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下期末测试质量分析.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33247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4.1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下期末测试质量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下期末测试质量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下期末测试质量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下期末测试质量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下期末测试质量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下期末测试质量分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下期末测试质量分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下期末测试质量分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下期末测试质量分析.doc

《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下期末测试质量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下期末测试质量分析.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下期末测试质量分析.doc

2013-2014学年度下期二年级三、四班数学学科课程学业质量分析

执教教师:

测评卷效度分析

(一)《课程标准》对应本期教学的要求

数与代数

数的认识:

在把若干个物体平均分的活动中认识“剩余”现象,理解余数的含义,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规律。

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学具操作认识万位,知道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掌握三位数的组成,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

会对万以内的数的大小进行简单的估计和判断 。

认识分米和毫米,知道分米、毫米与米、厘米的关系。

会恰当选用长度单位计量并表述物体的长度,会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认识时、分、秒,能够准确读出钟面上的时刻,能根据钟面说出经过的时间;掌握时、分、秒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时间单位换算。

数的运算:

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会列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探索三位数加、减笔算方法,掌握计算要领,并进行相关的估算和验算。

探索规律:

发现循环的特征,利用有余数的除法知识解决;发现数的变化规律,并填空。

图形与几何:

通过观察、操作,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能根据给定的东、南、西、北某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

能运用方位词语清楚地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能看懂、会设计简单的路线图。

 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有顶点和边,会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

初步认识直角,会利用直角判定锐角和钝角。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图形的基本特征。

 

统计与概率:

了解调查的基本方法,能看懂他人对调查数据及结果的记录,会运用自己的方式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在熟悉的问题中,体会调查和收集、整理数据的必要性。

综合与实践:

数学好玩:

利用所学的时间知识记录每天的数学时间,并算出经过时间。

发现重复多次的现象和事物,并能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表达。

(二)对测评卷各题考查点的解读

一、计算。

1、口算:

考察学生整十、整百数和表内除法、有余数除法的基本口算能力。

2、用竖式计算:

考察学生有余数的除法和三位数加减法的笔算能力以及加减法的验算。

二、填空。

1题:

考察学生利用计数器写数和读数。

2题:

考察学生对时间单位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3题:

考察学生对万以内数的组成的运用。

4题:

考察学生对在长方形中剪一个最大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与长方形之间的关系。

5题:

考察学生对余数与除数之间的关系的运用。

6题:

考察学生对万以内数的大小排列的运用。

7题:

考察学生对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以及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具体运用。

8题:

考察学生对乘法意义中“几个几多少?

”和有余数除法中“去尾法”的具体具体运用。

三、判断。

1题:

考察长方形的基本特征。

2题:

考察余数与除数之间关系:

除数一定大于余数。

3题:

考察比大小中,最大能填几和最小能填几?

4题:

考察钟面上时针、分针在某个时刻形成的角的大小的知识。

四、选择。

1题:

考察对有余数除法的综合运用。

2题:

考察学生对相对方向的理解掌握。

3题:

考察学生对时间单位的掌握。

4题:

考察学生对万以内数组成的掌握和运用。

五、认识钟面及经过时间

六、认识方向

考察学生对8个方向的具体运用。

七、操作题

1、量一量,考察对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理解。

2、会画用两个正方形拼成长方形的示意图。

3、会表示“重复”图形的简单方式。

八、解决问题。

1题:

考察学生利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题:

考察学生利用有余数除法中去尾解决问题的能力。

3题:

考察学生利用有余数除法中进一解决问题的能力。

4题:

考察学生看图、提取、分析、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题:

利用统计图表解决实际问题。

(三)测评卷要求与《标准》要求效度总体分析

从试卷上来看,测评卷要求与《标准》要求一致,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和综合实践很大部分都是依据课标的要求来进行考核,只有少量需要通过辨析、迁移才能解决的问题,作为对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核,例如:

填空题的第5题,判断题的4题,选择题的第2题。

少量教学过程中理解算理的考核,例如计算题的3题。

我认为本测试卷总体能很好的反映出学生在本阶段的学习情况和思维发展情况。

二、测评结果的数据分析

(一)总体数据分析

1.与年级进行的数据对比

班级

总人数

实考

总分

平均分

优秀

良好

合格

不合格

最高分

最低分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三班

43

42

4019.5

95.70

39

92.85

3

7.14

0

0

0

0.0

100

85.5

四班

41

41

3919

95.58

38

92.68

3

7.31

0

0

0

0.0

100

84

年级

213

212

19997

94.32

190

89.62

21

9.9

0

0

1

0.47

100

30

2.全年级各分数段人数统计表

班级

90-100

80-89

70-79

60-69

50-59

40-49

30-39

20-29

10-19

0-9

1班

36

5

2

2班

40

3

3班

40

3

4班

40

3

5班

37

5

1

3、由数据得出的结论。

由以上数据得出的结论是这两个班都在在年级平均水平之上,两个班全体学生均在良好成绩以上,没有合格和不合格等级的学生。

由此可以看出三班四班学生在本年级总体水平发展还可以,但是优生较少,差生较多。

(二)各题数据分析

1.大题得分情况汇总表

题号

题型

计算

填空

判断

选择

钟面认识

认识方向

操作

解决问题

题面总分

19

22

4

4

5

5

5

36

全对人数

(3班)30

(4班)30

20

21

26

27

42

40

27

25

34

30

26

27

31

23

全对率

69.7%

71.4%

46.5%

51.2%

60.5%

65.9%

97.67%

97.5%

62.79%

60.97%

79.07%

73.17%

60.46%

65.85%

72.09%

56.09%

总得分

817

756

881

854

107

148

171

163

187.5

180

205

190

197

194

1526.5

1454.5

得分率

97.6%

97.0%

93.1%

94.6%

62.2%

90.2%

99.4%

99.4%

87.2%

87.8%

95.35%

92.68%

91.62%

94.63%

98.61%

98.54%

2.对小题的数据呈现的分析

由以上数据得出这两个班在计算、选择、解决问题方面掌握较好,填空、判断、钟面认识以及操作题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

总的看来大部分学生在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但是能力具备方面相对差距较大,有待下一步花大力提高。

尤其是要运用知识之间的联系来解决的问题,部分学生就束手无策,不知道从哪里入手,同时还表现出大部分学生审题不仔细。

3.典型错例分析

(1)、填空的第3题:

9个千、4个一组成的数是(9001或者4001)

原因:

只关注计数单位,没有看个数。

措施:

教学时注重培养仔细审题、勾画的好习惯。

(2)、填空的第4题:

用一张厂12cm、宽8cm的长方形纸折正方形。

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是(4cm)

原因:

没有理解到“剪最大正方形”的意思。

措施:

以后教学时要注意细节,教学时一定要将知识与实际联系,如用画图的方法。

(3)、填空的第5题:

*÷5=6……(),此题的余数最大是(5、34)

原因:

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没有理解,填34的是读题不仔细,没看清括号。

措施:

多加练习相关题型。

(4)、填空第7题:

一条毛巾大约长60(分米)

原因:

对测量单位的选择不熟悉。

措施:

教学时一定要将知识与实际联系,让学生具体感知1分米、1厘米的长短。

(5)、选择题第8题:

摆一个平行四边形要4根小棒,那么摆8个这样的图形需要

(2)根小棒,19根小棒最多可以摆(5)个这样的图形。

原因:

第一空题意没有理解,第二空是对去尾法的理解不深入。

措施:

强调仔细读题的好习惯,要按照题目要求来做。

(6)、三大题判断题的第2题:

除数一定比余数大。

(X)

原因:

平时的题目基本是“余数一定除数小”,现在题目稍微变化就出错。

措施:

强调仔细读题的好习惯。

(7)、三大题判断题的第3题:

在580<89中,最小能填的数字是6.(X)

原因:

平时练习时“最大”题型多,没有想到还有5.

措施:

平时教学要注意细节,并严格要求,加强读题,分析能力的培养。

(8)五大题认识钟面、算经过时间错。

原因:

原因掌握认识钟面的方法,经过时间画的方法有的是画到时针停,有的是分针转动的方向(顺时针方向)不知道,或者竖式计算时借一当100.

措施:

平时教学结合实际钟面,加深理解。

(9)七大题操作题第1题:

原因:

没看清单位名称,测量方法没有掌握。

措施:

培养仔细读题的好习惯,勾画重要信息。

练习测量的方法。

(10)七大题操作题第3题

原因:

下一个图形写成自己表达的下一个字母或者数字。

措施:

培养仔细读题的好习惯。

(11)八大题4小题计算错误。

原因:

抄错数字,不进位加法当成进位加法。

措施:

养成检查的好习惯。

三、教学反思与改进措施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期末测试,两个班的学生在基础知识的掌握方面比较好,对本册重点知识的基础部分都能很好的掌握。

计算正确率也比较高。

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比较好。

具体情况:

三班大部分学生解题习惯相对较好,计算正确率高,对概念的辨析、解决问题的理解和解决能力相对较好。

四班学生理解能力较差的稍多些,学习习惯和听的习惯不好,部分学生在灵活解决问题方面和知识辨析迁移方面相对较差。

因此针对两个班的具体情况,提出以下措施:

1、继续加强计算能力的培养,坚持口算天天练,笔算方面在注重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基础上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二年级学生的计算学习要和意义理解与思维训练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计算策略的优化和算理的渗透。

2、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在理解上进行记忆。

比如:

基础概念、法则、性质、公式这类。

在课堂上通过系统练习纠正学生的错误,同时防止学生机械地背诵;但是对于计量单位要求学生在记忆时,通过对比,理顺关系。

 3、加强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抽象的空间观念的建立一定要与学生的动手操作相联系,可以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各种手段来让学生认识几何图形,建立空间观念,同时还要将生活材料数学化,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解决问题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外,还要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要让学生多说、完整地用数学语言表达,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问题。

 5、加强提优辅差工作,对学习能力较差,基础薄弱的学生,课堂上多关注他们,让他们能尽量跟上教学进度,同时及时了解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加强个别辅导。

对程度较好的学生,鼓励他们多看多想多做,老师随时给他们提供指导和帮助。

 6、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良好解题习惯的培养。

7、多采用激励性的评价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多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配合,共同帮助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