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课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803422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1.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4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4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4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4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4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24课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24课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24课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24课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24课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24课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24课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24课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24课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24课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24课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24课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4课教案.docx

《24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4课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4课教案.docx

24课教案

2.第一朵杏花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4.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落大意。

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准备:

挂图、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初读课文,读准本课的生字新词,帮助学生理清本文的脉络,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教学过程:

一、出示挂图,揭示课题

1.出示教学挂图

画上的三个人分别是谁?

他们在讨论什么问题?

2.读“竺、桢”2个字,能读准字音即可。

3.讨论第二题,相机板书课题:

第一朵杏花

4.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

(两次)分别是什么时间?

(一年前,一年后)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出示投影片上自读要求:

(1)轻声自读课文两遍。

(2)画出生字词,结合生字表读准字音。

(3)标出自然段序号,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词认读。

精确估计掌握程度绽开顷刻间仰起脸皱(纹)

一株杏树泛红

(2)指名朗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相机指导读长句子。

三、再读课文

1.反馈初读课文时提出的问题。

(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

(两次)分别是什么时间?

(一年前,一年后)  

2.讨论分段,说说段意。

四、指导书写生字。

1.注意点。

2.学生用钢笔描红。

五、布置作业。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2.组词。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抓住关键词语,深入体会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和敬业的精神。

2.运用各种形式训练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

[板书:

竺可桢]

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

(两次)

 分别是什么时间?

(一年前,一年后)

二、第一次(学习第1---5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讨论(学生可相互解答,教师只作点拨)。

3.指导朗读。

4.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

  出示句子

“是啊,杏花开了。

”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

“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弯下腰来:

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5.四人小组分角色练读。

6.指名练读。

三、第二次(学习第6---15自然段)

1.师述:

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

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2.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

3.齐读

4.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

(1)读第一遍:

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

帮它加个提示语。

讨论之后,出示卡片。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

“竺爷爷!

竺爷爷!

竺爷爷()地问:

“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地说:

“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地问:

“什么时候?

小孩子()地说:

“刚才。

竺爷爷()地问:

“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地说:

“是。

(2)读第二遍:

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

指名说说,归纳答案:

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读第三遍:

根据提示与读出语气,指导朗读。

(4)读第四遍:

指名生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

(7---14)

5.师述:

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

那老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

竺爷爷为什么高兴?

(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6.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

出示句子,朗读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

“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7.“郑重”什么意思?

你从“郑重地记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

(“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

从“郑重地记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板书:

一丝不苟]

师述:

是的,“一丝不苟”,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

四、学习第16自然段。

1.出示投影片:

“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

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2.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你怎样理解“精确”一词?

(非常准确)能不能结合前文来说说。

4.指导朗读。

5.竺爷爷作为一名气侯学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

五、通读全文,总结课文,指导应用。

1.自由朗读课文。

2.从竺可桢爷爷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今后在学习上、生活上准备怎样做?

学生讨论后回答。

   

3.小结:

 正如竺爷爷所说的,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

(板书:

精确观察)

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

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

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4.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

六、总结迁移。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总结:

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3.学了本文,你觉得应向竺爷爷学些什么?

七、作业

1.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

2.对话练习。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

“竺爷爷!

竺爷爷!

 竺爷爷(奇怪)地问:

“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高兴)地说:

“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激动)地问:

“什么时候?

 小孩子(自豪)地说:

“刚才。

 竺爷爷(半信半疑)地问:

“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肯定)地说:

“是。

板书设计:

2、第一朵杏花

竺可桢→精确观察→掌握气候变化规律

科学态度→严谨认真、一丝不苟

语文视野:

《竺可桢和自然日记》:

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

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3.燕子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

2.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色。

3.培养学生系统分析智力。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教师念儿歌《春天多美好》:

小燕子,真灵巧,拖着一把小剪刀。

剪彩云,彩云飞,剪柳条,柳条摇。

一幅图画剪好了,春天风光多美好。

2.同学们,寒冷的冬天过去了,美丽的春姑娘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活泼可爱的小燕子也从南方飞来了,喜欢燕子吗?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著名作家郑振铎写的《燕子》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

1.指名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2.出示生字词,指导字形。

聚:

上下结构,上面左右两部分要靠拢。

注意下部的写法。

翼:

上中下结构,注意不要拉得太长。

偶:

注意中间的竖和提不要连在一起。

3.描红。

三、图文结合,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燕子的特点。

1.看图,说说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小燕子。

2.自读,思考这句话写了燕子的哪些部分?

它们各部分有什么特点?

3.有感情朗读,读出燕子的活泼、机灵、可爱。

4.自由读。

四、图文对照,学习第二自然段,感受春天的气息。

1.观察图画,春天美吗?

美在哪儿?

2自读课文,思考作者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

用直线划出来。

想想这些景物美在哪儿?

3.交流。

(培养学生系统分析智力)

●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

美在哪儿?

(1)风:

轻轻地、柔柔地。

(2)雨:

细细地。

(3)柳条:

千万条、柔软、嫩叶。

(4)草:

青色、绿色的。

(5)花:

鲜艳的。

(6)小燕子:

可爱活泼。

●如果单有其中的某一种景物你觉得这是烂漫无比的春天吗?

这是具有许多生趣的春天吗?

3.燕子

教学目标:

1.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色,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5.培养学生系统分析智力。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段,体会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准确生动描写,抓住特点,有顺序地描写动物的外形,并进行迁移训练。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

2.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色。

3.培养学生系统分析智力。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教师念儿歌《春天多美好》:

小燕子,真灵巧,拖着一把小剪刀。

剪彩云,彩云飞,剪柳条,柳条摇。

一幅图画剪好了,春天风光多美好。

2.同学们,寒冷的冬天过去了,美丽的春姑娘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活泼可爱的小燕子也从南方飞来了,喜欢燕子吗?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著名作家郑振铎写的《燕子》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

1.指名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2.出示生字词,指导字形。

聚:

上下结构,上面左右两部分要靠拢。

注意下部的写法。

翼:

上中下结构,注意不要拉得太长。

偶:

注意中间的竖和提不要连在一起。

3.描红。

三、图文结合,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燕子的特点。

1.看图,说说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小燕子。

2.自读,思考这句话写了燕子的哪些部分?

它们各部分有什么特点?

3.有感情朗读,读出燕子的活泼、机灵、可爱。

4.自由读。

四、图文对照,学习第二自然段,感受春天的气息。

1.观察图画,春天美吗?

美在哪儿?

2.自读课文,思考作者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

用直线划出来。

想想这些景物美在哪儿?

3.交流。

(培养学生系统分析智力)

●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

美在哪儿?

(1)风:

轻轻地、柔柔地。

(2)雨:

细细地。

(3)柳条:

千万条、柔软、嫩叶。

(4)草:

青色、绿色的。

(5)花:

鲜艳的。

(6)小燕子:

可爱活泼。

●如果单有其中的某一种景物你觉得这是烂漫无比的春天吗?

这是具有许多生趣的春天吗?

●小结:

是呀,如果缺少了其中一种景物,我们眼里的春天就不会这么烂漫无比、就不会这么生机勃勃,因为各种事物之间表面上看是都是单独的个体的,事实上每一种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事物只有相互联系在一起看才会觉得是那么美,这就是一个系统。

我们刚才运用了系统分析的方法。

五、联系图画中飞行的燕子和落在电线上的燕子,理解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过度:

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哪些生趣呢?

1.听朗读,看图画,思考作者描写了哪两类燕子?

2.交流:

作者描写了飞行的燕子和休息的燕子。

3.仔细阅读这两个自然段,从字里行间你感受到了燕子的什么特点,从哪些字词体会到的?

4.交流(结合看图),指导感情朗读:

飞行的燕子:

动态美——轻巧、灵活、迅速。

(斜着身子、掠过、“唧”的一声、横掠、偶尔沾了一下水面)

休息的燕子:

静态美——安闲、美丽。

(这里的“五线谱”是什么?

“音符”是什么?

你觉得形象吗?

六、总结。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春天真的很美,你能用一些词来描绘描绘这美丽的春天吗?

七、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背诵关于春天的诗歌。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指导背诵课文。

2.明确写作方法,指导小练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听写词语:

嫩绿聚集偶尔圆晕痕迹掠过小心翼翼

二、明确写作方法。

1.这是一篇写物的文章,仔细阅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2.交流:

(1)按从近到远的顺序写。

(2)能抓住特点写。

填空。

P16页。

三、指导背诵。

1.寻求背诵的方法。

2.自己练习背诵。

3.指名背诵。

四、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3、燕子

燕子:

外形美动态美(飞行)静态美(休息)

春光:

烂漫无比(微风、细雨、柔柳、青草、绿芽、各色花、燕子)

语文视野:

关于春天的成语:

春暖花开、枯木逢春、百花竞放、杨柳吐绿、桃李争妍、繁华似锦、春花烂漫、大地回春

4.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背诵这两首诗。

2.说说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

3.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领会诗人在诗歌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横向分析智力。

教学重点:

说说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

领会诗人在诗歌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

教学准备:

录音挂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意思,领会诗人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横向分析智力。

教学过程:

一、背诵以前学过的诗歌(培养横向分析智力)

二、学习《江南春》

1.简介诗人杜牧。

2.介绍南朝:

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意图托庇神灵,江山永固。

3.释题:

江南春,顾名思义,描写江南的绮丽春色。

4.欣赏配乐朗诵

5.读通古诗

(1)自读,读准字音。

(2)指读,纠正字音。

6.第一句诗中描绘了江南春天的哪些美景呢?

(1)看着图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诗。

(2)学生说,教师补充。

千里江南,到处是绿叶红花,到处是水村山郭,到处是酒旗招风,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春色无边景无限的画面。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7.看到这样的美景,诗人又想到了什么呢?

(1)读一读第二句诗。

(2)学生说,教师补充。

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意图托庇神灵,江山永固,可是时移事易,当年的四百八十寺,还有多少佛台经院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中呢?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8.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在此诗中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慨叹南朝覆灭,流露兴亡之感。

三、背诵诗歌

四、作业

1.背诵诗歌

2.搜集有关描绘春天美丽景色的古诗并背诵。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意思,领会诗人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解题

(1)“春日”指什么?

(春天的某一天)

(2)“偶成”是什么意思?

(偶有所感,写成诗歌)

(3)“春日偶成”连起来怎样理解?

(春日郊游,偶有所感,意兴所至,写下一首即景抒情之作)

二、初读质疑

1.学生自读,读准音

2.师范读(配乐)

3.学生质疑

(1)“傍”、“随”、“过”、“川”怎么理解?

(傍,依傍、靠近;随,沿着;过,到;川,河流)

(2)“时人不识”怎样理解?

(“时人”指当时的人,与诗人处于同一时代的人;“不识”指不理解。

程颢是博学严肃的理学家,怎么也像少年一样贪玩偷闲?

(3)“偷闲”是什么意思?

(挤出空余时间,方言又谓偷懒)

三、再读解意

1.学生再读诗歌。

2.品读第一句。

(1)想想第一句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春景?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

淡云、轻风、红花、绿柳,加上近午的日光,长流的河水,多么自然有致的大好春景啊!

(2)面对如此美景,诗人怎样行动?

(披花拂柳,漫步徜徉,不知不觉到了河边,沉醉其中了)

(3)读读这一句想想作者此时什么心情?

(陶醉于眼前春色,十分快乐,几乎到了忘我程度。

3.品读第二句

(1)指读,齐读。

(2)“余心乐”

(“我”的内心充满了快乐)

“时人”为什么“不识”?

(诗人是理学家,也许以往无此等闲情逸致,所以人们难以理解)

诗人担心人们说闲话吗?

(不是。

诗人如同少年一样,面对美景流连忘返,有着难以言传的内心快乐,这才揣测人们要说闲话了,其实他们哪里知道“我”正在享受独有的快乐呢!

(3)诗人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景,又去漫步徜徉,他此时的心情你能感受到吗?

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

4.再读这首诗。

四、背诵古诗

五、作业

诵读《春日偶成》,细细体会诗人春游的快乐。

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板书设计:

4、古诗两首

江南春春日偶成

 描写美景绚丽春光

慨叹兴亡愉快心情

语文视野:

 《江南春》的一个重要背景是唐代贵族统治者大兴建寺之风,妄想借神佛保佑,长治久安,这使诗人想到了南朝统治者的覆灭,所以诗人在诗中借古讽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