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寒假作业.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33775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466.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寒假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高一历史寒假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高一历史寒假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高一历史寒假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高一历史寒假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高一历史寒假作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9页
高一历史寒假作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9页
高一历史寒假作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9页
高一历史寒假作业.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9页
高一历史寒假作业.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9页
高一历史寒假作业.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9页
高一历史寒假作业.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9页
高一历史寒假作业.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9页
高一历史寒假作业.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9页
高一历史寒假作业.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9页
高一历史寒假作业.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9页
高一历史寒假作业.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9页
高一历史寒假作业.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9页
高一历史寒假作业.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9页
高一历史寒假作业.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9页
亲,该文档总共5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寒假作业.docx

《高一历史寒假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寒假作业.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历史寒假作业.docx

高一历史寒假作业

高一历史寒假作业第一套

2010年2月5日——6日(腊月二十二——二十三)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一、选择题

我国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长期存在。

请回答1——7题。

1.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

”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汉代宰相位高权重B.皇权不断加强

C.唐代宰相权力下降D.宰相数量逐渐增加

2.秦汉以来我国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的趋势是:

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②分散地方官吏权力,防止割据③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④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渐趋严密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3.杨家将的故事是根据宋太宗时期西路军副帅杨业的故事改编的。

杨业是前方指挥作战的将领,本应该具有较大的自主权,但却受到皇帝、、主帅和监军等多方面的制约,只能绝对服从,不得应变,最后战死在沙场。

文中的“”应是指

A.丞相B.知州C.枢密使D.通判

4.北宋加强中央集权造成的影响是

①加强了中央集权②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③造成了积贫积弱的后患④改变了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③

5.(宋太祖)因谓(赵)普曰:

“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亦未及武臣一人也。

”宋太祖所采取的措施就是

A.削弱节度使的实权B.杯酒释兵权

C.设置转运使D.派遣文官担任知州

6.(07年广东模拟)“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

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

”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诸侯割据B.藩镇割据C.分封制D.行省制

7.明初撤销中书省及丞相官制,皇帝秘书班子内阁的地位上升,主要反映了

A.中央政府提高工作效率B.文臣的地位开始提高

C.君主专制统治大大加强D.科举制度不断发展

8.中国古代专制皇权不断加强,中枢权力体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汉武帝时建立“中朝”决策机构,废除了秦以来的“三公九卿”制

B.唐朝由中书省起草诏令,直接传递给尚书省具体执行

C.宋朝时设枢密院和三司,分割宰相的军权和财政权

D.明太祖时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

9.(选做)北宋初,大将符彦卿驻军大名府,专横一时,目中无人。

963年,太祖任命京官周渭为永济知县。

周到任时,符彦卿心中不满但也无可奈何。

符彦卿无可奈何的原因主要是

A.周渭身为高官,身份特殊B.节度使的权位在知县之下

C.地方权力分离,无隶属关系D.地方行政长官掌握地方将领任免权

10.(选做)清朝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

“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

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

”该诗直接说明了

A.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

B.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毫无地位,完全被视为走卒

C.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

D.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二、非选择题

11、山东是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大省、临沂是山东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地级市。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历史上的山东地方行政图。

 

材料二

(1)简要说明材料一的三幅图所反映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分别是什么?

 

(2)如何认识材料二图一所示的政治制度?

它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创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与图2相比,图3反映的政治制度有何变化?

这一变化的原因是哪对矛盾引起的?

 

12、阅读下列材料(选做):

材料一:

唐朝实施三省六部制,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材料二: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卷128

材料三: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

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

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

材料四: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缜密者入直缮写。

后名军机处。

地处宫廷,便于宣召。

为军机大臣者,皆近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的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起了什么作用?

其中门下省的职责是什么?

 

(2)材料二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指哪些?

材料二的作者对此看法如何?

 

(3)材料三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

元朝为什么实行一省制?

 

(4)材料四中军机处的主要职能和作用是什么?

 

高一历史寒假作业第二套

2010年2月7日——8日(腊月二十四——二十五)

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一、选择题

1.“雅典公民帕帕迪是一个目不识丁的人,他通过抽签来到法庭,参加审判苏格拉底。

尽管许多问题听不懂,但最后举手投票时,帕帕迪投苏格拉底有罪!

”(《苏格拉底之死》)以上描述不能说明的是

A.雅典民主制度较大限度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

B.雅典民主创造了抽签制、投票制等民主的运作方式

C.雅典民主使雅典人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D.雅典民主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或误用

2.伯利克里在著名的《葬礼演说》中说:

“我们的政治制度之所以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这段话反映出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点之一是

A.人民主权B.民主面前人人平等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民主为国内人共享

3.古希腊是民主政治的发源地,创立了许多民主政治的形式。

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产生,主要受下列哪一制度的影响

A.公民大会制度B.陪审法庭制度C.首席将军制度D.五百人会议制度

4.下列属于雅典所创造的民主运作方式的是

①差额选举制②任期制③议会制④比例代表制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

5.古希腊公民大会的决策方式与中国封建社会的决策方式的根本性区别是

A.公开性B.民主性C.效率高低D.有无辩论

6.假如你生活在古希腊民主制全盛时期,你可以看到①梭伦通过陶片放逐法放逐民主威胁者②公民大会就某项议案展开唇枪舌战的辩论,并由五百人议事会监督官员落实辩论的决议③外邦移民享有雅典公民权④民众法庭终审高级公职人员的任职资格

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③D.②④

7.“辉煌属于希腊!

……”,古代希腊在众多文化领域都取得辉煌成就的主要原因是

A.希腊人对知识的渴求、探究和思考

B.公民的利益受到法律的保护

C.民主政治的繁荣和公民地位提高

D.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的影响

8.“审判苏格拉底的自相矛盾和可耻的地方是,以言论自由著称的一个城市竟然对一个除了运用言论自由以外没有犯任何其他罪行的哲学家提出起诉。

”苏格拉底的死反映了

A.雅典民主制度的萌芽B.雅典专制制度的确立

C.城邦阶级斗争尖锐D.雅典民主政治的衰落

9.(选做)下列关于罗马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十二铜表法》虽经多次修订,但始终是罗马的基本法

B.《查士丁尼法典》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法已经发展到完备阶段

C.《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共包括四部法典

D.查士丁尼法典的实施维系和稳定了东罗马帝国的统治

10.(选做)文物是物化的历史,是历史工作者从事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

仔细观察下列文物,其中对研究奴隶社会历史有着重要作用的是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B.该法没有给平民带来多少好处,根本谈不上平民的胜利

C.该法对于平民的最大好处就是规定按律量刑

D.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是罗马法的渊源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选做):

材料一如果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则债权人有权拘禁债务人,甚至可以给债务人戴上脚镣。

在拘禁债务人60天后,双方未达成和解,则债权人可以连续3次把债务人牵至广场集市出卖。

如果第三次没有出卖掉债务人的,或者没有人为债务人代为清偿和提供保证的,那么债权人就可以把债务人卖到外国甚至是杀死债务人。

如果债权人是多数的,就由债权人对债务人的肢体进行分配。

材料二查士丁尼皇帝以集罗马法律之大成而著称于世,他所编纂的法典在他即位期间得到了实施。

《查士丁尼法典》保留了罗马在法学上天才性的创造成果,后来成为欧洲许多国家制订法律的蓝本。

也许没有哪一部法典对世界有这么持久的影响。

——迈克尔·H·哈特(美)著《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

请回答:

(1)读材料一,判断它可能出自哪部法律?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迈克尔·H·哈特为什么把查士丁尼列入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

 

(3)你如何看待以上材料所涉及到的两部法律的历史地位?

 

12.西方政治文明的源头,言必称古希腊和罗马。

古希腊、罗马文明,为西方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留下了宝贵遗产,这突出表现为希腊的民主政治与罗马的法律制度。

回答下列问题

(1)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点之一是轮番而治,试举一例加以说明。

 

(2)为什么说雅典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

 

(3)《十二铜表法》的条款虽然没有给平民带来多少好处,但为什么说法典的编纂仍是平民的胜利?

(4)查士丁尼法典有哪几部法典组成?

 

高一历史寒假作业第三套

2010年2月9日——10日(腊月二十六——二十七)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一、选择题

1.1787年美国宪法颁布后,美国建立了联邦制国家。

国家主权属于

A.议会B.总统C.联邦D.最高法院

2.在美国1787年宪法签署前,富兰克林表示:

尽管有很多缺憾,但想不出有比这更好的宪法。

他含着激动的眼泪在宪法文本上签了字。

当其他代表签字时,他一直在琢磨刻在华盛顿座椅上的太阳是日出还是日落。

签署仪式完成后,他说:

“现在,我很高兴地知道,那是日出,而不是日落。

”富兰克林认为1787年宪法的签署是“日出”,对美国的前途充满信心的原因,不可能是由于

A.这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

B.宪法赋予联邦政府强有力的权力,有利于国家的稳固和统一

C.宪法规定实行三权分立,防止专制独裁,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D.宪法给予妇女选举权,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男女平等

3.1998年6月26日,美国总统克林顿来华访问。

在他步出西安兵马俑展厅时,发现一小女孩站在高处观望他。

双方招呼并对话:

克:

你为什么站那么高?

女孩:

可以看清楚美国总统。

克:

你知道他是干什么的?

女孩:

管美国人(民)的。

克:

(略加思索后)准确地说,是美国人民在管总统。

对克林顿的回答理解准确的是

A.美国实行三权分立体制B.总统由选民选举产生

C.美国是议会主权至上的国家D.总统须对议会负责

4.1791年宪法是法国大革命的重要成果,该宪法

A.规定法国实行君主立宪制B.规定法国为共和制国家

C.确立了无财产限制的选举制度D.是各革命派别一直严格遵循的纲领

5.下列关于《权利法案》和《人权宣言》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B.都体现了反封建专制的要求

C.都维护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D.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

6.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中普遍具有的本质特征是

A.推翻了君主制度B.彻底解决了土地问题

C.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D.向法治化国家过渡

7.标志着法国资本主义共和体制最终确立的事件是

A.1871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

B.1792年国民大会正式宣布法国为共和国

C.1848年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成立

D.1875年宪法的颁布

8.议会是资本主义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有关议会的正确叙述是

A.英国“光荣革命”确立了议会的权威,并形成两党制

B.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向国会负责

C.法国大革命爆发后制宪议会成为最高行政和立法机关

D.孟德斯鸠主张议会和君主共同享有立法权

9.(选做)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政体与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相比,其特点是

①专制主义色彩浓厚②君主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

③国王统而不治④首相对君主负责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    D.①②④

10.(选做)概括地说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最大特点是

A.体现出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B.规定帝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C.议会只有参与制定法律和预算的权力D.首相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

一、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选做):

材料一关于政权组织的法律

第一条立法权由众议院与参议院两院行使。

第二条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以绝对多数票选出。

第五条共和国总统,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可以解散法定任期尚未届满的众议院。

关于参议院组织的法律

第九条参议院可以组成最高法院,审判共和国总统或部长及审理危害国家安全案。

关于政权机关间关系的法律

第二条共和国总统宣布会议的闭会。

总统有权召开两院的特别会议。

在会议的闭会期间,如果两院有绝对多数要求开会,总统也必须召集两院。

第九条共和国总统非先经两院同意,不得宣战。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

材料二

第十一条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的名义宣战与媾和,同外国缔结同盟及其他条约,委派并接受使节。

第十二条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五条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第十七条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第二十二条帝国的全部军事力量组成一个统一的军队,在平时和战时受皇帝指挥……

——《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

请回答:

(1)《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是如何制定出来的?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法国和德国分别确立了什么样的政治制度?

 

(3)试比较两种政治制度的不同点。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或维持常备军……

材料二

美国联邦政府结构示意图

联邦法院(司法)

白宫(行政)

国会(立法)

参议院(现有100名参议员)

众议院(现有400多名众议员)

最高法院

(9名大法官)

内阁

其他机构

 

材料三

第5条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行使之。

第12条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15条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第16条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第17条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的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

第63条帝国的全部军事力量组成统一的军队,在平时和战时受皇帝指挥。

请回答:

(1)材料一出自什么文献?

该文献产生重大影响是什么?

 

(2)材料二体现了这种政治制度的什么原则?

据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国建立的政体类型以及该政体与材料一所示国家政体有何相同点?

 

(3)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材料出自什么文献?

该宪法规定的国家的政体类型与哪则材料规定的政体类型相似,但又有何区别?

为什么出现这种区别?

 

高一历史寒假作业第四套

2010年2月11日——12日(腊月二十八——二十九)

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上)

一、选择题

1.“竹枪一杆,打得妻子散,未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在有关该现象的战争结束后,西方列强逼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2.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

“《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更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

”战胜国“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

A.战争赔款太少B.鸦片仍然不能输入

C.清政府不听话D.外国商品滞销

3.(2007上海模拟)“紫禁城内各宫殿,尽为寇兵分国占据。

三海、万寿山、颐和园等处……各宫中累代珍异皆为日人捆载以去”。

这是指哪次侵华战争:

A.第二次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4.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

“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

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

”其中“煮豆燃萁”是指:

A.北伐失利B.天京变乱

C.安庆失守D.永安建制

5.“中国推翻专制以后应该走什么道路?

开明专制呢,还是民主政治?

……既然要流血就干脆流一次血,不要再流第二次了。

”———1906年孙中山的演说。

孙中山主张建立:

A.议会民主政体B.君主立宪政体

C.议会君主政体D.君主专制政体

6.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道:

“课毕后阅读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

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响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翻,亦未可知也”。

日记反映的重要事件是:

A.黄花岗起义B.武昌起义

C.北伐战争D.南昌起义

7.晚清有这样一首诗“城市少年好事徒,手持快剪伺于途;蹩见豚尾及锋试,道旁观者拍手呼。

”这首诗所描写的社会现象可能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

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

8.近代山东是遭受列强侵略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山东人民进行了英勇的反抗斗争,在中华民族反抗斗争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下列反抗斗争,首先发生在山东的是

A.义和团运动B.五四运动

C.五卅运动D.抗日战争

9.(选做)近代中国,面对列强的侵略,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与抗争,使苦难的中国望见曙光。

晚清一位人士曾大声疾呼:

“何以立国?

曰富。

何以制夷?

曰强。

何以致富强?

曰在治人。

A.推翻君主政体B.废除不平等条约

C.改革科举制度D.变革政治制度

10.(选做)鲁迅先生说:

“中国社会上的状态,简直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时:

自油松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镖枪以至机关炮……都摩肩挨背的存在着。

”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传统风俗习惯根深蒂固B.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

C.新旧风俗杂陈D.西方文化对中国影响广泛

二、非选择题

11.(选做)环渤海地区被规定为我国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后的重点发展区域,是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要求开放天津、宁波等地通商。

乾隆皇帝严

辞拒绝,并表示如果“夷商将货船驶至浙江、天津地方”,“定当立时驱逐出洋”。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中、英两国怎样的历史状况?

 

材料二

18世纪中期以后,广州是清政府对外贸易的唯一口岸。

1843年上海开埠后,城

市商业中心由城东南的“南市”逐渐转移到城北沿苏州河新闸一带的租界地区,全国

对外贸易的中心逐渐由广州转移到上海。

1861年天津开埠后,城市经济中心由城东北

沿河一带逐渐转移到城东南的租界地区,天津逐渐成为北方外贸中心。

到20世纪二三十

年代,广州、上海、天津发展成近代大城市。

(2)广州、上海、天津被开辟为通商口岸各依据什么条约?

概括材料二反映的通商口岸城市发展的主要特点。

 

(3)西方列强的入侵打破了中国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秩序,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新探索。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理论来源

基本主张

实践过程

结果

孙中山

三民主义,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建立中华民国,但未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少分,杂以九等。

……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兴车马之利,……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

兴银行,……兴器皿技艺。

有能造精奇利便者,准其自售,他人仿造,罪而罚之。

兴宝藏。

凡金、银、铜、铁……等货,有民探出者,准其禀报,爵为总领,准其招民采取。

——《资政新篇》

(1)分析材料一、材料二《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有关经济方面的规定,各自体现了什么思想?

 

(2)从时代的要求看,这两种经济思想各具有什么鲜明的进步性?

 

高一历史寒假作业第五套

2010年2月15日——16日(正月初二——初三)

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下)

一、选择题

1.《天朝田亩制度》所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突出表现在哪个方面

A.政治制度B.土地制度C.分配制度D.阶级关系

2.近代各阶级在探讨救国道路的过程中也在关注农业问题,提出了各自解决土地问题的主张。

“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去,那不必去管他。

……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

”这表明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反对

A.夺取地主土地B.收买地主土地

C.土地国有政策D.国家核定地价

3.《天朝田亩制度》具有绝对平均主义性质,因为它规定

A.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B.通过圣库制度平均分配所有农副产品

C.鳏寡孤独废疾者由国库供养D.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

4.义和团运动后,瓦德西说:

“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这句话体现了义和团运动的哪一点作用

A.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B.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的改革

C.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D.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

5.八国联军未能实现瓜分中国的迷梦,最主要的原因是

A.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B.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C.清政府的抵抗D.侵略中国的军事力量不足

6.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地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运动,这里的“彻底”是指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B.坚决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精神

C.学生在运动中起了先锋作用D.工人阶级在运动中登上了政治舞台

7.最能够说明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依据是

A.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B.是在十月革命影响下发生的

C.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D.无产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军

8.五四运动能取得初步胜利,最主要的原因是

A.青年学生的先锋作用B.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

C.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D.李大钊和陈独秀的指导作用

14.(选做)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推翻了清朝,结束了中国两多千年的封建制度

B.是20世纪中国革命历程中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C.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D.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15.(选做)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社会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

A.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C.使人民获得了充分的民主权利

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二、选择题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