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核版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110套doc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383114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审核版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110套doc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审核版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110套doc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审核版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110套doc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审核版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110套doc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审核版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110套doc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审核版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110套doc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审核版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110套doc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审核版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110套doc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审核版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110套doc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审核版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110套doc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审核版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110套doc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审核版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110套doc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审核版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110套doc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审核版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110套doc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审核版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110套docWord下载.docx

《审核版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110套doc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审核版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110套docWord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审核版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110套docWord下载.docx

C.虽然孔子和孟子的思想核心都是一种大爱,都有一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但是今天的许多人,似乎对他们的观点只能敬谢不敏了。

D.要解决愈演愈烈的医患矛盾,既需要运用法律武器制止违法行为,更需要从根本上釜底抽薪,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爸爸去哪儿”节目的火爆源于人们长期对在“女主内、男主外”文化中存在的“父亲角色失位”现象的重新审视。

B.我国高考分批次按计划集中录取制度,制造了本科率、一本率这类功利的高考概念,也导致基础教育完全围绕以高考为目标展开教育教学。

C.南北朝时期,由于各民族共同生活、互相融合,更多的是出于人民厌倦四分五裂多战乱的现状,盼望结束战乱分裂,为隋的统一奠定了经济基础。

D.淘宝网传来消息,12月12日将推出本年度继双十一之后最大型的网购盛宴,并继续开展去年的“全民疯抢”活动。

5.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年轻的毛泽东同志,“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既有“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仰天长问,又有“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浩然壮气。

B.“看夜人”这部作品介绍了一个退出历史舞台的国营企业的小干部,成为私营小公司的看夜人后,为维持尊严的所思所行。

C.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

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D.不同时代、不同语言、不同的人在写诗,庞德、杜甫、李白、李商隐……,他们使用的工具不同,语言不同,但是这些头脑都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

6.下列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使毕使于前

②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③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④不能喻之于怀

⑤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⑥而今安在哉

⑦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⑧夫晋,何厌之有

A.②④/①⑤⑦/③⑥⑧B.①③④/②⑤⑦/⑥⑧

C.③④/①②⑤⑦/⑥⑧D.①③/②④⑦/⑤⑥⑧

7.下列几组加点的实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何可胜道也哉有碑仆道,其文漫灭

B.以其乃华山之阳而名之也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C.足以极视听之娱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儿已薄禄相

8.选出与“其孰能讥之乎”中“其”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A.距其院东五里B.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吾其还也D.国无主,其能久乎?

二、(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阅读下文,完成9—11题。

高柔字文惠,陈留圉人也。

柔从兄干,袁绍甥也,在河北呼柔,柔举宗从之。

太祖①平袁氏,以柔为菅长。

县中素闻其名,奸吏数人皆自引去,柔教曰:

“昔邴吉临政,吏尝有非,犹尚容之。

况此诸吏,于吾未有失乎!

其召复之。

”咸还,皆自励,咸为佳吏。

高干既降,顷之以并州叛。

柔自归太祖,太祖欲因事诛之,以为刺奸令史;

处法允当,狱无留滞,辟为丞相仓曹属。

鼓吹②宋金等在合肥亡逃。

旧法,军征士亡,考竟其妻子。

太祖患犹不息,更重其刑。

金有母妻及二弟皆给官,主者奏尽杀之。

柔启曰:

“士卒亡军,诚在可疾,然窃闻其中时有悔者。

愚谓乃宜贷其妻子,一可使贼中不信,二可使诱其还心。

正如前科,固已绝其意望,而猥复重之,柔恐自今在军之士,见一人亡逃,诛将及己,亦且相随而走,不可复得杀也。

此重刑非所以止亡,乃所以益走耳。

”太祖曰:

“善。

”即止不杀金母、弟,蒙活者甚众。

文帝③践阼,以柔为治书侍御史,赐爵关内侯。

民间数有诽谤妖言,帝疾之,有妖言辄杀,而赏告者。

柔上疏曰:

“今妖言者必戮,告之者辄赏。

既使过误无反善之路,又将开凶狡之群相诬罔之渐,诚非所以息奸省讼,缉熙治道也,臣愚以为宜除妖谤赏告之法,以隆天父养物之仁。

”帝不即从,而相诬告者滋甚。

帝乃下诏:

“敢以诽谤相告者,以所告者罪罪之。

”于是遂绝。

帝以宿嫌,欲枉法诛治书执法④鲍勋,而柔固执不从诏命。

帝怒甚,遂召柔诣台⑤;

遣使者承指至廷尉考竟勋,勋死乃遣柔还寺⑥。

[注]①太祖:

曹操。

②鼓吹:

军中鼓吹手。

③文帝:

曹丕。

④治书执法:

官职。

⑤台:

尚书台。

⑥寺:

廷尉官署。

9.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奸吏数人皆自引去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B.此重刑非所以止亡所以游目骋怀

C.愚谓乃宜贷其妻子宁积粟腐仓而不忍贷人一斗。

D.民间数有诽谤妖言,帝疾之疾言厉色

10.下列选项中,全都能说明高柔看问题比常人深远的一组是

①邴吉临政,吏尝有非,犹尚容之

②此重刑非所以止亡,乃所以益走耳

③处法允当,狱无留滞

④愚谓乃宜贷其妻子

⑤臣愚以为宜除妖谤赏告之法

⑥柔固执不从诏命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④⑤D.②③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高柔担任菅长后,名气很大,所以县中的县吏都引咎辞职了,但高柔用邴吉的事例教导他们,使他们回来,并成了好官。

B.对于民间有诽谤的妖言,文帝十分痛恨,但并没有立即采纳高柔的建议,随着形势的恶化,文帝最终还是采用他的方法,使告密之风平息下来了。

C.军中乐手宋金等人在合肥逃跑了。

高柔建议文帝停止用重刑,不杀宋金的母亲和弟弟,大批的人也因不用重刑而得以活命。

D.曹丕因为宿怨,借鲍勋有小过失而要枉法诛杀他,高柔坚决不从,曹丕强令高柔审查并最终处死鲍勋。

 

阅读下文,完成12—14题。

孔子名丘,字仲尼。

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

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

“孔丘,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

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

吾即没,若必师之。

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

门人曰:

“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

”孔子曰:

“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

”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

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

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齐人闻而惧,曰:

“孔子为政必霸,霸则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盍致地焉?

”黎鉏曰:

“请先尝沮之;

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

”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皆衣文衣而舞《康乐》,文马三十驷,遗鲁君。

陈女乐文马于鲁城南高门外。

季桓子乃语鲁君为周道游,往观终日,怠于政事。

孔子遂行。

桓子喟然叹曰:

“夫子罪我以群婢故也夫!

(五年后)秋,季桓子病,辇而见鲁城,喟然叹曰:

“昔此国几兴矣,以吾获罪于孔子,故不兴也。

”顾谓其嗣康子曰:

“我即死,若必相鲁;

相鲁,必召仲尼。

”后数日,桓子卒,康子代立。

(《史记·

孔子世家》节选)

1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摄:

代理

B.粥羔豚者弗饰贾粥:

通”鬻”,卖

C.盍致地焉致:

得到

D.辇而见鲁城辇:

乘车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我之为先并矣吾即没,必师之

B.陈女乐文马于鲁城南高门外以吾获罪于孔子

C.乐其以贵下人夫子罪我以群婢故也夫

D.沮之而不可则致地霸则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

1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年少好礼,得到了鲁国的大夫釐子的赞誉。

厘子要求儿子拜孔子为师,向他学习。

B.孔子为政有方,鲁国上下知礼守序,齐人闻风恐惧。

C.桓子在病重将死时承认当初没有任用孔子是个错误。

D.孔子离开鲁国的原因之一是季桓子耽于女色,怠于政事。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08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6分)

15.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7分)

(1)士卒亡军,诚在可疾,然窃闻其中时有悔者。

(4分)

(2)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

(3分)

16.断句。

(限断6处)(3分)

世间极闲适事,如临泛游览、饮酒弈棋,皆须觅伴寻对。

惟读书一事止须一人可以尽日可以穷年环堵之中而观四海千载之下而觌(dí

)面古人天下之乐,无过于此。

而世人不知,殊可惜也。

(明•张岱《快园道古•言语》)

17.古诗词鉴赏。

(6分)

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①

周紫芝

记得武陵相见日,六年往事堪惊。

回头双鬓已星星。

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人倾。

铁马红旗寒日暮,使君犹寄边城。

只愁飞诏下青冥②。

不应霜塞晚,横槊看诗成。

[注]①光州:

今河南潢川,南宋时期是接近金国的边防重镇。

②青冥:

代指朝廷。

飞诏下青冥:

指皇帝下令征调回朝。

(1)上片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请简要分析作答。

(2分)

(2)下片塑造了曾使君怎样的形象?

18.古诗词名句默写。

(10分)

(1)复为慷慨羽声,,发尽上指冠。

(2)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

流言,。

(3)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无食桑葚!

(4)呦呦鹿鸣,。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5)仰观宇宙之大,,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6)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7)舞幽壑之潜蛟,。

(8)寄蜉蝣于天地,。

(9)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其孰能讥之乎?

(10)狗吠深巷中,。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22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19—23题。

何必温馨

周国平

①不太喜欢温馨这个词。

②温馨本来是一个书卷气很重的词,如今居然摇身一变,俨然一位通俗红歌星。

她到处走穴,频频亮相,泛滥于歌词中,散文中,商品广告中。

③可是,仔细想想,究竟什么是温馨呢?

温馨的爱、温馨的家、温馨的时光、温馨的人生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朦朦胧胧,含含糊糊,反正我想不明白。

也许,正是词义上的模糊不清增加了这个词的魅力,能够激起说者和听者一些非常美好但也非常空洞的联想。

④正是这样:

美好,然而空洞。

这个词是没有任何实质内容的。

温者温暖,馨者馨香。

暖洋洋,香喷喷。

这样一个词非常适合于譬如说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用来描绘自己对爱的憧憬,一个初为人妻的少妇用来描绘自己对家的期许。

它基本上是一个属于女中学生词典的词汇。

当举国男女老少都温馨长温馨短的时候,我不免感到滑稽,诧异国人何以在精神上如此柔弱化,纷纷竞作青春女儿态?

⑤事实上,两性之间真正热烈的爱情未必是温馨的。

这里无须举出罗密欧与朱丽叶,奥涅金与达吉亚娜,贾宝玉与林黛玉。

每一个经历过热恋的人都不妨自问,真爱是否只有甜蜜,没有苦涩,只有和谐,没有冲突,只有温暖的春天,没有炎夏和寒冬?

我不否认爱情中也有温馨的时刻,即两情相悦、心满意足的时刻,这样的时刻自有其价值,可是,倘若把它树为爱情的最高境界,就会扼杀一切深邃的爱情所固有的悲剧性因素,把爱情降为平庸的人间喜剧。

⑥比较起来,温馨对于家庭来说倒是一个较为合理的概念。

家是一个窝,我们当然希望自己有一个温暖、舒适、安宁、气氛浓郁的窝。

不过,一味地温馨,结果不是磨灭掉夫妇双方的个性,从而窒息爱情,就是造成升平的假象,使被掩盖的差异终于演变为不可愈合的裂痕。

⑦至于说以温馨为一种人生理想,就更加小家子气了。

人生中有顺境,也有困境和逆境。

困境和逆境当然一点儿也不温馨,却是人生最真实的组成部分,往往促人奋斗,也引入彻悟。

如果否认了苦难的价值,就不复有壮丽的人生了。

⑧写到这里,我忽然悟到了温馨这个词时髦起来的真正原因。

我的眼前浮现出许多广告画面,画面上是各种高档的家具、家用电器、室内装饰材料、化妆品等等,随之响起同一句画外音:

“……伴你度一个温馨的人生。

”一点也不错!

舒适的环境,安逸的氛围,精美的物质享受,这就是现代人的生活理想,这就是温馨一词的确切的现代含义!

这个听起来好像颇浪漫的词,其实包含着非常务实的意思,一个正在形成中的中产阶级的生活标准,一种讲究实际的人生态度。

不要跟我们提罗密欧了吧,爱就要爱得惬意。

不要跟我们提哈姆雷特了吧,活就要活得轻松。

理想主义的时代已经结束,让我们回归最实在的人生……

⑨我丝毫不反对实在的生活情趣。

和突出政治时代到处膨胀的权力野心相比,这是一个进步。

然而,实在的生活有着深刻丰富的内涵,决非限于舒适安逸。

使我反感的是“温馨”这个流行词所标志的人们精神上的平庸化,在这个女歌星唱遍千家万户的温软歌声中,我不禁缅怀起歌剧《卡门》的音乐和它所讴歌的那种惊心动魄的爱情和人生来了。

⑩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要说:

⑪爱,未必温馨,又何必温馨?

⑫人生,未必温馨,又何必温馨?

(有删节)

19.怎样理解文章中“她到处走穴,频频亮相,泛滥于歌词中,散文中,商品广告中”的含义。

20.作者认为“温馨”“美好,然而空洞”,这种“空洞”体现在哪些方面?

21.请简要梳理作者的思路。

22.文中第⑤⑧⑨段用了“罗密欧和朱丽叶,奥涅金与达吉亚娜,贾宝玉与林黛玉”、“哈姆雷特”、歌剧《卡门》等文学性的内容作素材,这在文章的表达技巧和内容方面有何作用?

23.从人生态度和生活理想的角度看,对个体而言,选择“温馨”与否是自由的,但作者为何还是要批判“温馨”这种人生态度和生活理想?

对作者的观点,你如何评价?

谈谈你的看法。

五、写作(本大题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老锁匠有两个徒弟,他决定来一次考试以确定谁是接班人。

他准备了两个保险柜,结果大徒弟只用了不到十分钟就打开了保险柜,而二徒弟却用了将近二十分钟。

老锁匠问大徒弟:

“保险柜里有什么?

”大徒弟眼中放出了光彩:

“师傅,里面有很多钱,全是百元大钞。

”问二徒弟同样的问题时,二徒弟支吾了半天说:

“师傅,我没有看见里面有什么,因为您只让我开锁。

”老锁匠郑重地宣布二徒弟为他的接班人。

要求:

①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义,选准角度,明确立意;

②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020年重庆一中高一上期期末考试

语文答案2020.1

1.C(梵语fà

n,瘙痒sà

o,翘首qiá

2.B(A一番,C渡越,D激起。

3.A(豁然开朗,不能形容心情;

敬谢不敏,表示推辞做某件事的客气话;

釜底抽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此处重复。

4.D(A.语序不当,“长期”应在“存在”前。

B.结构混乱,“围绕以高考为目标”可改为“围绕高考”或“以高考为目标”。

C.缺少主语。

5.A(B双引号改为书名号,C”冷静”后用分号,D省略号后面的逗号删去。

6.B(①③④是状语后置,②⑤⑦是判断句,⑥⑧是宾语前置。

7.C

8.D

9.B(A率领,身子向上起;

B用来……;

C宽恕,借出;

D痛恨,急速。

10.C(①是援引先例,而没说高柔。

③是高柔的做法。

⑥是高柔依法办事,刚正不阿。

11.B(A奸猾县吏数人,C应该是太祖曹操,D高柔坚决不从,曹丕干脆调离高柔,直接指令廷尉执行诏令。

12.C(致,送给。

13.D

14.C(并非没有任用,而是用之不终。

15

(1)士卒逃离军队,实在是可恨,然而我私下里听说逃跑的士卒中也时常有后悔的。

(2)如果没法阻止孔子当政再献送土地,难道算晚吗!

16.世间极闲适事,如临泛游览、饮酒弈棋,皆须觅伴寻对。

惟读书一事,止须一人,可以尽日,可以穷年。

环堵之中而观四海,千载之下而觌(dí

)面古人,天下之乐,无过于此。

翻译:

世间休闲适意之事,如游山水,赏胜迹,饮酒,下棋……,都要有同伴,有对手。

只有读书,才是纯粹属于个人的事,个人完全可以自由支配的。

读书,你可以读一整天,也可以读上一年。

坐在小屋子里,你能够纵览天下;

隔了上千百年,你也能晤对古人。

这是任何其他赏心乐事都比不上的,只可惜世人不一定体会得到罢了。

17.

(1)刚与朋友相见又要分别的伤感和依依不舍。

(“记得”写出相见美好。

“堪惊”“双鬓已星星”写出别后的伤感寂寥。

“谁知”“还与”相搭配,表达了作者对这次分别事出意料、与愿望乖违,又不得不送友人登程的伤感情绪。

(2)塑造了一个文武双全、不辞劳苦、心系边城的使君形象。

他不顾边塞艰苦,担心皇帝下诏征调,命令他回家,渴望建功立业。

作者从友人的角度想象,说他热爱雄壮的边塞生活,并有写诗赞美的豪兴。

作为一首送别词,它的真正用意是勉励友人在边塞上施展文武才干,为国立功。

18.士皆瞋目;

尤使我耳不忍闻;

于嗟鸠兮;

食野之苹;

俯察品类之盛;

齐彭殇为妄作;

泣孤舟之嫠妇;

渺沧海之一粟;

可以无悔矣;

鸡鸣桑树颠。

19、“温馨”一词广泛流行于各种文体、各个行业中。

20、①精神上的柔弱化;

②忽视爱情中的悲剧性因素;

③磨灭个性,造成裂痕;

④显得小气。

21、①先说不喜欢流行而时髦的“温馨”;

②再阐释不喜欢“温馨”的原因;

③反思“温馨”在当下流行的原因;

④点明主旨,反对人们精神上的平庸。

22、①证明作者的观点;

②这些事例中的人与现实中的人形成对比,强化了文章的主旨;

④使文章的内容更富于文化内涵,更有深度。

23、①从社会的角度看,单一的个体选择“温馨”作为自己的人生态度和生活理想,本无可厚非,但当这种态度流行,成为一种社会潮流时,就会使人们失去对理想主义和真正的情感的追求,在精神上趋于平庸化。

作者是从社会的角度对此提出批评。

(2分);

②从真正的人生态度和生活理想看,“温馨”追求的是舒适的环境,安逸的氛围,精美的物质享受,只是一种物质的、实在的生活情趣,只是人生价值的极次要的内容,把“温馨”作为自己的人生态度和生活理想会使人们忽视生活应有的更深刻更丰富的内涵,也使人们不复有壮丽的人生(2分);

③作者从社会与时代的角度、从深层的人文关怀的角度提出批评,表现出了难得的清醒和忧思(2分)。

24、作文适用话题:

心锁、给心加一把锁、心无杂念

  

高柔字文惠,是陈留郡圉县人。

高柔的堂伯高干是袁绍的外甥,当时高干呼唤高柔到河北,高柔于是与宗族一起去依附高干。

曹操平定袁氏以后,任高柔为菅县县长。

县里人平素听说过高柔的名声,一些奸邪的县吏听说他要来,全都自动地离去。

高柔发布教令说:

”过去邴吉当政时,手下的佐吏曾经有过错,还能够容忍他们。

何况此县的这些佐吏,并没在我手下有过失呢!

把他们都召回来恢复职务吧!

”那些离去的县吏全都回来了,并且都勉励自己,结果全都成了好县吏。

高干归降曹操,次年就以并州叛曹,高柔虽没有参与,但曹操却想因事而诛杀他,命他为刺奸令史,但高柔做得十分好,处法允当,狱中无滞留未判的犯人,辟他为丞相仓曹属。

军中乐手宋金等人在合肥逃跑了。

按照旧法,军队出征时,士卒逃亡,要拷问审查他的妻子儿女。

但太祖仍旧担心不能止息士卒逃亡,对于宋金的惩罚之刑更加重了。

宋金有母亲、妻子和两个弟弟都在官府中服役,主管这件事的人上奏要将他们全部杀掉。

高柔上奏说:

”士卒逃离军队,实在是可恨,然而我私下里听说逃跑的士卒中也时常有后悔的。

按照我的意见,应该宽恕他们的妻子儿女,这样做第一可显示出逃跑的人不讲信义,第二可以使逃亡的士卒产生归还这心。

如果按照原来的旧法,就已经断绝了他归还的愿望,假如再加重刑罚,恐怕现在正在从军的士卒,见一人逃亡,怕自己也被株连,也会跟着一起逃走,以免遭到杀害。

这样加重刑罚不是用来制止士卒逃亡的方法,而是使叛逃士卒的数量更增加的方法。

”太祖听后说:

”很对。

”当即停止了重刑,不杀宋金的母亲和弟弟,大批的人也因不用重刑而得以活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