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六单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38220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9.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第六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语文第六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语文第六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语文第六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语文第六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语文第六单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语文第六单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语文第六单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语文第六单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语文第六单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语文第六单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语文第六单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语文第六单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语文第六单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语文第六单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语文第六单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语文第六单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语文第六单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语文第六单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语文第六单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第六单元.docx

《语文第六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第六单元.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第六单元.docx

语文第六单元

课时教案

课题:

20古诗两首第一 课时

授课时间:

 

总序第 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导学案

自主教案

一、自主学习

  1、交流收集到的材料,进一步了解李白、孟浩然两位诗人。

2、检查预习情况,校正读音。

  3、初步走进诗篇:

    大体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

二、合作探究

诵读诗文,把握诗意

1、总结理解古诗的办法,如:

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读资料等。

2、学生自主利用上述方法互相说说诗的大意。

3、理解诗意。

4、整体把握诗意。

品读诗句,进入意境

1、理解第一、二句诗:

   ⑴ 请找出诗人和朋友告别时的地方。

     (出示地图:

黄鹤楼。

   ⑵ 图文对照,理解“西辞”。

     让学生通过结合地图理解“西辞”的意思。

   ⑶ 以“烟花三月”为切入口,让学生展开想象。

     (拓展学生思维,体会诗人和朋友离别的情景。

让学生入境入情。

   ⑷ 分角色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理解第三、四句诗:

   ⑴ 诵读这两句诗,请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

   ⑵ 重点体会“远影”“尽”“流”:

让学生想象诗人站在江边久久不离去,看着友人渐渐远去,诗人此时会有何感想。

(引导体会朋友之间情谊之深。

想象“尽”了的是什么,无“尽”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情深意更重的挚友情谊。

(3) 讨论:

 滚滚东去的仅仅是一江春水吗?

   (引导体会朋友之间那种“海内存知己”的情谊。

(4) 分角色,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品读诗句,感悟诗情

1、诵读诗句。

 (提倡换位赏读,请学生把自己就当作李白,身临其境地感悟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的深情厚谊。

2、有感情地背读。

3、用一个词或用一句感叹的话来形容一下两位诗人的深厚友谊。

(让学生体会朋友之间是充满深情厚谊的)

3、课堂小结

4、课堂检测

默写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课时教案

课题:

20古诗两首第二 课时

授课时间:

 

总序第 课时

学习目标:

1、巩固已认识的5个生字。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意。

3、比较课文中的两首送别诗和收集到的其他送别诗。

4、继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导学案

自主教案

1、自主学习

1、自主读诗,把字音读准。

2、师指名读诗句。

2、合作探究

1、读题,你从诗歌题目中明白了什么?

理解“使”。

解读“安西”:

    唐朝的安西都护府,在现在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

2、初读全诗:

    请大家大声地读读诗歌,注意把生字读准。

    找一找这首诗里还有哪些地方名?

解读“渭城”:

陕西省咸阳市东北,“阳关”:

汉朝设置的边关名,在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一样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

这几个地名跟送别有什么联系呢?

让我们细细地体味这首古诗。

知诗人,以画解诗

  1、师:

是谁送元二使安西?

关于诗人王维你知道一些什么?

 王维:

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

苏轼说: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3、读王维的这首诗,你看到了怎样的一幅画?

你是从诗歌的哪几句中看到的?

雨:

什么时候的雨?

怎样的雨?

 我们来读一读王维诗中的这幅画: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品诗意,三叹“故人”

 1、师:

王维和元二是什么关系?

从诗歌哪个词中直接可以看出?

 2、师:

再读读古诗,和同桌讨论一下,诗中哪些地方,还能找到元二和王维是好朋友的依据?

  从“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里读出他们是好朋友。

 3、师:

读读整首诗,再想想,元二和王维看到哪些景物,离别的愁绪会更浓?

   王维为送友人,从长安一路送到离长安城三十里外的渭城,在此地的客舍摆上一桌酒席为朋友饯别。

客舍,原本只是旅客的暂留之地啊,自身都漂泊在他乡,却要在这里送别朋友,怎能不伤感分别──齐读“劝君……”。

 4、指名朗读依依惜别的话。

三、课堂小结

四、课堂检测

1、读拼音,写词语。

Kèshèjūnzǐchūshǐyángguān

()()()()

2、先解释词语,再解释诗句。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更尽:

阳关:

诗意: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时教案

课题:

21搭石第一 课时

授课时间:

 

总序第 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导学案

自主教案

1、自主学习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自主学习生字词。

  2.小组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课前准备一套生字词卡片。

   

(2)组内互相检查,字字落实。

  3.重点指导。

   “涨”和“间”是多音字。

  4.要求写的字,学生先自己字形,然后临写,比较。

纠正。

  5.教师根据学生写字时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指导

2、合作探究

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

   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交流学习“什么是搭石”。

  3、交流搭石给人留下的印象。

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你觉得哪些词写出了老人一心一意为他人着想的品质?

   “无论怎样”“只要”“一定”“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行动地刻画了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表现了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

  3.指导学生想象画面。

   

(1)老人踩到了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么想?

表情、动作又会怎么样?

   

(2)在挑选合适的石头时,会怎样想怎样做?

   (3)满意离去时,会是怎样的心理、表情、动作?

  4.学生交流各自想象的画面,体会老人的心灵美。

  5.指导感情朗读。

三、课堂小结

4、课堂检测

1、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___()____()____()

涨间处

___()____()_____()

2、摘抄课文里喜欢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课时教案

课题:

21搭石第二 课时

授课时间:

 

总序第 课时

学习目标:

进一步感受课文中的语句美。

 

 

导学案

自主教案

1.自主学习

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生字词语,已经知道了搭石的作用。

那么课文最后为什么说它也联结着乡亲们的情感呢?

让我们默读课文,走进这美丽的小山村。

你从哪几句中读出了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边读边画出来。

二、合作探究

继续学习课文3、4、5自然段。

  1.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第三自然段。

  

(2)讨论:

作者是怎样描写一行人走搭石时动作的协调有序的?

     “像轻快的音乐”“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3)引导体会“构成了家乡的地道风景”。

  2.学习第4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思考:

作者写了哪两个事例?

   (3)指导回答。

   (4)交流:

从“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直到溪边……”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这两个事例中,我们不但能看到一幅幅和谐的画面,也能够感受到画面中人物的美好心灵。

  3.学习第5自然段。

   让学生结合前文畅谈对这段话的理解,进一步体会作者借搭石所要赞扬的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个性美。

4、指导朗读全文。

5、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的感受。

6、小组交流。

7、全班交流。

  鼓励学生对不同意见展开争论,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迸射出火花,从而对课文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三、课堂小结:

四、课堂检测:

1、比一比,再组词。

谴()胁()绰()

遗()协()掉()

2、照样子,写句子。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构成了()。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时教案

课题: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第一 课时

授课时间:

 

总序第 课时

学习目标: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学习相关部分,体会找骨髓的困难及对小钱的重要性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导学案

自主教案

1、自主学习:

    师:

老师有个谜语,请大家猜猜。

    谜语:

水里看是一个洞,岸上看是一张弓。

身背千斤不喊重,河西立刻到河东。

(打一交通设施)

    (学生数人发言,都猜到谜底是桥,并说明了猜谜理由。

教师由此谈话:

是啊,桥是联系河两边的,其实我们刚才的交流就像已在我们之间架起了一座心灵之桥,友谊之桥。

   1、师: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

     (教师板书课题,边写边教“峡”的书写,“山字旁”要写得瘦些。

   2、生读题,教师问学生读了课题后有什么问题?

     生:

生命桥是从哪里到哪里?

     生:

生命桥指的是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生命桥指的什么”这个问题引入文本:

那么,就让我们到文中去找答案吧!

 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2让学生认读词语。

   我能读准,我能读懂:

步履间隔凋零暂停身躯袭击空旷辗转血脉白血病骨髓移植

   a、师:

在这些词语中,你读懂了哪些词语?

   b、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步履”,教师作了引导。

   我能读准,我能读通:

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师:

这个句子中包含5个生字,谁能读准?

2、合作探究:

    结合“谈何容易”研读课文

   1、师:

救这个青年容易吗?

从课文中找到相关词语。

   (生数人回答,答案有“谈何容易、终于”等)

   2、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

(理解读)

   师:

为什么这么不容易找呢?

从文中找到有关句子。

   生1:

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生读时不理想,鼓励后再读有进步,表扬。

  三、课堂小结:

四、课堂检测:

 

板书设计

 

课时教案

课题: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第二 课时

授课时间:

 

总序第 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合作探究,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受到关心他人的教育。

 

 

导学案

自主教案

一、自主学习

   1.教师: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2.指名反馈:

   3.教师导读:

二、合作探究

   1.教师:

请同学们读课文第三至六自然段,把令你感动的句子划下来

   2.集体交流感动的句子,引导探究

  升华情感、体会生命桥的含义

   1.经过李博士不分昼夜的奋战,由于台湾青年血浓于水的无私奉献小钱得救了

   2.引导学生讨论:

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这跨越海峡两岸的生命桥

   3.教师小结:

是他们的爱心给了小钱第二次生命。

三、课堂小结

四、课堂检测

(一)理解句子。

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骨髓移植,()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1、这句话中把“生命”比做______________。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2)说一说读了本文后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时教案

课题:

23卡罗纳第一 课时

授课时间:

 

总序第 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导学案

自主教案

1、自主学习:

 1、听《母亲》这首歌。

听过了吗?

大家听了后想说什么?

 2、引入:

可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这位小朋友,他,却失去了自己最亲爱的母亲,他就是——卡罗纳(板书课题)

 3、同学们,你们想想、说说:

失去母亲的卡罗纳会是怎样的?

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感受“爱”

 1、同学们,就让我们走进卡罗纳,走进包含深情的字里行间,按照自己的阅读习惯读课文,把字读准,把句子读通。

明白吗?

好,开始。

(生阅读,师巡视)

     读完了,那我想问问大家:

这个故事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2、生畅谈感受:

2、合作探究:

 

  深入阅读——理解“爱”

 1、生默读课文,思考:

面对遭遇不幸的卡罗纳,大家是怎么做的?

用笔画下来。

 2、学生交流:

(出示句式,帮助表达)当卡罗纳……谁怎么做?

 3、感情朗读:

师读卡罗纳表现的句子,生读大家怎么做的句子。

 4、读了这些句子,从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老师随机板书。

 品析、想象——领悟“爱”

   1、再次默读课文,也可以轻声朗读,看看哪些词句触动了你的心,让你为之一动,为什么?

在书上做批注,写下自己的感受。

   2、学生交流想法:

3、课堂小结:

四、课堂检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时教案

课题:

24给予是快乐的第一 课时

授课时间:

 

总序第 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炫耀”、“懂得”造句。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能联系全文、掌握表现中心思想的句子的含义。

   4、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感受,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情操。

 

 

导学案

自主教案

1、自主学习:

1、板书“快乐”,同学们,你们什么时候最快乐?

 2、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篇有关快乐的文章,补充课题:

    给予是快乐的。

3、那么,快乐是什么呢?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4、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

什么是给予?

    生:

为什么说给予是快乐的?

    ……

5、这些问题提得真好,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第24课给予是快乐的,请同学们把书翻到本113页,自由读一读预习导读,看看学习这篇课文有那些要求。

    (指名回答。

二、合作探究: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自字音,认清字形,句子要读流利。

(指名回答,请同学补充。

2、这件事让保罗明白什么呢?

  (指名回答:

明白了给予是令人快乐的。

  3、是什么让保罗如此真切的感受到给予是快乐的,让我们来读1~12自然段。

读后,请同学来复述这个故事。

 (指名学生讲故事。

 4、在这些事中有哪些是让你或者保罗感到意想不到的呢?

请同学们默1~12自然段,并用笔划出来,在旁边写下你的感受。

5、教师引读第十二自然段:

  

  保罗的眼睛湿润了。

他下了车,把弟弟抱进了车里。

那个男孩眼睛里闪着喜悦的光芒,也坐进去。

他们三个人一起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请同学们猜猜,这个夜晚,他们三个人是怎样度过的?

同桌先说一说,全班再交流。

三、课堂小结:

4、课堂检测:

1、填空。

()的新车()的神情()的光芒

2、联系课文,说说“给予是令人快乐的”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时教案

课题:

语文园地六第一 课时

授课时间:

 

总序第 课时

学习目标:

在交际中能就自己的真实想法发表自己的建议。

 

 

 

导学案

自主教案

一、自主学习

再现课文情境,模拟对话。

1、假如有一天,小钱跟那位台湾青年相遇,他们会说什么呢?

a、分角色模拟对话。

b.指名上台对话,引导评议。

2、假如你是卡罗纳的同学,你想怎么安慰他?

(方法同上)

3、师小结:

生活不可能总是那么一帆刚匝的,难免会碰到困难、烦恼的事,我们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与安慰;别人碰到了困难,送去一句安慰的话,伸出援助之手,是多么温暖人心呀!

二、合作探究

模拟生活情境,引导交际。

1、(情景1):

下午放学回家,我发现钥匙忘记带出来,只好坐在家门口等,可爸爸、妈妈今天偏偏迟迟不回家。

这时,邻居的阿姨回来……

(情景2):

下课了,同学们都跑出去玩,只有莉莉坐在位子上,趴在书桌上,闷闷不乐。

原来这次语文单元测试,她考得极不理想,正难过呢!

2、四人小组合作:

两个同学配合选择其中一个情境进行口语交际,另外两个认真听,听后进行评议。

3、派代表上台进行口语交际,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当好评委。

4、小结:

平时我们肯定碰到过不少类似的事情,现在我们进入“心灵沟通室”,也来讲述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

三、课堂小结:

人间处处有真情,真情时时暖人心。

让我们学会感谢,感谢我们的亲人,感谢关心、帮助过我们的人;让我们学会关心,多一些安慰和奉献。

四、课堂检测

 

板书设计

 

课时教案

课题:

语文园地六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总序第 课时

学习目标:

1.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

2.习作内容具体,句子通顺。

 

 

 

导学案

自主教案

一、自主学习

(一)观察画面,整体感知。

1、出示挂图,引导观察:

图上画着谁和谁?

她们在干什么?

她们也许是什么关系?

2、读提示,理解题目的含义。

“胜”是什么意思?

“胜似亲人”说明了什么?

(二)合理想象,丰富画面。

1、想象老奶奶与小姑娘之间可能发生了什么事?

2、引导根据周围的景物进行推想。

(木盆子、脸盆、衣服、被单)

3、引导进一步思考:

她为什么要为老奶奶洗衣物?

4、老奶奶的亲人呢?

小姑娘平时是怎么做的?

5、想象画面上的人物会讲些什么,想些什么,让画面上的人物活起来。

二、合作探究

(一)仔细观察,捕捉细节。

1、引导观察她们的服饰各有什么特点?

想想这反映了什么?

(苗汉亲如一家)

2、指导写细节抒真情:

把老奶奶和小姑娘的表现写出一段话来,体现“亲”字。

(二)指导写自己身边的事。

1、明确要求,口头交流。

2、范文引路,学习表达。

(三)习作讲评。

三、课堂小结

四、课堂检测

 

板书设计

 

课时教案

课题:

语文园地六第三 课时

授课时间:

 

总序第 课时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一些理解词语的好方法,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熟读诗句,尝试背诵。

3、了解中国的一些传统文化,知道“杏林春满”的典故。

 

 

 

导学案

自主教案

一、我的发现

1.读学习伙伴的话。

你发现了吗?

发现了什么?

2.学生自由回答。

3.教师总结:

我们可以通过查字典理解词语,但要了解这个词语的具体含义还应该把它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里去,即联系上下文理解。

二、日积月累

(一)“读读认认”

1.自读生字。

2齐读──指名读

(二)“读读记记”

1.读诗句,自读──指名读──齐读

2.说说诗句大意,想象画面。

(三)“读读背背”

1.自读尝试背诵。

3.在小组里检查背诵;进行背诵竞赛。

三、成语故事

1、了解内容,明白含义。

a、学生自由读“杏林春满”,了解主要内容。

b.交流阅读收获:

“杏林春满”这个成语是怎样来的?

c、“杏林春满”用来说明什么?

2、联系生活,畅谈启发。

a、从这个故事,你体会到什么?

b.你知道哪些医生称得上“杏林春满”?

能说说他们的事迹吗?

(如:

李时珍、林巧稚、抗击“非典”的医生……)

3、课后延伸,积累成语。

读更多的成语故事,井把读过的成语摘抄下来。

四、课堂小结

五、课堂检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