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背景下中国证券公司的发展战略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363955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球背景下中国证券公司的发展战略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全球背景下中国证券公司的发展战略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全球背景下中国证券公司的发展战略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全球背景下中国证券公司的发展战略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全球背景下中国证券公司的发展战略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全球背景下中国证券公司的发展战略Word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全球背景下中国证券公司的发展战略Word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全球背景下中国证券公司的发展战略Word文档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球背景下中国证券公司的发展战略Word文档格式.doc

《全球背景下中国证券公司的发展战略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球背景下中国证券公司的发展战略Word文档格式.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球背景下中国证券公司的发展战略Word文档格式.doc

随着金融一体化进程加速,允许金融混业经营的呼声日益强烈。

为了提升综合国力,各国大力推行金融创新,逐步放松行业管制。

1999年11月,美国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法案》,这标志着金融市场重新走入了金融混业经营之路。

管制的解除导致了一些巨型金融控股集团的诞生,从根本上说,成立金融控股集团也是产业资本扩张的内在要求。

投资银行只有规模足够大,才能够满足大型跨国企业集团以及主权政府的投融资需求。

  商业银行积极地进军投资银行业,试图拓展出一片新的势力范围。

与此同时,商业银行的光明前景也同样强烈吸引着投资银行。

对投资银行家们来说,商业银行雄厚的资金实力,对于创建金融帝国不可或缺。

二者相互吸引,彼此之间的边界日益模糊。

  需要指出的是,一个混业经营的金融体制需要更加审慎的监管,各国在混业经营的同时大多实施分业监管。

美国实行的是以美联储为中心的伞形监管模式,该模式是以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为依托、以中央银行为核心、各专业金融监管机构为组成的监管体系,即双层多头金融监管体系。

“双层”分为联邦层和州政府层,“多头”是联邦政府针对分业经营的需要设立了多个行业监管主体。

德国与日本的金融业一直是混业经营的,德国银行混业经营的程度甚至远高于美国。

但是,与美国不同的是,日本对混业经营有更多的法律限制,而德国对金融机构有混业监管,这种监管通过一个整体的资本充足率监管来实现。

  

(二)加强行业监管成为各国政府的普遍共识

  近期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充分暴露出投资银行在公司治理上的弊端。

投资银行的管理层为了获得高额利润,过度地进行金融创新,大规模扩张高杠杆金融衍生品的自营业务,而许多金融创新活动又游离于监管之外。

  当金融创新失去有效监管时,危机的全面爆发就不可避免。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并逐渐升级为全球金融危机。

非理性的金融创新和监管缺位,终于导致了华尔街投资银行的全面崩溃,雷曼兄弟、美林、贝尔斯登破产,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也被迫转型。

  为了防止悲剧重演,各国纷纷制定监管法规。

在美国新的金融监管议案中,明确限制银行利用自身资本进行自营交易。

让银行在传统借贷业务与高杠杆、对冲、私募等高风险投资活动之间划出明确界线。

今后将不再允许商业银行拥有、投资或发起对冲基金,也不能拥有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不能从事与自己利润有关而与服务客户无关的自营交易业务,这也意味着高盛、摩根大通等投资银行将被迫退出自营交易、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等利润丰厚的领域。

  目前,双方之间的激烈博弈仍在继续。

我们认为,过于严厉的监管法规和脆弱的全球经济,严重削弱了投资银行的盈利能力。

全球投资银行正处于一个重要历史关口,新的金融监管法案一旦获得通过,国际投资银行业的未来也将由此改写。

  (三)投资银行业的发展呈现非中介化趋势

  传统上,投资银行主要是作为中介人,或者充当客户代理人,或为客户提供一系列专业化金融咨询服务。

投资银行从事的证券承销、交易和咨询等“表外业务”,主要收入并非存款利息,而主要是收费。

作为中介人,投资银行从交易中收取固定交易佣金。

  随着表外业务快速扩张,投资银行的非中介化趋势明显。

投资银行早已不满足于传统的中介人角色,而是扮演了风险投资者、战略投资者、中介人、做市商、借贷者、咨询顾问等多重角色,将业务的触角伸向产业价值链中的各个环节。

投资银行不仅担任着融资中介,还为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以此获得高额息差。

有些投资银行在项目早期就成为风险投资者,或在IPO前成为股权投资者,通过在上市前夕大量买入股票而获取未来的高溢价。

  对投资银行业而言,这种非中介化的趋势有利有弊。

由于在整个的金融创新活动中,杠杆化原理被广泛地运用于金融实践,伴随其中的是金融体系史无前例的信用扩张。

资本金的限制使投资银行的业务波动性要高于商业银行。

一旦金融体系中流动性出现枯竭,投资银行就会由于无法获得贷款而破产倒闭。

 

  由于经营环境日趋复杂,投资银行业务也日益多元化,这增强了投资银行抵御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能力。

无论投资银行的表现形式和商业模式如何演变,大部分投资银行的业务都会包括证券承销、经纪业务、并购咨询、资产管理、自营交易等。

  20世纪70年代以来,虽然传统投资银行业务,如经纪业务和承销业务仍处于基础地位,不过其所占比重不断在缩小。

并购咨询业务的比重在不断上升,在全球几乎所有的大型并购案中,投资银行都扮演了重要角色。

交易与直接投资业务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以高盛为例,2009年,交易与直接投资收入为344亿美元,占其总收入的76%。

从20世纪80年代起,资产管理业务的地位日益上升。

投资银行大举进入资产管理领域,并取得了巨额收益。

例如高盛、摩根士丹利、巴克莱等投行就管理了数百只基金,包括私募股权、对冲基金、共同基金等多种类型。

  (五)盈利模式向着更高级、更复杂的形态演进

  从全球投资银行业的发展来看,投资银行已经不满足传统的中介人角色,为了获得更多高额回报,越来越倾向于为客户提供一整套的金融解决方案。

激烈的市场竞争也迫使投资银行努力开拓新的收入来源。

通过一系列令人眩目的金融创新活动,投资银行的触角伸向了整个金融产业价值链的所有环节,不仅传统投资银行业务面目一新,大宗商品交易、私募股权、外汇掉期、金融衍生品、并购咨询、资产管理等各项业务也蓬勃发展。

  近年来,国际投资银行的盈利模式向着更高级、更复杂的形态发展,很多业务早已超越了传统。

传统上,投资银行的标的是资产和货币,现在另类投资大行其道,大宗商品、货币掉期、天气期货、碳排放权等,几乎一切可以资本化的东西都成为了交易对象。

在交易模式上,高频交易、风险套利和量化投资等逐渐流行。

  二、中国证券公司的现状分析

  

(一)近几年来,中国证券业取得了长足进步

  改革开放30年,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快速崛起,成为世界经济体系中一股举足轻重的力量。

企业的快速发展刺激了融资需求,大规模的企业并购重组浪潮在酝酿之中,13亿居民对于金融产品的需求迅速增加,券商的国际化也初露端倪,中国资本市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随着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的全面启动,中国的资本市场终于迎来了一个全新格局。

在经历了一系列深刻的制度变革后,中国证券业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截至2009年末,106家券商总资产规模为2.03万亿,净资产为4840.38亿元、净资本为3819.54亿元。

  2009年,106家证券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2052.79亿元,其中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1428.61亿元、承销与保荐及财务顾问业务净收入151.62亿元、受托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15.96亿元,投资收益(含公允价值变动)231.73亿元,全年累计实现净利润933.55亿元。

  2009年,金融市场创新也层出不穷,交易手段日新月异,盈利模式更加多元化。

投资者开户数量和日均交易量的规模空前,市场中投资品种日益丰富,不仅有股票、债券、基金,还有可转债、权证、股指期货、融资融券等令人眼花缭乱的金融衍生工具。

  

(二)中国证券业的发展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与国外同行相比,国内券商的整体实力仍然偏弱,无论是在资产规模、盈利水平还是管理水平上,仍存在非常大的差距。

综合起来,我们认为,当前中国证券业存在着六大问题。

  1.公司规模偏小,抗风险能力不足

  企业规模是影响企业微观经济效率的重要因素,是公司竞争力的重要表现。

从企业规模来说,国内券商的规模普遍偏小,抗风险能力不足,行业集中度比较低,行业整合面临着制度性障碍。

我们对比了中国证券行业与高盛公司(见表1),可以看出,中国证券业与国际水平的巨大差距。

2009年,整个中国证券行业实现了2052.79亿营业收入,而高盛一个公司就实现了3071.56亿元。

从净利润来看,高盛实现了910.52亿元,而中国证券行业总计实现了933.55亿元的利润。

  2.券商之间同质化竞争严重

  近年来,国内券商逐渐确立了经纪、自营、投行和资产管理四大主业,除此之外,还开展了融资融券、股指期货和直投等创新业务,不过,这些都未能从根本上改变经纪业务为主的盈利模式。

尤其对于很多中小型证券公司,经纪业务几乎是唯一的利润来源。

盈利模式的同质化,导致了券商陷入惨烈的红海竞争,佣金战层出不穷。

2009年,全年交易量达98.5万亿元,经纪业务的比重高达69.23%。

  过度依赖经纪业务,严重影响了券商的可持续发展,使行业发展表现为强周期性。

此外,由于创新金融产品发展相对滞后,长期以来,券商一直缺乏必要的避险工具,金融产品和服务趋于同质化,使券商之间无法展开真正的差别化竞争。

  3.券商面临困难的创新环境

  创新是券商可持续发展的灵魂,然而,当前券商的创新环境不容乐观。

从全球投资银行业的发展来看,加强监管是大势所趋。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中国证券业与国外投行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因此在监管方法上应当有所区别。

比如,国外投行的问题是过度创新,而国内券商则面临着创新不足。

在运营杠杆上,国外投资银行普遍采取高杠杆经营模式,而国内券商的杠杆率极低,大量的净现金趴在资产负债表上,使用效率极低。

我们认为,在行业监管上,采取审慎的态度无疑是正确的,然而,过度监管则会制约着整个行业的发展,对行业长期发展造成一些不利影响。

因此,如何平衡创新和监管之间的关系是当前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此外,国内金融创新人才匮乏,对于金融产品复杂性的理解及应用水平都处于非常初级的状态,高端人才的严重匮乏极大地制约了券商的创新能力。

  4.治理结构不完善,缺乏长期激励措施

  长期以来,激励机制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认为能够有效地解决公司的委托-代理问题。

对于证券业这样一个人力资源密集型的行业,制定合理的长期激励机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和地区,金融高管的薪酬结构较为合理,既有现金激励,也有股权、期权等长期激励。

国内券商整体薪酬水平与其他行业相比不低,但薪酬结构较单一,普遍缺乏长期激励机制,这严重地限制了管理层和员工的积极性,同时可能导致企业高管的短期化行为。

在这种薪酬体制下,薪酬和奖金是根据当年的盈利发放的,而经营风险的暴露却是滞后的、长期的,随着风险不断积累,最后可能会演化为危机。

  (三)未来的挑战

  中国证券业正处在一个变革的转折点,未来将面临四大主要挑战。

  1.证券公司之间的竞争趋于白热化

  近两年来,国内券商纷纷上市融资,成功上市后,券商的资本实力大增,同时作为公众公司开始更加注重股东回报,这种状况加剧了券商的竞争程度。

很多券商到处跑马圈地,在全国开设营业部,为了争夺客户,佣金战、行业挖角层出不穷,2010年以来,券商之间的佣金价格战,已经将券商的垄断利润大幅压缩。

此外,随着行业管制的逐渐放松,国内一些民营企业和海外投行大举进入证券领域,未来证券公司之间的竞争将趋于白热化。

  2.行业发展落后于资本市场快速发展的步伐

  从融资功能角度来看,国外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比较合理的比例一般在30%-50%之间。

我国金融体系中直接融资的比例一直较低,未来我国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规模有待进一步发展。

就目前我国证券公司的实力而言,证券行业的发展相比资本市场仍略显落后。

  从证券公司自身来看,无论是资本和硬件设施,还是人力资源和管理技术,证券公司的发展明显落后于当前资本市场快速发展和创新的需求。

新业务和新产品的不断推出之后,多数证券公司在目前的经营实力下将无法跟上创新的步伐。

同时,在新业务和新产品中,客户需求的提高会对证券公司的营销能力和服务能力提出新的挑战。

  3.国内券商的风险控制能力亟待提高

  风险管理对于金融企业来说是一个关键环节。

在一个愈发动荡的环境中,只有做好风险控制,才能在风云变幻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全球金融危机中,雷曼、贝尔斯登等有着百年历史的投资银行,由于风险管理失控,导致金融帝国一夜之间破产。

同样,在中国券商的发展过程中,由于风险失控引发的券商破产、倒闭,数十年经营成果毁于一旦的案例比比皆是。

  创新业务模式提升了券商的经营杠杆,也对行业监管和内部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

但是,国内券商在防范金融风险的意识和能力上普遍存在着不足。

当经济形势向好的时候,这些弊端不易显现,一旦经济形势恶化,这些问题就将暴露无遗。

  4.其他金融机构对证券业务的渗透给证券公司带来冲击

  目前,国内的监管思路仍然是以金融分业经营为主。

不过,在全球金融混业的大趋势下,国内金融混业的趋势也日益明显,银行、保险、证券、金融和信托业彼此之间相互渗透。

与此同时,证券业受到的监管更为严厉,由此导致其传统领域不断地被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蚕食。

目前,中国金融生态格局仍以银行业为主,银行业在资金实力和影响力上都远超过证券业,其大举向证券业的渗透,对证券公司的经营形成了很大的冲击。

  三、中国证券公司未来发展战略

  进入了2010年,全球经济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在国际上,欧洲爆发了大规模的债务危机,美国经济也出现了一些下滑的征兆。

在国内,中央对于房地产的严厉调控政策仍在继续,这些都对券商未来的环境造成了诸多不确定性。

在当前的形势下,券商应未雨绸缪,积极顺应时势变化,积极培育核心竞争力,加快运营模式的变革,创造长期和稳定的竞争优势,以应对可能出现的严峻的生存环境。

  

(一)加快券商盈利模式的变革,实施蓝海战略

  

  长期以来,证券业由于利润丰厚而受到广泛关注。

需要指出的是,国内券商的这些高额利润之中,有很大一部分源于制度性红利。

由于行业准入受到政府严格管制,市场竞争程度并不充分,这种状况造成了证券行业的高额垄断利润。

  为了避免恶性竞争,券商应加快盈利模式的变革。

从全球范围内看,各大投资银行在提供服务方面各具特色,即使是以综合服务为主的大型投资银行。

例如在美国,数以千计大大小小的投资银行,通过采取差异化战略,逐渐形成了各自风格鲜明的业务模式及强大的核心竞争力。

  因此,国内券商应加快实施蓝海战略,通过差异化的竞争策略,找准各自的市场定位,改变从前粗放型的经营模式,并依据自身经营特点和优势,通过对市场和客户的细分,对自身的比较优势重新定位,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商业模式。

  

(二)持续不懈地推进人才战略

  证券业是一个人才密集型行业。

人才是券商发展的根本,是券商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随着券商之间的竞争由低端向高端延伸,人才成为了券商争夺的重点。

未来券商之间的竞争将更多地表现为人才的竞争。

  越来越多的券商开始重视研发能力,并将其作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券商而言,应当以外部引进与内部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培养人才,建立起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通过不断地提高研发能力,逐渐形成以客户为导向、以产品和业务模式创新为推动力量,可持续的行业发展模式。

  (三)强化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经营战略

  金融机构销售的不是孤立的金融产品,而是一整套系统的解决方案。

一套完善的商业模式不仅能够满足客户当前需求,还要能够满足其整个经营周期的所有金融需求,协助客户深度发掘其潜在金融需求,并提出全面解决方案。

  投资银行的演进历史表明,只有快速地适应竞争环境、准确地把握客户需求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券商应当采取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战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握客户需求。

例如,经纪业务由单纯地提供交易通道转向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实现由通道模式向服务模式的转变。

同时积极借鉴国外成熟市场经验,展开营销服务体系建设和理财产品创新,通过提高服务质量为客户创造价值。

 (四)加速创新,提升券商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灵魂。

监管层应当努力创造券商有利的创新环境,加快创新步伐以迎接全球化的挑战。

从券商自身来说,只有通过持续的创新,开辟新蓝海市场,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才能实现利润最大化。

中国的自营业务等迟迟不能发展壮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市场中缺乏卖空机制,一旦遭遇到系统性的市场风险,整个行业就会陷入亏损境地。

创新型业务的开展,未来将催生出更多的风险套利模式,其重要性不亚于一场革命。

  券商应积极参与金融创新,如创设新的金融衍生产品和理财品种、开发私人银行产品,发展理财产品超市;

推进备兑权证等衍生产品的创设,推进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业务;

拓宽证券公司资金使用渠道;

积极开发各类研究咨询产品,满足细分客户的不同需求,推动经纪业务的深耕细作。

创新活动应该全面规划、稳步推进,这将有助于减少系统风险。

为防范市场风险,可以采取先试点后推广,在风险“可测、可控、可承受”基础上,稳步地推动金融创新。

  (五)强化券商的合规管理与风险控制

  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合规管理体系。

通过健全内控机制,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在管理环节中要细化操作流程,真正把合规管理的理念贯彻到业务流程之中。

  其次,完善内部风险控制,强化信息隔离墙制度。

建立起由风险控制委员会、专家评审委员会、证券投资决策委员会等组成的专业风险控制机构;

建立由风险控制部、稽查审计部、法律部等部门组成的常设性风险管理部门。

在监管方法上,由静态监管向动态监管转变。

  在推进创新业务时,券商必须加强风险管理,对创新业务风险进行有效评估、控制和预警,通过VaR(风险评估)分析法、应力分析法、场景分析法确认与计量市场风险,并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数据动态和静态监控。

此外,通过事前的风险防范措施、事中的运行管理和事后检查,形成一整套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

  (六)抓住历史机遇,适时走向国际化

  对中国券商而言,积极地参与国际竞争,开辟新的战场和利润增长点,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只有在充分竞争的条件下,中国券商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够快速提高。

国际化不仅能够给公司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还让公司在参与国际竞争中,学习到国际先进经验,加快公司的管理水平与国际全面接轨。

  随着中国经济日益融入全球经济体系,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参与到国际竞争之中。

我们认为,在现阶段,国内券商还是应当立足于国内业务,然后在此基础上,积极建立与国际投行的紧密联系,加强与其在业务、信息及人才等多方面的交流。

在引进战略投资者或合资过程中,要坚持适度、渐进的原则。

同时,国际化可以有更多的选择路径,不仅仅是股权合作。

国际化也绝不仅仅是国外机构引进来,也要鼓励国内金融机构走出去。

  (七)建立公司员工与高管长期激励机制

  对于证券业这样一个人才、知识密集型的行业,建立长期激励机制是整个行业长期发展过程中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因此,必须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尤其是管理层和员工的长期激励机制。

建立长期激励机制的根本目的并非仅仅为了提高薪酬,而是要真正地建立起一套能够客观评价企业经营绩效、有效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激励约束机制。

在股权激励方案中,要建立与激励机制相适应的约束机制,以确保对高管和员工的冒险行为做出足够的预防,通过制度的形式界定各层级的权限,以防止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