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第一轮复习碱金属101网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32827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47.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第一轮复习碱金属101网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届高考第一轮复习碱金属101网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届高考第一轮复习碱金属101网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届高考第一轮复习碱金属101网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届高考第一轮复习碱金属101网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届高考第一轮复习碱金属101网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届高考第一轮复习碱金属101网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届高考第一轮复习碱金属101网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届高考第一轮复习碱金属101网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届高考第一轮复习碱金属101网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届高考第一轮复习碱金属101网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届高考第一轮复习碱金属101网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届高考第一轮复习碱金属101网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届高考第一轮复习碱金属101网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届高考第一轮复习碱金属101网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届高考第一轮复习碱金属101网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届高考第一轮复习碱金属101网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届高考第一轮复习碱金属101网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届高考第一轮复习碱金属101网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届高考第一轮复习碱金属101网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第一轮复习碱金属101网校.docx

《届高考第一轮复习碱金属101网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第一轮复习碱金属101网校.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第一轮复习碱金属101网校.docx

届高考第一轮复习碱金属101网校

101网校

年级

高三

学科

化学

版本

人教版

内容标题

碱金属

编稿老师

【本讲教育信息】

一.教学内容:

 

碱金属

二.重点、难点:

1.掌握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金属钠的存在和用途。

2.了解钠的化合物的主要用途。

3.掌握钠的两种氧化物及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性质之间的差异 。

4.了解碳酸钠和碳酸钠的鉴别方法。

5.碱金属元素结构性质的相似性,递变性及其原因。

6.掌握碱金属元素性质的异同,能够用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来理解它们性质上的差异和递变规律,为今后学习元素周期律打好基础。

7.了解焰色反应的操作及应用。

三.知识分析

(一)钠

1.物理性质:

银白色金属、硬度小、比水轻、熔点低、易传热、导电

2.化学性质:

(1)与氧气反应 

常温:

4Na+O2

2Na2O 

点燃:

2Na+O2

Na2O2  

(2)与卤素、硫等非金属反应 

2Na+Cl2

2NaCl 

2Na+S

Na2S 

(3)与水反应(加酚酞):

①现象:

浮、熔、游、响、红。

②表明:

比水轻、反应放热、钠易熔化、反应激烈,生成H2和碱。

③实质:

钠置换水中的氢

(4)与酸反应:

直接与H+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置换)

(5)与盐反应:

①水溶液:

先与水反应,生成的碱再与盐发生复分解反应。

2Na+2H2O+CuSO4=

↓+Na2SO4+H2↑

②熔融:

直接发生置换反应 

4Na+TiCl4(熔融)

Ti+4NaCl

3.存在:

只以化合态存在,以NaCl为主,还有Na2SO4、Na2CO3、NaNO3等

4.保存:

密封保存,通常保存在煤油中

5.用途:

制取Na2O2等化合物,钠钾合金(常温下为液体)作原子反应堆导热剂,还原金属,用于电光源

6.制法:

2NaCl

2Na+Cl2↑

7.钠在空气中放置发生的变化

钠放置在空气中,首先被氧气氧化成Na2O;Na2O进一步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NaOH;NaOH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CO2生成碳酸钠晶体;碳酸钠晶体会逐渐风化而成Na2CO3。

即其变化过程是

这里发生的反应有:

①4Na+O2=2Na2O 

②Na2O+H2O=2NaOH 

③2Na+2H2O=2NaOH+H2↑ 

④2NaOH+CO2+9H2O=Na2CO3·10H2O 

⑤Na2CO3·10H2O=Na2CO3+10H2O

(二)钠的氧化物

1.Na2O:

白色,具有碱性氧化物的通性,不稳定,可继续氧化成Na2O2

2.Na2O2:

淡黄色固体

①淡黄色,跟水反应放出O2→供氧剂、漂白剂。

2Na2O2+2H2O==4NaOH+O2↑

②跟CO2反应放出O2→供氧剂、漂白剂。

2Na2O2+2CO2═2Na2CO3+O2↑

(三)氢氧化钠

1.俗名:

烧碱、火碱、苛性钠

2.物理性质:

白色固体、易溶于水且放热,有强腐蚀性,易潮解(可作干燥剂)

3.化学性质:

①具有强碱通性;与羧酸、酚等酸性有机物反应;②提供碱性环境,使某些有机物发生反应,如卤代烃水解、消去反应,酯类水解,油脂皂化等

4.制法:

①电解食盐水法:

2NaCl+2H2O

2NaOH+Cl2↑+H2↑

②石灰纯碱法:

+Na2CO3=CaCO3↓+2NaOH

5.用途:

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印染等工业

6.保存:

(1)盛装烧碱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应该用橡胶塞。

因为玻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SiO2),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能与烧碱反应:

2NaOH+SiO2=Na2SiO3+H2O生成有粘性的Na2SiO3,故不可用磨口玻璃塞,否则瓶塞与瓶口粘结在一起。

(2)盛装烧碱的试剂瓶不能敞口存放。

因为烧碱易潮解,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

(四)钠盐

1.Na2CO3:

(1)物理性质:

易溶于水的白色粉末

(2)化学性质:

①与酸反应放出CO2,与

反应生成NaOH;②Na2CO3·10H2O易风化,水解显碱性

(3)用途:

制玻璃、造纸、制皂、洗涤剂

(4)制法:

氨碱法(索尔维法)、侯氏制碱法

2.NaHCO3:

(1)物理性质:

易溶于水的白色细小晶体,溶解度比Na2CO3小(相同温度下)

(2)化学性质:

①与酸反应放出CO2(剧烈)HCO3-+H+=H2O+CO2↑

碳酸氢钠、碳酸钠分别与同浓度、同种酸作用时前者反应速率快

②与NaOH反应生成Na2CO3 

HCO3-+OH-=CO32-+H2O

③受热易分解 

2NaHCO3

Na2CO3+H2O+CO2↑

一般说来,碳酸和碳酸盐的热稳定性有下列规律:

<1>H2CO3<MHCO3<M2CO3(M为碱金属)

<2>同一主族元素(如碱金属元素)的碳酸盐:

Li2CO3<Na2CO3<K2CO3<Rb2CO3

<3>碱金属的碳酸盐>碱土金属的碳酸盐>过渡元素的碳酸盐。

④水解显弱碱性CO32-+H2O

HCO3-+OH-

(3)用途:

发酵粉、灭火剂、治胃酸过多

3.Na2SO4:

(1)晶体Na2SO4·10H2O,俗名芒硝

(2)用途:

制玻璃、造纸、染色、纺织、制水玻璃、缓泻剂

4.常见碳酸盐及碳酸氢盐溶解性规律

(1)易溶于水的碳酸盐其溶解度大于相应碳酸氢盐。

例:

Na2CO3溶解度大于NaHCO3的溶解度。

(2)难溶于水的碳酸盐其溶解度小于相应碳酸氢盐。

例:

CaCO3的溶解度小于

的溶解度。

(五)碱金属元素(Li、Na、K、Rb、Cs)

1.原子结构:

(1)相似性:

最外层均为1个电子

(2)递变性:

核电荷数依次增多,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2.元素性质:

(1)相似性:

均为活泼金属元素,最高正价均为+1价

(2)递变性:

失电子能力依次增强,金属性依次增强

3.单质性质:

(1)相似性:

均具强还原性,均具轻、软、易熔的特点

(2)递变性:

还原性依次增强,密度趋向减小,熔沸点依次降低,硬度趋向减小

由锂到铯熔点逐渐降低,与卤素单质恰恰相反。

这是因为碱金属中存在金属键,金属键随原子半径的增大而减弱。

卤素单质中存在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强。

4.化合物性质:

(1)相似性:

氢氧化物都是强碱

(2)递变性:

氢氧化物的碱性依次增强

(六)焰色反应

许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燃烧时火焰呈特殊的颜色,这在化学上叫做焰色反应,是一种物理变化,是元素的性质而不仅属化合物。

钠是黄色;钾是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钙是砖红色。

1.焰色反应原理

电子在原子核外不同的轨道上运动,当其受热时,处在能量较低轨道的电子会吸收能量从低能级跃迁到能量较高的轨道。

这些处于高能量轨道的电子不稳定,又会跃迁到能量较低的轨道,并释放出能量,这些能量以一定波长的光的形式释放。

而且不同的元素产生不同波长的光,故此原理常用于光谱分析。

按此理论,任何元素的原子灼烧时都应呈现一定的焰色,但我们所说的焰色实际为可见光,故只有部分金属元素才有特殊的焰色。

焰色反应指的是元素的性质,相应金属不管是离子还是单质灼烧时都会呈现其焰色。

做焰色反应的实验时应注意:

①火焰本身尽可能无色,②铂丝要洁净,③焰色反应鉴定物质的方法,一般是在其他化学方法无效时才采用。

2.焰色反应的操作步骤:

①铂丝放在酒精灯上灼烧至与铂的原来颜色相同;

②蘸取待测溶液;

③在酒精灯上灼烧,观察焰色;

④用稀盐酸洗净铂丝,在酒精灯上灼烧。

进行焰色反应之前,灼烧铂丝是为了防止操作之前铂丝上的残留物对实验产生影响。

用盐酸洗铂丝灼烧可除去铂丝上的残留物对后面实验的干扰。

不用硫酸是由于盐酸盐比硫酸盐更易挥发,对实验的影响小。

焰色反应所用铂丝昂贵,实验室常用光洁的铁丝、铬丝、钨丝等无焰色的金属代替。

【典型例题】

[例1]以下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是Li<Na<K<Rb<Cs

B.同一种碱金属元素的离子半径比原子半径小

C.碱金属单质的密度比较Li<K<Na<Rb

D.碱金属离子的氧化性比较为Li+<Na+<K+<Rb+

解析:

碱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都随核电荷的递增、电子层数的递增而递增。

即:

Li<Na<K<Rb<Cs;Li+<Na+<K+<Rb+<Cs+。

同一碱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离子半径,即:

Na>Na+,K>K+,所以A、B正确。

碱金属单质的密度,总趋势随核电荷数递增而加大,Na、K例外,所以C也正确。

碱金属金属性随核电荷数递增而增强,即还原性增强,对应的阳离子氧化性递减,所以D是错误。

答案:

D

[例2]欲观察氢气的焰色,烯气导管口的材料最好是()

A.钠玻璃(含Na元素)

B.钾玻璃(含K元素)

C.石英玻璃(主要是SiO2)

D.铜管

解析:

钠玻璃、钾玻璃中都有焰色反应的干扰,石英玻璃灼烧时SiO2无焰色反应,铜管也有焰色反应。

答案:

C

[例3]某碱金属及其氧化物的混合物2克,与水完全反应后生成了3克碱,则此碱金属是什么?

解析:

若全为金属:

R~ROH

M(M+17)g

2g3g

M=34

若全为金属氧化物:

R2O~2ROH

(2M+16)g[2(M+17)]g

2g3g

M=10

则:

10

答案:

见解析。

[例4]下列关于铯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无色硫酸铯的化学式为Cs2SO4,它易溶于水

B.碳酸铯加热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氧化铯

C.铯与水反应发生爆炸,铯可以从电解它的熔融氯化物中提取

D.在碱金属中,铯的熔点最低

解析:

碱金属的碳酸盐一般受热不易分解,其它按照碱金属族的性质变化规律和特点可推断。

答案:

B

[例5]下列有关碱金属的如下各项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作原子反应堆导热剂的钠钾合金在常温下呈固态,但熔点却很低。

B.碱金属单质的熔沸点变化规律与卤素单质相同。

C.碱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中,都表现出碱金属的强还原性。

D.碱金属与水反应有气体生成,碱金属的氧化物与水反应也可能生成气体。

解析:

错误解法一:

认为金属与合金中,除汞外常温下都呈固态,错选A,其实书中明确指出“钠和钾的合金(含50%~80%钾)在室温下呈液态”。

错误解法二:

认为所有同一族元素都是序数递增,单质的熔沸点也递增,错选B,应是卤素单质的熔沸点随原子序数递增而递增,而碱金属却降低。

错误解法三:

认为碱金属的化学性质不只还原性,认为C说法不正确,其实碱金属的所有化学反应都体现了M-e=M+的实质,被氧化具有还原性。

错误解法四:

认为碱金属的氧化物就是碱性氧化物,按定义与水反应不应有气体生成,认为D不正确,忽略了过氧化物的性质如:

2Na2O2+2H2O=4NaOH+O2

答案:

C、D

[例6]M元素的氧化物中含有M+离子。

当10克M元素的单质与足量水充分反应后生成842mLH2(标准状况),则0.25molM为克。

解析:

错误解法一:

M~H2

x22400mL

10g842mL

x:

10=22400:

842

得x=266(g/mol)

∴0.25molM的质量=266×0.25=66.5(g)

错误解法二:

2M~H2

2x2240mL

10g842mL

2x:

10=2240:

842

得x=13.3(g/mol)

∴0.25molM为13.3×0.25=3.3(g)

错误原因:

错解一在于没有明白题中M+的含义,错写成M~H2

错解二是误将22.4L换算成2240ml。

正确解法:

2M~H2

2x22.4

10g0.842

2x:

10=22.4:

0.842

得x=133(g/mol)

∴0.25molM的质量=133×0.25=33.25(g)

答案:

见解析。

[例7]已知相对原子质量:

Li6.9,Na23,K39,Rb85。

今有某碱金属M及其氧化物M2O组成的混合物10.8g,加足量水充分反应后,溶液经蒸发和干燥得固体16g,据此可确定碱金属M是()

A.LiB.NaC.KD.Rb

解析:

设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当设混合物全是碱金属或全是碱金属氧化物时有如下关系:

2M+2H2O=2MOH+H2↑

10.8g→10.8×[(A+17)/A]g

M2O+H2O=2MOH

10.8g→10.8×[2(A+17)/(2A+16)]g

但实际上该混合物中碱金属及其氧化物都存在,则可建立不等式:

[10.8×(A+17)/A]>16>[10.8×(A+17)]/(A+8)

解得:

35.3>A>10.7

从碱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可知该碱金属只能是钠。

答案:

B

[例8]为了测定某种碱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有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该装置(包括足量的水)的总质量为ag。

将质量为bg的某碱金属单质放入水中,立即塞紧瓶塞。

完全反应后再称量此装置的总质量为cg。

(1)列出计算该碱金属相对原子质量的数学表达式;

(2)无水氯化钙的作用是什么?

如果不用CaCl2,测定的碱金属相对原子质量比实际值偏大还是偏小?

说明理由。

解析:

本题测定未知碱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所依据的化学反应原理是:

2M+2H2O=2MOH+H2↑

只要通过实验,取得一定质量(题设bg)的碱金属和足量的水反应产生的H2的质量,即可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求得碱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

(1)依题设实验数据,bg碱金属与足量水反应产生H2的质量为(a+b-c)g。

设所求碱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

有2x/2=b/(a+b-c)

解得x=b/(a+b-c)

(2)无水氯化钙吸收水蒸气。

若不用CaCl2,则使测定值较实际值偏小。

讨论上述表达式,不难知道,若装置内的水蒸气外逸(反应放热,更容易使产生的水蒸气被H2带走),则c值减少,a+b-c值增大,分式的分母增大,分数值即减小。

小结:

还可以另想其他方法进行测定实验。

譬如,若获得一定质量的碱金属与水反应所得MOH的质量,本题亦可完成。

答案:

见解析。

[例9]在120℃时,将气体A3.88g通过足量的Na2O2,放出O2,充分反应后固体的质量增加2.28g,试通过计算判断气体A的组成及各成分的质量。

解析:

120℃能和Na2O2反应放出O2的气体有可能是CO2和H2O,因此首先判断A是什么物质?

可采用极端假设法

解析:

如果A都是H2O,设其质量为x1,

如果A都是CO2,设其质量为y1

所以A应为CO2和H2O的混合物

设H2O的质量为xg,CO2的质量为yg,则

答案:

见解析。

[例10]碱金属(如锂、钠、钾、铷等)溶于汞中形成良好的还原剂“汞齐”。

取某种碱金属的汞齐7g,与足量水作用得到0.2g氢气,并得到密度为ρg·cm-3的溶液1L,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是()

A.(0.8/ρ)%B.(0.48/ρ)%

C.(0.32/ρ)%D.(0.7/ρ)%

解析:

汞不能与水反应,碱金属(M)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M+2H2O=2MOH+H2↑

设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则

由于Hg的相对原子质量大于35,所以碱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一定小于35。

相对原子质量小于35的碱金属只有Li和Na,所以本题中碱金属可能为Li或Na。

若为Li,设LiOH的质量为y

[4.8g/(1000cm3×ρg·cm-3)]×100%=(0.48/ρ)%

若为Na,用上述的方法可求得生成的NaOH溶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0.8/ρ)%。

答案:

A、B

[例11](1993年全国)将70g过氧化钠和氧化钠的混合物跟98g水充分反应后,所得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

试分别写出过氧化钠和氧化钠跟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计算原混合物中过氧化钠和氧化钠的质量各多少克。

解析:

发生的反应有:

Na2O+H2O=2NaOH

2Na2O2+2H2O=4NaOH+O2↑

设混合物中Na2O2、Na2O的质量分别为x、y,由化学方程式分别解出生成的NaOH的质量和放出的O2质量。

溶液的总质量为:

70g+98g-[32x/(2×78)]

由上述关系量可列二元一次方程组为

解得:

x=39gy=31g

本题也可从下列角度入手列关系:

由于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因此在溶液中NaOH的质量等于H2O的质量

答案:

见解析。

[例12]工业生产的纯碱中常含有少量的NaCl杂质,如图是测定产品中Na2CO3质量分数的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有:

A.干燥管内填满碱石灰,质量为mg

B.取ng样品装入广口瓶中

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再称干燥管的质量为wg

E.关闭止水夹

F.打开止水夹

G.缓缓加入稀H2SO4,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

H.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

回答下列问题:

(1)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填写符号):

C→   →F→   →E→   →G→   →D

(2)操作D中,要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鼓入空气的作用是    。

装置甲的作用是           。

装置乙的作用是          。

(3)计算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    。

(4)若去掉装置甲,测定结果会   ;若去掉乙装置,测定结果会   。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解析:

(1)本实验操作,为准确测定Na2CO3的质量分数,应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出,以减少(或消除)空气中CO2对测定结果造成的影响,所以在检验装置气密性以及在广口瓶中加入药品后,应打开止水夹K,缓缓鼓入空气,空气中CO2被NaOH溶液吸收,当装置内空气排净后,装置尾部安上填满碱石灰的干燥管,然后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向广口瓶中加入稀H2SO4,反应完毕后,再打开止水夹K,重新鼓入空气,将装置内产生的CO2排出,使碱石灰将CO2完全吸收,从而称量干燥管的质量,其质量差即为产生的CO2质量。

由CO2的质量即可计算出样品中Na2CO3的质量,进而求得Na2CO3的质量分数。

如果实验装置中的装置甲去掉,就会使空气中CO2被碱石灰吸收,从而使测定结果偏高;如果去掉装置乙,其作用是除去CO2气体中的水蒸气,就会使水蒸气被碱石灰吸收,从而也会使测定结果偏高。

答案:

(1)C→B→F→H→E→A→G→F→D

(2)将装置中残留的CO2一并鼓入,使产生的CO2完全被碱石灰吸收;吸收(或除去)空气中的CO2;除去CO2气体中水蒸气。

(3)

(4)偏大;偏大。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

6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常温常压下,下列物质在空气里不发生变化的是()

A.Na2CO3·10H2OB.NaHCO3

C.NaD.NaOH

2.下列化合物能通过相应单质直接化合而成的是()

A.FeCl2B.CuSC.Na2O2D.SO3

3.实验室要使用坩埚熔化苛性钠,应选用()

A.铁坩埚B.玻璃坩埚

C.石英坩埚D.瓷坩埚

4.关于ⅠA族和ⅡA族元素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同一周期中,ⅠA族单质的熔点比ⅡA族的高

B.浓度都是0.01mol·L-1时,氢氧化钾溶液的pH比氢氧化钡的小

C.氧化钠的熔点比氧化镁的高

D加热时,碳酸钠比碳酸镁易分解(MCE99)

5.下列物质中,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

①干燥的氯气②Na2O2

③NaClO④亚硫酸酐

A.除①外其余都可以

B.只有①③④

C.只有①④

D.全部都可以

6.下列混合物溶于水,所得溶液中溶质只有一种的是()

A.Na2O2和Na2CO3B.Na和NaCl

C.Na2O和Na2O2D.NaOH和Na2CO3

7.用Na2O2与水反应制O2,应选作该反应容器的材料是()

A.玻璃B.铁C.铝D.塑料

8.在下列反应中,水作还原剂的是()

A.Na+H2O→B.Na2O2+H2O→

C.F2+H2O→D.CaO+H2O→

9.下列物质在强光照射下,不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A.氢、氯混合气B.浓硝酸

C.过氧化钠D.新制的氯水

10.下列各种固体物质的热稳定性强弱顺序排列错误的是()

A.KMnO4>K2MnO4

B.KCl>KClO3

C.Na2O2>Na2O

D.Na2CO3>NaHCO3

11.电子工业制造光电管时,需要一种经强光照射就失去电子,从而接通电路的材料,制造这种材料的物质是()

A.放射性元素B.ⅦA族元素

C.卤化银D.ⅠA族的单质

12.锂是一种活泼金属,它在工业上的用途为()

①光电材料;②化学工业上的催化剂;③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④制取高强度玻璃;⑤制热核反应的材料

A.①④B.②③⑤

C.②④⑤D.①③⑤

13.过氧化钠与足量NaHCO3的混合后,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加热,排除气体物质后冷却,残留的是()

A.Na2CO3和Na2O2B.Na2CO3和NaOH

C.Na2CO3D.Na2O、Na2O2和Na2CO3

14.CO2跟下列物质反应能产生O2的是()

A.NaOHB.Na2OC.Na2O2D.Na2CO3

15.超氧化钾(K2O)常用于急救器中,它能吸收CO2变成碳酸盐和O2。

在一定条件下,156g金属钾与O2充分反应生成KO2,若用生成的KO2完全吸收CO2,则生成的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

A.11.2LB.22.4L

C.44.8LD.67.2L

16.将MgCl2和NaHCO3按物质的量1:

2的比例混合制成溶液,再加热蒸干得到的固体是()

A.

和NaCl

B.

和NaCl

C.MgCl2和Na2CO3

D.MgCO3和NaCl

17.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硫化亚铁跟稀盐酸反应:

FeS+2H+=Fe2++H2S↑

B.氯气跟水反应:

Cl2+H2O=2H++Cl-+ClO-

C.钠跟水反应:

Na+2H2O=Na++2OH-+H2↑

D.硫酸铜溶液跟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Ba2++

=BaSO4↓

根据以下叙述,回答第18─20题:

某化工厂按如下步骤进行生产:

①以煤为燃料煅烧石灰石;②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充分吸收步骤①中产生的二氧化碳;③使步骤①中产生的氧化钙跟水反应;④消石灰跟碳酸钠反应。

18.该厂生产过程中涉及的物质有:

①石灰石,②纯碱,③小苏打,④烧碱,⑤二氧化碳,⑥消石灰。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起始原料是①④B.起始原料是②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