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2测试题 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32722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98.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2测试题 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2测试题 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2测试题 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2测试题 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2测试题 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2测试题 新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2测试题 新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2测试题 新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2测试题 新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2测试题 新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2测试题 新人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2测试题 新人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2测试题 新人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2测试题 新人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2测试题 新人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2测试题 新人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2测试题 新人教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2测试题 新人教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2测试题 新人教版.docx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2测试题 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2测试题 新人教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2测试题 新人教版.docx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种群群落生态系统2测试题新人教版

2013届二轮复习测试题—种群、群落、生态系统2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在自然条件下,下列不符合生态系统正常发展方向的是(  )

A.物种组成多样     B.营养结构复杂

C.功能完善D.食物链缩短

答案 D

解析 在自然条件下,生态系统正常发展方向是向提高抵抗力稳定性方向发展;物种组成多样和营养结构复杂及功能完善都能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食物链缩短,说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减少,营养结构变得简单了,抵抗力稳定性会下降。

2.(2011·郑州质检)仿生学是目前飞速发展的一门科学,如全球卫星地面定位系统扫描等就借鉴了某些生物的回声定位系统的特点,这是利用了生物的(  )

A.直接价值B.间接价值

C.潜在价值D.生态功能

答案 A

解析 仿生学的飞速发展,主要利用了生物的直接价值中的科学研究价值。

3.(2012·浙江六校联考)下列表示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其能量流动的过程图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粪便量属于生产者经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

B.细胞呼吸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占同化量的比例较小

C.流入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约占摄入量的10%~20%

D.从图示可知,能量在营养级之间不具有单向流动的特点

答案 A

解析 在生态系统中,流入第二营养级的能量(即同化量)=摄入量-粪便中所含的能量;粪便量属于生产者经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生物同化量的能量中有60%的能量通过细胞呼吸以热能形式散失,少部分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能量在相邻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0%~20%,是流入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占同化量的比值;分解者不属于营养级范畴,能量在营养级之间仍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

4.(2012·湖南名校联考)下列对下图曲线a和b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a和b可分别代表萌发的植物种子在出土之前蛋白质种类和干重的变化

B.a和b可分别代表生态系统中种群数量和其环境阻力

C.a和b可分别代表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D.a和b可分别代表某种群的显性基因频率与隐性基因频率的动态变化

答案 B

解析 a若代表生态系统中种群数量,则b代表的环境阻力应该越来越大。

5.下图中的圆分别表示:

a—生产者、b—分解者、c—原核生物、d—蓝藻、e—腐生细菌。

能正确表示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是(  )

答案 A

解析 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生产者和分解者不可能是包容关系,两者是相互独立的;原核生物中,一部分属于生产者(如蓝藻等),它们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一部分属于分解者;腐生细菌属于分解者,而分解者有原核生物也有真核生物。

在题目给出的选项中,只有A选项符合要求。

6.(2012·陕西西安模拟)下图为某森林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共有3条食物链,狐狸同时占有两个营养级

B.松毛虫数量增加时,灰喜鹊的数量也会增多,从而使松毛虫种群的增长受到抑制

C.生物群落内部存在着负反馈调节的机制,使各种生物的数量维持相对稳定

D.调查灰喜鹊的种群密度时,最常用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

答案 A

解析 分析题图,可以发现该食物网中一共有3条食物链,其中狐狸在每条食物链上所占的营养级别都不同,故在这个食物网中狐狸同时占有三个营养级,A项错误;松毛虫和灰喜鹊是捕食关系,可通过负反馈调节的机制来维持各自种群数量的稳定,因此B、C两项正确;调查活动能力强、较大动物的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D项正确。

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是(  )

A.利用人工合成的化学信息素吸引昆虫为作物传粉

B.向田间喷洒杀虫剂杀灭害虫

C.延长光照时间来提高家禽的产蛋量

D.利用音响设备发出不同的声音信号来驱赶鸟类

答案 B

解析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指组成生态系统的各个成分之间以某种形式传递某些信号来维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过程。

B的说法不属于信息传递的范畴。

8.(2012·唐山模拟)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初级消费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有10%~20%流到次级消费者

B.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等于次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

C.初级消费者将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的一部分用于呼吸作用消耗

D.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是流经该营养级的总能量

答案 D

解析 A项中初级消费者同化量的10%~20%流到次级消费者;B项中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大于次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C项中同化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

9.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森林中,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也会增多,害虫种群的增长就受到抑制,这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

B.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C.自我调节能力强的生态系统,其稳定性也高

D.当外界干扰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将会丧失

答案 C

解析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两个方面;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强,而恢复力稳定性越差。

10.(2011·江西九江六校联考)央视《陕北启示录》第五集“保卫黄河”记录陕北米脂县高西沟村干部群众几十年因地制宜,坚持退耕还林还草的历史经验。

退耕后的耕地上发生的演替趋势是(  )

A.营养级的数量不断增加

B.生物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不断增加

C.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

D.生物数量增多,种类减少

答案 C

解析 生态系统食物链中营养级的数量一般不超过四、五级,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之间,不会不断增加;随着动植物种类和数量的增多,群落结构将越来越复杂。

11.某海洋生态系中的甲、乙、丙和丁四个物种,其种群大小与海水深度的关系如图。

根据图中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物种的种群大小与海水深度呈正相关,与丙物种的竞争最为激烈

B.乙物种从浅海到深海都有分布,故海水压力是影响该物种种群大小的主要因素

C.若甲~丁四个物种中包括藻类,则丙物种最可能为藻类

D.丁物种的种群最小,且主要分布在深海区,应是一种自养生活的鱼类

答案 C

解析 由题图信息知,甲物种的种群大小与海水深度呈正相关,且与乙物种的竞争最为激烈;乙物种从浅海到深海种群大小几乎不变,故海水压力不是影响种群大小的主要因素;鱼类是营异养生活的消费者。

12.(2012·江苏四市联考)如图是以种植番茄为主的农田生态系统模式图,数字代表能量数值,单位是J/(cm2·a)。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图中的食物链是A→B→C

B.B→C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0%

C.先进行物质循环,再进行能量流动

D.如果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1000J/(cm2·a),A、B、C三个种群中,未被利用的能量占其同化量比例最高的是C种群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的相关计算,意在考查考生理解和分析推理能力。

从A、B、C与大气中CO2库的关系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判断,A是生产者,B和C分别是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所以图中的食物链是A→B→C,B的同化量是200J/(cm2·a),C的同化量是20J/(cm2·a),所以B→C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0%,A、B正确;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同时进行的,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C错误;C是次级消费者,没有更高级的消费者存在,C种群的同化量为20J/(cm2·a),未被利用的能量=20-8-2=10J/(cm2·a),未被利用的能量占其同化量的1/2,比例最高,D正确。

13.(2011·大庆调研)下表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五个种群(存在着营养关系)的能量调查:

种群

能量(107kJ·m-2)

2.50

13.30

9.80

0.28

220.00

图①~④是根据该表数据作出的一些分析,其中与表中数据不相符合的是(  )

A.①④B.②③

C.②④D.①③

答案 D

解析 由表中数据知,戊为生产者,乙和丙为初级消费者,甲为次级消费者,丁为三级消费者,故①错;乙和丙同时作初级消费者,为竞争关系,而③中曲线为捕食关系,故③错。

14.(2012·淄博质检)下图为某人工生态系统模式图,下列关于该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中有4条食物链

B.该生态系统中,蚯蚓属于第三营养级

C.该生态系统有利于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降低环境污染

D.由于蚯蚓和沼气池的存在,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

答案 C

解析 该生态系统有两条食物链,A项错误;蚯蚓属于分解者,不属于食物链的范畴,B项错误;蚯蚓和沼气池的存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效率,不改变能量的传递效率,D项错误;沼气池的建立有利于物质循环,同时降低了环境污染,C项正确。

15.下列各项中,无法保持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是(  )

A.一个湖泊中所有消费者的总能量低于生产者的能量

B.一片经济林的采伐量小于其生长量

C.一片草原的实际放牧量低于其满载畜量

D.一块稻田补充的氮元素量小于人们从收获稻谷中带走的氮元素量

答案 D

解析 水稻不能固氮,若补充的氮元素量小于从收获稻谷中带走的氮元素量,稻田中氮元素越来越少,土壤越来越贫瘠。

16.(2011·德州二模)在QQ农场、开心农场等游戏中,玩家往往要进行锄草、灭虫、施肥、收获等虚拟农业活动。

在生产实践中,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锄草可减轻种间竞争,利于作物生长

B.灭虫主要是为了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

C.为增加作物产量需要不断施加大量化肥

D.收获农作物时,主要依靠作物传递的物理信息

答案 C

解析 锄草可以减轻草和农作物之间的竞争,有利于作物生长,A对;灭虫主要是为了减少对农作物的捕食量,调整能量流动,B对;施加大量化肥可能会导致根细胞吸水困难,C错;农作物叶片黄色产生的物理信息传递给人收获的信息,D对。

17.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圈内所有的生物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B.外来物种的入侵能够增加生物的多样性

C.红树林的防风消浪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就是其生态功能

答案 C

解析 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外来物种入侵会使本地物种在竞争过程中处于劣势而被淘汰,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红树林的防风消浪作用说明红树林对生态系统起至关重要的调节作用,属于间接价值;间接价值又叫生态功能,而潜在价值是指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价值。

18.农业的发展已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现代农业虽然产量大大提高,但又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我国现在农村大力推广生态农业,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态农业中食物链和营养级越多越好

B.生态农业的抵抗力稳定性比现代农业高

C.生态农业设计的指导原则是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

D.生态农业属于人工生态系统,人的作用非常突出

答案 A

解析 生态农业的目的是废物资源化,使能源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所以营养级并非越多越好;总体上看,生态农业设计比现代农业生物间关系复杂,所以抵抗力稳定性较高,但人的作用仍然非常关键。

19.为了研究某降水丰沛、气温较高的山区群落演替规律,生态学家利用把同一时间内的不同群落当作同一群落不同演替阶段的原理,研究了灌草丛、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等4个群落的相关特征,结果如下表。

灌草丛

针阔叶

混交林

常绿阔

叶林

针叶林

生产者固定有机

物的量(t/hm2·a)

17.43

116.61

150.81

55.50

总呼吸量

(t/hm2·a)

15.93

92.73

124.81

40.98

叶面积指数

2.48

11.28

17.76

6.63

植被干物质的

量(t/hm2)

6.65

377.52

398.57

184.74

注:

叶面积指数是指每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片总面积。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地区群落演替过程中,其叶面积指数逐渐减小

B.该地区群落演替过程中,前期的干物质量增长迅速,后期增长缓慢

C.四个群落中灌草丛和常绿阔叶林有垂直结构,其余两个群落则没有

D.植被干物质的量只与群落中植被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关

答案 B

解析 A选项中,叶面积指数应是逐渐增大:

C选项中,四个群落都有垂直分布;D选项中,植被干物质的量与消费者的摄取及分解者的分解也有关系。

20.下列有关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目前人口数量已经超出了地球环境容纳量

B.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

C.科技进步能解决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

D.人口过度增长与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有密切联系

答案 D

解析 目前世界上的人口数量并没有超出地球环境容纳量;由于人口增长情况除受环境影响外,还受法律、法规、意识形态的影响,因此并不完全符合生物种群消长规律;资源短缺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单纯依靠科技进步不能很好地解决;人口过度增长是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非选择题(50分)

21.(12分)入侵物种会对当地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产生灾难性影响。

某课外探究小组的同学在一块荒地中,对某种入侵植物和几种本地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调查的结果如表所示

(单位:

株/m2)。

  年份

植物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A

10.0

9.2

8

6.8

5.5

B

3.0

2.1

1.1

0.3

0.1

C

0.3

0.6

1.1

1.5

2.3

D

3.0

2.0

0.4

0

0

E

3.2

2.8

1.7

1.3

0.5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所调查的A~E五种植物中,你认为入侵物种是________,请绘出该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曲线。

(2)通过调查分析知道,入侵种群在原产地时,AA个体为24%,aa个体为4%;侵入该地区后,Aa个体为48%,aa个体为16%。

则该物种在入侵后的基因频率________。

(填增大、减小、不变)

(3)如果要全面了解所调查地块的物种多样性(微生物除外),除要调查地面上的植物、动物种类以外,还应进行________的调查。

(4)该课外探究小组的同学在学校实验田中划出了5块面积和土壤肥力都相同的区域,分别种植了数量不等的大豆。

每一区域内的植株分布是均匀的,待成熟后,统计数据如下表,试分析问答下列问题。

区域号

区域植株数

荚果数/植株数

每个荚果中种子数

1

20

8.3

6.0

2

40

6.8

5.9

3

60

3.9

6.2

4

80

2.7

5.9

5

100

2.1

6.0

①请用生态学原理,简要解释各组大豆随植株数增多而荚果数减少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通过对表中数据分析,你还能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如下图(要求体现描点连线)

(2)不变

(3)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合理即可)

(4)①种植密度大,种内斗争激烈,平均每株大豆占有的资源(如水分、光、矿质养料等)少,所结荚果就少②大豆的种植密度对每个荚果中种子数目基本没有影响

解析 

(1)物种入侵时由于环境资源充足,数量增加很快,呈“J”型曲线。

(2)经计算入侵前A的基因频率为60%,a的基因频率为40%,而入侵后A、a的频率仍为60%、40%,这是由于环境资源充足,而又没有天敌等,自然选择对入侵种群没有作用,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

(3)生物多样性不仅包括地面上的植物、动物、微生物,还包括土壤中的动物和微生物。

(4)大豆所能利用的资源一定,种群数目越多,平均利用资源就越少。

分析题中表格信息,可以发现随大豆的种植密度增加,每株所结的种子总数减少,大豆的种植密度对每个荚果中种子数目基本没有影响。

22.(12分)(2011·新课标全国卷)某岛屿栖息着狐和野兔,生态系统相对稳定。

后来有人登岛牧羊、捕食野兔和狐,狐也捕食羊羔。

第5年,岛上狐濒临灭绝,但野兔数量大大超过人登岛前的数量。

第6年,野兔种群暴发了由兔瘟热病毒引起的瘟疫,其数量骤减。

回答问题:

(1)人和狐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兔瘟热病毒与野兔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2)画出由人、羊、狐、野兔和牧草组成的食物网。

 

(3)人登岛后的第5年,与登岛前相比,野兔种内斗争强度________(增加、减小、不变)。

(4)一般情况下,被捕食者传染病的流行程度将随捕食者种群密度的增加而________(增强、减弱、不变)。

答案 

(1)竞争和捕食 寄生

(2)

(3)增加 (4)减弱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生物群落的种间关系和生态系统的相关内容。

(1)通过题干所给的信息:

人捕食狐体现人和狐是捕食关系;人捕食野兔、狐捕食野兔体现人和狐是竞争关系;病毒和野兔之间是寄生关系。

(2)绘制食物网注意把各种生物间的捕食关系弄清楚,不要遗漏。

(3)第5年与登岛前相比野兔的数量增加,种内斗争强度增加。

(4)捕食者对被捕食者进行选择,免疫力强的适应环境生存下来,体弱的被淘汰,因此传染病的流行程度减弱。

23.(13分)下图虚框内为某人工池塘生态系统的主要食物链,括号内前一数值表示一年内该营养级生物的总能量,后一数值表示一年内该营养级生物同化的总能量,单位为J/(cm2·a),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有________条食物链,该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能够沿着这种渠道进行。

(2)能量从第一营养级传递到第二营养级的效率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图可知,下一个营养级不能得到上一个营养级的全部能量,原因包括(从供选答案中选择,填序号)________。

①少数能量被分解者利用

②各营养级生物体内的部分能量被呼吸作用消耗

③上一个营养级的部分能量未被下一个营养级利用

(4)据资料显示,该生态系统每年7~8月份突发“鱼病、鱼死”现象,且有进一步严重化趋势。

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角度分析,发生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要既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又能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综合考虑可采取的措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出一点即可)

答案 

(1)3 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2)18.52% (3)①②③

(4)动植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小

(5)混合放养、养殖经济类水生植物等

解析 食物网中共3条食物链。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是按照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

第二营养级的总能量为600+900=1500kJ,第一营养级的总能量为8100kJ,故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00/8100=18.52%。

24.(13分)请阅读下列信息并回答问题: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选自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百草园”这个生态系统中的结构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通过________(填功能)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联系的纽带是________和________(填成分)。

(2)“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云雀飞翔所需的能量根本来源是________(阳光/草)。

(3)请找出“百草园”中体现生态系统信息交流的一个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百草园”中有动植物死亡,其枯枝落叶或动物尸体是否会在园中堆积?

________。

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上图中A表示的是一种云雀在群落中的情况,那么,B最可能代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生产者 分解者

(2)阳光

(3)鸣蝉长吟、油蛉低唱、蟋蟀弹琴等(答出一个即可)

(4)否 细菌等分解者具有分解枯枝落叶或动物尸体的作用

(5)被云雀捕食的一个种群

解析 

(1)生态系统中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联系的纽带是生产者和分解者。

(2)云雀飞翔所需的能量源泉是阳光。

(3)信息交流可以发生在生物和生物之间,也可以发生在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

例如,鸣蝉的长吟、油蛉的低唱,蟋蟀的弹琴等都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交流。

(4)如果“百草园”中有动植物死亡,细菌等分解者具有分解枯枝落叶或动物尸体的作用,所以枯枝落叶或动物尸体不会在园中堆积。

(5)若图中A表示的是一种云雀在群落中的情况,由于A、B之间是典型的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因此B最可能代表的是被云雀捕食的一个种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