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片机的太阳能供电地下停车场照明控制系统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370685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2.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单片机的太阳能供电地下停车场照明控制系统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基于单片机的太阳能供电地下停车场照明控制系统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基于单片机的太阳能供电地下停车场照明控制系统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基于单片机的太阳能供电地下停车场照明控制系统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基于单片机的太阳能供电地下停车场照明控制系统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基于单片机的太阳能供电地下停车场照明控制系统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基于单片机的太阳能供电地下停车场照明控制系统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基于单片机的太阳能供电地下停车场照明控制系统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基于单片机的太阳能供电地下停车场照明控制系统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基于单片机的太阳能供电地下停车场照明控制系统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基于单片机的太阳能供电地下停车场照明控制系统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基于单片机的太阳能供电地下停车场照明控制系统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基于单片机的太阳能供电地下停车场照明控制系统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基于单片机的太阳能供电地下停车场照明控制系统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于单片机的太阳能供电地下停车场照明控制系统设计.docx

《基于单片机的太阳能供电地下停车场照明控制系统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单片机的太阳能供电地下停车场照明控制系统设计.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基于单片机的太阳能供电地下停车场照明控制系统设计.docx

基于单片机的太阳能供电地下停车场照明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太阳能供电地下停车场照明控制系统设计

摘要:

能源是人类经济及文化活动的动力来源。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和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未来世界能源消费量将持续增长,世界上的化石能源消费总量总有一天将达到极限。

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和各种绿色能源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必须采取的措施。

从能源供应的诸多因素考虑,太阳能无疑是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想的绿色能源。

一、太阳能光伏发电的背景及意义

能源是人类经济及文化活动的动力来源。

在20世纪的世界能源结构中,人类所利用的一次能源主要是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化石能源。

这些化石能源本质上是数万年甚至更长时间以来太阳能辐射到地球上的一部分能源储存到古生物中,经过人类数千年,特别是近百年的消费,这些化石能源已被消耗了相当比例。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和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未来世界能源消费量将持续增长,世界上的化石能源消费总量总有一天将达到极限。

此外,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已经为人类生存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目前由于大量使用矿物能源,全世界每天产生约1亿吨温室效应气体,己经造成极为严重的大气污染。

如果不加控制,温室效应将融化两极的冰山,这可能使海平面上升几米,四分之一的人类生活空间将由此受到极大威胁。

当前人类文明的高度发展与地球生存环境的快速恶化己经形成一对十分突出的矛盾。

它向全世界能源工作者提出了严峻的命题和挑战。

针对以上情况,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和各种绿色能源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必须采取的措施。

从能源供应的诸多因素考虑,太阳能无疑是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想的绿色能源。

全球能源专家们认定,太阳能将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能源之一。

而与常用的火力发电系统相比,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具有①无枯竭危险;②安全可靠,无噪声,无污染排放外,绝对干净(无公害);③不受资源分布地域的限制,可利用建筑屋面的优势;④无需消耗燃料和架设输电线路即可就地发电供电;⑤能源质量高;⑥使用者从感情上容易接受;⑦建设周期短,获取能源花费的时间短等优点。

太阳电池的主要原料----硅的储量十分丰富,随着太阳电池研究的快速进程和转换效率的不断提高以及与其相关之系统技术的进展,发电成本己经呈现快速下降趋势。

可以预料,太阳能光伏发电在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中必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因此,利用太阳能发电是集开发利用绿色可再生能源、改善生态环境、改善人民生活条件于一体而面向21世纪人类发展的重大课题;同时又是集光电子半导体、电力电子、现代电力系统、电机学、电化学和现代控制理论等高新技术于一体的交叉科研课题。

它具有巨大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效益,同时又含有丰富的学术研究价值和基础理论问题。

二、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国内外现状及发展

太阳能的转换利用方式有光-电转换、光-热转换和光-化学转换等三种方式。

利用光生伏打效应原理制成的光伏电池,可将太阳的光能直接转换成电能加以利用,称为光-电转换,即光伏发电。

2.1光伏发电历史

对光伏发电技术的研究始于100多年前。

1839年,法国物理学家A.E.贝克勒尔意外地发现,用两片金属浸入溶液构成的伏打电池,光照时会产生额外的伏打电势,他把这种现象称为“光生伏打效应”(photovoltaiceffect)。

1873年英国科学家WiloughB.Smith就观察到了对光敏感的硒材料,并推断出在光的照射下硒导电能力的增加正比于光通量。

1880年CharlesFritts开发出以硒为基础的光伏电池。

以后人们既把能够产生光生伏打效应的器件称为“光伏器件”。

半导体P-N结器件在阳光下的光电转换效率最高通常称这类器件为“光伏电池”(solarcell)。

   

从1961年到1971年,硅光伏电池技术没有取得重大进展。

研究的重点放在提高抗辐射能力及降低成本方面。

在1972年到1976年之间研制出了各种空间用的光伏电池并以不同的商标出现。

在20世纪中期,研制出超薄单晶硅光伏电池。

从20世纪中后期开始,光伏技术得到不断的完善,成本不断降低,形成了不断发展的光伏技术产业,成为21世纪世界能源舞台上的主要成员之一。

2.2国外光伏发电技术的现状与前景

当今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对于光伏发电技术十分重视,针对其制定规划,增加投入、并加以大力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即使是在世界经济处于衰退和低谷的时期,光伏发电技术产业也一直保持以10%~15%的递增发展速度。

90年代后期,其发展更为迅速,并成为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

1997年世界光伏电池组件的总产量达到200MW,比1996年增长了35%。

各国一直在通过改进工艺、扩大生产规模、开拓新市场等手段来降低光伏电池的制造成本。

近几年,全世界太阳能电池的生产量平均每年增长近40%,2004年全世界生产总量更达1000MW。

本世纪以来,一些发达国家纷纷制定了发展包括太阳能电池在内的可再生能源计划。

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和生产在欧洲、美洲、亚洲大规模展开。

美国和日本为争夺世界光伏市场的霸主地位,争相出台太阳能技术的研究开发计划,如到2010年,美国计划累积安装4600MW(含百万屋顶计划);日本计划累计安装5000兆瓦(NEDO日本新阳光计划)。

根据“光伏报导(PhotovotaicNEWS)”杂志2003年3月出版的22卷上发表的世界太阳能电池组件产量汇总:

表1.1世界太阳能组件产量汇总表

2.3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的现状与前景

我国于1958年开始研究光伏电池,1972年首次成功地将光伏电池用于地面,1979年开始生产单晶硅太阳能电池。

中国的光伏产业的发展有2次跳跃,第一次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我国的改革开放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国内先后引进了多条太阳能电池生产线,使我国的太阳能电池生产能力由原来的3个小厂的几百千瓦一下子上升到6个厂的4.5MW,引进的太阳电池生产设备和生产线的投资主要来自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国家工业部委和国家大型企业。

第二次光伏产业的大发展在2000年以后,主要是受到国际大环境的影响、国际项目/政府项目的启动和市场的拉动;例如:

2002年由国家法改委负责实施的“光明工程”送电到乡和即将实施的送电到村工程均采用了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

由于我国西部人口密度小,居住分散,同时又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

太阳能光伏发电是即廉价又清洁的能源选择。

近20年来,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已初具规模,但在总体水平上我国同国外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表现为:

(1)生产规模小。

我国太阳电池制造厂的生产能力约为0.5~1兆瓦/年,比国外生产规模低一个多数量级。

(2)技术水平较低。

电池效率、封装水平同国外存在一定差距。

(3)专用原材料国产化经过“八五”攻关取得一定成果,但性能有待进一步改进,部分材料仍采用进口品。

(4)成本高。

目前我国电池组件成本约30元/瓦,平均售价42元/瓦,成本和售价都高于国外产品。

(5)市场培育和发展迟缓,缺乏市场培育和开拓的支持政策、措施。

我国目前尚有约30000个村庄,700万户,3000万农村人员还没有用上电,60%的有电县严重缺电,光伏市场潜力巨大。

专家预测2006年我国太阳能电池生产能力将超过300MW。

在今后的十几年中,太阳电池的市场走向将发生很大的改变,到2010年以前中国太阳电池多数是用于独立光伏发电系统,从2011年到2020年,中国光伏发电的市场主流将会由独立发电系统转向并网发电系统,包括沙漠电站和城市屋顶发电系统[8]。

表1.2按照应用领域市场划分的预测(%)

2005年2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于200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可再生能源法规定国家将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科学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发展列为科技发展与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优先领域,纳入国家科技发展规划和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并安排资金支持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科学技术研究、应用示范和产业化发展,促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技术进步,降低可再生能源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国家鼓励和支持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

为促进我国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技术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根据国家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决定在2005~2007年期间,实施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高技术产业化专项。

其中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电池用硅锭/硅片以及高效低成本太阳能电池组件及系统控制部件的产业化成为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高技术产业化专项支持的重点领域之一。

太阳能是洁净无污染的巨大能源,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太阳能将是人类新能源利用方面的科技发展方向。

近年来,由于世界能源的日趋紧张和光伏技术的不断发展,廉价的非晶硅太阳电池的生产技术已经成熟。

大规模的光伏发电,可解决广大中西部无电地区居民的能源问题。

专家预测,若光伏电池与城市和农村的建筑相结合,实行光伏并网发电,不但达到绿色环保的目的,而且会逐步改变我国传统能源结构,对克服我国能源紧张、改善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具有重大意义。

2.4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未来趋势

太阳能光伏发电在不远的将来会占据世界能源消费的重要席位,不但要替代部分常规能源,而且将成为世界能源供应的主体。

预计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在总能源结构中将占到30%以上,而太阳能光伏发电在世界总电力供应中的占比也将达到10%以上;到2040年,可再生能源将占总能耗的50%以上,太阳能光伏发电将占总电力的20%以上;到21世纪末,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将占到80%以上,太阳能发电将占到60%以上。

这些数字足以显示出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前景及其在能源领域重要的战略地位。

根据《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国力争使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8GW(百万千瓦),到2050年将达到600GW(百万千瓦)。

预计,到2050年,中国可再生能源的电力装机将占全国电力装机的25%,其中光伏发电装机将占到5%。

未来十几年,我国太阳能装机容量的复合增长率将高达25%以上。

三、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概念及其组成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是在白天光照条件下,太阳电池组件产生一定的电动势,通过组件的串并联形成太阳能电池方阵,使得方阵电压达到系统输入电压的要求。

再通过充放电控制器对蓄电池进行充电,将由光能转换而来的电能贮存起来。

晚上,蓄电池组为逆变器提供输入电,通过逆变器的作用,将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输送到配电柜,由配电柜的切换作用进行供电。

蓄电池组的放电情况由控制器进行控制,保证蓄电池的正常使用。

光伏电站系统还应有限荷保护和防雷装置,以保护系统设备的过负载运行及免遭雷击,维护系统设备的安全使用。

光伏发电系统,按其使用场所不同,可分为空间应用和地面应用两大类。

在地面可以作为独立的电源使用,也可以与风力发电机或柴油机等组成混合发电系统,还可以与电网联接,向电网输送电力。

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光伏发电系统主要是作为地面独立电源使用。

通常的独立光伏发电系统主要由太阳电池方阵、蓄电池、控制器组成,如输出电源为交流220V或110V,还需要配置逆变器。

其作用分别如下:

光伏电池方阵:

方阵的作用是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成电能,供给负载使用。

一般由若干太阳电池组件按一定方式连接,再配上适当的支架及接线盒组成。

蓄电池组:

蓄电池组是太阳电池方阵的贮能装置,其作用是将方阵在有日照时发出的多余电能贮存起来,在晚间或阴雨天供负载使用。

在光伏发电系统中,蓄电池处于浮充放电状态,夏天日照量大,除了供给负载用电外,还对蓄电池充电;在冬天日照量少,这部分贮存的电能逐步放出,在这种季节性循环的基础上还要加上小得多的日循环,白天方阵给蓄电池充电,(同时方阵还要给负载用电),晚上则负载用电全部由蓄电池供给。

因此,要求蓄电池的自放电要小,而且充电效率要高,同时还要考虑价格和使用是否方便等因素。

常用的蓄电池有铅酸蓄电池和硅胶蓄电池,要求较高场合的也有价格比较昂贵的镍镉蓄电池。

控制器:

在不同类型的光伏发电系统中控制器各不相同,其功能多少及复杂程度差别很大,需根据发电系统的要求及重要程度来确定。

控制器主要由电子元器件、仪表、继电器、开关等组成。

在简单的太阳电池,蓄电池系统中,控制器的作用是保护蓄电池,避免过充,过放。

若光伏电站并网供电,控制器则需要有自动监测、控制、调节、转换等多种功能。

如果负载用的是交流电,则在负载和蓄电池间还应配备逆变器,逆变器的作用就是将方阵和蓄电池提供的低压直流电逆变成220伏交流电,供给负载使用。

逆变器:

在很多场合,都需要提供AC220V、AC110V的交流电源。

由于太阳能的直接输出一般都是DC12V、DC24V、DC48V。

为能向AC220V的电器提供电能,需要将太阳能发电系统所发出的直流电能转换成交流电能,因此需要使用DC-AC逆变器。

在某些场合,需要使用多种电压的负载时,也要用到DC-DC逆变器,如将24VDC的电能转换成5VDC的电能。

图1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框图

四、LED照明定义、原理及适用范围

4.1LED照明定义

LED(LightingEmittingDiode)照明即是发光二极管照明,是一种半导体固体发光器件。

它是利用固体半导体芯片作为发光材料,在半导体中通过载流子发生复合放出过剩的能量而引起光子发射,直接发出红、黄、蓝、绿、青、橙、紫、白色的光。

LED照明产品就是利用LED作为光源制造出来的照明器具。

4.2LED照明原理

LED照明的LED是由Ⅲ-Ⅳ族化合物,如GaAs(砷化镓)、GaP(磷化镓)、GaAsP(磷砷化镓)等半导体制成的,其核心是PN结。

因此它具有一般P-N结的I-N特性,即正向导通,反向截止、击穿特性。

此外,在一定条件下,它还具有发光特性。

在正向电压下,电子由N区注入P区,空穴由P区注入N区。

进入对方区域的少数载流子(少子)一部分与多数载流子(多子)复合而发光。

假设发光是在P区中发生的,那么注入的电子与价带空穴直接复合而发光,或者先被发光中心捕获后,再与空穴复合发光。

除了这种发光复合外,还有些电子被非发光中心捕获,而后再与空穴复合,每次释放的能量不大,不能形成可见光。

发光的复合量相对于非发光复合量的比例越大,光量子效率越高。

由于复合是在少子扩散区内发光的,所以光仅在靠近PN结面数μm以内产生。

理论和实践证明,光的峰值波长λ与发光区域的半导体材料禁带宽度Eg有关,即λ≈1240/Eg(mm)

式中Eg的单位为电子伏特(eV)。

若能产生可见光(波长在380nm紫光~780nm红光),半导体材料的Eg应在3.26~1.63eV之间。

比红光波长长的光为红外光。

现在已有红外、红、黄、绿及蓝光发光二极管,但其中蓝光二极管成本、价格很高,使用不普遍。

4.3LED照明适用范围

LED照明灯具里,底灯,吊灯,投射灯等装饰用,反射用途的LED照明灯具可以完全胜任于任何场合,包括美术馆,博物馆等对颜色度要求较高的场所。

但是对于商场,写字楼等大规模设施来说,作为大范围照明的LED灯具虽然已经诞生,但是其指向性(LED芯片发出的光是直线,发散性不好)太高,造成大面积内设计平均的照度很困难。

灯管型LED照明灯具排列过密,设计成本过高,失去节能效果。

因此,现阶段装饰用途场合,LED照明灯具完全可用,大面积室内照明还不成熟。

五、LED照明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5.1LED照明发展现状

  当前全球能源短缺的忧虑再度升高的背景下,节约能源是我们未来面临的重要的问题,在照明领域,LED发光产品的应用正吸引着世人的目光,LED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光源产品,必然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二十一世纪将进入以LED为代表的新型照明光源时代。

  中国LED产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

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LED产业已初步形成了包括LED外延片的生产、LED芯片的制备、LED芯片的封装以及LED产品应用在内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中国发展得比较快的LED企业很多:

雷士照明、长方照明、华威凯德、迪博特公司。

在“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的推动下,形成了上海、大连、南昌、厦门、深圳、扬州和石家庄七个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

长三角、珠三角、闽三角以及北方地区则成为中国LED产业发展的聚集地。

  目前,中国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向好,外延芯片企业的发展尤其迅速、封装企业规模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照明应用取得较大进展。

2007年中国LED应用产品产值已超过300亿元,已成为LED全彩显示屏、太阳能LED、景观照明等应用产品世界最大的生产和出口国,新兴的半导体照明产业正在形成。

国内在照明领域已经形成一定特色,其中户外照明发展最快,已有上百家LED路灯企业并建设了几十条示范道路,但在室内通用照明市场方面仍显落后。

  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LED照明的集中展示让人们对LED有了全新的认识,有力推动了中国半导体照明产业的发展。

当前中国半导体产业大而不强,核心竞争力仍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对国内企业而言,壮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与技术水平是首要任务,提高未来取得大厂专利授权时的要价能力,或逐步通过研发突破核心专利。

5.2LED照明发展前景

LED被称为第四代照明光源或绿色光源,具有节能、环保、寿命长、体积小等特点,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指示、显示、装饰、背光源、普通照明和城市夜景等领域。

近年来,世界上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围绕LED的研制展开了激烈的技术竞赛。

美国从2000年起投资5亿美元实施“国家半导体照明计划”,欧盟也在2000年7月宣布启动类似的“彩虹计划”。

我国科技部在“863”计划的支持下,2003年6月份首次提出发展半导体照明计划。

多年来,LED照明以其节能、环保的优势,已受到国家和各级政府的重视,各地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和举措加快LED灯具的发展;大众消费者也对这种环保的新型的照明产品渴求已久。

但是,由于投入在技术和推广上的成本居高不下,使得令万千消费者翘首以待的LED照明产品一直可望而不可及,迟迟未能揭开其神秘的贵族面纱!

随着国内部分厂家技术和生产成本的降低,LED照明局面行将改变。

价廉物美的LED照明产品,将给中国照明行业带来革命性的冲击,为广大消费者带来光明的福音!

六、设计的基本内容及预期设计效果

(1)蓄电池充电控制充电MOSFET的栅极由单片机的一个I/O口控制。

当蓄电池电压低于直充阈值时,单片机直接输出一个高电平信号打开充电MOSFET,使太阳板不间断地向蓄电池充电。

蓄电池电压超过后,改为PWM方式充电。

充电的脉宽随着蓄电池电压的升高而逐渐变窄。

达到充电上限后,单片机直接输出一个低电平,完全关断充电。

(2)LED指示当检测到太阳板的电压时,“发电”LED点亮。

当蓄电池电压降到欠压阈值后,“欠压”LED点亮,只有电压升到恢复阈值,“欠压”LED才会熄灭。

(3)

(4)

(5)LED的驱动方式通行的有两种:

其一是一个恒压源供多个恒流源,每个恒流源单独给每路LED供电,这种方式组合灵活,若一路LED故障,不影响其他LED的工作。

但成本会略高一些。

另一种是直接恒流源供电,LED串联或并联运行,它的优点是成本低一点,但灵活性差,还要解决某个LED故障不影响其他LED运行的问题。

这两种形式在一段时间内并存。

多路恒流源输出供电方式在成本和兴能方面会较好,也是以后的主流方向。

(6)

(7)

 

五、主要元器件介绍

5.1AT89S51单片机

图12AT89S51单片机管脚图

AT89S51单片机是ATMEL公司生产的低功耗,高性能CMOS8位单片机,片内含4kBytesISP(In-systemprogrammable)的可反复擦写1000次的Flash只读程序存储器,器件采用ATMEL公司的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储技术制造,兼容标准MCS-51指令系统及80C51引脚结构,芯片内集成了通用8位中央处理器和ISPFlash存储单元,功能强大的微型计算机的AT89S51可为许多嵌入式控制应用系统提供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

AT89S51具有以下特点:

40个引脚,4kBytesFlash片内程序存储器,128bytes的随机存取数据存储器(RAM),32个外部双向输入/输出(I/O)口,5个中断优先级2层中断嵌套中断,2个16位可编程定时计数器,2个全双工串通信口,看门狗(WDT)电路,片内时钟振荡器。

5.2PWM控制芯片

  样机采用SG3525作为PWM控制芯片。

这是一种性能优良、功能齐全和通用性强的单片集成控制芯片。

它能够输出两路PWM信号,信号的频率可调、死区时间可以单独设置。

芯片内部还含有欠压锁定电路、软启动电路、锁存器,并具有PWM脉冲信号封锁功能和振荡器外部同步功能。

它的输出方式为推挽式,不但开关速度更快,而且驱动能力更强。

因此,这款芯片被广泛用于开关电源中。

  图SG3525的原理图图示出了SG3525的内部结构。

在应用中,SG3525的脚6和脚5分别接振荡电容和电阻,脚7接一个放电电阻,它决定了死区时问的长短。

输出反馈信号加在误差放大器(EA)的反相端脚1,与脚2的参考电压比较后产生误差信号以调制输出信号的脉宽。

脚11和脚14输出PWM信号,用以驱动功放MOSFET。

当输入电压或负载发生变化时,PWM信号的脉宽会随之而变,以稳定输出电压。

脚8接一个电解电容以实现软启动。

脚4和脚l0接有从MCU送来的控制信号,当过流或短路时会停止SG3525的振荡输出。

脚9与一个比较器的输出端相连。

当短路发生时,比较器翻转,将脚9的电平拉低,立即关断输出。

MPPT(最大功率点跟踪)

太阳能电池在工作时,随着日照强度、环境温度的不同,其端电压将发生变化,使输出功率也产生很大的变化,故太阳能电池电池本身是一种极不稳定的电源。

如何在不同日照、温度的条件下输出尽可能多的电能,提高系统效率,须考虑太阳能电池阵列的最大功率点跟踪问题。

1.3.2.1光伏阵列模块工作点跟踪控制

光伏阵列模块工作点的控制主要有恒电压控制(CVT)和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两种方式。

CVT控制是通过将光伏阵列模块端电压稳定于某个值的方法,确定系统功率点。

其优点是控制简单,系统稳定性好。

但当温度变化较大时,CVT控制方式下的光伏阵列模块工作点将偏离最大功率点。

MPPT是当前较广泛采用的光伏阵列模块功率点控制策略。

它通过实时改变系统的工作状态,跟踪阵列的最大工作点,从而实现系统的最大功率输出。

它是一种自主寻优方式,动态性能较好,但稳定性不如CVT。

其常用方法有“上山”法、干扰观察法、电导增量法等。

现在对MPPT的研究集中在简单、高稳定性的控制算法实现上,如最优梯度法、模糊逻辑控制法、神经元网络控制法等,也都取得了较显著的跟踪控制效果。

 

LED驱动器的分类

从供电电压的高低可以将驱动器分为三类:

由电池供电,一般电压低于5V,主要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驱动小功率及中功率白光LED,它主要采用升压式DC/DC变化器或升压式(或升降压式)电荷泵变化器,少数采用LDO电路的驱动器;大于5V供电,如6V、9V、12V、24V(或更高),由稳压电源或蓄电池供电,它主要采用降压式或升降压式DC/DC变换器;直接由市电(110V或220V)或相应的高压直流电(如40-400V)供电,主要用于驱动大功率白光LED,采用降压式DC/DC变换器驱动电路。

LED驱动方式的选择

LED的驱动方式通行的有两种:

其一是一个恒压源供多个恒流源,每个恒流源单独给每路LED供电,这种方式组合灵活,若一路LED故障,不影响其他LED的工作。

但成本会略高一些。

另一种是直接恒流源供电,LED串联或并联运行,它的优点是成本低一点,但灵活性差,还要解决某个LED故障不影响其他LED运行的问题。

这两种形式在一段时间内并存。

多路恒流源输出供电方式在成本和兴能方面会较好,也是以后的主流方向。

参考文献

[1]迟荣强: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M],高等教育出版社,第1-56页。

[2]刘文涛:

《单片机语言C51典型应用设计》[M],人民邮电出版社,第1-102页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