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中考语文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复习题含答案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36232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52.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中考语文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复习题含答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部编版中考语文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复习题含答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部编版中考语文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复习题含答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部编版中考语文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复习题含答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部编版中考语文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复习题含答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部编版中考语文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复习题含答案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部编版中考语文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复习题含答案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部编版中考语文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复习题含答案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部编版中考语文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复习题含答案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部编版中考语文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复习题含答案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部编版中考语文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复习题含答案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部编版中考语文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复习题含答案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部编版中考语文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复习题含答案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部编版中考语文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复习题含答案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部编版中考语文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复习题含答案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部编版中考语文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复习题含答案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部编版中考语文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复习题含答案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中考语文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复习题含答案1.docx

《部编版中考语文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复习题含答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中考语文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复习题含答案1.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中考语文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复习题含答案1.docx

部编版中考语文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复习题含答案1

部编版中考语文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复习题(含答案)

(1)

一、初中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

1.温州钟灵毓秀,有许多优美的风景、物品及富有特色的民俗。

下列诗句与温州“民俗风物”无关的一项是(   )

A.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东晋·谢灵运《登池上楼》)

B.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南宋·陆游《游山西村》)

C.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南宋·赵师秀《约客》)

D. 何用游山双不惜,棕鞋也似笋鞋轻。

   (清朝·方鼎锐《温州竹枝词》)

【答案】B

【解析】【分析】A.池上楼位于温州市鹿城区五马街道中山公园积谷山西麓,为纪念南朝诗人谢灵运所建造,因其有名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传世,后人遂称该楼为“池上楼”。

B.本诗句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

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所要表达的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

“社”为土地神。

春社,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

农家祭社祈年,满着丰收的期待。

陆游在这里以“衣冠简朴古风存”,赞美着这个古老的乡土风俗,显示出他对吾土吾民之爱。

C.赵师秀,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字紫芝,号灵秀,亦称灵芝,又号天乐。

南宋诗人。

赵师秀是“永嘉四灵”中较出色的诗人。

D.温州竹枝词始于宋:

在刘禹锡等人的倡导下,温州历代有不少诗人,纷纷学写竹枝词,也创作了很多作品,其中不乏意韵俱美的佳作。

在清同治年间,温州前后出现了四位诗人,他们是郭钟岳、钱子奇、方鼎锐、戴文俊。

他们互相应和,留下《东瓯百咏》、《温州竹枝词》、《瓯江竹枝词》三部书,共三百多首,这是温州竹枝词创作的高峰。

故选B。

故答案为:

B

【点评】做本题时注意理解诗句内容,明确是否体现温州优美的风景、物品及富有特色的民俗,选出合适的选项。

2.语文实践及名著阅读。

(1)【名著阅读】《格列佛游记》是作者急剧讽刺色彩的小说,请概括写出其中两个讽刺性的故事情节。

(2)【图形说明】下图为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会徽,请用一段说明性的文字介绍画面内容。

(3)【探究材料】请大家根据下面两则材料,探究材料蕴含的主要观点。

请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

“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

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人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

”——路遥《平凡的世界》

材料二: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从投身写作,到第一部长篇小说《解密》出版,他整整奋斗了16年。

仅在前后创作10年的过程中,他遭遇17次退稿,120多万字的初稿被删去百万多字。

但他仍初心不改,积极争取和奋斗,笔耕不辍,直至小说发表。

【答案】

(1)①小人国用跳绳比赛来选拔官员。

②拉格多科学院三位教授进行本国语言改革,遭到妇女、俗人、文盲们极力反对。

(2)画面由三部分组成:

最上面是三个连在一起的抽象人形手相连,组成了里约著名的面包山形象;中间是英文字母“Rio”和数字“2016”;最下面是奥运五环。

(3)人生需要争取和奋斗或者:

只有争取和奋斗,才能活得更有价值和意义。

【解析】【分析】

(1)此题考查名著阅读的掌握能力,做这种题,熟读原作品,记住重点情节及人物的特征。

相似人名注意不要记乱,必要时死记硬背。

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名著的了解。

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2)此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仔细观察画作,把画面上的内容分层次或方位用说明性语言描述出来,综合画面内容,把画作寄寓的感情或深刻含义表达出来。

要注意漫画中的文字内容。

这些文字内容往往揭示漫画的主题。

(3)此题考查探究及表达能力,所谓探究题,简单地说就是指开放性试题中带有对材料的研究、探讨、分析、整合,进而提出质疑、另解、建议或鉴赏评价的题目。

做这种题,通读所给的全部材料,梳理脉络,分清层次,提取要点,找到关键句,如抓住“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但他仍初心不改,积极争取和奋斗,笔耕不辍,直至小说发表”等句,进行分析后概括。

故答案为:

(1)①小人国用跳绳比赛来选拔官员。

②拉格多科学院三位教授进行本国语言改革,遭到妇女、俗人、文盲们极力反对。

(2)画面由三部分组成:

最上面是三个连在一起的抽象人形手相连,组成了里约著名的面包山形象;中间是英文字母“Rio”和数字“2016”;最下面是奥运五环。

(3)人生需要争取和奋斗或者:

只有争取和奋斗,才能活得更有价值和意义。

【点评】面对一幅漫画,要仔细品味画中文字,认真思考其中隐含的观点。

读懂漫画、理解其寓意是核心。

3.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下面是电视剧《三国演义》某一回目的插曲

民得平安天下安

水滔滔 路漫漫 扶老携幼步履艰

百姓何故遭离乱 欲渡长河少行船

民不弃我我难舍 瞻前顾后心怆然

立大业 民为本 民得平安天下安

风飒飒 路漫漫 抚剑昂首问苍天

古来壮士多苦厄 鲲鹏何日得高旋

臣子不能建基业 老去无颜对祖先

民相随 志愈坚 不整乾坤心不甘

马迟迟 路漫漫 暮云苍黄雁声寒

汉武秋风辞意健 英雄何须叹华年

得道多助功成就 愿见生民尽欢颜

纵相别 挥手去 仁爱常存天地间

纵相别 挥手去 仁爱常存天地间

【材料二】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

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

召诸县父老豪桀曰: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

,偶语②者弃巿③。

吾与诸侯约,先入关④者王之,吾当王关中。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

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

诸吏人皆案堵⑤如故。

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

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

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

沛公又让不受,曰:

“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

”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注】①族:

灭族,杀害违犯者及其亲属。

②偶语:

相对私语。

③弃市:

古代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尸体暴露在街头,称为弃市。

④关:

指函谷关,古代要塞、天险。

⑤案堵:

同“安堵”,即安定。

(1)你觉得下面哪幅图片中的人物,更接近【材料一】中的主角形象?

请结合材料一说明理由。

   

(2)在楚汉争霸中,刘邦最终赢得了胜利,这印证了【材料一】中的哪句话?

结合【材料二】,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沛公的言行是如何体现这句话的?

(3)请从下列四则《论语》语录中,任选一则,结合《三国演义》中的某一人物,谈谈你对这则语录的理解。

①德不孤,必有邻。

②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③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④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我选择的人物为________(人名),选择的语录为________(填序号),我的理解________。

【答案】

(1)A更接近,【材料一】描述的是刘备携民渡江的情节(描述了仁义之君刘备)《三国演义》中刘备“面如冠玉,唇若涂脂”,为文人儒士形象,图片A的形象也为一文人儒士装扮;刘备贩卖草鞋和编织席为生,图A中人物身挑草鞋。

(2)印证了【材料一】中“得道多助功成就”;

听人劝告,不贪图享受;约法三章;

不接受百姓的馈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3)关羽;④;君子看中道义,小人看中利益。

关羽、刘备下邳失散,关羽陷身曹营,曹操以美女金钱试图收买关羽,被他断然拒绝。

关羽得知刘备下落,单人匹马毅然保护二家皇嫂千里寻兄。

可谓是看中道义,正是君子行为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了学生图文转化的能力。

做此题要求仔细观察图画,注意每一个细节,如图画中的文字等,并联系题目要求,注意联想和想象。

材料一描述的是刘备携民渡江的情节,图片A的形象也为一文人儒士装扮;刘备贩卖草鞋和编织席为生,图A中人物身挑草鞋。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及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要统观全文,注意提示性语言,把握中心句。

看到题目首先要在审题后确定答案范围,提取答案时要精读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根据这些语句将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提取出来作答。

体现的是:

“得道多助功成就”,具体事例可以从材料二中概括总结。

(3)本题考查学生对《论语》的理解能力,要求结合《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来理解。

需要学生掌握名著中主要人物形象的特点,做本题时注意要结合所读过的名著情节谈出自己的理解。

可以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人物来写。

故答案为:

(1)A更接近,【材料一】描述的是刘备携民渡江的情节(描述了仁义之君刘备)《三国演义》中刘备“面如冠玉,唇若涂脂”,为文人儒士形象,图片A的形象也为一文人儒士装扮;刘备贩卖草鞋和编织席为生,图A中人物身挑草鞋。

(2)印证了【材料一】中“得道多助功成就”;

听人劝告,不贪图享受;约法三章;

不接受百姓的馈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3)①关羽;④;君子看中道义,小人看中利益。

关羽、刘备下邳失散,关羽陷身曹营,曹操以美女金钱试图收买关羽,被他断然拒绝。

关羽得知刘备下落,单人匹马毅然保护二家皇嫂千里寻兄。

可谓是看中道义,正是君子行为。

【点评】阅读名著,首先要了解名著的故事内容,其次对所读名著有关的知识信息要大致的了解,比如作者的情况。

再深一步,对名著中的人物要略加分析,掌握其形象特征,尽可能的写点读后感,这样阅读名著才会更有意义。

阅读名著最好读原著,也可以读一些介绍性的文字,总之对一些名著方面的常识要熟悉。

4.阅读对人的成长影响很大,“腹有诗书气自华”,一本好书往往能影响人的一生。

个人成长,离不开阅读;国家、民族的发展,同样离不开阅读。

青少年时期,正是阅读的黄金时期。

为鼓励同学们热爱阅读,营造学校良好的阅读氛围,学校团委会决定组建一个读书会。

(1)你是八年级1班学生王华,你想参加这个读书会,需要向学校团委会提出申请。

请你写一份申请书。

(2)读书会准备举行一次以“阅读经典的收获”为主题的心得交流会。

下面是交流会发言开场白的一部分,请在横线上再补写一个句子。

要求:

紧扣主题,选取你读过的经典名篇或名著中的人物或故事作为素材;与前面的句式保持一致,构成排比句。

读《骆驼祥子》,从祥子悲剧的一生,我了解了旧中国“使人变成鬼”的黑暗现实;读《背影》,在父亲肥胖的、蹒跚的背影中,我读出了一片深深的爱子之情;________

【答案】

(1)申请书

学校团委会:

我是八年级1班学生王华,喜欢阅读,更想和喜欢阅读的同学一起交流、学习,组建读书会为同学们搭建了交流、学习的平台。

因此,我特申请加入读书会。

请批准。

申请人:

王华

2018年6月18日

(2)读《水浒传》,从鲁提辖为素不相识的金翠莲仗义出手中,我感受到了古代英雄好汉的侠肝义胆。

读《范进中举》,从疯癫的范进身上,我看到了八股取士制度下读书人的痴狂与悲哀。

读《木兰诗》,从木兰替父从军的决定中,我看到了中华儿女保家卫国的坚强性格。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学生拟写申请书的能力。

要注意申请书在格式上和内容上的要求,“申请书”三个字要写在首行中间;称呼要顶格写;正文部分是申请书的主体,首先提出要求,其次说明理由,理由要写得客观、充分;结尾部分可用“此致”“敬礼”礼貌用语;最后是署名和日期。

⑵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

作答仿写类题目时,一定要看清题目的具体要求,分析透彻例句的特征,掌握遣词造句的必要方法。

所仿写的句子一定要与例句主题相关,格式相同,修辞一样。

作答时要结合名著的主题和人物形象来回答。

故答案为:

申请书

学校团委会:

我是八年级1班学生王华,喜欢阅读,更想和喜欢阅读的同学一起交流、学习,组建读书会为同学们搭建了交流、学习的平台。

因此,我特申请加入读书会。

请批准。

申请人:

王华

2018年6月18日

⑵读《水浒传》,从鲁提辖为素不相识的金翠莲仗义出手中,我感受到了古代英雄好汉的侠肝义胆。

读《范进中举》,从疯癫的范进身上,我看到了八股取士制度下读书人的痴狂与悲哀。

读《木兰诗》,从木兰替父从军的决定中,我看到了中华儿女保家卫国的坚强性格。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拟写申请书的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既要按照例句仿写,又要对名著人物、性格、情节、主题等表述恰当,突出自己的感悟。

⑵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严格按照申请书的格式拟写,不要写错或遗漏,,申请的原因、意向、愿望要表达清楚。

5.八年级(3)班开展“遵义旅游资源调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请把以下遵义市旅游文化资源按照一定标准归类,并阐述归类理由。

(每一类只需选择2至3项,并填写序号。

不能与示例重复。

)①贵州茅台酒②赤水丹霞地貌③凤冈锌硒茶、循潭翠芽、正安白茶④沙滩文化遗址⑤乌江小三峡⑥娄山关⑦海龙屯军事古堡⑧遵义会议会址

答题示例:

分类①③理由:

按照地区特产分类

(2)在小组活动交流会上,语文老师把上述资源的某一项用谜语形式展示了出来,请你写出谜底,并简述你猜出谜底的方法。

谜面:

起楼不要木,有人便是仙。

天上两滴雨,残阳铺满天。

(打一遵义旅游景点)

(3)老师准备儿童节开展本次主题的交流展示活动,要求全班同学参加。

下面是语文小组写的一则通知.请找出三处错误。

通知

全班同学:

请大家于6月1日下午到学校礼堂参加语文老师开展的活动,望大家做好准备,准时参加。

2018年5月30日

八(3)班语文小组

【答案】

(1)示例一:

④⑥⑦⑧;按照人文风景分类;示例二:

②⑤⑥按照自然风景分类;示例三:

⑥⑧按照红色旅游(革命遗址也可);示例四:

④⑦按照历史古迹;示例五:

⑥⑦按照战斗遗址(军事类)

(2)娄山关。

理由:

一是拆字法;二是根据“残阳铺满天”一句联系到“残阳如血”从而想到《忆秦娥·娄山关》猜出即可。

(3)①“通知”要居中。

(位置不对)②“全班同学”称谓要顶格。

(位置不对)③没有写活动的具体时间。

④没有写出活动主题。

⑤落款署名和时间位置颠倒了。

【解析】【分析】⑴可分别按人文风景、自然风景、红色旅游等分类。

人文风景:

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了文化特质而构成的风景。

自然风景:

没有人为因素的大自然景观。

红色旅游:

以中国共产党相关的历史纪念地为资源的旅游。

熟知景点内容,才能准确分类。

⑵谜语中的拆字法是根据汉字的字形结构特点和人们的认识规律,把一个字拆开,分解成几个独体字,或者给一个字的组成部分赋予一定的意义。

而“起楼不要木”就是去掉“楼”中的左偏旁“木”。

由“有人便是仙”推知“无人便是山”,而“残阳铺满天”一句即可联系到《忆秦娥·娄山关》,整合在一起便是“娄山关”。

另外还有注意一个关键性提示,即“打一遵义旅游景点”。

⑶①标题:

第一行正中间写“通知”两字,也可根据需要在“通知”前加一些有标示内容的文字,如“紧急通知”、“××(单位)关于××××的通知”。

②通知对象:

一般在正文之前第一行顶格写,下加冒号。

在日常简单的通知中,正文内容已经明确了通知的对象,那么开头的对象名称可省略。

③正文:

另起一行空两格写。

内容要具体明了,写清原因、目的、时间、地点及具体要求。

④署名和日期:

发出单位和时间分两行写在正文末尾的右下方。

本题在标题、称呼、活动时间、活动主题以及署名和时间都有问题。

按上面的要求一一改正即可。

故答案为:

⑴示例一:

④⑥⑦⑧;按照人文风景分类;示例二:

②⑤⑥按照自然风景分类;示例三:

⑥⑧按照红色旅游(革命遗址也可);示例四:

④⑦按照历史古迹;示例五:

⑥⑦按照战斗遗址(军事类)

⑵娄山关。

理由:

一是拆字法;二是根据“残阳铺满天”一句联系到“残阳如血”从而想到《忆秦娥·娄山关》猜出即可。

⑶①“通知”要居中。

(位置不对)②“全班同学”称谓要顶格。

(位置不对)③没有写活动的具体时间。

④没有写出活动主题。

⑤落款署名和时间位置颠倒了。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分类整理的能力。

答题时要熟知景点内容,才能准确分类。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与辨析能力。

解答文学文化常识类试题,关键在平时的识记与积累。

(3)本题考查学生修改通知的能力。

答题时要熟悉通知的格式和通知的内容,才能准确作答。

6.传统文化和文学常识。

(1)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杜牧的“豆蔻梢头二月初”,以“豆蔻”来代称十三四岁的女子,左思《咏史》中的“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以“弱冠”代指________;地“阴”与“阳”古人常用来区分方位,《愚公移山》中就有“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的句子,据此我们可以推断河南省的洛阳市最初应该位于洛水的________(填方位)。

(2)下列文学常识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

A. 《红楼梦》—曹雪芹—清代小说家                     

B. 《儒林外史》—长篇讽刺小说—吴敬梓

C. 《呐喊》《野草》—短篇小说—鲁迅                  

D. 《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法国作家

【答案】

(1)成年;北面

(2)C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文学名著和文学常识。

(1)此题考查文学名著的分析。

做此类题,要注意掌握古文中表示时间年龄的词,如“不惑”,“而立”“黄发”等词语的具体的年龄,可以把这些词语按一定顺序归纳排序,第二空可从“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可以判断是北面。

(2)此题C项《野草》不是短篇小说,是散文诗。

故答案为:

(1)成年;北面

(2)C

【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

(1)此题考查文学名著的分析。

做此类题,要注意根据要求,还要积累的知识作答。

(2)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

做此类题,要注意平时积累文学名著知识,尤其是注意识记作者及作品,篇名,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主要人物及情节等。

7.(2017·绥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河畔婉转的雎鸠、白露时节的蒹葭;菊东篱的悠然,带月荷锄的自在;石壕村中的夜啼、“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呼声……时间的长河,奔涌不息,五千年的文化,渊源流长。

     【材料二】国学经典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在历史的星空里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穿越时空,国学将千年积淀的智慧生存法则呈现给世人。

国学要真正发挥作用,只有活学活用,把理论与客观实际紧密联系,才能智慧的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惑。

(1)【整合材料探国学】阅读以上两则材料,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2)【陶冶情操用国学】孝敬父母,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从古至今,这样的典范不胜枚举。

请你分别举出一例。

(3)【孔子之道亮国学】孔子作为“至圣”,孟子作为“亚圣”,他们对后世影响深远。

请根据自己有的知识,写出与它们有关的成语和故事各一个。

(4)【合作共赢悟国学】古有“四海之内皆兄弟”,今有“龟兔双赢理论”;远有“丝绸之路”,近有“一带一路”。

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合作共赢”的感悟。

【答案】

(1)①中华文化灿烂辉煌;②国学智慧可以指导我们的现实生活。

(2)孝敬父母示例:

黄香温席、卧冰求鲤等;尊师重道示例:

程门立雪、颜回尊师等。

(3)“温故知新、孟母三迁、见贤思齐、韦编三绝、舍生取义、孟母断机”等。

(4)略

【解析】【分析】

(1)这是一道压缩语段的题目,压缩语段有拟写新闻标题(或一句话新闻)、提取关键词、概话并评价材料的内容、下定义等几种类型。

概括材料的内容要区分材料的文体特征,注意有新闻类、叙述类、说明类、议论类和寓言类,新闻类注意提取新闻的要素时间、地点、事件、原因、结果,然后根据材料的性质确定重点,重点注意新闻中的导语;叙述类注意事件的过程;说明类注意提取物件的组成、作用,议论类注意提取论点,语言类注意虚构的内容对应的生活中的真实现象。

(2)注意突出题干的要求“孝敬父母,尊师重道”。

(3)注意与“孔子”和“孟子”相关的内容。

(4)注意谈论的重点“合作共赢”。

8.下列句子描述的分别是名著中的哪个人物?

(1)她出身卑微,相貌平平,小时候被舅妈嫌弃,被表哥毒打,但她自尊、自立、自强,后来建了桑菲尔德庄园,最终和罗切斯特结婚,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2)他原是上界的天蓬元帅,因调戏嫦娥被贬下几尘,后来成为唐僧的弟子,与孙悟空一起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最后被封为净坛使者。

(3)他豪爽直率,嫉恶如仇,却也粗中有细。

他三拳打死镇关西,救了金翠莲父女,为躲避官司,出家当了和尚,后与杨志占领二龙山。

(4)他坚毅勇敢,充满生活热情。

他在荒无人烟的孤岛上生活了28年,在“星期五”的帮助下,最终克服困难,创造出了精彩的人生。

【答案】

(1)简·爱

(2)猪八戒(猪刚鬣/猪悟能)

(3)鲁提辖(鲁达/鲁智深)

(4)鲁滨(宾)逊(孙)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明珠《简·爱》《西游记》《水浒传》《鲁滨逊漂流记》中的重要人物的了解,要求学生在阅读名著要注意掌握以下内容:

①作者:

姓名、国籍(朝代)、主要作品、成就等。

②作品内容:

主要内容、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

③作品主题及现实意义。

9.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一个馒头,到变化万千的精致菜肴,“吃”传达着国人的生存智慧,展现着国人的生活习俗,承载着国人的美好期望。

我校九年级将开展以“舌尖上的家乡”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猜一猜】请仔细阅读下列三则谜语,任选两则写出谜底(家乡常见食品)。

①肚子鼓鼓小胖子,身上穿着黄缎子,满脸长着大麻子,老家是个火炉子。

②本来一大片,变成千条线。

是线不缝衣,只在锅里见。

③两个瘦子一般长,扭在一起跳池塘,有人拿棒来救起,瘦子变成胖又黄。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2)【夸一夸】一盘菜,一盆汤,一道点心……或朴素,或精致,鲜活着我们的生活。

请夸一夸你所喜欢的一种家乡美食(上面三则谜语的谜底除外),可以描写色香味,也可以说明制作过程。

(3)【品一品】能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味道的,不仅有我们的舌头和鼻子,还有我们的心。

细细品味,舌尖上有满满的希冀和祝福,还有深厚的文化意蕴,请参照示例,说一说某一种家乡美食所蕴含的意义。

示例:

月饼——圆圆的,甜甜的,寄寓着人们对家庭团圆、生活甜美的希冀。

【答案】

(1)酥饼;面条;油条

(2)①一小碗糖水煮杨梅果,那颗粒硕大的果实汁液溢出,连汤液都漫上一层红色,白糖溶解在杨梅果的汤液里,酸酸甜甜回味无穷。

②首先用豆浆机磨出生豆浆,接着用纱布过滤,然后将豆浆用小锅隔水加热煮沸,慢慢地,豆浆表面就会结出一层皮,用手一揭,一张豆腐皮就做成了。

(3)①长寿面——细细长长,绵软可口,祝福人们幸福绵长,健康长寿。

②年糕——“糕”谐音“高”,祝福人们生活步步高。

③粽子——翠绿的粽叶,香糯的滋味,蕴含着我们对伟大诗人屈原由衷的敬意。

【解析】【分析】⑴根据食品外形特点、颜色、质地、原料、加工方式判断。

①肚子鼓鼓,颜色金黄,撒有芝麻,火炉子烘烤,是酥饼或烧饼等。

②千万条线,只在锅里见,是面条。

③扭在一起跳池塘,拿棒来救起,瘦子变成胖又黄,是油条。

⑵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紧扣“夸一夸你所喜欢的一种家乡美食”的题目要求,从食品的色香味形、制作过程、特点特征、口味等方面作答。

⑶仿写内容要协调一致,前后呼应,前后呼应,句式要统一,修辞要相同,字数要相等或大致相等。

比如月饼,外形圆圆的,甜甜的,寄寓着人们对家庭团圆、生活甜美的希冀。

饺子寓意一家人团圆幸福,美满。

长寿面,细细长长,绵软可口,祝福人们幸福绵长,健康长寿。

年糕,“糕”谐音“高”,祝福人们生活步步高。

故答案为:

⑴酥饼;面条;油条。

⑵①一小碗糖水煮杨梅果,那颗粒硕大的果实汁液溢出,连汤液都漫上一层红色,白糖溶解在杨梅果的汤液里,酸酸甜甜回味无穷。

②首先用豆浆机磨出生豆浆,接着用纱布过滤,然后将豆浆用小锅隔水加热煮沸,慢慢地,豆浆表面就会结出一层皮,用手一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