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考前60天中考物理考点复习学案第5讲 分子动理论 内能 比热容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83765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2.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考前60天中考物理考点复习学案第5讲 分子动理论 内能 比热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最新考前60天中考物理考点复习学案第5讲 分子动理论 内能 比热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最新考前60天中考物理考点复习学案第5讲 分子动理论 内能 比热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最新考前60天中考物理考点复习学案第5讲 分子动理论 内能 比热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最新考前60天中考物理考点复习学案第5讲 分子动理论 内能 比热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最新考前60天中考物理考点复习学案第5讲 分子动理论 内能 比热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最新考前60天中考物理考点复习学案第5讲 分子动理论 内能 比热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最新考前60天中考物理考点复习学案第5讲 分子动理论 内能 比热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最新考前60天中考物理考点复习学案第5讲 分子动理论 内能 比热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最新考前60天中考物理考点复习学案第5讲 分子动理论 内能 比热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最新考前60天中考物理考点复习学案第5讲 分子动理论 内能 比热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最新考前60天中考物理考点复习学案第5讲 分子动理论 内能 比热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最新考前60天中考物理考点复习学案第5讲 分子动理论 内能 比热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最新考前60天中考物理考点复习学案第5讲 分子动理论 内能 比热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最新考前60天中考物理考点复习学案第5讲 分子动理论 内能 比热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考前60天中考物理考点复习学案第5讲 分子动理论 内能 比热容Word文档格式.docx

《最新考前60天中考物理考点复习学案第5讲 分子动理论 内能 比热容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考前60天中考物理考点复习学案第5讲 分子动理论 内能 比热容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考前60天中考物理考点复习学案第5讲 分子动理论 内能 比热容Word文档格式.docx

钻木取火、搓手取暖

①条件:

物体间存在_____;

②规律:

高温物体放出热量,内能____,温度_____;

低温物体吸收热量,内能_____,温度_______

做功改变内能的两种情况:

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______;

物体对外做功,内能_______

联系

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是等效的,没有看到改变内能的具体过程,就无法判断物体内能改变的原因

热量

概念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热量,用Q表示

单位

焦耳(符号:

______)

温度、热量和内能的关系:

①温度是一个状态量,通常用“是”、“物体的”等词描述.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但不一定是吸了热;

②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离开热传递,通常用“吸收”、“放出”等词修饰,不能用“有”、“含有”、“物体的”等词修饰.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熔化、液体沸腾的过程

③内能是一个状态量,通常用“物体的”、“物体有”等词修饰.物体内能增加,不一定是吸收了热量.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

比热容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实验装置

实验设计

比较水和沙子吸热能力的方法:

①吸收相同的热量,比较_______多少;

②升高相同温度,比较_______多少

探究方法

实验时应控制水和沙子的______相同,升高相同的温度或吸收相同的热量(即加热相同的时间),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称为____________

得出结论

①质量相等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_______吸收的热量多,说明水的吸热能力_____;

②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种类、质量多少、升高的温度有关

物理意义

比热容是描述物质吸热本领的物理量

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_______与它的______和升高的______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

公式

c=Q/mΔ

t

焦耳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_____

水的比热容及意义

水的比热容是4.2×

103J/(kg·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质量为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

103焦

水的比热

容的应用

制冷剂、散热剂、调节气候

补充

(1)吸热公式:

Q吸=cm(t-t0);

(2)放热公式:

Q放=cm(t0-t).其中c表示比热容,m表示物体的质量,t0表示初温,t表示变化后的温度即末温;

(3)比热容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物质的质量大小、温度的高低、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的多少无关

【提示】在常见的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但并非所有跟水有关的应用都应用了水比热容大的这一特性.

命题点1分子热运动

(2013·

咸宁)在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能体现“分子在不停息运动”的是(  )

方法归纳

分子热运动是物质内部分子自发的、无规则的运动,肉眼无法看见,它不同于细小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机械运动.

1.(2014·

扬州)烟花三月,西湖的万花园,花香袭人.这是因为(  )

A.分子是运动的B.分子间存在引力C.分子间存在斥力D.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2.(2014·

汕尾)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

A.扩散现象只发生在气体之间B.液体分子间只存在吸引力

C.固体的分子间没有空隙D.宇宙天体、分子都在不停息地运动

3.(2014·

安徽)运用分子动理论,可以对液体的蒸发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由于液体表面的分子在做________________,所以在任何温度下蒸发现象都可能发生;

温度越高,分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蒸发越快.

命题点2内能的改变

泉州)下列物理现象中,属于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冬天晒太阳,人会感到暖和B.饮料放入冰箱冷藏室会变凉

C.锯木头时锯条会变热D.烧红的铁块放入水中会变凉

寻找表示改变内能方式的“关键词”是判断改变内能方式的一种好方法.“取暖”、“加热”、“降温”、“吸收”等是表示热传递的关键词,“压缩

”、“摩擦”

、“锻打”、“拧弯”等是表示做功的关键词.

1.(2013·

淄博)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内能减少时,一定对外做功B.物体内能增加时,温度不一定升高

C.汽油机的做功冲程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D.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比温度低的物体多

泉州)下列生活情景中,属于通过热传递途径

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锯木头时锯条会变热B.冬天,人们常常搓手使手变暖

C.冬天,人们常用热水袋取暖D.铁丝被反复弯折,弯折处会变热

东营)大型载重汽车下坡时间较长时,为防止刹车片过热造成刹车失灵,要向刹车片和轮胎喷水降温,刹车片过热是通过______方式增加内能的,水喷到刹车片上时,看到热气腾腾,是利用水的________(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过程吸热,来降低刹车片的温度.

命题点3热量计算

小贝家里购买了经济安全、节能环保的太阳能热水器,若该热水器里面装有温度为10℃的水30kg,经过阳光照射后,水温升高到45℃,在这一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水的比热容是4.2×

℃)]

点拨:

水吸收的热量可用公式Q吸=cmΔt计算.

 

济宁)用两个相同的电热水器给质量同为2kg的物体甲和水加热,它们的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据此判断甲物质10min吸收的热量为(  )

A.0.84×

105JB.1.2×

105JC.2.52×

105JD.都不是,不能计算

雅安)一水箱中贮有10kg水,当水温从20℃升高到22℃时,水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J.[c水=4.2×

泰安)质量为10kg的水,吸收4.2×

105J的热量,温度从20℃升高到______℃.[水的比热容为4.2×

命题点比较物质的吸热能力

比较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综合性强,试题往往要求选择和组装实验器材,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运用公式c=Q/(mΔt)进行分析与计算.

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小明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物质

质量/g

初始温度/℃

加热时间/min

最后温度/℃

60

20

6

45

食用油

68

(1)从表中数据可知,水和食用油的质量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加热结束时,食用油的温度比水温度_____(填“高”或“低”).

(2)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水加热更长的时间,此时,水吸收的热量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3)实验表明,______(填“水”或“食用油”)吸热的能力更强.

比较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中需要利用控制变量法.通常采用下面两种方法比较物质的吸热能力:

一、在质量和吸收热量相同的情景下比较升高的温度.若升高的温度小,则吸热能力强.二、在质量和升高温度相同的情景下比较吸收的热量.若吸收的热量多,则吸热能力强.

质量/kg

温度升高10℃所需要的时间/s

温度升高20℃所需要的时间/s

沙子

0.03

64

98

96

163

(4)小明把食用油换成了沙子再进行实验并得出了上表数据,在此实验中,

沙子和水吸热的多少是通过_________(填“温度计示数”或“加热时间”)来反映的;

(5)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水和沙子,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实验数据记录如表所示.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如果加热相同的时间,质量

相同的水和沙子,________(填“沙子”或“水”)升高的温度更高;

(6)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解释,为什么内陆地区的昼夜气温差比沿海地区大?

一、选择题

淮安)如图所示,是由微颗粒(1-50nm)制备得到的新型防菌“纳米纸”.在“纳米纸”的表面细菌无法停留且油水不沾.与此现象有关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组成“纳米纸”的分子间没有间隙B.油与“纳米纸”分子间有斥力没有引力

C.“纳米纸”可阻止细菌分子无规则运动D.油分子间引力使纸面上的油汇集成小油珠

2.(2013·

绍兴)图中改变内能的方法与其他三

种不同的是(  )

衡阳)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0℃的冰块也有内能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C.物体放出热量,温度不一定降低D.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可能減小

4.(2014·

南昌)《舌尖上的中国2》聚焦于普通人的家常菜,让海内外观众领略了中华饮食之美.如图所示,通过煎、炒、蒸、拌烹调的四种美食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认识正确的是(  )

A.煎:

煎锅一般用铁制造,主要是利用了铁的比热容大

B.炒:

主要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藜蒿和腊肉的内能增加

C.蒸:

是通过热传递和高温水蒸气液化放热,使榆钱饭蒸熟

D.拌:

香葱和豆腐要拌着才能入味,说明分子没有做无规则运动

5.(2014·

南京)下表是一些物质的比热容[J/(kg·

℃)],根据表中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4.2×

103

0.88×

煤油、冰

2.1×

干泥土

0.84×

沙石

0.92×

0.39×

A.物质的比热容与

物质的状态无关

B.100g水的比热容是50g水的比热容

的两倍

C.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吸收相同的热量,铜块温度变化较大

D.寒冬季节,放在室外盛有水的水缸会破裂,主要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6.(2014·

株洲)某种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据图可知,该物质(  )

A.是晶体,熔点是0℃        B.熔化时,固、液之间不发生热传递

C.熔化前后比热容不变        D.t=2min至t=6min过程中内能不变

二、填空题

7.(2014·

宜宾)小华用相同质量的色拉油和水加工同样的菜,用同样的锅在相同火力下同时加热,发现色拉油升温比水快,这说明色拉油的________比水小;

一段时间后,色拉油把菜炸黄了,而水没有,这说明色拉油的_______比水高.(填“熔点”“沸点”“比热容”或“凝固点”)

8.(2014·

遂宁)中考结束

春梅跨进家门就闻见香喷喷的鸡汤味,看见女儿回家,妈妈急忙端上精心准备的鸡汤.往饭桌上放时,由于汤钵太烫,妈妈放下动作稍快,洒了些在桌上,勤快的春梅迅速将桌面清理干净,拿上筷子和妈妈一起享用了这顿丰盛的午餐.“闻见鸡汤的香味”是________现象;

“汤钵烫手”是汤钵和手之间发生了__________,使手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9.(2014·

泰州)常见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______形成的;

一定量的水和酒精混合总体积变小,是由于分子之间存在________;

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由于分子之间存在_______.

10.(2013·

黑龙江)用电水壶烧水时,如果将壶内20℃的水的温度升高60℃,水吸收的热量是5.04×

105J,那么壶内水的质量是______kg;

水的比热容较大,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应用此知识的地方,请举出一个实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2014·

汕尾)改变内能有不同的方式,如图所示,是通过____________方式把试管里的水进行加热.水沸腾后,水蒸气推动活塞迅速冲出管口,水蒸气的内能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在活塞被推出的过程中,能量转化情况与内燃机________冲程相同.试管口出现了白雾,这是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12.(2013·

朝阳)铁的比热容是4.5×

102J/(kg·

℃).餐馆里有一道美食叫“铁板牛肉”,将1kg的铁板加热到130℃,再将九成熟的牛肉盛放在铁板上,等铁板温度降到70℃时,牛肉已经十成熟了.铁板在此降温过程中释放出的热量为______J,不考虑热量散失,则牛肉从铁板处吸收了_______J的热量.

13.(2013·

镇江)质量为80kg的运动员在某次训练中排汗0.7kg,假如汗水均从身上蒸发掉而没有流掉,这将导致运动员的体温______约_______℃,内能改变了_______J.人体主要成分是水,可认为人的比热容和水的相等,每千克汗水汽化所要吸收的热量为2.4×

106J.

三、实验探究题

14.如图所示,把质量为1kg、初温为20℃的水[c水=4.2×

℃)]和煤油放在两个相同的保温(不与外界发生热传递)的

容器中,用两个相同的热得快(标有“220V 210W”)分别给它们加热,用两只相同的温度计分别测量它们的温度.

(1)这个实验装置可以研究物质的__________;

(填字母)

A.质量B.密度C.比热

(2)小红同学把热得快接在家庭电路中,记录了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一些数据(见表),通过对表中数据进行分析,可知:

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所_________不同;

根据表中实验数据,计算出煤油的比热是________J/(kg·

℃).

时间(min)

1

2

3

4

5

水温(℃)

23

26

29

32

35

油温(℃)

38

44

50

四、简答计算题

15.夏日,在烈日暴晒下,游泳池旁的混凝土地面热得烫脚,而池中的水却不怎么热,请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这个现象.

16.(2013·

连云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采用“水地暖”进行取暖.其原理是:

在房间地面装饰层下铺设散热管道,通过管道内的热水散热提高室温.当供水温度为45℃时,单位面积的散热功率与地面装饰层材料、散热管材料的对应关系见下表:

地面装饰层材料

散热管

陶瓷

塑料

木地板

聚乙烯(PE-RT)

136.6W/m2

103.5W/m2

93.5W/m2

聚丁烯(PB)

125.7W/m2

96.9W/m2

90.0W/m2

(1)若该地暖系统的总水量为2×

103kg,将全部的水从5℃加热至45℃,水至少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c水=4.2×

(2)某家庭木地板的面积为80m2,散热管材料为聚丁烯(PB),供水温度为45℃,则该供暖系统每小时的散热量为多少焦耳?

(3)“水地暖”散热量除与散热时间、面积有关外,你认为还与哪些因素有关?

请至少写出两点.

第5讲分子动理论内能比热容

考点解读

考点1 分子 分子 不停 做无规则运动 引 斥 高 彼此进入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间隙 快

考点2 动能 分子势能 转移 转化 温度差 减小 降低 增大 升高 增大 减小 J

考点3 升温 吸热 质量 控制变量法 水 强 热量 质量 温度 J/(kg·

℃)

各个击破

例1 B

题组训练 1.A 2.D 3.无规则运动 无规则运动(热运动)越剧烈

例2 C

题组训练 1.B 2.C 3.做功 汽化(或蒸发)

例3 水由10℃升至45℃的过程中吸收的热量Q吸=cmΔt=4.2×

℃)×

30kg×

(45℃-10℃)=4.41×

题组训练 1.C 2.8.4×

104 3.30

实验突破

例 

(1)相同 高 

(2)大于 (3)水

拓展训练 (4)加热时间 (5)沙子 (6)内陆地区沙子多水少,因为沙子的比热容比水小,白天在太阳的照射下,受热

情况相同时,沙子的温度上升比水快,而晚上在同样的放热情况下,沙子的温度下降得也快,所以内陆地区的昼夜气温差比沿海地区大.

整合集训

1.D 2.B 3.B 4.C 5.C 6.A 7.比热容 沸点 8.扩散 热传递 9.运动 间隙 斥力 10.3 汽车发动机里用水做冷却剂 11.热传递 减小 做功 液化 12.2.7×

104 2.7×

104 13.下降 5 1.68×

106 14.

(1)C 

(2)升高的温度 2.1×

15.质量相等的水和混凝土,照射同样的时间,吸收相同热量,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水的温度升高较小.因此,池水的温度比混凝土低.所以在烈日暴晒下,游泳池旁的混凝土地面热得烫脚,而池中的水却不怎么热.

16.

(1)水吸收的热量:

Q吸=cm(t-t0)=4.2×

103kg×

(45℃-5℃)=3.36×

108J;

(2)由题知,散热管材料为聚丁烯,用木地板,该家庭地面单位面积上的散热功率P=90.0W/m2,该供暖系统每小时的散热量:

Q=PSt=90.0W/m2×

80m2×

3600s=2.592×

107J;

(3)“水地暖”散热量除与散热时间、面积有关外,还与地面装饰层材料、散热管材料、装饰层厚度、供水温度、管间距离等有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