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地平线(教案).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31977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4.地平线(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4.地平线(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4.地平线(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4.地平线(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4.地平线(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4.地平线(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4.地平线(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4.地平线(教案).docx

《24.地平线(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4.地平线(教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4.地平线(教案).docx

24地平线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书写9个生字,正确认读“秦岭、无拘无束、飞驰、空旷、低矮、起伏、胸前、谜语”等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蕴含的哲理。

  

教学重点:

感悟并想象作者所描写有关地平线的的画面。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文章蕴含的哲理,初步感知“地平线”的内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见过“地平线”吗?

谈谈自己对地平线的了解。

 

2.出示课件(从各个场景拍摄的地平线图片)

教师解说:

清晨,一轮红日从地平线喷薄而出,傍晚,夕阳从地平线缓缓坠落,广阔的大漠,辽阔的草原,浩瀚的海洋……都能看到美丽的地平线,这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3.揭示课题。

这节课,让我们跟随作者走进关中大平原,去欣赏那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三年级学生对地平线的认知比较模糊,通过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地平线的放映,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平线,从而感受它的美。

】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读出的问题是什么、自己是如何理解的?

3.交流所得、所获。

三、熟读课文,识记字词,

1.课件出示词语,多形式认读。

秦岭无拘无束飞驰空旷低矮起伏胸前

谜语庄稼收割稀稀落落隐隐约约

2.结合语境理解词语:

无拘无束稀稀落落隐隐约约

四、巩固识记,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生字,自由练读。

2.生字组词,巩固识字。

3.指导书写““秦”、稼”、“稀”,提示禾字旁做部首最后一笔捺变为点。

4.提示“矮、伏、骗、折、胡”,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左窄右宽。

5.学生练写。

第二课时

一、初识“地平线”。

 1.朗读第1自然段。

出示自学提示:

读一读并画出描写地平线的语句,看一看课本上的彩图,伸出手指画一画地平线。

这道地平线在你脑海中留下是什么印象?

2.汇报交流,以读代讲,想象画面。

(1)出示句子。

天和地相接了,在相接处有一道很亮的灰白色的线,隐隐约约看见一些树丛在那里伏着。

(2)师生减字对比读。

师:

天和地相接了,在相接处有线,

生:

天和地相接了,在相接处有一道很亮的灰白色的线,

师:

看见树丛在那里伏着。

生:

隐隐约约看见一些树丛在那里伏着。

(3)通过对比读,你脑海中浮想出什么画面?

3.我们看不到这样的线,为什么作者能看到?

在书上找找答案。

(1)出示句子:

庄稼收割了,又没有多少行人,空旷的原野上低矮的树丛和房屋稀稀落落的。

(2)读句子,想象画面。

总结:

正因为空旷的原野,低矮的树丛,稀稀落落的房屋,童年的作者才视野开阔,一抬头看见远远的地方,天和地也不再平行,能清楚地看到那道很亮的灰白的线。

【设计意图:

让学生大象想象,语言文字似乎变成多彩的画面,变得趣味无穷。

二、感悟第一次追寻。

1.朗读第二自然段。

看到这道线,作者会想些什么?

会怎么做呢?

出示句子:

“啊,天到尽头了!

”我拼命向那树丛骑去。

2.总结:

是啊,作者该多么激动、兴奋呀!

指导朗读,体会心情。

3.出示自学提示:

带着对这道很亮的灰白色线的遐想,作者开始了第一次的追寻。

出作者第一次追寻地平线的经过和结果,并想象画面。

4.交流汇报。

读着作者追寻地平线的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三、感悟第二次追寻。

1.就在作者呆呆地望着远方那道很亮的灰白色的线时,一位老人走进了作者的视野中。

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思考:

从“我”与老人的对话中,你对地平线有了哪些了解?

2.全班交流。

(1)分角色朗读。

思考:

从作者与老人的对话中,想象他们各自的神态和动作。

(2)试着给对话填上表示心情的提示语。

出示句子:

“老爷子,你是从天边来的吗?

”我---------地问。

“天边?

”老人------地说。

“就是那道很亮的灰白色的地方。

去哪儿还远吗?

”我------问。

“孩子,那是永远走不到的地平线呢。

”老人------地说。

“地平线是什么?

”我---------地问。

“是个谜吧。

”老人------地说。

(3)分角色有感情朗读3-10自然段。

3.作者带着几分疑惑,开始了第二次追寻。

画出作者第二次追寻地平线的经过、结果。

四、想象地平线之谜。

1.自学提示:

两次追寻失败了,作者想这地平线,还真是个谜了。

它总是在前边吸引着你,永远去追寻,去解这个谜。

想象这个谜到底是什么?

2.交流之谜

3.总结:

追寻的过程是充满新鲜和乐趣的,即使是失败了,失败的也是这样有滋有味的。

对未知事物的一种执著的探索精神。

乐在其中,乐就乐在追寻这个谜一样的地平线的过程。

4.多形式朗读11自然段。

【设计意图:

课文的最后作者升华了“地平线”的内涵,赋予了它厚重的人生启示。

教学中以读代讲,想象之谜,模糊感悟会更适合三年级学生。

五、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第三题,想象画面并画下来。

板书设计:

24地平线

初识亮灰白色

追寻两次失败

谜启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