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因工程学学习指南.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38532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7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因工程学学习指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人因工程学学习指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人因工程学学习指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人因工程学学习指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人因工程学学习指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人因工程学学习指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人因工程学学习指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人因工程学学习指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人因工程学学习指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人因工程学学习指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人因工程学学习指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人因工程学学习指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人因工程学学习指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人因工程学学习指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人因工程学学习指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人因工程学学习指南.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人因工程学学习指南.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人因工程学学习指南.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人因工程学学习指南.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因工程学学习指南.docx

《人因工程学学习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因工程学学习指南.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因工程学学习指南.docx

人因工程学学习指南

学习指南

一、课程学习方法

1.从宏观角度把握课程内容结构。

掌握人因工程学课程的特点,将课程按照大的知识模块进行分类(导论、人的工作环境、人的工作效能、人体测量与作业空间、人机系统与人机界面、劳动安全与事故预防),掌握各部分内容在人-机-环境系统优化中的作用。

2.对本课程涉及的相关学科知识要进行拓展学习。

人因工程课程涉及较多的相关学科,知识点比较分散。

如医学、心理学,光学、电学、声学、劳动卫生、人体测量、安全工程及工程学科知识。

学习时会感觉有些知识了解的不够、不深。

建议同学查阅相关教材或研究文献,更好地完成课程学习。

3.重视实验环节,认真完成实验。

人因工程学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课程学习中安排了相关实验。

可帮助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以及基本实验技能的掌握。

例如,环境对人的影响是作业环境设计的主要参考。

微气候环境实验中通过测量不断改变的室内温度、湿度及风速,询问被试的生理、心理感受以及学生装配作业的效率,使大家了解微气候环境变化对人的生理、心理及生产效率的影响,掌握作业环境的评价方法,并设计舒适微气候环境。

该实验过程把微气候环境的构成要素、对人的影响以及优化设计方法都训练了。

实验过程清楚了,理论内容也就都消化了。

自拟实验和人因课程设计是在基础实验及理论部分教学完成后开始进行的实践内容,这两个环节可充分调动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和实验技能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对涉及学科研究前沿的课程内容,要注意检索相关研究文献,了解研究动态。

脑力负荷测量与预测方法还是在不断发展中,可参考的教材有限。

另外,拓展模块中有关感性工学和可用性方面的知识是研究前沿内容。

该部分除了掌握老师课上讲的知识和案例外,可参考网站提供的国外人类工效学领域研究期刊。

5.要注意各模块知识之间的相关性。

人因工程各知识模块之间有些是独立的,有些是有内在联系的。

如人体测量与作业空间设计,人的信息处理系统与脑力工作负荷,作业环境、人机界面设计、作业空间设计与人为失误(安全管理部分)之间,都存在着知识之间的相互支持,而作业环境、人机界面设计、作业空间设计方面的问题就是导致人为失误的主要原因。

因此,应注意将知识融会贯通,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6.注意培养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课程开设的实验中有研究性实验、自拟实验,另外还安排了企业参观和课程设计。

该部分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研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学生可充分利用实验室的资源,在实验及课程设计过程中锻炼自己,达到教学要求。

另外也可以选择该方向的课题作为“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深入研究。

7.与老师之间的配合。

课上认真听课,积极思考,参与讨论,多提问题,认真完成作业。

二、课程结构图

三、课程路线

模块一、人因工程学概述

一、学习重点和难点

1.人因工程学的命名。

注意世界各国人因工程学命名的差异,由于研究的侧重点存在差异,故导致学科名称的使用亦不相同。

2.人因工程学的定义。

了解IEA及《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中的定义即可,《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是按中国语言方式定义,典型性强,直接说明了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目标。

3.关于研究内容的理解。

教材中列出的8个方面的问题也构成了人因工程课程的主要内容,要注意各内容之间的关系。

4.人因工程学的一般研究方法。

需要了解的一般方法有:

调查法、观测法、实验法、心理测量法、心理测验法、图示模型法等。

特别要注意各方法的适用条件。

5.人因工程学的一般研究程序。

尽管从机具、环境、作业三个方面给出了研究步骤,但可将其归纳为4步:

确定目标、收集资料、制定方案和综合评价。

6.测试方法的效度与信度。

研究方法的效度、信度是评价研究方法科学性的重要标准。

在开展研究的同时,要注意所选研究方法的信度和效度,并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评价和改进。

二、学习方法

本章为绪论部分,除教材、讲义之外,可查阅有关人因工程学科发展及研究现状方面的文献资料。

三、知识结构

 

模块二、微气候环境

一、学习重点和难点

1.微气候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微气候是指生产、生活过程中现场所处的局部环境中的气候状况,包括空气气温、空气湿度、气流速度(风速)以及热辐射条件状况。

微气候对人体的影响是由其构成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所以必须综合地评价微气候的条件。

2.人对微气候条件的感受与评价。

该部分是重点也是难点,在理解人体的基本热平衡关系的基础上,能概述不舒适指数、有效温度、综合指标WBGT的概念和基本评价方法。

3.高温作业环境和低温作业环境对人体的生理心理影响,对工作效率和事故的影响。

4.高温作业环境改善。

注意掌握生产工艺技术措施、保健措施、生产组织措施。

二、学习方法

1.本部分课程内容可通过实验帮助理解,希望认真完成实验。

2.注意查阅微气候环境综合评价和改善方面的实际案例。

三、知识结构

模块三、照明环境

一、学习重点和难点

1.掌握亮度和照度的含义及测量方法。

2.照度值与视觉疲劳、作业效率和事故的关系。

3.眩光与照度均匀度。

4.照明方式及照明环境设计。

二、学习方法

1.通过实验掌握照度和亮度的测量方法,以及工作场所照度均匀度评价,亮度评价方法。

2.利用业余时间到灯具市场,了解灯具的种类;到商场了解照明环境设计的实际情况。

三、知识结构

模块四、色彩环境

一、学习重点和难点

1.色彩的基本特性。

即色调、饱和度〈彩度〉和明度的性质。

2.色彩的混合。

色光的混合遵循相加混合法则,色光混合遵守补色律、中间色律、替代律,明度相加。

3.色彩的表示法。

掌握孟塞尔表色体系方法,彩色系列:

HV/C;无彩色系列:

NV/。

4.色彩对人的生理和心理影响。

主要是色调对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影响。

5.作业环境的色彩调节。

工作房间色彩调节,机器设备和工作面色彩调节,以及安全标志的色彩应用。

二、学习方法

1.理论联系实际。

在了解色彩基本理论基础上,通过观察教室、医院、公共场所色彩设计,以及常用的网站、手机界面等产品的色彩设计,看看是否符合人的生理、心理特点。

2.尝试进行色彩设计,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可通过计算机的色彩系统对产品色彩进行设计和调整,加深对色彩理论的理解。

三、知识结构

模块五、噪声环境

一、学习重点和难点

1.声压与声压级之间的关系,声压级的计算。

2.人耳对声音的主观感觉。

3.响度级和响度的含义及计算。

4.声级的含义。

A声级计、B声级计、C声级的计权网络特征。

5.噪声的概念、对人的危害及其控制。

注意控制噪声的传播和个体防护。

6.噪声评价指标及其应用。

重点掌握等效连续声级,统计声级,语言干扰级的含义、计算方法和应用场合。

二、学习方法

1.掌握书上各部分知识,查阅噪声控制相关杂志,了解相关研究方法。

2.实验方法:

通过实验掌握噪声测量方法,噪声频谱分析方法,以及等效连续声级,统计声级的测量方法。

另外通过自拟实验或课程设计完成交通路口、企业周边环境等噪声测量、分析,并提出改进方案。

三、知识结构

模块六、空气环境

一、学习重点与难点

1.空气污染物含量的质量、体积混合表示法。

该表示法适用于各种状态有害物质浓度的表示。

2.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

3.多种毒物共存时的评价,有毒物质国家卫生标准。

4.CO2对人体机能三个方面的影响。

5.清除有害气体的全面通风换气量计算。

包括清除房间内有害气体的全面通风换气量计算、清除余热的全面通风换气量计算、清除余湿的全面通风换气量计算。

二、学习方法

1.本章与实际生活关系密切,除课上内容外,注意建筑材料、汽车等产生的污染及消除方法;

2.针对某种有害物质,可将本章知识点融合起来进行知识的连接应用。

三、知识结构

模块七、体力工作负荷

一、学习重点与难点

1.体力工作负荷的含义及测量方法。

2.能量代谢量、安静代谢量、基础代谢量的含义及计算,RMR的计算方法。

3.劳动强度的划分方法,重点掌握我国劳动强度指数和日本能率协会提出的RMR指数划分方法。

4.实际劳动率计算。

5.疲劳的生理心理测定方法。

二、学习方法

1.查阅国内外有关体力劳动强度测定方面的方法,以及相关研究文献,特别关注企业进行劳动强度评价及改进的研究案例。

2.实验方法。

通过劳动强度测定实验、疲劳测定实验,理解作业过程中能量消耗和氧消耗过程,运用静态及作业过程中的氧消耗变化计算RMR。

通过心率指标测定人的疲劳状况。

三、知识结构

模块八、人的信息处理系统

一、学习重点与难点

1.人的信息系统结构。

2.不同感知器官的信息接受能力,以及其信息加工的特点。

3.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的含义,感知觉系统及中枢系统的信息存储、加工、遗忘、提取的特点。

4.影响人的信息处理能力的因素。

注意的理论模型。

5.反应时间的含义,简单反应时与复杂选择反应的含义,影响反应时间的因素。

二、学习方法

本模块内容需要大量心理学的知识,建议查找心理学方面的文献学习,对本部分内容加深理解。

三、知识结构

模块九、脑力工作负荷

一、学习重点与难点

1.脑力负荷的含义及影响因素。

2.脑力负荷的主观测量方法,主任务测量方法、辅助任务测量法、生理测试法的优缺点。

3.脑力负荷的预测方法。

4.应激产生原因及控制方法。

5.脑力疲劳消除方法。

二、学习方法

通过课上实例理解脑力负荷评价方法,查阅《人类工效学》期刊学习脑力负荷各种评价方法的应用。

三、知识结构

模块十、人体测量

一、学习重点与难点

1.人体测量术语。

2.人体测量数据的处理,学会计算百分位数。

3.人体测量数据的应用原则和应用实例。

二、学习方法

1.到实验室熟悉人体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对人体尺寸加深理解。

2.可从生活中的实物研究人体测量数据的应用及设计原则,如服装设计、工作台设计。

三、知识结构

模块十一、作业空间设计

一、学习重点与难点

1.作业空间设计的概念和要求。

2.不同作业姿势的作业空间设计。

3.主要作业场所、辅助作业场所的作业空间设计。

4.座椅设计的原则。

二、学习方法

1.将本模块学习与人体测量模块的知识联系起来,更好的理解作业空间设计如何考虑人体因素。

2.将理论知识用于实际设计,多看该方面的设计实例。

三、知识结构

模块十二、人机系统

一、学习重点与难点

1.人机系统的含义及人机系统基本类型。

2.人机特性比较、人机功能分配。

3.人机系统分析评价方法。

特别是连接分析方法。

二、学习方法

1.熟悉教材内容,做人机系统分析评价方面的习题。

2.通过人机系统设计案例来理解人机系统设计过程。

三、知识结构

模块十三、人机界面设计

一、学习重点与难点

1.人机界面设计概念。

2.仪表显示设计、信号显示设计、听觉显示设计要求。

3.控制器设计要求,控制显示组合设计的实现方式。

4.手动工具的设计原则。

二、学习方法

1.上网收查显示器、控制器图片,了解显示器及控制器类型及设计特点,分析是否符合设计原则。

2.以网站为例,通过实际操作分析人机交互界面设计是否适合。

三、知识结构

模块十四、劳动安全与事故预防

一、学习重点与难点

1.事故产生的原因。

2.事故树分析方法,事故预测方法。

3.人为失误分类及产生的原因。

4.事故预防措施。

二、学习方法

1.完成书后习题,掌握事故分析方法。

2.从人的因素考虑事故产生的原因,从人发生不注意背后的原因分析人为失误行为。

三、知识结构

模块十五、拓展教学模块(感性工学,可用性)

一、学习重点与难点

1.感性工学的概念,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2.感性工学的研究步骤与方法。

3.可用性的概念、评价方法。

二、学习方法

1.课堂学习。

通过老师讲授,初步了解感性工学和可用性方面的基础知识。

2.文献查阅。

查阅相关文献,了解研究现状。

3.实验方法。

通过自拟实验和课程设计加深对该部分知识的理解。

三、知识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