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386798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学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学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学反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学反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学反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学反思.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学反思.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学反思.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学反思.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学反思.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学反思.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学反思.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学反思.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学反思.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学反思.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学反思.docx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学反思.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学反思.docx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学反思1

  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最直接的基础,它在整个100以内加减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由于学生刚学完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再学习这部分知识对多数学生来说应该不算困难。

因此在教学预设时,我特别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同时,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摆一摆、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引导探索和总结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本课时,我充分利用了教材提供的资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加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能从数量上进行观察和思考的兴趣与习惯,促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计算意识。

  二.动手操作,引导合作探究

  新课标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这一环节,我让学生通过“摆一摆、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理解算理。

教学这部分内容,我留给孩子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操作与交流,让他们在操作中学会思考、学会比较、学会总结。

整节课的设计,我认为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由具体到抽象。

  三.投其所好,精心设计练习

  计算是枯燥的,如果课后的练习只是一味的计算,一年级的小学很容易疲劳,小学生是非常喜欢新鲜、有趣的活动的,为了再次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练习时,我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投其所好,精心设计了“夺智慧星”和“摘苹果”这两个游戏,对本课所学知识进行综合练习。

这样不但体现了练习的层次性,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在不知道不觉中完成了大量的口算练习,还使学生乐学,愿学。

  但,也存在一些的问题,例如课堂驾驭能力不高,课堂上不能很好地利用学生动态生成的资源,总是想把学生拉到自身预设的情境中来。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学反思2

  用成人的眼光看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是再简单不过了,但在儿童的眼里是抽象的。

按照过去的教法,教师教学往往是直奔主题,即教学生学会唯一的计算法则:

从加个位,5加3得8,再加十位上的数30,就是38。

然后让学生模仿,机械地训练,使学生达到计算精确和熟练,便完成了教学目标。

殊不知这样的教学,学生只会觉得数学枯燥无趣,感受不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不难发现,学生刚开始对35加3的计算方法是“知其然而不知其因此然”。

学生知道结果是38,但当表述算理时,学生却不能准确表达自身的思考方法。

其实,此时学生的头脑中已蕴藏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缄默知识。

大部分学生在生活经验中已具备了“接数法”的计算方法,只是不知道如何表达。

那,就要有意识地去挖掘他们头脑中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和交流,大胆表达自身的所思所想。

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的实际经验,说出了各种巧妙的算法,展示了真实的思维过程。

当学生概括出各种算法后,再引导他们进行比较,讨论哪种方法最简便。

我想以上这些细节的改变,将大大提升学生学习的有效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学反思3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借助学生了解的练字这个情景,引出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

选取富有童趣的学习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动手操作,经历口算过程,理解算理,从具体到抽象,使学生的思维过程更清晰、条理。

  从写字的情景出发引出两个实际问题,列出两个有联系的加法算式后,让学生通过操作理解算理,探索算法。

教材在编写上也采用了左右对比的编排方式,演示算理的小棒图和表示口算过程的算是对照,使学生“理清算明”。

最后在通过比较计算时的不同,再一次体会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加。

  我个人觉得不足之处是:

在学生自主探究前,没有必要强求学生先摆一摆学具再列式计算,应该允许学生直接列式计算。

在学生介绍自身的计算方法的时候,可以通过追问等方式让学生思考这样算的道理,要求学生解释算理,这也是学生感觉到最困难的。

“能不能想办法让自身说清楚你的算法呢?

”可以用小棒来摆一摆。

”这样,学生对使用学具就真正有了需要,而且学具的使用也能真正为教学服务,而不但仅是为了体现教材呈现出的方法走过场。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学反思4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二)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口算的思维过程,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口算的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30+6=30+60=60+4=60+40=

  5+20=50+20=9+40=50+50=

  2.填空

  (1.)35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2.)42是由()个一和()个十组成的。

  (3.)个位上是1,十位上是2,这个数是()。

  (4.)十位上是6,个位上是9,这个数是()。

  

(二)学习新课

  1.出示青蛙星期六捉害虫主题图

  青蛙妈妈:

我吃了35只害虫。

小青蛙:

我只吃了3只害虫。

  2.你能明确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

怎样列式?

  出示算式:

35+3=让学生说怎样计算?

又是怎样想的?

  4.用三种方法理解算理。

  1)动手操作,让学生摆小棒图,理解口算的方法。

(先摆35根小棒,再摆3根,一共有38根小棒)

  2)拨计算器,理解口算的方法。

先拨出35,再在个位上拨3个珠子,表示3个一

  3)用分成图理解口算的方法。

(把35分成30和5,先算5+3=8,再算30+8=38)

  观察分成图算式,掌握口算方法。

  师:

为什么要先算个位上的5加3呢?

  (因为个位上的5表示5个一,3表示3个一,5个一和3个一相加得8个一)

  师:

也就是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再算30加8得38。

  5.出示青蛙星期天捉害虫主题图

  青蛙妈妈:

我吃了35只害虫。

小青蛙:

我吃了30只害虫。

  6.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

怎样列式?

  出示算式:

35+30=让学生说怎样计算?

又是怎样想的?

  7.用三种方法理解算理。

  1)动手操作,让学生摆小棒图,理解口算方法。

  让学生摆小棒,左边摆3捆零5根,右边摆3捆.边摆边口述计算过程)

  结合摆的过程,概括出口算的方法.师:

35+30应该怎样相加,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2)拨计算器,理解口算的方法。

先拨出35,再在十位上拨3个珠子,

  表示3个十)

  3)用分成图理解口算的方法。

(把35分成30和5,先算30+30=8,再算60+5=65)

  8.比较算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35+3=3835+30=65

  观察算式,这道题是怎样的两个数相加?

启发学生回答。

  9.板书课题:

板书: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

  10.观察算式35+3=3835+30=65

  引导学生对35+3=38和35+30=65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

  讨论:

34+2和34+20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两位数加一位数,一位数要与两位数个位上的数相加.两位数加整十数,整十数要与两位数十位上的数相加)

  (三)练习。

  1.想一想,填一填,你发现了什么?

  42+3=40+17=

  3+42=17+40=

  2.对比练习(以小青蛙获奖的形式出现三个气球,题目显示在气球上面)

  35+4=42+3=5+21=

  35+40=42+30=50+21=

  3.课中放松.唱歌《我们都是小青蛙》

  4.青蛙妈妈说天空中有很多飞动的气球,气球上面有口算题,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5.小青蛙决定去见见它的好朋友小白兔.出示小白兔图.

  我收了27个萝卜,我收了20个萝卜.我们一共收了多少个萝卜?

  6.小青蛙决定去见见它的好朋友啄木鸟.出示啄木鸟图.

  大啄木鸟:

我吃了22条虫子.小啄木鸟:

我比你多吃了10条.大啄木鸟吃了多少条虫子?

  7.小青蛙最后决定去见见苹果树.树上结满了苹果(苹果上面有算示).谁算对了苹果就掉下来了.

  8.小青蛙准备回家了.看一看回家的路怎么走.

  (每一个算式的结果就是下一个算示的第一个加数)

  2+2123+1033+336+2056+359+40

  9.青蛙妈妈说远处的荷花旁有数学题考考小青蛙.出示荷花图和算式.

  41+●=47■+28=7850+=91▲+7=69

  ●=()■=()=()▲=()

  10.小青蛙填数字

  3()+4=3()()8+50=()8

  (四)小结

  教学反思:

  我重视了情境的创设。

这节课我为学生创设了关于小青蛙捉害虫有趣的学习情境,学生兴趣比较浓厚。

这节教材着重解决相同数位的数相加的问题,为了让学生在这一点上真正有所体验,我觉得动手操作这一环节不能省。

在学生用小棒帮助计算“35+30=”,学生摆出35根小棒时我问:

“再加上的30根小棒,应该怎样调换位置会更清楚呢?

”生说:

“应该和十位的3捆小棒放到一起。

”这个问题的设计,我觉得在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处是十分必要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为学生提供足够多的讨论、交流的时间。

如:

在探讨算法时,我让学生用三种不同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并给学生交流、展示的空间。

学生很快掌握了其计算原理。

  练习部分我注意专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同时变换练习形式,引导学生把一位数加两位数、整十数加两位数归结为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进行计算,推动学习的迁移。

  不足之处:

  1)对学生算理的口头表达训练不够。

  2)练习部分习题的层次性不够。

特别是对学生有启发性的训练和拓展思维的训练应该增多一些。

  3)教学过程中语言还不够锤炼和准确。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学反思5

  本节课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要求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达到正确计算,并能归纳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通过一节课的教学,我很轻松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可能是前一段时间《认识人民币》让学生觉得太吃力,这一单元的计算教学学生似乎感觉到从没有过的轻松和容易,因此学习积极性很高。

教学34+2=时,当我问:

“你准备怎么算?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小组交流并汇报。

一部分学生是用数的组成的方法算的:

34里面又3个十和4个一,加上2个一,等于3个十和6个一,就是36,另一部分学生是根据摆小棒的过程总结的算法:

先算4加2等于6,再算30加6等于36。

我给予他们充分得肯定。

接着提问:

“为什么4和2能加在一起?

”学生都举起了手:

有的说“因为他们都表示几个一”,还有的说:

“因为他们都在个位上”,看来学生已经感觉到了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接下去计算34加20就很容易了。

由于时间关系,我没有让学生摆小棒,而是直接在黑板上出现算式:

34+20=,要求学生想象:

如果摆小棒,你会怎么摆?

“先摆三捆4根,再摆3捆”,“你准备先把哪些小棒合在一起?

”通过想象操作情景,学生理解了计算34加20要先把3捆和2捆合在一起,也就是先把十位上的数相加。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除了让理解算法达到会算,还要引导学生归纳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算法有什么不同。

由于有了前面的动手操作和想象操作过程作基础,因此大部分学生能能归纳出两位数加一位数是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而两位数加整十数是先把十位上得数相加。

在此基础上,我问“什么样的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

”通过引导,学生得语言逐步完整和规范,最后归纳出:

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学反思6

  我们是在学生学习了整十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基础上来学习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这部分的口算一般要从高位算起,而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学生在计算的时候,容易出现把不同数位的数相加的错误。

教学时,我重点让学生动手操作,体会相同数位相加的道理。

  计算是枯燥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创设了大家在生活时常遇到的问题—乘车。

大巴车有45座,中巴有30座,小轿车有3座,让学生明确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很自然的想到“大巴车和中巴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大巴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中巴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这样的数学问题从学生的生活中提炼出来,学生乐于接受,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加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标》中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课上,在学生列出了算式后,我让同桌之间互相摆小棒或者用计数器。

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算理,注要讨论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这两道题的算法有什么不同?

最后探讨出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45+3要先把单根的小棒合起来,即算5+3;45+30要先把整捆的小棒合在一起,即先算40+30。

  在学生理解了口算方法后,让学生用夺小红旗的形式进行练习题训练,夺到小红旗的一组就说明技术高超。

学生的兴致被调动起来,

  小组合作的意识也强了,学生们兴高采烈的算着,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整节课,我感觉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由具体到抽象,但感觉还有个别学生计算的时候,依旧是不能相同数位相加减,看来人的接受能力不同,这样的个体需要个别指导。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学反思7

  首先,复习铺垫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这一内容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的基础上的,于是我通过复习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的口算,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重视从情境中明确提出问题

  我们的新课标指出:

“应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学生感兴趣的素材作为教学题材,进而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于是我就通过简单的情境:

春天到了,如果我们班要组织一次春游,我们班有45(46)个小朋友还有两个老师,应该怎样坐车去呢?

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求知欲望,而且让学生充分地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第三,自主探究、交流合作

  新课程指出:

“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应该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在本课中,由于个别学生已经能正确地计算出得数了,但,要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很多小朋友就无法回答了,对于这种情况,我事先要求学生在自备本上画好计数器,当问到你是怎样算的时候,就让学生同桌合作用不同的水彩笔画出两次相加的珠子,大多数学生在掌握了数位后都能把整十数画在十位上,把一位数画到个位上。

接着我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画的珠子说一说为什么要和十位或个位上的数相加,让学生初步感受整十数和整十数相加,一位数和一位数相加。

  第四,通过对比,加强算理

  在学完了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后,首先让学生对45+30和45+3这两道算式进行比较,发现一个加数相同,另一个不同。

接着让学生对从计算的方法上进行比较,发现他们虽然都要再拨3粒珠子,可是拨的位置却是不同的,一个要拨在十位上,一个却要拨的个位上,从而进一步明确个位和个位相加,十位和十位相加。

同时也很好的培养了学生分析、比较这一数学学习饿方法。

  我校数学教研组承担区计算教学,由我执教一年级的《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很是担心理首先是总认为计算课比较枯燥,不容易上出“厚度”,第二是现在的课堂“长程两段式”、“三放三收”、“教结构,用结构”、“重心下移”等这些词语在教师的对话中现已经常能听到,但如何在自身课堂教学中实践这些理念,我感到还很难落实或心存疑惑。

同时家长们也给我出了道“难题”,有些家长已经提前把这部分内容的计算方法教给了孩子,但孩子们并不完全理解算理。

怎样上好这节计算课呢?

带着上面的那些疑问我开始研究教材内容,用心做好教学设计。

  首先我对教材进行了分析,《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是苏教版的第二册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两段式教学长程设计”中的第一阶段,即教学“结构”的阶段。

它与后面的《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它们之间的知识点是相似的。

抓住知识间的共同点,有利于学生迁移。

本课要为学生提供方法和步骤,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时间的保证,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过程我分几大环节:

  第一环节常规训练,导入简单。

利用几个数让孩子写算式,将算式进行分类,将所学算式前后贯通,由整体进入,也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类的意识.

  第二环节,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这一环节分为三个层次来组织教学:

  第一层,教学45+30(两位数加整十数):

  在教学45+30时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通过自主探索——同桌交流——全班展示,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积累了合作交流的经验。

自主探索这一环节,第首先是通过物化活动,用小棒圈一圈、在计数器上画一画获得结果;然后学具操作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由形象到抽象,把新口算转化成已经掌握的口算。

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得出计算方法。

  第二层,教学45+3(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根据刚才的口算,引导学生迁移上面的.口算方法,放手让学生自身探索,组织学生互相讨论交流算法,老师协助学生整理并演示思考

  过程,帮助学生进行计算方法与策略的迁移,进一步理解了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提升了学生的计算类推能力,把握知识呈现的层次性。

在细微之处仍然体现出层次性。

  第三层,比较45+30和45+3

  通过两道题计算方法的对比,使学生能发现、比较出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计算方法的区别,进一步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的原理,突破了难点,虽然学生语言概括不到位,我认为他说到也够了。

  第三环节,巩固深化,应用算法:

这里我设计了两个层次的练习,其实在新授中也融入了练习。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激励评价:

通过学生谈注意点,不但使学生对本课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梳理的过程,而且培养了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尤其是“用这样的方法我们还可以学习怎样的算式”,让学生回顾学习的过程,进一步提炼过程结构。

在“教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学习的过程结构,启发学生利用学到的方法能主动研究相关内容。

  上完课感觉这节课还有很多需要商榷的地方,如:

  蒋主任说本节课还是重心不够下移,学生的学习是钓鱼式的.的确,在教到两位数加整十数要先算什么?

学生说来说回答答不到点子上,我很着急,又不知如何引导,就一个劲的一问一答理想想这和我平时在教学中一贯的做法有关,有时害怕学生不会,设计的问题过于细化,学生在老师设计的一个个细小的问题中学会了知识,长期下去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的问题时一定要有让孩子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的感觉。

  由于本节课的两个例题很重要,课堂容量比较大。

在教学完例1之后,看看时间来不及了,就快速进入例2的学习,因此在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时,没能及时地把习得的算法形成初步技能,也没有沟通与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相同点,就觉得有些眼花了乱了,真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此外,到结束也没能让学生说说用这样的方法能解决怎样的问题,开始黑板上遗留的45+9就不了了之.要是引导学生说一说,不就是把知识贯通起来了吗.

  通过这次教研活动:

由第一次执教,再在一起研讨,最后到再一次执教,这一系列活动让我感觉:

没有研究之前感觉这内容很简单,没什么好研究的;研究了才发现即使是最简单的内容,也有很多需要研究的地方,只有深入研究了,才有收获!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知识生长点是整十数加整十整十数加一位数,因此,这一节我以复习旧知的形式导入,通过复习唤醒孩子头脑中关于100以内数的组成的知识。

  对于例题的处理,我直接呈现3辆车的信息,让孩子们根据这些条件明确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应该说,这样的提问完全难不倒孩子们。

对于45+30的计算过程,和我预设的一样,刘远首先站起来回答:

“个位和个位相加,十位和十位相加”。

的确,这是大部分孩子对45+30计算方法的初始认识,家长们的确是这样教孩子们的。

孩子就是孩子,尽管我已经用心良苦地唤醒他们头脑中关于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十和几个一相加的旧知,但他们依然毫不领情地搬出了自身的固有认知。

于是,我引导:

“这样的计算方法我们还没有学到呢。

你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利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是我们数学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方法。

”很好,孩子想到了先把45分成4个十和5个一再进行计算。

而有了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经历,再计算45+3时,孩子们就很自觉从用数的组成的角度去思考计算方法了。

  这节课的难点是比较例题里两道算式在计算方法上的异同,也就是比较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异同。

对于这个难点,我一直犹豫的是最后总结学生的发言时我用什么样的语言把它们的异同表述清楚。

一开始是这样表述的:

都是把两位数分成了整十数和一位数;不同的是,如果加的是整十数,那整十数就和两位数的整十数先相加,如果加的是一位数,一位数就和两位数的一位数相加,因为在加法计算中,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

后来有琢磨了一番,改成了这样的表述:

都是把两位数分成了几个十和几个一;不同的是,如果加的是几个十,就和两位数的几个十相加;如果加的是几个一,就要两位数的几个一相加,因为在加法计算中,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

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改变呢?

个人觉得,后一种“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更贴切一些,因为“十”和“一”是计数单位,只有相同的计数单位才能相加。

就在异分母分数的加法,其通分后化成相同分母的分数再相加的缘由就是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能相加。

  看来,数学语言需要三思而后说。

  首先,复习铺垫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这一内容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的基础上的,于是我通过复习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的口算,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重视从情境中明确提出问题

  我们的新课标指出:

“应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学生感兴趣的素材作为教学题材,进而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于是我就通过简单的情境:

春天到了,如果我们班要组织一次春游,我们班有45(46)个小朋友还有两个老师,应该怎样坐车去呢?

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求知欲望,而且让学生充分地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第三,自主探究、交流合作

  新课程指出:

“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应该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在本课中,由于个别学生已经能正确地计算出得数了,但,要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很多小朋友就无法回答了,对于这种情况,我事先要求学生在自备本上画好计数器,当问到你是怎样算的时候,就让学生同桌合作用不同的水彩笔画出两次相加的珠子,大多数学生在掌握了数位后都能把整十数画在十位上,把一位数画到个位上。

接着我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画的珠子说一说为什么要和十位或个位上的数相加,让学生初步感受整十数和整十数相加,一位数和一位数相加。

  第四,通过对比,加强算理

  在学完了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后,首先让学生对45+30和45+3这两道算式进行比较,发现一个加数相同,另一个不同。

接着让学生对从计算的方法上进行比较,发现他们虽然都要再拨3粒珠子,可是拨的位置却是不同的,一个要拨在十位上,一个却要拨的个位上,从而进一步明确个位和个位相加,十位和十位相加。

同时也很好的培养了学生分析、比较这一数学学习饿方法。

  我校数学教研组承担区计算教学,由我执教一年级的《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很是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