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学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32596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政策学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公共政策学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公共政策学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公共政策学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公共政策学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公共政策学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公共政策学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公共政策学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公共政策学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公共政策学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公共政策学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公共政策学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公共政策学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公共政策学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公共政策学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政策学资料.docx

《公共政策学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政策学资料.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公共政策学资料.docx

公共政策学资料

一.交通拥堵问题

原因:

1机动车辆增长速度过快,道路容量严重不足

2城市功能整体协调的失衡,加剧交通需求

高度聚集在有限的区域

3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滞后,服务水平差

4交通管理技术水平低,交通管理滞后

5市民的交通意识淡薄

对策:

1增加交通供给与引导交通需求

2在增加道路数量的同时注意改善现有路网的通行能力

改造现有的道路,优化现有路网,提高通行能力

3采用交通需求管理政策减少交通需求

减少公车出行各企业单位错开上下班时间

购车税附加税增值税··进城费燃油附加税

4应用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提高交通管理水平

5加强交通的法规教育

二.大学生就业问题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随着近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毕业生人数骤增,2002年毕业生人数为145万人,2003年为212万人,2004年的毕业生达到了大学生就业的历史高峰,人数达到了280万人,比2003年净增了68万,增幅为32%,预计到2005年毕业生将达到340万人。

据教育部公布的数字显示,2002年7月份,全国待就业毕业生为50万人,2003年7月份达到70万人。

从整个国家来看,正在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部分国有企业的大量职工下岗待就业,同时,农村富余劳动力正在向非农领域转移,向城市流动的规模不断扩大。

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资料显示,2003年我国共有2400万城镇劳动力需安置,其中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共600万人,登记失业人员近800万人。

这样一来,给大学生就业带来巨大的压力,形势越来越严峻。

(二)大学毕业生就业结构不合理

 毕业生在就业中出现了结构性矛盾,包括地区结构、专业结构等。

就业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经济相对较发达的地区,就业形势好,人才非常多,就业渠道也比较畅通,而西部欠发达地区,就业情况比较糟糕,缺乏人才,又流不住人才,造成人才流失,经济发展缓慢。

在专业结构上,存在学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

中国以前由于处于计划经济之下,在高校里面实行的是统包统分,毕业生不愁毕业后没工作,长期以来,高校不注意专业的设置与市场的结合。

当国家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后,实行市场经济,将过去那种统包统分”改变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问题马上暴露出来,寻求市场和信息观念不强,就业指导观念落后等,学校专业设置、教学方式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近年来,一种情况有的学校追求短时效应,不顾本校的实力,盲目开办一些热门专业,造成人才供求过剩;另一种情况是,有的高校市场灵敏性不够,对一些冷门专业,社会需求少的专业,不作及时调整,没有及时调整招生人数,改革课程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式,导致学生毕业未就业就先失业。

(三)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不完善

 随着国家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制度的改革,毕业生择业也由统包统分到“双向选择。

各个地方,各种形式的人才供需见面会也如雨后春笋般多了起来,但是市场机制仍不完善,一些体制性障碍仍存在。

目前我国的高校就业工作是由教育部门管理,户口是由公安部门管理,而人才市场的管理又是由人事及劳动部门管理。

而这些部门相互之间沟通不够,再加上一些地区还有地方保护主义,对生源是本地的毕业生大开绿灯,而对一些外地毕业生则加上各种条件加以限制。

一个真正公平、竞争、择优、有序的就业市场尚未建立,服务保障体系还未健全,体制性障碍还未真正消除。

(四)用人单位的盲目人才高消费

 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高消费,也是造成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原因。

一些用人单位不从实际出发,对本单位的用人标准盲目提高,追求人才高消费,追求高学历,本来专科生可以做的事一定要有本科生做,本科生做的事要硕士生做。

这种盲目提高用人标准,造成了人才的浪费,给毕业生就业带来难度。

一些用人单位缺乏人才培养机制,希望进一个人才,就马上发挥作用,创造价值,因此,非常看重工作经验,认为应届毕业生只是有书本上理论知识,动手能力差,不太愿意接受应届毕业生,不想把时间花在对毕业生的培训上。

(五)高校就业指导滞后

 高校缺乏有效的就业机制,就业指导体制不完善,许多高校的就业指导机构挂靠在学生管理部门,或者是刚从相关部门分离,其管理幅度相对较小,其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欠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质量不高,就业指导课形式单调,有的只是在学生大四阶段开设,没有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全过程。

(六)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问题

 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就业期望值较高,理想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

表现在毕业生对自己估计过高,眼高手低,这山望着那山高;对薪水、福利待遇要求过高,不顾自身的条件,导致用人单位不敢接收;片面追求大城市,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不愿去一些小城市发展;对单位选择过高;学而优则仕非要去当官,看重国家机关、大单位等,对一些小企业不感兴趣,致使高不成低不就。

(七)大学生本身的素质问题

 近年来的高校扩招,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学生的基础也有高有底,加上高校的软件和硬件设施都没有跟上,随之带来了学生质量的下降,有的学生成绩不错,但动手能力差,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强,适应能力也强,但是学习成绩差,未能通过英语国家四级和计算机国家二级,与用人单位交之失臂。

二、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非常复杂,而且还隐含着深层次的社会问题。

在当前新形势下,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也需要政府,学校及整个社会的努力,要解决这些问题也不能是一蹴而就,只能通过全社会的努力,创新观念,完善制度和改进工作方式,不断深化改革来完成。

(一)政府应不断深化改革,完善就业市场

要解决高校就业问题,政府要加强经济调控手段,对去西部地区和条件艰苦的一些重点单位和行业就业的大学生,在工资、待遇和生活条件上给予较大的优惠,采取措施鼓励大学生去那些地方就业。

在完善就业市场方面,政府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扫除体制性障碍。

通过深化改革,对于那些有障于学生就业的政策、制度等要逐步的取消;各级政府要开放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种种政策限制,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积极疏通就业渠道,不断完善就业市场。

政府还应加强对高校办学的指导,在宏观上加强人才预测和对专业设置的调整,以及对各类人才培养规模的调控,指导高校的改革,避免高校盲目的专业设置。

另外,政府还应发挥自制优势,主动为高校和学生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务和就业指导。

(二)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各个用人单位改变自己的人才观,不要盲目追求人才的高消费,让那些博士和硕士来装点门面,而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置换冗员。

用人单位要从长远考虑,建立人才储备机制。

毕业生从高校毕业,缺乏实际经验,而且他们要发挥出价值也需要一个过程,对其进行培训,形成梯队。

总之,用人单位改变自己的人才观念,要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三)高校要强化内部改革

 大学毕业生是高校产出的最终产品,其就业率与就业层次的高低,是一所高校办学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关系到学校的社会声誉和生源,也影响着在校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学习情绪,因此学校要深化自己内部改革。

高校要主动适应市场,适时地调整专业结构,加强基础学科、应用学科的建设,不断更新教学内容,重视教学方式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高素质的毕业生;同时还要根据市场需求,开设新专业,灵活地调整专业设置。

高校要建立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有效机制。

理顺就业指导工作的体制,建立相对独立的就业指导机构,并充实人员与配备,充分拓展机构职能。

不仅要管理就业工作,还应加强市场调研和就业工作的研究,掌握该工作的特点、规律及发展趋势,制订和实施就业指导工作方案。

就业指导机构还应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在涉及到学校调整专业结构工作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最终促使学校培养的人才能充分就业。

(四)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就业指导工作的目的就是促进毕业生充分合理地就业。

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全过程,根据学生成长和发展规律,将大学教育过程分为几个阶段,分别确定工作重点,合理安排不同阶段就业工作的内容。

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让他们知道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要做好哪些准备。

将就业指导渗透到教学中去,强化学生自学成才的意识,也让学生了解所学领域的发展前景,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在教材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到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形式上,要引入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

同时不要把就业指导课拘泥于课堂,要采用多种形式,如请一些优秀企事业人士做报告,开设模拟招聘活动,还应注意网络资源的利用,组建网上论坛,让师生可以在网上进行探讨。

(五)大学生应提高自身素质,更新就业观念 目前就业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实际上是能力与素质的竞争,大学生要把就业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上。

在大学生涯中,要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要充分利用高校这一平台,不断地塑造自己,完善自己,在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


  随着就业形势的变化,大学生们应更新自己的就业观念,革除那些陈旧的观念,使自己从那些条条框框中解脱出来,把目光由原来的国家机关、重点单位转向那些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就业地区由那些经济发展地区转向西部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那些地方更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另外,大学生们要认清就业形势,主动学习和掌握就业技巧,提高择业能力,对自己要有正确的认识,合理地确定就业期望值。

只有这样,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

 总之,能否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到一所高校的生死存亡,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解决此问题,要在政府的指导下,积极应对市场,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拓宽就业渠道,更新就业观念。

 

三.高中复读生问题

复读生浪费占用教育资源利用国家资源收费,不利于教育公平

滋生腐败学校以各种理由扩招复读生收取高额的费用

招生不规范

公办高中举办复读班,挤占了普通高中的资源,使部分初中生丧失了高中入学机会,造成新的教育不公平,影响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健康发展,形成恶性循环。

为规范公办学校办学行为,必须严禁复读班。

要复读可以选择民办学校。

对策:

出台科学合理的高考制度改革,推行多元评价和综合评价,“淡化分数崇拜”,强化能力发展,换言之,考试制度要将那些“书呆子”淘汰掉,就是复读了也不一定适应灵活多变的高考考核,考试成本和风险增加很多,复读现象就会大大降低。

大力规范,既然原来的“禁令举措”有决策不够严谨、实践性不够强的嫌疑,教育部就应该收回这些改革措施,对高考复读班出台及时有效的限价和整顿措施,比如复读收费应该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密切挂钩,应该向社会进行公示,进行社会听证,让群众声音也成为复读费收取的重要决策依据。

避免了“复读费害人”的不良现象,又能让群众得到复读机会,比单纯的“封杀”更得民心,具有可操作性。

政府扶持民办复读学校,增强其师资力量,政策上更优惠,社会各方的支持力度更大些

试述公共政策的边界:

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XX百科)

公共政策是拥有公共权力的主体为达成特定目标而制定的行为准则活行动方案。

(ppt)

公共政策涉及公共空间、公共物品、公共职能、公共问题、公共利益、公共权力和公共秩序等领域。

公共空间是指一般社会成员均可自由进入并不受约束地进行正常活动的地方场所。

公共政策应该使在公共空间内的大众的权利不受侵犯的同时,保障私人空间的权利。

而公共政策是在公共空间里发挥作用。

政府应该把公共政策作为一种手段,行使好公共权力,提供公共物品,行使公共职能,解决公共问题,保护大多数人的公共利益,维护社会的公共秩序。

再对公共权力、公共物品等名词加以解释。

民营化指政府将持有权益转让给私人企业。

是日本政府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中提出的一个基本概念。

日本的国有企业民营化是指变国有为国私混合所有,其组织形式为股份公司。

原因:

融资

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率

收回国有资金

政治原因(增加财政收入,减少对亏损的补贴)

解决方法:

增加民间资本

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

合理配置资源,及时一股权转让的方式收回部分国有资金

增加财务的管理和监测。

问题建构---政策议程---方案制定---政策执行

政策工具

政府的行为方式,以及通过某种途径用以调节政府行为的机制。

政府将其实质目标转化为具体行动的路径和机制。

基本政工具:

市场化:

民营化管制与放松管制合同外包内部交易内部市场

工商管理技术:

把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方式借鉴到公共部门中

战略管理技术绩效管理技术顾客导向技术目标管理技术

目标管理技术

社会化手段:

更多地利用社会资源,在一种互动的基础上协调目标商来实现政策目标

公共政策学

案例分析

1.A市著名的风景区燕湖原本风景秀美,近年来由于游客太多,管理混乱,湖水已严重污染,加之附近有一棉纺厂,该棉纺厂没有污水排放管道,途经燕湖向远郊的河里排放污水,经过燕湖的管道闸门因年久失修已有泄漏,造成了泄漏排放染色废水事故,使湖水污染更加严重,经市环保局现场勘察,采集有关水样检验、监测,证实燕湖的水质已远远低于国家规定标准,附近的居民和游客对此很有意见,纷纷呼吁政策机构着手治理燕湖。

你认为燕湖水质治理问题能否进入政策议程呢?

为什么?

答:

一项政策问题进入政策议程,应具备下列一些条件:

(1)事件或问题必须明朗而严重。

(2)要有政治权威领导人及专家学者的预测性发动。

(3)要有正常、民主和开放的察觉机制。

燕湖水质污染问题已经非常严重,甚至引起了居民和游客的强烈不满;市环保局也对此问题进行检测,证实水质确实不符合要求,该市政府应对此严重明朗化的问题有适当的反映,而且燕湖是风景区,保护区内的水污染问题更易引起政府的重视。

因此,我认为燕湖水质治理问题应该能进入政策议程。

2.A市是一个古老的工业城市,有化肥厂、选矿厂、棉纺厂、钢铁厂等许多家企业,这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大多没有采取防治水污染的措施,工业废水直接排入附近的清泉河,近年来,由于大部分企业扩大了生产能力,使工业废水的排放量与日俱增,清泉河水质严重污染,河中的部分鱼虾和植物已经死亡,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

由于问题的日益严重,2001年元月A市政府决策采取措施治理清泉河。

请你帮A市政府拟定清泉河污染治理的政策目标。

答:

政策目标就是有关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为了解决有关公共政策问题而采取的行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指标和效果。

根据本案的实际情况,清泉河污染治理目标可被具体界定为:

(1)到2002年底,确保清泉河流域各工业企业及沿河的宾馆、饭店等单位排放的废水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2)到2005年底,使清泉河的水质达到地面水三类水质标准,实现清泉河水体变清。

(3)到2010年基本解决清泉河富营养化问题,河区生态系统转向良性循环。

3.黑龙江某县土地肥沃,是全国有名的产粮县,由于农产品价格一直低迷不前,虽然粮食产量有所提高,但该县依旧摘不下“贫困县”的帽子,为了改变这种贫穷落后的状况,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目标,该县政府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形成了下列四种政策方案。

(1)全县继续种植粮食作物,但可以通过科学种田来提高产量。

(2)全部种草代替种粮,全力发展黄牛、兔子等养殖业。

(3)全部土地用来种植蔬菜,尤其要重视大棚蔬菜种植。

(4)一部分土地种粮,一部分土地种草,另一部分土地种蔬菜。

你认为哪一个方案是最优方案,为什么?

答:

方案(4)是最优方案。

政策方案评估择优应遵循的基本标准有:

(1)有利于元政策的实现;

(2)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政策目标;(3)消耗的政策资源尽可能少;(4)实现政策目标的风险度尽可能小;(5)政策实施的副作尽可能小等。

根据以上标准,方案

(1)几乎不能实现政策目标,因为虽然粮食产品产量会有所增长,但涨幅毕竟有限,对农民脱贫没有实质性影响。

方案

(2)和方案(3)具有一定的片面性,而且风险程度和副作用都较大;消耗的政策资源也可能较多,相比较之下,方案(4)把地区优势与经济增长点结合起来,风险程度低,副作用小,有利于政策目标的实现。

因此是最佳选择。

4.某年7月29-31日,岭县连降大暴雨,山洪暴发,河水水位迅速上涨,3月22日岭县水库蓄水量已大大超过了设计能力,而且水位仍在上涨,县抗洪抢险指挥部马上召开紧急会议,经过讨论,大部分人认为:

炸坝泄洪是比较稳妥的办法。

当即电告在水库指挥抢险的冯兴同志,但冯兴同志表示:

炸坝将会造成巨大损失,并说自己在现场,对坝上的情况了解的最清楚,因而提出了不仅不要炸坝,而且还要增调民工坚持保坝,他的理由如下:

一是认为水库水坝的负荷虽已达到设计承受能力的极限。

而且天还要降雨,据预测,水位最大限度还要升高37厘米,但水库水坝的负荷能力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将大坝迅速加固,加高,大坝一定能够保住,现在也具备在大洪峰到来之前迅速加高大坝的条件:

充足的人力和抗洪材料,工程技术人员的现场指导和抢险人员的誓与大坝共存亡的精神。

二是权衡利弊,还是保坝比炸坝损失小,无论在哪个地段炸坝,都至少冲毁三个自然屯和3000亩庄稼,若保坝,可能会使上游淹没2000亩庄稼。

三是即使退一步说,大坝经过抢险没有保住,水库上游虽然会受到一定的危害,但可以延缓洪水冲击下游的时间,使下游的群众及其财产转到安全地带,减少人员伤亡。

冯兴同志没有完全执行县指挥部的命令,带领民工经过紧张的抢险,大坝保住了。

你认为冯兴同志在执行政策中的作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

这是政策执行的合理变通。

要确保政策的合理变通必须注意如下三点:

(1)把握政策的基本精神;

(2)摸清实际情况;(3)上情、下情有机结合。

冯兴同志的作法是与以上三点相一致的。

县委炸坝决定的精神实质是为了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少受损失,冯兴同志的保坝作法比炸坝更能实现这一点。

因为冯兴同志在抗洪现场对实际情况更了解,是根据当时情况做出的决定。

正是把政策的基本精神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冯兴同志才做了保坝的决定。

5.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把1978年统计:

政府定价的比重在商品零售总额中为97%,在农产品收购总额中为94.4%,在生产资料销售总额在为99.7%。

而由中央政府直接定价的比重在商品零售总额中就占70%。

摘自《当前几项重大经济体制改革电视系统讲座专辑》

材料2

目前生产资料价格80%以上,农产品90%左右,市场零售商品价格90%以上,都是在市场上形成的,由企业根据市场供求情况自主确定。

搞自《中国物价》1994年第6期

材料3

有的企业借税制、汇率和价格改革出台之机搭车涨价;有的地方、部门乱收费用;有的经营者不执行明码标价制度,漫天要价,垄断价格,欺行霸市,牟取暴利。

某地服装大厦,一件紫貂皮大皮在“让利销售”活动中,从原价46.8万元降至9.8万元,竟“让利”37万元;某地一家夜总会饮料标价:

一小杯“人头马”338元,一瓶矿泉水40元,一听青岛啤酒45元,一瓶“大享”果茶50元,一杯茶水35元。

据测算,1993年在社会零售物价上升13%的总幅度中,自发涨价部分为6.8个百分点,其中有相当部分是由于价格秩序混乱而引起。

摘自《新华月报》1994年第3期、《经济日报》1994年5月4日

材料4

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对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和服务价格监审的通知》。

监审是指:

通过调价备案制度,监测其价格走势,为宏观决策提供信息;必要时对其中的部分品种提价行为进行审核,并视情况进行管制干预。

监审价格的具体种类,包括面粉、粳米、食用植物油、猪肉或牛羊肉、鸡蛋、牛奶、食盐、民用煤、自来水、学杂费、医药费、市内公共交通费等20项。

国务院决定1994年继续开展全国物价大检查,制止价格违法行为,规范市场价格秩序,抑制物价总水平过度上涨。

国家计委发出《关于加强钢铁产品价格管理的通知》,1994年5月20日起执行,规定铁路专用钢材继续实行国家定价,对关系国计民生的少数重要的基建生产用钢材用及军用、农用钢材实行国家指导价,对重要的钢铁产品实行企业调价备案制度,其他钢铁产品,继续由企业根据市场供求自主定价。

摘自《新华月报》1994年第3期、《中国物价》1994年第6期。

请回答:

(1)在计划价格机制向市场价格机制转变中,材料3反映出了政策执行的什么现象,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现象?

(2)材料4属于公共政策执行中的什么情况,这样做有什么作用和意义。

答:

(1)材料3的一些情况说明出现了政策执行偏差。

产生这些执行偏差的主要原因有:

A、执行者的利益驱使;B、政策问题本身的复杂性(价格问题涉及的领域很多);C、缺乏健全的监督机制。

(2)材料4属于政策执行再决策。

其作用和意义有:

A、再决策有利于纠正公共政策执行的偏差;B、再决策有利于保证公共政策取得更好的效果。

使计划价格机制顺利向市场价格机制过渡;C、再决策有利于后续政策的科学制定。

6.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特别是建国以后人口增长尤为迅速,我国著名的人口学家马寅初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提出控制人口的问题,但该问题及其政策建议直到70年代末才得到应有的重视。

1978年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新宪法明确规定:

“国家提倡和推行计划生育”1981年3月6日设立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并提出“限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的素质”这是我们的一项基本国策,希望到2000年总人口能控制在12亿以内,这段时间,人口增长有所减缓,1981年为10亿,1988年达11亿,1995年突破12亿,虽然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目标,但若不实行计划生育,中国人口可能在1987年就达到12亿了。

现在党和政府对提出到21世纪中期要把总人口控制在16亿以内,因此现行计划生育政策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仍长期继续执行。

请回答:

(1)马寅初对人口问题的察觉及政策建议为什么没有被政府采纳?

(2)从78年至今甚至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计划生育政策为何能持续执行?

计划生育政策的持续执行有哪些积极效果?

答:

(1)仅有专家学者对问题的察觉是不易于建立政策议程的,必须同时也得到有关权威人物的认同和支持才能进入政策议程。

而马寅初的建议恰恰在当时是毛主席所反对的,所以不会被政府采纳。

(2)计划生育政策长期持续执行是因为这项政策所指向的问题——中国人口问题仍未解决。

计划生育政策的持续会带来很多积极的效果,主要表现在:

A、政策的持续有助于将决策者的思想贯彻到底,从而取得明显的成效;B、政策的持续有助于保持社会和政治的稳定;C、政策的持续可以有效降低政府的成本

7.据报载,人大代表,山东阿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雄介绍了本企业由于实行股份制改造,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所带来的巨大变化。

他介绍说,1993年企业搞了股份制改造,共募集定向股合4500万元。

以前习惯于对上级、政府负责,有事也是找主管领导。

1993年根据上年盈利650万元的情况,定下当年盈利850万元的目标。

可再一算细帐,4500万元的募集股,如无1000万元的利润,第二届股东大会根本没办法向股东们交待。

当时他们真是紧张,这时才真正理解股份制带来的不仅是资本金的扩大,更意味着责任。

企业也正时从这时开始大刀阔斧走向市场,先是从内部改革做起。

把企业的部门,由37个减少到只剩下12个。

各部门负责人任免要经历重新考核,普通电工也要竞争上岗。

1993直及1994年连续两年,企业纯利润以78%的速度递增,目前,企业正式职工虽只有900人,却与众多的超大型企业同列全国企业500强。

根据以上材料,说明变传统国有企业制度为股份制为代表的现代企业制度属于政策终结的哪种方式,结合题意说明这种终结方式有何作用?

答:

它属于政策替代。

变传统国有企业制度为现代企业制度是政策替代。

它可以促进政策优化。

主要表现在下列两个方面:

一是政策人员的优化。

由于政策替代意味着人员的裁减与更新,因此终结旧政策有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