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聊城大学东昌学院招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教育类)》试题.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336670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2.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下半年聊城大学东昌学院招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教育类)》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下半年聊城大学东昌学院招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教育类)》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下半年聊城大学东昌学院招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教育类)》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下半年聊城大学东昌学院招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教育类)》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下半年聊城大学东昌学院招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教育类)》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下半年聊城大学东昌学院招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教育类)》试题.docx

《下半年聊城大学东昌学院招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教育类)》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半年聊城大学东昌学院招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教育类)》试题.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下半年聊城大学东昌学院招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教育类)》试题.docx

下半年聊城大学东昌学院招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教育类)》试题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选择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教师道德品质的构成要素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

  【答案】D

  2、侵占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依法承担()。

  A、行政责任

  B、刑事责任

  C、民事责任

  D、AB两种责任

  【答案】C

  3、道德内容的社会性和可变性决定了教师道德修养的()。

  A、自觉性

  B、被动性

  C、持久性

  D、自主性

  【答案】C

  4、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是()。

  A、德育

  B、班级活动

  C、教研活动

  D、教学

  【答案】D

  5、道德把握世界的主要手段是()。

  A、是非标准

  B、规章制度

  C、进行道德评价

  D、进行行政评价

  【答案】C

  6、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是()。

  A、教师获得博士学位

  B、全面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C、最大程度加长学生自学时间

  D、抛弃书本,注重实践

  【答案】B

  7、在教学中为了实现知识的迁移,教师应该应用(),使学生在学习和思维中将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从本质属性中剔除,更好地掌握概念间的因果联系。

  A、基本原理

  B、变式

  C、概念

  D、教材结构

  【答案】B

  8、教师运用英雄人物的形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种方法属于()。

  A、说理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陶冶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

  【答案】B

  9、高校培养目标的定向作用是指()。

  A、高校培养目标对教育活动起着支配、调节和控制作用

  B、高校培养目标对教育的发展方向和人的发展方向起着一种制约作用

  C、高校培养目标是衡量和评价高等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

  D、高校培养目标是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价值标准

  【答案】B

  10、由于革命斗争的日益残酷,列宁认识到有“铁的纪律”,是取得革命胜利的基本条件,强调党的()。

  A、作风建设

  B、组织建设

  C、制度建设

  D、思想建设

  【答案】B

  11、在限定时间内产生大量的观念,体现了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A、灵活性

  B、独创性

  C、发散性

  D、流畅性

  【答案】D

  12、下列哪一项不是上好课的必要条件?

()

  A、目的明确

  B、内容正确

  C、方法得当

  D、手段先进

  【答案】D

  13、侵犯行为可以分为工具性侵犯和()。

  A、行为性侵犯

  B、意图性侵犯

  C、动机性侵犯

  D、敌意性侵犯

  【答案】D

  14、遵从、认同和内化是大学生态度与品德的()。

  A、形成阶段

  B、转化阶段

  C、习得阶段

  D、修正阶段

  【答案】C

  15、提出学习的实质是形成认知地图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

  B、苛勒

  C、布鲁纳

  D、托尔曼

  【答案】D

  16、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

  A、公平公正

  B、和谐幸福

  C、民主法治

  D、核心价值观

  【答案】D

  17、我国加大政府对高等教育调控力度的方式是()。

  A、间接调控

  B、宏观调控

  C、间接的和宏观的调控

  D、直接调控

  【答案】C

  18、根据我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规定,硕士学位论文答辩不合格的,可在多少时间内修改论文,重新答辩?

()

  A、两年内

  B、一年内

  C、六个月内

  D、三个月内

  【答案】B

  19、根据我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规定,硕士学位论文答辩不合格的,可在多少时间内修改论文,重新答辩?

()

  A、两年内

  B、一年内

  C、六个月内

  D、三个月内

  【答案】B

  20、公民接受教育()。

  A、只是权利

  B、只是义务

  C、不是权利,也不是义务

  D、既是权利,又是义务

  【答案】D

  21、教学计划管理包括()。

  A、教学计划的制订、执行、监督、评估等环节

  B、教学计划的监督

  C、教学计划的监督与评估

  D、教学计划的执行、监督与评估

  【答案】A

  22、“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教师也会有缺点、失误和不足之处。

这就要求教师在处理言传和身教的关系时要()。

  A、言行一致,身体力行

  B、学为人师,行为示范

  C、严于律己,勇于自责

  D、以上都是

  【答案】C

  23、人际关系的具体表现形式是()。

  A、人际互动

  B、人际交往

  C、人际沟通

  D、亲和行为

  【答案】B

  24、我国当前是由()负责教师的培训和教师资格认定等事务的。

  A、教师专业团体

  B、教育行政部门

  C、教师所在的学校

  D、社会公共事业机构

  【答案】B

  25、“长善救失”、“教学相长”的教学思想是由()首先提出的。

  A、《论语》

  B、《孟子》

  C、《学记》

  D、《劝学篇》

  【答案】C

  26、入学教育的重点是适应性教育。

以下不属于入学教育主要内容的是()。

  A、爱校教育

  B、专业思想教育

  C、基本理论教育

  D、理想信念教育

  【答案】C

  27、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从内容上看,在较低层次上,是指教师对学生的()。

  A、亲近感

  B、理解感

  C、尊重感

  D、期待感

  【答案】A

  28、()是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的基础。

  A、建立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B、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指标体系

  C、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D、建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答案】B

  29、高等学校战略管理的首要问题是()。

  A、办学定位

  B、战略制定

  C、大学使命

  D、大学精神

  【答案】A

  30、采用“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的心理学家是()。

  A、华生

  B、加涅

  C、柯尔伯格

  D、皮亚杰

  【答案】C

  31、当今世界各国公认的国际交往的基本准则是()。

  A、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相互尊重

  B、遵守国家法律

  C、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D、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答案】A

  32、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

  A、与自然和谐共生

  B、人与环境和谐发展

  C、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D、人与环境和谐共生

  【答案】C

  33、对教师道德评价的认识正确的是()。

  A、教师道德评价首先涉及的问题是教师道德评价的主体

  B、对教师道德行为进行评价的最一般概念是“善”和“恶”

  C、历史上少有伦理思想家提出有关善恶标准的解释和观点

  D、历史上的“义”

  “利”之争实质上就是教师道德评价

  【答案】B

  34、人的生理成熟以具有()能力为标志。

  A、创造

  B、学习

  C、生殖

  D、思考

  【答案】C

  35、教师道德的哪种构成要素既调整了教育领域中的诸多伦理关系和道德矛盾,又是客观要求与主观认识的结合?

()

  A、教师道德意识

  B、教师道德关系

  C、教师道德规范

  D、教师道德活动

  【答案】C

  36、入学教育的重点是适应性教育。

以下不属于入学教育主要内容的是()。

  A、爱校教育

  B、专业思想教育

  C、基本理论教育

  D、理想信念教育

  【答案】C

  37、当前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A、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

  B、落后的社会生产

  C、社会需求的多样化

  D、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答案】D

  38、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研究,师生关系主要是一种()。

  A、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

  B、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

  C、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D、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答案】A

  39、美国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成熟时期所对应的年代是()。

  A、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

  B、20世纪80年代以后

  C、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以后

  【答案】C

  40、()是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的基础。

  A、建立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B、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指标体系

  C、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D、建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答案】B

  41、()是一定社会的和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对人们行为的要求和反映。

  A、道德义务

  B、道德荣誉

  C、道德心理

  D、道德情感

  【答案】A

  42、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A、格塞尔

  B、杜威

  C、华生

  D、霍尔

  【答案】C

  43、某大学生既想自主创业,但同时又不想耽误学习,这属于动机冲突中的()。

  A、趋避冲突

  B、双趋冲突

  C、双避冲突

  D、双重趋避冲突

  【答案】B

  44、.“人类创造了科学技术,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又超出了人们的控制能力,技术成了一种无政府状态,成了一种破坏力量。

”以上观点属于()。

  A、技术决定论者

  B、技术价值中性论者

  C、技术乐观主义

  D、技术悲观主义

  【答案】D

  45、教师的()对个体教育良心的形成作用更为直接。

  A、同侪群体

  B、民族群体

  C、社区群体

  D、家族群体

  【答案】A

  46、教师的()对个体教育良心的形成作用更为直接。

  A、同侪群体

  B、民族群体

  C、社区群体

  D、家族群体

  【答案】A

  47、教师的()对个体教育良心的形成作用更为直接。

  A、同侪群体

  B、民族群体

  C、社区群体

  D、家族群体

  【答案】A

  48、教师的()对个体教育良心的形成作用更为直接。

  A、同侪群体

  B、民族群体

  C、社区群体

  D、家族群体

  【答案】A

  49、教师的()对个体教育良心的形成作用更为直接。

  A、同侪群体

  B、民族群体

  C、社区群体

  D、家族群体

  【答案】A

  50、教师的()对个体教育良心的形成作用更为直接。

  A、同侪群体

  B、民族群体

  C、社区群体

  D、家族群体

  【答案】A

  51、教师的()对个体教育良心的形成作用更为直接。

  A、同侪群体

  B、民族群体

  C、社区群体

  D、家族群体

  【答案】A

  52、教师的()对个体教育良心的形成作用更为直接。

  A、同侪群体

  B、民族群体

  C、社区群体

  D、家族群体

  【答案】A

  53、教师的()对个体教育良心的形成作用更为直接。

  A、同侪群体

  B、民族群体

  C、社区群体

  D、家族群体

  【答案】A

  54、教师的()对个体教育良心的形成作用更为直接。

  A、同侪群体

  B、民族群体

  C、社区群体

  D、家族群体

  【答案】A

  55、教师的()对个体教育良心的形成作用更为直接。

  A、同侪群体

  B、民族群体

  C、社区群体

  D、家族群体

  【答案】A

  56、教师的()对个体教育良心的形成作用更为直接。

  A、同侪群体

  B、民族群体

  C、社区群体

  D、家族群体

  【答案】A

  57、教师的()对个体教育良心的形成作用更为直接。

  A、同侪群体

  B、民族群体

  C、社区群体

  D、家族群体

  【答案】A

  58、教师的()对个体教育良心的形成作用更为直接。

  A、同侪群体

  B、民族群体

  C、社区群体

  D、家族群体

  【答案】A

  59、教师的()对个体教育良心的形成作用更为直接。

  A、同侪群体

  B、民族群体

  C、社区群体

  D、家族群体

  【答案】A

  60、教师的()对个体教育良心的形成作用更为直接。

  A、同侪群体

  B、民族群体

  C、社区群体

  D、家族群体

  【答案】A

  61、教师的()对个体教育良心的形成作用更为直接。

  A、同侪群体

  B、民族群体

  C、社区群体

  D、家族群体

  【答案】A

  62、教师的()对个体教育良心的形成作用更为直接。

  A、同侪群体

  B、民族群体

  C、社区群体

  D、家族群体

  【答案】A

  63、教师的()对个体教育良心的形成作用更为直接。

  A、同侪群体

  B、民族群体

  C、社区群体

  D、家族群体

  【答案】A

  64、教师的()对个体教育良心的形成作用更为直接。

  A、同侪群体

  B、民族群体

  C、社区群体

  D、家族群体

  【答案】A

  65、教师的()对个体教育良心的形成作用更为直接。

  A、同侪群体

  B、民族群体

  C、社区群体

  D、家族群体

  【答案】A

  66、教师的()对个体教育良心的形成作用更为直接。

  A、同侪群体

  B、民族群体

  C、社区群体

  D、家族群体

  【答案】A

  67、教师的()对个体教育良心的形成作用更为直接。

  A、同侪群体

  B、民族群体

  C、社区群体

  D、家族群体

  【答案】A

  68、教师的()对个体教育良心的形成作用更为直接。

  A、同侪群体

  B、民族群体

  C、社区群体

  D、家族群体

  【答案】A

  69、教师的()对个体教育良心的形成作用更为直接。

  A、同侪群体

  B、民族群体

  C、社区群体

  D、家族群体

  【答案】A

  70、教师的()对个体教育良心的形成作用更为直接。

  A、同侪群体

  B、民族群体

  C、社区群体

  D、家族群体

  【答案】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