度集中,人治大于法治

(2)中央和地方官吏由皇帝直接任免,官僚政治。

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中央不断加强对地方控制

(3)借助神权和思想文化专制来巩固统治

 

第三、四周

(一)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古希腊文明的兴盛以什么为依托?

2、古希腊城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3、梭伦、克里斯提尼、伯利克里分别采取了何种措施来推进古希腊民主政治改革?

分别达到何种效果?

4、雅典民主对后世产生哪些深远影响?

5、雅典民主局限性、实质分别是什么?

6、希腊城邦民主制度归宿为何?

为啥?

7、古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是神马?

有何积极意义和何种局限?

8、罗马公民法和万民法的适用范围有何不同?

9、罗马法体系形成标志、核心内容是什么?

10、罗马法的作用、影响、弊端分别有哪些?

(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1、光荣革命发生于何时?

参与的主角有哪些?

2、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法律文件是什么?

颁布于何时?

其核心内容有哪些?

对英国政治产生何种影响?

3、何谓代议制?

4、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对英国产生的历史影响有哪些?

5、英国近代内阁产生于何时?

其首脑是谁?

如何产生首脑?

首脑有何大权?

6、英国君主立宪制特点有哪些?

8、美国独立之初确立的政治体制是什么?

有何缺点?

后来作何重要调整?

9、确立当今美国政治制度基础的法律文件是什么?

颁布于何时?

它体现了什么原则?

请以具体史实说明。

该法律文件有何历史地位,有何不足?

10、美国国家元首、参议员、最高大法官如何产生?

11、法国共和政体确立的法律依据是哪一文件?

其主要内容有哪些?

12、德意志统一的时间、核心领袖、统一方式分别为谁?

13、德意志帝国建立于何时?

其法律基石是哪一部文件?

该文件主要内容为何?

14、19世纪后期德国迅速发展的内在政治因素有哪些?

 

(二)古代中国的经济

一、农业

1.原始农业采用的耕作方式、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铁农具的使用开始使用时间

④牛耕的发展:

春秋后期出现

2.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出现原因:

3.古代中国农业生产技术的主要成就

4.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含义、形成条件、特点、地位影响

5.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二、手工业

1.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形态、官营手工业的主要特点、民间手工业的分类与主要用途

元:

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⑥明中叶以后:

民营手工业在某些行业中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

出现专织精细的丝织品的花楼机。

2.纺织、冶金和制瓷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

3.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三、古代商业的发展

1.春秋战国以来的古代商业发发展历程

2.“市”变迁

(1)宋朝以前:

县治以上城市才有市”;设官员管理(市长或市令)进行严格管理;严格的时间限制:

按时开市闭市;严格的空间限制:

在特定的位置设市,与民居严格分开。

(2)宋朝:

空间限制被打破:

市与坊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城中,店铺随处可设。

草市更加普遍;形成四大商业名镇(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时间限制被打破:

早晚都可经营,出现早市、夜市;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3.城市的发展

(1)商业城市:

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

(2)南方长江流域扬州、益州(“扬一益二”);唐朝时广州是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

元朝时,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

四、中国主要经济政策

1.“重农抑商”

①首倡:

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政策

②“重农抑商”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

适应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需要

③目的:

A、直接目的:

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

B、根本目的:

巩固封建统治

⑤评价:

A、积极作用:

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封建社会初期巩固新兴地主政权

B、消极后果:

强化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海禁”与“闭关守国”

①明代“海禁”是防倭寇之患,但并未禁止官方对外贸易

②清代闭关锁国,主要是因为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两者都是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③影响:

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造成中国与世隔绝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考点3.百家争鸣及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

1.孔子与老子的思想

①孔子:

A、思想核心:

仁——“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礼,用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克己复礼”

C、政治思想:

“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包含了民本思想;

②老子:

A、哲学思想:

“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朴素的辩证法

B、政治思想:

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2.百家争鸣

(1)出现时间:

春秋战国时期。

含义:

“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争鸣”是指代表各阶层、各政治派别的学派互相辩驳,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2)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

①经济:

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②政治:

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

③阶级关系:

“士”阶层活跃,受诸侯国统治者重用;

④思想文化:

学术下移,“学在官府”发展到“学在民间”,私学的兴起。

(3)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与主张

①道家:

创始人是春秋晚期的老子,著有《老子》,又名《道德经》。

战国时期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庄子。

②儒家:

春秋晚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孟子和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

③墨家:

创始人是战国初期的墨子,他主张“兼爱”、“非攻”,提倡节俭,治国主张是“尚贤”。

墨家思想在当时主要代表了平民百姓的愿望。

④法家:

代表人物有商鞅、韩非子。

战国末期的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他主张以法治国,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主张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迎合了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需要。

(4)百家争鸣的意义:

①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②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④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3.儒家思想的形成

孔子

孟子

荀子

时代

春秋晚期

战国

战国

主要观点

思想核心是“仁”,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主张“克己复礼”,主张“有教无类”

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主张“性本善”

主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提出“君舟民水”的著名论断,主张“性恶论”

影响

创立了儒家学派;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二、汉代儒学

1.董仲舒的儒学主张:

董仲舒是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使儒家思想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关键人物。

他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著有《春秋繁露》一书。

主张:

(1)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适应加强君权的需要,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宣扬“君权神授”;

(3)适应维护统治秩序需要,提出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4)针对土地兼并现实,进一步发挥儒家仁政思想,提出相应措施

影响: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实质上是思想文化专制。

(2)宣扬“君权神授”、“天人感应”,为儒学批上了神学外衣。

(3)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儒学的生命力。

(4)新儒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专制皇权,因此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成为正统思想。

2.汉武帝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

(1)原因:

董仲舒的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2)汉武帝尊儒的措施:

①思想方面:

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接受并付诸实行。

②政治方面:

起用很多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

③教育方面:

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兴办太学,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3)影响:

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三、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

A、理学含义:

是儒、道、佛三家融合的产物,儒学从佛、道中汲取了有益的内容,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成为新兴的儒学

B、代表:

北宋的程颢、程颐,南宋的朱熹(集大成者)

C、主要观点:

“二程”:

①核心思想是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②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③认识论:

格物致知

朱熹:

理学集大成者,代表作《四书章句集注》是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主张:

①理之源在于天理,天理就是三纲五常;②强调“存天理,灭人欲”;③“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D、地位影响:

A、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B、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还远及日本、朝鲜以至欧洲

2.陆王心学

(1)南宋陆九渊创立心学:

①认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即“理”;②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③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反省内心就可得天理。

(2)王阳明进一步发展了心学:

①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等主观唯心论的宇宙观,认为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源;②认识论:

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认为良知是人所固有的善性。

王阳明的地位影响:

明朝中期儒学的代表人物,把理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号称"心学",更多的吸取了佛教禅宗的思想

3.宋明理学的影响:

(1)宋明理学成为官方正统儒学后,影响了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它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2)宋明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1.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主张

(1)明清时期儒学发展的社会原因:

①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②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

(2)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李贽(明朝后期,自称为“异端”),思想主张:

①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认为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②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的正当私欲。

评价:

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黄宗羲: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

他批判君主专制制度,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他的政治主张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顾炎武:

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

他提倡经世致用,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著有《天下郡国利病书》等,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王夫之:

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

继承发展了唯物思想,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其发展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认识论:

认为主观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3)明清时期儒学发展的主要特点:

反传统、反教条;反封建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2.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

明清时期儒学不完全拘泥于传统旧儒学的藩篱,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唯心体系的批判继承,促进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儒学的发展过程:

春秋末年,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战国时期,孟子、荀子继承发展了儒家思想,使之成为蔚然大宗;西汉时期,经过董仲舒的发展,儒学确立了正统思想的地位;宋明理学的出现使儒学发展到新阶段;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批判继承了传统儒学,抨击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等,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

考点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一、科技成就:

1.中国的四大发明

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是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成就。

四大发明彰显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力与实践精神,对世界文明的演进尤其是对人类社会由古代到近代社会转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是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

造纸术:

①产生:

西汉初,发明纸;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这种纸被称为“蔡侯纸”

②外传:

唐朝时传入阿拉伯,后传入欧洲

指南针:

①产生:

战国时期,称“司南”;北宋时期用于航海

②外传:

在12世纪末到13世纪初由海路传入阿拉伯,再传入欧洲

火药:

①产生:

东晋葛洪的书中已经提到“火药”。

唐末军事上开始使用火器

②外传:

14世纪初(元末),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印刷术:

①产生:

唐朝《金刚经》,是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品。

北宋平民毕升创造了活字印刷术

②外传:

元末,印刷术由波斯传到西方

2.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1)四大发明问世后,逐步走向世界,阿拉伯人为中国四大发明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2)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人类文化进程的伟大贡献。

四大发明传入欧洲以后,对欧洲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伟大贡献。

造纸术、印刷术,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思想的解放,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传播,推动了欧洲文化普及和推广;火药在欧洲的应用与发展,推动世界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对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到一定作用;指南针的使用,使西欧人开辟了地理发现的时代,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和实现环球航行,为资产阶级开拓世界市场、进行殖民扩张提供重要条件。

在古代中国“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

二、汉字和书画

1.汉字的起源和演变

①汉字起源:

起源于绘画,可追溯到六千多年前,称为“文字图画”

②汉字的演变:

甲骨文一金文一篆书一隶书—楷书

商代,文字已形成完整体系。

隶书和楷书是正式书体,行书和草书是辅助字体

③汉字的演变趋势:

由繁到简

2.书法艺术

(1)发展历程:

有了汉字,就有了书法。

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书法的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成为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2)三种书法字体及著名书法家

①楷书:

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代表人物有魏晋钟繇、王羲之,唐代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

②草书:

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代表人物有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唐朝的张旭、怀素等。

③行书:

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又具有实用价值。

代表人物有东晋的王羲之(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唐朝的颜真卿等。

3.中国画的起源及演变:

(1)新石器时代:

彩陶画《鹳鱼石斧图》;

(2)战国:

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御龙图》,这一时期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

(3)魏晋时期:

士大夫画家活跃,总结出很多精辟的绘画理论(“以形写神”)。

东晋顾恺之代表作《女使箴图》、《洛神赋图》

(4)隋唐时期:

继承魏晋传统基础上,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

展子虔《游春图》(中国现存最早的山水画)、初唐阎立本善画重大事件,代表作《步辇图》、盛唐吴道子善画道释宗教人物,代表作《送子天王图》;隋唐时期,敦煌莫高窟壁画盛极一时。

(5)两宋时期:

画院兴起,宫廷画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绘画成为商品,风俗画成为当时画坛最大的亮点,代表作有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6)元明清时期:

士大夫的文人画最突出,(特点:

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传情,追求神韵异趣)。

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代表作有元代王冕的《墨梅》、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图》、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

※ 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

汉字书法是线的艺术,它以自由多样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和表达出各种形体、感情和气势。

书法以点画和结构反映文字的形体美、动态美和意境美,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

中国画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表现,表现手法灵活、自由,在启迪民族的自信心、自尊心、独立自主、不畏强暴等方面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 中国画分类

1、以题材的不同,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画科

2、在表现技法上,有工笔与写意、勾勒与没骨、设色与墨笔等区别

3、在艺术风格上,可分为错彩镂金的工笔重彩画与讲究笔墨韵味、自然清新的水墨淡彩画两大类型

4、中国画,不强调自然界对于物体的光色变化,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

讲求“以形写神”,“形神兼备”,追求神韵意趣

 

三、文学成就

1.《诗经》——诗的经典(◆诗歌的产生:

语言──歌谣──诗歌)

①内容:

A、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

B、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②地位:

A、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

B、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奠定了基础,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

2.楚辞

①概念:

战国时期屈原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

②代表人物:

屈原,代表作《离骚》

3.汉赋

①产生:

赋是两汉时期盛行的一种文学体裁,是一种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

②西汉:

A、特色:

气势恢弘、辞藻华美为主要特征,反映了当时文人气度恢弘广大、时代精神的豪迈以及社会物质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

B、代表作:

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

③东汉:

A、特色:

短赋较多,意境更为清新活泼

B、代表作:

张衡《二京赋》

4.唐诗

①唐诗繁荣的原因:

A、政治:

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物质基础

B、文化政策:

开明、开放的文化政策

C、科举制度的实行,“以诗取仕”的推动

D、各民族之间,中外之间的文化交流

②主要代表人物及其风格、代表作

唐朝是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主要代表人物有初唐的王勃、陈子昂,盛唐的高适和岑参(边塞诗)、孟浩然和王维(山水诗)、李白(诗仙、浪漫)、杜甫(诗圣,现实),中唐的白居易。

代表人物

时代特点

作品风格

代表作

流派

李白(诗仙)

盛唐

豪迈奔放、想象丰富、手法夸张

《早发白帝城》《蜀道难》

浪漫主义

杜甫(诗圣)

唐由盛转衰

诗风浑厚深沉,忧国忧民,

语言凝重精练

“三吏”

“三别”

现实主义

白居易

晚唐

讽喻诗:

平实浅近、针砭时弊叙事诗:

韵味绵长

《秦中吟》等

《长恨歌》等

5.宋词

①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

A、婉约派:

风格委婉含蓄,细腻感人,内容以咏叹个人身世、写景抒情为主

北宋:

柳永《雨霖铃》;两宋之际:

李清照《声声慢》

B、豪放派:

风格豪放激愤,气势雄伟,内容以记事、说理为主,表达内心感慨

北宋:

苏轼(东坡)豪放派的开创者和主要代表《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南宋:

辛弃疾继承和发扬了苏轼的风格,作品以豪放为主,表现渴望收复中原的雄心和壮志未酬的悲愤。

代表作: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②宋词兴盛的原因

A、经济:

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为词曲的兴盛奠定了物质基础

B、阶级关系:

市民阶层扩大,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能够歌唱的词,更适应了市井生活的需要

C、政治:

宋朝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尤其是宋金对峙时期),词更能表达作家的思想情感

6.元曲

①元曲的含义

元曲包括元散曲和元杂剧。

散曲在宋代民间兴起,可雅可俗,抒情叙事兼长,更为生动活泼

②主要代表:

关汉卿——《窦娥冤》(杂剧)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散曲)

7.明清小说

①小说溯源:

A、兴起:

魏晋南北朝时期

B、唐代:

传奇

C、宋代:

话本,为后来小说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②明清小说繁荣的背景:

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兴起,市民文学蓬勃发展

③明清小说特点和成就

A、《三国演义》:

罗贯中,中国最早的-部长篇历史小说

B、《水浒传》:

施耐庵,中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C、《西游记》:

吴承恩,中国古代一部具有浓郁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

D、《聊斋志异》:

蒲松龄,中国古代一部优秀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E、《儒林外史》:

吴敬梓,中国古代一部优秀讽刺小说

F、《红楼梦》:

曹雪芹,中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在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