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36146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贸易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国际贸易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国际贸易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国际贸易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国际贸易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国际贸易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国际贸易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贸易复习资料.docx

《国际贸易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复习资料.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际贸易复习资料.docx

国际贸易复习资料

国际贸易复习资料

自由贸易政策:

指国家对贸易活动不加以直接干预既不鼓励出口也不限制进口,使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国家之间自由流动,在国内外市场进行自由竞争。

自由贸易经济效应:

静态利益:

从交换中获得利益;从专业化中获得利益

动态效应:

规模经济效益;竞争效应;学习效应

商品倾销:

就是出口厂商以低于该商品国内市场出售的价格,在国外市场上出售商品,其目的是打开市场战胜竞争对手,扩大销售或垄断市场。

外汇倾销:

是指政府利用本国货币对外贬值以扩大出口的措施。

对外倾销的条件:

1.出口厂商在国内市场上具有左右价格的垄断力量,这样才可能以国内的垄断价支持对外倾销。

2.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通过运输成本和贸易壁垒相隔离,使得出口产品不可能再返销。

3.国外需求价格弹性大于国内。

关税名义保护率:

是指对一商品由于实行关税保护而引起的国内市场价格超过国际市场价格的百分比。

NRP=(P国内-P国际)/P国际*100﹪

有效保护率:

是指一种加工产品在关税结构作用下带来的增加值的增量与其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加工增加值的百分比。

ERP=(V关税结构增加值-V自由贸易加工增加值)/V自*100﹪

进口配额制(又称进口限额制)是指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如一季度、半年或一年)以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加以直接的限制。

包括:

绝对配额指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规定一个最高额度,达到这个额数后便不准进口。

关税配额

国际贸易的作用:

①互通有无满足国内多样化需求

②调剂余缺促进生产要素充分利用

③发挥比较优势提高劳动生产率

④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推动经济增长

⑤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国民福利水平

⑥加强经济联系促进世界经济政治合作

亚当斯密的国际分工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

1分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分功能够促进全社会的普遍富裕

分工产生的原因是人类互通有无,物物交换和相互交易的天性

限制分工发展的因素:

①交换能力

②产业领域

③商品经济和交换媒体的发展

如何分工(国家间)由个人交换动机提出国家之间按产品费用多寡进行分工的思想

 

大卫﹒李嘉图的国际分工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

主要内容:

两利取重两害取轻

每个国家不一定要生产各种商品,而应集中力量生产那些利益较大或不利于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交流,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总量将增加,如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都有利。

比较优势理论为英国工业资产阶级推动自由贸易政策提供了理论基础,对英国经济贸易发展起了推动作用,并成为自由贸易理论中的核心。

奥林的生产要素禀赋理论

指出,如果两个国家的生产要素(土地、资本、劳动力)拥有和分布相同,各生产部门的技术水平一样,当不考虑运输成本的时候,国际贸易既不会给其中一个国家带来利益,也不会为另一个国家造成损失。

因此,比较成本差异存在的前提条件是:

两个国家存在不同的生产要素拥有量和分布量;两个国家生产的不同商品所使用的生产要素比例不一样。

里昂惕夫之谜:

(对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的挑战即悖论)

美国参与国际分工是以劳动密集型高而不是以资本密集型高的生产专业化为基础的

换句话说,这个国家进行对外贸易是为了节约它的资本并解决其劳动力过剩的问题。

规模经济基本原理:

规模报酬递增CLAC

规模报酬不变增减

规模报酬递减

OQ

只要规模经济存在(或有差别)即使是两个资源禀赋完全相同的国家也可以发生专业化分工和贸易。

贸易条件指数:

(又称贸易比价后交换比价)

指一国在对外贸易中,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之比。

TOT=Px/Pm(出口/进口)

影响贸易条件变化的因素:

1所选择的基期和比较期年份不同

2出口价格和进口价格变化

3供求关系

4出口商推销手段和进口商采购技术

外汇管制:

是指一国政府通过法令对国际结算和外汇买卖实行限制来平衡国际收支和维持本国货币的汇价的一种制度。

歧视性政府采购:

是指政府通过立法,把政府采购的对象优先于国内企业,构成了对别国厂商的歧视。

 

公司内部贸易是指跨国公司内部进行的产品、原材料、零部件、技术与服务的贸易活动。

内部化率:

指跨国公司内部进出口总额占一国进出口总额的比率。

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内部化率就越高。

跨国公司为何要进行内部贸易?

1降低外部市场造成的经营不确定风险

2降低交易成本

3能很快适应高技术产品生产的需要

4增强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垄断地位和竞争能力,实现全球利益的最大化

5有利于内部贸易价格的运用

转移价格(跨国公司内部贸易价格)

即公司内部总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在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换中,在公司内部所实行的价格。

原因:

①减轻纳税负担

②增强子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③减少或避免金融风险

④向子公司摊提费用

区域经济一体化:

是指区域内或区域之间的国家和政治实体通过书面文件,逐步实现彼此之间在货物、服务和要素的自由流动,进行各种要素的合理配置,促进相互间的经济与发展,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进而协调产业、财政和货币政策,并相应建立超国家的组织机构的过程。

区域经济一体化取得成功的条件:

1组成区域经济集团的各成员国的国内市场较为广阔

2组成集团的各成员国的经济上存在比较密切的分工联系

3各成员国之间的发展水平差距不大,贸易政策经济政策乃至文化传统和政治体质也基本相同

4组成集团的成员国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在贸易产品上具有成本优势,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降低转移效应。

当代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特点:

1区域经济一体化由西欧向其他地区延伸

2以发展中国家为主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进展缓慢

3多数区域经济一体化处于低级阶段

4环太平洋地区经济一体化后来居上

5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构成基础上发生重大变化

6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成员相互交错

7区域经济一体化凸显两大趋势

8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速度加快

 

凯恩斯的超保护贸易理论:

(反对古典学派的自由贸易理论)

他认为贸易顺差能增加国民收入,扩大就业,而贸易逆差则会减少国民收入,加重失业。

贸易逆差可为一国带来黄金,扩大支付手段,降低利息率,刺激物价上涨,扩大投资,有利于缓和国内危机和扩大就业量。

对外贸易乘数理论:

反映投资增长与国民收入扩大之间的依存关系。

乘数K:

K=1/1-边际消费倾向(MPC)

战略性贸易政策与理论

所谓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国家从战略性的高度,用关税、出口补贴等措施,对现有的或潜在的战略性部门、产业进行支持和资助,使其取得竞争优势,提高经济效益和国民福利。

作用:

战略性贸易政策促进发达国家一些战略性产业的发展,开始引起发展中国家的重视,但尚未被采用或实施。

原因:

1发展中国家科技水平不高,国内市场不甚发达,影响了规模经济的形成

2财政实力弱

3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易受他国报复,反击力量弱。

一体化形式

优惠关税

商品的自由流动

共同对外关税

生产要素自由流动

经济政策协调

超国家经济组织

政治协调

PTA优惠贸易协定

FTA自由贸易区

CU关税同盟

CM共同市场

EU经济联盟(欧盟)

CEI完全经济一体化

PU政治联盟

 

1.结合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说明我国外贸型中小企业如何进行转型升级?

2.自由贸易区对我国改革开放的作用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