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38438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57.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浙江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浙江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浙江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浙江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浙江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4页
浙江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4页
浙江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4页
浙江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4页
浙江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4页
浙江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4页
浙江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4页
浙江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4页
浙江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4页
浙江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4页
浙江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4页
浙江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4页
浙江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4页
浙江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4页
浙江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4页
亲,该文档总共6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

《浙江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

浙江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

教学内容:

茶香四溢

(一)

教学目标1.掌握茶文化的相关知识。

欣赏了解各类茶具及茶叶包装设计。

2.根据自己了解的茶文化知识,设计一张造型别致、图案精美、色彩和谐、内容丰富的介绍茶文化的卡片。

3.感受茶文化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对茶文化探究的兴趣,增强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

初步了解中国茶文化,学习设计茶文化卡片。

难点:

巧妙地设计茶文化卡片。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学生)教科书。

(教师)课件、茶具、茶叶包装盒等。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1)教师拿出有包装盒的茶叶,问:

老师带来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课件呈现“茶”字,并在玻璃茶杯里泡上一杯热茶,让学生观察茶叶在水中的姿态,欣赏茶水的色泽,闻一闻茶水散发出来的清香。

课件完整呈现课题:

茶香四溢。

(2)请几位学生品尝茶的味道,并交流喝茶的感受。

2.初步交流。

(1)教师谈话:

刚才通过看、闻、尝,对茶有了初步的感受,请问:

你喝过茶吗?

是什么茶?

你家里有什么茶?

你对茶的知识还有哪些了解?

学生小组交流后指名发言。

(2)教师谈话:

我发现同学们对茶知识的了解还是比较丰富的,这节课老师将和大家一起深入探讨有关茶的知识,进一步了解中国的茶文化。

3.深入探究。

(1)分组讨论。

①茶的历史有多久?

②什么是中国茶文化?

③茶叶有哪些品种?

④茶叶的制作过程大概是怎样的?

⑤你了解的茶具有哪些?

⑥你了解的茶叶包装有哪些?

⑦你见过的茶馆的环境设计是怎样的?

⑧饮茶有哪些好处?

(2)分组逐一交流汇报,教师逐一归纳小结。

①茶的历史有多久?

中国是发现与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陆羽根据《神农本草经》的记载,认为饮茶始于神农时代,至今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

茶树原产于中国的西南部,云南等地至今仍生存着树龄达千年以上的野生大茶树。

四川、湖北一带的古代巴蜀地区据历史的记载是中华茶文化的发祥地。

从唐代、宋代至元、明、清时期,茶叶生产区域不断扩大,茶文化不断发展,并逐渐传播至世界各地。

②什么是中国茶文化?

中国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三国前茶文化启蒙:

有文献记载茶的制法和饮用。

晋代茶文化的萌芽:

随着文人饮茶的兴起,出现茶的诗词歌赋,茶被赋予文化的印记。

唐代茶文化的形成:

公元780年陆羽著《茶经》,是茶文化形成的标志。

宋代茶文化的兴盛:

出现专业品茶社团,茶仪形成礼制,民间出现斗茶。

明、清茶文化的普及:

茶类增多,茶具丰富,茶技有别,茶事、茶书、茶诗及绘画等丰富多彩。

现代茶文化的发展:

茶具、包装精彩纷呈,茶博馆、茶艺馆不断增多,茶文化研究、茶文化节、国际茶文化研讨层出不穷。

a.茶叶的种类。

茶叶一般分为六类:

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

其他还有花茶、砖茶等。

我国十大名茶是:

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信阳毛尖、君山银针、六安瓜片、黄山毛峰、祁门红茶、庐山云雾、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注:

不同年代有不同的十大名茶排名)。

b.茶叶的制作过程。

不同的茶叶品种有不同的制作过程,采摘鲜茶叶后,主要是杀青、揉捻、干燥、加工成成品等。

c.茶具。

现代人所说的“茶具”,主要指茶壶、茶杯、茶碗、茶盅、茶勺等这类饮茶器具。

d.茶叶包装。

茶叶包装有金属罐包装、纸盒包装、塑料包装、薄膜袋包装、纸袋包装等。

e.茶馆的环境陈设。

茶馆的环境陈设有不同的风格,主要有:

传统风格、乡土风格、自然风格、复古风格、西洋风格、混合风格等。

f.饮茶的好处。

据科学测定,茶叶含有蛋白质、脂肪,以及10多种维生素,还有茶多酚、咖啡碱、脂多糖等近300种成分,具有调节生理功能,发挥多方面的保健和药理的作用。

4.发表感受。

通过学习,你对中国的茶文化有什么感想?

小结:

(1)中国是发现与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有几千年的历史。

我们为祖先的勤劳、智慧而骄傲。

(2)人们饮茶,不仅仅把它当作解渴的饮料,还把它看作是一种高雅的精神享受和养生保健的途径。

从而形成了历史悠久的茶文化。

(3)从各种茶具、各类茶叶包装及茶馆的形态中感受茶文化的信息。

5.拓展延伸。

了解本地的茶叶产品及本地的饮茶文化。

搜集本地茶叶的图片、文字及纸质包装袋。

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

茶香四溢

(二)

教学目标1.掌握茶文化的相关知识。

欣赏了解各类茶具及茶叶包装设计。

2.根据自己了解的茶文化知识,设计一张造型别致、图案精美、色彩和谐、内容丰富的介绍茶文化的卡片。

3.感受茶文化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对茶文化探究的兴趣,增强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

初步了解中国茶文化,学习设计茶文化卡片。

难点:

巧妙地设计茶文化卡片。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自己喜欢的有关茶的图片、文字及纸质包装袋,水彩笔、剪刀、胶水等。

(教师)课件、范作、搜集的各种茶叶包装盒。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知道了茶叶的历史,还欣赏了各种茶具和茶叶的包装,感受了中国的茶文化。

同时还让同学们了解本地的茶叶产品及本地的饮茶文化。

同学们搜集的本地茶叶的图片、文字及茶叶包装袋等,都带来了吗?

(2)请学生汇报自己搜集了什么。

介绍自己了解的本地的茶叶。

(3)如何让更多的人了解茶文化,了解本地的茶叶?

(4)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资料,课件呈现有关茶叶的宣传卡片。

问:

这些是什么?

(5)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设计茶文化卡片。

2.探究学习。

(1)了解茶文化卡片的设计要素。

提问:

茶文化卡片是由哪些内容组成的?

学生交流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课件中呈现茶文化卡片的组成内容。

①文字。

提问:

文字的内容有哪些?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文字的内容与茶有关。

一般可以写茶叶的历史、不同茶的特点、饮茶的好处、诗人写茶的诗句等。

②图案。

提问:

茶文化卡片上图案的内容都有些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图案的内容也与茶有关系。

③色彩。

卡片、文字、图案都有不同的色彩。

(2)探究茶文化卡片的设计形式。

通过欣赏讨论,我们了解了茶文化卡片的一些内容,有文字、图案、色彩等。

下面我们来探究茶文化卡片的设计形式。

①文字。

提问:

这些文字为什么有大小?

都是横写的吗?

是写满整张卡片的吗?

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字有大小,主题写大的字,内容写小的字。

字的排列有横写和竖写,而且不是写满整张卡片的。

留出一些空间,视觉上较为舒服。

②图案。

这些图案不仅有大有小,而且位置也各不相同,请同学在课件图片中说明。

这些图案呈现的艺术形式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有摄影、绘画、纹样等。

③色彩。

文字、图案、卡片底的色彩非常丰富,如何使这些文字、图案更清晰?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要注重色彩的对比。

(3)探究茶文化卡片的外形设计。

①提问:

这三张茶文化卡片的外形有什么不同?

茶文化卡片的外形可以设计成哪些形状?

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呈现各种卡片形状。

②欣赏其他各种茶文化卡片的外形设计。

3.尝试创作。

(1)作业要求:

设计一张有创意的茶文化卡片。

创作建议:

①可以根据学到的茶文化知识和教科书中提供的图片、文字资料设计一张宣传茶文化的卡片。

②可以根据自己搜集的有关本地茶叶的资料,设计一张介绍本地茶叶的茶文化卡片。

③可以通过绘画、剪贴等方式进行创作。

(2)欣赏同龄人的作品。

(3)学生课堂练习,教师进行针对性指导。

对好的、有新意的设计进行表扬,以此来启发其他同学。

4.作业展评。

(1)展示学生创作的茶文化卡片。

(2)学生自我评价:

介绍自己设计的茶文化卡片,说说自己的创意及作品的创作过程。

(3)同学欣赏评价:

说说自己最喜欢哪张茶文化卡片,并说明理由。

(引导学生主要从茶文化卡片在造型、文字、图案及色彩等方面进行评价)

5.拓展学习。

课外上网了解更多的茶文化知识,如茶马古道、功夫茶、茶艺表演等,在日常生活中关注了解更多与茶有关的生活用品。

6.相关资料

中国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茶文化,从广义上讲,分茶的自然科学和茶的人文科学两方面,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与茶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从狭义上讲,着重于茶的人文科学,主要指茶对精神和社会的功能。

由于茶的自然科学已形成独立的体系,因而,现在常讲的茶文化偏重于人文科学。

(1)三国以前的茶文化启蒙。

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2697年,其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

东汉华佗《食经》中的“苦茶久食,益意思”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

西汉已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荼陵”,即现在湖南的茶陵。

三国魏代《广雅》中最早记载了饼茶的制法和饮用:

“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

”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茶文化。

(2)晋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

随着文人饮茶的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

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起着一定的精神、社会作用。

(3)唐代茶文化的形成。

公元780年陆羽著《茶经》,是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标志。

其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

后来又出现了大量茶书、茶诗,如《茶述》、《煎茶水记》、《采茶记》、《十六汤品》等。

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禅教的兴起有关,因茶有提神益思、生精止渴的功能,故寺庙崇尚饮茶,在寺院周围植茶树,制定茶礼、设茶堂、选茶头,专呈茶事活动。

在唐代形成的中国茶道分宫廷茶道、寺院茶礼、文人茶道。

(4)宋代茶文化的兴盛。

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展,在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有官员组成的“汤社”、佛教徒的“千人社”等。

宋太祖赵匡胤是位嗜茶之士,在宫廷中设立茶事机关,宫廷用茶已分等级。

茶仪已成礼制,赐茶已成皇帝笼络大臣、眷怀亲族的重要手段,还赐给外国使节。

至于下层社会,茶文化更是生机勃勃,有人迁徙,邻里要“献茶”;有客来,要敬“元宝茶”;定婚时要“下茶”;结婚时要“定茶”;同房时要“合茶”。

民间斗茶风起,带来了采制烹点的一系列变化。

(5)明、清茶文化的普及。

此时已出现蒸青、炒青、烘青等各茶类,茶的饮用已改成“撮泡法”。

明代不少文人雅士留有传世之作,如唐伯虎的《烹茶画卷》、《品茶图》,文徵明的《惠山茶会记》、《陆羽烹茶图》、《品茶图》等。

茶类的增多,使得泡茶的技艺有别,茶具的款式、质地、花纹也千姿百态。

到清朝,茶叶出口已成一种正式行业,茶书、茶事、茶诗不计其数。

(6)现代茶文化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茶叶从1949年的年产7500吨发展到1998年的60余万吨。

茶物质财富的大量增加为我国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1982年,在杭州成立了第一个以宏扬茶文化为宗旨的社会团体——“茶人之家”;1983年湖北成立“陆羽茶文化研究会”;1990年“中国茶人联谊会”在北京成立;1991年中国茶叶博物馆在杭州西湖边正式开放;1993年“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在湖州成立;1998年中国国际和平茶文化交流馆建成。

随着茶文化的兴起,各地茶艺馆越办越多。

各省各市及主产茶县纷纷主办“茶叶节”,如福建武夷的岩茶节、云南的普洱茶节等。

这些都以茶为载体,促进了经济贸易的全面发展。

茶的分类。

我国茶叶品种繁多,一般分为绿茶、红茶、黄茶、白茶、乌龙茶和黑茶。

绿茶是我国产量最多的一类茶叶,全国19个产茶省(区)都生产绿茶。

我国绿茶花色品种居世界之首,绿茶贸易量占世界茶叶市场绿茶贸易量的70%。

绿茶的基本工艺流程分杀青、揉捻、干燥三个步骤。

杀青方式有加热杀青和热蒸汽杀青两种,以蒸汽杀青制成的绿茶称“蒸青绿茶”。

干燥依最终干燥方式不同有炒干、烘干和晒干之别,分别称“炒青”、“烘青”、“晒青”。

红茶是一种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艺处理的茶叶,特别是经过发酵工艺,使茶叶的内含成分发生了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变化,构成了“红茶红汤红叶”的品质特色。

由于发酵后绿叶变红叶,故称红茶,又称发酵茶。

我国红茶按制法和产品品质不同,分为功夫红茶、小种红茶和红碎茶三类。

黄茶的品质特点是“黄汤黄叶”,这是制茶过程中进行闷黄的结果。

黄茶依原料芽叶的嫩度和大小可分为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三类。

白茶属轻发酵茶,基本工艺过程分为萎凋、晒干或烘干,主产于福建省。

白茶常选用芽叶上白茸毛多的品种,制成的成品茶满披白毫,银白素雅,汤色清淡,味鲜醇。

白茶因采用原料不同,分芽茶与叶茶两类。

乌龙茶主产于福建、广东和台湾三省,其加工采用特殊的萎凋和做青的工艺,又应用绿茶的杀青工艺,是一种半发酵茶。

成茶的品质风味介于红茶和绿茶之间,既有红茶的甜醇,又有绿茶的清香,素有“绿叶红镶边”的美誉。

品饮后齿颊留香,回味甘鲜。

黑茶的基本工艺流程是杀青、揉捻、渥堆、干燥。

原料一般较粗老,加工制造过程中往往堆积发酵时间较长,因而叶色油黑。

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

年年有余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鱼纹装饰的形式与特点以及传统鱼纹的艺术美感,知道中国文字“鱼”和“余”的谐音寓意,学会绘制鱼纹装饰。

2.运用变形、概括、夸张等方法,绘制出简洁生动的鱼纹,并能将鱼纹进行简单的装饰运用。

3.领会鱼纹装饰的艺术魅力,感受中国鱼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重点:

把握鱼的基本特征,能运用概括、夸张的方法进行鱼形纹样的设计。

难点:

鱼纹设计的新颖性及美感,运用鱼纹去装饰各种造型的生活用品。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鱼纹图片资料、有关鱼的故事,绘制工具。

(教师)课件、范作、鱼纹图片资料等。

教学过程

1.欣赏导入。

(1)猜一猜:

五千多年前的古人是如何画鱼的?

并与自己平时画的鱼作比较。

(2)出示鱼纹彩陶盘(陶器),让学生欣赏。

2.深入赏析。

(1)从陶盆上看出,三条鱼纹,它们首尾相连……教师与学生一同欣赏分析特点。

(2)欣赏实物——鱼:

了解鱼各部分的结构特征以及和鱼纹比较异同,得出方法。

教师:

看看,你比较喜欢哪条鱼的造型?

和你画的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思考并评述交流。

教师:

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四条鱼之间有什么联系?

(共同点)

学生观察比较并交流成果。

3.强调方法并设计鱼纹。

(1)比一比。

比较两组鱼在表现方法上的区别,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线描表现方式。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提示:

以面为主的表现形式和以线为主的表现形式。

(2)试一试。

运用变形、概括和夸张等方法,用线描的形式设计鱼纹,并展示讲评。

4.吉祥寓意及同龄人作品欣赏。

(1)欣赏作品《连(莲)年有鱼》,知道谐音的用法,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

(2)欣赏同龄人作品,进一步了解鱼纹的装饰运用。

5.作业练习。

学生创作提示:

设计鱼的纹样,构思组合方式,装饰自选图形,寄托美好祝福。

6.作业讲评。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并加以鼓励。

7.课后拓展。

欣赏不同时期关于中国鱼文化的艺术作品,并简要介绍其特点,激励学生课外去学习。

8.相关资料

福娃贝贝。

2005年11月11日,万众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吉祥物揭晓,五个吉祥物中,打头的是福娃贝贝,其形象为鱼,头部纹饰使用了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鱼纹图案,看上去古韵绵长,温柔纯洁。

贝贝传递的祝福是:

繁荣。

鱼成为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的背后,蕴藏着几千年来中国鱼文化的深厚积淀。

鱼文化。

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遗址出土的涂红、穿孔的草鱼眶上骨,是鱼文化的最早实证;而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彩陶鱼图、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玉璜鱼图,则见证了中国鱼文化发展的早期高峰。

在中国鱼文化体系中,“自由”是当中一个强劲的音符。

《庄子》中记有“北溟之鱼”,可化为直飞九万里的鹏鸟,几千年来,一直为中国知识分子所引用和向往。

同样在《庄子》中,还有“子非鱼焉知鱼之乐”的著名辩论。

值得指出的还有鱼文化中的另一个强音——象征“吉祥如意”。

在上古,鱼已成为瑞应之一。

《史记•周本纪》上载有鸟、鱼之瑞。

汉蔡邕《饮马长城窟行》诗: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鱼象征着美好的友情。

元《西厢记》中唱道:

“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

”鱼又成为爱情的寄托。

含有“鱼”的成语。

白鱼赤乌?

沉鱼落雁?

浑水摸鱼?

临渊羡鱼?

如鱼得水

鱼传尺素?

鱼龙变化?

鱼米之乡?

鱼水和谐?

鱼死网破

鱼跃龙门?

鱼跃鸢飞?

鱼鱼雅雅?

鱼质龙文

圆形、方形纹样。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各种美丽的圆形纹样,如盘子、桌布、坐垫等。

圆形、方形纹样是一种单独纹样,设计时可归纳为直立式、向心式、离心式、旋转式、同心式等多种。

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

节日的徽标

教学目标1.了解节日文化、掌握徽标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欣赏不同的节日徽标,发现其中的设计原理,尝试用手绘的形式设计一个节日徽标。

3.理解传统节日的意义,树立继承传统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

学习徽标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尝试设计节日徽标。

难点:

设计有创意、有内涵的节日徽标。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水笔、油画棒、彩色铅笔、签字笔等。

(教师)范例、浅色卡纸。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教学方案修改备注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

说一说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

了解节日文化,树立继承传统的意识。

学生:

中秋节、端午节、春节等。

教师:

在这些传统节日里,我们都会举办哪些庆祝活动?

(中秋晚会、赛龙舟、迎新年庙会等)

教师:

这些活动的举办过程中,就需要设计一个有意义的节日徽标,寓意着对节日的祝福和对活动成功举办的美好祝愿。

(2)揭示课题:

节日徽标。

2.探究方法,激发创意。

(1)分组研究徽标的要素有哪些?

各个要素的作用是什么?

徽标的外形设计有哪几种?

徽标上的图案和文字有哪些编排形式?

进行探究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2)小组汇报研究结果。

徽标常见的外形有圆形、椭圆形。

排版形式有环绕式、左右式、穿插式等。

徽标分为图案和文字两部分。

图案必须简洁明了,富有寓意。

(3)教师以端午节为例,示范徽标图案设计稿。

讲解图案概括的方法。

(4)教师引导学生对徽标的版式进行创意设计。

3.引导欣赏,加强体验。

欣赏同龄孩子的作品,启发创意思路。

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4.作业练习,表现感受。

(1)提出作业的要求:

为即将到来的儿童节设计徽标,要求简洁明了、主题突出、排版美观、合理且有创意。

教师示范设计稿,直观呈现设计思维过程。

(2)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5.展示作业,欣赏交流。

(1)交流欣赏,评述典型作业。

抓住节日契机进行设计,激发学生的设计原动力。

(2)评出最佳设计。

五、菜单式教学建议

●本课中的节日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节日,如中秋节、端午节、春节等;一类是校园节日,如艺术节、科技节、英语节等。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选择合适的节日进行设计,如恰逢校园艺术节前夕,可以设计艺术节徽标;恰逢中秋节,可以为中秋节设计徽标,以此体现设计的时令性。

●教学中,教师应示范设计稿的绘制方法,让学生懂得绘制设计稿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设计习惯。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课后可以引导学生将设计的徽标设计成电子稿,运用于节日的各个场所,体现系列设计的理念。

六、相关资料

1.徽标的概念。

徽标是一种造型简洁、意义明确的视觉符号,一般是对设计对象的文字名称、图形或两者相结合的一种设计。

2.徽标的种类。

徽标可分为图形徽标、文字徽标和复合徽标三种。

图形徽标是针对与主题相联系的事物进行设计,运用比喻或暗示的方法创造出富有联想、包含寓意的图形形象。

文字徽标是以含有象征意义的文字造型作基点,对其变形或抽象地改造,使之图案化。

文字、图案复合徽标指综合运用文字和图案因素设计的徽标,有图文并茂的效果。

3.徽标的功能。

徽标具有象征功能、识别功能,是某一形象特征、信誉和文化的浓缩,一个优秀的徽标设计能成为这一形象的代表,增强信赖感和权威感。

4.徽标设计的原则。

①徽标设计应简洁鲜明,富有感染力,且让人易于识别、理解和记忆。

②徽标的造型优美精致,符合美学原理。

③徽标设计要注意通用性,应用时要保持稳定性和一贯性。

5.徽标和标志的区别。

徽标和标志在很多方面是相同的,但它们仍有区别。

徽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某个国家、某个政府或某个组织,它要充分地体现某个国家、某个政府或某个组织的人文风情、特殊的位置、丰富的精神内涵。

标志则多是代表着某个企业或某个产品。

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

安全标识

教学目标1.掌握设计安全标识的方法,了解它们的特征及作用。

2.识别常用安全标识,运用色彩、图案和形状等元素来为学校或社区设计安全标识。

3.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呼吁身边人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

运用色彩、图案和形状等元素来合理设计安全标识。

难点:

设计的安全标识实用且美观。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学生)绘制图案工具(画纸、记号笔、水彩笔或马克笔、水粉颜料),搜集生活中常见的安全标识并了解其中含义。

(教师)生活中常见的安全标识图片、范作、教案及课件等。

教学过程

1.视频导入。

(1)教师播放关于生活中安全标识的视频。

(2)教师提问:

视频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给你们什么启示?

(3)教师和学生共同小结:

生活中我们看到过很多安全标识。

它们用简洁的图案、色彩和形式来提醒我们生活中出现的安全问题,如禁止标识、警告标识、指令标识和提示标识。

(4)引出课题:

安全标识。

2.分辨标识。

(1)课件播放。

学生观察这些安全标识的色彩、图案和形式以及张贴的位置。

(2)分辨安全标识,出示一些常见的安全标识图片。

教师提问:

安全标识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

红色代表禁止标识,黄色代表警告标识,蓝色代表提示标识,绿色代表指令标识。

图形简洁,形状有圆形、三角形和长方形。

教师与学生交流。

(3)出示学习单和常见的安全标识图片,提问:

这些安全标识应该被张贴在什么位置?

3.设计安全标识。

(1)提问:

校园内外应该张贴哪些内容的安全标识?

(2)举例说明,如校园内外应张贴什么样的安全标识?

如当心触电、禁止喧哗等安全标识;当心触电的安全标识应该怎样设计才能既清楚又醒目呢?

与学生分享交流:

运用红色和向下转弯箭头及三角形边框的图案,并用文字加以说明。

举例说明,如果运用其他颜色、图案、形状,则会出现不同的效果。

(3)欣赏学生作品。

(4)要求:

分组设计,每组设计一种安全标识;为学校或社区设计安全标识。

建议:

运用合适的视觉语言(色彩、图案及形状等);合适的标识用色:

红色和黑色搭配用作禁止的标识,黄色和黑色用作警告的标识,蓝色和绿色等其他颜色可以作提示标识;考虑制作材料的多样性,如在露天的地方张贴,材料纸张应当防水、防晒,颜料可以采用丙烯等。

4.学生作业。

(1)教师巡视指导。

(2)互相欣赏各组设计的安全标识作品。

有能力的同学可以设计多样的安全标识。

5.小结与拓展。

(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课外分小组把设计好的安全标识张贴在校园的合适位置。

6.相关资料

1.安全标识。

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很多安全标识。

根据国家标准规定,安全标识由安全色、几何图形和图形符号构成,起到提醒人们注意安全的作用。

2.安全标识分类。

国家规定了四类传递安全信息的安全标识:

禁止标识表示不准或制止人们的某种行为;警告标识使人们注意可能发生的危险;指令标识表示必须遵守,用来强制或限制人们的行为;提示标识示意目标地点或方向。

在民爆行业正确使用安全标识,可以使人员能够及时得到提醒,以防止事故、危害发生以及人员伤亡,避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安全标识是向工作人员警示工作场所或周围环境的危险状况,指导人们采取合理行为的标识。

安全标识能够提醒工作人员预防危险,从而避免事故发生;当危险发生时,能够指示人们尽快逃离,或者指示人们采取正确、有效、得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