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中考考点21讲第5讲 分子动理论 内能 比热容带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335585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96.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中考考点21讲第5讲 分子动理论 内能 比热容带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云南中考考点21讲第5讲 分子动理论 内能 比热容带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云南中考考点21讲第5讲 分子动理论 内能 比热容带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云南中考考点21讲第5讲 分子动理论 内能 比热容带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云南中考考点21讲第5讲 分子动理论 内能 比热容带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云南中考考点21讲第5讲 分子动理论 内能 比热容带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云南中考考点21讲第5讲 分子动理论 内能 比热容带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云南中考考点21讲第5讲 分子动理论 内能 比热容带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云南中考考点21讲第5讲 分子动理论 内能 比热容带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云南中考考点21讲第5讲 分子动理论 内能 比热容带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云南中考考点21讲第5讲 分子动理论 内能 比热容带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云南中考考点21讲第5讲 分子动理论 内能 比热容带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云南中考考点21讲第5讲 分子动理论 内能 比热容带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云南中考考点21讲第5讲 分子动理论 内能 比热容带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云南中考考点21讲第5讲 分子动理论 内能 比热容带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云南中考考点21讲第5讲 分子动理论 内能 比热容带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中考考点21讲第5讲 分子动理论 内能 比热容带答案.docx

《云南中考考点21讲第5讲 分子动理论 内能 比热容带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中考考点21讲第5讲 分子动理论 内能 比热容带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云南中考考点21讲第5讲 分子动理论 内能 比热容带答案.docx

云南中考考点21讲第5讲分子动理论内能比热容带答案

第5讲分子动理论内能比热容

1.通过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热现象,了解分子热运动的一些特点.

2.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3.了解内能和热量.

4.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尝试用比热容说明简单的自然现象.

分子动理论

分子动理论

物质是由______组成的;一切物质的______都在_______地_______;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______力和________力

分子热运动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因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分子的热运动.温度越_____,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扩散

现象

定义

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_______对方的现象

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

影响因素

扩散现象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进行得越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

闻香气

【提示】分子是不能用肉眼直接观察到的,凡是能用肉眼直接观察到的小物体(如灰尘、花粉等)都不是分子.

内能

内能及其改变

定义

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______与______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影响因素

物体的内能与温度和质量有关;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改变方式

热传递

做功

实质

内能的______

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______

示例

煮饭、热水袋取暖

钻木取火、搓手取暖

说明

①条件:

物体间存在_____;②规律:

高温物体放出热量,内能____,温度_____;低温物体吸收热量,内能_____,温度_______

做功改变内能的两种情况:

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______;物体对外做功,内能_______

联系

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是等效的,没有看到改变内能的具体过程,就无法判断物体内能改变的原因

热量

概念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热量,用Q表示

单位

焦耳(符号:

______)

说明

温度、热量和内能的关系:

①温度是一个状态量,通常用“是”、“物体的”等词描述.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但不一定是吸了热;

②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离开热传递,通常用“吸收”、“放出”等词修饰,不能用“有”、“含有”、“物体的”等词修饰.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熔化、液体沸腾的过程

③内能是一个状态量,通常用“物体的”、“物体有”等词修饰.物体内能增加,不一定是吸收了热量.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

比热容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实验装置

实验设计

比较水和沙子吸热能力的方法:

①吸收相同的热量,比较_______多少;②升高相同温度,比较_______多少

探究方法

实验时应控制水和沙子的______相同,升高相同的温度或吸收相同的热量(即加热相同的时间),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称为____________

得出结论

①质量相等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_______吸收的热量多,说明水的吸热能力_____;②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种类、质量多少、升高的温度有关

比热容

物理意义

比热容是描述物质吸热本领的物理量

定义

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_______与它的______和升高的______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

公式

c=Q/mΔt

单位

焦耳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_____

水的比热容及意义

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质量为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

水的比热

容的应用

制冷剂、散热剂、调节气候

补充

(1)吸热公式:

Q吸=cm(t-t0);

(2)放热公式:

Q放=cm(t0-t).其中c表示比热容,m表示物体的质量,t0表示初温,t表示变化后的温度即末温;

(3)比热容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物质的质量大小、温度的高低、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的多少无关

【提示】在常见的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但并非所有跟水有关的应用都应用了水比热容大的这一特性.

命题点1 分子动理论

 (2015·泰安)有关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B.水会结冰,是因为结冰时水分子静止不动

C.“一人吸烟,众人受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将石块研磨成粉状,说明分子变小了

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肉眼是无法看到的.

1.(2015·云南)下列物理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运动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B.红墨水滴在清水中很快散开是扩散现象

C.空中加油时,受油机的惯性减小

D.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压紧后会“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2.(2015·株州)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紧压,两个铅柱结合了起来,在下面吊挂一个重物,它们仍没有分开,如图.该实验说明了()

A.分子间存在引力

B.分子间存在斥力

C.分子间存在间隙

D.分子无规则运动

3.(2015·济南)美丽的泉城济南,山清水秀、景色怡人.以下泉城美景的形成,与“分子动理论”有关的是()

A.趵突泉,泉水清澈见底

B.千佛山,寺内暮鼓晨钟

C.大明湖,湖面荷花飘香

D.植物园,处处花团锦簇

4.(2015·济宁)将2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ρ二氧化氮>ρ空气)的玻璃瓶口对口对接,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开隔板后,通过观察瓶内颜色变化推断气体分子是否作无规则运动.对于玻璃瓶的三种放置方法(如图所示),四位同学判断正确的是()

A.小华认为甲图放置最不合理

B.小夏认为乙图放置最不合理

C.小梦认为丙图放置最不合理

D.小满认为三种放置方法都不合理

5.(2014·昆明)端午节吃粽子,会闻到粽子的清香,说明分子发生了________现象;两块表面干净的铅互相压紧能够吊住重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

命题点2 内能

 (2015·烟台)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0℃的冰没有内能

B.物体的温度越高,物体的内能越大

C.物体的温度越低,所含的热量越少

D.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

点拨:

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内能与热量不同,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内能增加不一定是因为吸收热量,还可以通过做功的方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但是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变化,有可能不变,例如晶体熔化和凝固及液体沸腾时.晶体吸热和放热时温度保持不变.

6.(2014·云南)用高压锅烧水,拧紧锅盖后水温缓慢上升,在水烧开前,锅内水的()

A.体积变小B.内能变大

C.密度变大D.比热容变小

7.(2015·怀化)下列现象中,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冬天在火炉边烤火

B.冬天两手相互摩擦,手发热

C.用酒精灯把烧杯中的水烧开

D.夏天穿薄衣服凉快

8.(2015·莱芜)关于热量、温度、内能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

B.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C.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可能不变

D.物体内能减少时,一定对外做功

9.(2015·吉林)运动会上常用气球来装饰会场.如图所示,在烈日暴晒下,通过________的方式,使气球内能________,气球内气体膨胀做功,可能导致气球胀破.

命题点3 比热容

 (2015·株洲)过去常用水作冷却剂给汽车的发动机降温,这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较________的性质.某汽车水箱中装了5kg的水,发动机运行一段时间后,水温升高了20℃,则在这个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____J.[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点拨:

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比热容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物质的质量大小、温度改变量的多少、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无关.利用公式Q=cmΔt可以算出吸收的热量.

                   

10.(2015·新疆)新疆旅游景区“金沙滩”烈日下湖边的沙子热得烫脚,而湖水却是冰凉的,这是因为()

A.水的温度变化较大

B.水的比热容较大

C.水吸收的热量较多

D.沙子的比热容较大

11.(2015·宿迁)一瓶酒精用掉一半,关于剩下的酒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B.热值变为原来的一半

C.质量不变

D.比热容不变

12.(2014·巴中)由Q=cm(t-t0)得c=

,关于同一种物质的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质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减小一半

B.若质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

C.比热容与物体质量多少、温度变化大小、吸热或放热的多少都无关

D.若吸收的热量增大一倍,比热容增大一倍

13.(2015·长沙)水稻是喜温植物,春季育秧时,农民通常在傍晚向秧田灌水,早晨再将水放出,以防霜冻,这是因为水的________较大,当气温降低时,水能放出较多的热量,如果某秧田中水的温度降低了2℃,放出了3.36×107J的热量,则该秧田内的水的质量为________kg.[已知c水=4.2×103J/(kg·℃]

命题点 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比较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综合性强,试题往往要求选择和组装实验器材,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运用公式c=Q/(mΔt)进行分析与计算.

 (2015·宿迁)小华用如图实验装置探究水和煤油比热容的大小.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加入初温相同和相同的水和煤油,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同时进行加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温度,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温度/℃

煤油

20

22

24

26

28

20

21

22

23

24

  

(1)实验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目的是让液体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比热容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煤油的比热容.

(3)下列现象可用比热容知识来解释的是______.

A.夏天在教室洒水,感到凉爽

B.金属勺装有塑料手柄

C.沙漠地区昼夜温差较大

研究物质的吸热能力,通过观察相同质量和吸热相同的物质的升高温度来研究,这种物理研究方法称为“转化法”.通常采用下面两种方法比较物质的吸热能力:

一、在质量和吸收热量相同的情景下比较升高的温度.若升高的温度小,则吸热能力强.二、在质量和升高温度相同的情景下比较吸收的热量.若吸收的热量多,则吸热能力强.

(4)在实验过程中控制加热时间相同,通过比较____________来研究水和煤油吸热能力的差异.

(5)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水和煤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________加热更长的时间,此时水吸收的热量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煤油吸收的热量.

(6)实验中用到的研究方法除了转化法还用到了____________.

(7)实验中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体积相等的两种液体来做实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2015·益阳)炎热的夏天,小明打着赤脚在烈日当空的小河边游玩时发现:

岸上的石头热得烫脚,而河水却比较凉,其主要原因是()

A.水吸收的热量少,因此河水比岸上石头的温度低

B.水的比热容比石头的大,在受到太阳同样照射的情况下,水升高的温度少

C.石头的吸热能力强,因此石头升温快

D.这是小明的错觉造成的,实际上岸上石头与水的温度相同

2.(2015·邵阳)“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人们能闻到梅花香味是因为()

A.分子很小

B.分子间存在引力

C.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分子间存在斥力

3.(2015·宜昌)如图所示,烧瓶内盛少量水,给瓶内打气,可看到瓶塞跳起,在这个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给瓶内打气时,外界对瓶内气体做功

B.瓶塞跳起时,瓶内气体对外做功

C.给瓶内打气时,瓶内气体内能减少

D.瓶塞跳起时,瓶内气体温度降低

4.(2015·株洲)用打气筒给篮球快速充气,忽略篮球体积的变化,在充气过程中,球内空气()

A.质量不变B.密度不变

C.温度降低D.内能增大

5.(2015·邵阳)生物体内水的比例很高,有助于调节生物体自身的温度,以免温度变化太快对生物体造成损害.这主要是因为水的()

A.质量较小B.凝固点较低

C.沸点较高D.比热容较大

6.(2015·深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冷水一定比热水的内能小,因为冷水的温度较低

B.汽油机在做功冲程中,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用火炉烧水,是用做功的方法增加水的内能

D.中午海滩上沙子比海水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小

7.(2015·威海)有关温度、热量、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同时温度一定升高

B.物体温度升高,不一定吸收热量,但内能一定增加

C.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不一定增加,但一定吸收热量

D.发生热传递时,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

二、填空题

8.(2015·河南)信阳“毛尖”深受人们喜爱,在制茶过程中,通过加热能使新鲜茶叶中的水分快速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这便是制茶工序中的“杀青”.用高温开水能很快泡出茶香、茶色,这是因为温度越高,____________________越剧烈.

9.(2015·泰安)500g的矿泉水,温度由15℃升高到35℃,矿泉水吸收了____________J的热量.[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10.(2015·济宁)小夏在探究“物质的放热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分别用质量相等的水和另一种液体进行了实验,并用图象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处理,如图所示.实验中,水和另一种液体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分析图象可以得出:

________物质为水,另一种液体的比热容为____________J/(kg·℃).

11.(2014·襄阳)某同学由于粗心,将放在厨房中一个装有液化石油气的气罐打开后(没有打着火),忘记将其关闭,过一会整个屋里都闻到刺鼻的气味,这是________现象;高速公路服务区司机把大货车停在水坑中,这是通过________方式给轮胎降温.

12.(2015·汕尾)不断弯折铁丝,铁丝的温度升高,是通过________的方法增大铁丝内能的;把铁丝放在火上烤,铁丝的温度升高,是通过________的方法增大铁丝内能的;我们通常把烧红的铁丝放入水中冷却,这是利用了水的________较大的性质.

三、实验探究题

13.(2015·长春)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甲   乙

(1)实验中应量取质量________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烧杯中,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当它们吸收相同热量时,通过比较________来判断吸热能力的强弱.

(2)通过实验,记录数据如表格所示.从开始加热到42℃,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关系为Q甲________Q乙.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甲的温度/℃

30

34

38

42

46

乙的温度/℃

10

18

26

34

42

(3)分析实验数据可知________物质的吸热能力强.

14.(2015·漳州)如图所示,甲气球装入少量水后,将甲,乙两个气球吹成一样大小,用细绳把它们挂在横杆上,烛焰靠近气球的底部加热,发现乙气球“啪”的一声破了,而甲气球加热很长时间,仍安然无恙.

(1)在加热过程中,由于“烧不破”的甲气球装有水,水的比热容较________,且水蒸发过程需要________热,所以甲气球的温度升高的慢.

(2)在加热过程中,乙气球内气体内能增大,是用________的方法改变气体的内能.

四、综合题

15.(2014·宜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采用“水地暖”进行取暖.其原理是以温度不高于60℃的热水为热源,在埋置于地面以下填充层中的管道内循环流动,加热整个地板,通过地面以热传递方式向室内供热的一种供暖方式(如图所示).

(1)某房间一段时间内循环流动的水质量为1000kg,进水温度为55℃,出水温度为40℃.这段时间里水向外界放出多少热量?

[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2)“水地暖”以水为媒介,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请具体说明为什么要利用这一特性.

.

 

第5讲分子动理论内能比热容

考点解读

考点1分子分子不停做无规则运动引斥高彼此进入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间隙快

考点2动能分子势能转移转化温度差减小降低增大升高增大减小J

考点3升温吸热质量控制变量法水强热量质量温度J/(kg·℃)

各个击破

例1 C

题组训练 1.B 2.A 3.C 4.B 5.扩散 引力

例2 B

题组训练 6.B 7.B 8.C 9.热传递 增加

例3 大 4.2×105

题组训练 10.B 11.D 12.C 13.比热容 4000

实验突破

例 质量 

(1)受热均匀 

(2)大于 (3)C

拓展训练 (4)升高的温度 (5)水 大于 (6)控制变量法 (7)不能 由于两液体的密度不同,质量也不同,实验时没法控制变量

整合集训

1.B 2.C 3.C 4.D 5.D 6.B 7.B 8.汽化 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9.4.2×104 10.甲 2.1×103 11.扩散 热传递 12.做功 热传递 比热容 13.

(1)相同 升高的温度 

(2)小于 (3)甲 14.

(1)大 吸 

(2)热传递 15.

(1)水释放的热量:

Q=cm(t0-t)=4.2×103J/(kg·℃)×1000kg×(55℃-40℃)=6.3×107J;

(2)由热量公式:

Q=cmΔt可知,由于水的比热容c较大,在温度变化量Δt一定时,相等质量的水释放的热量较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